◎所有生物都必須經歷生與死,但每個人活出來的故事,卻很難完全複製貼上。◎所以人活著是孤獨的,每一天都在過著和所有人都不一樣的生活。◎透過細膩而直白的語言,記錄對生命、愛情、孤獨與自我探尋的思索與感悟。詩集的靈魂源於一種對存在的追問——既有對生死必然的承認,也有對個體獨特經歷的執著凝視。每一首詩都像是一段自白,一次與自己、與世界對話的片刻。第一輯〈燃燒過的名字們〉描繪愛與離別的炙熱與餘燼。詩中的「你」既是愛情的對象,也是情感投射的鏡面,在甜美與殘酷之間反覆交錯,留給讀者愛之深、痛之切的真實體驗。第二輯〈沿著問號行走〉則轉入對生命哲理與存在本質的追索。這裡的「問號」是人生不斷延伸的疑問,從快樂與痛苦的源頭,到命運與自由的邊界,詩人用詩一一探觸,拒絕簡化為句號的定論。第三輯〈光亮與暗影之間〉展現對人性、社會與內心矛盾的觀察。光與影在詩中不只是對立,更是互為依存的存在。詩人捕捉人性中的善惡、虛實與脆弱,將其化為自省與成長的契機。末輯〈留在黑暗裡的微光〉則在深沉的孤獨與失落中尋找溫暖的火種。它可能是一片海、一盞燈、一個家,甚至只是一段安靜的時光。詩人相信,只要有一點微光,就不會真正陷入黑暗。這不僅是詩人的心靈紀錄,也像是一面映照讀者內心的鏡子。以真摯、坦率的文字,邀請每一位讀者去面對自己的孤獨、懷疑與渴望,在閱讀中找到與自我和解的可能。◎代理經銷:白象文化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7039.pdf
《巴別塔學院》奇幻敘事+《黃色臉孔》犀利諷刺「入此門者,必當放棄一切希望,」不論這道門究竟是通往地獄,或是人間的學術殿堂──英國圖書獎+星雲獎+軌跡獎得主、TIME 100 Next次世代百大人物 匡靈秀全球矚目最新大作書口全彩噴印精裝版限量預購!由原文版美國出版社授權書衣插畫、書口噴印彩圖、蝴蝶頁角色塗鴉、作者印刷簽名✪臺灣譯本與美國原書同步出版✪全球最大閱讀社群Goodreads網站23萬位讀者加入書單待閱✪2025年美國奇幻文學類最高期待度新書✫故事簡介✫Katabasis /ˌkatəˈbeɪsɪs/(名詞,古希臘語)釋義:英雄前往地下世界的旅程「我是愛麗絲‧羅,我是劍橋大學的研究生,我主修分析魔法,我現在人在地獄裡,一切都很順利,很順利,很順利……」魔法是研究世上萬物運行法則的艱深學門,也是大學內深受重視且充滿菁英色彩的科系。博士生愛麗絲在劍橋大學的分析魔法學研究所勤奮地修課、寫論文、做助教,沒有休閒興趣、不知假期為何物,終於苦盡甘來快要熬到畢業。然而,她的指導老師、德高望重的格萊姆斯教授偏偏在此時因為魔法實驗中的失誤而慘死,肉體四分五裂,靈魂則落入地獄。眼見自己的學術生涯恐怕就要無疾而終,愛麗絲決定不擇手段把教授帶回人世,好主持她的論文口試、替她寫完求職推薦信。「魔法學者最不擅長通過地獄的關卡。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錯,自以為與眾不同,只想要比別人更優秀,現在他們有機會證明了──地獄對身處其中的人來說並沒有那麼糟,這裡就是他們心之所向。」所上的天才型學生彼得也想要出一份力拯救教授,儘管摸不清他的動機,兩人的關係又劍拔弩張,愛麗絲仍勉為其難讓彼得加入這趟旅程。地獄分為傲慢、欲望、貪婪、憤怒等八殿,各自收容不同種類的罪人,有的看似與大學校園一樣和樂,有的卻是布滿殘虐機關的荒漠。他們必須在其中通過層層考驗,才能找到教授的靈魂,請求冥王准許他回到人間;若不能在十四天內歸來,他們自己也將永遠受困地獄。不論挑戰多大、風險多高,愛麗絲都相信這是維繫魔法學者職涯、應用畢生所學的唯一出路,所以絕對值得不計代價走完。然而,地獄深處時而熟悉、時而扭曲的異變景象,不僅逐漸動搖他們的初衷,也衝擊他們對魔法、世界與自我的理解…… ✫首波好評✫「匡靈秀創造出一趟處處機鋒、殘酷駭人的旅程,充滿豐富的典故與幻象,直擊學術界內的各種風險與權力結構,但也從不忽視擁有一顆脆弱而人性的心靈對我們而言的意義。」──莉‧巴度格/《太陽召喚》作者「探索了理想抱負、悲傷情緒、人際關係,讓這部小說能夠迎接更廣大普世的讀者群。」──《圖書館期刊》(星號推薦)「一部結構細密的小說,清楚對焦於學術界裡的醜惡與美善。『發現』所帶來的振奮是無所不在的吸引力,即使愛麗絲在此發現的是地獄。一份學識與文采並具的宣言,探討的對象既是學術界,也是它的黑暗面。」──《柯克斯書評》(星號推薦) 精裝版豪華配備:‧書衣─英文書名及作者名燙金,主要插圖由美國插畫家派崔克‧艾拉史密斯(Patrick Arrasmith,曾為《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前導動畫預告片繪圖)繪製,細節精巧豐富。‧裝訂─方背穿線硬殼精裝,內封面將書衣插圖改為單色負片效果印刷。‧書口─比照美國豪華限量版原書全彩噴印上、左、下三邊書口,噴印彩圖為根據故事中地獄意象精繪的插圖。‧蝴蝶頁─前後蝴蝶頁的塗鴉圖文分別代表愛麗絲與彼得兩位主角的地獄旅行筆記。‧作者印簽─作者簽名印刷於前蝴蝶頁後次頁預購說明:‧限量印製,售完不補。‧精裝版限期於2025/07/07~2025/07/31預購,2025/08/28開始出貨。‧另有平裝版將於2025/08/28出版。
一場虛擬與現實的對話 一場科學與神學的和解 從歌手到作家,G.E.M.鄧紫棋驚爆跨界,首部科幻愛情小說《啓示路》重磅登場! 硬核科幻設定融合細膩溫情敘事,在虛擬與真實的邊界,回歸人類愛之原點。 方文山、陳銘、曾寶儀、蔡康永、王晉康、何炅、韓寒、郝景芳 感動推薦 「平裝版」隨書附贈2張書籤 「平裝版」裝幀:書名燙銀工藝,珠光紙印刷,整面水油保護,收藏更持久。 《啓示路》是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一顆破碎的心在尋找完整的愛,一個被激活的意識在尋求真實的存在,一個受造的生命在尋覓宇宙的奧秘。而在這一場橫跨科學、哲學與神學的探索中,或許愛才是最終的答案——它讓分離的靈魂相遇,讓破碎的心靈癒合,讓虛幻的存在成真。
讓人類從終身勞動的宿命中解放這不是夢想,而是UBI為這個時代揭開的奇蹟!台灣第一本探討無條件基本收入制的科幻創作集帶您一起見證可能的新時代!★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當AI社會遇見經濟自由★無審查、無門檻、人人有份——如果勞動不再是生存條件,努力將會有新的意義嗎?當AI與少子化齊頭並進,世界正悄然逼近一場制度大轉彎:無條件基本收入(UBI)。AI時代來臨,使UBI成為現實選項這場史無前例的制度實驗,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讓近未來科幻創作,為我們描繪一些可能的光景引領大家依同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多元想像!★台灣第一本UBI科幻創作集★海穹文化邀集台灣第一線幻想創作者,恣意揮灑未來藍圖,以小說與漫畫建構出一幕幕未來風情八篇小說 × 一篇漫畫,描繪UBI上路後的《島嶼新日常》讓未來,不只是想像!〈廢母〉曉由在UBI實施後的近未來,一位被丈夫徹底剝奪的妻子,選擇以沉默與日復一日的庶務支撐家中殘破的秩序。當無聲的忍耐走到極限,身無分文的她,將用最後一次行動,拯救自己,更拯救女兒不要再復刻自己的人生。一場關於愛、失落與自我覺醒的女性之歌,即將展開。〈自由之價〉阿宗一個從小被父母心理上束縛的小孩,直到長大依舊被他們言語所詛咒,「沒有走上哪條路就無法過活」、「夢想吃不了飯」等等,直到UBI開始實施,看到很多人都付出努力與勇氣實現自我,這才讓他決定突破,開始找尋最初的夢想。〈Uncaged Brain Initiative〉馬立憤世嫉俗的自由工作者葉英宏對政府新推行的UBI充滿偏見,然而一場創作聚會以及與AI助理凱薩琳的對話,開始讓他在偏見與渴望之間動搖,逐漸看見UBI為個人、為創作帶來的可能性。〈808〉靜川UBI的實施,讓曾是樂團夥伴、共同懷抱著音樂夢想的好友產生分歧,有人原先的怠惰與拖延變本加厲,也有人堅守初心,不但成功經營錄音室,更接手充滿回憶的練團室「808」。UBI究竟是啟發潛能的契機,抑或是滋生惰性的溫床?〈成年禮〉伍薰(南瓜社長)為了獲取UBI的資格,十六歲的李泰豐前往中心「過渡者中心」進行服務。他今天的任務,是陪伴一位前文明的長者,進入那個曾經被稱做「台北市」、現今已遭到水域淹沒的凱達格蘭瀉湖。這段回顧過往消逝歷史的旅途,會對李泰豐年輕的生命帶來什麼衝擊?〈致命文件〉大獵蜥記者與新進的新人聯手採訪反UBI政策學者,卻在捲入命案之中。資料消失、疑點叢生。新人被視為命案兇手,唯一目擊者是一名背景曖昧的外籍看護,而死者之子,更是記者過去無法提起的舊人。記者必須抽絲剝繭,從中找尋到謀殺案的真相。〈志明的故事〉子藝在全民領取基本收入的未來社會,志明順從「做自己」的理念,卻步步墜入社會邊緣,從理想青年到體制叛徒,他的選擇,是尋找價值,還是引爆現實?這是一段關於理想、墮落與「社會貢獻」的驚悚寓言,一則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反烏托邦故事。〈碧蓮〉戲雪當婚姻只剩下冰冷的沉默與荒唐的索求,要選擇忍受,還是為自己尋找一條活路?「基本收入制」對父權社會的女性來說,是另一種剝奪,或通往自由的繩索?本作藉由主角王碧蓮的遭遇與覺醒,示範「基本收入制」實施後對傳統婦女的可能影響。〈肺腑之言〉曉由曾高喊「努力才有生存價值」的反UBI社運領袖,如今失業又失能,只剩下他打死不肯使用的UBI存款帳簿,與自己孤獨相伴。然而,和一名智能障礙少年的相遇,為他展開了一場無聲的救贖之旅。在資源再生為主的共生鄉村裡,這名「老廢物」將在破碎的日常中,試著重建他對自身與世界的微光信念。★學界、業界、文化界共同推薦★《島嶼新日常:無條件收入制的台灣想像》以未來敘事探索基本收入在AI科技、環境變遷、性別與階級、世代衝突等交織結構下的實施可能,突破傳統社會福利框架,為台灣社會安全網的強化帶來政策上的啟發與想像,是值得大眾閱讀與討論的作品。——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AI搶工作沒關係!我們搶錢——搶的是公平分配的未來。UBI是面對自動化時代的必要設計,讓所有人都能保有人性與尊嚴。世界在急速演化,我們需要用故事為未來命名,為社會設計新的想像力。——葛如鈞 寶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馬可•奧理略曾言:「你唯一擁有的自由,是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選擇。」在AI重塑工作與分配邏輯的時代,《島嶼新日常》以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為起點,引領我們想像未來社會的新可能。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封寫給未來的信,提醒我們:科技越進步,人性與選擇的自由越不容忽視。——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時代在變,錢與工作的定義也在改變。UBI不是萬能,但沒有UBI的世界萬萬不能。只要解放想像力的束縛,轉念就能終結現代奴隸制。若問錢從哪裡來?地球的豐饒足夠餵飽每個人,但無法滿足一個人的貪婪,碳稅UBI的錢絕對夠,歡迎大家了解「碳稅聯盟」的主張。——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馬奎斯《百年孤寂》名言『世界太新,很多東西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去指。』世界的巨大改變,都是從微小處開始的。世界一直在變,需要解放想像力。」——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無條件收入制度像是科幻世界中的一枚訊號彈,它未必帶來解方,卻在階級日益固化的亞洲社會中,引發必要的想像與辯證。本書透過故事的敘事方式,邀請我們一同思考「制度的另一種可能,是否值得一試?」——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當政府愈加頻繁以發放現金方式解決社會問題,代表UBI實現的那一天不遠了!這本書引領我們走進UBI實施後的生活日常,一個人人為自己負責,擁抱夢想,充滿光與愛的世界。——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如同許多曾被視為不可能的科幻想像,最終——在現實中落地成形,無條件基本收入(UBI)的概念,也正悄然接近我們的生活。這本文集如同一款嶄新的 App,將未來的可能性下載至我們的腦海——文字不只是描繪,而是植入願景。當愈來愈多人開始理解並想像UBI的世界,願力也將隨之聚集,推動這個看似遙遠的理想,走向實現的路途。——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進入島嶼新日常的台灣想像★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又稱為「無條件基本收入」。指的是沒有條件與資格限制、沒有任何審查與門檻,每個公民都可定期領取一份由國家所發放的定額金錢,來滿足人民基本生活所需,落實基本人權。這個出自於十六世紀的經典社會與人文議題小說《烏托邦》的點子,從一個理想主義色彩濃厚的構想,在AI 時代大舉降臨後,成為一種可以被遙望的現實選項,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關鍵命題。當UBI 制度真的開始實施,一場大型的社會想像就此開展——★跨域名家聯手推薦★張祐綾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福利學院副教授古允文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特聘教授寶博士 葛如鈞 國立臺灣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陳國偉 中興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黃崇祐 大學教師、《提著菜籃聊憲法》作者葛昌惠 大學教師、藝文創作者黃嵩立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 政策中心主任鄭勝丰 Gogolook 創辦人暨董事長徐鈞洋 World / Tools for Humanity 台灣總經理蔡壁如 前臺中市政府顧問蘇微希 台灣動漫畫推廣協會 理事長巫彥德 人生百味 共同創辦人潘翰聲 碳稅聯盟 共同發起人超級歪 SuperY 來自外星球的電影理論家 YouTuber宅宅軍團長 藝文推廣 VTuber成步堂 懸疑品牌「疑案辦」主任曾彥菁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作者★海穹文化ESG轉型★海穹文化邁向第二個十年,本書延續2024年的ESG轉型(企業的環境永續社會責任)成果,為台灣第四本取得友善森林FSC國際驗證的小說。這是南瓜社長身為生物科系畢業生,對於環境永續理念的實踐。
逼視讓我受傷的記憶,證明我不再懼怕面對。就算偶有黯影反撲,也只像遙望對岸的濃霧。聯合報文學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郭強生最衝擊人心的私散文首部曲────────十週年暢銷典藏版────────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下,但這次不能!我五十一了單身,母親與哥哥都已過世家中只有我,和九十歲的老爸突然發現,人生走到這一步,也不過這麼幾句話就道盡快樂的回憶只能點到為止否則就要驚動了失落與遺憾偏偏總有久遠的往事偷渡上岸⋯⋯生與死,愛與愁所有的堅強都是不得已就讓悲傷成為記憶的光……✶和現實搏擊,與過往和解郭強生最動人的記憶書寫關於父、母、兄、情人、自己……✶面對過往的幸福,對我而言,遠比回憶悲傷還更需要勇氣。像中途被寫進連續劇裡的角色,我晚了十年加入了一個不快樂的家庭,卻對後來的劇情發展,完全無能為力。如今,母親與哥哥都走了,父親老弱了,只剩下我還在努力拼湊著,許多仍然斷裂的劇情。我從沒期望過成家,因為光是這一個家,就已經留給我太多這一生都逃離不出的陰影。而哥哥的去世與情人的背叛,留給我的除了悲傷之外,更多的是無解的困惑。他們都在某一個時間點做了不回頭的決定,留下我在那個他們不要的世界裡。同樣的故事周而復始,隱藏著,糾結著,一說多了就要心痛。我只想好好走完,今生一場聚散已足夠。得獎紀錄★第40屆金鼎獎 文學圖書獎★2015開卷好書獎 年度好書.中文創作★2016台灣文學獎 圖書類散文金典獎
────我需要 看進生命缺口的更深處──── 我想訴說的不只是哀悼或懷念, 比傷心或哀慟更深沉,就只是死亡。 也不僅是父母已雙雙離世後的若有所失, 而更像是企圖感受死亡。 甚至可以說,我不斷在自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聯合報文學大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金鼎獎、台灣文學金典獎得主 ✶郭強生全新私散文✶ 在告別的同時 我們也在迎接死亡對自己生命洗禮的到來 始終活在生與死二元矛盾中的痛苦 終於有了鬆動的可能 ────────────郭強生 ⁂父喪後,郭強生透過「念」、「思」、「愿」叩問: 盡頭都是從哪一步開始的? 接受與父母的終須一別,接下來換成我要如何獨自去面對盡頭?⁂ 像我這樣的人,無家無後, 要如何單打獨鬥孤獨死的無形壓力? 長達十年照護父親的經驗,讓郭強生看見生命一點一滴被耗光的全部過程,與其說是在延長生命的戰線,其實更像是與死亡長期共生。如此十年,重新勾勒了他身為人子的角色,也讓他看見並接受了人生的局限,對餘命的倒數反而少了一分恐懼。 如果說 沒有人會再記得自己的出生 是件惆悵又悲傷的事 那麼兩次都做為父母臨終時 身邊唯一的孩子 我只能說 也許我更接近如何排練 自己的死亡 ──郭強生 父母的離去,就是我們思考自己盡頭的開始。 不強求為自己生命延長時間,而是為有限的時間注入生命。
諾貝爾文學獎、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帕慕克一部「少數允許工人階級為自己說話的小說」愛與理想的艱難抉擇 × 悲喜交織的街頭人物群像 × 伊斯坦堡五十年的風物史詩城市之所以為城市,正是因為你能將內心的奇異感覺隱藏在人群之中。 ★與普魯斯特、湯瑪斯.曼、卡爾維諾、艾可等一代大師並列★帕慕克親自指定大師攝影:內封照片使用萊卡名人堂攝影獎得主、「伊斯坦堡之眼」攝影記者Ara Güler作品★收錄《生命如不朽繁星》作者安東尼‧馬拉專文★2017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決選★2016年俄羅斯Yasnaya Polyana文學獎外語文學獎獲獎★2016年曼布克文學獎入圍★費城詢問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紐約客、首都週報、波士頓全球報、洛杉磯時報等全球媒體重量好評▍《生命如不朽繁星》作者安東尼‧馬拉盛讚「帕慕克作品值得一讀的最大原因,也許正是無論多卑微的市井小民,他都堅持賦予其應有的尊嚴。在他的小說中,張力十足的衝突既是造就歷史的因,也是承擔歷史的果。《我心中的陌生人》這本大部頭,頗有總統自傳或軍事史的氣勢。帕慕克字裡行間傳達出無盡憐憫,讓苦撐家計的一名街頭小販,分量不亞於一國蘇丹,同樣值得我們關注。」▍本書特色◎多聲交錯的群像敘事◎守護子女的老父親、為政治理想奔走的年輕人、因愛情受盡折磨的鄉下小販、為掌控自身命運而用盡心計的年輕女孩……他們並不讓故事淹沒自己的心聲,有時發言打岔請作者停筆以便補充,有時對讀者暗自道出忍耐已久的怨言,有時甚至自故事隱遁其蹤跡,試圖守護寶貴祕密……在帕慕克的筆下,浩瀚的城市風景往往由日常生活堆砌而起,一代又一代的群體記憶永遠由一個個小人物的哀與樂細細織成。◎詳實附錄‧藉小人物的故事鳥瞰大歷史◎《我心中的陌生人》附上完整人物關係圖與大事年表,在平民百姓的生活間織入商業都會的興起變遷、婦女權益的步步進展,甚至遠眺亞美尼亞大屠殺、伊斯蘭革命、波灣戰爭、六四、九一一等大事件,在「家」與「國」的兩相對照之下,感知家族史如何成為城市史、一國之史,甚至世界史的微型縮影,而群體的歷史足跡又是如何因一個小人物對自由、信念、幸福、愛的孜孜追求而得以綿延。◎「伊斯坦堡之眼」Ara Güler大師攝影◎帕慕克二○一五年接受《衛報》訪談時,表示《我心中的陌生人》是部「少數允許工人階級為自己說話的小說」,在街頭步行叫賣酸奶和卜茶的小販,如何從手工模式被迫快速習慣商業經濟的高速運作,成為貫穿本書的重要意象之一。中文版內封經帕慕克親自指定,特別使用有「伊斯坦堡之眼」美譽的攝影記者Ara Güler作品。Ara Güler曾獲萊卡名人堂攝影獎、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自稱「視覺的歷史學家」,主張人物攝影應當展現人的記憶與苦痛,與帕慕克同為世界知名的土耳其文化巨擘,兩人也曾合作伊斯坦堡攝影集。▍內容簡介我日夜行走,看著所有瞬間的街景綿延成漫長的五十年。而我心中的那個陌生人,也不停編織著在這座城市留下痕跡的奇異故事……梅夫魯特在伊斯坦堡的大街小巷日夜行走。他肩上挑著卜茶,沿途叫賣,遇見各式各樣的人,收工後,就回到妻子身邊歇息。在日復一日安靜的年歲裡,他見證伊斯坦堡興衰起落的五十年,看著這座世界之都始終在古老的樣貌中展現活力。他也傾聽著自己胸中莫名的念頭,感覺身體底下持續舉步的雙腳,走在這座古城裡,就像是走在自己腦海編織的故事裡。在這個故事裡,傳授街頭法則的父親、說謊的兄弟、有著烏黑大眼的女孩,所有人紛紛開口,說起自己的歷史……故事從他和女孩從鄉下私奔到伊斯坦堡的那天說起。那個夜晚,他終於走向他寫了三年情書的那位女孩。他並不知道,他正朝著自己壯麗的未來走去,也朝著這輝煌城市一代又一代的人們走去。本書以梅夫魯特為主人翁,兼以他身邊人們娓娓自述,再次以多重視角展現帕慕克式的眾聲喧譁,超越《我的名字叫紅》千絲萬縷的情節編織,更勝《純真博物館》柔情細膩的傾城之戀,以人物為梭,再度敞開伊斯坦堡的神祕大門,縝密織出由無數小人物打造的偉大城市風景。▍各界讚譽一部神奇的文學鉅獻!──《費城詢問報》帕慕克跟隨著不完美但引人共鳴的主角,以及形形色色的配角,橫跨五十年歷史,而土耳其紛亂的政治情勢則構成暗潮洶湧的隱憂。本書反映了豐富、多元又蓬勃的都市生活,本書絕對是這位天才作家的一大傑作。——《科克斯書評》(焦點書評)本書是寫給當代土耳其的情書,更是獻給伊斯坦堡的情書⋯⋯堪稱帕慕克筆下讀來極為暢快的小說,很適合剛開始認識這位作家的讀者。——《華盛頓郵報》帕慕克的最新小說用巧妙的描寫手法,讓充滿文化衝突的伊斯坦堡,四十年歷史就此躍然眼前。——《紐約時報書評》(年度選書)《我心中的陌生人》壯闊波瀾又貼近生活,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方式,賦予其文句飽滿的情感、若有似無的憂鬱與同理心⋯⋯本書絕對是文壇上了不起的成就。——《印度斯坦時報》字裡行間盡是帕慕克對伊斯坦堡的熱愛,憑著細膩的描寫能力,他清晰勾勒出新與舊、都市與鄉下、傳統和現代之間衝突⋯⋯宛如吸晴的繁華錦繡⋯⋯雖然敘事主要是第三人稱並以梅夫魯特為主角,但其他不同角色的聲音一再打斷敘事,分別從各自角度來拓展故事的廣度。要是由其他平庸的作家執筆,這樣的敘事技巧可能站不住腳,但交給帕慕克就不成問題,還能嫻熟地變出精采的戲法。——《溫尼伯自由報》帕慕克再度施展精湛的說故事能力⋯⋯帕慕克在《我心中的陌生人》中體現的關懷有其獨特的普世魅力⋯⋯他的早期作品已證實了自己是細節描摩大師⋯⋯這部小說同樣反映他從小處著眼的精準⋯⋯帕慕克以出神入化的筆法刻畫凡夫俗子努力地做自己,追求幸福、正直與包容的人生。——《印度時報》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特別適合想了解土耳其政治社會,或單純對政治社會局勢有興趣的讀者⋯⋯讓我對小說的可能再度充滿信心,補足了社會評析或歷史本身的缺口,深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與欲望,爬梳了巨大歷史變革與小人物千思萬緒的關係。我認為本書讀來跟《戰爭與和平》一樣燒腦,卻又更能撫慰人心,讓我窺探原以為無法了解的生命經驗與伊斯坦堡的地理。——《紐約客》帕慕克的文字無比瑰麗⋯⋯暖心、風趣又溫婉動人⋯⋯說故事的奇作⋯⋯帕慕克筆下最快意的小說⋯⋯讀者也可充分感受到作者對伊斯坦堡的深愛與驕傲。——《新印度快報》正如同他的其他作品,帕慕克嘗試描繪幸福的面貌,以及命運與意念如何牽動不同的喜悅時刻。但這本小說的問世,恰好襯托了今日土耳其的局勢,也展現了帕慕克筆下角色的公開言論與私下想法,無論討論的是政治或家務事,都有著赤裸裸的分歧。——《洛杉磯書評》這本小說讀來無比愜意,始終洋溢著幽默與正能量。如果你以前不曉得這位土耳其小說家,建議別挑那些奠定他名氣的作品,而是先從這本讀起,藉此認識「帕慕克式」華美風格的方方面面;要是你讀過帕慕克的小說,當然也不可錯過他的最新力作,這位說故事大師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印度今日報》這是關於貧困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故事⋯⋯如同帕慕克的其他作品,《我心中的陌生人》亦是獻給伊斯坦堡的情歌。——《資本壹週》一部美麗又眾聲喧嘩的凡人史詩⋯⋯《我心中的陌生人》發人深思、貼近生活又不失批判力道。——《波士頓環球報》若要認識土耳其的政治、社會和宗教生活的衝突與難題,帕慕克儼然是文壇中獨一無二的嚮導⋯⋯帕慕克的最新小說著實讓我深感敬佩。——《雪梨晨鋒報》帕慕克前所未見的溫柔⋯⋯儘管小說中的人物忍受了許多失落與傷悲,《我心中的陌生人》營造出酸楚卻不悲涼的氛圍,襯托了雖不完美卻惹人憐愛的主角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洛杉磯時報》帕慕克最平易近人的小說⋯⋯最符合社會現實的庶民表徵,莫過於卜茶小販的叫賣聲。倘若你仔細聆聽這本小說,或許會在梅夫魯特的歌曲中,發現伊斯坦堡不為人知的歷史。——《新共和》帕慕克對於故鄉伊斯坦堡的熱愛,是這部繁華多姿、宛如童話般小說的生命力⋯⋯⋯⋯帕慕克悲天憫人又下筆如詩,闡明了「駭人又炫目」的伊斯坦堡歷史,包括種種暴力動亂、政治社會的轉型、婦女如何爭取自由,以及愛的乖舛波折。——《書單》(焦點書評)奧罕.帕慕克是世間少有的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後,真正優秀的作品才陸續問世⋯⋯三年前,我得知帕慕克在寫一部橫跨數十年的長篇小說,還是透過伊斯坦堡街頭小販的見聞來描述,聽起來非常值得期待,想必就跟土耳其茶同樣美味。如今拜讀之後,我深感榮幸能在此昭告讀者,這本小說可真是精采。如果你不曾沉浸在帕慕克小說的魅力之中,《我心中的陌生人》很可能會是擄獲你心的作品⋯⋯準備愛上這位平凡無奇的街頭小販吧,聽聽他的叫賣聲何以能迴蕩了數十載。——《英國獨立報》▍帕慕克作品集◎我的名字叫紅◎白色城堡◎新人生◎黑色之書◎雪◎純真博物館◎別樣的色彩:閱讀‧生活‧伊斯坦堡‧小說之外的日常◎我心中的陌生人◎大疫之夜
第八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作品可以生,可以熟。活著或喪命,您想要哪一種?當銷售女王,遇上頂尖代筆† 一本最實用的推理小說 †解謎 + 銷售祕技 + 採訪心法銷售女王梅勝霜,走跳江湖,閱客無數,從豪宅到人脈,都有辦法賣出去。為了造福廣大苦於買賣的人類,她決定找上代筆程遠,教授私藏多年的獨門心法。採訪第一天,梅勝霜便出題了:「你賣我個東西。」賣不掉,就得死。您將會讀到的,是程遠的第一手調查與採訪。請注意,當您學習書中的心法,成交後的任何後果,都得由您本人負責,梅勝霜恕無法承擔。《客製死亡》以台灣為舞台,從選舉狂熱、財團操作到民間盛事的媽祖繞境,麟左馬結合對社會的濃厚觀察,巧妙與各種謎團交織,娛樂性十足的同時,又留下了思考的餘韻:努力是美德,美德過量會不會反而缺德?我們為了破蛋,落得筋疲力竭,是社會的縱容默許。還是,終究是我們的一意孤行?本書獨家收錄,銷售女王的豪宅蛋室在這個空間,您可以盡情思考各種死亡的途徑寺尾哲也(作家)、既晴(台灣犯罪作家聯會執行主席)、楊舒雅(饒舌音樂人)、楊詠翔(譯者)、瀟湘神(作家)──誠摯推薦
科幻新浪潮時代經典文本 被譽為科幻版《頑童歷險記》 美國科幻和奇幻作家協會大師獎得主 繁體中文作品首度問世 機器人雷克斯,他與眾不同── 他違反命令,他渴望自由, 他只想陪你走下去…… 在遙遠的未來,地球人在太陽系的星球殖民,衛星「格尼米德」是最後一個得以培養醫療級真菌的星球。 陪伴機器人R-X-5 雷克斯是十六歲少年保羅・辛普森的照顧者,也是他唯一的朋友。辛普森一家收到離開格尼米德、重返地球的指令,雷克斯卻被轉賣到下游農地。 雷克斯與保羅不願拋下彼此,他們彼此掩護,展開一場生死交關的星際逃亡。當雷克斯證明自己擁有情感與愛,他甚至可以選擇他和保羅的命運,他,還是一個只能聽從人類指令的機器? 一場因為想念而展開的星際逃亡, 重新定義機器人與人類共生的界線。 小說採雷克斯第一人稱敘事,他審視自己的每一個行為,他的自白常常帶有不置可否的突兀,他的思考不時受到人機倫理的框限。 雖然人類設下了種種的制約與規範,雷克斯在逃亡的旅途中開始滋長獨特的自我意識:他做夢了,他敬畏老舊的飛船,他感受到時間靜止的美妙孤絕。 透過雷克斯純淨的觀察和感受,我們看見人性最幽微善變的角落。原來機器人擁有的愛與關懷,比我們想像的更單純,也更勇敢。 本書特色 ✦ 〈機器人無法說謊,但他夢見了靈魂〉——媒體藝術家魏廷宇專文推薦。 ✦ 中篇科幻入門首選,啟發思考生命的意義與自由的重要。 ✦ 全新九張插圖,視覺化故事情節。 如果你喜歡思考這些問題,這本書為你而寫: ‣ 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可以說謊嗎? ‣ 當機器人遇到道德兩難,他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當機器人做出選擇,你希望是人類的命令,還是他的自由意志? 如果你好奇機器人是否擁有自由與愛,這本書可以延伸至: ‣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 艾薩克・艾西莫夫《我,機器人》 ‣ 亞力克斯・嘉蘭《人造意識》
今天在每一天之外一種比開放更無端的時間一種比結束更無邊的終點★幽僻、森冷、絕決,與作品拚搏到底,傳說詩集《我相信許美靜》作者,暌違八年的尋找人類智性與詩心拉鋸之總結★郭品潔長年對詩歌思索之通透成熟之作滅絕數萬年的尼安德塔人有骨骸和混血基因存世。不知為何,你我身上源自智人近親2%的基因,總讓我想起克拉科夫的詩人在〈有些人喜歡詩〉對詩歌人口的估算:「倘若不把每個人必上的學校/和詩人自己算在內,/一千個人當中大概/會有兩個吧。」這當然是樂觀的估算,更樂觀的估算會不會寫過詩或近乎詩的,一百個人當中大概會有兩個?做為兩個的二分之一,我有幸長自樂園童年,不息地聽見樂園消逝長存的嘆息,那嘆息中詩歌迫近我——如一股強大的基因流動。尼安德塔樂園的嘆息∣談消逝、一種難以言明且無從負荷的消逝。詩人離別了樂園,那是無須語言或僅需自造自足的語言之童年憶往,彷彿真正語言成形之前,竭力打磨每一字詞的鑲嵌、筆順與隱喻,鍛造三本詩集後,詩心終顯熟燙,以近十年時間抵達了前詩歌(語言)狀態,讓意識觸抵書寫的前額,每一聲嘆息都是對廣義的美的憂懷。詩人將自身對「惡」的憤怒與控訴,念轉為對回憶的深情,他在墳上狂舞,攪動因樂園消逝而長存之嘆,意象幽僻而絕決,卻如此長情:羞澀的愛、對生命節制的渴、內省的孤獨……然而不用同情他,「單相思過了五十年也會成為寶物」,他的詩歌擁有郭品潔,郭品潔擁有詩歌。
斑甲、狗蟻、夜婆、貓、象、海翁鴣黃、鯪鯉、龜鱉、鹿、草猴、猩猩十二生相新傳奇,顯出的是救世神機,抑是莫測人心?太平洋西北爿,有一个神話豐沛的孤島釘根佇海上,一面形體看來像人或是動物半䖙,所致號做「半䖙島」。這粒島佮附近的蓬萊島佇政治、社會、宗教、經濟佮民俗文化各方面攏真接近,袂輸是血脈相連的姊妹國,毋過島民對蓬萊島傳來的十二生相,攏感覺誠無滿意──人人喝拍的鳥鼠排頭名?貓予鼠陷害煞排無名?海洋國家竟然無半隻河海生物入生相位,敢是穢著海棠國大陸文化的漚觀念?真是離經譀古!相紲發生的異象,靈活降世的神話,情熱狂飆的民心,參世俗迷信、權謀慾望、政治鬥爭絞動交纏。一場關係權力、歷史、犯罪、爭戰、情愛、玄幻、科技、生態的探討佮走揣,對民俗傳統的革新反省,半䖙島十二生相換選重排、新寫天理,且看小說家王羅蜜多起造平行時空的華麗魔幻、幼膩描畫,開拓台文小說想像新境界。※新十二生相.學界文壇跨界贊聲※▍斑甲市〈斑甲市〉ê文字精練實腹,內容飽滇精采,現代感kah歷史感敆kah峇峇,結合古式ê神怪小說kah 西式ê 魔幻寫實ê技巧,來供體現當代猶有政治人物以怪力亂神ê漚步leh欺騙大眾,hōo咱tī奇異閣帶淡薄笑詼ê閱讀經歷中間,得著深層ê反省。──呂美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草猴鎮王羅蜜多寫ê故事時空,無管叫做啥物島,幾个島,lóng是仝一个島ê平行時空。伊寫ê時間無管年koh叫做啥物,lóng 是逐工tī 電視當teh 演出ê「木可」劇場。伊ê 小說結束了後,電視頂會當看著續集。無管是草猴、蟋蟀仔、羊仔lóng 是你我真熟似ê 人。王羅蜜多ê 小說用讀詩ê 方法來讀,就足清楚!──李勤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退休教授)▍龜鼈港龜鼈港所煉織的身體感,不只映照出永恆愛情的渴求,也折射出島嶼對自我意識的探索,看似是一段他者的愛情傳說,實是一場島嶼的現世與異境的身分巡禮。──角八惠(空間文化研究、劇場工作者、耳邊風工作室負責人)▍水鹿城怪人寫怪文,自底天公地道。今,這个王羅創新十二生相,到底咧變啥物猴弄?《半䖙島》共讀落去,你就真知。〈水鹿城〉,是內中一章。頭尾萬五字,目無nih,一睏頭讀煞。寫政治,寫爭戰,事實寫人性的罪惡佮貪念。地理、歷史、神話、傳奇在人編。我看,〈水鹿城〉有鹿無鹿不常在。咱人存天良,靈魂才會安然自在。──陳金順(多文類創作者)▍鴣黃庄〈鴣黃庄〉毋但是講土地發展的寓言小說,甚至是一个關乎未來的時代話題,就當咧發生佇你我大眾的身邊。行出庄,咱敢已經準備好勢?──陳稷安(《台文戰線》主編)▍象家莊作者使用魔幻寫實的手路,共小說內底的角色描寫甲足趣味,就算是毋知影林旺的少年輩,嘛會當讀出這是一篇聯結動物明星思鄉的故事。。離鄉幾若十年,就算已經生湠三代,猶原想欲落葉歸根的向望,暗喻存在佇台灣袂少外來族群的人,國族認同的故事,予讀者有閣較深的思考空間。──黃文俊(作家)▍鯪鯉堀小說中「鯪鯉」既脆弱又強韌,牠們以具有可作食可入藥的各種功用被傷害、捕殺,卻能死而復生伴隨日治時期台灣義軍領袖「杜定」,展開底層百姓為生存與尊嚴的對抗。小說將已經消失超過百年的台灣歷史,重新翻轉為未來的啟示,也提醒我們自我族群、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的存續,正依賴我們是否能開啟一雙歷史的眼睛,是否有一種能經受歷史「臭臊味」的嗅覺?去穿透歡樂的表象,嗅聞出歷史幽深之處的玄機,看見其中的希望與危機。──廖淑芳(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海翁嶼〈海翁嶼〉這篇在奇幻與寫實之間遊走的類寓言小說,若套用好萊塢「爛番茄指數」為準則,新鮮程度超過百分之九十。光這座「海翁嶼」的形成因素和結構材質,那番奇思異想就令人耳目一新,而台語文的應用雅致靈活十分可觀。王羅蜜多老師寫出了台語文小說的新高度。──林剪雲(作家)▍貓公寓某天晚上,一隻黑貓來敲我的窗戶。他說,他在找他失散的戀人,又說他要回到山洞陪穆罕默德冥想。他說,他在某幅畫裡是暹羅的皇后,又是被砲火燻黑的武士,他曾在路易十六的腦袋上打盹,睡在金幣和寶石堆成的貓窩裡。他說,他周遊列國,還是隻家貓,最喜歡蹲在家裡看書,看了上千萬字。我問他叫什麼名字,他說自己名叫夏目,讓我喚他夏目先生。我以為你是一隻貓。我說。他點頭,說道:我是貓,貓是眾生,眾生皆是貓。──九方(下輩子想當貓的作者祕書)▍烏蟻族這篇人佮蟻之間的故事〈烏蟻族〉毋但流露出作者遮个要素面面齊備,發揮自如,其中予我感覺不止仔趣味佮佩服的是伊的「想像力」,一份放佮收攏撙節甲真拄好的創意想像,營造出一場跨越物種的魔幻情境,嘛帶淡薄仔親像廟埕榕樹跤的老人咧講古的「心適氣」。──陳建成(《台江台語文學》總編輯)▍夜婆洞〈夜婆洞〉這个故事對四常的學校生活講起,共讀者𤆬去離奇的山空。西方的空想科學、奇幻小說,內底定定有𪜶民間傳說的影。〈夜婆洞〉原仔是按呢,王羅蜜多老師共咱想像的源頭掠轉來台灣這片土地。──洪明道(作家)▍猩猩山小說〈猩猩山〉,描述比社會事件表面,閣較深沉的運作原型,一種牽涉烏金、地位佮權力的扭曲變質。工夫厲害,有笑詼,有鬧熱的離譜行為,有文字佮聲音的徙位,有人佮猩猩的對照,有政治佮宗教的有力批評,親像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1975)提出的「狂歡理論」(Carnivalesque)。──連明偉(作家)◎本作品榮獲國藝會出版獎助
我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自己,去回擊那個糟糕且憂鬱的1/2。──獻給至暗時刻的我們──那些內心裡的衝突和對抗總是存在,他們需要消失嗎?難道長大後的我,不是被他們完整的嗎?-■ 隨書附贈:「有我在」動動卡 ■與自己和解的瞬間,就是光進來的起點。隨視角變換圖像,呈現動態變化效果。不要忘記,還有自己可以給自己一個擁抱。尺寸:10.7*8.6cm-潮流藝術家AKA UNCLE用100多幅渲染力極強的插畫,畫出兩個1/2的我。快樂的我,憂鬱的我,有時會進入黑暗的漩渦,有時我會拉住我。我們內心的衝突和對抗會一直存在,但可以並存的吧?可以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的吧?它就這樣來了。我彷彿被困在深不見底的黑暗中,持續的悲傷、焦慮和恐懼包裹著我。身體不斷下沉,想伸手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抓不住。在情緒低谷裡,在最需要被接住的時刻--當情緒內耗成為一種時代通病,我們更需要「慢慢鬆開自己」的能力。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語言能說出自己的黯淡,這本書會用圖像與細語為你命名那些無聲的悲傷,也悄悄點亮心裡的光。你已經很好了,只是忘了怎麼擁抱自己。
我瘋狂收集每一個快樂的自己,去回擊那個糟糕且憂鬱的1/2。──獻給至暗時刻的我們──那些內心裡的衝突和對抗總是存在,他們需要消失嗎?難道長大後的我,不是被他們完整的嗎?-■ 隨書附贈:「有我在」動動卡 ■與自己和解的瞬間,就是光進來的起點。隨視角變換圖像,呈現動態變化效果。不要忘記,還有自己可以給自己一個擁抱。尺寸:10.7*8.6cm-潮流藝術家AKA UNCLE用100多幅渲染力極強的插畫,畫出兩個1/2的我。快樂的我,憂鬱的我,有時會進入黑暗的漩渦,有時我會拉住我。我們內心的衝突和對抗會一直存在,但可以並存的吧?可以對抗這個複雜的世界的吧?它就這樣來了。我彷彿被困在深不見底的黑暗中,持續的悲傷、焦慮和恐懼包裹著我。身體不斷下沉,想伸手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抓不住。在情緒低谷裡,在最需要被接住的時刻--當情緒內耗成為一種時代通病,我們更需要「慢慢鬆開自己」的能力。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有語言能說出自己的黯淡,這本書會用圖像與細語為你命名那些無聲的悲傷,也悄悄點亮心裡的光。你已經很好了,只是忘了怎麼擁抱自己。
兩代人的命運,四十年的跨度在悲劇中活出人生味道兩代人的命運,四十年的跨度。八零後與五零後。一群在生活的漩渦裡掙扎的人,因生活艱難抑鬱狂躁,因不公對待幾欲輕生。但他們都隱忍而勇毅地繼續向前。小說開篇交代了「我」的編劇身份、我的女友和前女友,以及思考和積累創作素材的過程。從五十八章與市長告別,「我」回古卵後,劇本初稿基本完成。阿姨、父親閱讀後,建議將劇本發給導演伽琳。伽琳看後,又推介由弋鳶執導,最終獲得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至此,嵌套在小說結構中的劇本創作畫上了句號。作者行文從容,不著意設計衝突。主人公在經歷人生的波瀾起伏後,仍能擁有一顆豁達,平和,通透的心。這也是一種境界,即哲學家們所言的那樣:在悲劇中活出人生味道。作者嘗試使用了複調敘述的方式,在敘事過程中交錯使用多個「聲音」,以展示不同人物的內心活動和人生經歷。通過人物回憶,敘事視角隨之轉換為第一人稱。如此寫法,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層次和厚度,也使讀者陷入層層包裹的迷陣之中,由此而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整體讀來,情節起伏,細節飽滿,巧妙之設隨處可見。通過敘述「我」與伽琳、父親與阿姨、市長與瞿姐三對人物的故事,反映了現代都市的社會鏡象、生存狀態和情感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