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戰爭、制度與思想: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興起
本書係第一本探討近代中國參謀本部的專書。過去關於中國參謀本部的認識,往往以為中國重人事,輕制度,參謀組織不具重要性。本書指出,在制度上,晚清清廷一度十分重視高層參謀組織,以之為集權中央與掌握軍權的工具;民國初年,參謀本部發展陷入低潮,惟其所屬陸軍大學,成功培養一批軍事菁英,進入繼起政權;國民政府時期,參謀本部重建,凝聚一批「軍事參謀群」,為即將爆發的中日衝突,擬訂國防計畫,進行全盤部署。在思想上,參謀本部所屬陸軍大學為國家兵學最高殿堂,引領戰略戰術;而中國兵學深受全球軍事思想流動的影響,參謀本部國防計畫因之有攻勢防禦、決戰、陣地持久等日德軍事思想背景,左右中日戰爭開戰進程,深遠影響戰局長期演變。透過制度與各個層面的交互探討,本書不僅描繪了一個參謀本部的組織制度史,更是關於中國從傳統到現代的整體軍事發展史。同時,本書也闡述了西方軍事思想如何跨越國界,流傳和移植至中國,與本土現實狀況相適應,從而呈現一個全球性的歷史視野。
【電子書】擊退來襲飛彈之攻防整體戰:挑戰的範圍
本文考慮了攻防整體戰(ODI)的含義以及它對美國軍隊的意義。當中四個議題將顯而易見:● ODI在今日比過去更加重要,它代表了未來實現軍事優勢的基本概念。隨著現代戰場上的空中和飛彈威脅變得更快速、更複雜、更致命,提高美軍存活率和作戰效率的措施極為重要。● ODI不僅與彈道飛彈防禦(BMD)作戰有關,而且還與應對各種其他飛彈威脅相關。● ODI的徹底實施將涉及美國軍隊的各個層面,包括政策、準則、組織、訓練、物資和人員。這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攻勢」和「守勢」等術語意涵以及聯合部隊的戰鬥方式。● 整合上有其限制。雖然可取,但完整的ODI戰術層面將在技術和執行上難以實現。即使在可能的情況下,它的實踐也不會一蹴可及。運用改進的ODI對抗現代飛彈威脅路途仍遙遠。但ODI並不是萬能的。進一步了解它的好處和挑戰可讓決策者更瞭解如何進行。
【電子書】Multi-Domain Deterrence:Army Field Air Defens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991 年「波灣戰爭」(Gulf War)的結果已證實失去防空戰力的伊拉克,徒有百萬大軍,只能處於被動挨打,且終遭致失敗的命運。因此,就陸軍而言,更可能是處於無空優狀況下之窘境,故野戰防空如何以「創新」想法及「不對稱」(Asymmetric)作法應對不同的空中威脅,除與有生戰力能否確保息息相關,更是未來防衛作戰能否成功之關鍵。以史為鑑,防空作戰不僅為臺澎防衛作戰之緒戰,更將對全般戰局產生重大影響。尤其當前共軍各式航空器、飛彈發展之迅速,國軍實處於隨時可能遭敵方空中奇襲之威脅。本文依據美國《2020 中共軍力報告書》評估共軍於第一島鏈內已具「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 & Area Denial, A2/AD)以及對臺灣應急(Contingency)作戰能力。另依美 國智庫「2049 計畫研究所」易思安(Ian Easton)所著《中共攻臺大解密》顯示,共軍已可於不同作戰階段,對國軍施 以單一或多種型式的「不對稱」作戰。因此,本研究期透過歷史及文獻回顧方式,客觀理解交戰雙方甚至多方如何以某種形式的「不對稱」方式進行外,另以專家訪談方式綜整各 種意見與觀點,確立各種「敵優我劣」與「敵劣我優」等狀況下,輔以運用 SWOT 決策分析,探究國軍如何於聯合防空架構下,省思未來陸軍野戰防空之發展與運用,並據以提出具體可行性之建議。
【電子書】「華盛頓神話」與近代中國政治文化
本書探究孫中山被尊崇為國父的緣由。華盛頓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且有國父之稱。嗣後,孫中山先生被尊崇為國父,經作者探究,似仿華盛頓的先例,由此引述晚清知識分子對華盛頓的認識,為中國民主思想發展史之重要一章,並對孫中山先生的歷史意義提供新視角。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七輯
錢淑芬老師關於軍官人事行政的探討、胡正申老師討論如何將體驗與反思應用在教學上、丁華老師的研究團隊探討如何運用機器學習技術預測自殺行為、崔艾湄老師針對軍隊助人者在輔導多元性別從軍者時所遭遇的困境與挑戰、陳依翔老師與博士班學員簡斌虔介紹社會工作在美軍軍事行動中的運用、邱保龍老師與博士班候選人鄧啟明探討軍人家庭中擔任長期照顧者的需求、嚴巧珊老師討論我國女性軍人作為樣板的現象、郭盛哲老師探討AI人工智慧在軍事上應用的社會學意涵、以及與鄭吉成中校共同合作探討軍人家庭親子關係如何受到軍人職務角色的影響、最後則是與一○九年班全體學員共同合作討論西方社會工作專業尋找自我定位的歷史過程。
【電子書】軍事新聞論壇第七集
本書旨在匯聚有關軍事新聞、軍事傳播、軍隊公共事務暨軍隊危機傳播等研究,一方面作為相關學術研究交流園地,另期以持續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太空政策、國際政治與全球治理
太空探索與開發因拜國家機器介入之賜,讓人類「太空夢」的踐履走上體制化、常態化與普及化的發展模式。國家間持續的太空競賽與太空科技的日漸多元應用,則讓人類的太空探索走到當前政策化、政治化與法治化的局面。由於各國發展太空力量的動機、能力、機制和焦點互異,在國際場域的競爭與合作以及對於相關問題和挑戰的治理,各擅其場,各有堅持,以致形成了一個複雜多元的全球太空生態系。鑒於這個全球太空發展生態系的複雜性、特殊性與廣被性,本書試從太空政策、國際政治和全球治理等三個面向,試作一結構性地披露,剖析由於國家加速人類探索太空,開發與運用太空資源的過程與成就,點出當前國際場域中的競爭焦點與合作難題,藉此凸顯太空資源的珍貴與重要。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六輯
此書為心社系社工組老師每年例行出版之論文輯,107年度將出版第十六輯。各章的題目與作者如下: 軍事社會化與全控制度(錢淑芬)、從衝突論探析我國軍隊福利政策(胡正申、簡斌虔)、國軍志願役退除役官兵核心就業力與就業狀況相關性研究(林昱辰、丁華)、「軍校社區化」的新圖像:一場以社區工作實務技術導入軍校與社區關係的教學行動研究(崔艾湄)、戰時共軍心理服務工作實施要項之研究 ─ 兼論對國軍之啟示(陳依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實務反思重新理解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的理論概念與操作議題(邱保龍、鄧啟明)、軍隊與國家:分割還是鑲嵌?(郭盛哲)
【電子書】軍事傳播向運算轉
本書分別以文本探勘、社會網絡分析、語料庫分析、資料探勘等大數據相關的運用取徑,在遭遇新傳播科技影響下的軍事傳播範疇中的應用作為主軸,探索軍事傳播研究像運算轉之可能性。英文內容大要: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publics’ lifestyle, including social behavior, information preceding procedure, and entertaining — this changing of lift style left enormous information online, such as shopping decision, conversation on public agendas, and media using footprint. While these so-called “digital footprint” data are collectible, the communication landscape is expanding to solve research difficulties that previous research paradigm cannot solve. This crux trends would impulse social science paradigm shifting. Variety of unique research challenges are considered possible while big data and computational data are available. This book is elaborating this trend into two ways, includ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constructing and practice case studies. The editor-in-chief is brought in some vital points of military communication issues, such as data mining, text mining, and corpus cont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focal point of military communication research.
【電子書】軍事新聞論壇第六集
本書旨在匯聚有關軍事新聞、軍事傳播、軍隊公共事務暨軍隊危機傳播等研究,一方面作為相關學術研究交流園地,另期以持續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大數據時代下政治作戰理論的應用與創新
編者本書旨在跨時代解析軍事政治學於當代網路時代之應用,俾利供政府政策建議。因此,本書主題訂以「大數據時代下政治作戰理論的應用與創新」,範圍涵蓋:軍事與社會、文武關係、軍隊制度、國防政策、軍備發展、政治作戰、國防戰略、國防經濟、人才培育及軍隊褔利等現代軍事社會科學領域,期盼藉由專家學者之專題發表,引導問題討論與引介實務應用,俾各界人士更進一步地了解政治作戰與軍隊、國家及政治之關係,有助軍隊與社會關係之良性發展。
【電子書】與地圖的時空對話:國家檔案地圖中的故事
為呈現國家檔案的多元類型及廣泛應用,本局首度以國家檔案中的地圖為主軸,從目前典藏之國家檔案中,萃取出48幅具歷史意義的重要地圖,並結合地理空間與比例尺概念,規劃「看見臺灣」、「生活尺度」、「點線之間」3大單元,帶領讀者從臺灣島的高空,漸次往下,以不同的視角探索我們所生活的空間。此外,本書從中再精選11張焦點地圖,搭配QR Code,讓讀者可以從書中「聽」到更多的地圖故事,並透過書中透明片、等高線手繪等的設計,增加讀者與本書的互動性。同時,為更進一步推廣國家檔案應用,本局特以1931年 (昭和6年)繪製的「臺灣鐵道線路圖」製成復刻版地圖,隨書附贈。
【電子書】107年「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暨「戰略與國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局勢下的亞太戰略思維
2018年為全球局勢詭譎多變的一年,尤其是亞太地區,南北韓高峰會及川金會談牽動東北亞局勢、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經貿的影響、美太平洋司令部更名印太司令部及在南海地區主張自由航行權的戰略意涵、中共軍力現代化快速發展對區域安全影響等等,不僅僅影響亞太地區整體布局,也使得全球戰略勢力產生變化,對我國是嚴峻的挑戰,也可能是另一項契機。
【電子書】軍事新聞論壇(第二集)
《軍事新聞論壇》第二集,分為理論篇、實務篇及策略篇三大類別,收錄論文十三篇。 & 《軍事新聞論壇》之編輯,旨在匯聚有關軍事新聞、軍事傳播、軍隊公共事務暨軍隊危機傳播等研究,一方面作為相關學術研究交流園地,另期以持續成果,提供國軍政戰工作精進參考。
【電子書】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
作者前作曾提出晚明時期已經形成所謂「消費社會」的說法,而消費社會是奠基在都市化的基礎上。本書的內容是以明代中葉至清中葉江南城市居民的休閑消費活動作為研究核心。作者嘗試將「空間」的觀念帶入到消費研究的領域,並且由城市空間出發,探討明清城市內休閑消費活動如何改變了空間結構,進而分析現象背後所反映的社會關係與權力糾結。本書分成三篇,各篇有兩章,分別從六個面向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