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7~0928_9月選書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金石堂
【電子書】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

【電子書】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

張偉  著
要有光 出版
2013/12/04 出版

十九世紀的上海正是融匯多元中西文化表演的大舞台 各種語言的報刊、廣播、電影和唱片流行其中 & ◎百張精選圖片,懷念舊上海的繁華 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後迅速發展成為西方文化輸入中國的最大窗口和傳播中心。這裡集中了全國最早、最多的中、外文報刊和翻譯出版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藝術活動中心,電影、美術、音樂、戲劇、舞蹈等等,均占全國的半壁江山。它們在這裡合作競爭、交匯融合,共同譜就了上海文化的開放格局。從十九世紀末開始,上海已是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區域內最繁華、最有影響力的文化大都會,並與倫敦、紐約、巴黎、柏林等城市並駕齊驅,躋身於國際性大都市之列。 本書內容追溯土山灣畫館和樂隊、上海世博會、電影史和新聞史。作者並對中國早期攝影的思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並披露一些罕見文獻。 本書特色 1.百張精選圖片,懷念舊上海的繁華 2.本書內容追溯土山灣畫館和樂隊、上海世博會、電影史和新聞史。作者並對中國早期攝影的思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並披露一些罕見文獻。&

7 特價371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敢闖才會贏

【電子書】敢闖才會贏

天下文化 出版
2013/11/29 出版

會做事,也要會做人! & 「大家都在罵,我們執行的政策真的這麼糟嗎?」 「對方極力刁難,根本不留溝通空間,怎麼辦?」 「該怎麼告訴部門主管,他做得很糟?」 &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職場中層出不窮,在這些經歷當中,我成功過,也搞砸過,更從中深刻的體會到「會做事,也要會做人」的道理。   如果你正為了工作上的事情苦惱,記得不要什麼事情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試著當當對方,開始學著做人。相信未來就能漸入佳境。 ——盛治仁& & 努力讀書,並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培養往下一階段前進的能力,是更重要的功課。     《敢闖才會贏:盛治仁給年輕世代的三堂人生課》,說的是盛治仁的人生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盛治仁的勤奮努力,讓他很早就當上教授,後來在因緣際會下,由學術圈轉戰電視圈,成為政治評論名嘴及節目主持人,最後更進入政府機關擔任幕僚。他的人生看似一帆風順,只是,真的是如此嗎?    人生該怎麼走,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人生的轉折,也往往發生在你我意想不到的一瞬間,盛治仁要告訴你,「讓自己被看見」,隨時隨地把自己準備好,就是面對人生挑戰最好的對策。    許多年輕人會做事,但不見得會做人,更不懂得如何危機應變,盛治仁以他的人生經歷,替年輕人詮釋寶貴的三堂人生課——同理心做人、團體力做事,以及勇於危機處理。藉此讓初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以及工作了三至五年的職場中堅,可以不忘內心的初衷,堅持讓自己在社會上發光發熱。

特價2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臺灣歷史、大事年表-1925

【電子書】臺灣歷史、大事年表-1925

博揚文化 出版
2013/11/15 出版

本書為《最新臺灣誌》、《臺灣大年表》、《臺灣要覽》之復刻版,透過闞正宗博士之導讀,讓讀者更了解1925年間台灣之歷史。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家在太平洋

【電子書】家在太平洋

林建成  著
聯經 出版
2013/10/04 出版

太平洋黑潮暖流拂過台灣海岸,太平洋的風也吹遍了中央山脈兩側,山海子民普同受惠,世代在島上生活、傳承文化,他們血液裡都流動同樣的血緣因子。太平洋就如同他們千百年來的生命之水……* 本書版稅捐贈馬偕台東分院籌募後山醫療圓夢工程基金

特價20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彰化一九○六

【電子書】彰化一九○六

青井哲人  著
大家 出版
2013/10/02 出版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外交生涯縱橫談:芮正皋回憶錄

【電子書】外交生涯縱橫談:芮正皋回憶錄

芮正皋  著
三民 出版
2013/09/20 出版

我這一生處於國際大環境與政治大形勢,稱得上「翻天覆地」和紛雜多變的時代。而我在臺灣的外交職業,又使我陷入國際和兩岸政治紛爭的漩渦之中,進退兩難。這樣的經歷,如寫出來供年輕人乃至後代世人,從中吸取些知識與啟發,似也不無教益和價值。這本書可稱老少咸宜,尤其對關注糾纏了六七十年的兩岸對峙問題的有心人士或領導人物,在〈結語〉章中,或許可以借用先哲孔老夫子「溫故而知新」的明訓獲得一些「新知」(或「啟發一些『新機』」)也說不定呢。

75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電子書】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

吳佩珍  著
聯經 出版
2013/09/18 出版

真杉靜枝生於日本,長於日治期的台灣真杉靜枝始終擺盪於美麗島與敷島兩個故鄉之間既是過客,也是歸人殖民地台灣,形塑了真杉靜枝的「台灣代言者」作家形象,同時也成就其洞察帝國之眼。吳佩珍的《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真杉靜枝的「『私』小說」書寫,可說是她的美麗島私史。第二部:戰爭期國策文學,則再創其「台灣書寫」的高峰。第三部:戰後的「台灣引揚者」書寫,如實地勾勒日本帝國興衰起落的圖騰,從「殖民者」到「被殖民者」兩極的人物形塑,道盡日本敗北、美國君臨的現實。吳佩珍《真杉靜枝與殖民地台灣》透過真杉靜枝的「台灣書寫」,鮮明地呈現其家族史與國族史和「殖民地台灣」錯縱複雜的糾葛關係。

特價24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民主的銅像:雷震傳

【電子書】民主的銅像:雷震傳

范泓  著
獨立作家 出版
2013/09/08 出版

雷震(1897-1979),《自由中國》發行人,1960年代,為爭取政治民主、言論自由,慨然入獄十年,史稱「雷震案」。作者范泓長年蒐集雷震相關史料,透過雷震的風雨一生,敘述一代知識份子與臺灣民主憲政發展的互動關係,並以雷震個人政治生命之沉浮及時代背景,描摹雷震這位「骨鯁之士」從堅守理念到付諸實踐的精神風貌,反映出那個時代的變局以及自由主義知識份子真實的艱難處境。本書特色【擴充十萬字.全新增訂版】華文世界第一本雷震的完整傳記

7 特價4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此生不渝:我的台灣、美國、大陸歲月

【電子書】此生不渝:我的台灣、美國、大陸歲月

邵玉銘  著
聯經 出版
2013/09/02 出版

台灣大變局的參與人親歷保釣、台美斷交、民主化、解嚴與兩岸折衝擔任蔣經國、李登輝兩位總統俞國華、李煥、郝柏村三位行政院長的新聞局長.台、美、中三角關係的演變及應如何處理?.台灣報紙、出版、廣電、電影、兩岸文化交流如何解嚴?.蔣經國、李登輝、俞國華、李煥、郝柏村的領導風格有何不同?.兩岸關係為何一直崎嶇難行?.台灣政局為何一直混亂不安?前行政院新聞局長、現任公視董事長邵玉銘在本書對以上問題提出答案一滴水可以見到大海,一本書涵括台灣近代重要事件,親歷台灣五十年來的政治、文化、社會、外交的關鍵年月,前行政院新聞局長、現任公視董事長邵玉銘第一手見證,重現台灣的轉折年代。假如一個國家歷史的全貌,可由其人民一片片拼圖組成,這就是我的一片拼圖。★揭開中國知識分子左傾的歷史脈絡★留美華人的保衛釣魚台運動背後隱藏的激情、分裂與抉擇是什麼?★完整披露美台斷交、美中建交與「台灣關係法」的始末真相★取消戒嚴、開放報禁、展開兩岸交流等政策的第一手見證觀察生於1939年的邵玉銘似乎注定了無法避免逃亡。從國境之北的黑龍江為起點,輾轉落腳台灣,在戰後匱乏的年代又飛向美國留學。三個地方連結起來的動線,將他拋入更廣大的歷史汪洋,親眼見證美國1960至70年代的社會實況,歷經台灣1980至90年代繁花遍開的社會活力,而2000年後至今,邵玉銘始終都在思索台灣的未來之道。在台灣社會、經濟、文化劇烈轉型的關鍵年代,邵玉銘總在政府記者會的麥克風前,發布或解釋重要的政策──解嚴、開放報禁,台灣從此揮別威權體制,走向華人民主與自由典範的試煉之路。歷經兩位總統(蔣經國、李登輝)、三位行政院長(俞國華、李煥、郝柏村),邵玉銘就近見證了政策的誕生與運行,許多公開或隱晦的縱橫捭闔,娓娓道來,毫不隱晦。然而台灣的民主與自由之路並不從此快樂幸福,除了台灣內部的轉型難題,還要面對繁複的外交困境,尤其龐大的中國始終都在對面,時時觀望著海峽另一邊的動態。在海峽兩岸日趨緊密的過程中,有著難以說盡的複雜曲折,邵玉銘以其豐富的交涉經驗,也提供了相當重要的記錄。邵玉銘大半生出入國境內外、徘徊學院之間,他擔任過政府的發言人,讓話語被時代所記錄;這本回憶錄則寫下了他一路走過的時代。

特價29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玫瑰與槍

【電子書】玫瑰與槍

鄭毓秀  著
網路與書 出版
2013/08/28 出版

.民初奇女子的自傳,同時亦是中國從滿清帝制統治,走向民國時代,到抗日戰爭,珍貴的第一手歷史紀錄。.由立志救國救民的少年革命勇士、刺客,蛻變成中國史上首位女博士、女律師,並於國際政治舞台上發光發熱,展現了一位女子其勇者無懼的風範。 本書是鄭毓秀在其夫魏道明擔任駐美國大使期間(1942-46)所寫的自傳。她述說了一個女性的成長故事——生長在富裕的封建家庭,卻關不住叛逆的靈魂。在那迎接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裡,為個人、為國家,她不斷引發一次又一次的革命。她是先從家庭發動起義的:五歲拒絕纏腳、十四歲親自寫退婚信給家裡安排的對象。以讀書為由東渡赴日,實際上是要結識同盟會的革命分子。十五歲加入國民黨,擔任革命任務的聯絡員;十六歲當上「炸彈客」,多次冒死從天津偷運炸藥到北京,更參與了暗殺袁世凱、良弼的「敢死隊」行列。巴黎和會前夕,手無寸鐵的她,以玫瑰枝偽裝成槍,阻嚇中國代表團簽署「凡爾賽和約」。二十九歲時,她成了中國史上第一位女博士,其後她陸續創下多個「第一」:第一位在上海法租界的執業律師、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第一位上海法政學院女院長。由救國救民的少年革命志士、殺手,蛻變成中國史上首位女律師,並於國際政治舞台上發光發熱。鄭毓秀是民初時期最具爆炸性、開創性、最反骨的女人。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電子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

關曉榮  著
南方家園 出版
2013/08/17 出版

「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鏡頭與筆墨而生活。」《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幾乎在《八尺門報告》發表同時期,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這個以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的「原權會」,不僅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然而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原住民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真的有獲得改善?關曉榮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困境,讓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本書收錄大量攝影圖像以及當時作者紀錄文字,包括一九九六和二○一一年重返八尺門之心得與後記。本書特色*繼台灣報導攝影重要代表作《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後,睽違多年作品。*收錄一百八十五張攝影照,橫跨近三十年,另收錄已絕版之《八尺門手札》*附錄包含一九九六年以及二○一一年重回八尺門隨筆、後記。

7 特價5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八尺門

【電子書】八尺門

關曉榮  著
南方家園 出版
2013/08/17 出版

「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不是為鏡頭與筆墨而生活。」《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幾乎在《八尺門報告》發表同時期,為了維護和保障自己的權益,台灣原住民掀起了一波波自覺性的社會運動,並於1984年成立了「台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爭取原住民的自主地位。這個以原住民知識青年為中監分子的「原權會」,不僅提倡「部落主義」,並跨越族群、城鄉,爭取原住民的身分地位、自我認同、國家族群與文化政策等訴求。 然而將近三十年過去了,原住民社會運動發展至今,成果有增編原住民保留地、成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憲法增修條款、原住民電視台成立等,以及各原住民族正名、身分、母語、就業、經濟立法保障等,但原住民在台灣社會的極端弱勢與困境真的有獲得改善?關曉榮決定重回八尺門,希望透過紀錄在時間容顏裡所顯示的意義,看見都會原住民的變遷與困境,讓社會大眾正視、關注都會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空間等議題,進而從原住民政策、土地、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等根本的社會構造,去思索並尋求解決問題之有效途徑。本書收錄大量攝影圖像以及當時作者紀錄文字,包括一九九六和二○一一年重返八尺門之心得與後記。本書特色*繼台灣報導攝影重要代表作《尊嚴與屈辱.國境邊陲.蘭嶼1987》後,睽違多年作品。*收錄一百八十五張攝影照,橫跨近三十年,另收錄已絕版之《八尺門手札》*附錄包含一九九六年以及二○一一年重回八尺門隨筆、後記。

特價6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一九二三年台灣之文化寫真照片

【電子書】一九二三年台灣之文化寫真照片

博揚文化 出版
2013/08/16 出版

本書為裕仁來臺紀念,在本書正文之前,除有當日本政要人士的題字外,還有皇太子裕仁及太子夫人像,書後還大量附刊裕仁從踏上臺灣土地的第一天至離臺,所參觀地方的大量照片,以及當時記者們的有關報導,巨細靡遺,同時還有臺灣人「歡迎」裕仁時所發起的民俗表演活動,是研究裕仁來臺一切行程的寶貴資料。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台灣總督府

【電子書】台灣總督府

黃昭堂  著
前衛 出版
2013/08/09 出版

日本帝國在台殖民統治的最高權力中心與行政支配機關。那個時代,那些人,那些事,那棟矗立台灣的最高權力中樞。台灣總督府,威嚴與華麗並存的宏偉建築,始建於1912年,於1918年竣工。這個台灣最高的統治機關,日治時期是殖民地威權的象徵,而在1945年10月,當日本帝國末代總督安藤利吉被押解離台後,新統治者君臨台灣,且依然坐鎮於此,繼續前朝宣威睥睨台灣人的任務。本書是台灣總督府的編年史記,是黃昭堂教授於1981年發行日文版初版,截至1988年10月再版8次,漢文版亦發行7次,平均每年都再刷的學術性經典之作,也是第一本最系統化、最簡明扼要,研究台灣近代史的兼具學術性與通俗性的專著。黃昭堂教授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賦予本書政治史的性格,而譯者黃英哲教授則畫龍點睛地打造了本書的靈魂。黃昭堂教授從日本近代史出發,敘述日本統治台灣的51年間,它是如何運作「台灣總督府」這部機器以施展其對日台差別待遇的統治伎倆。此外,書中對台灣總督、民政長官的任免經緯,當時台灣人的抵抗運動,及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爭議始末等,亦有一番分明疏理。本書理性解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以歷任台灣總督及其統治架構為中心,從正反二面全面地檢討日本統治台灣的是非功過,以及在不同階段台灣人的應對之道。日治時期究竟是台灣人的一場噩夢或美夢?我們需要重新再反思。本書特色1.日、台史上永垂不朽的權威著作。1981年日文版甫出版,即被日本學界列為「日本史叢書」經典流傳。2.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系統化且簡明扼要的研究台灣近代史的通俗專著。3.新收錄近百張日治時期的台灣老照片,加深讀者閱讀的樂趣與帶入感。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刺桐花之戰:西拉雅台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

【電子書】刺桐花之戰:西拉雅台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

林建隆  著
圓神 出版
2013/07/25 出版

《流氓教授》林建隆暌違文壇多時,嘔心書寫的原住民史詩小說深度刻劃不容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金娘!刺桐花,平埔族眼中守護家園的神樹,金娘,一個被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在林爽文抗清行動中,頭戴火紅刺桐花上戰場的金娘, 是如何統領三萬大軍?如何施法作戰?如何救亡圖存?連橫在台灣通史裡說:「金娘,下淡水番婦也,習符咒,能治病,大田信之,軍中咸呼仙姑,爽文亦封為柱國夫人。」林建隆根據這兩行字,再參照渺如星火的鄉野傳說,發揮文學乩童似的想像,顛覆敵對的滿清所謂的歷史與供詞,精心講述金娘的故事。兩百多年前,台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號召十萬民兵反清抗稅,曾經是台灣最大族群的西拉雅族大頭目、大尪姨金娘帶領部落聯軍參與起義。「金娘」從此成為史上首位領導反清卻被後人遺忘的女義士。天賦異稟的金娘,從小習醫為人治病,又無師自通傳承先祖的作戰法術,更擁有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操。於是在族人的擁戴下,率領跨部落的勇士們,加入天地會陣營,與林爽文一起統帥大軍。她全力營救被擄為妓的西拉雅少女,希望有朝一日能讓族人擺脫異族極權統治的剝削與凌虐……金娘不僅僅是西拉雅族的傳奇,更是台灣史上不容遺忘的女英雄。就讓我們跟著她的征戰足跡,穿越時空到兩百年多前的台灣,展開一趟精彩絕倫的冒險旅程!

特價18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刺桐花之戰

【電子書】刺桐花之戰

林建隆  著
圓神 出版
2013/07/25 出版

《流氓教授》林建隆暌違文壇多時,嘔心書寫的原住民史詩小說深度刻劃不容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金娘!刺桐花,平埔族眼中守護家園的神樹,金娘,一個被遺忘的西拉雅族台灣女英雄。在林爽文抗清行動中,頭戴火紅刺桐花上戰場的金娘, 是如何統領三萬大軍?如何施法作戰?如何救亡圖存?連橫在台灣通史裡說:「金娘,下淡水番婦也,習符咒,能治病,大田信之,軍中咸呼仙姑,爽文亦封為柱國夫人。」林建隆根據這兩行字,再參照渺如星火的鄉野傳說,發揮文學乩童似的想像,顛覆敵對的滿清所謂的歷史與供詞,精心講述金娘的故事。兩百多年前,台灣天地會首領林爽文號召十萬民兵反清抗稅,曾經是台灣最大族群的西拉雅族大頭目、大尪姨金娘帶領部落聯軍參與起義。「金娘」從此成為史上首位領導反清卻被後人遺忘的女義士。天賦異稟的金娘,從小習醫為人治病,又無師自通傳承先祖的作戰法術,更擁有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操。於是在族人的擁戴下,率領跨部落的勇士們,加入天地會陣營,與林爽文一起統帥大軍。她全力營救被擄為妓的西拉雅少女,希望有朝一日能讓族人擺脫異族極權統治的剝削與凌虐……金娘不僅僅是西拉雅族的傳奇,更是台灣史上不容遺忘的女英雄。就讓我們跟著她的征戰足跡,穿越時空到兩百年多前的台灣,展開一趟精彩絕倫的冒險旅程!

特價18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日治時期臺灣公司名錄:《台灣諸會社銀行錄》1940

【電子書】日治時期臺灣公司名錄:《台灣諸會社銀行錄》1940

博揚文化 出版
2013/07/22 出版

臺灣會社銀行編纂的先驅人物,非「臺灣實業興信所」創辦人杉浦和作(1872-1936)莫屬。隨著「臺灣實業興信所」的成立,杉浦首先於1922年3月編輯發行了《臺灣會社銀行錄》後,每年修訂,重新再版,即使1936年杉浦去世,仍由合作伙伴──鹽見喜太郎繼承其工作,不斷重訂、再版。而此1941(昭和16)年8月出版,由「臺灣實業興信所」印行的第二十三版,編者為鹽見喜太郎(生卒年不詳)的《臺灣諸會社銀行錄》,收錄時間為1922~1942年。其中,將臺灣地區公司及銀行等企業分類為:銀行、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有限會社、連名合股會社、合資會社等五大類,進行編錄。,1941年6月底截稿後,於編纂印刷期間異動的公司行號等,亦皆另行附編於書末;以達盡量避免遺珠之憾情形之發生。此外,杉浦與鹽見所編纂的資料,因以法院公告為準,故較具正確性,其時間長闊、內容豐富,為研究日本殖民時期企業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不分售)

【電子書】郝柏村解讀蔣公八年抗戰日記:一九三七~一九四五(上下不分售)

郝柏村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13/06/27 出版

郝柏村:八年抗日戰爭是蔣委員長領導的。喚醒八年抗日的光榮國魂之書槍在我的肩膀,血在我的胸膛亡國的條件絕不能接受,中國的領土一寸也不能失守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摘自《自序》抗戰歌詞)蔣介石日記(1917~1972)自2006年公開後,詳實的軍事、外交等決策紀錄,為中華民國近代史研究開展新的視野。全套日記涵蓋了兩岸共同關注的民國史兩大戰爭:國共內戰(1945~1949)與八年抗日戰爭(1937~1945)。一九一九年出生的郝柏村,半生戎馬,是少數僅存親身見證兩大戰爭歷史現場的將領。繼2011出版《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1945~1949》,郝柏村再次傾生命之力,以蔣介石日記為本,日夜思索,反覆研讀,並翻查兩岸史書,尋訪尚存軍袍,務使自己之解讀貼近蔣公之思維,及符合當時之情勢。每日親撰千字以上,畢2年之力,走過蔣介石筆下、以及他自身經歷的八年抗戰,終以60萬字而成本書。「這不只是蔣介石的八年抗戰,也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爭,不能被遺忘,更不容被扭曲。」近95高齡的郝柏村,希望在有生之際,為後世留下歷史原貌,也為今日兩岸的歷史詮釋權,廓清迷障。

特價97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80年代事件簿1

【電子書】80年代事件簿1

小莊  著
大辣 出版
2013/06/14 出版

「向我們的青春小鳥致敬。」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故事,通向記憶的列車即將開啟。我想,每一個青春,都有一段連老媽都不知道的祕辛,那些生命中的動盪與變化,僅限年輕的、可以任意揮霍的青春。對我來說,80年代的台灣正是那樣的豐富而且充滿活力,希望藉由這樣的書寫,可以讓人牢牢的記住這個迷人的年代。──小莊那時,四處都有反攻大陸的海報與標誌、看電影前要起立唱國歌,那時,升學壓力像烏雲籠罩莘莘學子、大伙常用木棍與報紙手套打棒球,直到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社會也開始大蛻變──街頭一波波抗議人潮、立委跳上議事桌打架,盜版錄影帶和在MTV的包廂裡朝聖經典、泡啤酒屋喝到掛……誰不迷戀李小龍?熱血沸騰地擺弄雙截棍喊「嘩喳」!大清早看黑白電視轉播的棒球賽,振臂高呼:中華隊轟不讓!五分頭的髮禁,耳上一公分的限制,一群慘淡少年涼颼颼的腦袋瓜……「願與有緣人相會?」穿上約定的T恤,忐忑等著筆友現身……帥!窄腳七分褲配志村白布鞋,鑽進地下舞廳尬霹靂舞。小莊以他獨有的筆觸與視角,捕捉過往種種溫熱的回憶,也許有些羞澀,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對成長的感動與釋然,僅以這十二篇生命故事,向我們的青春致敬。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

【電子書】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

李志銘  著
聯經 出版
2013/04/30 出版

連續兩屆金鼎獎得主 李志銘重訪台北的老聲音,台灣的老聲音最新力作「聲音確實有種看不見的力量,能使人安心,也能讓人焦慮。」有誰記得螢橋河畔「露天歌場」水岸歌聲?一曲〈月夜愁〉是否迄今卻仍歌詠著台北三線路夜晚之迷人所在?至於那些城市深晚未歸人歌唱「今天不回家」的迷離身影,亦深情見證北投「那卡西」夜晚,流淌著比白天更多的浪漫。金鼎獎得主李志銘,不僅爬梳台灣文化風景,也書寫城市聲景,用不同角度喚醒台灣走過的豐富歲月。這部聚焦台北記憶與聲景之作,談城市印象也談聲音與地方的關連,城裡城外的聲音記憶,耳熟能詳的樂曲,帶出台灣早期的地方縮影,另一方面也將城市自農村到工業的快速發展,運輸工具日益便捷,南來北往的印記,藉由一些古調樂曲呈現。李志銘也探詢城市生態的轉變,試圖喚醒城市擁有過的大自然印記,在書中回顧台灣音樂史上一個個似曾相識的名字:舉凡日治時代鄧雨賢、江文也,乃至戰後初期文夏、洪一峰、紀露霞與鳳飛飛,並試圖以聲音景觀(Soundscape)解讀,有如戰後台灣城市文化史,別有一番風味。眾聲喧嘩的二十一世紀,環境迫使人們聽聞的聲響是如此過度地嘈雜不堪,那些隱蔽於寂靜當中等待著人們去覺察的被隱藏的聲音,充滿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特價29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航向台灣

【電子書】航向台灣

曾樹銘  著 、陸傳傑  著
遠足文化 出版
2013/04/03 出版

引導台灣進入世界歷史舞台的交通工具,非舟船莫屬;影響台灣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更無不與舟船相伴相生。● 阿美族聖舟是艋舺的原型?● 台灣是否曾出現邊架艇?● 十七世紀台灣為何登上世界歷史舞台?● 鴉片戰爭後為何引發中國帆船熱?● 哪種船促使鄭氏家族成為西太平洋的海上霸主?● 昔日太陽帝國--日本如何掀起台灣航運的現代化?● 長榮海運(EVERGREEN)如何壯大到與全球貨櫃海運畫上等號?不知舟船,遑論海洋歷史文化?-非知不可,影響台灣歷史的舟船大事紀台灣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地處亞熱帶,浸潤於黑潮之中,成為向南航行的物種之舟與南島原民之鄉。海洋文化是近年台灣社會熱的話題。可惜的是,大多只是概念上的探討,鮮少觸及實體,其實舟船才是海洋文化最重要的載體。自史前時代以來,一波又一波的先住民搭乘拼板舟、帆筏等不同形式的舟楫來到台灣。不論是傳統的中式帆船、西洋帆船、東洋船,匯集於台灣海域,進行海上貿易,形成一道亮麗而多元的船舶文化風景。從明末到光復初期,五百年間,福船是往來兩岸,輸送人貨、海上衝突,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與海戰利器。十七世紀,鄭芝龍領導的閩南集團,之所以得以縱橫西太平洋,便得力於福船的優越性能。直到一九四九年後,海峽兩岸往來斷絕,福船才消失於台灣的海岸。近年台灣的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海運公司,為台灣原本多元海洋文化增添了更大的光采。歷史上,台灣舟楫的榮枯與演進,顯著的影響著台灣住民在遷徙拓殖、文化交流、海上交通貿易、海洋資源利用以及海權擴張的能力。本書首創以歷代舟船演進史料及復原船為主,精彩詮釋海舶與台灣歷史息息相關的精采篇章,是了解海洋台灣歷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經典書籍。史無前例,歷史巨舶真相大揭秘,彩色圖解,台灣發展史全新透視。探討海洋文化,如果不了解歷史上的海舶與舟楫,容易流於空談。可惜長久以來台灣一直缺乏探討舟楫與海舶的出版品。本書整合歷史文獻、文人札記、外國資料,進一步篩選、彙整與釐清,呈現船舶與台灣歷史的關係,並描繪了台灣步入世界舞台的背景,可以說是一部「船與海洋台灣的故事集」。書中除了介紹南島民族的舟楫、台灣開發史上關鍵角色-福船之外,荷蘭的Fluyte、西班牙的gallean以及對台灣現代漁船影響極深的日本和舟也都是本書介紹的重點。全書以豐富的古地圖照片、復原古船模型與精緻的船舶結構插畫,描繪出千百年來影響台灣各個層面的船舶與舟楫,詳細介紹古今舟船的樣貌與功能,以及其在台灣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尤其難得的是,作者根據日本探險家在日據初期拍攝的幾張模糊不清的影像,確認了傳說中「艋舺」的真實樣貌,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算是本書對台灣南島海洋文化致上的一份最高獻禮。本書特色●圖文並茂:豐富的復原古船實物照片,珍貴的古地圖、老照片,讓讀者在文字之外可以獲得更多資訊。●內容淺顯專業:作者以多年的舟船研究,用淺顯的筆觸及說法,描繪出每個歷史巨舶的故事。●涵蓋範圍廣泛:凡是與台灣歷史發展息息相關,從南島文化、明清海上爭霸、日治海運發展到現代航運,皆都優深入淺出的論述。

特價40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臺灣經典寫真照片(1909年):附私藏明治時期照片

【電子書】臺灣經典寫真照片(1909年):附私藏明治時期照片

博揚文化 出版
2013/03/14 出版

本書以日本殖民時期各項建設介紹為主,間雜以風景名勝,阿緱廳(屏東)以降之恆春、臺東、澎湖因未有具體建設,故以介紹當地風光為主。最後之雜部除介紹臺灣原住民各族外,還介紹漢人的風俗民情,甚至抽鴉片、廟會演戲等,以及野生動植物。每張圖片皆附說明,部分還在文末兼錄歌詠詩文,了解日本殖民初期各項建設歷史,同時也回顧清代殘存舊蹟的畫冊,可說是兼具歷史、文物、民俗、風情的專書。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被誤解的臺灣史

【電子書】被誤解的臺灣史

駱芬美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3/02/25 出版

原來──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政權變動頻仍,族群融合多樣,文化發展多元。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年來的臺灣真相。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電子書】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

駱芬美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3/02/25 出版

原來──鄭成功時代,臺灣人不瘋媽祖原住民頭目制度是荷蘭人所設立的三百年前,臺灣商人就採用股份集資……十三篇精采翻案,讓你重新認識臺灣的真正歷史!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政權變動頻仍,族群融合多樣,文化發展多元。本書以歷史主題為縱軸、以近四百年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精彩圖片說明,完整呈現三百多年來的臺灣真相。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皇民化時期臺灣寫真照片(1944年)

【電子書】皇民化時期臺灣寫真照片(1944年)

博揚文化 出版
2013/01/10 出版

本書原出版於1944(昭和19)年2月,正是日本在太平洋戰爭面臨一敗塗地,美軍的跳島戰中,日軍不斷地「玉碎」的時候。臺灣「志願軍」持續地擴大,或前往南洋,或前進中國大陸戰場。1943年當時末代臺灣總督長谷川清表示:「由於可以說臺灣的存在是大東亞共榮圈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僅極為重要,對今日的日本而言,是經營南方為首的經驗地,從各方面的意義來說,都必須重視……大東亞戰爭爆發後,臺灣全體協助南方作戰經營是不可不知的事實,然對臺灣大有的認識卻意外地少。」因此,本書在選擇日本發行,也是要讓日本知道臺灣在日本南進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修訂本

【電子書】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修訂本

蔣永敬  著 、劉維開  著
臺灣商務 出版
2013/01/01 出版

從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國對日抗戰勝利,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國府遷台,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由和談而至戰爭,經過四年多的時間,帶來中國巨大的變化,由國民黨統治的中華民國,變為共產黨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成這一巨大變化的因素,固甚複雜,而國共兩大領袖──蔣介石、毛澤東的意志和主導,實具關鍵性;其間尤以蔣氏的態度為重要。本書即是圍繞這個問題來做探討,期對這一變化的過程進行了解。本書特色★ 以精到的歷史見解,客觀的戰略剖析,重新定位蔣介石在這段時刻的歷史功過。

75 特價26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原住民族主權與國家主權

【電子書】原住民族主權與國家主權

施正鋒  著
翰蘆圖書 出版
2012/12/31 出版

本書是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的第一本書,創始理事長施正鋒教授所籌辦的研討會,於2012年11月7日以本書書名為主題,舉辦研討會,並由翰蘆圖書負責出版事宜,日後將陸續推出系列論文集。1980年代,台灣原住民族展開了權利保障運動,以三大目標的具體訴求,呼應了認同權、土地權、自治權;1994年,台灣進行第二次修憲,在認同權方面已有具體成果,並正名為「原住民」,不過,在土地權與自治權方面,台灣的原住民族仍未獲得更具體的成果。原住民族主權、國家主權,這兩者為本書論述重心,主要針對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拉丁美洲原住民族主權運動發展的介紹與分析,並試圖理解各國原住民族對於主權的論述,同時進行原住民主權觀的建構。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蔣家王朝‧台灣‧1975

【電子書】蔣家王朝‧台灣‧1975

楊蓮福  著
博揚文化 出版
2012/12/30 出版

歷史人物功過是非,難有明確評價。一將功成萬骨灰,同樣地,一代英雄,何止千萬人家陪他共生死,蔣毛鬥法,延續五十餘年,海峽兩岸迄今仍在歷史漩渦,載浮載沈中,是名?是利?誰是?誰非?惟有轉頭空。不論蔣介石是勇者?智者?悲劇人物?革命者?戰略家?還是暴君?蔣家王朝統治臺灣已風光不在,對臺灣是功?是過?是經濟奇蹟的推手,還是白色恐怖的儈子手,如同士林官邸,繁華落盡夢一場,蔣家王朝.臺灣.1976年,留待後人來論斷。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

【電子書】臺灣原住民寫真照片(1912年)

博揚文化 出版
2012/12/20 出版
7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南台灣踏查手記

【電子書】南台灣踏查手記

李仙得  著
前衛 出版
2012/12/05 出版

從未有人像李仙得那樣,如此深刻直接地介入1860、70年代南台灣原住民、閩客移民、清朝官方與外國勢力間的互動過程。 透過這本精彩的踏查手記,您將了解李氏為何被評價為「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采多姿、最具爭議性的人物」! 本書顛覆傳統中國史籍的描述視角,重現土著在中國政府與西方勢力的外交衝突中的重要腳色。台灣原住民不再只是舞台上的小道具,反而躍升為眾人矚目的主角。 19世紀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 1830-1899),被評價為「可能是西方涉台事務史上,最多采多姿、最具爭議性的人物」。李仙得在1866年底來到中國廈門擔任領事。隔年(1867年)3月,美國三桅帆船羅發號(Rover)在恆春半島南端海域觸礁失事,船長夫婦和船員被土著殺害,引發李仙得來台,處理船難善後事宜。他在1867年4月首次來台,之後五年間,又陸續來台至少七次;每次除了和台灣官員討論土著治理問題之外,也趁機利用他在地理鑽勘的專長,前往淡水、基隆、苗栗、六龜和恆春半島等地,進行地質調查,拍攝土著聚落景觀,並繪製近代以來最有科學性的台灣地形圖像。1872年,李仙得因頻繁介入台灣土著事務,引起清朝不滿,也導致美國駐北京公使的批評,乃被美國政府調往阿根廷任職。在旅程中,原本只是過境日本,卻在美國駐日公使的運作下,認識日本外交官員,旋被日本政府聘任為「牡丹社事件」重要顧問。李仙得提供在台灣活動多年所累積的情報資訊,包括全台灣島圖、恆春半島漢人和土著聚落分布、港口地圖,以及地層結構等圖片。1874年,李仙得匿名發表一篇影響台灣命運最為重要的論述:「台灣土著是否屬於中國領域管轄?」稍後,將他個人處理船難事件過程所累積的台灣印象,集結成一份草稿,名為「台灣紀行」。此份書稿馬上被官方譯成日文,做為派軍征服恆春半島土著的最重要參考資料。 「台灣紀行」分成四卷;大部分篇章描述台灣北部和西部的地形和土質結構。這些章節頗為平淡,若以遊記文學的標準來看,顯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相對之下,李仙得在記錄南台灣時就展現出豐富的地理內涵與民族誌細節,這些文字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充滿魅力,足以匹配他在南台灣所曾經歷的非凡事蹟。本書所收錄的就是這些重要章節,即李仙得「台灣紀行」書稿第三卷的第15章至25章。原編者是專門研究日本殖民主義和「牡丹社事件」關係的美國學者Robert Eskildsen教授。2005年,他利用美國國會圖書館珍藏的稿本,摘錄有關南台灣土著事務的篇章,集結成書。 本書描述19世紀帝國主義脈絡下,台灣南部原住民與中外勢力(清廷、西方政商人士)相遇、衝突與交戰的精彩過程。這些過程乃是圍繞著李仙得與瑯嶠十八番社總頭目卓杞篤之間的盟約而漸次開展的。首先是美國船舶在卓杞篤的領域內遇難;接著是李仙得憑藉外交手段,逼迫台灣府文武官員(駐紮今台南)派遣清軍南下征伐涉案土著;在清軍壓境瑯嶠地區之際,當地族群(福佬、客家、「混生」)害怕腐敗的官軍趁火打劫,聯手請求卓杞篤出面和官員談判,制止軍隊鎮壓;同時,李仙得(而非台灣總兵)毅然進入番地,與卓杞篤舉行會談,雙方訂下「南岬之盟」,保證維護西方船難者的人身安全。這項盟約直接證明土著才是恆春半島的領主,也間接顯示清廷確實將此地土著當作「化外」之民,不願承擔船難善後事務。1871年琉球島民遭遇船難,被高士佛和牡丹社人殺害。1874年日本準備出兵,征剿土著。此時,日本政府最需要的,便是李仙得過去處理土著事務的知識和經驗;不久,立即重金禮聘,儼然成為日本軍事活動的最高顧問。 本書是李仙得最為精華的論述,一方面直接挑戰南台灣土著的領域是否為中國屬地,另一方面則刺激清廷將全台灣納入實質統治的決心。此後,不管是所謂「開山撫番」措施,或是台灣脫離福建,變成獨立行省,都可看作是清廷對於李仙得論述的回應。若是有人想了解台灣建省前後,南台灣漢人聚落和土著生活景象,本書無疑提供最直接的觀察和記錄圖像。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發現客家:嘉義沿山地區客家文化群體研究
金石堂
【電子書】進出族群邊際的再移民社會:客家人在臺中與南投地區的文化與產業經濟

【電子書】進出族群邊際的再移民社會:客家人在臺中與南投地區的文化與產業經濟

黃世明  著
臺灣文獻館 出版
2012/12/01 出版

本書就臺灣中部地區從東勢、新社、石岡至南投國姓、中寮、埔里等有客家族群分佈之聚落,詳細描繪當地自然環境、族群文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再移民社會的歷史脈絡,並延伸探討自然災害後的產業轉變與重建等議題,體現出客家族群在臺中、南投地區與其他族群所共同建構的多元文化、產業特色及現況。

8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走過八十年代(思想22)

【電子書】走過八十年代(思想22)

聯經 出版
2012/11/23 出版

《思想22》的專輯是「走過八十年代」。1970年代的台灣,在政治上開始「回歸現實」,在文化上「回歸鄉土」。當時挑戰既有體制的主力,是在戰後成長而涵蓋本、外省籍的年輕知識分子。他們深受1970年代初台灣外交挫敗的刺激而覺醒轉化,揚棄流亡漂泊的心態,形成所謂的「回歸現實世代」。他們基本上仍然是在中國民族主義的視野或參考架構下發現鄉土、看到台灣,也傾向於體制內的革新與民主。本專輯收錄了蕭阿勤、李元貞、吳介民、黃崇憲、陳瑞樺、陳素香、王智章、楊渡、徐璐等人的文章。另外還有朱嘉明先生訪談錄、日本釣魚台「國有化」騷動的深層、陳之藩:思想散步等精選文章。

特價23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迷霧原鄉:百越民居的文化探索

【電子書】迷霧原鄉:百越民居的文化探索

林憲德  著
新自然主義 出版
2012/09/29 出版
7 特價10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走進蔣經國

【電子書】走進蔣經國

陳守雲  著
秀威資訊 出版
2012/08/17 出版

全書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份是蔣經國的成長、留學、情感等過程,第二部分記錄了返回中國的經歷,最後則敘述蔣經國來台後,從掌管特務系統到接任行政院長的歷程。文中附有蔣經國日記,真摯感人,全書以傳記故事性筆法綜述蔣經國的一生,是一本對於蔣家與中國現代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很值得參考的書。

7 特價217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日本論:在「反日」與「哈日」之間的經典論述〈未刪節本〉

【電子書】日本論:在「反日」與「哈日」之間的經典論述〈未刪節本〉

戴季陶  著
香港中和 出版
2012/07/15 出版

「反日」「哈日」不如「知日」日本學者稱本書字字珠璣,遠超《菊與刀》日本的有識之士認為:外國人撰寫的日本文化著作中,有一部可以凌駕於《菊與刀》之上,那就是戴季陶的《日本論》。戴季陶憑著對日本入木三分的了解和通透的見識,刪繁就簡,直取日本神韻。在不足10萬字的篇幅中,縱論日本從皇權、國體,到信仰、宗教;從武士、財閥,到政黨格局、兩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論》不僅能說明日本的一切現象,而且能揭開構成一切現象的深層動因;不僅對中日國民性進行了大量的對比剖析,而且揭示了近代中日關係中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即使在成書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日本論》仍然是了解日本的經典之作。相較於當下一些人僅僅對日本一知半解,就貿然「反日」或一味「哈日」,戴季陶的日本觀既有紮實的證據,又有理性的態度。

特價2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

【電子書】張立綱傳:五院院士的故事

林基興  著
清華大學 出版
2012/07/06 出版

也許您不知「張立綱」是誰?他很獨特。1994年,他「連中三元」(美國國家科學院、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等三院院士),他只是笑笑接受。他不會到處宣揚其榮譽,結果,他的好友很久後才知,因此「嫌」他實在「不夠意思」。他協助中研院創建「應用科學中心」,雖然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歷程相當辛苦,但他以回饋家園的心,努力完成任務。類似地,他協助香港和中國大陸,均貢獻良多,他實在是華人之光。家庭生活方面,他與夫人親愛以對,琴瑟和鳴,從無爭吵,讓孩子深感幸福,更是孩子的最佳榜樣。在另一方面,他深受肝炎之苦,但勉勵後進「人生無法完美,接納病痛而泰然處之,儘量超脫生理的羈絆」。這像是樂觀哲學家說的話。且看本書細說他的一生。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父子雙傑,清華傳承:徐賢修與徐遐生,兩位校長的故事

【電子書】父子雙傑,清華傳承:徐賢修與徐遐生,兩位校長的故事

王仕琦  著
清華大學 出版
2012/07/06 出版

賢修、徐遐生父子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先後在58歲時放下美國的教學研究生涯,來到台灣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徐賢修90歲的一生,在台灣任公職只有11年,除了大幅充實清華的教學研究資源,更在國科會主委任內,提出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構想並付諸執行,奠定台灣日後四十餘年經濟成長的基礎。他離開公職任工研院董事長時,邀請美國半導體界高階華人主管張忠謀來台灣發展,開啟日後成立台積電的機緣。成長於美國的徐遐生,20歲時即與應用數學大師林家翹院士共同發表密度波理論,在美國科學界成名。並於民國80年代,與海內外華人天文物理學者共同籌畫成立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使得台灣天文研究能量在近20年迅速提升,與國際一流機構合作。卸任清華校長後,他目前為中研院天文所特聘研究員,投入新能源研究,徐家兩代科學奉獻的故事仍在延續。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青島東路三號

【電子書】青島東路三號

顏世鴻  著
啟動 出版
2012/07/05 出版

在荒謬年代,愛國本身是值得死的罪愆……他們是台灣最後一代理想主義者,這更是台灣最後一本良心知識分子的親筆回憶錄1950年的青島東路三號,約是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之地,當年是軍法處看守所,許多台灣精英知識分子,在這裡等待判決。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中,作家鍾理和之弟鍾浩東,即是從這裡走向馬場町的槍決之路,獄友在此傳唱「幌馬車之歌」紀念他。本書作者顏世鴻即為當年的見證人。是什麼樣的荒謬年代,會讓台灣知識份子陸續走進青島東路三號?幸運的人,下一站是監禁綠島;不幸的人,下一站則是血濺馬場町。本書作者顏世鴻當年在台大念書時因為看了幾本社會主義的書及小說,所以加入共產黨;他所接獲的第一個指示就是:「所有黨員都停止工作。」但是,他仍逃不過被捕的命運。被捕之後,台大宿舍傳說:「他離開的時候,像一個英雄好漢。」顏世鴻生於「叛匪之家」,1895年,祖父曾參加劉永福的義勇軍,在蕭□與日軍一戰,敗後只能心懷怨恨招日軍入府城。父親曾學醫,兩度被日本特高警察逮捕入獄。五舅張錫鈞是郵局轉電信局的報務員,後以「長江一號」聞名中國,他自己則被監禁於綠島、小琉球長達13年7個月,並且「背下每天走過我們眼前,或者不知如何而來的管道的消息累計血染馬場町刑場的『叛匪』的人數,如誦經般,為他們唱了一次又一次的〈安息吧,死難的同志〉。」1950年他被捕時,正當韓戰爆發,美軍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中共派兵北韓無力攻台,因此,政府可以集中心力清除島內異己,三千名知識分子血濺馬場町。後來他到了綠島,因為從小只懂日語、河洛話,這時總算有機會好好學國語,同樣在綠島才學會國語的作家楊逵,就照顧顏世鴻隔壁的苗圃。「時間對年輕人是『期望』,在老年人卻是『期限』了。」他在八十歲時著手寫下本書, 總算完成為家族及獄友立傳的心願。讓歷史的歸歷史,也讓讀者知道,當年曾經有這樣一個台灣。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歸零,才可以逆轉:重刑犯變身油漆大亨

【電子書】歸零,才可以逆轉:重刑犯變身油漆大亨

健行文化 出版
2012/07/01 出版

歸零,是學習的另一種方法。歸零之後再出發,然後勇敢面對新的世界。這就是我的轉折人生。如果你和我一樣總是願意堅持到最後一秒,相信夢想的花朵一定會為你綻放。我是一個更生人,當我決定重新開始我的下半場人生,我知道一切不嫌太晚,當我歸零之後再出發,就已經是一張白紙,可以重新塗上我想要的色彩,我堅信只要肯努力,老天就會幫你開啟另一扇命運之窗,要記住永遠都不要放棄夢想。從一個放蕩浪子到今日數間公司的經營者;從一個階下囚到如今總是不忘回饋社會、知足感恩的成功企業家,蔡永富在絕望中克服一次又一次的挫敗,經由家人的愛心與鼓勵,打開他人生的另一扇窗。年少輕狂時的蔡永富,誤入歧途而入監服刑,但卻因為親人一直在旁不離不棄,和自己出獄後的省悟奮發,造就了另一段精采的人生。蔡永富說他何其幸運,有那麼多的人默默守候和支持,給他最衷心的鼓勵與勸戒,在他波折的人生中始終不曾放棄。因此,他想把自己逆轉人生的故事寫下來,希望大家永遠不要放棄自己,不要放棄屬於你的人生。不管你是由高峰跌入谷底,或是由谷底正要往上攀升,記住人生的過程就是這樣起伏不定,一帆風順不見得好,有失敗或折磨,才能重新調整出發點。歸零,重新學習和出發,讓蔡永富有了不一樣的人生。故事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希望可以帶給人們一些鼓舞與啟發。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80年臺灣論述與個人回憶:一位80歲退休教授回憶錄

【電子書】80年臺灣論述與個人回憶:一位80歲退休教授回憶錄

蔡墩銘  著
翰蘆圖書 出版
2012/05/11 出版

生在戰亂時代、南部貧苦家庭,親耳聽到228事件悲慘的槍聲,目睹新舊幣值帶來的社會動盪,蔡墩銘教授見證了近代臺灣這80年的變化,內心有許多不輕易對外說出的深刻感受。直到這部親筆寫下的回憶錄完成,蔡墩銘教授以史筆、以良知,更以知識人的嚴謹態度,完成這部大河傳記,這是真正民間立場的臺灣近代史。蔡墩銘教授的內心世界,內斂、克制,但對於臺灣的情感澎湃洶湧,他關心民主與人權,過去他專注於學術、評論,在80歲時,他藉著這部回憶錄,盡吐心中塊壘,以土生土長的臺灣人觀點,用良心寫親身經歷的臺灣。

7 特價46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臺灣開發故事:中部地區

【電子書】臺灣開發故事:中部地區

趙莒玲  著
小魯 出版
2012/05/01 出版

孕育民主思想的臺中、世外桃源南投、寺廟雲集的彰化、民間信仰興盛的雲林,本書以歷史為經、地理為緯,搭配豐富圖片和實際訪查的珍貴資料,勾勒交織出臺灣中部地區的人文景觀,帶領讀者認識其歷史脈絡,更貼近我們生長的土地。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臺灣開發故事:南部地區

【電子書】臺灣開發故事:南部地區

趙莒玲  著
小魯 出版
2012/05/01 出版

本書用優雅的文筆及豐富史料,帶讀者看嘉義的漁鹽發展和阿里山傳奇、看臺南如何得到「文化古都」之名、再看海港寫出的高雄故事,還有屏東的原住民、客、閩等族群文化演變,一起認識臺灣南部地區的人文景觀,讓讀者更貼近我們生長的土地。

特價18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李萬居譯文集

【電子書】李萬居譯文集

許俊雅編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2/04/01 出版

李萬居譯著極多,但其作卻已難覓得,本書遂先以文學為主,選錄其譯作及創作。早在1920年代的《臺灣民報》已刊其譯作〈蛇蛋果〉、〈威爾幾妮與保羅〉,自法國回到中國後,復積極從事翻譯,尤其法國文學之譯作,尤見其細膩敏感的文學情懷,〈大理石女子〉、〈噴水泉〉、〈棺材商人〉、《詩人栢蘭若》皆是此中佳作,並收其散文〈瑞士的少女〉及附錄〈李萬居生平著作年表初編〉,透過本書得以更全面深刻認識李萬居。

7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

【電子書】海洋與殖民地臺灣論集

周婉窈  著
聯經 出版
2012/03/23 出版

為「婆娑之洋」中的美麗島定位分析探索日本統治下「殖民地臺灣」的諸面相證示了臺灣歷史的多元脈絡與多樣性本書是臺灣史學者周婉窈教授有關海洋史與殖民地史研究的集結,收有十篇論文,加上附錄的兩篇小文,共十二篇,編排上分為海洋篇與殖民地篇。海洋篇收有四篇論文,主題依序為:明朝人對臺灣的認識、一五八二年美麗島船難事件、陳第〈東番記〉的介紹與分析,以及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的例證。臺灣早期居民沒有文字,鄰近的明朝人如何認識臺灣?有具體接觸後,西文和中文的最早記載,如何描繪這個島嶼及其人群?臺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抑或明人根本就認為不在版圖之內?在這些論文中,周婉窈教授透過嚴謹的史學方法提出解答,期待和讀者分享。殖民地篇收有六篇論文,其中四篇和日本殖民地教育相關。其一,是公學校制度、教科和教科書的總說;其二,討論公學校修身書中的日本人典範;其三,比較日本帝國圈內臺灣、朝鮮和滿洲的「國史」教育;其四,從公學校國語(日文)讀本的插畫,探討臺灣人形象的變化。其他二篇分別以江文也的音樂和霧峰一新會為分析對象。江文也是出身臺灣的天才音樂家,周婉窈教授試圖從江文也的文字作品探討他的民族認同和想像。霧峰一新會是臺灣地方文化啟蒙運動的奇葩,在周婉窈教授的重建下,該會充滿熱力的活動恍如昨日,其向上、明亮的精神和意境是我們社會寶貴的泉源。

特價40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台灣限時批

【電子書】台灣限時批

天下文化 出版
2012/01/18 出版

100 個人,寫下100 封信每一封信,帶著一個夢想每個夢想,都是引領台灣邁出下一步的光芒盧廣仲:阿嬤讓我勇敢面對地球不明亮那面林書宇:哥,你拍片會更好…請讓我再跟隨林育賢:牛奶糖小恩,你的苦撐換來我的感動劉軒:父親們,一同以父之名,承擔甜美的重量甘耀明:新銳小說家,請保持初衷,寫到你不想寫許芳宜:給學舞的孩子、家長、與你我黃俊隆:社會新鮮人啊,我也曾想媚俗出版,直到找回堅持連加恩:學弟妹們,一起用國際醫療,啟發國家認同楊淑君:梁祕書長,我要在奧運場上贏回尊嚴馬世芳:未來的讀者們,我們將為你們打造閃耀時代九把刀:要不停戰鬥,別讓思想跟著老化發霉東明相:我一定可以讓世界聽見我自己史萊姆:阿宅們,興起網路小革命,努力改變社會一點點楊儒門:祈願農村永續、農民幸福聶永真:房地產廣告啊,請回歸事物本質徐銘謙:二○一二年新總統,我們期許以一百年為尺度的世紀領袖黃明正:家鄉的你我,都要堅持對的事,把力量傳給下個人一開始,只是想要栽種一百朵小花,將眾人寫下的許諾埋進時光膠囊,等待十年後開花結果。沒想到,一封又一封的精彩動人書信,累積成一片樹海,用力撼動著台灣社會每一個角落。《中國時報》於民國100 年6 月1 日,推出【台灣潛力100】大型專題,邀請一百位四十歲以下各領域優秀之新世代領袖,撰寫一封信件給自己最想要抒發心聲的對象,藉此表達「讓未來決定現在」的新世代自我期許與具體建言,引發各界迴響。在民國100 年這個歷史時刻,不僅呈現出新世代的高度視野與繽紛的多元關懷,更成為推動台灣社會前往下一個輝煌世紀的力量。

特價2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臺灣一家親:百年家族影像文化展

【電子書】臺灣一家親:百年家族影像文化展

二魚文化 出版
2012/01/02 出版

自從照相機被引進臺灣,為家族造像留影的功能鍵,從此啟動。黑白的老照片、褪色的彩色照、新拍的豔麗照片,逐漸的拼成台灣人一百年來的家族臉孔。這場《臺灣一家親》展覽努力挖掘出散佈於北中南東各地的,庶民家族故事。各個家族開枝散葉、枝繁葉茂,子孫雖不再聚居,但常因親族結婚、作壽而相聚拍照留念。比起昔時攝影較為鄭重其事的時代,現代的家族臉龐上,出現了較多的自信、親和,反映出百年來臺灣人追求的幸福平安、多元融合。我們繼續拍攝家族照,臺灣,一家親!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陳誠與蔣介石

【電子書】陳誠與蔣介石

王逸之  著
知兵堂 出版
2011/12/17 出版
7 特價19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16/20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