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Readmoo
【電子書】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台灣原生蘭生態觀察圖鑑

余勝焜  著
紅樹林 出版
2024/12/28 出版

野外調查第一手資料。全書526種野生蘭,超過98%為原生地生態照,花期與物候資料也是原生地紀錄。 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監事 呂碧鳳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林讚標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員 徐嘉君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研究助理 許天銓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 楊智凱推薦 植物界開花植物中,蘭科是相當多樣化的大家族,演化程度極高。蘭花花姿繁複,靠著花萼、蕊柱、唇瓣和側瓣,就演繹出壺狀、拖鞋、蜜蜂、蜘蛛、捲曲緞帶、鴨子輪廓等等奇幻外觀,受到許多人喜愛。 蘭花分布廣泛,從赤道到北極圈,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潮濕的海岸到乾燥的高山草原,甚至冰川邊緣都可見。台灣的植被自然分化成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原生蘭(曾經)隨處可見,如今卻面臨極大生存壓力。余勝焜將超過25年的野外尋蘭經驗整理成書,不僅提供同好及研究者完整的資料,也能讓更多讀者進入這個神祕多彩的領域,進而在保育路上同行。 本書特色 超過500種蘭花攝於生育地:大量圖片輔以文字說明各種蘭花的重要特徵,特別針對外觀相似者進行比較,幫助讀者辨識。 完整翔實的野外筆記:記錄花期與生長環境條件,包括乾濕、光線和海拔,以及果莢、種子的形狀與傳播方式。探討影響開花的因素。 多年賞蘭心得:分享新種及新紀錄種的發現與發表過程,並穿插分類上的想法。

特價17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仰望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仰望

林大利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4/12/21 出版

不管政治國界,大自然的地景地貌才是牠們的楚河漢界。乘著氣流飛越群山與滄海,與小鳥同行,鳥人永不降落!&拿起望遠鏡,就是永恆的仰望。金鼎獎科普作家林大利首部鳥類書寫作品,混合個人工作、旅行和留學的觀鳥經驗,半自傳半科普,將鳥類世界觀、鳥類行為、鳥種與觀鳥相關知識放在書中,不是單純講述知識的教科書,而是敘述一則則有趣、動人的生態故事與社會現狀。&搭配鳥音、鳥類攝影與插圖閱讀,用鳥類學家之眼,在不同國度與旅行中感受與觀察現場,字裡行間能看見臺灣風土地域、情感連結的共同回憶,讓鳥之宇宙無限展開,看見臺灣鳥類生態如何與世界連結,&仰望,跟著鳥人一起閱讀臺灣!&●走出賞鳥新手村,從候鳥抵達臺灣的第一站「北臺灣」開始,認識罕見、特別的鳥種以及學習鳥類遷徙的基本知識;行至「蘭陽平原」,透過在地傳說閱讀土地的美麗與哀愁,了解度冬水鳥遇見的雙重威脅;上行至「中央山脈」,研究梅峰、塔塔加等中海拔和高海拔山區,認識臺灣鳥類的高山和海拔遷徙。●「恆春半島」的遷徙盛會也不能錯過,九月的赤腹鷹和十月的灰面鵟鷹過境是一場流動的盛宴,譜寫臺灣遷徙猛禽的相關研究;僅僅一個臺灣海峽之隔,卻有截然不同的鳥類相,緊鄰中國沿海的「金門」,夏天和冬天的鳥有什麼不一樣?& &●春季一票難求的機位和船位,原來都是被鳥人搶光了!遠在國之北疆的「馬祖」東引,在春鳥遷徙季節,是許多小鳥的遷徙中繼站,想要一次看到很多種遷徙小鳥,春季的東引就是首選;臺灣的「嘉南沿海」是度冬水鳥最重要的度冬地,而「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這項公民科學,也開啟了臺灣國際合作的大門。&仰望,跟著鳥人走跳東亞澳!&●參加2014世界鳥類學大會、2015年的日本生態學大會,「日本」和臺灣的冬季鳥類有什麼不同?鹿兒島上萬隻度冬白頭鶴,展現了值得學習的答案。●2018年在「泰國」與國際合作夥伴相見,去看了最瀕危水鳥琵嘴鷸的度冬地,卻發現遷徙線出事,許多候鳥不見了!●多繞了十年路,終於要出國讀博士班,走到遷徙線的終點。只是因為「澳洲」小鳥特別,找了一個研究小鳥的老師,沒想到老師看鳥比我還要瘋。&仰望,跟著鳥人飛向世界!&●悶熱潮溼的次大陸季風林中,有許多小鳥和豹、老虎、大象、鱷魚一起躲在這裡,到「印度」邊看喜馬拉雅山的小鳥邊學習推動環境友善農業,開啟新的研究大門。●來到太平洋彼端的東岸,溫哥華、西雅圖、東太平洋遷徙線的「北美洲」小鳥過得如何?2009年第一次踏上新世界的土地,看見新世界和舊世界的候鳥差異。●2016年赴「墨西哥」坎昆出席聯合國生物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這裡的城市溼地保育讓許多大西洋遷徙線的鳥類受惠,不遠處的馬雅帝國遺址,周圍森林裡藏著遠從阿拉斯加來的小鳥。●2020年,臺灣的重要鳥類保育組織「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被通知要求改名,否則將被國際鳥盟除名,保育即政治!國際保育底下藏著暗潮洶湧的政治角力。&本書重點1、從鳥類的長途旅行中,讀懂季節、理解生態、環境與物種構造,細細展開萬物連結的脈絡。本書重點2、閱讀世界級遷徙線,本書以臺灣篇、東亞澳與全球三大篇章書寫,從熟悉的土地隨著鳥類展開長征,看見世界之美,一次讀懂世界的鳥。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科學素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科學素養

池內了  著
經濟新潮社 出版
2024/12/14 出版

科學是什麼?科學思考是什麼?科學家又在做什麼?一般人期待科學家扮演什麼角色?科學家有什麼社會責任? 一本書,幫助我們思考科學、技術、人類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我們生活在現代,多多少少都看過「偽科學」的觀念和方法,對於荒誕無稽的邏輯幾乎沒有人會相信。  想要消除對科學的「猜疑」和對未來的「不安」,第一步就在於讓科學更親近。但是,科學的內容離日常生活太遠,總覺得很難了解科學。  作者池內了在書中提到,科學是嚴密的思考,是看見「看不見的東西」的妙方,無論是文科生或理科生,每個人都該學習科學的觀念,透過「科學的智慧」,了解如何站在科學的立場思考與學習,進而開拓眼界。  想要解決現在各種矛盾,還是必須仰賴科學的力量,循序漸進思考「我們現在背負的問題本質是什麼?要用什麼方式解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選擇某條道路會導致什麼結果?能夠容許到什麼地步?能夠從哪個著眼點接納?」  作者池內了在書中回顧自己成為科學家的初衷,並且歸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的特徵,以及科學對於人類和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並且思考科學、技術、社會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希望藉由這本書,讓科學更為普及。  他指出,科學通常源自於個人的好奇心,但終究只是一己的行為,必須和社會產生連結,進而發展出專門觀察和測量的工作,並且藉由大學的興辦將知識集中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以科學研究為專業的「科學家」誕生了。科學的力量藉由國家獲得認可之後,科學脫離了以往的個人活動領域,如今成了仰賴補助金營運的公共活動。即使如此,基本上科學研究的方法也不會因此更動。  池內說明,其實科學離我們並不遠,現代社會必須仰賴具備科學素養的人來運作,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陳述意見,用「科學的智慧」決定世界的未來。  書中談到物理學和太空相關的相關話題和案例,對於科學稍微感興趣的人,哪怕是喜歡生物和化學,也能了解。即使是文科生,也可以輕鬆閱讀這本書。 |本書榮耀|  1997年度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科學部門)、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推薦)

特價3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綦孟柔  著
寶瓶文化 出版
2024/12/10 出版

黑熊在陷阱悲鳴,獼猴回不了山林,大冠鷲飛不上天,穿山甲奄奄一息……──────「我們的島,受傷了。」──────臺灣首位【野生動物獸醫師】出書分享救援現場。(全臺灣5千多名獸醫師,從事野生動物救傷者不到25人。)//一名野生動物獸醫師為動物請命、向人類爭命,深耕保育的熱愛與省思:每隻動物不僅是存活,更要活成牠們該有的樣子。每個生命不只活著時受尊重,也應該死得有尊嚴。//獅子、猩猩等猛獸,她搏命照顧;為拇指大的蝙蝠「接骨」,細膩溫柔;嗷嗷待哺的小犀牛、受困陷阱的小黑熊,堅定守護……綦孟柔寫道:「身為野生動物獸醫師,要說是我拯救動物,更正確的是,動物拯救了我。」  ● 第一份工作在私人動物園,綦孟柔主動請纓擔任「獅子王」的御用獸醫師,狂吸大貓,如母親般帶大二十幾頭獅寶寶,卻也悲傷地送走心頭肉……【面對死亡的無力回天,她學會敬畏生命。】  ● 馬來熊被私養在狹小獸籠三十年,也吃了人類的便當三十年。當牠終於被救出,戰戰兢兢地第一步踏上土地、第一次跳進水池,竟像個孩子似的驚喜……【人類憑什麼以一己之私,剝奪其他生命的自由權利?】● 費盡心力救回瀕死的穿山甲,失了一隻前肢的牠卻也喪失生存的平衡,從高處重重摔落,再度躺上手術檯。而身為獸醫師,只有三秒鐘決定要不要讓牠安樂死……【野生動物救傷和保育,不能光憑滿腔熱血,更需要全盤的策略考量、完整的配套規劃。】//野放獼猴自在奔向家園的背影,觸動綦孟柔投身救傷;重傷的山羌路倒十二小時、無人援救的心痛,促使她更奮力為野生動物發聲。笑中帶淚、臨場感十足的描述,有最可愛的「神獸」寶寶、最驚險的生死瞬間,也有最矛盾的保育難題、最令獸醫師揪心的天人交戰……透過救傷及保育第一線的視角,綦孟柔獸醫師帶我們看到:「生命沒有不同,生命也沒有辦法用價值來定論。對於野生動物,不打擾,就是人類最好的溫柔。」本書特色:● 全台灣5千多名獸醫師,從事野生動物救傷的獸醫師不到25人。● 本書作者綦孟柔獲2024年綠色奧斯卡:林業保育署「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 臺灣首位「野生動物獸醫師」出書分享:「那年夏天,我照顧了二十幾頭小獅子;那一瞬間,臺灣黑熊在我眼前張大嘴,我清楚看見那森森銳齒和牽絲的口水……」身為野生動物獸醫師,必須具備分秒必爭的犀利技術、搏命治療的勇氣。●「每一趟與動物的生命旅程,都造就我今天對於人生的許多觀念,要說是我拯救動物,更正確的是,動物拯救了我。期待有一天,所有的臺灣人面對野生動物保育,都像每天要吃飯一樣的理所當然。」(綦孟柔,摘自作者自序)●「這本書是一種撞擊,為讀者撞開正確的動物知識大門。保育,從認識、從理解開始。」(白心儀/生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摘自推薦序)●「臺灣第一次有像綦醫師這樣背景及經歷的野生動物獸醫師,以專書分享她的實務經驗與保育理念。在山野間為臺灣野生動物救傷而奔走的獸醫師們,是野生動物保育的前鋒,是守護傷獸的天使。」(林華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摘自推薦序)●「《傷獸之島》透過作者豐富的野生動物救傷經驗,敘述牠們所面臨的挑戰和困境。每一隻動物的遭遇,在字裡行間細細展開,不僅填補我們對野生動物的知識,更喚起我們對於保育的決心!」(郭雪貞/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執行長,讀後感言)●【請問野生動物獸醫師~綦孟柔快問快答】Q1:「什麼動物最難醫?」A:任何動物都很難醫,因為牠們不會講話!野外的野生動物就醫,總是像醉漢般一臉茫然,甚至想要逃走或衝撞。其中,「最輕」與「最重」的物種最考驗人體極限,比如六克的東亞家蝠和八十公斤的紅毛猩猩!Q2:「做救傷最感動的時刻?」A:每回進行野放時,望著動物急忙衝出去的那一刻,最令人百感交集。回想起眼前的動物從原本連吸一口氣都有困難,慢慢地可以自己進食、傷口逐漸癒合、開始會攻擊人,到站得穩、飛得高、跑得快……動物的野放,是我執著的初衷。Q3:「野生動物最難處理的傷勢?」A:我認為最難處理的就是遭到其他動物的撕咬攻擊,因為那會讓身體支離破碎,我們連要從何開始修復都無處著手,而且體型越小的動物,被救回的機率越小。例如臺灣獼猴、山羌……Q4:「獸醫師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嗎?」A:獸醫師多半比較不擅長與人相處,還以為醫治動物最簡單,然而最後處理的往往還是人的事情。站在野生動物和人類之間,我看到好多只單純地面對動物時,看不到的問題:私養、餵養、遊蕩犬及貓、陷阱、中毒、棲地破碎、傳染病、政策、政治等。身為野生動物獸醫師,我努力地在這些問題之中,撞擊出一條活路,並期待能帶來一點點改變,幫助野生動物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Q5:「你們怎麼有辦法面對動物的慘狀?承受這些生命的殞落?」A:我想,我們只是不想把珍貴的時間拿去抒發情緒。因為就算死亡,也還有好多細節等著我們去發現;因為野生動物的資訊太少,而我們想知道的太多……因為下一隻動物不會等你。各界人士齊心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專文推薦】.白心儀(生態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林華慶(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同心推薦】.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吳昌祐(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分署長).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作家).祁偉廉(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亞洲大學附屬獸醫教學醫院院長).張東君(科普作家).連一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院長).孫敬閔(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陳巧薇(紀錄片導演).郭雪貞(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執行長).麥覺明(人文山岳導演).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裴家騏(台灣野生動物學會理事長).劉偉蘋(「挺挺動物應援團」創辦人)&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讓世界更有趣】戴上數學的眼鏡看世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讓世界更有趣】戴上數學的眼鏡看世界

佐佐木淳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4/12/09 出版

精選25堂活化腦力的數學主題,鍛鍊邏輯思維力與創意思考力!不擅長數字的文科生也能樂在其中★成人終身學習最佳科普讀物,國高中生也看得懂★▍數學離你我不遠,生活中就派得上用場!→想讓咖哩的辣度加倍,就把香料加倍的做法是對的嗎?→買1萬元禮券就送60%禮金,有比1萬元商品降價60%划算嗎?→「99%除菌」有多少效果?→為何選舉速報可以在未開票前就能預測當選結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數學故事,讓世界變有趣→美國巡洋艦因為簡單的除法差點出人命,竟然有這樣的事情?→牛頓的偉大成就是因為傳染病大流行而產生!?→為什麼「歐拉恆等式」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公式?→著名的護士南丁格爾,實際上也是「統計學之母」!▍像數學家一樣思考,提升邏輯力與判斷力「數學到底有什麼用?」許多人對數學感到棘手,學生時代也有不少人選擇避開數學,也有些人無法找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其實數學的思維方式和公式,已經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中,只是我們不知道。本書透過25個日常就用得上的生活知識、腦力訓練和數學故事,讓你了解數學通俗與趣味的一面。同時透過練習推算的過程,幫助你深度思考,鍛鍊出更敏銳的邏輯思維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會加減乘除就能開發你的數學腦!本書提供6個難易度不同的頭腦體操,訓練你的創意力與邏輯力,以下就來小試身手吧!Q:一根球棒和一顆棒球共11000元。球棒比球貴10000元,請問球多少錢?如果你的答案是棒球一顆1000元,請翻閱至本書第99頁,就知道怎麼一回事。【本書特色】1. 透過豐富的實例,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發揮作用。2. 零門檻、少公式,讓不擅長數學的文科生也能輕鬆讀懂。3. 運用插圖和圖解,幫助讀者深入理解數學理論與思維方式。4. 提供鍛鍊邏輯思維,激發創意思考的謎題,學生或是商務人士都受用。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魔法森林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魔法森林

果力文化 出版
2024/12/09 出版

★當代環境危機下發人深省的生態書寫★展現森林與人類物質文明、精神與靈性的連結★收錄近百幅世界各地以森林為場景的珍貴藝術、畫作與圖片★氣候變遷與生態災難挑戰下,重新召喚森林的靈性與力量森林是大自然最豐饒的饋贈也是存在、故事與意義的集中地一部融合心靈史、環境史的自然書寫穿越滿溢魔法的森林以全新視角開啟生命、生態與靈性的對話★森林是滿溢生命與故事的瑰麗寶藏鮑里亞.薩克斯 (Boria Sax) 年少時從祖父母那裡繼承了位於紐約州的一片森林。接下來的近半世紀,他與所有存在於林中的生命建立了親密聯繫,透過從未間斷的觀察、採集與書寫,編織成這本以森林作為心靈場景的自然之書。他理解到,森林不能只用生態或科學角度來理解——「森林」一詞本身就具有詩性,如同一個巨大的語言和經驗之巢。森林是人類學、文學、藝術的重要母題和原始場景之一。森林是超越時間的存在,是與人類心靈交織而成的多重宇宙。本書以48個主題,帶領讀者穿越滿溢魔法的森林,飽覽森林構築的想像世界:——希臘人曾保留數以百計的神聖小樹林作為眾神的居所,也是與神諭溝通的媒介——北歐神話Yggdrasil世界樹、阿拉伯WaqWaq雌雄一體樹,象徵不同宇宙觀——史詩英雄吉爾伽美什以詭計馴化守護黎巴嫩雪松林的巨靈,森林自此喪失野性與魔力——俄羅斯民間傳說中最原始的女巫師雅加婆婆,是自然森林、自然女神的隱喻化身——美洲原住民與森林神靈、林中動植物進行能量交換儀式,年輕人進入森林探索「靈視」——森林中的土壤、植群、河流、物候與天象,展現喧囂與寧靜、光明與黑暗之間的張力, 森林,是屬於詩歌和詩學的空間⋯⋯作者與自然共情,穿梭於神話、文學、民間傳說、童話故事、煉金術乃至當代心理學、藝術中的森林場景。森林象徵了心靈與物質、生命與死亡、夢想與現實、時間與永恆、自然與精神世界的交會。★關於森林的每一個概念 都是一種宇宙論然而,隨著近代人類中心主義的發展,自然與森林的靈性被「去魅」;緊隨其後的理性與工具技術至上,人類成為森林傲慢的統治者,短短幾百年間便引發生態失衡的危機:——經濟林業以大規模單一化栽種取代天然混合林,摧毀動植物棲地與植群的有機生態——無節制的砍伐與開發原始林,造成不可逆的物種多樣性流失——風暴、乾旱、林火、溫度升高等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生態災難愈加頻繁——如何恢復大自然自我調節、自我更新的能力,將是人類世面臨的最大挑戰本書後半部在盤點危險與問題的同時,也積極引入生態學觀點,提醒我們向森林與「母樹」滋養跨物種的智慧學習。森林不只是詩意與美感的表徵,更是人類可以加入的共同體,人與森林重建靈性關係,是讓各種生命型態共同繁榮的契機。正如作者在書中引用人類第一首史詩《吉爾伽美什》的隱喻:失去守護靈的森林,也將永遠失去活力和野性。森林是大自然最豐饒的饋贈,是獨具多樣性、複雜性的象徵系統:森林的書寫、符號和預測,將改變人們對待彼此和土地的方式森林的美麗與靈性,必須重新被召喚、被發現作者以抒情而詩意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飽覽森林超越時間、豐饒而神祕的樣貌,激發我們對森林魅力與靈性感受的同時,也為當代生態書寫開啟了全新的情感、知識與環境的視角。【溫暖推薦】古碧玲 作家、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呂紹理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洪廣冀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游旨价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所博士、《橫斷臺灣》作者【國際好評】「自然之美必須不斷被重新發現——關於森林的符號、書寫和預測,將改變人們對待自然和土地的方式。」——大衛.哈思克David Haskell,《森林祕境》作者「《魔法森林》激發了我們的想像力。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總結了人類如何在文學和視覺藝術中概念化和描繪森林,內容豐富且易於理解,探討人們如何看待文明邊緣之外的荒野。」——前言評論「穿上您的登山靴,準備好在作者的專業指導下,開啟讓你腎上腺素飆升的森林環球之旅…⋯⋯這本書引人入勝,每一頁都閃爍著美麗和智慧的光芒。」——瑪麗亞.塔塔爾Maria Tatar,《千面女神》作者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達文西:科學第一人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達文西:科學第一人

貓頭鷹 出版
2024/12/07 出版

直到今天,我們才真正了解這位領先自身時代五百年的偉大天才!&◎ 著名傳記作家 × 科學歷史學家麥可.懷特別開生面之作◎ 唯一從科學角度導覽,帶你看懂達文西的藝術鉅作◎ 完整表列、導讀達文西現存的研究手札& 在「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之中,達文西橫跨的領域最為多元。除了是創作羅浮宮鎮館之寶《蒙娜麗莎》與世界遺產《最後的晚餐》的大藝術家,達文西也是著名的工程師與解剖學家,他的天才觸及了人類發展的每個面向。儘管達文西在人類藝術史的地位有如神話般崇高,他身為科學思想家的價值從未被完全認識。在眾多研究中,本書是首次從科學成就的角度呈現達文西一生對世人的貢獻,其研究的先進程度與兩百年後的牛頓、培根並駕齊驅,是史上的「第一位科學家」。&達文西手稿筆記呈現全方位的知識體系 達文西死後兩百年才出土的親筆手稿,已可見各式各樣的研究主題:從塔樓的建築設計、鳥類飛行的原理、腎臟的結構與功能,到月面火山口的觀察,包羅萬象。他自行合成了一種材料,成分等同今日的塑膠;發明了複雜的暗箱,即照相機的前身;預言隱形眼鏡的出現與蒸汽的應用;甚至精確地繪出與電腦斷層掃描圖足以比擬的人體解剖圖。&帶你看見達文西名畫中高人一等的科學元素 作者將達文西名畫與手稿中的光學、色彩科學、解剖學筆記相對照,展現他如何將科學研究的成果與美學融合,成就人類藝術的不朽名作。相較於米開朗基羅的力量感與拉斐爾的細緻度,達文西的筆法以精準著稱,無論是在色彩科學、光影或人物結構都是精細研究的成果。此時他在光學的研究成果已經超越二百年後的惠更斯,對人體解剖學的認識更是超過當時任何一位醫師。&看達文西的偉大成就,也看他經歷的時代與人性 著名科學傳記作家麥可.懷特結合科學與人文藝術的研究角度,在人類文明史上賦予了達文西崇高的地位。他透過達文西的親筆手稿,以全新角度解讀達文西一生的創作歷程,將達文西背後更為複雜的歷史背景和科學成就編織在一起,像是他痛苦的童年、他的同志傾向、他與權術家馬基維利、暴君切撒雷的友情、與同儕米開朗基羅的競爭關係等,勾勒出現代科學史第一位天才的真正肖像。&&專文推薦王崇名(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書院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黃光男(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真心推薦王健安、戴郁文(Podcast「祝大家文藝復興」主持人)張瑞棋(「科學棋談」板主)&&國內外好評我們通常認為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是藝術與科學的完美結合。然而,幾乎所有傳記都集中在他作為藝術家和工程師的成就。 這本傳記為我們提供了對達文西作為一個人和科學家的審視。─《圖書館雜誌》&懷特證明達文西除了擁有藝術造詣和工程智慧之外,還擁有進步的科學觀念和洞察力,使他有資格被稱為第一位科學家。他主要專注在光學、人體解剖學、飛行和地理上,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出版者周刊》&這本書的作者麥可.懷特在書中論證了現代科學不是起源於文藝復興之後的啟蒙運動,而是在文藝復興的當下,已經由達文西敲出現代科學的第一聲響。─王崇名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書院長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眾所皆知,《最後的晚餐》與《蒙娜麗莎》是達文西留給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但如本書強調的,除了藝術,達文西一生傾注大量精力於城市規劃、軍事工程、鳥類飛行、生物解剖和光學原理等,今日屬於科學範疇的研究與發明上。這位博學者始終存在以實證精神探知世上一切,並將其融會貫通的好奇心。本書作者徵引大量史料,又在歷史空白處融入個人詮釋與推論,將這位大師的生平與成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透過此書,達文西不僅以藝術家的身份,更是作為一位博學者再現於我們的視野。─王健安、戴郁文 (Podcast「祝大家文藝復興」主持人)&你一定看過達文西所繪的《蒙娜麗莎》與《最後的晚餐》,但你知道他除了在藝術上成就非凡,在科學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嗎?若想進一步了解這位宛如來自未來的絕世天才,我推薦《達文西:科學第一人》這本書,你可以透過書中的達文西手稿,認識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張瑞棋 (「科學棋談」板主)&在麥可.懷特《達文西:科學第一人》這本傳記性的著作裡,將達文西藝術之外的領域做了詳細的分析,同時補充了很重要的人格特質的分析,使我們可以較全面地了解達文西之所以成其為天才的關鍵所在;經過作者對歷史文獻和文件的詮釋和分析,合理地說明了過去總難說清楚的部分。─黃光男 (前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聽,動物在「說話」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聽,動物在「說話」

臉譜文化 出版
2024/12/07 出版

人類先祖何時開始說「人類語」?動物之間會說「動物話」嗎?我們有沒有可能跨越物種藩籬,與不同動物展開「交談」?&林大利(本書審訂者)/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推薦&▍「人類真的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語言的動物嗎?」&在交通噪音成為生活中沒完沒了的惱人背景音之前,地球上充滿動物聲響──蟲鳴、鳥叫、野獸咆哮。早從史前時代起,人類就想搞懂自己所聽到這些動物聲音中的意思;也難怪放眼全世界,幾乎所有文化都有說話的動物相關的想像故事。有賴於20世紀動物行為學的發展,今天我們突破了這些故事的框架,轉而以演化的脈絡思考動物行為,以及動物用什麼方式、又是為了什麼而相互溝通、形成社會。&本書作者艾列克.克申鮑姆是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逾十年職涯以研究「動物如何透過聲音溝通」為發展重心——&克申鮑姆曾前往北美與歐洲狼群出沒的荒野蹲點、側耳傾聽,發現不同地方的狼所發出的威嚴嚎叫,疑似存在「嚎腔」不盡相同的「狼方言」。在頗具規模的鳥園內,這位動物學家觀察乍看好玩的鸚鵡學舌,試圖理解鳥兒究竟聽懂多少「人話」、牠們自己又會說多少;同時他也探索這些渾身羽毛的小傢伙有無類似人類「指涉」抽象概念的能力──答案可能出人意表。作者還與研究團隊遠赴越南山區的偏僻叢林,考察罕見的長臂猿奇妙的歌聲:這種猿類是否可能以殊別的歌唱方式,針對諸如豹、蛇等不同天敵,發出有所區別的警告?克申鮑姆也參與訓練海豚的計畫,試著用「向動物提問」的巧妙實驗來探知海豚發出相似哨音時,是否也是要傳達相近的意思。&人類與其他動物有何不同?差異在於語言的使用嗎?或者我們只是非常聰明的猿類?誠然,人類有詩歌、戲劇、音樂、書籍,但我們獨特的語言能力,終究仍要歸功於自然界隨處可見的複雜溝通。我們的語言也許與其他動物的互動存在本質上的差異,但窮本溯源,其實都基於相同的需求:在複雜社會中,個體間要告知彼此許多複雜之事。從書中這七個物種溝通的方式,讀者能看出語言在演化中發展的軌跡,繼而更加認識自己,也更理解語言的本質。&【各界好評】《聽,動物在「說話」》的作者在引言裡明確表明:「本書幾乎完全聚焦在聲音上。」他在前六章中分別以狼、海豚、鸚鵡、蹄兔、長臂猿、黑猩猩為例,介紹了這六種動物所發出的聲音特色,以及從行為反應的觀察上去推斷,各種動物所發出的特定聲音所代表的生物意義。作者最後以諸多語言學的理論去探討「是什麼造就了語言?」有興趣想了解:(1)動物是如何使用聲音訊號進行溝通;(2)在動物的演化過程中,為何聲音會是被天擇機制青睞的主要溝通方式,這兩大議題的人們,這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籍。──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一本關於交流的書能夠以如此平易的方式寫成,又引人入勝,實在是再合適也不過的讀物,將會讓你以全新角度認識豐富多元的大自然。──《恐龍一億五千萬年》(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inosaurs)作者史提夫.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以嶄新視角審視一個吸引人的主題。──《裸猿》(The Naked Ape)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這是一趟趣味的動物交流科學之旅,帶我們進入海豚發出「喀答」響的海洋世界,也讓人了解狼的口音,同時又揭露我們自己的語言和這個世界的奧祕。──iWeekend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增訂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幫孩子找到自信的成長型數學思維(增訂版)

裘.波勒  著
臉譜文化 出版
2024/12/05 出版

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PISA顧問寫給家長與老師的最佳伴學/教學指南國內外數學教育家、國中小數學教師一眾口碑推薦暢銷增訂改版&學數學需要大膽地胡思亂想,不怕犯錯和困難拋開高智商偏見,捨棄數學天分迷信想逆轉痛苦的數學學習經驗,先培養成長型思維!&擔心孩子沒有數學天分發展會被局限嗎?孩子討厭、害怕數學該怎麼辦?&針對大多數家長及學生的痛苦與盲點,史丹佛數學教育系教授裘.波勒,用神經科學與教學現場的多年經驗告訴你:相信孩子比填鴨教育更有效!&增訂版在原版深入且詳盡的研究基礎上,補充了原版出版迄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追蹤和更新過往研究的最新狀況;同時作者亦透過重新審視當前教育環境提出更全面的見解,是家長及老師可直接使用的數學教育創新實作手冊!&▍成長型思維是什麼?  成長型思維是相信大腦與能力可以藉由學習變強大的信念。研究證實,學習能刺激大腦創造、強化或連結神經路徑。強大的神經網絡能讓學習表現提升,啟動成果與動機共同成長的正向循環,促使孩子朝「向上的學習軌跡」發展。&▍如何建立孩子向上的學習軌跡?  犯錯時給予鼓勵,甚至「鼓勵犯錯」和「面對困境」  我們都該知道犯錯和困境是難能可貴的學習機會,假設極端一些,當孩子答對所有題目時,你可以說:「唉,真是可惜,因為那表示你沒機會學到東西。」&♦和孩子一起想想:「為什麼是這樣?」、「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學習解題時,要常引導孩子在理解數學觀念後思考做法和題目之間的關聯,更必須互動交談,找出更多種解法。例如求解18×5可以怎麼做?為什麼合理?還有沒有另一種作法?&♦教導孩子圖像化地思考數學  引導孩子如同數學家般,不只是做計算,更必須提出好問題,甚至把想法畫下來,因為「畫出數學」遠比呆坐空想或寫出數學算式更能激發想像力。&♦鼓勵孩子運用直覺與想像力  若讓孩子思考如何求出檸檬的體積,他們或許會花費很多時間提出數種錯誤的方法,但真正的數學正是需要如此,因為在未知的數學領域中,無數的嘗試和錯誤是歸納出系統性解法的必經途徑。&♦建立孩子的數感  數感就是可以靈活運用數字的能力,需要對數字有概念,以及對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聯有深刻的理解。例如計算19×19,有些孩子傾向直接相乘,但有數感的孩子知道可以先把19都看成20-1,讓原本複雜的二位數乘法也可以輕鬆得出答案,而且不靠死記硬背。&  家長及老師的職責是讓孩子有機會見識數學的自由、廣博與美麗,透過成長型的數學思維讓他們自信地在數學世界裡碰撞與成長,並且讓他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人人都是數學家。&▍國內推薦林福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暨數學教育中心創辦人 林怡辰 彰化縣原斗國中小教師蔡依橙 素養教育工作坊核心講師、臉書專頁「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板主——專文推薦&賴以威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專文導讀&李國偉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退休研究員李信昌 數學網站「昌爸工作坊」站長洪士薰 台南女中數學教師洪雪芬 超腦麥斯創意思維數學課程總監高敏慧 台北市民生國中校長、曾任臺北市數學輔導小組召集人許德田 新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數學領域召集人、新店國小校長陳維民 EECC創始人彭甫堅 台中市立中港高中教師、「數學咖啡館」創辦人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蘇恭弘 台南市新課綱創思教學研發中心專任研究教師暨國中數學輔導團輔導員——強力推薦&▍海外佳評錯誤、努力、創造、美感、靈活、平等──裘・波勒用這些關鍵詞描繪出一幅數學的學習願景,每個學生在裡面成長茁壯,成為真正的思考者。依循波勒的指示,我們可以把過去幾十年,關於「數學天分」的陳舊觀念永遠消除掉。──凱西・希莉(Cathy Seeley),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前會長,《Faster Isnt Smarter》及《Smarter Than We Think》作者&裘・波勒絕對有資格厭倦所有關於數學教育的胡說八道,因為她看過太多的孩子遭受傷害。她挺身迎戰,並用大量的科學數據當作武器,這都是支持數學教育徹底改革的有力論據。如果對她的論點置之不理,你和你的孩子將會被排除在二十一世紀之外。──齊斯・德福林博士(Dr. Keith Devlin),史丹佛大學數學家、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數學專家」,《新時代的數學教育》(Mathematics Education for a New Era)作者&裘・波勒喚醒削弱學生興趣的思維以及其改變的方法。她不僅提供正向的訊息,更詳述了實用且經過研究證實的教學、評量、實踐及回家作業策略,這一切都是在協助學生學習並喜歡上數學。──丹・梅爾(Dan Meyer),前數學老師,Desmos平台學術長、作家兼顧問

特價37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命定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命定

鷹出版 出版
2024/12/04 出版

★ 甫出版即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 《行為》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從神經認知科學出發,以詼諧輕鬆的方式,反駁了自由意志的神話。 提出人類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系列複雜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的結果, 其中不存在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 薩波斯基也對歷史上人們如何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 癲癇患者、自閉症、異己者、犯罪者施予懲罰進行了耙梳, 證明人們對於精神疾病和行惡者者越來越瞭解,我們就會變得更具同理心和人道, 加上不存在自由意志的最後一擊, 我們會發現「所謂報應式的懲罰,是徒勞而錯誤的做法」, 從而改變我們的社會和法律框架,比起懲罰更重視矯正。 行為科學家、暢銷書《行為》(Behave)作者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暨《行為》之後,深入探討了關於人類做選擇和決定背後的生物科學,以及哲學,提出駁斥自由意志存在的毀滅性案例,呈現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論點,那就是「人類沒有自由意志」。 在《行為》一書中,他探討人類行為的生物學、神經科學和環境因素,甚至文化因素,表明人類任何一個行為背後,都是由一秒之前、一分鐘之前、一天之前、一年之前、一千年之前……一系列複雜的基因、神經學、環境、文化因素所構成。我們也許無法精準掌握所有結合先天、後天的物理反應和化學反應;但這些生理機制確實深刻影響了我們每個當下的行為表達。而這隱含了「我們的行為是被生理機制和環境共同決定,沒有自由意志運作的空間」的神經科學強烈主張。 在《命定》中,薩波斯基用了一整本書(在《行為》中只用一章篇幅)針對決定論和自由意志展開論證。針對我們幻想――也就是有個獨立存在的自我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即自由意志)――展開一場精彩的正面攻擊。告訴我們,其實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罷了。他也不假辭色地駁斥了現代物理學提出的、似乎能佐證非決定論的混沌理論、突現複雜性科學和量子物理學,其實都是決定論的,再次向我們展示了自由意志並不存在。 他的探討不僅停留在學術上的討論,更著重在實際道德責任、歸咎、懲罰、法律判刑等實際運作上,提出當我們「超越自由意志的存在」而對生命擁有新理解後,將會面對「人類就不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結論,卻不至於使整個社會運作失控。反而提出從歷史上來看,當我們能夠瞭解許多人行惡是眾多因素交織而成的結果,就會更擁有同理心,也能以更人道的看法看待懲罰的概念,從而改善我們的法律體系和懲罰制度,比起懲罰,更重視事前預防犯罪和矯正,便能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來打造更有同理心的世界。 無論你是否贊成他的觀點,這本書都將成為以有憑有據的論證來挑戰你的可敬對手,引發你深入思考人性、人類行為,以及我們究竟是誰的觀點。

特價50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寫給懶人的神奇化學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寫給懶人的神奇化學書

如何 出版
2024/12/01 出版

★懶人化學家,帶你一窺日常生活中的化學趣味,並過上「越懶越乾淨的化學式生活法!」★學生時期深以為苦的化學,其實是生活的好幫手,讓你的時間更充裕,世界變得更有趣!★懂點化學,世界會變得清爽、舒適又充實!從常見的居家清潔、個人衛生和美容、食品安全到驅除蚊蟲……一本讓你一目了然化學原理,輕鬆活用的「神奇化學書」!★頂尖大學化學系教授+專家名人強力推薦! 文回利 梨花女子大學化學系教授 辛愛羅 演員 李東桓 首爾大學化學系教授 李振炯 PIZZERIA O主廚 李喜承 韓國科學技術院化學系教授 趙炯勳 正義女子高中化學老師當一位幽默搞笑的化學教授,把專業知識應用在居家環境上,會發生什麼事?你會擁有一本化學原理一目了然,不頭痛、不皺眉就活用起來的「神奇化學書」!你有以下這些煩惱嗎?˙在家裡看到螞蟻、蟑螂、果蠅就煩躁˙看到浴室水龍頭和鏡子上的水垢覺得很礙眼˙碰到潮濕、悶熱的季節,家中塵蟎為患˙廚房抽油煙機黏到滴汁的油網,不知如何清理˙想到要清洗浴室的黃垢、黑黴就頭痛˙花很多時間清洗餐後油膩膩的碗盤就讓本書的懶人化學家,帶你解決這些問題,一窺日常生活中的化學趣味,並過上越懶越乾淨的化學式生活法!

特價2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一分鐘大科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一分鐘大科學

創意市集 出版
2024/11/30 出版

理科人夢幻共筆!一頁看懂一個精華知識薛丁格的貓、觸控螢幕和量子力學有什麼關係?花式溜冰選手的完美自轉其實隱藏著守恆定律?數學家們如何花了三百年接力證明費馬最後定理?黑洞、時空扭曲、宇宙旅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殺蟲劑為什麼在禁用幾十年後仍在嬰兒血液裡測出殘留?疫苗、幹細胞、基因工程真的是人類未來生長關鍵?160個科學核心知識一次收錄,以最簡單清楚的圖表,提供重點介紹與歷史脈絡,說明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生態學、地質學和應用科技等各大科學領域的精華概念。從微積分到邏輯,從居禮夫人到史蒂芬·霍金,從地心引力到氣候變遷,從原子彈到國際太空站,每一個關鍵人物、理論、發現或發明,都有簡潔生動的解釋,讓我們能立即理解,掌握全貌。一點就通!現代人最想知道、最該知道的科學知識全囊括應用科技:GPS全球定位系統、宇宙旅行、能源儲存、核磁共振成像、基因工程、3D印刷、觸控螢幕、演算法與人工智慧……數學:莫比烏斯環、黃金比例、微積分、蝴蝶效應、中位數、60進位、機率與統計……物理學:相對論、牛頓運動方程式、克卜勒定律、量子詮釋、反物質、時間膨脹、核分裂、粒子加速器……化學:碳-14定年法、共價鍵、宇宙之水、聚合物、布朗運動、巨分子、手性、鹼金屬……生物學:DNA、微生物、古老細菌、嗜極生物、物種共生、突變、演化、寄生……醫學:幹細胞、人體解剖、病毒、抗生素、免疫研究、疫苗、外科手術、遺傳變異……地質與生態學:聖嬰現象、板塊運動、水文循環、營養瀑布、溫室效應、毒物累積、氣候變遷……特別附錄:專有名詞解釋&重要公式整理科學可應用於網際網路、綠能源、建築工程、醫藥與手術等各種領域,改善人類生活,提升未來進步,但也能製造武器、引發戰爭、汙染環境,甚至產生可怕的疾病。唯有認真了解科學在各個不同領域的基礎原理與關鍵知識,才能在浩瀚未知的宇宙奧祕裡,領會人類的渺小同時無限可能,掌握科學研究在現今世界的真正運作形態。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牛津植物學家的野帳

一卷文化 出版
2024/11/27 出版

—前往世界不同的角落,追尋命定的植物戀人—遍及全球七大區域╳近五十幅彩色植物科學繪圖最刺激、最藝術,也最動人的一趟植物冒險之旅穿越雨林沼澤沙漠、因山崩滾下懸崖、驚險躲過火山爆發與颱風亂流——這不是在拍好萊塢電影,而是本書作者索羅古德的植物學家日常,搭配栩栩如生的手繪植物,構成我們將在本書經歷的冒險。在IKEA停車場外發現的一株寄生植物「列當」,是索羅古德走上植物學家之路的起點,本次旅程也將從這裡出發。索羅古德將會帶領我們,徒手爬上英國與愛爾蘭的濱海絕壁,在崖頂和列當共享落日餘暉;走進南非多肉植物生態區,一睹你絕不會認為長得像植物的鞭寄生;開車擠過地中海小島的窄巷,顫抖著四肢爬下山谷,沐浴在一整片「龍的氣息」;勇闖中東沙漠河谷,走過荷槍實彈的邊境,尋找未被定名的肉蓯蓉,也許它是全球土地退化問題的解答;航向加納利群島,在島上田野間的空地,和當地居民一起種下島上特有種「卡登」;從北海道到琉球,橫跨整個日本,走遍高山、雨林、沼澤、火山,蒐集罕見植物標本,但也別忘了一訪水橋橋祭、和居酒屋老闆娘乾杯。走過千山萬水後,我們抵達生長在婆羅洲雨林深處的凱氏大王花——索羅古德自年少時就無數次幻想能一親芳澤的夢中之花,那裡既是終點,也是一切的起點:原來他的每一次出發,都是為了回家、然後再出發——而他仍是當年那個熱愛植物的少年。本書沒有生硬的植物學知識,只有作者索羅古德為了植物多次命懸一線的刺激冒險、逼真到簡直躍然紙上的精巧插圖、細膩多情又富有想像力的生動文字,以及最重要的——對植物純粹、濃烈、生生不息的愛。這本書獻給所有植物愛好者、獻給所有和索羅古德一樣,會對著生物納悶「為什麼」的少年少女,也獻給有著其他愛好的你——你將能從本書,看見那個全心喜愛某樣事物的、閃閃發亮的自己。

特價4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1/26 出版

天文與地理╳電腦與數學╳材料與應用25堂令人欲罷不能的數理科學入門課★中研院在格陵蘭有座超大望遠鏡!拍到黑洞為什麼很重要?★不只是活火山,大屯山底下還藏著一個岩漿牛奶罐?★有影片有真相的時代已過,生成式AI帶來哪些信任危機?★好吃的愛玉如何結膠?愛玉也能成為食品業和生醫材料的好幫手?★光學微影如何縮小半導體元件尺寸,「拍出」奈米級積體電路?從黑洞到地震,從生成式AI到奈米鑽石,從半導體到淨零科技……跟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浸潤式微影技術之父林本堅等25位數理科學家,一起上天下地,探索萬物之謎!中央研究院數理科學組匯集臺灣頂尖學者,研究範圍涵蓋數學、物理、化學、地科、資訊、統計、原子與分子、天文、應用科學、環境變遷等領域,是世界級的數理科學研究重鎮。透過《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中研院研之有物團隊以25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為藍本,帶領我們參訪臺灣最高學術殿堂,將艱深的學術論文轉譯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一窺中研院在數理科學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見。本書採訪、收錄以下中央研究院學者團隊之研究成果(依文章序排列):陳明堂(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賀曾樸(院士、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通信研究員)陳科榮(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丁肇中(院士)王寳貫(院士、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通信研究員)周崇光(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許雅儒(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孫霖(院士、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黃信樺(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趙丰(地球科學研究所客座講座)李國偉(曾任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廖弘源(資訊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古倫維(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駿丞(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彥棕(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煥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謝雅萍(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壁彰(應用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彥龍(曾任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尤嘯華(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林本堅(院士)張文豪(應用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林麗瓊(院士)周美吟(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施敏(院士)名家推薦冬陽(央廣《名偵探科普男》主持人)陳璽尹(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中心特聘教授、臺灣科學媒體協會理事長)趙軒翎(《科學月刊》、《科技報導》執行總監)——專業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特價39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利他衝動:驅策我們幫助他人的力量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利他衝動:驅策我們幫助他人的力量

知田出版 出版
2024/11/26 出版

第一本徹底破解人類利他行為背後成因的研究寶典《美國科學家》、《自然》等權威科學雜誌及《華爾街日報》推薦選書  《國家地理雜誌》封面阿富汗少女的綠色雙眼,以及希臘海灘上三歲敘利亞男童的照片如此震撼人心,可是為什麼大多時候,我們卻對世界各地的戰爭苦難視而不見?  又是什麼原因,令人們不顧自身安危──衝入火場、躍入水中抑或是跳下軌道──去拯救毫無關係的陌生人?人類的利他行為,是出自於一顆英雄之心?良好教育下行善舉止?還是其實來自於動物的「本能」呢?  在《利他衝動》一書中,作者史蒂芬妮‧普雷斯頓博士融合了心理學、神經科學、神經物理學,和環境生物學等廣泛領域的跨學科研究,提出了突破性的利他反應模型,探討人類如何發展出幫助弱者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解釋了當旁觀者越多,越無人伸出援手的「旁觀者效應」,以及二者之間的各種行為。寫作風格引人入勝,更體現了作者對眾生的同情心和科學嚴謹性。如果你曾為人類自私基因感到灰心,不妨深入了解人類行為的背後成因。  人類刻意不去看食用動物的宰殺過程,以避開所食食物為生命個體的意識連結,其實便是避免觸發同情心的信號。  同理心並非無法測量的情感,在本書中是實實在在的科學。了解本身就是力量,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我們從了解人類行為出發。只要知道是什麼引發它們、什麼抑制它們,我們或許可以更有效地應用,拓展到善行推廣,並且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了解利他衝動,幫助你我思考:‧幫助別人只是為了讓自我感覺良好?‧旁觀者冷漠是天性?‧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幸災樂禍?‧為什麼問題越大,我們就越不想幫忙?‧連對自己的感受都會判斷錯誤了,我們有幫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嗎?誠摯推薦侯喬騰│人類行為科學專家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謝伯讓│台大心理系教授(依首字筆畫排列)各界好評「2022 年最愛的書」精選。「年度最發人深省、最實用、最鼓舞人心的科學書籍之一」。—— 《Greater Good》雜誌和科學中心史蒂芬妮‧普雷斯頓比其他人更了解人類和動物的同理心。她令人大開眼界的好書解開了「利他衝動之謎」。——法蘭斯.德瓦爾(Frans de Waal),《不同:靈長類動物學家眼中的性別》一書作者我們是一個複雜的物種……有時令人痛苦的自私,但也有值得稱讚的付出。普雷斯頓女士的書解釋了我們雙重性格中非凡而溫暖的一面。「利他衝動」應該受到重視。——華爾街日報一部創新、突破性的作品。以引人入勝的風格撰寫,具有科學嚴謹性和創造力。普雷斯頓對眾生的慈悲之心熠熠生輝。 ——Carolyn Zahn-Waxler,威斯康辛大學心理學系和健康心智中心榮譽研究員普雷斯頓提出了一個有趣且有據可查的人類利他行為理論。 ——《美國科學家》《利他衝動》是任何對人類行為進化感興趣的人的必讀之作。史蒂芬妮‧普雷斯頓用嶄新的想法、令人信服的事實和引人入勝的寫作解釋了極端「利他反應」背後的科學原理。——達里歐 梅斯崔皮耶里(Dario Maestripieri),芝加哥大學,《馬基雅維利智力》和《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作者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頭腦.意識.佛:量子轉識的科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頭腦.意識.佛:量子轉識的科學

聯合文學 出版
2024/11/20 出版

改變你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探索意識的奧秘,開啟生命的轉變!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意識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做夢?科學與靈性之間是否存在連結?陳慕純醫師和孫崇發博士花費兩年時間,將艱深的理論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內容,透過大量圖表說明,讓沒有醫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大腦的奧秘,以全新視角認識意識的運作,及對生命、精神、健康的影響。這本結合腦神經學、意識研究和佛法智慧的跨領域著作,將現代科學與東方智慧連結,無論您是對科學感興趣的讀者,還是靈性啟發的追求者,本書都將帶給您深刻的見解與靈感!你是否曾好奇:人類大腦如何產生意識?提升意識能改善健康?科學能否解釋靈魂出體、前世回憶等超常現象?如何通過修行提升意識,獲得內在平靜與智慧?在這本書中,您將發現:腦神經學與佛法的交匯點:揭示如何將科學與靈性結合,解開意識的謎團。量子療癒的奇蹟:了解量子腦如何影響健康,擁抱自我療癒的力量。提升您的意識等級:透過專注力訓練,學習如何塑造更美好的現實。透過專注力訓練、禪修、呼吸法門等具體練習,讀者可以學習如何:‧紓解壓力和負面情緒‧增進學習和創造力‧提升睡眠品質‧活化大腦潛能‧達到身心平衡主要內容重點1. 腦的結構與功能:詳細描述人類腦的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包括大腦新皮質、邊緣系統及其對情緒與行為的影響。2. 意識的多維度分析:探索意識的兩大部分——喚醒狀態與意識內容,及其在腦科學中的解釋。3. 意識等級與佛法:將David Hawkins的意識等級與佛法的十法界相對照,揭示意識的進化與提升之道。4. 量子腦與療癒:討論量子現象對於意識的影響,並介紹量子療癒的概念,分享Anita Moorjani的療癒故事。5. 專注力與意識的塑造:強調專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何透過改變專注方式來提升身心健康。6. 通往智慧的道路:使用熵(Entropy)來解釋宇宙與生命現象,指導讀者如何透過意識修鍊來轉識成智。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太空人都在做什麼?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太空人都在做什麼?

野口聰一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4/11/20 出版

60張精采圖片呈現太空工作現場! 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第一手經驗分享!野口聰一是首位自拍太空漫步的宇Tuber,是搭乘美國太空梭、蘇俄太空船、SpaceX太空船三種飛行器紀錄保持人之一,也是日本人氣漫畫《宇宙兄弟》太空人野淵的原型人物。他以輕鬆、有趣的文字敘述身為太空人的生活和工作情景,並藉由回顧太空運具的歷史,展望太空觀光時代的到來。近年來,SpaceX等民營航太公司經常有全球矚目的太空活動,持續帶動世人對太空的興趣,而相關報導也不再充斥嚴肅、技術性的專有名詞,而是更加親近大眾。關於探索太空、帶領大眾認識太空的人物,除了被視為商業傳奇的馬斯克,或是讀者熟知來自美國NASA的太空人之外,《太空人都在做什麼?》作者野口聰一是來自日本的太空人,以第一人稱敘述,從太空人的專業任務,談到太空人的工作與生活哲學,更新讀者對太空人的既定印象。加上全書有60張照片與手繪圖片,更能幫助讀者具體理解書中所談的內容。《太空人都在做什麼?》從野口聰一在2020年11月搭乘SpaceX「乘龍號」載人1號的旅程開始,藉由描述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之下,太空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地方,在國際太空站裡的太空人,更像在從事「終極的遠距工作」。本書特色1. 第一手太空經歷:野口聰一以親身經歷為基礎,細膩描繪出太空飛行和太空站生活的細節,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受到宇宙的神祕和人類探索的勇氣。2. 尖端科技的展示: 書中詳細介紹乘龍號太空船的高科技設計,以及在太空站內進行的各種創新實驗,展示現代科技在太空探索中的應用與突破,並展望未來太空探索和太空觀光的廣闊前景。3. 太空工作的身心健康:與一般的太空科學著作不同,作者剖析太空生活中需要面對的心理挑戰,並強調同理心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爭分奪秒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爭分奪秒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1/19 出版

當新冠病毒走入人間大舉肆虐,舉世動員與時間賽跑的科學競速就此開跑!這場瘋狂競賽已到終點了嗎?抑或是更大的危機還在蠢蠢欲動?本書獨有一般科普書所不具備的閱讀沉浸感——因為書中所寫的,是我們共同親身經歷過的事。★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大西洋月刊》盛讚「讀了就停不下來」★《紐約時報》推崇本書「又迷人又嚇人」本書呈現了疫情背後宏大的科學故事,把一塊塊原本看似毫無關連的拼圖碎片給連接起來。——艾琳.加西亞.德.赫蘇斯(Erin Garcia de Jesús),《科學新聞》美國國家圖書獎的入圍作品《爭分奪秒》講述了一場舉世動員的科學競速故事,科學家們搶著時間破解新冠病毒,一面追查它的來源,還要設法創造疫苗來對抗新冠大流行。關於新冠肺炎,究竟是哪裡出了差錯才把疫情搞得這麼大?為什麼大多數的國家會如此措手不及?這種情況缺的到底是科學資訊,還是錢?「我們缺的其實是想像力」,要先了解過往,才知道如何想像。當新冠肆虐,科學家們在強大壓力下,一邊破解新冠病毒、開發疫苗,一邊追查它的來源,我們應理解這段科學發展,以此強化日後的應變能力。如同《紐約時報》所讚譽,本書堪稱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一場危機裡,呈現出一段清晰光鮮、熱情動人的翔實紀錄」。本書以無與倫比的深入視角綜覽了國際社會的一場瘋狂競賽,大家都搶著想要了解新冠、控制新冠,逵曼除了講述這些故事,還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冠狀病毒可能會成為「永遠的病毒」,今後將以一個又一個的變種新貌在人類社會裡流傳,永無休止地糾纏著我們。不管人類拿出什麼樣的高科技與之周旋,這個病毒就是有辦法找到出路。本書訪談了近百位科學家,包括中國和世界各地的一流病毒學者,逵曼想告訴大家的是:◆傳染病專家們早就預見了這場大流行病的到來。◆二十多年來一直有些科學家在警告,造成「下一場大災難」的會是一種變化無端的新病毒,而且很可能就是冠狀病毒,但是這些警告都因各種政治與經濟的原因而未受重視。◆新冠病毒的確切來源即使再過很多年也未必就有答案,但還是有些可信的線索,而有些過時的假設也已經可以拋棄。◆本書的內容極為豐富,遠遠不只上述這些……《芝加哥論壇報》讚譽逵曼是「幾十年來最優秀的自然世界解說員之一」,在本書中,逵曼也想要引領大家去看,對下一場隨時會到來的全球健康危機來說,這次的科學競速讓我們學到了什麼。★專業推薦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吳其穎|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李偉文|作家、牙醫師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科會人文社會「記疫」團隊召集人寒波|科普作家、「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板主★各界贊語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新冠病毒的科普書,作者以偵探筆法,以研究報告、訪談與各國及國際事件,穿插定位從SARS到新冠疫情的一連串危機與爭論。本書交織各種科學、證據、政治、社會與個人經歷等,描繪出新冠疫情的「科學政治」多重面貌,有助於關心臺灣社會的讀者,從中思索國際病毒政治視野下的臺灣角色。——林文源|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國科會人文社會「記疫」團隊召集人文組出身的作者,運用科學文獻來書寫科學和病毒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人們總在經歷大疫之後就得了健忘症,把發生過的事情丟給人文歷史學家去處理,這本書可謂一舉治療現代人對瘟疫爆發後的健忘和對科普營養不良症。——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讀了就停不下來……《爭分奪秒》確實就跟它所講述的病毒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來,這正是逵曼在《下一場人類大瘟疫》一書中介紹的觀念,只是這回以戲劇性的高潮呈現在現實裡,我們這才發現,原來病毒生態學裡頭的科學敘事,可以那麼輕易地就變成了地球上最宏大的一段故事。——約書亞.索科爾(Joshua Sokol),《大西洋月刊》疫情爆發至今,逵曼這位多產的科學記者和作家又為我們揭開了新冠的面紗,書中不僅可以看到對新冠傳播的調查工作細節,還講述了它之所以會那麼可怕的特點……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科學探密編年史。——史考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華爾街日報》在科學記者裡,逵曼猶如一顆超新星般耀眼奪目,他之前寫的《渡渡鳥之歌》和《下一場人類大瘟疫》都備受好評,而現在他要探討的故事是地球上最眾聲喧嘩的新聞話題——新冠疫情……逵曼敘事之細膩無人可比,這一波波大規模感染的浪潮,從武漢到阿爾發,再到德爾塔和奧米克戎,都被他以精巧的筆鋒剖析得清清楚楚。——Oprahdaily.com(歐普拉日報)這是一本新的病毒史,一本講述新冠及之前其他相關病毒的權威之作……逵曼講述了一段精彩的病毒演化進程,而新冠更是其中的高峰……這位專家用高超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全球健康新聞裡那些令人不安的訊息。——《科克斯書評》優質評選推薦一則精彩的科學偵探故事……逵曼為我們寫了一本關於新冠的著作,一本既需要又重要的好書。——《書單》(Booklist)雜誌優質評選推薦科學記者逵曼詳細記述了科學界對於新冠疫情的應對作法,讓人忍不住一頁頁翻閱下去……任何想要對目前疫情有更好了解的人,都一定要讀這本書。——《出版人週刊》優質評選推薦

特價47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讓世界更有趣】戴上科學的眼鏡看世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讓世界更有趣】戴上科學的眼鏡看世界

漫遊者 出版
2024/11/11 出版

★文科生也看得懂!★宇宙物理學家化身親切的講者搭配清晰有趣的圖表與插圖深入淺出介紹身邊無所不在、奇妙的科學現象學會用理科腦思考,世界從此大不同!★成人終身學習最佳科普讀物★【本書特色】★ 從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著手,內容兼具通俗性與專業性★ 輔以可愛插圖與清晰圖表,讓人秒懂看似深奧的科學原理★ 囊括最簡單的電磁波原理到最難的超弦理論,一本書就讓你變身科學達人王煥中│中華自然科學創意協會理事長 Paco老師│巨石玩理 張瑞棋│「科學棋談」版主 強力推薦即使從小學到高中都學過自然、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我們經常還是不知道科學跟生活有什麼關係。但在日常生活中,你腦中是否也曾偶爾閃過這些疑問:●藍牙是如何運作的?●人臉辨識是如何辦到的?●GPS為什麼能帶領我們到達目的地?●AI是怎麼發明出來的?何時會超越人類?●密碼如何保護我們的個資?●為什麼天空是藍色、雲朵是白色?●為什麼北半球與南半球的颱風旋轉方向不一樣?●人的基因如何代代相傳?本書便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開始,以簡單易懂的文字與圖表,解釋學校課堂上說不清楚的背後原理。接著,作者把焦點放到偉大科學理論的發現史,以及發現它們的科學家,透過精采的故事,讓讀者更進一步認識科學。例如:●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電磁波是如何發現的?●AI 是如何製造出來的?繼續發展下去的話,何時會超越人腦?●創造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其實很懶散?●質數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自古以來的科學家持續投入研究?●DNA研究者之間的競爭激烈,甚至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最後,作者也用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介紹了相對論、薛丁格的貓、超弦理論等一向被視為特別艱澀難懂的理論。讀完之後,你的科學知識水平將大幅提升。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世界之後,你的生活與世界也將變得更豐富、更有趣。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樹上看見的世界〔2024暢銷改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樹上看見的世界〔2024暢銷改版〕

翁恒斌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4/11/09 出版

跟著攀樹師鴨子攀上樹看見臺灣老樹、巨木的樹頂風景每一棵樹,都是獨特的相遇! 「如果恰巧有陣風吹來,還可以看到所有樹一層層地從遠方如波浪般搖曳過來,等風吹拂過來時,就跟著樹一起搖曳。在那個瞬間我沒有絲毫擔心或害怕,只覺得自己跟整座森林有一樣的頻率。」攀上大樹,飽覽底下森林的樹冠,在層疊的樹海之間,迎著風,與整座森林一起搖曳,是怎麼樣的感覺?臺灣首位ISA認證攀樹師鴨子,經常要攀上樹,遊走枝葉之間,為樹木修剪、健檢,或是採集、調查住在樹上的珍貴蕨類、蘭花等附生植物,至今已攀過幾百棵樹,每一棵樹都如同故友,又像是啟發智慧的長者。從樹底攀到樹梢,就是重新認識一棵樹與世界的旅程。從臺灣的老樹,到參天巨木,甚至飛往日本北海道踏雪尋樹,每一次的相遇,樹木都對他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曾驚嘆春時青翠的嫩芽、夏日蓊鬱的綠葉、秋節纍纍的毬果、冬藏冷冽的雪霰;也曾站在土石流大地的樟樹巨木上,心生恐懼,更有一次次挑戰新高度的興奮與成就感。但是最後,總是會停歇在幾十公尺的樹梢,站在這巨大生命的肩膀,與寬廣的天地共振,對這棵容納自己的大樹,油然生起敬意與感謝。「樹木是活的,在攀樹的過程裡,我明確感受到樹的生命力,與大自然的貼近。」鴨子將分享他在從事樹木修剪與保育的工作中,與十餘棵臺灣老樹、神木的相遇,在攀樹過程中所見到的樹頂住客、風景,以及大自然帶給攀樹人的種種驚嘆與省思。★ 熱情推薦 ★麥覺明|人文山岳導演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胖胖樹 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郭彥仁(郭熊)|黑熊生態研究者 / 作家蔡靜芬|野家院子兒童自然美學創辦人台灣行道樹粉絲團老編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王喜青|與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王書貞|環境友善種子有限公司執行長|本書特色|★每一棵樹都是獨特的相遇--翁恒斌分享在從事樹木修剪與保育的工作,攀樹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恐懼,以及徜徉樹冠的讚嘆與省思。★十餘棵臺灣名樹、老樹、神木巡禮,逾百幅照片,紀錄攀樹過程、樹上住客與風景。★攀樹師有哪些工作?怎麼開始體驗攀樹?收錄關於「攀樹」的基礎知識與QA,了解如何與樹木更親近。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學數學,從「笨問題」開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學數學,從「笨問題」開始

鄭樂雋  著
臉譜文化 出版
2024/11/07 出版

——《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2023年度最佳圖書————水石書店(Waterstones)2023年度最佳科普圖書————2023《洛杉磯時報》(The LA Times)圖書獎最佳科學類圖書——本書獻給每一位曾經對數學感到頭痛的人不是你們放棄數學,是數學放棄了你們!世界上最具創造力的數學家之一提供了一種看待數學的全新方法——關注問題,而不是答案  ⦿為什麼1+1=2?  ⦿為什麼− ( − 1 ) = 1?  ⦿為什麼「1」不是質數?  ⦿為什麼0.9循環 = 1?  ⦿代數的字母有什麼意義?  ⦿公式都從何而來?我們為什麼要記住它們?  ⦿為什麼2 + 4 = 4 + 2?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像是以上的問題,卻被別人說那是個笨問題?  又或是曾經提出數學疑問,卻只得到「我說是這樣就是這樣」的答案,而感到無比氣餒?  在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似乎大部分時候都是由大人負責提出問題,然後學生負責解答,並且不容質疑。這樣我們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之中——數學中最重要的似乎就是計算和解答問題,算得快和準的人才能被稱為擁有數學天分。  然而用這樣的觀點看待數學其實非常狹隘,數學在更多時候並不是對錯分明的,也不只在乎計算和答案——數學其實是提出問題和探究答案的領域,而不是答案都已固定,我們應該知道、只要負責算出答案的領域。  本書將會從上述這些或許看似幼稚、笨拙的問題切入,來帶領讀者了解,在數學的世界中沒有所謂的「笨問題」,它們也代表了數學家的思考方式,同時可能引領我們進入最深奧的數學領域。 「我們應該鼓勵這類問題,而不是禁止提出它們。」從「笨問題」出發,將帶領我們——  💡以平易而透徹的方式了解數學規則的來由和運作邏輯  💡學會以數學家的模式思考,突破思維框架  💡告別「無用數學」,將抽象的數學運用於現實世界  不論你是喜歡數學的人、對數學無感,或甚至曾遭受過它的創傷,本書都將挑戰你對數學的看法。在這趟精彩的數學之旅中,我們將能感受到數學是一個靈活而開放的世界,而且這個世界中最重要的是發問和求知。【各界讚譽】⁍對於喜歡問「等等,這是為什麼?」、而不是「告訴我答案就好了」的人來說,本書是一趟精彩的旅程。——喬丹.艾倫伯格 Jordan Ellenberg/《形狀》(Shape)作者⁍本書向那些認為數學只關乎計算正確答案、而非創造發現的人,提出了精彩的反論。鄭樂雋巧妙地揭開了簡單數學中的深刻內涵。——蘇宇瑞 Francis Su/《生而為人的13堂數學課》(Mathematics for Human Flourishing)作者⁍引人入勝……本書彰顯了看似天真的問題所帶來的眩惑和迷惘,而這些問題往往揭示了深層的奧秘。——阿尼爾.阿拿瑟斯旺米 Anil Ananthaswamy/《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充滿熱情、發人深省,且易於理解……本書是對這門學科求知精神的一封情書。——水石書店(Waterstones)2023年度最佳圖書⁍探索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的感覺……這是人類發自內心的追求。——賽蒙.英格斯(Simon Ings)/《每日電訊報》(Telegraph)⁍對於數學領域中哲學層面的有趣探索……適合家中的未來數學家,以及謎題愛好者。——《柯克斯書評》(Kirkus)⁍本書有著出色的數學內容……鄭樂雋帶領我們經歷迷人的數學之旅,如果你想瞭解純粹數學的本質,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數學家,本書是必讀之作。——《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本書展示了看似天真的問題如何開啟一趟迷人的數學旅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鄭樂雋以親切而啟迪人心的敘述,邀請讀者重返數學世界……她以平易近人的風格將她的核心訊息貫徹全書。——《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味覺獵人(三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味覺獵人(三版)

漫遊者 出版
2024/11/06 出版

味道、香氣、質地、外觀、聲音 全面啟動你的五種感官,體會食物賦予靈魂的滿足為什麼現在我們可以自由選擇想吃什麼,卻愈來愈常隨便吃吃?品味,是我們經常不自覺放棄的日常審美活動網紅、電視節目推薦的「美食」,真的滿足你了嗎?==》品嘗,應該是主觀的飲食體驗 ✕ 客觀的科學知識芭柏・史塔基是頂尖食品開發公司的品嘗、研發專家,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味道」的本質與誘惑,熟諳味覺的科學、風味的祕密。和她一起探索我們可能錯過已久的滋味小宇宙,就能透過練習,提升品嘗食物的感受力,更能享受食物的美好。收錄:味覺專家特別設計的「鍛鍊五感」互動練習透過味覺、嗅覺、觸覺、視覺、聽覺,找回飲食隱藏的樂趣,發掘能真正滿足自己的「好味道」!【你知道自己錯過多少美味的細節與樂趣嗎?】◎為什麼品嘗同樣的食物,有人就是能辨識出更多的口味、特色、質地和香氣?◎如果不喜歡一道菜,你能說得出來是因為缺了什麼風味跟味道嗎?◎想吃出一道菜、一頓飯的「層次」,必須了解「質地的對比」密技。◎只要透過不斷的練習,就能讓品味愈來愈提升,樂趣也會愈來愈多。【了解美味背後的科學,才算真的懂吃】◎熱騰騰的牛排香味、色澤吸引人,油脂的滋滋響更發揮了ASMR最高等級的誘惑!◎某種食物的氣味除了勾起食慾,為何也常讓人想起某段回憶?◎吃進口中的洋芋片是爽脆或已經受潮,其實我們更多是用聽覺來判斷的?◎為什麼餐廳愈喧鬧,客人愈食不知味?◎為什麼房地產仲介帶客人看屋時在現場烘烤餅乾,成交機率會大增?【味覺如何作用?連大廚都未必說得出來為什麼】◎甜味的經典搭配是什麼?為什麼代糖永遠無法取代真正的糖?◎如果一道菜太酸,該加入什麼味道來調整?◎為什麼灑上鹽之後,新鮮的番茄會有更強的香氣?◎為什麼雞湯如果沒有放鹽,就喝不出鮮美的味道?◎苦味的菜餚要怎麼煮,才能苦得恰到好處?【食譜只能教你怎麼「製作」菜,「味道」才是菜的靈魂】按照食譜的步驟烹調不難,難的是掌握味道,還有萬一味道不對,該怎麼挽救。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善用五感的品味技巧◎了解讓食物變美味的原因◎更信任自己的味覺,發展出更具個人風格的菜餚【從「吃」進步到「嘗」,再提升到「藝術欣賞」】透過練習,你能學會如何為食物調味,也會改變對烹飪的感受:感覺自己從煮飯工,變成創意十足的藝術家,用「作品」餵養你愛的人。【找回對食物的愛,每一口都吃出淋漓盡致的味道】現代人為了健康,以為很多好吃的食物都不能吃。其實你要找的是更好的食物,讓自己吃的每一口都能獲得最大的滿足。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椰殼碗外的人生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椰殼碗外的人生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1/05 出版

「為解放而戰的青蛙們,唯有蹲坐在陰暗的半個椰殼底下不動才會失敗。全世界的青蛙團結起來!」《想像的共同體》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學術人生自述是什麼樣的社會、政治、文化與時代背景,孕育、教育並養成了《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的作者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班納迪克.安德森終其一生都在挑戰他那個時代的紀律、文化、學術和政治的界限。在《椰殼碗外的人生》(A Life Beyond Boundaries)這本書裡,他記述自己人生中智識形成的歷程,如何迎向寬廣的世界,從中感受探索學習語言的樂趣,以及田野調查的重要性、新左派對全球思維的影響力、教書帶來的滿足感和對世界文學的熱愛。安德森同時在書中敘述一九六五年印尼發生流產政變後,他揭發軍方所扮演的角色,結果遭到蘇哈托政權驅逐出境。此外,他也重溫自己最知名,改變了民族主義研究的著作--《想像的共同體》背後的構思與靈感。二○一五年安德森修改完本書的校樣後不久,便在爪哇與世長辭,旋即從亞洲湧來大量向他致敬的悼文,顯示安德森的作品將會繼續啟發和鼓舞年輕與年長世代的心靈。媒體評論「本書以特有的魅力與文學美感,記述一位當代極受仰慕的學者的智識軌跡。」——古哈(Ramachandra Guha),《泰唔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迷人而低調的回憶錄。作者心酸的表示他對於自己的成就感到多麼幸運。我們都應該感同身受。」——《展望》雜誌(Prospect Magazine)「安德森是舒適圈的敵人,不論國家、學校或語言皆是如此。他反覆再三的提到泰國和印尼文化的一個意象,也就是一輩子住在半個椰子殼下的青蛙。閱讀安德森的書讓人產生從椰子殼裡探出頭來的感覺。」——《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安德森的寫作充滿紳士味,仁善,還點綴著笑話——他這種非正式、易閱讀、跨學科的寫作風格一如既往贏得多方喝采。」——《衛報》(Guardian)「世紀主義的入門書,提供跨越地理、歷史、語言、學科邊界的主張。」——《國家》雜誌(Nation)「安德森大大改變了民族主義研究…他響亮的名聲不僅來自理論方面的貢獻,更來自鉅細靡遺的深研印尼、泰國、菲律賓的語言和權力。」——《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安德森所寫的每一件事物,都是藉由揭露受忽視者或受壓制者的聲音,提出大膽的原創性、挑戰性假設。他從不滿意迎合聽眾,不肯只說對方想聽的話。」——《衛報》(Guardian)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我們為何會做夢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我們為何會做夢

悅知文化 出版
2024/11/04 出版

第一本關於做夢的腦科學!做夢,是人類演化⽽來的優勢*★誠品.博客來﹝當月選書﹞★★亞馬遜2024年上半年度最佳書籍★★亞馬遜當月選書★★已售出日、韓、法、義、德、簡中等27國版權★💤你在做夢時,最是「⽣氣勃勃」:•做夢時,情緒狀態高度活躍,有助於提升你的社交智商。•曾經夢過考試相關負面事件,可能會使你的分數提高多達20%。•惡夢能夠促使你發展自我意識,且你有辦法學會控制惡夢。•半夢半醒的打瞌睡狀態,最容易激發靈感及洞察力。•夢境猶如一種夜間治療,幫助你消化焦慮情緒,走出創傷事件。💭我們的一生有多達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做夢,你曾經想過為什麼嗎?長久以來,夢一直是神祕的泉源。然而,夢境其實是腦化學反應產物,是每晚入眠時發生在大腦的非凡變化。做夢時,不僅大腦十分活躍,情緒反應也與清醒時無異。夢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學習樂器、語言或舞步,提供關於自身健康的線索。即使是被遺忘的夢境,依然能形塑我們的思想。擁有神經外科醫師和神經科學家雙重訓練的詹迪爾博士,以輕鬆的筆調,結合科學知識及生動故事,探索大腦潛意識的景觀,帶領我們踏上一場有趣的知識之旅。從做夢的演化優勢、惡夢及春夢的功用、如何利用夢境來激發創意,到夢境如何警示疾病的發生、深入挖掘清醒夢的秘密,以及關於解夢的種種。做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創意行為及自我療癒機制。理解夢的科學原理,我們將能:•更加了解自我,及大腦和意識之間的關聯。•知曉如何善用夢境神奇的力量。•改善心理健康,應對焦慮、憂鬱等負面情緒。【專業推薦】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PanSci 泛科學「《我們為何會做夢》探索了人類夢境與清醒生活之間的深刻聯繫。詹迪爾依據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研究,深入解析夢境如何為我們的潛意識提供窗口,他認為,夢境不僅僅是隨機的神經放電現象,而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有意義的反映。詹迪爾不僅將科學研究與引人入勝的軼事相結合,也展示了夢境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書中還提供了實用的建議,教導讀者如何解讀夢境,並藉此來應對挑戰和提升生活品質。每個人都有三分之一的生命在睡夢中度過,這本書將引領你一探其中究竟。」──謝伯讓/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數十年的睡眠研究與推廣,我發現大眾不僅對如何睡得更香甜感興趣,更對夢境這個神秘的領域充滿好奇。《我們為何會做夢》這本書滿足了這份渴望,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揭開了夢的面紗。想像一下,每天當你閉上雙眼入睡後,大腦開始上演一場場比任何戲劇都精彩的奇幻大戲。本書將帶你踏上一段奇妙旅程,探索夢境的起源、功能與意義。你將了解為什麼有時夢境如此真實,以及記憶與遺忘夢境的科學機制,甚至,你會知道要如何在夢中控制自己的夢。準備好了嗎?翻開這本書,進入睡眠與清醒的縫隙中,探索奇妙的夢境世界!」──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國外好評】「在數十年閱讀和評論睡眠與夢境相關書籍後,我認為這本書是我遇過的最佳著作之一。詹迪爾博士以說服力、權威性和想像力寫作。」──理查.瑞斯塔克(Richard Restak),神經學家、《記憶強化全攻略》作者「夢境能夠讓我們的想像力無邊無際,這相當令人振奮。對於從事藝術和創意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必讀之作,並且將成為經典!」──布萊恩.福格爾(Bryan Fogel)/奧斯卡獲獎電影製片人「詹迪爾博士對夢境大腦的見解,可以真正幫助解鎖人類在創造力、想像力和健康方面的潛能。一本引人入勝的讀物!」──特莎.阿拉戈內斯(Tesa Aragones)/Nike前全球品牌行銷總監「詹迪爾博士以熱情的筆觸,結合科學、故事及他對遠大理想的個人見解,帶來了強而有力的洞見。這本書將改變你的生活。」──劉易斯.豪斯(Lewis Howes)/知名Podcast《偉大的學校》主持人「我們在夢境這個雙重現實狀態中度過了大量的時間,但往往對其背後的原因和運作方式知之甚少。詹迪爾博士優雅地揭開了夢境的面紗,優美地照亮了這個人人共享的經歷。」 ──大衛.伊葛門(David Eagleman)/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在這本引人入勝且訊息豐富的新書中,詹迪爾博士熱情地探索了沉睡的狀態,並提供了幫助讀者利用夢境來全天候發揮潛能的建議……這本書是來自神經科學世界迷人且發人深省的報導。」 ──書評雜誌《BookPage》「這是一本重要的書。不但文字優美,且內容易懂,故事也發人深省。」 ──朱莉亞.山繆(Julia Samuel)/國際暢銷書《悲傷練習》作者「詹迪爾博士的這本書既啟發人心又發人深省。對於任何藝術家來說,它都是有關創作過程的科學洞見寶藏。」 ──麥可.貝克(Michael Becker)/葛萊美提名音樂家「這是一本對夢境的豐富多面探索,提供了關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關係和人類存在的寶貴洞察。」──珊迪.努涅斯(Sandy Nunez)/NFL Network(國家美式足球聯盟)影視人才管理副總裁「詹迪爾博士是夢境世界的絕佳嚮導──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卡蘭.拉詹醫師(Dr. Karan Rajan)《這本書可能會救你一命》作者

特價3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行為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行為

鷹出版 出版
2024/10/30 出版

蔡康永X陳鳳馨X顏擇雅名家重磅推薦!★《華盛頓郵報》十大好書★& ★《華爾街日報》最佳好書★★《紐約時報》書評最愛好書★&銷售突破萬本,2024年再版重出華爾街投資者必讀,關於人類行為,前所未有的完整分析!&「要說《行為》是我曾讀過最棒的非虛構作品,也一點都不誇張。」──大衛.巴瑞許(David P. Barash),《華爾街日報》人類最好或最壞的行為如何發生?又該如何理解?這本書只有研究人類行為的世界級科學家薩伯斯基才寫得出來,《行為》一書回答了人類最根本的問題:我們最好的以及最糟糕的行為從何而來?在本書中,薩波斯基──神經科學家暨靈長類動物學家──穿梭在數種學科之間,揭露我們的一舉一動背後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剖析人類的行為,他沒有一塊石頭忘了翻面,全面性地涵蓋從基本生物學到內分泌,到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演化理論等等的每一件事,來仔細探究人類行為的多面向原因。薩波斯基說故事的功力有目共睹,且深具內在邏輯。透過追溯一個行為發生前的不同時間段與系統,對目標多次出擊。他首先檢視在精準時刻之內,是什麼造就了人類行為,然後再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往前追溯,最終回溯到我們這個物種更深的文化、歷史和基因遺傳。他從一秒之內的神經科學解釋開始著手,探討在行為發生一秒前大腦發生了什麼事?接著往後退一步,看到再前一個時刻,也就是兩秒到一分鐘之前,我們看到、聽到以及聞到什麼,促發了神經的反應而產生了行為?接著,又進一步回溯幾小時到幾天前,探討那些促使神經系統做出反應的荷爾蒙如何運作?在此,他擴大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思考神經生物學、內分泌學,以及我們環境給予我們刺激的感官世界,嘗試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薩伯斯基繼續推進,嘗試找出哪些環境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大腦,因此追溯到我們的青少年與童年時期、胎內環境,甚至追溯到精卵結合的那刻。最終,他試著解釋比起個人更大的種種影響因素,即文化,如何形塑群體意識,而哪些生態因素又形塑文化,以此類推,最終回溯到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前,造成我們這物種演化的種種因素。透過匯總所有因素,瞭解人類的行為如何被創造出來。人類正從科學的洞見中避免彼此之間的傷害再次發生薩伯斯基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而是更進一步著手探究人類最棘手的問題──分我群和他群、階層制度、從眾與服從、合作與競爭、同理心與慈悲心、自由意志的行使、人們對於隱喻和真實的混淆、戰爭與和平等等。薩柏斯基從我們靈長類動物的生物起源,到人類獨特的行為模式,做出了深刻、揪心但又不失幽默的分析。我們的大腦會快速把人分成我群和他群,而且這種分類往往基於微小的差異、隨機的標準,這種歷程會自動化發生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之後再透過認知來合理化。而這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分為我群之人做出最好的行為,卻對被分為他群的人做出糟糕的行為。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大屠殺與迫害等等,幾乎都源自於此。然而,這種區分異己的心理要如何治癒呢?生物學可以給我們什麼解方呢?作者告訴我們,儘管人類彼此傷害的行為普世皆然,但也非無可避免,透過大腦科學提供的洞見,我們可以避免讓傷害再次發生。薩伯斯基獨特的幽默,將本書寫的充滿智慧與人情味。長達千頁的書,從頭到尾都趣味盎然,且例證豐富,無論各個領域的讀者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特價69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臺灣濕地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臺灣濕地誌

方偉達  著
野人文化 出版
2024/10/30 出版

★首部全記錄恢弘的東亞濕地與人類史★從海洋到山顛,遍覽臺灣與周遭島嶼濕地,一場美麗、迷人、深沉的探索★全面揭示濕地的類型、功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以及氣候變遷對濕地的影響、濕地的保育與復原整治,濕地提供的全球服務價值與貢獻濕地是陸與水的交接地帶,孕育著地球萬物。在整個地球的涵蓋面積雖然不高,卻是自然物種與人類生存最重要的生態系統,是地球的自然碳儲庫,能為大地分解毒素,更蘊含豐富的動植物基因庫,使得數以萬計的生物得以存活。此外,濕地還提供豐富的漁業資源、防洪、環境美學、遊憩和教育功用。近年來,尤其氣候變遷與能源問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濕地的重要性,濕地的管理和恢復成為全球環境研究的重點。本書是一部恢弘博大、史詩般的作品,從人類文明與濕地的關係開始,書寫整個東亞及臺灣濕地環境與人類遷徙、物種演替的交織脈絡;並進入臺灣區域地理各章之後,開展歷史人文與自然科學雙軸線,始成一部氣象萬千的全紀錄濕地史。第一部先從大航海時期荷蘭人、漢人進到臺窩灣——濕地臺灣起始,談臺灣進入全世界濕地的視角。第二部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談臺灣以及東亞各國的族群遷徙與濕地相互依存的觀點。第三部到第六部從地理視角,分述臺灣本島北部、中部、西南部、東部以及離島的濕地。第七部談濕地法規的沿革與保護政策,並從在地與民間社團的角度,談濕地環境運動、濕地教育的傳播發展,以及人工濕地復育工程等。最後一部回溯《拉姆薩濕地公約》、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等國際組織,論述最新的濕地藍碳、青碳,全球氣候變遷以及臺灣參與國際公共事務的回顧,展望未來濕地發展的構想。討論到如何面臨21世紀全球暖化,酷熱、酷寒、水資源不均的危機下,本書凸顯熱帶濕地的復原「整治」可做為一種「自然解方」,以及濕地創建與恢復的方法與實例,了解濕地生態可以列為人類社會、經濟和環境之系統服務價值的一種貢獻。寫書過程中,作者曾遠赴韓國、沖繩、菲律賓、越南、泰國深入探訪,尋找當地原住民的文化遺跡;在臺灣的探索從北、中、南、東到離島,從空中俯瞰到海洋潛出,曾經在靜謐空虛又恐怖的夤夜穿越海岸山脈;在冬季東北季風強力吹拂下體驗箭瑛大橋的湍急溪流;從大港口之役到海灣之湖(火神的故事)想到撒奇萊雅人巴立克跟卡娜蕭的故事而動容。臺灣在東亞海域上是重要的存在。以地質構造來說,位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隆起之處,因此濕地環境具有年輕、多變的特性;以人文生態來看,具有大陸及海洋系統交會的特徵;在人文考古學方面,遠古臺灣人類具有美拉尼西亞、玻里尼西亞人種的特徵,閩南和粵東漢人住在臺灣島的時間僅約400年,這些長時間人類與濕地的故事,都在書中展開了未曾見過的史頁。人類可以消失,但歷史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曾經在臺灣島居住以及往復遷徙的所有人群,見證了廣袤的濕地,從海草青苔,到林澤猛獸——本書企圖還原人類與濕地共存的原貌,是「濕地的故事」,更是「人類的故事」。

特價5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讓三代人愛上數學的啟蒙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讓三代人愛上數學的啟蒙書

大是 出版
2024/10/29 出版

◎從鳥巢裡偷走鳥蛋,母鳥會發覺嗎?鳥、狗、馬會數「數」嗎? ◎埃及人畫直角只需要用一根繩子,怎麼辦到? ◎用一根木棒,就能算出金字塔高度?2,600年前的數學家泰利斯已經懂「比例」。 ◎除《聖經》外最多人讀過的書──《幾何原本》,很多中學課本還在用。 本書首次出版於1936年,歷經數家出版社、數次改版, 在日本持續銷售超過90年,銷售破50萬本! 作者矢野健太郎於1941年取得東京大學理學博士。 1950至1952年,曾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留學,與愛因斯坦結下深厚的友誼。 他的專長是微分幾何學。在研究方面功績卓越, 著作被日本大學、專科學校採用作為教科書,於1993年過世。 本書用輕鬆的小故事與數學家不為人知的趣聞,分享:母鳥能分辨鳥巢裡到底有4顆蛋還是5顆蛋?遠古人類數數,手指和腳趾不夠用怎麼辦?「你的手指借我用一下!」 畢達哥拉斯發現畢氏定理後,竟殺了100頭牛獻祭? 奠定微積分理論基礎的牛頓,其實是重度貓奴鏟屎官?古代的數學,怎麼變成小學、中學、高中、大學課本裡的公式和原理?◎遠古人類如何數數?十根手指頭和十進位法。 學者曾深入偏遠地區研究土著,發現他們只能數到 2, 數量超過 2 就稱作「很多」!土著怎麼計算超過 2 的牲畜數量?用刻痕記帳法。 ◎尼羅河帶來的恩賜—─幾何學的誕生   尼羅河定期氾濫,常破壞規畫好的田畝,因此當局得重新劃分土地。 重新劃地就得算面積,幾何(geometry)就是源自土地(geo)測量(metry)。      ◎世界最知名的定理發現人畢達哥拉斯,竟有家歸不得。 畢達哥拉斯曾在義大利興辦學校,但他設了個奇妙規定:「研究結果不可外傳。」後來還干預國政招致民眾反感,害他的住家和學校被焚毀,最終流落他鄉。 ◎你現在還在讀他寫的教科書──《幾何原本》作者歐幾里得。 《幾何原本》是歐幾里得執教時用的教科書,直到兩千多年後的今天, 目前中學課本還在用它的內容,堪稱繼《聖經》後最多人讀過的書。 球體積公式:4/3乘π乘半徑的三次方, 4/3這個數字怎麼來的? 想知道35678÷9的餘數?把3、5、6、7、8加起來除以9就有解答。 如何用一筆畫畫完五芒星?這也跟數學有關,書裡教你小訣竅! 從算數與數字,到數學家的故事,日本暢銷90年!銷售破50萬本! 古代的數學發明,經歷了什麼故事, 變成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非學不可的公式和原理?

85 特價24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凝態物理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凝態物理

貓頭鷹 出版
2024/10/24 出版

你知道嗎?冰晶形成、LED發光,甚至最近掀起熱潮的半導體運算都與凝態物理有關!◎認識凝態物理的第一本書&想像按一下鈕,就能讓一塊水晶發光,又或者敲一下水晶,就能產生火花——這可不是奇幻小說的情節,現實世界裡,這些現象就是常用的LED燈還有火鍋店裡的打火槍。要了解這些特性從何而來,首先必須了解什麼是凝態物理。&凝態物理:從平凡物質中迸出的奇妙特性我們所見的世界由小至原子、電子,甚至夸克等等的粒子所組成,當這些粒子凝聚起來,有時會產生一些從單一粒子角度難以解釋的現象。凝態物理,就是聚焦在這樣的微觀與巨觀世界之間,有如魔域的介觀世界,試圖去解釋粒子與環境如何互動,又為何會有這麼多特性產生。&什麼是凝態物理?凝態物理關心的,包括以下這些現象:&相變:冰晶是怎麼產生的,雪花為什麼會形成我們所知的六角形狀?為什麼磁鐵加熱後磁力會變弱甚至消失?&晶體結構:為什麼按下打火槍的按鈕就會有火花產生?矽在半導體產業為何如此重要?&超導電性:為了讓磁浮列車真正有效率、找到更加有效率的電力傳輸方式,常溫超導體變成了近年科學家不斷追求的聖杯。但為什麼現在超導體的研究方向都轉向陶瓷(金屬與非金屬物質的混和物)而不是傳統金屬導體?&量子纏結:量子電腦號稱可以做到更高效的運算,為什麼至今發展卻難以規模化?&在凝態物理的世界,磁性會突然發生,液體會從容器中出走,水晶會發光……本書由英國物理學家帶路,從凝態物理的基礎開始,以各式精巧的比喻與故事說明超導體、雷射、自旋冰等等現象的產生。最後更介紹凝態物理在未來量子運算、超導體中帶來的展望。&走讀書中一個個有趣的科學故事,很佩服作者的用心與魅力,相信任何對科學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一個迷人的魔幻世界。——林秀豪/清華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一本從純真的好奇出發,再佐以狂野的想像的書。在凝態物理這課題上,可以和諾貝爾獎得主 Giorgio Parisi 的近作《無序之美》合讀,將視野更擴大到 Parisi 的個人感想(雖然已極豐美)之外,饒富趣味。——梁國淦/台灣大學物理系專案助理教授&專業推薦林秀豪 清華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泛科學 梁國淦 台灣大學物理系專案助理教授陳義裕 台灣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

特價3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鳥兒在唱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鳥兒在唱歌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0/15 出版

自古以來,鳥兒一直不斷地啟發人類。牠們為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音符帶來靈感,為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的畫作增添絢麗色彩,也為芭蕾舞劇提供最後的精彩絕唱。★一部肯定生命的傑作,講述人類可以從鳥兒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穿梭於現代與過往的故事中,展開令人愉悅的閱讀。★史坦尼斯瓦夫.盧賓斯基以文字將鳥兒、人類及過往歷史文化作了迷人的結合,更以此成為波蘭最重要文學獎Nike Award得主◆這是一本以鳥兒為主角,也以鳥兒的戀人為主角的各種故事集。◆盧賓斯基有時是一位自然觀察者——詩人、散文家,有時是記者,但他常常也是傳記作家,甚至是公關人員。他故事中的英雄是貓頭鷹、鷹、烏鴉和土撥鼠,但也有鳥類學家、業餘觀鳥者、藝術家和活動家。◆本書的內容非常多元,作者引領讀者跟隨著鳥兒的足跡走入各種故事,帶來了歷史上發生在人類與鳥類之間最具有意義的互動。諸如,德軍戰俘營裡的觀鳥者以及在《鷹與男孩》中,男孩比利和母鷹凱絲的動人故事。同時他也揭開鳥類學家詹姆士.龐德本人背後的眞實故事。(名字同於007探員絕非偶然!)◆當然,作者也不忘為鳥兒發出不平之鳴。他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描寫了城市化現象造成許多野生動物必須在環境的迫使下適應人類生活,與城市共生。他是一位出色的嚮導,對鳥類非常了解,以至於他可以從鳥類的角度看待我們的世界。◆打開本書就會發現許多令人讚嘆不已的聲音、豐富的色彩以及不同層次的意義。在這樣一個廣闊的世界中,我們人類永遠不會感到孤單。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計程車上的天文學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計程車上的天文學家

麥田 出版
2024/10/10 出版

宇宙真有外星生命嗎?跟外星人接觸會引發災難嗎?我們是外星文明的實驗動物嗎?★計程車司機好奇提問 vs. 天文學家睿智回答★那些關於外星人、移民太空跟其他宇宙文明的各種八卦……&【專業推薦】馬丁.里斯|英國理論天文學家,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凱萊布.沙爾夫|哥倫比亞大學天文生物學系主任賽斯.蕭斯塔克|SETI協會資深天文學家★我們是茫茫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嗎?我們會不會是外星文明的實驗動物?★ 真有外星人嗎?我們能跟外星人順利溝通嗎?跟外星人接觸會引發災難嗎?★ 萬一人類必須逃離地球,火星會是合適的住所嗎?★ 如果人類移居到資源極度稀缺的太空,我們會實行專制統治嗎?大家一定常常遇到愛聊天的計程車司機,從政治時事、體育競賽到名人八卦、家庭私事與人生大道理……,他們都有源源不斷的話題跟無比充沛的好奇心。但如果一位天文學家坐上計程車,跟計程車司機開始暢聊外星人、宇宙生命、移民外太空,結果會如何?本書作者查爾斯.科克爾是英國愛丁堡大學天文生物學家,致力於研究極端條件下的生命特徵、外星生物的適居性,以及太空探索和移居等課題。曾在NASA和英國南極觀測站工作。當他到世界各地旅行並搭乘計程車,只要司機知道他是天文學家,就會好奇地詢問各種跟太空、外星人還有宇宙文明相關的問題(或是八卦),例如:「外星上有沒有計程車司機?」「太空是給有錢人去的,沒錯吧?」「說不定地球只是個動物園……,外星人週末帶孩子來看奇怪動物的地方!」等等。面對這些提問,科克爾一點也不覺得苦惱,他把最前沿的科學研究成果,用極淺顯通俗的舉例跟深具啟發的豐富想像力,正面、清晰地回應了司機的疑問,其中還帶入了深厚的人文關懷與哲學思索,讓原本只有十幾分鐘車程的閒聊漫談,化成了一堂堂精采無比、有來有往的宇宙大哉問。【名家書評】「大多數天文學家都知道,想要回答公眾關於宇宙的提問,很難不陷入專業術語或技術細節,但查爾斯.科克爾是一位天生的溝通者。《計程車上的天文學家》以輕鬆、清晰的方式傳達了一系列想法--全都令人著迷、而且深刻。任何對宇宙感興趣的人都可以閱讀。」—馬丁.里斯(Martin Rees,英國理論天文學家,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從火星上的人類社會到宇宙微生物和外星人世界,這本極其智慧、博學的書以令人陶醉的視角和最前沿的科學思想,揭示了宇宙中是否有其他生命這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面對世界各地的計程車司機提出各種令人著迷的問題,科克爾算得上一位幽默且鼓舞人心的乘客。」—凱萊布.沙爾夫(Caleb Scharf,哥倫比亞大學天文生物學系主任)「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這促使他們向乘客提出真正有趣的問題:火星人很危險嗎?跟外星人交談比跟狗交談更具啟發性嗎?在這本內容豐富且非常有趣的書中,科克爾在後座的回答清晰且令人愉悅。」—賽斯.蕭斯塔克(Seth Shostak,SETI 協會資深天文學家)【精彩內容】序 真有外星人嗎?宇宙生命之謎是個多層面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向你表明,我們對這個主題的好奇心,同時也涉及很廣泛的層面,包括生命如何起源的科學問題、是否應該探索太空的政治問題,以及我們生命意義這類深刻問題。第一章 外星有計程車司機嗎?我們的小世界是經歷了大量微生物、形形色色已滅絕動物的參與,走過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漫長歲月,才從區區的原子進展成計程車司機。……身為一個有意識的生命並能理解這樣的時間跨度,以及造就出生命的演化進程,是多麼的幸運。第二章 跟外星人接觸會改變我們的一切嗎?在這段漫長歷史中我們得出一個教訓,即使我們對外星的真實信號做出反應,將注意力轉向外星智慧生命,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人類。或許人類太過自我中心。就算是月球人的好奇打量目光,也無法讓人類變得更加成熟。第三章 我該擔心火星人入侵嗎?研究人員和太空機構一般都還不擔心地球暴露於任何危險之下。目前主要的擔心還是基於防範未然的原則:儘管我們收集到的樣本帶有生命的機率極低,但我們仍然應該小心,因為將外星微生物引入地球的生物圈,所釀成的後果有可能是場浩劫。第四章 在探索太空之前,是不是應該先解決地球上的問題?探索太空所學到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地球。而且許多太空任務項目,比如測繪小行星和資源利用,都能帶來直接、實際的好處,有助於我們保護地球和這裡的所有生命。第五章 我會去火星旅行嗎?眼下到月球旅行想要變成常態,可能還得過一陣子。但要前往火星就需要更久之後了。實際上,到火星上過日子的挑戰性可能還比不上到月球度假:火星至少還有大氣層,而且就許多方面來看,火星的環境並沒有那麼極端。第六章 探索太空的輝煌歲月是否已逝?由於工具和技術進步了,太空探索也愈來愈有可能實現。……數百年後,我們仍會敬仰地球探險家,頌揚他們的故事和勇氣。但我們的歷史書也會講述冒險穿越太陽系內最險峻地勢的人所經歷的輝煌壯舉和瀕死險境。第七章 火星會是我們的第二個家嗎?不過讓我們暫且先想想我們是否已經有技術能力,足以在另一顆行星上建立人類文明的分支。目前我們還沒有這種技術,但如果我們真正投入這個想法,我們在下一個十年就可以擁有這門技術。抵擋地球發生行星規模災難的能力,就在我們的掌控範圍下。第八章 鬼魂存在嗎?你看到的所有事物其實都是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空無一物的物質雲,散布在地球上的電子機率場。而地球本身也不過就是在一片電子機率場汪洋中無數質子和中子的結合。……這個活生生的世界,這整個宇宙,不過就是粒子及其機率場的交互作用而已。第九章 我們是外星動物園的展品嗎?就演化的意義來說,沉默能獲得天擇,讓文明免受掠食性外星人的摧殘,那麼我們也不大可能聽到星系外有哪些決定讓外界聽見的夥伴。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始終沒有外星人降落在時代廣場。第十章 我們能理解外星人嗎?如果我們真的和外星人見面,交流可能不會很順利。如果它們能用可辨識的聲音或符號來進行交流,我們就算很幸運了。它們的語言結構和資訊處理方式,有可能和我們能夠想像到的任何情況都天差地遠。甚至它們的感知方式也可能與我們大相逕庭。第十一章 宇宙會不會根本沒有外星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是否是一次幾乎如同奇蹟般的事件?複雜多細胞生命的出現是否不尋常?促成智慧的條件是否特別?要想以有意義的方式來應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尋找其他世界上的生命和智慧。第十二章 火星是個糟糕的居住地嗎?火星的大氣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二氧化碳,只有百分之零點一四是氧氣,對人類來講,這是種致命的組合。不僅如此,火星上的大氣壓力約為地球上的百分之一。從各方面來看,火星的大氣或許就像是帶了微量毒素的真空環境。第十三章 太空會是專制獨裁還是自由社會?在太空裡,定居點壓力設置出錯或是氣閘維護不當,就有可能立刻造成大規模死亡。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可以輕易地合理化嚴苛的管控措施。安全總比後悔好──不幸的是,若有外星殖民不聽從內行人士所下達的指令,結果就會危害無數生靈的性命。第十四章 微生物值得我們保護嗎?微生物在地球上生存超過了三十億年,它們對生物圈不可替代的貢獻,以及它們不求回報地努力創造出適合我們生存的世界,這些都是尊重微生物的充分理由。第十五章 生命是如何開始的?藉由觀察其他世界並尋找生命,並且透過在實驗室中持續的實驗探究,我們最終可能會弄清楚我們是幸運孤例的還是普遍的一員;是否只要像地球一樣充滿了基本分子,就必然會孕育出生命,還是我們是極其非凡的時刻所誕生的產物。第十六章 為什麼我們需要呼吸氧氣?科學家們普遍相信,氧氣在解釋地球生命如何演化上扮演了核心要角。氧氣不斷列入了疑犯名單:它總是在最剛好的時機現身。在所有這些生命傳說中,是誰在案發當晚暴露了行蹤?氧氣!第十七章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不應該假設自然將這個我們稱之為「生命」的東西與「非生命」的東西做了根本上的區隔。如果我們避開了這個錯誤,我們將更能從我們在宇宙中發現的一切學到更多──那些物質其實也是我們自身以及周遭萬物的一部分。第十八章 我們很特別嗎?理解宇宙中的生命本身就是目的。在實現這一目的過程中,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發現,這些發現將豐富我們的自我認知和感知,或許還會改變生命對我們每個人的意義,並以我們無法預見的方式改變我們文明的軌跡。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樹的微宇宙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樹的微宇宙

商周出版 出版
2024/10/10 出版

世界上沒有兩棵相同的樹它們的差異是在訴說更大的世界★美國獨立出版年度大獎Foreword INDIES自然類決選入圍★古碧玲 作家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陳柏豪 植業病粉專版主曾泉希 淺山綠書店店主誠摯推薦(順序按姓氏筆畫排列)______樹木渴望告訴我們許多事。它們會告訴我們土地、水源、人類、動物、天氣和時間的故事。它們還會告訴我們自身的生活,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樹木述說著故事,不過只有那些懂得閱讀的人才能聽到。比如這棵「彆扭之樹」:「河邊那棵高大的楊樹,在南側擁有更粗大的樹枝,樹枝數量也更多,整個樹冠也在好幾十年間,受到盛行的西南風形塑。但是,當我抬頭望去時,便能看見樹木正在對抗一種不是每天都會見到的風。「這是一棵彆扭的樹,它的外觀因強大的東北風而扭曲。風向將樹冠吹往盛行風的反方向。楊樹正在低聲說著——壞天氣就要來了。「我在打雷前先一步回到山谷,坐在一根柏樹樹樁上,並帶著感激的笑容,從衣物上拍掉刺柏的針葉。⋯⋯」自然領航員崔斯坦.古力,以數十年自然觀察經歷與豐富的自然知識,帶你成為專業的樹木偵探,展開一場樹木與自然生態間的解謎遊戲。______【本書特色】.解讀樹木的線索:告訴你如何透過樹皮、樹葉、樹枝等部位的特徵來了解樹木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狀態的技巧。.搭配圖片解說:32張實景彩色照片,35張呈現意境或描繪細部的手繪插圖,幫助讀者直觀地理解樹木的各種特徵和變化。.深入解析樹木結構:詳細介紹了樹木的不同部位如何影響其整體健康,從樹皮的紋理到葉子的形狀,都有深入的分析。.實用的觀察指南:提供了實用的觀察技巧和方法,幫助讀者在戶外實際觀察樹木時,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和分析。.強調生態與環境:探討了樹木如何與生長環境互動,告訴我們如何藉樹木的變化來了解環境變遷。&【推薦引文】.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患有植業病的自然愛好者,那麼你一定會對樹木的各種現象感到興趣。本書深入探討了樹木的各個方面,不僅是植物愛好者的必讀之作,也適合任何對自然充滿好奇的讀者。——陳柏豪,植業病粉專版主.這是一本重要的書,讀起來十分愉快。——蕊娜.文恩(Raynor Winn),《鹽徑偕行》作者.讀完這本迷人的書後,你再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看樹了。崔斯坦.古力像春天的花朵輕輕落下那樣輕鬆地傳遞知識。——約翰.路易斯-斯坦伯爾(John Lewis-Stempel),《一草一天堂》作者.崔斯坦.古力為樹木做了最大的貢獻。——伊莎貝拉·崔里(Isabella Tree),《Wilding》作者.無論你在哪裡——城市還是荒野——如果你想了解經過的樹木的祕密,這是一本必讀的書……崔斯坦.古力擁有用幽默和深刻見解解釋最複雜概念的罕見天賦。——彼得·湯瑪斯(Peter Thomas),《Trees》作者.本書無疑會讓你對樹木有更深的欣賞……讓你的鄉間漫步將不再一樣。——《每日郵報》(Daily Mail).本書建立在我們對樹木的喜愛之上,同時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知識來補充這份喜悅。——BBC Radio 4.大量吸引人的線索讓人渴望走到戶外,近距離接觸樹木粗糙的表面和陰涼的庇蔭。——《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崔斯坦.古力像荒野中的私家偵探一樣解讀線索……對於那些傾向於解開寫在景觀中的謎團的人來說,他的引導是值得追隨的。——《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這本書最終會讓我們成為智慧的自然學家。——《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特價40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稻垣榮洋  著
仲間出版 出版
2024/10/09 出版

誰說鳥一定要飛,鴨嘴獸應該被分類,樹懶就不能活得慢一點?每一種個性,都是為了生存而演化出來的武器。沒有理所當然要怎麼做,不必非得像別人帥氣地活,你只要是你,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本書將翻轉你對生物、對自己的預想和成見,讓自卑感退散、讓自信心重建!&★ Openbook好書獎《除了自己,成為不了別人》生物實寫版★ 星野源、橫尾忠則齊聲讚賞的科學人文作家 稻垣榮洋 暢銷新作★【奇妙生物知識 + 有趣動物插畫 + 溫暖自我啟發】= 有料、好看又療癒的跨界知識讀本!★ 中文版由科普圖文作家新夭繪製全新插畫,讓閱讀體驗加倍充實而有趣!&專業審訂、推薦陳俊堯 &慈濟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科普作家&各界推薦(按姓名筆劃排序)李貞慧& 譯者、閱讀推廣人邱明成 &蘭雅國中自然科老師、師鐸獎得主蔡任圃& 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師鐸獎得主盧俊良& 岳明國中小自然科教師、「阿魯米玩科學」粉專版主鐘& 穎& 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樹懶愛睡少動不是天性怠惰,而是為了不被敵人吃掉?● 童話裡的壞蛋大野狼,其實是愛家愛小孩的稱職父母?● 豬總被說成又笨又胖,但體脂率可是比超模還低?● 螞蟻一不小心就會被踩扁,生存技能卻是昆蟲界最強?● 禿鷲會禿頭不是長不出毛髮,而是有預防污染的清潔作用?● 是鳥就一定要飛嗎?企鵝、奇異鳥為什麼寧可放棄飛翔的能力?● 非洲最兇悍的動物不是獅子或大象,而是悠悠哉哉慢吞吞的河馬?&這個世上根本不存在無趣的生物。會有生物被認為無趣,只是因為覺得無趣的人類自己很無趣。 ——稻垣榮洋&不管有殼或無殼、有腳或沒腳,會飛或不飛、卵生或胎生,生物之所以各式各樣,自然有它的道理;環境改變,演化的答案也跟著改變。就算是蝸牛、毛毛蟲、螞蟻、豆芽、雜草、樹懶、鬣狗、鴨嘴獸……這些在人類眼中似乎總扮演著配角、或是屈居弱勢的生物,也同樣有著獨一無二的技能與戰略,才能克服環境的挑戰,存活至今成為「演化勝利組」。&在本書中,科普作家稻垣榮洋就要讓這些「邊緣」生物升格為主角,藉由生動鮮活又富含知識趣味的描述,帶著我們貼近地看看它們鮮為人知的樣貌,進而驚訝地發現,其實它們都是低調的生活高手,而那些人類覺得負面、有缺陷的特質,都是生存繁衍必備的絕妙武器,甚至在生態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這些例子中會察覺,我們對許多生物的認識,往往流於淺薄或表象,也常被約定俗成的價值觀影響。而所謂的無趣、弱小、不討喜,只是人類自以為是的論斷,有些特質只要換個視角或情境去衡量,就會有完全不同的功能和意義。稻垣老師也以溫暖詩意的生命視角,將生物的「多樣性」、「個性化」生存戰略延伸對應到人類的自我成長,鼓勵我們發掘內在的個性、積極求知與學習,活出光采和生命力;而每個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和欣賞,讓所有人盡情發展自己的特殊性,以自己的方式做出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你不知道的生物內心話】毛毛蟲——好好吃飯和長大,就是我的職責&毛毛蟲是蝴蝶或蛾的幼蟲,蝴蝶很美,毛毛蟲卻很醜。既然是蝴蝶的孩子,為什麼不能長成小小蝴蝶,變得更漂亮一點呢?為什麼神要創造毛毛蟲這種醜陋的生物呢?在空中優雅飛舞的蝴蝶和只會在地面爬行的毛毛蟲,明明是同一種生物,為何模樣卻大有差異?這是因為昆蟲的成蟲和幼蟲,兩者的職責有著明確的劃分。昆蟲的成蟲會靠著翅膀移動,擴展自身的分布範圍,還能增加與其他個體相遇的機會,最後繁衍留下子孫。相對於此,毛毛蟲這些幼蟲的職責,則是順利長成成蟲。一般生物都具有自然成長的能力,但昆蟲長為成蟲後,身體受限於堅硬的外殼,就再也無法長大了,有能力成長的只有幼蟲時期。因此,幼蟲吃下的所有食物,都是為了打造出成蟲的身體。幼蟲吃得越多,就能長成越大的成蟲,毛毛蟲才會每天都在吃吃吃、不停地吃。之後,毛毛蟲會變成蛹。蛹幾乎不會動彈、也不攝取食物,外表看來像是停止生長,內部卻發生著從幼蟲到成蟲的巨大變化。對蝴蝶來說,無論是毛毛蟲或蛹的時期,都是不可或缺的歷程。而毛毛蟲、蛹、蝴蝶,三者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毛毛蟲有毛毛蟲的職責,蛹也有蛹的功能。沒有必要急著變成蝴蝶。重要的是,在毛毛蟲時期,就努力做一隻毛毛蟲;在蛹的時期,就好好度過蛹的階段。對昆蟲來說,幼蟲和成蟲截然不同,大人不是變大的孩子,孩子也不是變小的大人。所以啊,就算毛毛蟲長得和蝴蝶不一樣,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31】黑洞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31】黑洞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10/07 出版

人類是如何發現黑洞的存在?黑洞真的完全是黑的?物質掉進黑洞會怎樣?如果一個黑洞掉入另一個黑洞,又會發生什麼事?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破解黑洞之謎。「黑洞」是宇宙中最奇特的天體之一,也是人類想像力的極限之地。其神祕危險又充滿吸引力的形象,讓人們認為只要揭開黑洞之謎,就能找到關於宇宙形成的終極答案。本書從黑洞的形成與擴張、黑洞的本質與特徵開始說起,帶你穿梭各個星系,觀賞超巨大的「怪獸」黑洞與其引發的各種奇異現象,介紹與黑洞相關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發展。你將在超乎想像的遊歷過程中,了解宇宙中最迷人的天體。【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30】光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30】光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10/07 出版

光是什麼?光能做什麼?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瞭解光的奧秘。光帶來能量,促成生命。光構築我們對於周遭事物的感知,挾帶周遭環境的訊息,從遙遠的星系,到我們體內的細胞,到個別的原子與分子。許多提升生活品質的技術以光為基礎,包括驅動網際網路、留存影像、觀察與操縱生物細胞。光更揭示全然陌生的量子世界,激發我們對世界的想像。人類真正開始理解光的時間不到一百年,各種研究與洞見至今仍不斷推陳出新。本書從光的奇異特性出發,涵蓋光漫長的歷史,和各種生活、醫療與科學上的廣泛應用,最終抵達量子光學領域。透過簡明的敘述與圖表,領略光的力量,了解光的各種面向。【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大家 出版
2024/10/07 出版

如今,我們可以從實質的細胞層級去重新理解情緒,並找到精神疾病的起源。&連正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神經科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專文作序&&人類情緒向來被視為無比深奧的謎團,難以捉摸、不可理解的程度,以及神聖感,都和宇宙創生不相上下。而正如全世界無數頂尖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都投身宇宙起源研究,人類情緒的起源作為人類醫學重要的研究對象,也吸引了大量傑出人材,卡爾‧迪賽羅斯正是其中是最受矚目的先鋒之一,這個領域幾項重大的進展,都是由於他才取得突破。&迪賽羅斯既是精神科醫師、神經生物學家,也是神經工程師。近年來始終被視為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透過最先進的研究和病例,他在本書探討了神祕、無影無形的情緒,是如何源自於最微小的神經元活動,而特定神經元的活化和不活化又如何與哪些精神疾病高度相關。&大腦中的情緒反應,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對生命品質、個人特質的影響之深,甚至超越大腦的認知功能。然而,人類情緒的起源位於大腦深處,我們只能看到情緒的表現,既無法控制,甚至都無法察覺、理解情緒是如何產生。我們可以改造自己的思考,卻相當難(甚至可以說是不可能)改造自己的情緒反應。這樣一種難以捉摸的神祕屬性,對人類的生存究竟有什麼意義?因為情緒的機制,我們得以感受到生存的無上喜悅,但也嘗到令人痛不欲生的失落悲痛,這一切設計又有什麼理由?&正如書名《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人類情緒產生的迴路以億萬計,然而究其根柢,就是神經元之間的化學和電反應。迪賽羅斯率領團隊所開創的光遺傳技術,讓科學家得以透過光來精確控制活體動物大腦中特定神經元的活動,進一步理解大腦如何產生情感、行為和精神疾病。另一項同樣由他開創的技術水凝膠組織化學則是將大腦組織轉化為透明,以更高的解析度觀察大腦中的細胞結構和分子。這些技術使科學家得以觀測大腦的複雜運作,並揭示了特定的神經迴路在不同精神疾病中的關鍵角色,為精神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準度和全新的思路。&在本書中,作者以七個真實病例與科學實驗論述互相交織,包括重度憂鬱症、躁狂症、邊緣性人格障礙、自閉症、厭食症、思覺失調症、失智症。每章分別深入分析一種疾病,並帶入作者與患者交流的細節。藉由這些病例,我們看到不同的神經元連結是如何觸發截然不同的情緒。舉例來說,重度憂鬱症患者經常面臨持續性的情感低潮,但作者的個案卻是一名哭不出來的患者。作者藉此探討了情緒性流淚的神經科學基礎,並分析了這種人類獨有的、難以自主控制(相對於憤怒和開心)的情緒表現有何意義。此外,人類為什麼會「感覺好」和「感覺不好」?這類主觀感受的意義在過往可能被視為哲學問題,但實際上卻不折不扣是個生物問題,更是演化問題。這些主觀情感對於物種生存是重要的機制,而非僅僅是生物演化的副產品。作者也深入討論了如躁狂症這類病症的情緒波動,揭示了大腦中與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有關的神經元活動。還有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極端行為往往奠基於什麼樣的生物基礎,而自閉症患者的情緒有哪些可能跟神經元有關,哪些又是後天習得。&《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是作者的首部作品,兼具深厚的科學知識與人文關懷,一出版便廣受矚目。作者透過臨床實例及科學研究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一方面分析人類內心世界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從科學角度展示大腦神經連結如何影響精神疾病,並以此為基礎,介紹了當前神經科學技術的最新突破。本書不僅涵蓋近年來對精神疾病的最新見解,也更深入地思考人類情感與大腦之間的複雜關係,還對全球醫學界產生了深遠影響。&◆&&&& 哭泣在精神醫學相當重要,病患往往會經歷極端的情緒,而人是唯一有情緒性眼淚的生物……──〈淚的倉庫〉◆&&&& 這名患者的第一次斷裂是在911之後,他並未身歷其境,腦海中卻主動浮現關於機上一對父女的罹難細節,不斷增生。從此躁狂入侵他的生命,讓他改頭換面。──〈初次斷裂〉◆&&&& 當他聽到自閉症患者親口說出,與人視線接觸並不會引起焦慮感,而是不知所措,身兼精神科醫師和神經科學家的他突然明白,這兩種反應來自於不同的神經元活動,而其中一種並不是自閉症的典型症狀……──〈乘載能力〉◆&&&& 每當發現自己「怒髮衝冠」──一種對於喪失領土完整性的回應,有些精神科醫師會利用這種感覺來協助診斷像邊緣型這樣的人格障礙。這種很少列入正式技巧的臨床祕訣如果算不上科學,那就是精神醫學的藝術了。──〈割膚之痛〉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樹木收藏家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樹木收藏家

鷹出版 出版
2024/10/02 出版

五十個傑出人物的故事,他們的生活因對樹痴迷而產生變化。與樹產生連結的契機各自不同,同樣的卻是得到豐厚的愛的回報。《紐約時報》暢銷書《醉人植物博覽會》作者撰寫,各篇配均有迷人的插圖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在發現一個專屬樹木收藏家的社群後,她就很期待能認識那些渴望種下各種橡樹或楓樹的園藝狂熱分子。但在這過程中她發現,這些收藏家收藏樹木的衝動和緣由,來於更深刻、更深沉的東西,包括:對社區的渴望、對未來的願景,或是為了個人理由或族裔的理由,走向治癒與和解之路。在這本詼諧幽默、內容豐富、讀之常令人心酸的故事書中,史都華為我們講述了人們畢生追求稀有而美妙的樹木,並在過程中發生變化的迷人故事。  維維安•桂(Vivian Keh)透過她的柿子園與韓國長輩建立了聯繫。前桂冠詩人W•S•默溫(W. S. Merwin)三十多年來幾乎每天都種一棵樹,直到把一片貧瘠的莊園變成了棕櫚樹保護區。喬•漢密爾頓(Joe Hamilton)在他曾被奴役的曾祖父傳給他的土地上種植松樹,為未來留下了遺產。史都華在這本生動的故事書中,親筆手繪這些非凡人物和他們樹木的水彩肖像,其中穿插調查著名樹木收藏、樹木術語、培植樹木的技法、甚至未經授權的林業種植建議等等。這本書是對一群自然愛好者的驚人致敬。他們一次一棵樹,讓他們的生活和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特價37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瞄過一眼就忘不了的化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瞄過一眼就忘不了的化學

左巻健男  著
野人文化 出版
2024/10/02 出版

\系列銷售超過100萬冊!/日本亞馬遜No.1化學參考書化學就是「以原子為主角」的故事!◆科學素養最強外掛◆◆從原子角度認識化學◆◆只要10個元素搞定所有化學式◆◆課前先修,考前彙整全都包◆✔︎理組的最強課前先修✔︎文組的科學素養培養元素、分子、離子、有機物⋯⋯化學討論的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觀世界,所以我們常覺得化學與日常生活無關。其實,只要把化學當成「以原子為主角」的故事,配合「視覺化」內容,就可以迅速加深對高中化學的理解!※【視覺化】,讓你學得更深入!〔大量圖表+簡單解說〕把化學知識「視覺化&具象化」,用圖像「看懂」化學式!※【故事化】!連文組生都認證的有趣!▪︎從「已知用火」看化學故事如何展開?▪「原子論」竟是古希臘哲學家「想出來」的!▪︎「煉金術師」其實是化學家的始祖?從歷史故事學化學,原來化學的起源這麼有趣!※【生活化】!日常生活都是它,化學其實很好玩!▪︎為什麼要用石墨做鉛筆筆芯?▪︎「瓦斯味」其實存在於大蒜跟洋蔥裡?▪︎日本其實禁止輸入「成熟黃香蕉」,進口水果全都靠「這個化學物質」催熟?!生活裡的各種現象,都跟化學息息相關!

特價3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可能的嗎?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可能的嗎?

如果 出版
2024/10/01 出版

光看故事就能弄懂量子力學在搞什麼,捧腹大笑的同時,還能思索人類存在的意義,一本讓你拿起來就停不下來的量子力學書。在好萊塢闖蕩的量子物理學家,從僵屍貓談到平行世界、從多重宇宙講到萬物有靈,讓你徹底掉進量子力學魅力的無底洞裡。PanSci 泛科學、怪奇事物所所長、量子熊(量子國家隊推廣計畫)、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技師 曾耀寰 強力推薦★嚴謹的量子力學理論配上有趣的舉例,笑著笑著就搞懂了★從現代物理演進的歷程講起,讓你不僅認識量子物理,同時也能認識重要的物理學家★用量子力學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的世界,為我們提供理解人類本質的唯一科學視角什麼!電子竟然可以同時向左轉又向右轉?貓可以同時是死的又是活的?意識可以改變宇宙竟然不再只是口號? 而宇宙大爆發的那一刻,我們的命運就已經決定?量子力學到底在搞什麼?為什麼我們現在討論任何有關人類、生命和宇宙本質的問題,都避不開它?自從20世紀初年出現量子力學後,這一百多年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產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從世界是唯一存在,我們是神靈揀選的獨特生物,物體的運動可以預測,轉變到不但有平行世界,還有多重宇宙,我們可能同時生活在多不可數的世界中,且萬物可能都有意識,我們也不一定有自由意志。這可不是什麼幻想,一切都有科學上的可能性。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令人抓狂的轉變?這一切都是量子物理學家搞出來的,從某一天,有一名科學家,把意識拉進物理學中,成為其中一項基本元素開始。本書將人類意識發展的歷史與物理發現的演進交織,帶你一窺物理學家腦中的多重宇宙。讀這本書不需要任何數學,只需要跟著物理學家的腦,就能瞭解現代物理學所繪製的複雜而美麗的世界,是一本人人都會邊讀邊笑的量子力學書。

特價29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愛因斯坦與量子革命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愛因斯坦與量子革命

時報文化 出版
2024/10/01 出版

2022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開講當今物理學中最具決定性意義的一頁──正在我們眼前開展的第二次量子革命! 以簡單的方式解釋了複雜的概念,從起源理解量子物理學,歷史演變新運用。第一次量子革命誕生於20世紀初,在愛因斯坦等物理學家的推動下,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揭示了波粒二象性等令人驚訝的概念,也帶來電晶體、雷射、積體電路、電腦等重大發明。比較少被討論的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始於1935年愛因斯坦和玻爾之間的爭論,到了1960年代末期才因為單一粒子的實驗而讓這場革命成為可能。這場革命依然在我們眼前進行,它的基礎是糾纏粒子的概念──即使粒子相距非常遙遠,糾纏粒子之間卻存在異常強大的關聯性。這個概念在1980年代初期,透過阿蘭.阿斯佩的實驗得到驗證,而且已經有了具體應用,特別是在密碼學的領域。這個概念可能會帶來諸如量子計算的新技術。這是一本朝向未來物理學的小書,講述著一個宏偉的科學故事,在故事裡,科學實驗清楚地解決了哲學辯論的問題。阿蘭.阿斯佩是物理學家,曾獲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金質獎章、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也是2010年沃爾夫獎(prix Wolf)得主。│審訂│張慶瑞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好久・不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好久・不見

蔡政修  著
麥田 出版
2024/09/28 出版

原來台灣也有巨型動物足跡!「古生物偵探」蔡政修化身遠古鯨騎士,穿越遼遠海洋與深層地質岩脈,累積多年研究打磨,重磅推出首本訴說台灣古生物的在地故事——推開時光大門,加入遠古巨獸追星之旅,一場生動鮮活的科普冒險,猶如閱讀偵探小說高潮不斷,而化石,便是牠們存在過的證據!【本書特色】◎&充滿趣味、故事性的台灣古生物驚奇探險,第一本訴說在地陸域&海域生命演化的科普專書。◎&尋找與研究台灣古生物化石,鑽探歷史脈絡,透過古生物學家、在地漁民、私人收藏家之間的關係,揭開化石挖掘背後的祕密。◎&將台灣沉睡的古生物歷史,與世界重要演化節點相互輝映,延伸出廣袤全球視野。李家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南島觀史-福爾摩沙 Formosa 版主阿墨斯張東君(科普作家)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發展傳播中心研發長及地質學組研究員)黃一峯(金鼎奬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黃仕傑(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作家)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蔡任圃(北一女中生物教師)——各界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真的是『好久・不見』!當時間回到好久好久以前,就在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上,竟然曾經是露脊鯨、劍齒虎、古菱齒象、鱷魚公主⋯⋯奔馳優游其間。如今,雖然風華不在,卻遺留下珍貴的化石證據,在蔡政修教授的研究團隊悉心追尋與探索之下,屬於台灣的古生物巨星,爭奇鬥艷般的更迭登場⋯⋯喜歡化石的朋友們,讓我們共賞台灣化石的研究驚奇成果吧!」——張鈞翔(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發展傳播中心研發長及地質學組研究員)【本書內容】從《侏羅紀公園》到《侏羅紀世界》,恐龍旋風席捲三十餘年,原來台灣帝雉也是恐龍後裔?當《冰原歷險記》讓劍齒虎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巨星,台灣本地居然也曾有牠踽踽獨行的蹤跡?體型超越暴龍、三角龍的「古陵齒象」,以及橫霸海洋的「露脊鯨」,在在揭露了面積狹小的島嶼,也能孕育霸氣十足的巨型生物!「身為有著濃厚歷史屬性的古生物學家,我個人的興趣和工作內容基本上就是想要將那似乎已經被人們遺忘、或是在生命歷史的洪流之中被洗得面目全非的生命形式,一一藉由扎實的、偵探式的研究工作找回其迷人的面貌後重新復原、裝扮,再將那引人入勝的故事傳達給更多人知道。台灣的地理面積確實不算大,再加上一跟大家所熟悉的美國或中國等地區相比、又或是地理面積小一點的日本,不論是單純的地理面積或是所能發現的古生物數量與其橫跨的年代,確實是難以望其項背,但這並不影響到台灣也有古生物、並且是大型古生物的存在,甚至是有趣、重要和全世界只能在台灣找到的古生物。希望這一本書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好久不見』的迷人古生物們,並且從而激發出後續更多有趣的古生物研究成果。」——蔡政修古生物學家蔡政修從二○○四年參與運送爆炸的抹香鯨開始,直到二○一八年任職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他建立與主導了以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為主軸的實驗室,打開時光機大門,同時進入化石收藏家的私人家門,循線探究台灣古生物化石。身為專業古生物學家,他期許發掘台灣古生物的演化過程,並以扎實的研究與世界連結。對化石充滿熱情,蔡政修也自行籌措經費、攜家帶眷赴野外採集,並不間斷拜訪在地收藏者。一塊鳥類跗蹠骨化石標本,像一把鑰匙,讓他通往「鳥類恐龍」的世界,並開啟了利用古生物研究揭開台灣特有種的大謎題。這些對旁人而言只是「死人骨頭」的化石,透過古生物學家如法醫細緻解剖、分析其肌理脈絡,依靠看似有限的資料和化石對話,亦能一點一滴建構其生前的故事。★&身長超過十五公尺的「露脊鯨」如何洄游台灣與澎湖間海域?★&巨型「古菱齒象」的牙齒藏著什麼密碼?★&為何「台灣鯨魚」會備受冷落?鯨魚竟是從陸地走回海裡的生物?★&台灣特有種「早坂島犀」化石挖掘經歷哪些重重困境?★&台灣並無現生「灰鯨」確切出沒紀錄,為什麼會出現牠的化石?★&台南左鎮鱷魚化石竟有「豐玉姬」的日本公主稱號?★&麻雀居然是恐龍後代?!究竟鳥類有哪些獸腳類恐龍特徵?★&僅透過一張照片,古生物學家如何展開「劍齒虎」化石追追追!本書並非嚴肅的研究專書,而是充滿趣味性的台灣古生物大冒險。除了深度探索海洋哺乳動物在全球海域的演化歷程,也窺探台灣及周圍海域在不同地質時代的化石多樣性,希冀全面建構台灣脊椎動物的重要發展,也藉此讓對古生物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更能了解在地生命演化史,觀察現生脊椎動物的多樣性起源。除了古生物本身,本書亦貼合世界歷史脈絡,連結台灣的研究發現。例如二戰爆發,經歷東京大空襲,許多日本當地化石跟著灰飛煙滅、懸而成謎,一度以為消失的鱷魚化石竟於台灣現蹤;日本人早坂一郎在一九三一年,沿著菜寮溪探勘地質和尋找古生物蹤跡,不但發現鹿角化石,後來還引爆了「早坂犀牛」的轟動;而台南左鎮被暱稱「化石爺爺」的陳春木,他與早坂一郎又有何關聯?台灣挖掘化石之不易,驚險的「盜墓」偷取事件又成為眾人絆腳石⋯⋯這一路以來,參與研究、挖掘化石的前行者與收藏家們,又帶出哪些動人故事?自古生物本身的演化證據,佐以歷史發展背景,以及旁支挖掘化石的精采花絮,《好久.不見》將以最「人性化」的生動書寫,引領你進入台灣百花齊放的遠古世界。&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世界是複數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世界是複數的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史及科學哲學家湯瑪斯.孔恩的最後手稿一部充滿野心的遺作,從科學史與科學社群,解答進步、存有與意義《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曾被評為是每一位受良好教育的人的必讀之作。該書在二十世紀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所提出的洞見卻也曾受到不少挑戰。而本書的部分任務,即在於回到《結構》一書的核心主張,並處理前作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書包含二大部分,一是孔恩未完之作《世界是複數的:一個科學發展的演化理論》全文;以及孔恩曾公開發表但未出版的文章:〈科學知識作為歷史產物〉,以及在希爾曼紀念講座所發表的〈過去的科學風華〉。在孔恩這本最後的手稿中,試圖發展一個以經驗為基礎的意義理論,使他能夠闡述過去和現在的科學之間的不可共量的必然性,以及歷史性理解的可能。在他看來,不可共量性完全可以和下列三者並行不悖——科學所探究的真實世界、科學變革的理性,以及「科學發展是進步的」觀念。&本書編者整理了孔恩的大量遺稿,忠實呈現孔恩的筆記、簡短的思緒、意圖,甚至是對孔恩本人的了解,為來者提供充分的研究與詮釋的空間,以及許多值得細品的內容。&

特價4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大腦升級2.0,鍛鍊更強大的自己【全新修訂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大腦升級2.0,鍛鍊更強大的自己【全新修訂版】

本事出版 出版
2024/09/25 出版

暢銷改版大升級!全新內容超值大躍進!為什麼天一亮就渾身充滿負能量?為什麼瞎忙一整天然後每件事都做不好?夜夜失眠只好追劇網購看直播……這是因為大腦的神經網絡暫時亂掉了!人類的大腦只有1.3公斤重,它卻是人體最發達的器官。人類的大腦結構是由許多神經元組成的,而神經元就聚集在模塊中;大腦的模塊分為:皮層(外層,包括兩個半球),四個葉(每個腦半球都有額葉、頂葉、顳葉、枕葉,它們都有各自的功能。)、皮層下模塊。而大腦的任務就是對你周遭的世界做出反應,並與之產生關聯。大腦可以透過重新連線再升級,讓你學會平靜面對壓力,在感到抑鬱時重振精神,學習如何增強記憶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本書利用4個步驟組成的FEED法,即可重新連結你的大腦,重返平衡狀態:1 聚焦(focus):「關注」可以活躍你的額葉,使大腦的其他區域也跟著忙碌。聚焦使你關注正在發生的事情,這就啟動了大腦重新連結的流程。2 努力練習(effort):注意力從感知轉移到行動,當你開始付出努力時,為了學習新東西,你的大腦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因而使得某個部位發亮,顯示正在發揮作用。3 輕鬆自如(effortlessness):為達到重新連結大腦的目的,你必須使新行為保持足夠長的時間,直到新行為變成你的下意識動作,一旦成為習慣,做起來就毫不費力。4 堅持不懈(determination):繼續實踐,反覆練習,不要厭煩,也不要感到痛苦,只要下定決心,你將完成FEED法的整個流程。並利用5種生活習慣組成SEEDS法,讓你的大腦更健康:社交(Social)──可有效應對壓力並增強免疫系統運動(Exercise)──讓肌肉疲勞的好處是促進新陳代謝教育(Education)──活到老學到老可避免大腦萎縮飲食(Diet)──減少攝取碳水化合物是提升能量的鐵則睡眠(Sleep)──保持純淨規律的睡眠可修復大腦你將了解這些健康的習慣如何延長大腦的壽命,以及如何盡情享受不受自我設限且充滿活力的生活。本書不僅結合了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也提供了如何改善大腦和心理健康的實用新見解,在新陳代謝、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和免疫學等領域的研究,也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書中匯集了這些領域的實用見解,並說明該如何將之應用到生活中,幫助人們改善生活並解決常見問題,例如輕度憂鬱、焦慮、拖延、倦怠、悲憫疲憊(compassion fatigue)以及其他消極的思考模式。•建立可促進良好習慣的心理連結,切斷支持壞習慣的心理連結。•使大腦冷靜下來,戰勝恐懼,勇敢地面對生活。•在神經元之間建立新連結,使你變得平靜、充滿活力和專注。•改善並擴大你的人際關係。•將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直接應用到日常工作的精采指南。了解新穎的神經科學,幫助你重整大腦並改善生活科學證據已經顯示,人們可以改變大腦的結構,進而改善情緒和記憶等各種狀態。在本書中,神經心理學家約翰.雅頓將會解釋,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科學的最新發展如何幫助你變得更好。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半小時漫畫宇宙大爆炸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半小時漫畫宇宙大爆炸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09/25 出版

一聽宇宙常識就昏頭?!一次輕鬆看完138億年的宇宙史,一次看懂大爆炸、奇點、黑洞、重力、行星…… 宇宙只是一堆星星?不,它還和空間、時間有關,不然你想想:為何霍金的科普書明明是講宇宙的,卻叫做《時間簡史》!而空間謎團一直深深地困擾人類:宇宙空間到底有多大?穿越時空真的有可能嗎?宇宙中的各種物質是怎麼來的?早在古希臘時期,泰利斯就開始研究萬物的本源,並指出萬物之本是「水」。沿著他指好的道路,科學家們又勤勤懇懇工作了2000多年,終於為大家弄明白物質本原——物質都是原子構成的,那麼打開原子後,裡面還有哪些主角?「宇宙大爆炸」這個結論是如何產生的? 古人沒電視可看,大晚上只能看星星,看著看著,古代大老們就一一提出心目中的宇宙模型: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後來腦袋被蘋果開過光的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接著愛因斯坦主張「廣義相對論」、勇於打臉老愛的勒梅特提出了「原始原子」假說、也沒打算放過老愛的哈伯提出「紅移」成了大爆炸的基礎……,宇宙大爆炸還有哪些精采的來龍去脈? 不能不認識的天文界與物理界大老沃夫岡.包立:懟人懟出了「上帝之鞭」的名號,是一個把愛因斯坦懟出心理陰影的男人。霍伊爾:霍金曾經的偶像,反向助攻的高手,他的一生不是在反對大爆炸理論,就是在思考如何反對大爆炸理論。他在廣播節目中嘲諷地提出「大爆炸」(Big Bang)一詞,誰知卻意外讓這個詞爆紅。 愛丁頓:天文物理界權威,是20世紀初的扛壩子,天文學家們支援他,物理學家們則是惹不起他。在愚人節發表的「αβγ論文」,是由三個人的名字來署名:拉爾夫.阿爾菲(Ralph Asher Alpher)、漢斯.貝特(Hans Albrecht Bethe)、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當中竟然有一個是為了湊字母才被加上來的!有貓膩?!……宇宙之中,已知的不簡單,未知的不可怕!翻開本書,在哈哈大笑中了解宇宙的來龍去脈原來如此!宇宙從誕生至今已有138億年歷史,它的一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原子的誕生、恆星的誕生與演化、星系的演化、宇宙的未來。本書解讀從大爆炸中誕生出來的物質和能量,如何指引著宇宙中的一切:★粒子的出現:天文學家想不透物質組成問題,被粒子物理學家一頓搗鼓,得出了驚天結論:物質都是粒子「抱團」抱出來的!究竟是哪些粒子抱團,竟能抱出整個宇宙?!★黑洞雖然會無情地吞噬所有的光,可是它的強引力也維持著周邊星系的正常運轉;★一覽至今各國開發出的主要太空探測器,見證人類探測宇宙的夢想與努力;★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博弈,將左右宇宙未來是被壓扁還是被拉扯。 拋開枯燥的講解,沒有嚇人的艱深理論,用幽默的方式講述嚴肅的知識。這是一本輕鬆有趣、扎實有力的科普書,內容嚴謹,將看似生澀的知識穿上一層「搞笑幽默」的外衣。深入淺出、遍地鋪梗的漫畫,沒有拗口難懂的說明,讓你過目不忘。

特價32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離散的植物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離散的植物

李潔珂  著
臉譜文化 出版
2024/09/12 出版

⨳加拿大溫斯頓非文學類寫作獎(Hilary Weston Writers Trust Prize)得主自然書寫全新力作⨳⨳繼前書《山與林的深處》,李潔珂又一兼及人文思考與生態關懷的跨域之書⨳⨳二〇二四年溫萊特(Wainwright Prize)自然寫作獎入圍作品⨳&▌「就像我筆下的植物,我也是一邊遷移,一邊說故事。」&一粒種子從花園的圍牆逃逸而出……海藻在汪洋中漂流……一棵樹種植於不斷變化的邊界上……灌木被人從它的培養環境和土地上連根拔起……當這些植物離開原生的家園,在其他地方扎根時,會發生什麼事?&人們往往認為植物是靜態的,而「生根」不僅會用來形容植物,有時也描述歸屬於某個地方的某些人。然而,植物可能會意外離開原生地、隨著壓艙水飄洋過海;抑或被遠赴異國的採集者刻意蒐羅來改革母國糧農生產;又或者,在全球化世界中,離鄉背井的移民帶上植物,便將小小一部分的原鄉一起攜往他方。&加拿大籍、臺英混血的背景讓本書作者李潔珂對「遷移」、「流徙」、「原生」、「外來」等概念格外敏銳。在《離散的植物》寫作期間,她偶然因故被迫在兩個國家、三座城市、四所不同住宅間輾轉遷徙。切身經歷加上過去曾受正規環境史、景觀美學的訓練,讓她善於觀察人文世界折射於自然環境所呈顯的風景,也習慣反思人類建構的社會與野生環境之間的交互影響。在本書中,她挖掘由帝國探險家挾帶至另一塊大陸商業栽植的茶葉「遷移」史;也探究何以東亞餐桌上常見的大豆,引入北美後在文化意象與日常飲食中,始終屈居下位。另外,池塘中的藻類入侵種、傳播範圍遠達極圈的苔蘚、人人欲除之後快的雜草……在在引發作者追問:這些植物離開原生的家園在其他地方扎根時,會發生什麼事?&本書熔回憶錄、歷史和自然科學於一爐,探索了植物和人類世界的羈絆,而作者也從植物和人類的遷徙中發現到可呼應、對比之處。全書十四篇文章所查考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都被視為「不在其位」,透過它們,讀者能以新的角度思考何謂「家」、「歸屬」與「包容」的真諦。&▌好評讚譽讀者讀完本書後,李潔珂的聲音將久久縈繞於腦海中。──《圖書館學刊》(Library Journal)星級好評&作者將個人史與自身微妙的樂觀主義相互交織。一如那些遠離家鄉,到達新環境重新栽植的植物那樣,我們也會適應過渡、播遷和回憶。本書是對變動不止的世界中自然與身分認同的深刻思考。──《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李潔珂清楚描述了她與各種植物物種的相遇,並提出有關植物以及她自身歸屬感的反思性問題。對植物和環境研究感興趣的回憶錄讀者尤其會發現,在生命的轉折和變動等事情上,書中描寫的植物和人類社會間的可類比之處能引人深思。──《書單》(Booklist)&在現今描寫自然、身分和地方的人當中,她是最有趣且知名的作者之一......李潔珂的作品巧妙將個人回憶錄和家族史,與植物學、文化批評以及對自然世界的第一手觀察交織在一起。──《柏林人》(The Berliner)&李潔珂召喚出人類與植物長達幾世紀跨越邊界的歷史,從中她追問何謂「歸屬」、「愛」和「保護」的真諦,以及在這顆跨洲遷徙活動不斷的星球上,我們共同的未來又會是什麼模樣。──Literary Hub網站&李潔珂的抒情散文是從透徹的研究和密切關乎她個人的回憶沃土中長出來的。那些回憶時而鮮明生動,時而隨著年湮代遠,被籠罩於溫和的薄霧中......從海藻到大豆,再到柑橘......她的文字在各個主題之間無縫銜接。李潔珂會讓你停下腳步,嗅聞雜草的氣息。──《The Cut》

特價29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物理角色圖鑑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物理角色圖鑑

川村康文  著
漫遊者 出版
2024/09/11 出版

歡迎來到銀河系最酷的物理學校艱澀的物理名詞化身為可愛度爆表的「萌角色」,不用死背,輕鬆就能學會科普知識!歡迎來到「銀河物理學校」!這所學校裡有很多有個性的學生,比如運動班的「力」組:彈性力、重力、離心力……每個都是校內的風雲人物。還有同儕間感情最融洽的「熱」班級,大家在熱同學的號令下,一起達成氣體→液體→固體的三態變化。而才華洋溢的「波」組是擅長音樂與美術的藝術班,同學們都容貌高雅出眾,但不易親近。快來認識這些個性獨一無二,各具特色的物理角色吧!●愛唱歌的「振動姊妹」:一個叫低子,一個叫高子,兩人的和聲很美妙,但姊妹兩人都羨慕對方。●傲嬌的「離心力」小太妹:因為害羞,會立刻把別人拋飛到遠處,「向心力」是她的雙胞胎喔!●穩重的「空氣阻力」先生:是速度與加速這兩位同學的天敵,他能溫柔地接住全班同學,絕不拋棄他們。●受歡迎的「U型磁鐵」小姐:有點天然呆,但很受歡迎,尤其鐵砂同學總黏著她不放。●難搞的「歐姆電阻」同學:外型是一個完美的Ω,會阻擋通行,其實是很容易了解的傢伙。▌跟著萌角色輕鬆學物理,生活科普好有趣! ●為什麼壓力鍋可以快速烹煮食物?●為什麼耐震結構的建築能抗震?●為什麼乾冰不會融化?●擦擦筆的字跡是如何消失?●為什麼降噪耳機可以減少噪音?●手機的觸碰式面板如何作用? ●什麼是量子電腦?●不掉色口紅的原理是什麼?物理學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充滿挫折的記憶。但如果把物理的概念變成角色,是否會覺得容易理解一些呢?在這本書中,「力」、「熱」、「速度」等看不見的主題變成了有趣的卡通角色,並且清晰地闡述相關知識。不僅如此,書中還穿插了有趣的知識,例如「壓力鍋的厲害之處」、「乾冰不是在融化!」、「智慧型手機變薄的技術」等,讓你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物理知識。本書以活潑可愛的卡通角色,幽默的漫畫情節,將課本上難以理解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易懂。快來加入這間世界第一可愛的銀河物理學校,和這些個性十足的學生們一起探索物理的奇妙世界吧!【本書特色】●可愛的物理卡通角色讓抽象概念不再難以理解。●深入淺出介紹物理現象和觀念,將科普知識融入生活之中。●一本大人讀來有趣、小孩也能輕鬆理解的物理入門書。【推薦給以下讀者】想要輕鬆了解物理的人曾經在物理上受挫的人正在學校學習物理,覺得很困難的人認為物理很無聊,與自己無關的人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泡麵為什麼總是彎的?

臉譜文化 出版
2024/09/07 出版

本書初版書名《愛因斯坦的廚房:新世紀廚房的科學解答》本書二版書名《馬鈴薯拯救了一鍋湯?:136個廚房裡的科學謎題》&&調味料×脂肪×食材×溫度×廚具,柴米油鹽好科學!&肉有紅、白、藍三種顏色?魚一定有腥味?蠟燭可以用來烹飪嗎?雞蛋可以冷凍嗎?為什麼有些食材聞起來非常香,吃起來卻很難吃?乾性食材和液狀食材為什麼需要不同的量杯?煮湯時加了太多鹽,放幾塊馬鈴薯進去就可以挽救一鍋美味的湯?!&★諾貝爾獎得主也說讚,國際暢銷書美味上桌!★內附超過30道老饕食譜,廚房裡的化學家親授烹飪方程式!&▍當料理遇上科學,在廚房裡發現136個有趣又好玩的謎題!&  你知道嗎?零脂肪的油不是真的沒有脂肪,阿摩尼亞竟然可以做餅乾,而且烘焙得最黑的咖啡豆最不酸!食譜常說把材料浸泡隔夜,「隔夜」是指隔多久?沒氣的汽水可以重新充滿氣泡嗎?餅乾上為什麼有很多小孔?為何蚌類的殼硬如岩石,螃蟹的殼卻薄如塑膠?&  再想想看,西班牙人的廚房為什麼沒有油煙?鹽水為什麼可以讓肉類柔嫩多汁?還有海鹽真的是從海裡來的嗎?為什麼吃剩的義大利麵不要放在鋁製容器裡?為什麼喝牛奶之前要先搖搖瓶子?……在我們的廚房裡,其實處處是這些有趣的科學問題。&  烹飪即化學,料理的藝術便是無窮無盡的有趣化學變化。這本趣味橫生的著作解釋了食物及烹飪工具背後的科學原理,破解我們對食物的迷思。從荷蘭巧克力到邂逅香檳,從不沾鍋噴劑到光感應烤箱,除了廚房裡的科學解答,書中還提供許多獨特又充滿想像力的食譜,幫助讀者理解生活中的趣味問題。&  藉由理解食品科學所得到的樂趣,或許與享用美食的樂趣一樣多喔!&&▍對本書的讚譽&「好的科學可以增加烹飪藝術的樂趣。對一位好奇廚師可能提出的每一個問題,沃克都端出了搭配機智與知識醬汁的美味答案。」――羅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8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烹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沃克讓學習食品化學的過程充滿驚奇又引人入勝。」――瑪莉安.奈索(Marion Nestle),紐約大學營養學、食品研究暨公共衛生系教授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

李昫岱  著
麥浩斯 出版
2024/09/05 出版

明亮大彗星的出現總是那麼戲劇,橫空出世,讓古代的人充滿恐懼,現代的人興奮追逐。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 [彗星增訂版],將從古代人的觀點去看彗星,了解一顆彗星的出現如何改變中國唐朝的命運,科學上又該怎麼說明短週期與長週期彗星的起源,告訴你有些彗星特別亮的原因,並介紹近代幾顆特別亮的彗星。最後介紹如何觀看彗星,為2024年10月到2025年初,下一顆肉眼可見的大彗星做準備。一點幽默+濃厚知識=調配給大人看的趣味天文科普書,在浩瀚無垠的宇宙裡,找回那個對萬物都好奇的自己。從太陽系出發,從主要天體太陽、行星、矮行星、彗星、小行星、隕石,一路航向探索太陽系的任務。以精巧的圖解式科普,剖析令人迷戀又感到新奇的太空世界,用天文學家的視角挑選趣味議題,綜合科學、文化、歷史、生活、藝術、神話等角度全方位了解天文新知。 天文有趣嗎?請翻開書,讓我們告訴你星空的秘密。▲本書重點☑ 掃掃Qr code,讓你看得見也聽得見星空。☑ 書中埋入動態小彩蛋,一起找一找。☑ 圖解式科普,吸收知識就像輕鬆讀故事。☑ 以多面向解讀天文議題,來看天文學家的精彩解讀。☑ 隨書附贈2024-2025年觀星月曆▲專文推薦陳文屏 中央大學天文所講座教授▲專業推薦(按照姓氏筆畫順序)/ 王為豪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是李昫岱博士結合專業知識與教育經驗,寫出的一本深入淺出、介紹太陽系的書籍。裡頭沒有死硬的數據,而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與可愛的插畫,向大家介紹各種與太陽系有關的知識,適合各種年齡的讀者。/ 朱有花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此書在自古人類對太陽的認知與太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方面都有深入淺出的描述,作者用物理與歷史解說太空與天文並陳述最新發展,是一本易懂又極其優良的國中與高中學生的參考讀物。/ 林志隆 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 /如果把這本書當作一本講天文的獵奇閒書來讀,不知不覺就會被塞進一堆天文知識;如果把它當作學習的教材,卻又學得太輕鬆愉快了。/ 周銀王 台南市天文協會名譽理事長 /作者運用有趣的小故事,以輕鬆幽默的獨特風格將太陽系的面貌完整呈現。想要一窺天文奧秘,卻因為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卻步嗎?這本平易近人、圖文並茂又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的天文科普書籍,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首選。/ 胡維平 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從事科普教育多年,深知國內最缺乏的是能兼顧科學正確性且文字淺顯易懂,還能涵蓋經典內容以及最新科學發現的書籍。李昫岱老師的新作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非常適合從小學到高中的讀者,甚至對於大學生都極具參考價值,這是國內近年來天文科普最重要的一本原創著作,對於想要能輕鬆而深入了解我們太陽系的讀者,是本不可或缺的好書。/ 許瑞榮 國立成功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噢!原來如此 有趣的天文學》是作者李昫岱博士繼《天文很有事》之後另一部精心撰寫的天文科普書籍。書中以許多有趣的天文知識為梗,介紹了整個太陽系,並貼心與插畫家Jozy合作,搭配生動活潑的插畫,除了減少文字閱讀壓力外,往往也能博得讀者會心一笑,讓天文知識的閱讀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劉志安 台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 /很多人認為有學問的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此對於天文的知識有「艱深難懂」的刻版印象。其實不然!天文是跟我們日常生活很貼近的自然科學,且讓「屋頂上的天文學家」李老師,以深入淺出、有趣的方式帶你來理解天文知識!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29】重力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牛津通識課29】重力

日出出版 出版
2024/09/02 出版

什麼是重力?重力是如何產生的?什麼是重力波?又該如何觀測與計算?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用最簡明的方式瞭解玄妙的重力。重力是自然界中四大基本力之一,是最古老、最弱和最難以量化的力量。它讓讓蘋果掉落在地,它讓具有質量的物體相互吸引,它型塑了宇宙。重力的交互作用是宇宙學的研究基礎,理解重力,對於探索地球上所有物體的運動、推導天體的運行乃至宇宙的擴張非常重要,也正是對於重力的研究,讓愛因斯坦對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有了突破性的認識。本書從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聊到愛因斯坦與霍金,介紹重力理論的歷史演進,闡述重力如何產生,宇宙如何借助重力支配星體的運行,對於重力的各種驚人發現,又是如何不斷刷新我們對於時空的認知,最後介紹在理論物理學中,諸如重力波、暗物質等關於重力的各項先端研究。透過簡明的敘述與圖表,快速建立關於重力的專業知識框架。【你是知識控嗎?關於牛津通識課】用最簡明直白的方式,了解現代人最需要知道的大問題。牛津通識課(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簡稱VSI)是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的系列叢書,秉持「為所有讀者提供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的信念,於1995年首次推出,多年來已出版近700本讀物,內容涉及歷史、神學、藝術、哲學、文學、醫學、自然科學、政治等數十多種領域。每一本書對應一個主題,由該領域公認的專家撰寫,篇幅簡潔精煉,並提供進一步深度閱讀的建議,確保讀者讀完後能建立該主題的專業級知識框架。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3/19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