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關於宗教聖地的100個故事
以故事銘記的宗教聖地,用信仰標注的世界地圖 & 朝聖,100次的宗教聖地之旅,既是靈魂淨化的過程,也是100篇美文的閱讀饕餮! & 宗教聖地是信仰無言的證明,故事則是有言且生動的證據。 & 你可能很難記住一座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建築年代,一條聖河的流經區域,但是卻很難忘記一個或驚心動魄、或溫暖光明的故事。 & 本書精選了世界10種宗教裡最有歷史意義的100個聖地,將該聖地發生過的最有代表性的故事以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補充以相關的地理、歷史知識介紹,以期為讀者提供一個簡明扼要的宗教歷史典故範本。 & 假如有讀者欲往某些宗教聖地旅遊觀光,書中提供的一百個地方可當作是旅行參考,讓你在其中選擇感興趣的地方,來一次靈魂的淨化之旅、享一回文化藝術的饕餮盛宴。 & 即使不能親身去到那裏感受宗教的神聖與莊嚴,也能從書中的故事裡領略其力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不也是很好的境界嗎?
【電子書】時代的先行者:改變歷史觀念的十種視野
歷史,是當代與過往的不斷對話。 他們,扭轉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關注女人、奴隸、中產階級或者異教徒的人生?什麼時候,我們開始用說故事的方式呈現歷史?其實世界可以這樣看,歷史不是只告訴你上層階級的事! 本書收錄十位學者的學思歷程,他們走在時代的前端,藉由各自的學術專業,影響當代史觀,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歷史乃至當下世界的認知:勞倫斯‧史東 (Lawrence Stone)復興了敘事傳統,賦予歷史書寫穿梭時空的魅力;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以獨特的歷史之眼,洞悉藝術文化如何體現出時代脈動;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重新探問「人文主義」的精神與定義,奠定文藝復興的研究基石;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結合史料與電影,訴說一則則過往被忽略的邊緣人的故事;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透過人類學的「深描」手法,開創文化詮釋之路;彼得‧布朗(Peter Brown)專注追尋基督正統之外的異教聖徒;彼得‧蓋伊(Peter Gay)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帶入史學研究,重塑布爾喬亞的面貌;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一生為婦女喉舌,並身體力行地將婦女帶入歷史研究的殿堂;喬伊斯‧艾波比(Joyce Appleby)早在數十年前便意識到歷史的建構性,不斷叩問歷史是否「真實」;社會學家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不斷反思社會運動、革命與歷史進程的關聯。 一部彙集十位當代重要學者的真實人生故事,聽他們娓娓道出研究過程的挫折與啟發,分享學術與生活之間的衝突與融合。十則故事彰顯出的是永不放棄的求知精神,超越時代的視野與洞見,以及擁抱人類生命的熱情──而這一切,只因為我們渴望更了解這個世界。 本書特色 1.一位猶太女孩如何成為女性研究的先鋒?一名左翼學者如何走過冷戰時期美國社會的抵制,透過電影等大眾媒材,探討農民、奴隸、罪犯和其他邊緣人的一 生?本書彙集十位當代重要學者的真實人生故事,從中看出他們如何引領時代,改變我們對歷史的認知。十位學者分別是: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Paul Oskar Kristeller)、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克利弗德‧紀爾茲(Clifford Geertz)、彼得‧布朗(Peter Brown)、彼得‧蓋伊(Peter Gay)、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喬伊斯‧艾波比(Joyce Appleby)、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 2.書中有九位學者均是一年一度「哈斯金斯講座」的得主,影響擴及歷史學、人類學、政治、藝術等人文領域,專業地位受到世界肯定。 3.本書為海內外唯一版本,費時數年獨家取得原作者授權,由史學專業研究者精心合譯。 名人推薦 榮獲知名學者李弘祺、蔣竹山特撰專序,張隆志、張鐵志、黃克武、潘光哲、劉季倫、藍弋丰等名家聯合推薦。
【電子書】流傳千年的史記故事
史學家的絕唱,文學家的妙筆;用讀故事的方式讀《史記》,見證了歷史,欣賞了美文。生活有故事才精彩,歷史有故事才靈動;《史記》,很美;讀懂,很容易!《史記》是中國漢代偉大歷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所著,記載了上起軒轅、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變遷。本書規避了文言文的晦澀與難懂,化歷史為妙筆,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並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大家看來歷史是枯燥的,記錄的語言更是晦澀難懂,很多人一聽到我常常研讀歷史,不是敬而遠之,就是側目相待。好似我也是沾了歷史的印記,倒成了碰不得的古董。事實上,歷史並不是只?埋首故紙堆,也並不是躲在結了蜘蛛網的家中把自己搞到崩潰。作者只是想傳達一個觀念:歷史其實很好玩。希望《流傳千年的史記故事》能給讀者一個不一樣的讀史方式,讓更多的人能以史為鏡,以人為鏡。
【電子書】大清後宮傳奇
冊封大禮後迎來的不是幸福的開始, 而是聽見敲響後宮腥風血雨的序曲。 深深庭苑中,總有個能夠動搖國本的女人。 爭權奪利的后妃盤據大清王朝兩百六十八年。 踏進後宮的女人如同跳進龍潭虎穴,穿金戴銀的表象只是迷失自我的開始。 她們倚仗美色、仰賴子嗣、搬弄權謀想獲得皇帝的歡心,卻也深知伴君如伴虎。 荳蔻年華的她們華麗的登上爭鬥舞台,最後又有幾人能風光的謝幕。 哀怨的倩魂穿梭在後宮,傳奇則不斷的上演……
【電子書】民國政壇見聞錄
《民國政壇見聞錄》寫了三十五篇,全書十六萬字。由於李晉(組紳)中西學問,俱有根源,真知灼見,不同凡俗,又具有高度熱情,謀人以忠,出錢出力,稀鬆平 常,甚至捨己耘人,亦所不顧。因此交遊益廣,除商界以外,舉凡當時的政界、新聞界、金融界的重要人士,都有深交。此書談到的人物均為民國初年政壇赫赫有名 之士,如黎元洪、顏惠慶、顧維鈞、羅文榦、馮玉祥、王寵惠、鄭毓秀、孫蒓齋、唐紹儀、袁世凱、曹汝霖、王正廷、錢新之、蔣介石、孔祥熙、張宗昌、朱子橋、 許世英等等,所談之事更是整個民國,甚至北洋軍閥間的種種內幕,李組紳曾告訴秦嶺雲說:「我所談的一些往事,都是身歷其事、耳聞其聲的經過。雖年湮月遠, 手頭又乏參考書,其間人名、時間容有記憶不清之處,但其真實性無可置疑。」這其中有許多卻從未經人道之談,其珍貴處也就在此。 本書特色 內容談到民國初年政界、商界、新聞界及金融界的重要人士,涉及整個民國,許多內幕皆不為人所知,具有史料價值,非常寶貴。
【電子書】消失的西康
西康與西藏接壤,其開化卻早於西藏。這片雪域高原上的土地,世世代代生活其間的土著邊民,打從明代以來的土司治理,晚清政府改土歸流的政策,便不斷承受著連綿的災難和戰爭。本書以西康近代史為背景,以事件為經,人物為緯,講述西康從1900年至1911年的滄桑往事。其中涉及到德格土司兄弟爭襲、巴塘事件、趙爾豐改土歸流、傅嵩炑西康建省、尹昌衡西征、鍾穎率川軍入藏等,均是藏學愛好者及世人關注的熱點。書中亦穿插民間傳說以及藏傳佛教的相關知識和資訊,是兼具歷史傳奇故事、清末民初政治變化、人類學田野觀察、地理方誌等多種面向,以「故事」筆法呈現的有趣的「西康」故事。
【電子書】考古探密:千年寶藏之謎
在動盪的年代,無以計數的國家珍寶或毀於戰火,或流失海外。對於歷史上的寶藏一說,後人各執一詞,究竟藏於哪裡?是否真有寶藏?這一個個千古之謎,吸引著人們不斷追尋和探究…… 寶藏伴隨著傳說而來,伴隨著傳說而離奇失蹤,這些謎團何日才能有定論? 傳說的獨特魅力,留給後人更多想像的空間,種種懸疑和猜測將得到逐一解答……
【電子書】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
「懷才不遇,汨羅投江」屈原飽受憂鬱症之苦 「看花非花,觀霧非霧」白居易兩眼昏花竟是飛蚊症作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千軍難敵消化性潰瘍 歷代君主、將相、名儒,在病痛之前也不得不伏首! & 以歷史的眼光+醫學的智慧,解剖青史人物的生與死。 歷史人物也曾是活生生的人 除了建功立業、才華洋溢之外 他們的肉身之軀同樣會受到疾病的摧殘 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莫名其妙就嗚呼哀哉了 & 本書從醫學角度剖析史料記載 推敲名人的病因、病史,並辨證傳聞的謬誤 讓那些沉睡了千百年的靈魂 有機會躍然紙上,功過重新留予後人評說
【電子書】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 : 那些帝王將相才子的苦痛
「懷才不遇,汨羅投江」屈原飽受憂鬱症之苦 「看花非花,觀霧非霧」白居易兩眼昏花竟是飛蚊症作怪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千軍難敵消化性潰瘍 歷代君主、將相、名儒,在病痛之前也不得不伏首! & 以歷史的眼光+醫學的智慧,解剖青史人物的生與死。 歷史人物也曾是活生生的人 除了建功立業、才華洋溢之外 他們的肉身之軀同樣會受到疾病的摧殘 在醫學不發達的年代,莫名其妙就嗚呼哀哉了 & 本書從醫學角度剖析史料記載 推敲名人的病因、病史,並辨證傳聞的謬誤 讓那些沉睡了千百年的靈魂 有機會躍然紙上,功過重新留予後人評說
【電子書】滿洲國紀實
本書以章回小說的形式,基於滿洲國的史實,寫出了滿洲國從醞釀到敗亡之後的完整「演義」,眾多軍閥、日將、政客、外相懷著各自的目標理想,在這個日本扶持的魁儡國度中,展開一場場從廣到微的明爭暗鬥。本書特色台灣關於滿洲國的研究並不興盛,此書為極少數台灣產出的專書,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仍被學者稱為「中肯」。中肯之餘,本書也有章回小說的跌宕起伏,過程峰迴路轉,人物描寫生動。雖然因成書年代而在立場上偏向國民黨正朔,但對日本軍方的描述並不刻版。對抗戰前民國人物也有不少描寫。對民國史實及歷史小說有興趣者有吸引力。
【電子書】近世人物志:晚清人物傳記復刻典藏本
《近世人物志》是金梁花了許多氣力,用了大量時間,將所謂「晚清四大日記」:翁同龢的《翁文恭日記》、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王闓運的《湘綺樓日記》、葉昌熾的《緣督廬日記》裡面所記載的人物,按時日先後,整理排比,編成了收有六百餘人的晚清人物的書。他用這些日記的內容勾畫了為數眾多,形形色色的晚清人物,在近代史研究和清人傳記寫作中,成為繞不過去的借鑒。 金梁深知日記是一種原生的材料,其歷史的片段卻可復原許多近代政治舞臺上活龍活現的人物。他說:「其中知人論世,發潛搜隱,實可補正史所不及。」因此《近世人物志》形同「晚清四大日記」的索引,吾輩若能循此線索,證之以清代檔案及清人信札等原始資料,則對晚清人物及其事蹟,當可收探驪得珠之效。
【電子書】烏托邦的幻滅:延安一代士林
延安一代,上承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下啟解放一代、紅衛兵一代,對二十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思想歷程深具影響。 本書以延安一代悲劇人生證示赤潮禍華巨大創傷,具體展現赤說如何領歪延安一代,以鮮活細節還原歷史實貌,剔選經典史料全方位駁斥馬列之謬。 本書特色 1.一本無法在大陸出版的「禁書」,深觸中共神經,受到「特別關注」! 2.深挖赤說謬根,具體列示赤潮禍華,全方位論證「中國,你走錯了路!」
【電子書】東方的意義:中國文明的世界性精神
中國文明在形式上與西方文明對立,其實則與之一致,蓋文明為普世不二的進化取向,中國不可能發展文明而與異域文明背道而馳,此即中國文明具有世界性的精神。中國文明篤信真理,然於上帝體認不足而信仰不深,所以中國思想的最高層次主要為天道觀,天人合一是其根本理念與終極目標,萬物各得其所是其理想的宇宙抶序。由於超越性觀念缺之,中國文明的現實性強烈,關於人性、行道、道德諸問題討論最豐,而對知識與美感則少有本質性或原理性的思考,平和的精神為其文化風格,悲觀的態度則是流行的處世心緒,在上帝探索消沈無力而宗教信仰世俗化之下,中國文化的勢利性與殘酷性更流露不已。中國文明的精神主旨是人文主義,上進淑世是其責任感,但目的終竟不明,止於至善的要求使天人交戰的艱辛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同時呈現人性的高貴與醜陋,悲情乃成中國文明的顯著格調,於是心態逃避退縮的假道學異說盛行不墜,益增正道追求者的困頓與領悟。總之,中國文明的最高境界與希臘古典精神相仿,其間差異則顯示中國為東方代表的特徵,這表示中國在近代的落後是其發覺世界文明真諦的必要經歷,因為中國文明與西方本質無殊,其困境必反映人類求道的癥結與答案。
【電子書】忽必烈的挑戰
重新認識「元朝」和忽必烈。 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 對於中國人而言,蒙古是「元寇」;對於俄羅斯人而言,蒙古意味著「韃靼的桎梏」,對於西歐人而言,蒙古則是以屠殺聞名的「野蠻破壞者」。這些看法都錯了!日本學者杉山正明把真相從歷史的迷霧和文明的偏見中釋放出來,藉此重新認識蒙古、元朝和忽必烈。 ●忽必烈的繼位,為什麼是理解蒙古和世界史大轉向的關鍵之鑰? 西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忽必烈宣布繼承大汗之位,使得旭烈兀在伊朗自立為國,從而造成幾個蒙古汗國的分化。這一局面,使得1260年成為世界史轉向的重要一年。 ●只有征服南宋,才能被蒙古共同體認定為唯一的統治者。 忽必烈要如何在蒙哥去世後的權力競爭者中勝出?他不僅要在軍事上擊敗競爭者,還得創下不世之功和巨大財富,給蒙古共同體帶來繁榮安定。這正是忽必烈必征服南宋之因,因為南宋國擁有當時歐亞大陸最大的財富與人口。自此,蒙古不再沿草原地帶西征,而轉為複雜地貌的南方。 ●忽必烈的挑戰不僅是如何攻下南宋,而更是保有其繁華,他做到了。 他克服了地理上的「空白障壁」(指南宋和金對峙期間造成的荒蕪中原)與「水的障壁」(指長江),盡可能減少雙方損傷,達成順利接收江南財富的目標!他兵不血刃,進入南宋首都杭州,並創造出更繁華的城市,讓馬可波羅讚歎不已。 ●忽必烈對首都的構想——北京不是內陸城市,而是與海相連的巨大首都。 在忽必烈的規劃中,大都雖然擁有中華都市的外觀,但內在機能上卻是巨大的內港城市(即今日積水潭),透過運河和海洋連接,成為蒙古草原通往西方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這完全不是我們今天對北京的認知。此外,大都也充滿了濃厚的草原氣息和印度、西藏色彩。 ●忽必烈對新國家的基本構想:草原軍事力+中華行政力+穆斯林商業力。 忽必烈政權一方面將草原軍事力作為支配的根源,一方面又導入中華帝國的行政模式,以中華世界作為財富之源來管理。再利用穆斯林的商業網,創造出由國家主導的超大型商業流通體系。大元汗國是一個打破各地關稅壁壘、由政府保護貿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標準化,並以商業稅為政府歲入的世界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的「元朝」。忽必烈讓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陸帝國,也讓歐亞大陸首度具備世界史的意義。 ●蒙元為何「失敗」? 十四世紀長達七十年的大天災,使得蒙古聯合體走向瓦解;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當時,支撐忽必烈這一跨歐亞體系的技術手段其實非常低。一三六八年,大元汗國從中國境內退出,蒙古帝國迅速分化為大大小小的諸多勢力。而明以後的中國,在一個已經蒙古化的體系裡(包括疆域、行政體系等)以中華為名繼續運作。 這就是真實的蒙古。十三世紀初,以遊牧立國的蒙古快速崛起,統合歐亞大陸的東西方文明,為世界史開創嶄新的一頁;而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第二次創業,即大元汗國,所建構出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更是對今日世界形成巨大影響。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蒙古、「元朝」和世界史。 本書特色 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所建構的世界國家及經濟體系,很少被談及和論述。本書超越以西歐、中國為主體的觀點,描繪出有別於以往的世界史觀;蒙古不再侷限於「元寇」、「編派苦役的韃靼人」等「野蠻破壞者」的形象,而是世界史的創造者。作者並以此書獲頒三得利(SUNTORY)學藝賞(人文思想/歷史領域)
【電子書】謙廬隨筆:日本名醫眼中的民國人物復刻典藏本
《謙廬隨筆》以掌故筆記體寫成,共八十六則,因作者對軍政界人物最熟稔,尤其與西北軍、二十九軍和冀察政務委員會的高層都有交往,諸如:馮玉祥、張學良、宋哲元、秦德純、曹汝霖、蕭振瀛、韓復榘、潘復、溥心畬、陳寶琛、梅蘭芳、余叔岩、胡適、周作人、傅斯年、何應欽、孔祥熙、王芸生、王正廷、王克敏、王揖唐等人,或為診病,或頗熟稔,或成良友。其所記也都親歷親聞者,其史料價值極高。 《謙廬隨筆》所敘全憑所見所聞,又其為外國人所寫,與書中人物既無恩無怨,自是較為客觀。而其文字簡潔,無散漫脫節之病;而涉筆成趣,皆能出以自然。犖犖諸端,略如上述。可為治民國史者,多一種珍貴的材料,雖是如掌故筆記,但描繪的栩栩如生,或許更接近歷史的本原。
【電子書】進可成事,退不受困:薛仁明讀史記
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有些沉重;另一方面卻又感覺虛浮,無處著根。這恐怕是許多現代人共有的問題。活得不真切,就沒意思,更難有風光。 & 此書正揭示了:超脫困境的智慧就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經典之中。 & 劉邦無賴、項羽英雄氣短、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太史公所撰《史記》中之人物,個個鮮明靈活,為世人所熟知。然而我們是否想過,劉邦這份無可無不可,正是一種開闊,使他無論處於何等境地都能從容面對;項羽少年英雄,又出身貴冑,天縱英才,遇上緊要關頭反而有了輸不得的壓力,成了最大的包袱。又可曾注意到,氣定神閒的張良,也曾是在路邊和老人過不去便「欲毆之」,血氣洶湧的少年? 在退無可退的困厄之中能輕巧翻轉、重頭來過,或者從此一敗塗地,其中關鍵究竟是什麼?又如何從他人的成敗得失中習得安身立命的智慧?跟著薛仁明讀《史記》,放下學術考證與細節探究,有的只是酣暢淋漓。掩卷之際,遇見的不僅是歷史人物的溫度與魂魄,更是消散迷失已久,久違了的自己。 & 本書特色 & ★著重於個人生命啟發,而不拘泥於細節字句的鑽研。適合各年齡層對人生有所省思與疑惑的人閱讀。 & ★薛仁明於兩岸三地各大報章雜誌上發表,廣受歡迎的「史記」系列文章集結,帶讀者完整回味薛老師講史的精彩與感動。 & ★隨書附贈飛碟北宜電台主持人彭瀞儀朗讀CD,舒緩有致的嗓音使文字更具感染力與畫面。
【電子書】進可成事,退不受困:薛仁明讀史記
日子過得並不舒坦,有些沉重;另一方面卻又感覺虛浮,無處著根。這恐怕是許多現代人共有的問題。活得不真切,就沒意思,更難有風光。 & 此書正揭示了:超脫困境的智慧就在人們再熟悉不過的經典之中。 & 劉邦無賴、項羽英雄氣短、張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太史公所撰《史記》中之人物,個個鮮明靈活,為世人所熟知。然而我們是否想過,劉邦這份無可無不可,正是一種開闊,使他無論處於何等境地都能從容面對;項羽少年英雄,又出身貴冑,天縱英才,遇上緊要關頭反而有了輸不得的壓力,成了最大的包袱。又可曾注意到,氣定神閒的張良,也曾是在路邊和老人過不去便「欲毆之」,血氣洶湧的少年? 在退無可退的困厄之中能輕巧翻轉、重頭來過,或者從此一敗塗地,其中關鍵究竟是什麼?又如何從他人的成敗得失中習得安身立命的智慧?跟著薛仁明讀《史記》,放下學術考證與細節探究,有的只是酣暢淋漓。掩卷之際,遇見的不僅是歷史人物的溫度與魂魄,更是消散迷失已久,久違了的自己。 & 本書特色 & ★著重於個人生命啟發,而不拘泥於細節字句的鑽研。適合各年齡層對人生有所省思與疑惑的人閱讀。 & ★薛仁明於兩岸三地各大報章雜誌上發表,廣受歡迎的「史記」系列文章集結,帶讀者完整回味薛老師講史的精彩與感動。 & ★隨書附贈飛碟北宜電台主持人彭瀞儀朗讀CD,舒緩有致的嗓音使文字更具感染力與畫面。
【電子書】天子的家奴
充滿慾望、荒誕、殺戮的宮廷 有著一群背負恥辱、仇恨、野心的閹宦 這群閹宦將最高貴的皇帝,玩弄於股掌間 造成中國歷史上宮近陰謀與權力爭奪的巔峰 & 皇帝總想著如何讓天下臣民都盡忠自己,太監就出主意,叫所有人都來做「太監」。 就這樣,整個帝國都被閹割了肉體,閹割了精神……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弄權的「東方不敗」,是齊桓公的貼身內侍「豎刁」。 秦始皇因為信任閹人「趙高」而把大秦王朝搞了個底朝天。 唐高宗因依賴「高力士」的貼心,而種下了唐朝走個滅亡的的因子 明朝後期,「立地皇帝」劉瑾,文盲加流氓的「九千歲」魏忠賢,讓「公公」們的權勢達到了登峰造極。 在中國這個封建帝國制度下,如果皇帝是老公,大臣是老婆,那麼太監是什麼呢?是小妾。俗話說,妻不如妾。一些被枕邊風吹暈的老公,就會嫌棄老婆而親近小妾,老婆為了生存還得忍氣吞聲去討好得寵的小妾。當然,小妾因為得寵而忘乎所以的也有很多,最終導致了整個家庭的崩潰。 太監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又是用了什麼樣的「魔法」左右皇帝,而為所欲為?本書完成收錄中國歷代太監資料,透過對太監的全方位瞭解,對歷史有另一類的解釋,對人性有另一種角度的思考。在謾罵、譏笑他們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在他們身上,也有我們這群正常人的影子。
【電子書】魏晉南北朝之酒色財氣
都說竹林七賢喜好老莊、睥睨禮教、肆意飲酒……──王戎家財萬貫,卻為了不讓人得到好種子,賣李子前還先把果核弄壞。──每個人都當過官,山濤和王戎還位至三公的司徒。──阮籍嗜談老莊自在豁達之說,但為啥總要用燒酒來澆灌胸中塊壘呢?竹林七賢,何賢之有?到底是「七賢」還是「七閒」?南北朝採行的僑郡縣和土斷跟一千多年後台灣政府所實施的眷村及身分證改籍貫為出生地的措施,又有怎樣的關聯?我們現在說「散步」,又為什麼是「散」?是要「散」甚麼東西呢?甚麼人敬酒卻敬到鬧出人命?又是誰那麼不賞臉呢?甚麼樣的人愛喝酒到願意與豬一起趴著共飲一大甕酒?蘭陵王高長恭、潘安再世、璧人衛玠──為什麼南北朝時代盛產絕世俊男?魏晉南北朝,從曹魏建國的二二○年,到陳朝滅亡的五八九年,一共三百六十九年。它是一個儒家思想的權威地位衰退,個人意識醒覺的時代,也是一個漢族單獨活動結束的時代,更是「一個分裂與融合的時代」,所以混亂是必然的。既然如此,倘若要介紹魏晉南北朝的歷史,那麼應該讓讀者知道些什麼呢?如果想讓人初步認識日本,我們會介紹富士山、生魚片、清酒、歌舞伎、相撲、溫泉、武士、藝伎……等,那麼當我們想讓人認識魏晉南北朝,是否能忽略掉竹林七賢、九品中正制、清談、蘭陵王、石崇、土斷、僑郡縣、佛教、寺院經濟、民族融合……等這些當代特有或新創的東西呢?
【電子書】水木風雨:北京清華大學文革史
本書是清華人反思文革的論文集。所論包括史實、體制、文化三個層面。作者們為了探討文革發生的原因和機制,在研判事實,反思體制的同時,對百年清華的精神、校長蔣南翔的教育思想和文革中的大民主進行了精細的疏理和深入的剖析。
【電子書】微歷史:中華名人經典小故事(下)
回到過去看更多不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在名人風光無限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多的心酸與苦楚,那些不會出現在教科書中的事,往往才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文人騷客故事多 歷史上最慘忍的暴君 歷史上最荒唐的帝王 歷代帝王之最 史上著名刺客 古代貪官的故事 翻開微歷史 你所不知道的中華名人小故事 一次告訴你!
【電子書】海上絲路南海古國尋踨謎航
解開一段千古傳奇的航程& 重現南洋海域的東方明珠 & 在中國《漢書》與《後漢書》裡記載著西元前二年漢代使者遠赴黃支國出使,漢使與商人們一行乘船攜黃金、絲綢南下購買明珠、璧玉與香料,南海諸國和中國間的通貢往譯-獻犀、象、小黑人、大珍珠,皆循經都元、邑盧沒、諶離、夫甘都盧、已程不、皮宗……這些星羅棋布的交通要塞,猶如座落古地圖的海上明珠,每個商驛,皆紀錄著亞洲國際間最早的商事活動,也是我國民南下經商定居,及現在東南亞一帶居民最初的血脈源流。 作者從各史籍、相關出土文物及古代各種商貿活動的軌跡裡,重返時光,探尋這段充滿貨殖札事、商業傳奇的歷史航道,破譯了十個古國的現代地名,為此珍貴的海上絲路,重作考尋。
【電子書】改變中國的一千個瞬間2:隋唐時期─滿清皇朝
遣唐日使,璀璨文化東渡日本; 宋瓷青雅,暧暧之輝照耀全球; 大元西征,歐亞大陸縱橫睥睨; 明下西洋,海威遠揚眾國來朝; 清國巨影,沉睡之獅魂斷甲午。 乘書遠眺,千古英雄盡付一笑。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淵遠流長。 本書彙整了龐然悠遠的中華歷史,從史前傳說至明清末年,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通俗又簡明的爬梳了歷時千年的事件與人物,讓讀者輕鬆閱讀間,看盡歷史轉變至今的每一個精采瞬間。&
【電子書】皇朝懸案啟示錄
宮廷中的眾多「謎案」,與其說是「謎」,不如說是陰謀! 宮廷,社會的最上層,其成員多數唯權是從,為了權力,幾乎什麼都能無所顧忌地做。誰夠狠,誰就可以活到最後。反正,歷史都是為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在不經意間,留給了後人多少的歎惋和多少的哀憐。 真相永遠都留在歷史的長河中,而所有的蛛絲馬跡都靠後來者偵察而得。 這其中,真或假,除了更多的歷史事實,也隨著人們的傳聞而變得越來越蹊蹺迷離……&
【電子書】關於資治通鑑的100個故事
比歷史更好看,比小說更真實 & 一樣的歷史,不一樣的「悅」讀;1362年中華命運,人物悲喜,盡在100個故事裡。 《資治通鑑》—— 一部講述「中國式」奮鬥的羊皮卷, 一部揭秘帝王將相成敗興衰的枕邊書。 從戰國到五代,讀歷史就是讀故事。 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卻常常驚人的相似; 我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N年之後,也是歷史,也是故事。 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歷史是枯燥、難懂的,但是你換一個角度去看歷史,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解讀,感覺就會大不同。 說到底,講歷史就是講故事。 正如陸遊一首詩所說:「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關於資治通鑑的100個故事》這本書的宗旨就是:故事好看,歷史經典,讓歷史鮮活起來,不再枯燥、艱澀。 讀完這些有趣的故事後,再來看《資治通鑑》,一定會讓你眼前一亮:原來歷史可以這麼有趣、易懂!
【電子書】黑牆裡的倖存者:父女囚徒鎮反文革記事﹙上﹚
人們心裡充滿了黑暗,罪惡便從那裡滋生,所以,有罪的不是犯罪的人,而是製造黑暗的人。──法國文豪& 雨果 謹以本書,獻給為中國的民主正義奮鬥的囚徒,願中國人終能在自由神下樂業安居。 中國四川省一個反革命大案,發生在重慶市和平路。作者齊家貞戴著手銬被六個警察押上警車,正在上演一齣「和平路上無和平」的好戲,上百人圍觀。 四川省第二監獄裡鼎鼎有名的父女囚徒,女兒齊家貞,腦子洗得很乾淨,是全監接受改造的楷模、犯人學習的榜樣;而父親齊尊周拒不認罪,「要帶著花崗岩腦袋去見上帝」。 十年後,女兒出獄;十三年後,父親接著出獄。和當初被判刑入罪時相似,父女再次並排站立,被宣判無罪。而在父女十多年的冤獄過程中,母親和四個弟弟雖為無罪之身,卻與「有罪」的兩人,在監獄黑牆的裡外,同樣地被扭曲被歧視被傷害,一家七口都成了給專制祭壇的獻祭品... 本書特色 滿腔熱血欲投入建設「新中國」的父親、一心嚮往成為中國「居禮夫人」的女兒,因反革命大案涉嫌通敵叛國,被陷害入了冤獄,十多年的「黑牆」裡外歲月,一家七口從此成了獻給專制祭壇的犧牲...
【電子書】大聱林鵬:一個革命者的反思
當代中國大陸草書大家,有「南北二林」之謂,南林是林散之先生,北林即本傳主林鵬先生。但世人多不知,除了在書法上的成就以外,林鵬先生更是一位勇於獨立思考、敢於直面歷史與現實的思想家,在其代表作《蒙齋讀書記》、《平旦札》、《蒙齋文錄》、《東園公記》及長篇歷史小說《咸陽宮》等書中,都包含了他許多尖銳而獨到的見解卓識。本書引述林鵬之著作,皆反映了林鵬先生不為人所知的一面──一個思想、學問上的「革命家」。 「這輩子,我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可是,我想過轟轟烈烈的大問題。」──林鵬自道 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是書法家林鵬的傳記,更是深入分析林鵬先生一生思想的專著,剖析了林鵬先生如何以「革命」般的精神,勇於挑戰中國的現實與歷史,精采地呈現了傳主獨立而崇高的人格與思想。文字寫來洋洋灑灑,讀來極為過癮。
【電子書】黑牆裡的倖存者:父女囚徒鎮反文革記事﹙下﹚
中國四川省一個反革命大案,發生在重慶市和平路。作者齊家貞戴著手銬被六個警察押上警車,正在上演一齣「和平路上無和平」的好戲,上百人圍觀。 四川省第二監獄裡鼎鼎有名的父女囚徒,女兒齊家貞,腦子洗得很乾淨,是全監接受改造的楷模、犯人學習的榜樣;而父親齊尊周拒不認罪,「要帶著花崗岩腦袋去見上帝」。 十年後,女兒出獄;十三年後,父親接著出獄。和當初被判刑入罪時相似,父女再次並排站立,被宣判無罪。而在父女十多年的冤獄過程中,母親和四個弟弟雖為無罪之身,卻與「有罪」的兩人,在監獄黑牆的裡外,同樣地被扭曲被歧視被傷害,一家七口都成了給專制祭壇的獻祭品... 本書特色 滿腔熱血欲投入建設「新中國」的父親、一心嚮往成為中國「居禮夫人」的女兒,因反革命大案涉嫌通敵叛國,被陷害入了冤獄,十多年的「黑牆」裡外歲月,一家七口從此成了獻給專制祭壇的犧牲……
【電子書】黎民恨:王莽篡漢到光武中興的人心離變
昏而已矣,愚而已矣,天命君權,怎堪民怨? & 亂世,是冒險家的天堂,投機者的樂園。擅長以史鑑今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藉由王莽篡漢前後歷史故事,人心從厭漢到思漢的轉折,詮釋老百姓對統治者的複雜心情,以及改變社會現況的渴望。 & 【安民則惠,黎民懷之;破民則苦,黎民恨之。】 一個朝代從興盛到衰亡,歷史大多記載帝王將相,幾乎不記載庶民。 善良的人民最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卻永遠無法如願。一直要到這個政權搞得人民都活不下去了,才會改朝換代。 本書內容分為〈帝國盛衰〉、〈王莽篡漢〉、〈光武中興〉三部分,擅長讀史、解史的歷史評論家公孫策在導讀中開宗明義提到:恨,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相對於「喜、怒、哀、樂」的單純。 以「恨」破題,引領讀者進入王莽篡漢前後、西漢盛衰興亡的那段歷史。用一段段精采絕倫的小故事,娓娓道出政權在皇帝、太后、外戚、權臣、軍閥之間流轉,老百姓寄予期待逐一落空,由認命到逃避、到反抗,人心從「厭漢」到「思漢」,英雄草莽「慧眼識英主」的轉折過程。 翻動書頁,隨著公孫策唯妙唯肖、生動的描述,這些千古人物栩栩如生,彷彿穿越時空來到眼前,讓讀者不僅品嘗原汁原味的經典古文,藉由文中【原典精華】提升國語文能力,並領會峰迴路轉的歷史教訓寓意。內容兼具歷史與文學,蘊含知識底蘊及奧妙趣味。
【電子書】中國古代名女人
本書寫了中國古代名女人十八位,包括有:萬里和親王昭君、燕啄皇孫趙飛燕、謗累千年甄夫人、替父從軍花木蘭、兩姓太后李三娘、花蕊夫人徐妃、女詞人李清照、巾幗英雌秦良玉、文采風流柳如是、桃花遺恨李香君、紅顏禍水陳圓圓、孝莊太后、慈禧太后、珍妃、賽金花、繡聖沈壽……等等。 作者蘇同炳是著名的掌故家,他除了根據正史外,還旁取許多筆記小說等史料,以中國古代名女人故事為依託,包羅她們的出身、性格、才能、生活經歷各方面,從而生動地展示了古代名女人的生活遭際及精神面貌。該書寫作嚴謹,考據翔實,不僅糾正以前的許多歷史謬誤,也有不少的新發現。本書是一本針對大眾的歷史讀物,對於有志於瞭解中國古代名女人的讀者,可謂是不可不讀之作。 本書特色 18位中國古代名女人,有人遠離故國千萬里只為和親,有人代父從軍出征突厥,有人被世人責難是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也有人為保愛兒忍辱下嫁。本書是一本針對大眾的歷史讀物,對於有志於瞭解中國古代名女人的讀者,可謂是不可不讀之作。
【電子書】文字小講
讀畢這一百三十六個漢字演進的身世,將會更貼近古人的日常生活和信仰。 文字學教授從甲骨文、金文的一筆一畫中,橫跨古今,說文解字, 彷彿說故事一般,解開一道又一道文字的謎題,揭開古代生活的神祕面紗。 收錄136個漢字,從現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一目瞭然上古時代的生活形態: 「虹,描寫一條首尾都有頭的穹身神話動物形。」有致雨的魔力。 「舞,一人伸張雙手,手上拿著像牛尾一類下垂的跳舞道具。」演變成祈雨舞雩的季節性盛典。 「秋,作一個蝗蟲的形象,或是用火燒烤蝗蟲。」秋季豐收時,天然農業災害。 「歲,是一把行刑用的斧鉞形,為處罰之刑具,用以名歲星。」歲星的運行看起來出沒無常,因此才被認為是由上帝控制,表示天命的所在,故以君主處罰罪犯的斧鉞去命名它。 「魯,是盤上的魚佳餚,表達美好之意。」《孟子.告子篇》有孟子嘆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每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畫,隱含上古時代的生活遺跡。
【電子書】詩說歷史
蕭伯納曾說:「歷史除了人名以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以外,都是真的。」這話自然不能當真,但文學的確可以記錄時代、反映時代。以杜甫的「三吏三別」來說,試問有哪部史書,較老杜的這幾首詩更能反映安史之亂時黎民百姓的苦痛? 《詩說歷史》由六十篇短文、一百多首詩詞、一百多幅圖片構成。始自史前,止於辛亥革命。以一首首詩詞,夾敘夾議,串起一部中國史。詩中有史,史中有詩。從詩詞認識歷史脈絡,從歷史體會詩人詩心。既可作為增廣人文素養的普及讀物,也可作為大專院校通識課程的教本。 古人說:治史者需具備史學、史才、史識。史學,主要指素養;史才,主要指文筆;史識,主要指見解。作者以嚴謹的態度,豐富的常識,獨到的見解,佐以趣味之筆,開創出一種獨特的體式。這種以詩詞(包括新詩)為載具、敘寫歷史的體式,將會在海峽兩岸接踵出現。
【電子書】隋唐政權與政制史論
唐太宗如何奠定貞觀政權? 武則天何時開始步入權力中心? 「三省制」如何影響隋唐政局? 唐太宗如何奠定貞觀政權?武則天何時開始步入權力中心?「三省制」如何影響隋唐政局?隋唐史研究專家羅永生,以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政治人物和中央三省制、樞密院、門下省等政治制度為主題,深入剖析隋唐帝國的權力核心! 本書特色 以「政權」和「政治制度」作為切入點,透過詳實的考證與精到的分析,重新探究隋唐歷史。
【電子書】Wang Dan’page:王丹臉書精選輯
跟著王丹一起書寫時代記憶! 他,是「六四」的政治犯; 他,也是最受學生愛戴的「丹丹教授」。 他,更是情感豐沛、風趣幽默的民運文青! 你所不認識的王丹!多面貌全才華精選輯 盡在 Wang Dan’s Page 本書特色 ◆跳脫王丹「政治犯」的刻板印象,納入王丹針對生活的感言與記錄,原還講台上「丹丹老師」幽默風趣的本貌。 ◆藉由王丹簡短而切入核心的發文,讓讀者在「參與時代‧聆聽歷史」上,有除了課本與學術論文之外的新選擇。 ◆編整給80、90後新時代年輕人,認識20世紀經典歷史人物的全方位札記;首創「互動式內文」, ◆數位時代講求「輕薄短小」的知識傳遞哲學,因而本書以「掌中文」的短篇、短句規格呈現,符合潮流並能創造更吸引人的閱讀魅力。
【電子書】微歷史:中華名人經典小故事(上)
回到過去看更多不為人知的名人故事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高長恭又名高孝瓘。 北齊大將,世稱蘭陵王。 蘭陵王並非依靠猙獰的面具, 而是真刀真槍的熱血拼殺。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text-indent: 0px;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 font: 13px/23px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新細明體; white-space: normal; float: none;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35,
【電子書】十八個中國
18個城市的味道與記憶,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氣質, 城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中國縮影, 18座城市,你將看到18個中國! & 建築架構了城市,但人文造就了城市。 但在一個地方裡生活生活久了,身體的氣息反倒會散發出這個城市的特質,一種純粹屬於這個城市的精神能量。 杭州南路的清粥與小菜、南京東路的百貨與下午茶、長春戲院的電影與爆米花、重慶南路的書香與書店、成都路的年輕人與西門町、廣州街的龍山寺與萬華夜市,以及長安西路的當代藝術館,這些都是台北人熟悉的生活記憶與城市意象,但這些街道名稱卻有他們各自的城市歸屬,在對岸那遼闊的中國大陸上,是我們不曾真正瞭解的城市。 劉二囍,一位來台陸生,第一本書寫台灣,所以第二本書決定寫中國,他以短暫過客的角度挑選十八個城市進行書寫,然後邀請在地友人以當地人的眼光寫出家鄉的味道,期盼透過文字,讓自己成為兩岸文化的溝通橋樑,所以這本書讓我們看到十八個城市,與它們交織在一起的三十二個面向。 這不是一本旅遊書,但它對每一個城市的描寫,卻比任何一本旅遊書都要來得深刻而親近,遊歷於文字與城市之間,你會看見最像中國,卻也最不像中國的中國。
【電子書】河圖洛書新解:以科學框架取代陰陽五行,找回中國人的創新智慧
那個發明絲綢、中醫藥、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的中國人,到哪裡去了? 神秘的河圖洛書,只是術數之書?或者有其他應用的可能性? 河圖洛書將如何為中國人指出一條未來的王道? 本書對河圖洛書提出截然不同於以往的解釋,由不同角度研究其中的數字密碼,揭開上古圖騰的奧妙。 作者王唯工教授透過科學論理,佐以對中華文化之理解,由文化、科學、宗教等面相剖析河圖洛書內涵,驗證「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文明和文化的源頭,除了對應易理哲學,用在風水、占卜等術數,還有其他影響層面更廣泛的應用。 在盯著源自遠古的圖案鑽研思索的過程中,王教授窺出一個令人驚奇且有趣的發現:河圖的數字排列竟與脈波順序、人體臟器位置相符合!究竟河圖想告訴後人什麼?洛書的神秘數字又隱含哪些重要意涵?位居中心的「五」是王權?是領導的訣竅?這上古之玄到底有什麼奧秘?…… 閱讀此書,跟隨作者的思路遨遊中國文化的神秘世界,引領初接觸河圖洛書的讀者一窺堂奧,而長期投身鑽研的諸家或也可有另一層體會。從小我到大我,從個人到國家,未來該走的路,或許可從中摸索出答案。 ◆ 中華文化探源 中華文化的源頭在《周易》,而《周易》源自於八卦,八卦則是由河圖洛書演變而成,本書詳述文化長河的淵源與去向。 ◆ 揭開圖騰奧秘 從河圖洛書談到汽車引擎、心臟跳動、義和團、蘇東坡……,本書內容深入淺出,旁徵博引,由不同角度研究河圖洛書中的數字密碼,揭開上古數字圖騰的奧妙。 ◆ 剖析世界亂象 河圖洛書的入世,有如明鏡蒙塵,喪失了原本的精神與內涵,本書找出歷史上的轉折點,以為警惕;並指出方法,以史為鑑,以河圖洛書為圭臬,提供現代領導人一個新方向。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河圖洛書是來自上古時代有關數字排列之圖案,在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還能看到「河圖」和「洛書」的戶外展示,兩者並稱為古代中國人在數學演算上的重要發明。在宋朝之前,洛書的記述只有文字,一直到陳摶,才提出了洛書的圖案;有人認為是重要的中國傳統易理哲學部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風水、占卜等術數中。 積極好學、熱愛中華文化的王唯工教授,因收到友人送的一本書,為書後附的河圖洛書挑起極大興趣,而決心破解其中所隱藏的奧秘。在科學訓練的背景下,他利用各種方法分析,經過抽絲剝繭、層層驗證後,提出他對河圖洛書能重振中國雄風的看法,並說明其歸因所在。本書是教授交出的考卷,也為七十歲的人生立個里程碑。
【電子書】從土改到文革:中國當代100位知識分子的厄難
「一滴水珠可以見太陽」 讀出毛澤東時代和後集權時代的專制特質 殘酷‧卑劣‧恐懼‧猜忌 各種不同社會面向下一百多位知識分子的厄難, 敘寫了從土改、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反胡風運動、肅反、 反右、大躍進、反右傾機會主義、三年災害、四清及文化大革命 本書記述了一九四九年起整整六十多年間的中國歷史,有土改的殘酷、鎮反肅反文革的血腥、反胡風運動涉及面的廣大,但大部分是一九五七、五八兩年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分子」的知識分子。他們當年響應共產黨「幫助黨整風」的號召,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進行揭露與批評,滿懷熱情地提出許多建議,期待著中國社會的健康發展,卻不料掉進了毛澤東設下的「陽謀」陷阱,成為社會底層的賤民,受盡迫害凌辱,有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的在暗無天日的勞教場所餓死、累死、凍死、被打死,這場針對知識份子的曠古未有的大鎮壓,發揚了同類相殘的獸性,使人性中那些善良的道德傳統蕩然無存。它消除了對毛澤東的獨裁統治的威脅,同時也引起了知識分子的大分裂。屍骸無存。 本書特色 本書據相當史料價值,它將毛澤東時代血淋淋的現實赤裸裸地展現給了讀者,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當代歷史。本書從社會各個不同側面記述了當代一百多個知識分子的厄難。
【電子書】先公庾後私家:宋朝賑災措施及其官民關係
本書首先整理宋人的荒政內容、今人的荒政研究新趨勢。接著依序討論訴災、檢放、蠲減、抄劄給曆、賑貸、勸分、勇於任事或持法守常、真德秀個案、救荒榜、民資社倉、陳訴越訴、騷動變亂等十二單元,以官民互動關係貫穿其中。核心論旨上,論及宋朝恤民仁政是內政重於外王的政治反應,因而融合舊有、新創的賑荒措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元明清三朝承襲之。「以官領民」與「以民輔官」是宋朝地方社會政治的兩大側面,不可偏廢其一。官府和富民之間未必是對立的,可說既互補又對立。細節討論上,本書在救荒程序、賑貸官為理索、動員民間資源、榜文訊息、民辦社倉等方面有獨特的看法。
【電子書】譜牒學研究
《譜牒學研究》一書,是作者繼《族譜文獻學》(2003年)之後,第二本關於中文族譜文獻之學術研究著作。本書內容分上、下兩編:上編收錄近年來,個人在世界各地舉行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十二篇;下編收錄關於姓氏論壇、讀譜隨筆、及演講記錄等,介紹姓氏與族譜之一般性文章。上編主要論述課題,包含闡述傳統中國譜牒學之理論與方法,探討清代玉牒及族譜資訊論文,介紹族譜與血緣、地緣之關係,及族譜文獻與姓氏文化、宗族文化、客家文化、地方文獻等相關研究之實例。下編則以常識性與趣味性方式,介紹姓氏文化與名人族譜,〈演講記錄〉一篇,則摘錄筆者在國立聯合大學,針對族譜文獻與客家研究之關係演講詞。
【電子書】应对挑战:中国发展的历史纪录——温家宝世界经济论坛讲话集
本書是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7年至2012年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講話集,收錄了他在六次夏季達沃斯論壇和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的致辭及答問。這些講話全面闡述了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構成、實施經過和實際效果,記錄了這六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因時應勢調整的經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及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反映了中國領導人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有關問題的冷靜思考。
【電子書】宋遼金史論叢
宋代處於一個國際關係特別複雜的時代 & 陶晉生院士在《宋遼金史論叢》一書裡除討論這一時代中宋朝對遼金兩朝關係的通論外,在宋遼外交方面探討邊界交涉,外交文書和外交的特色,並論及重要的政治人物如范仲淹和宋高宗在對外交涉中的角色。 在南宋對金朝的和戰方面,也探討宋金名將岳飛和完顏宗弼,以及金朝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性,和漢族與少數族群間的同化問題。本書同時收錄兩篇有關宋代婦女生活的專文。
【電子書】改變中國的一千個瞬間1:遠古時期─魏晉南北朝
天下一覽,縱走千史。 & 歷史滔滔,往事紛紛, 在時間長河中, 昨日種種一一沉澱,最終汰煉成今日的樣貌。 就讓我們順流而下,在每個歷史改變的瞬間佇足片刻, 以輕鬆的心,看盡中華五千年的過去與如今。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淵遠流長。 本書彙整了龐然悠遠的中華歷史,從史前傳說至明清末年,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通俗又簡明的爬梳了歷時千年的事件與人物,讓讀者輕鬆閱讀間,看盡歷史轉變至今的每一個精采瞬間。
【電子書】曹植年譜
本書為學人江竹虛先生遺著,由《導言》、《編前》、《編年》、《諸家評論》等部分構成。作者從時代背景、社會關係、各期境遇、代表作品及中心思想等方面,對曹植生平事蹟作全面而綜合之闡述,並從其創作實踐中考見漢魏政教、學術之流變,藉以認識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上之偉大貢獻。譜主曹植之言行事蹟與生平著作,因年代久遠,多有散亡。作者薈萃群書,鉤沉索隱,辨偽訂訛,多方考證,以憑徵信。如《文選‧洛神賦》李善注,闌入唐人小說短書《感甄記》,致曹植被「感甄」之誣,沉冤千載。作者引胡克家注為李善注辯誣,實為曹植辯誣也。故本書亦屬考據之作。書中《導言》對年譜文體之綜述,可供年譜創作者借鑒。
【電子書】日正當中1917-1927【舍我其誰:胡適第二部】
胡適是近代史上的閃耀巨星 胡適保存的日記和信件,讓研究他的人如入寶山 《舍我其誰:胡適》系列的第一部是《璞玉成璧 1891-1917》 《日正當中 1917-1927》是第二部 從胡適1917年,到1927年 可說是胡適如日中天的黃金十年 當前胡適研究最大的一個盲點,就是迷信只有在新資料出現的情況之下,才可能會有胡適研究的新典範出現。江勇振認為,要突破當前胡適研究的瓶頸、要開創出新的典範,新的觀點才是法門。 日正當中 1917-1927從胡適進北大開始,到進入杜威和赫胥黎的思想世界,如何過關斬將,爭文化霸權,到胡適的及時行樂觀等等,都有極為細膩的觀察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