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客家研究與族群研究的對話
當代學術研究之中,臺灣少數族群文化發展的性質、功能及其制度定位,以及地方社會的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新興研究議題。本書藉著理論、政策、族群研究、族群資料庫四個面向,以批判理論的觀點,從理論、社會事實、族群政策三個層次,在過去的多元文化/族群/客家研究上,開始「重構客家」,作為未來族群政治發展的基礎,並找出客家文化再創造的結構力量與機制。 *本書為〝客家研究Hakka Studies〞叢書新書。
【電子書】熟識阿姆个話:巴色差會傳教士與客家(hakka)的邂逅
本書從聯合國世界記憶計畫所傳達世界上少數族群語言之特殊與人類珍貴的共同價值,以及客語推廣的角度出發,記述19世紀西方傳教士及教會記錄典存客語史料的歷史,以淺顯易懂的筆法,讓一般大眾都能夠瞭解客語的趣味與獨特性及客語文化保存的重要性。
【電子書】臺灣的海外客家研究
客家族群向全球各地的移動過程相當多樣,經過長期與在地文化接觸和交流後,出現豐富的客家文化特性。從遷移過程、在地適應、文化延續與斷裂,說明族群認同的轉變,並回應更大範圍的當代社會科學研究議題:族群、族群關係與現代性的相遇。 本書以「臺灣的海外客家研究」為軸,選取17篇相關研究論文,含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香港等地的區域研究,亦從會館、學校、通婚、重要人物、宗教信仰等面向,闡明客家族群的獨特性。希望由此呈現客家研究領域的趨勢與改變,並注入一股強而有力的研究能量,提升各界對「客家」的關注。
【電子書】《一鏡到底 中港溪的流光溢影》返映折射4:林照相館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頭份林照相館的「家鄉素描」、「小鎮日常」、「幸福定格」、「相館開箱」,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電子書】《一鏡到底 中港溪的流光溢影》畫意流轉1:玉光照相館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玉光照相館的「山村生活」、「故里人情」、「蓬島仙境」、「原客一家」,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電子書】《一鏡到底 中港溪的流光溢影》逆光顯影2:南美照相館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南美照相館的「禪時慢味」、「箇中滋味」、「尋常風味」、「人生百味」,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電子書】《一鏡到底 中港溪的流光溢影》寫生影跡3:珊瑚照相館
根據相館主持人的興趣鋪陳,有系統地整理每幀相片的時代背景,流瀉珊瑚照相館的「銀鹽顯影」、「望鄉山日記」、「手工彩繪」、「膠卷映像」,交集許多大家族的過往,其中也不乏小人物的精彩事蹟。
【電子書】Siinˇ Mungˇ:Repositioning the Hakka in Contemporary Taiwan
「承蒙」,是客家人說謝謝、表示感激、誠心致意的幾種方式之一。本書以承蒙為標題,所表達的是客家族群對臺灣社會的謝意,因為,後者充沛地滋養了客家文化。展示臺灣客家文化,事實上就是試圖呈現客家文化和社會人群互動的成果,客家文化如是豐富,當係承蒙廣體臺灣長期又細膩的滋潤給養。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客家人群作為臺灣社會的重要組成,其文化實作,特別是與周邊人群的互動往來,一起建構了島嶼國度的人文歷史特色。因此,客家臺灣、臺灣客家、客家臺灣文化及臺灣客家文化等的創詞,其意義格外深遠。展示,作為介紹客家與臺灣的一種方式,期許如其所如的從臺灣認識客家、從客家認識臺灣。客家的源起,以及客家與臺灣相互建構過程的歷史,容或有多種解釋,我們認為,應本於學術研究的基礎,如其所如的展示。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客家文化館的新常設展,即是基於此一理念的產物。歷史客家、全球客家、常民客家、文化客家及公民客家等五個展示主題,及其相互呼應之架構的提出,源於客發中心多次諮詢會議的決定。常設展主軸即定位於客家與臺灣社會的關係,而整合起五個主題的宏觀視野,正是得以通過認識客家來認識臺灣並再造自若自信的客家。
【電子書】恁久好無,安娜?
《恁久好無?安娜!》繪本故事是從「世界記憶」的角度發想,以「現代」與「過去」交錯,從客家小孩的視角來描繪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於客家聚落因傳教而保留客家語料的歷史背景;故事從阿公與孫子一起出國旅行開始,透過阿公與孫子的對話,側寫在「世界記憶」的概念下,早期客家語料的保存不只表現「語言是文化學習、交流的key」及對母語研究的價值,也是客家在多元文化交流歷史的再發現,更可藉以將客家文化與世界連結、推向國際。
【電子書】2018-2019 Biennial Report for Taiwan Hakka Culture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Hakka Affairs Council
記錄2018-2019本中心肩負起臺灣客家文化傳承、深耕與推展之業務概況,另一方面更強化策略聯盟與多元學習,建立合作交流平臺,以求各面向業務能更精進、穩定發展。
【電子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2018展演專輯
本書收錄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7至2018年展覽精華,以及首創以六堆大路關石獅為底蘊的「大獅兄人偶劇團」表演內容,希冀將客家展演成果生命延長,觸及更多觀眾,讓客家文化展示舞台更豐富多元。
【電子書】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18-2019雙年報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於2018-2019年間,以打造優質博物館為使命,推動南北兩大客家園區各項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公共服務等活動,以保存並傳承客家文化。
【電子書】來寮客庄:東勢區.大茅埔
歲月為這座古老聚落增添了深度,生活在大茅埔的鄉親則為其注入了內涵與故事性,這座聚落始終在等待我們停下、靠近、走入、感受與發掘。
【電子書】攀一座山: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的鍾肇政
本書先以風箏的意象作為開場,帶出故事的主人翁鍾肇政,再以倒敘的手法從他出生開始寫起,到他畢業後擔任代課教員、青年師範學校甫畢業就被被徵召為學徒兵,而後終戰。終戰後的新生活,可以看到鍾肇政如何克服改朝換代後的時代鉅變、語言障礙、工作適應的難題,看到他純真的戀愛過程,再到他成家了,新娘卻已非伊人的惆悵。鍾肇政一直如同海綿般吸收著外界給予的養分與刺激,無助而又徬徨地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成家後鍾肇政開始筆耕人生,追求他的文學志業,隨著歲月流逝,鍾肇政慢慢走入他人生的最後一哩路。他一生奉獻給台灣文學,書寫台灣這塊土地與人,為歷史留下見證。他還想再寫些什麼,但首要之事是照顧他生病臥床的老妻,兩人相濡以沫的情感在此書中恬靜安好的氛圍流淌……
【電子書】土地與生活的交響詩:台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研究
本書係由客家文獻資料入手,結合田野資料,從民間文學角度檢視台灣地區客語聯章體歌謠的基本特質,並探索其在愛情、生活、歷史、社會變遷與歲時習俗等種種層面,和台灣這片土地所產生的連結。作者透過對客語歌謠進行細緻而深入的分析,開啟對客家文學的新認識,進而理解其獨特的內涵意義。無論從文化現象或是文學研究角度觀之,客語聯章體歌謠的價值至為重要。同時在文學發展的長河中,客家民間文學作品多方面繼承中國文學傳統並時有新意,因此本書實提供關心本土文化深耕者另一種發掘客家文化與精神的途徑。
【電子書】客家三腳採茶戲選讀
內文包含【上山採茶】【勸郎賣茶】【送郎綁傘尾】【糶酒】四折戲的劇本內容,並將演出各角色之裝扮、場景道具配合照片陳述,每折戲起始先介紹劇情大綱,清楚讓讀者了解戲劇表達的情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輕鬆引導讀者選讀劇本。
【電子書】屏東六堆面帕粄
以介紹屏東六堆「面帕粄」特色小吃店或餐廳為主。取40家以上特色「面帕粄」店作為導覽對象,區域涵蓋屏東六堆八鄉;呈現六堆客家特色「面帕粄」店分佈位置、路線圖、並說明「面帕粄」主要地方特色,結合地方特色產業其能吸引觀光客進入客庄消費
【電子書】客家戲進階唱腔選【有聲】
本教材內容為傳統客家山歌《山歌腔》與《採茶腔》,這些樂曲係從近年來演出之客家大戲中規整出的重要曲調,在傳統曲調運用於戲曲中,保存其音樂得全貌是相當重要的紀錄,出版作為教材更是具體而重要的工作,對於客家音樂、戲曲音樂的推廣與傳承都有極大的助益。
【電子書】閩南語與客家話之會通研究
閩南話與客家話,同是古代中原語言的遺韻,在古語古音上都有它的共同性。因此,若能兼通閩南話與客家話,作會通的工作,則對中國古籍的研究,將會有更大的助益。 & 筆者祖籍廣東五華縣,深通客語,且早年入私塾學漢文,均以閩南語讀經史詞章。發現閩南話與客家話中均保存許多共同性的古語古音,確是二、三千年來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層積,可以說是古代語音系統的「活化石」!
【電子書】客家戲基礎身段教材
這本身段教材作者劉麗珠,出身京劇科班,身段基礎很不錯。近年來跟著幾位資深客家戲演員學習之後,也已頗有成績。這次她費心的將客家戲基本身段重新做了整理,又附加許多照片與說明,必然會是未來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的客家戲科重要的教材。
【電子書】客家戲基礎身段教材
這本身段教材作者劉麗珠,出身京劇科班,身段基礎很不錯。近年來跟著幾位資深客家戲演員學習之後,也已頗有成績。這次她費心的將客家戲基本身段重新做了整理,又附加許多照片與說明,必然會是未來臺灣戲曲專科學校的客家戲科重要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