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中國托派史
本書以大量秘密保存的檔案資料,詳細敘述了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特殊政派──「中國托派」,自一九二七年誕生至一九五二年在大陸上被取締的過程,描繪了一群青年知識分子為了信仰艱苦奮鬥的悲壯圖景。他們以自己奇特的 理論,既反國民黨的統治,又反共產黨的路線,因此在國共兩黨的夾擊下不斷分化,有的落荒而逃,有的投降變節,有的受盡囹圄之苦而不悔...;而他們與國民黨、共產黨、蔣經國及前蘇聯和第四國際的關係更是微妙。凡此 種種,使人讀來興趣盎然,回味無窮。
【電子書】近世學者與文人羣像
人物軼事乃傳記文學之別支,其一鱗片爪,猶如頰上三毫,傳神之至。其人其事,足使後人為之或景慕、或扼腕、或掩卷三嘆、或擊節讚嘆。 歷史名人的遺聞軼事,總是最好的掌故話題,為世人樂於聞問傳誦。因為這是未經雕琢修飾前的原素材,每多真情之流露,本書所收,皆近世知名學者與文壇掌故,多屬未經揭發之祕辛,經作者詳加考訂研究,可信度高,富趣味性,是一本極為珍貴的傳記參考資料。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二冊:地名〉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
【電子書】清代史事與人物
本書就清代史事與人物的傳說附會,予以探尋真相,其中包括秘辛、奇案、公案、掌故、軼聞等。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販夫走卒,影響世人視聽者,經搜羅考據,精闢獨到,值得一讀。 歷史書大多內容嚴肅,不免使人覺得歷史學枯燥無味,反不如律官野史中的掌故軼聞能引人入勝,作者為避免稗官野史之荒誕鄙俚產生誤導,乃從冷書僻典中考尋發掘某些久被塵封的清代故事素材,在詳加考訂之後,以深入淺出而富于趣味的寫作方式加以介紹,不僅彌補了正史記載之缺漏,並可幫助讀者增加正確的歷史知識。
【電子書】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
郭嵩燾是清末第一任駐英法公使,身後留下大量日記。作者根據這份可貴的原始史料,配合郭氏文集、奏稿,重現出這位十九世紀走在時代前面的人物。本書述及他的起居、旅行、交友、應試、見聞以及籌辦洋務時,出使國外 接觸到西方文明後的感受。他是一個識見遠遠超過儕輩的士人.早就洞悉中國不能再繼續關閉自守,而應走向世界。然而這種認識卻受到舉國人士的譏嘲和辱罵。他一生中不公的遭遇反映了當時中國因不能順應國際形勢的挫折。
【電子書】浮生九四:雪林回憶錄
此書乃作者近日所寫之回憶錄。雖衰年所作,質樸無華,而字字真實,無一虛構之詞, 足稱信史。作者過去雖以應各報刊編輯要求,寫有自傳式文字多篇,檢視之下,每有舛誤。蓋即記憶力甚強者,豈能記憶七八十年之生命史,況作者自言自己記性自幼欠佳者耶! 現作者寫此書,則先以大半年日力,遍覽自己全部著作,檢查所保存之日記,更參考當時世 局之滄桑,有關人事之遷變,自己文學創作之抒寫,所研究學術問題之解決,及其所有著作 出版之年月,一一記錄,故條理分明,事跡翔實,以後若有人思研究作者之生平,以此書為 根據,庶無大失。
【電子書】憂患與史學
人類不能沒有歷史,沒有歷史,人類沒有進化,難言文明;歷史不能沒有史學,沒有史學,歷史將失去理想,走入歧途。健全的史學,是學術的淵藪,文化的溫床,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史學的出現及其活潑發展,則不偶然,民族、文化、地理的因素以外,與社會環境的變遷,息息相通。當憂患重重之際,往往即史學燦爛輝煌之時。而憂患亦史學而紓解。憂患與史學的關係如此。本書以此為中心題旨,深入析論,希望說明史學的時代性,也希望揭示史學的真善美境界。
【電子書】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
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圍繞著中日戰爭而運 轉,其頭緒紛雜,過程探索又頗引人入勝。德國、蘇聯、 英、美、法等國隨著情勢而改變態度;中國則用時間開展 了靈活主動的外交活動。本書盡可能擴大視角,以求對處 於中日戰爭初期的國際社會得出一個比較系統的描繪。
【電子書】宋史論集
本書係作者鑽研宋史的論文結籍,收錄已刊或未刊之文章共十篇,可彙成三個單元。第一為有關宋代政治思想、人物與吏治之發展,包括大宋「國號」與「德運」之討論、范仲淹對蘇州地區開發之貢獻、歐陽修〈正統論〉之研釋等篇。第二為有關宋與遼金及宋蒙之間之交涉,包括宋代禁書與邊防之關係、《宣和遺事》所載宋金二帝奕棋定天下故事之考釋、樓鑰使金所見之華北城鎮、宋遺民流寓安南占城考實等篇。第三為有關史料與史學之問題,包括范成大《攬轡綠》傳本之探索、柯維騏《宋史新編》述論及附錄八十年來西夏史研究評議等篇。各篇之命題與取材,皆係出於多年讀史心得與汲取中外時賢論著,不乏新意並另闢蹊徑,對於宋史研究,洵有高度之參考價值。
【電子書】隋唐風雲人物
中國歷史上,秦與漢、隋與唐,頗有相似之點。秦的統一全國,為時暫,但為漢統一全國比較長期的先驅;隋的統一全國,為時亦暫,然亦為唐統一全國比較長期的先驅。但就人物而言,顯有其不同之點:秦統一全國的人才,都是戰國時代的人物;故本輯戰國人物外不列秦代的風雲人物;而隋代統一全國的人才,殺戮殆盡,有唐統一全國的人才,都是新人。故本輯以隋唐風雲人物為書名,而隋代風雲人物列於前,唐初風雲人物列於後,亦以名利史之淵源。
【電子書】中國史卷二:古代北西中國
中華民族祖先遺傳下來的大地與文化,非僅限於黃河-長江-粵江三大流域部份,同時還包括其周圍地區、民族的活動和發展。而蒙古(以及南西伯利亞)、新疆(以及中亞細亞)即是其中最早登場的人與地。因此本書分雙線來解明他們自身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諸型態,以及與漢族間的交涉和文化交流,實為一部古代蒙古、新疆史。
【電子書】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
作者從比較文化的宏觀角度分析中國文化的形成、演化和轉變;在討論近代文化的轉變時,他指出中國知識分子所面對的種種困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保守”抗拒“進步”,“傳統”抗衡“現代”。
【電子書】歷史講演集
本書係以通俗演講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論述近代中國歷史的面貌,以及研究中國近代史現況。全書載有三十九篇演講稿,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九篇,分別論述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趨勢、近代中國史學的困境,以及歷史人物評價等問題。第二部分十三篇,總論近代中國各方面歷史發展的大勢。第三部分十七篇,分段論述近代中國的重要史事。
【電子書】楚文化研究
楚文化是中國文化傑出的一支﹐也是早期中國南方文化所創造的優異傳統﹐無論物質文化或非物質文化﹐都有它非常傑出的一面﹐如毛筆、刺繡、漆器、金幣、文學、神話﹐乃至哲學與政治制度。楚文化後來雖幾乎宗全整合在中 國文化中﹐不容易看得出來﹐但它仍然是中國文化結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當時來看﹐特別是春秋和戰國時代﹐楚文化固然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卻完全沒有失去它獨特的特質。這些特質表現在經濟制度、政治組織、社會結構、 文學藝術、神話宗教等方面。基本上﹐楚文化是在本土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優秀文化。
【電子書】民初風雲人物(下)
民國草創時期,政局動盪不安,作者適逢生長於此新舊政權交替之際,對政局變化感受深刻。撰寫本書,即有意推崇諸位革命志士建立民國的努力與貢獻。書中總共詳列十位民初風雲人物(下冊另列十位風雲人物),介紹其生平與革命功蹟。尤其特別推崇黃興,故於全書之首評介其為百戰功高的革命英雄,辛亥革命端賴其指揮若定才能成功。此外,像是胡漢民、宋教仁等也都是讀者耳熟能詳的人物,本書皆有獨到的評論。而且作者曾歷任國民黨要職,提供許多關於民國史事的第一手資料,使內容更加豐富,喜愛傳記之人不可不讀。
【電子書】甲骨文通檢〈第一冊:先公、先王、先妣、貞人〉
本書是分類甲骨文字索引,第一分冊為先公、先人、先妣、貞人,第二分冊為地名,第三分冊為天文氣像,第四分冊為職官與人物,均已出版。其他如田獵、祭祀、文字等項,將陸續出版,所收資料除《甲骨文合集》十三巨冊之外,並收小屯南地、英國、法國、日本東京、天理大學、加拿大懷特氏等收藏甲骨,以及周原出土甲骨,凡發表甲骨文字均加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