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常中之變,變中之常:愛與死的生命河流與創作秘域
從元雜劇《竇娥冤》和莎翁經典悲劇《李爾王》, 到現代的《吶喊竇娥》和《名叫李爾》, 新時代的編劇與導演如何透過改編與再創造, 呈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變與不變? 後戲劇時代的開放態勢,簇擁著各領域的藝術家們打破原領域之美學疆域與藝術景觀,在劇場中匯聚各種表現手段,催生多種形式與精神的獨立性以及集體敘事新關係。「劇場」的綜合性得到更名符其實的發揮,標誌著它的涵融性、多元性以及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從文本改編/重寫到舞台文本,及至劇場空間敘事網絡,劇場經歷自亞陶「總體劇場」觀念的淘洗迭變與實踐,總體的意義已經延伸至新文化語境下,更多面向的複式調度與敘事質變。劇場導演之觀點詮釋、改編援引、表現手法,也得到空前自由,由劇場詮釋者成為創作者;並且經常潛越劇作家範疇,促發文本新書寫的多重性和變異性。 世界各地的劇場都在跨文化、跨領域、跨文本的浪潮下相遇,擁抱差異性與不同價值觀,經驗前所未有的創作可能性。那麼,亞洲劇場更具體的是台灣劇場,除了學習西方劇場之外,傳統又給了自己甚麼靈感與推進力呢? 本書論析兩部分別改編自元雜劇《竇娥冤》和莎翁悲劇《李爾王》之編導演作品:《吶喊竇娥》與《名叫李爾》,探討其改編原則與導演過程、傳統與現代劇場中多種元素交叉混搭之風格實驗與總體表現形式。 本書特色 本書收錄當代劇碼《吶喊竇娥》和《名叫李爾》的大量劇照。
【電子書】花開闌珊到汝:京都聆曲錄Ⅲ
本書分為四卷。卷一為戲曲劄記及北京大學昆曲課日記。北京大學昆曲課程為白先勇先生發起的北京大學崑曲傳承計劃之主要部分,每年邀請海內外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及學者主講,具有較大的影響。此次選錄的日記所記二○一四年昆曲課程,具有一定的親歷性與史料性。卷二為以崑曲為主的隨筆及時論,描述與崑曲相關的人與事,並探討非遺十二年之後的崑曲發展態勢。卷三為論文,論述崑曲史的寫作及重要歷史現象。卷四為青春版《牡丹亭》大事記,為第一份較完整的關於青春版《牡丹亭》的檔案整理,亦是當代崑曲史的重要史料。
【電子書】電影符號:電影作品的隱喻與哲思
本書不只是電影評論,更是探索生命的哲學書 它解析了電影中的符號、象徵與隱喻 帶你看見更深層的思想內涵與生命議題 美國隊長摧毀神盾局的背後意涵?萬磁王為何要不斷挑起爭端、發動戰爭?其實《露西》是一部科幻包裝的宗教片或靈修片?你從來沒想過的全新視野,千萬別錯過! 電影是一秒24格的人生縮影,它將人生倒映在鏡頭之上,一格一格如實地記錄下來,人是如何生活著的,就投射出怎樣的人生……我們不必是一位專業影評或是電影編劇、導演去理解電影的拍攝技巧,但身為電影迷的我們卻能品味其中的人生滋味! 本書收錄了《一代宗師》、《美國隊長2》、《蝙蝠俠:黑暗騎士》、《露西》、《控制》、《白雪公主殺人事件》、《進擊的鼓手》、《等一個人的咖啡》、《星際效應》、《全面啟動》、《鳥人》等,多部代表性電影作為分析案例。作者透過劇情簡介、段落分析,再到人物對白、動作行為等,解析其中的符號、象徵與隱喻,說明銀幕背後,電影所傳達出的深層思想內涵與生命議題,提供你觀賞電影的全新視野與思維。 本書特色 打破商業電影了無新意的影評心得,本書將帶給你不同以往的觀影視角,進而瞭解其中的符號、象徵、隱喻,及其背後的深層結構、思想內涵、生命議題!
【電子書】看見,臺灣電影之光
看國片,曾是阿公阿媽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娛樂活動,你能想像他們也曾跟著大銀幕上的主角一起哭、一起笑,也曾像現在的追星族如癡如狂跟隨大明星的場面嗎? 曾幾何時,臺灣電影由顛峰走向衰退,長達30年的低迷後,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李安,紛紛獲得國際知名影展大獎肯定,為臺灣電影在國際影壇上取得一席之地,而且仍在發光發熱…… 本書特色 《悲情城市》主角原本是楊麗花與周潤發? 預算不足成就侯孝賢電影美學? 臺灣新電影搞垮國片? 《海角七號》掀起台灣電影界文藝復興? 微電影只是加長版廣告? 臺灣沒有電影工業,卻有影展工業?
【電子書】銀幕上的新台灣
二十一世紀新台灣電影現象! 你能在一分鐘內說出十部近三年上映的國片嗎? 或許你不太常看國片,也不清楚台灣電影人在忙什麼。 但是,曾經想過嗎?台灣電影正是讓全世界認識我們這座島嶼的櫥窗! 《兩個故宮的離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最後的帝國軍人》 暢銷作家 野島剛 2015年最新作品 描繪近十年來台灣電影裡所呈現的台灣新形象 收錄:侯孝賢、魏德聖、齊柏林、鈕承澤、蔡明亮、陳懷恩、陳玉勳、九把刀、李烈,九位台灣電影導演、製片人專訪紀錄。 熱愛新世紀台灣電影,看過一百多部國片的日本資深記者野島剛,以跨文化的比較性視角切入,描繪出近十年來新世紀台灣電影裡呈現出的台灣新形象。 野島剛強調,這本書並不是電影解說書,而是透過電影這扇窗去觀察台灣社會,是以記者角度出發的書: ‧台灣,對於拍攝紀錄片的人來說,這裡可是天堂。台灣擁有豐富的多元文化,充滿了矛盾,換言之就是題材相當豐富。 ‧當我看台灣電影時,總會發現有幾項不斷重複出現的元素,我想這就顯示了這些元素對台灣人的重要性,也是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甚至是電影無法避而不談的。若是不了解這些元素,也許就無法真正了解台灣電影。 ‧台灣確實存在著貧富差距和南北差距的問題,透過《不能沒有你》這部電影更可以明顯察覺到這個現象。 ‧過去的台灣電影,不管是拍攝逃避現實或是自我尋找之旅,通常以選擇海外取景的居多,像是去香港或日本等等。然而,《最遙遠的距離》的主角們則是在台灣旅行,或許也是反映了受到「本土化」影響的這一代台灣人的內心所感吧! ‧日本的喪禮通常要求必須「靜肅」,但是在台灣似乎完全不通用。《父後七日》是一部顛覆了日本常識,同時也可以認識台灣喪禮的電影。 ‧台灣的校園電影裡出現的「教官」,或許對於日本觀眾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是,當電影是以一九九○年代以前的校園為舞臺時,教官就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台灣電影裡比較沒有那種「我愛你」、「絕對不能離開你」或者「到死都要在一起」的台詞。恰到好處的現實感,又穿插著小小的夢想。像這樣小而美的電影,剛好體現了台灣這塊土地的特質,不是嗎?
【電子書】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侯孝賢──這位美感的傳播者在電影史上是屈指可數的。所以當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闖入他從未嘗試的劍俠片類型,來結束這段長久的缺席。人們曾預言說,每一個亞洲自重的導演都得經歷過這一段。但我們必需立即說明的是,他對這件事情的付出,是所有人當中最令人驚訝的,最具顛覆性的,最莫測高深的,也是前所未見最奢華的。」──法國《解放報》 ‧ 榮獲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睽違影壇八年最新力作《刺客聶隱娘》之全程拍攝側錄。 ‧ 國際輿論一致好評──法國《解放報》頭版盛譽:「少有一部影片那麼令人期待……《刺客聶隱娘》是我們的金棕櫚大獎!」 ‧ 完整記錄《刺客聶隱娘》自2009年劇本發想與撰寫,至2014年電影殺青,見證一部前所未見、橫空出世的武俠電影的誕生與完成。 ‧ 侯孝賢、朱天文、阿城、謝海盟等豪華編劇團隊之創作歷程全記錄。 ‧ 貼身側記舒淇、張震、許芳宜、石雋、妻夫木聰、謝欣穎等電影演員的幕前幕後。 ‧ 台灣第一流電影幕後團隊(李屏賓、廖慶松、王偉六、姚宏易等)之工作紀實。 & 在「武俠」已成為一種炫技似的、注重劇情推演的當下,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重返九世紀的唐朝,企圖將「武俠」擺回其它可能應該擁有且更適切的位置,表現出他對裴鉶〈聶隱娘〉的電影想像。在侯孝賢刻意的簡約(與刻意的華麗)之下,這股想像不僅是今日之眼對昔日的投射,更成為一種彰顯──彰顯創作者闊廣而獲得的創作初衷。 & 《刺客聶隱娘》成為侯孝賢電影年表上的新起點──真正無愧於「新起點」意義的,一部尚且難以歸類的世紀之作。 & 本書由《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撰寫。她全程觀察創作中的侯孝賢導演,以一位年輕寫作者的熱情心靈,時而介入、時而旁觀、時而攜手合作《刺客聶隱娘》的編創與拍攝,娓娓道來劇本討論時期「織了拆、拆了織」佩妮羅佩式的漫長過程,並記錄了世界影壇知名演員與一流台灣電影工作團隊在鏡頭內外的神采姿態。 & 另收錄電影劇情大綱與劇本。從劇本文字到電影影像的轉譯過程,成品在框內,創作則並存於框裡與框外,謝海盟以側錄文字開拓出獨立於這兩者的第三層視野,提供世人觀看《刺客聶隱娘》的全景視角。隱藏於鏡頭外的部份不再只是想像,觀者因此書同時成為侯孝賢雕刻時光的見證者。
【電子書】九天玄女廟
未能拍成的武俠電影劇本 & 唐天寶年間鎮守府的府守歐陽雲杰,欲把女兒歐陽婉兒許配給參將秦天尉。府內親衛周雄心儀小姐許久,知小姐心已有所屬,欲在九天玄女廟刺殺秦天尉,一陣打鬥後,九天玄女廟的廟祝出面阻止。原來這位廟祝竟是與歐陽婉兒相戀的情郎,因被歐陽雲杰調往燕關時逃走,因對婉兒產生誤解,想要回來尋仇。這三名武士均想要與歐陽小姐結婚,為此展開決鬥。 & 本書特色 & ● 邵氏臺灣名導潘壘所編寫的當代武俠電影劇本! ● 以唐朝天寶年間為背景,勾畫官家小姐與侍衛之間的懸殊悲戀! ● 在簡單的敘事及場景紀錄中,一窺潘壘的編導功力!
【電子書】全球化時空、身體、記憶:台灣新電影及其影響
台灣新電影的人生百態與歷史光影那陰森、黝黑的封閉空間被畫外音的發號施令聲及行刑槍決聲所穿透,代表那看不見卻又無所不在的威權國家機器的監控及暴力。--談侯孝賢《悲情城市》社會心理雙重閹割去勢的焦慮,使得李立中進行一連串瘋狂的殺人行徑,自身也成了恐怖份子了。--談楊德昌《恐怖份子》「一張床、三人戲」,把三人對偶情慾場景的弔詭性推到極致。--談蔡明亮《愛情萬歲》在友子和阿嘉同溫那七封日文情書後,兩人那浮躁無根的一夜情才著根萌芽成真情相待。--談魏德聖《海角七號》小綠為了引誘竹子,召喚她的女同志慾望,以網路色情表演為媒介,出入於異性戀再現框架以偷渡女同志情慾。--談周美玲《刺青》在鋪陳小敏和小偉這對同命雙胞胎兄妹先後的死亡場景時,海洋意象和死亡互喻,開啟了反覆迴旋的時空,也微妙的牽引兄妹之間神秘的宿命連結。--談張作驥《美麗時光》以大特寫呈現那瞪著冷亮大眼的魚頭,讓人有種錯覺,似乎魚頭中藏著什麼詭秘的生命或異形向外凝視,而有超現實之感。-談鍾孟宏《停車》九位學者及電影人共同推薦王德威、林文淇、周美玲、陳光興、陳儒修、張小虹、賈元鵬、廖咸浩、蔡明亮二十三部台灣新電影評析侯孝賢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楊德昌 恐怖份子、獨立時代、麻將、一一蔡明亮 愛情萬歲、河流、洞、天邊一朵雲、你那邊幾點、黑眼圈魏德聖 海角七號周美玲 刺青、艷光四射歌舞團張作驥 黑暗之光、美麗時光、蝴蝶鍾孟宏 醫生、停車、第四張畫、失魂本書聚焦於幾位最具影響力的台灣新電影導演如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以及新一代導演如魏德聖、周美玲、張作驥、鍾孟宏,以犀利無畏的評析呼應了台灣電影對於當代社會所提出的挑戰,探討他們的二十三部作品如何反映世紀轉折全球化過程中,台灣城鄉的社會變遷、價值遞嬗與文化想像。書中並蒐集多張精采劇照及電影畫面,結合電影分析與理論,闡析這些作品如何呈現個人記憶、歷史、人生與戲之間的辯證。
【電子書】滿月酒:電影書
✓ 當李安「喜宴」的情節搬到了新世代,會有什麼樣不同的結局? ✓ 藉由一部親子共賞的溫馨小品,碰觸當下最熱門的議題──多元成家、婚姻平權。 ✓ 步調明快緊湊,貼合當代都會節奏。 & 下一個李安?!華裔青年導演鄭伯昱自編自導自演的半自傳電影,台美合資,再造【喜宴】第二!電影《滿月酒》探討代理孕母、多元成家等議題:一對分別在東方和西方背景下成長的男同志戀人,想要擁有自己的小孩,該怎麼辦?他們千方百計找到適合的卵子供應者,並蒐尋世界各國尋找代理孕母;在這過程當中,東方母親歸亞蕾該如何接受來自兒子的種種衝擊?! & 電影由歸亞蕾、鄭伯昱、MICHAEL ADAM HAMILTON領銜主演,本書收錄劇本全文及大量精彩劇照、幕後花絮,並附歸亞蕾精彩序文及洪宜君影評;一個不一樣的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電子書】南柯一夢:高仁河導演回憶錄
電影人必讀之電影經營寶鑑 國片外銷達人刷新台灣電影史 & 本書是台語片導演高河仁在電影界打拚的歷程傳記,他除了是個成功的導演,更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他把所經歷的年代及發生的事件過程等等均翔實的、生動的、精采的記錄下來。在台灣電影最景氣、最風光的時代,他從電影公司的宣傳、製作開始踏入電影界,經歷製片、編劇、導演的工作,到創立中興影業公司。一部國際合作片《最後的命令》另他挫折,但最後他卻成為將港台片行銷到韓國的第一人,到70年代更是國際製片人,其事業版圖已經跨越亞洲到拉丁美洲。除了透過本書可以理解台灣電影的發展軌跡與歷史脈絡,這更是難得一見的電影經營寶鑑。 & 特別收錄 韓國導演/申相玉 &影后/崔銀姬 &被北韓綁票的秘密檔案 & 本書特色 & 本書所描繪的片場現形記,紀錄了一個台灣電影最景氣最風光年代裡電影界的人、事、物,讓沒有經過那個年代的讀者透過文字能夠理解台灣電影的發展軌跡與歷史脈絡,是難得的一部傳記體的電影經營寶鑑,可讀性高甚具參考價值。
【電子書】欠身入座:電影可以這樣看
電影不只是電影。某些電影中的深刻意蘊,值得深深體會。本書將性別、種族、食色、金錢、愛情、正義、心智暴力、個人尊嚴等主題,以電影的蒙太奇手法打散,再用意識流的方式拼湊起來,以口語的文字,體現一個現代新加坡人獨特的觀影與文化經驗。 & 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歐梵稱此書為一本融合文學與電影美感的「意識流散文」,並謂:「本書名叫《欠身入座》可謂十分切題,而且內含深意,因為作者的這個「座位」也很特別,不在電影院,而在她的個人空間;她欠身入座看電影,我們欠身入座進入她描述的電影和思潮世界。」
【電子書】經典英語電影賞析
看電影是不少人喜愛的消閒活動,若能夠在欣賞電影之餘,還可學習英語,那豈非收一石二鳥之效? & 《經典英語電影賞析》一書就可以同時滿足你這兩個願望。 & 書中一共收錄了八部電影介紹,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到較近期的都有,作者在詳細介紹電影大綱之餘,並同時附帶部分英語對白,讓你可以仔細咀嚼電影中主人翁所說的一言一語。 & 此外,每一課還有「同場加映」,詳細講解跟該部電影有關的文化背景及現象等。 & 故此透過此書,你不但能更進一步認識有關電影及學習英語,兼且能認識到有關的文化背景,一舉三得。
【電子書】聚。離。冰毒
這是一個你我難以想像的世界 勇氣、平安、足以溫飽,是飽受威權恐嚇、死亡威脅緬甸華人最深切的渴望。 一個軍人專政社會、一群為了生存、脫貧的社會底層人們最真實的告白。 & 穿越臘戌到台灣,7個人、10天、100萬深入中緬邊境拍攝的《冰毒》電影幕後紀實,在緬甸,有錢才有尊嚴,人的尊卑端視所擁有的財富與權力,底層人民無助與絕望、最深層的恐懼,導演趙德胤分享他承載生存與離散、出路與抉擇的真實人生。 & 這本書,不只是《冰毒》的幕後花絮,而是透過電影產生的過程,帶你窺見,我所看到、感受到的緬甸華人社會最真實的生活樣貌。——趙德胤 & 《冰毒》,近年最受國際影壇矚目的台灣電影;導演趙德胤,是最有潛力成為李安接班人的新銳導演。 & 趙德胤32歲,出生於窮困的中緬邊境,從小必須三點起床,偷偷摸摸上華文學校,只因緬甸官方不重視教育、排斥華人等非緬民族。 & 從小到大,毒品交易就從在他的日常生活,毒品,像是與抽煙、酗酒一樣是不健康的「生活用品」而已。他的大哥為了改善家計,冒險到玉礦場工作,卻因染上毒癮回鄉。他的母親也曾試圖讓家庭溫飽,冒險參與運毒。 & 百年來,緬甸華人在軍政威權、弱肉強食的社會求生存,權力與財富決定尊卑,生命的歷練早已刻在每個人的臉上。所以,趙德胤電影中的主角全是當地的素人,他們不需要演,只要把平日生活在鏡頭前做一遍,就有滿滿的生命力。 & 在趙德胤的電影裡,這些小人物挑戰命運,急切地抓住機會以脫貧、致富,卻又落入現實的黑洞中,那些鏡頭前截取的悲傷和絕望,和他的生活、真實世界交纏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電影語彙。 & 在這裡,一個人就是一篇故事。 & 《冰毒》入圍2014柏林、紐約翠貝卡等40個國際影展,榮獲愛丁堡影展最佳影片,這也是台灣自1947年愛丁堡影展創立以來,第一次摘下最佳影片殊榮,並代表台灣角逐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李安導演盛讚,「這是一部強而有力的電影!」 & 7個人的迷你團隊,如何在短短十天內,以100萬元拍攝一部電影的幕後花絮?過程中窺見在中緬邊境成長的趙德胤,猶如真實版異域孤軍的童年記憶,以及他如何搭上時光機穿越40年,到台灣踏上電影路的聚離人生。 & 本書藉由電影《冰毒》,為華人的生存與離散下錨。
【電子書】反派的力量
她把影評寫成韻味流長的短篇小說——膝關節 題材的開拓,翻案的創舉,馬欣最先。文學的筆觸、哲學的深思、影評的專業,馬欣最好。——李幼鸚鵡鵪鶉 馬欣從電影剖析人性,以文學筆觸書寫被討厭、被遺忘但迷人不已的反派角色。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反派,所有影迷必讀的最佳通識讀本。 誰是反派? 《黑暗騎士》小丑、《沉默的羔羊》人魔漢尼拔、《教父》麥可.柯里昂、《鬼店》傑克.托倫斯、《驚魂記》諾曼.貝茲、《星際大戰》黑武士、《X戰警》萬磁王、《香水》葛奴乙、《嫌犯X的獻身》石神哲哉、《原罪犯》吳大秀、《惡童日記》路卡斯與克勞斯、《天才雷普利》湯姆.雷普利、《魔女嘉莉》嘉莉.懷特、《險路勿近》安東.奇哥、《駭客任務》史密斯特工、《鬥陣俱樂部》泰勒.德頓、《雷神索爾》邪神Loki、《告白》森口悠子、《發條橘子》艾歷克斯、《渴望》藤島加奈子、《阿瑪迪斯》薩列里閣下、《模仿犯》網川浩一、《白夜行》桐原亮司、《火線追緝令》約翰.杜、《終極追殺令》諾曼.史丹菲爾、《控制》愛咪.鄧恩…… 為什麼寫反派? 黑暗面就像人心的儲藏室,每個人都有那部份,不清掃、漠視它,遲早黑暗會淹沒過來,那跟「失控的正面思考」一樣,你逃避的,它不會消失,總有一日會撲將上來。我盼望,那些電影裡反派的人生,或許能給人與社會一點反思的力量。——馬欣 反派角色近年成為好萊塢電影產業重要的商業賣點,反派越惡形惡狀,電影越吸睛。影評人馬欣首部作品《反派的力量》,書寫50多年來(1960-2014年)東西電影史上,26位深具影響力的反派人物與黑暗故事,映照出光明(正派)背後的虛偽,不但探索電影背後的社會文化與集體意識,也深刻剖析人性,讓我們擁有反思的力量,在失控的正向思考中,保持清明的腦袋與眼光。&& & &&&&& & 中年本身就是個密室?你擠身在自己的迷宮裡,像個無用武之地的將軍,慘的是,那裡沒有日暮西山,也沒有破曉萬丈,那裡只有你回憶中的春夏秋冬,黏稠的、漏水的、回音不斷的,十分擁擠的個人獨處。——《鬼店》傑克.托倫斯 天才石神哲哉的確不像其他人,有做好長大要談戀愛的預期。他前半生是單單被知識擄了去,後半生則被愛情這禿鷹整個尋獲,他索性讓它將他剩下的一點都吃乾抹淨,起碼讓他回到自己仍有「人體」意識的溫度記憶。——《嫌犯X的獻身》石神哲哉 兩人視對方為太陽,因從出生就感受不到太陽的真實存在,那太陽去哪了?為何有人說一被它撫照就會感到溫暖?而他們的太陽卻是別人的,一旦被照就感到無比冰冷,原來太陽可以是這麼殘酷,就像人們的偽善。——《白夜行》桐原亮司 愛咪不是被丈夫尼克的無作為與外遇激到,而是代替幾千年的束縛而成魔,凡束縛我的,我也將囚禁你。「你在想什麼?你感覺如何?」這張長年被迫說謊的性別,終於對你轉回她的那張百年修羅臉——《控制》愛咪.鄧恩 本書特色 *影評人馬欣累積20多年功力的首部作品 *台灣首部以電影反派人物為主題的電影書 *部分內容曾發表於博客來OKAPI專欄
【電子書】地中海曉風殘月:華裔影人米格爾‧張的浮生劄記(上)
少小弱冠去國,瞬間已過古稀,往事如潮, 在地中海的曉風殘月下,記憶中的悲歡離合重新浮現…… 享譽國際世界的電影攝影師! 史蒂芬史匹柏、大衛林奇等大導力邀合作! 米格爾‧張,一位出生於中國後負笈西遊並揚名世界的優秀華裔電影人,一生曾參與上百部中外巨片的攝製工作。本書回憶了他與史蒂芬史匹柏、大衛林奇等知 名西方電影導演的合作經歷,以及與馬龍白蘭度、莎朗史東、阿諾史瓦辛格等電影明星的工作狀況和逸聞趣事,並講述了一個深受東方傳統文化影響卻生活在西方世 界的藝術家,對電影,對人生的感受和深情。 以深入淺出之筆觸讓讀者更了解電影實質製作,此外,還將螢幕後鮮為人知的點滴軼事曝諸予讀者眼前。 本書特色 米格爾多擔任攝影師和美工師任務,負責設計各不同時代和地區之佈景、道具、陳設。曾參加國際電影設計、製作之影片上百部,其中九成為美國好萊塢和英國巨片。茲將傑著者選列如下: 1.北京五十五天(Fifty Five Days at Peking,1963) 2.羅馬帝國覆亡記(The Fall of Roman Empire,1964) 3.爪哇之東(Al Este de Java,1967) 4.牧場決鬥(Duelo a muerte en el Ok Corral,1971) 5.四劍客(The Four Musketeers,1974) 6.王子與窮漢(Crossed Swords,1977) 8.巨人會仗(Clash of the Titans,1981) 9.紅色大革命(Reds,1981) 10野人柯南(Conan, the Barbarian,1982) 11.沙丘(Dune,1984) 12.大班(Tai-pan,1986) 13.太陽帝國(Empire of the Sun,1987) 14.全面挑戰(Total Recall,1990) 15.唐吉訶德的謀殺者(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2000) 16.天國(The Kingdom of the Heaven,2005) 另參與的西班牙影片有: 1.快樂年華(El Ano de Las Luces,1986) 2.瘋猴之夢(El Sueno del Mono Loco,1989) 3.吉訶德(El Quijote,1991) 4.瘋女璜娜(Juana la loca,2002) 此外,一九六五至六七年,在台任職臺灣製片廠總技師兩年期間,曾參加《西施》攝製工作,並在《天之嬌女》、《橋》、《王寶釧》上下兩集等片中任攝影指導。
【電子書】電影皇后胡蝶與五個男人:林雪懷、張學良、杜月笙、潘有聲、戴笠
胡蝶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被譽為「民國第一美女」,也是中國第一位正式「民選」的電影皇后。 & 經歷了童年與少年的動盪奔波,少女時代的她遭遇到被輿論鬧得沸沸揚揚的初戀風波,又意外承受了東北失陷之夜與張學良共舞的「江山美人罪案」之巨大社會壓力;她與黑幫老大杜月笙鬥智鬥勇結果成了好朋友;然後在抗戰期間她被戴笠「霸佔」了近三年,更是她「難以啟齒的人生憾事」。 & 本書特色 & & &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從影之路一路順遂,除了演技好,但做人處世卻比其他影星更勝一籌。本書從胡蝶與影響他最深的五個男人開始描述胡蝶和他的電影。
【電子書】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Film Poetics and the Aesthetic of Disturbance
The widely acclaimed films of Wong Kar-wai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umptuous yet complex visual and sonic style. This study of Wong's filmmaking techniques uses a poetics approach to examine how form, music, narration, characterization, genre, and other artistic elements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certain effects on audiences. Bettinson argues that Wong's films are permeated by an aesthetic of sensuousness and &disturbance& achieved through techniques such as narrative interruptions, facial masking, opaque cuts, and other complex strategies. The effect is to jolt the viewer out of complete aesthetic absorption. Each of the chapters focuses on a single aspect of Wong's filmmaking. The book also discusses Wong's influence on other filmmakers in Hong Kong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 Sensuous Cinema of Wong Kar-wai will appeal to all who are interested in authorship and aesthetics in film studies, to scholars in Asian studies,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and to anyone with an interest in Hong Kong cinema in general, and Wong's films in particular.
【電子書】怪咖影評:保溫冰犀利告白按讚100
(文學筆鋒+怪咖視角)X108部電影 「靠北中不失真情流露」,保證讓讀者們又笑又淚又訐譙! 橫跨87年影史巡禮,嘔心瀝血plus臥薪嘗膽,怪咖影評人保溫冰,獨家奉上古今中外值得用力按讚的100部精選好片,外加8部名不符實奧斯卡誤寵鬼胎兒!以獨到真觀點,「毒」特真性情,從《鬼店》到《露西》,從《盲女驚魂記》到《此情可問天》,從1927到2014,讓你哭得死去活來,笑到虛脫尿遁…… 本書由知名文學獎得主保溫冰精心策畫撰寫而成。內容從1927年到2014年,橫跨87年影史巡禮,從《鬼店》到《露西》,從《盲女驚魂記》到《此情可問天》,含括了諸多公認的經典電影,更有許多不為人所熟知小品佳作。 全書細分為十七章:「叫她們女神」、「媒體內含光」、「人的上半身」、「也有下半身」、「看你往哪逃」、「從前,夢想家」……等應有盡有。作者嘔心瀝血、皓首窮經般的寫作歷程,從籌畫本書到全部完成,費時整整兩年時間,為他個人的創作推向另一個高峰,作者號稱此書為個人「最重要的代表作」。本書每一篇章篇篇精彩絕倫,並附有導演、演員及得獎相關資訊,方便讀者深入了解每部電影的背景。 曾榮獲梁實秋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及各大小文學獎之得主兼知名影評人保溫冰,本著「怪咖」影癡的精神,鏗鏗鏗鏗完成這部犀利直白、觀點獨到、既搞笑又深刻的影評代表作,「靠北中不失真情流露」,保證讓讀者們又笑又淚又訐譙! (隨書附贈「go movie行動電影免費線上電影兌換券」乙份) 藝文影視達人聯名推薦 電影編劇于尚民;導演北村豐晴;音樂人、藝術家田定豐;散文家宇文正;導演朱延平;導演、編劇朱家麟;知名影評人但唐膜;知名影評人何瑞珠;知名影評人李幼鸚鵡鵪鶉;導演李志薔;導演李崗;導演沈可尚;演員東明相;導演林正盛;小熊老師林德俊;金鐘編導范云杰;導演張柏瑞;小說家許榮哲;紐約知名建築師黃金樺;資深電影監製葉如芬;知名影評人聞天祥;導演蔡銀娟;音樂人豬頭皮;導演瞿友寧;知名影評人藍祖蔚(依姓名筆劃排列)
【電子書】青春
小人物大感動 聽楊力州說小人物的精采故事 & 他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平凡 & 他高舉「人」的價值, 讓人看見生命最深層的一面,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不平凡。 看他的紀錄片,笑過,哭過,那苦澀的一面你會勇敢去面對。 這本書,是楊力州獻給他們的情書。 & 不只是拿走故事的人 &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楊力州,首度回顧自己的紀錄片人生,用他最重要的九部紀錄片,回憶那些曾與他人生歷程互相交疊的小人物的不平凡故事。 & 這不只是一本把影像內容文字化的書,而是乘載著更多沒被記錄到的真實,以及隱藏在影片背後的動人故事。 & 他所記錄的那些人的生命故事,深刻而寬廣,你不見得與他們有同樣的生命經驗,但那些故事卻會觸動你心裡的某一小塊地方。感謝所有分享精采生命故事的人,讓攝影機記錄下來,現在還變成一則則動人的文章。希望你能透過這本書,找到自己心中的鑰匙,或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 ★《青春:獻給他們的情書》,透過楊力州導演人生中最重要的九部紀錄片,讓你看見不平凡的生命故事。 & (「青春」、「新宿駅,東口以東」、「奇蹟的夏天」、「水蜜桃阿嬤」、「征服北極」、「被遺忘的時光」、「青春啦啦隊」、「拔一條河」、「看不見的島」)
【電子書】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The State of Taiwan Film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ransnational Representations focuses on a neglected period in Taiwan film scholarship: the golden age of the 1960s and 1970s, which saw innovations in plot, theme and genre as directors highlighted the complexities of Taiwan's position in the world. Combining a concise overview of Taiwan film history with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Taiwan films, the book reveal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uggles Taiwan experienced in its search for global identity. This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adopts a transnational approach which presents Taiwan's film industry as one that is intertwined with that of mainland China, challenging previous accounts that present the two industries as parallel yet separate. The book also offers productive comparisons between Taiwan films and contemporary films elsewhere representing the politics of migration, and between the antecedents of new cinema movements and Taiwan New Cinema of the 1980s.
【電子書】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
32個創作秘訣教你寫出絕讚好故事「講故事」對於當前的文創及影視產業,甚至是管理、教育、業務等各領域的人士,都是很重要的能力。作者耿一偉任教編劇課程十餘年,對於說故事的能力深有認識。本書整理出創作故事的三十二條法則,加上貼心小秘笈和各種形式的練習,讀者能透過本書學習如何創作出豐富有趣的故事,成為說故事高手! 專文推薦柯淑卿(影視導演/金鐘獎最佳編劇)胡竹生(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 名人推薦莊益增/顏蘭權(《無米樂》、《牽阮的手》導演)姜素秋(100年度優良電影劇本獎得主)蕭秀琴(影視編劇/作家/總編輯)春花(明日武俠電子報微武俠十人首選《孤星流雲》作者)
【電子書】黃金時代:電影原創劇本
我叫蕭紅,我懂得的盡是些偏僻的人生。 可是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愛和溫暖。 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 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 ──文藝版《一代宗師》,不是大歷史,也不是史詩,而是以《呼蘭河傳》東北女作家蕭紅為主角,還原了一整個時代的眾生相。 電影《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原創劇本,故事描述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1911-1942)的一生,以及1930年代活力奔騰的中國文壇。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幼年喪母,初中畢業就為逃婚與男友出走,之後懷孕卻被拋棄,受困旅館。由於無錢繳付食宿費,差點被旅館老闆賣到妓院。後與作家蕭軍展開一場長達六年的愛戀,兩人受到魯迅提攜,逐漸蜚聲文壇。隨著抗戰的腳步,蕭紅、蕭軍與東北文人端木蕻良也發展出一段三角戀,蕭紅後與端木結婚,戰亂中逃亡至香港,並在香港創作代表作《呼蘭河傳》。香港淪陷後,蕭紅抱病過著顛沛流離的避難日子,於1942年1月22日逝世於香港。 除了蕭紅,故事也重現了蕭江與蕭軍、魯迅、丁玲、胡風、梅志、聶紺弩、靳以、端木蕻良等文人的生活氛圍,他們往來密切,活躍於三十年代的文藝圈。那個時代,傳奇輩出,自由,大膽,意氣風發,是中國再也不曾出現過的、自由理想的文壇黃金時代。 & 收錄【劇本全文】+【精美劇照】+【工作日誌】+【精彩訪談】 *工作日誌:哈爾濱→山西→北京→武漢→上海五地實拍記錄 *精彩訪談:李檣、許鞍華、湯淮、馮紹峰、郝蕾等一線明星親身說法 ✔金馬獎及四度金像獎得主許鞍華導演夢想四十年的代表作:「《黃金時代》裡有我全部的人生觀、藝術觀與世界觀。」 ✔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得主李檣耗時三年半全新力作 ✔細述二十世紀百大中文小說《呼蘭河傳》作者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令人歎惋的愛情經歷 ✔還原魯迅×丁玲×胡風×蕭軍這群意氣風發的熱血文青眾生相 ✔重回20世紀30年代── 一個痛快愛恨、美好而自由的黃金時代 ✔本片由一線明星湯唯、馮紹峰擔綱男女主角,書中收錄大量精美劇照。 ✔本片已榮獲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閉幕片,並入圍第39屆多倫多影展,及入圍第51屆金馬獎五項提名。
【電子書】紙上放映:探看台灣導演本事
最詳盡的實務經驗、最動人的創作自白35堂不藏私電影課,台灣導演本事一次公開台北電影節第二屆「卓越貢獻?」得主、新一代電影文化守護者《放映週報》,創刊十週年,最新影人訪談隆重鉅獻!《紙上放映:探看台灣導演本事》精選三十餘篇導演訪談,依影片主題劃分為「大城小愛」、「青春練習曲」、「家庭作業」、「不完美人生」、「何處是我家」、「正義之歌」、「社會顯影」七大單元,從小我的情愛到大我的社會關懷,從小清新到大敘事,兼容新電影以降一路沿襲而來的寫實傳統,以及台灣導演力求突破的革新風貌。全書訪問完全聚焦於受訪者對於其作品、創作理念的闡述,沒有過度英雄化的歌功頌德,亦沒有與創作無關的風花雪月,無疑是台灣當代電影史的一份重要論述。《紙上放映》不只是以紙本形式重複播送電影幕後花絮或是創作者美學訪談那麼簡單,它井井有條地為近年風起雲湧的台灣電影梳理出了幾條重要脈絡,在訪談與訪談之間、在前作與後作之間、在紀錄與劇情之間、在章節與章節之間,我們看見了台灣電影,看見了台灣影人,同時也重新發現了、確認了更豐富蓬勃的台灣。專文推薦林文淇/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放映週報》發行人暨總編輯 鄭秉泓/影評人名人推薦小野/作家李幼鸚鵡鵪鶉/影評人李亞梅/穀得電影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烈/監製侯孝賢/導演 郭力昕/影像文化評論者陳儒修/政大廣電系教授聞天祥/影評人 (依姓氏筆劃排序)
【電子書】人言可畏:阮玲玉玉碎之謎
阮玲玉成名後,陷於昔日情人張達民和現任情人唐季珊的名譽誣陷糾紛案,不堪輿論誹謗心力交瘁,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婦女節當天服安眠藥自盡。噩耗傳來震驚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幾十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隊伍綿延十幾里,魯迅曾為此撰文〈論人言可畏〉。阮玲玉曾主演的電影有二十九部,但歷經亂世戰火,目前僅發現九部倖存。在短短的九年從影生涯,阮玲玉演繹了舊中國各階層無數悲慘女性的形象,最終只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的「遺言」讓人議論紛紛的同時,卻帶走了她生命中最值得追究的真相,她短暫的人生竟比電影情節更加曲折離奇。一種淡淡的哀愁緊隨著她的步履和眼神,在表現得做精彩的時候,不禁使人想起法國導演帕勃斯特的作品。----法國 揚‧托平影片《神女》,這種獨創性,首先要歸功於阮玲玉高超的表演藝術。----義大利 加尼‧隆多里諾
【電子書】李國修編導演教室
一代戲劇大師李國修逝世週年紀念! 李國修:看戲修心、演戲修行, 這份筆記是我這四十年來的劇場旅程。 獨家收錄李國修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六義幫》手稿! 李國修原著改編,《極光之愛》12月19日起全臺上映! 皇冠 60週年 紀念出版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而這一生我只想做好一件事, 那就是──開門,上台,演戲。 ●想學表演,得先認識這八個字:「角色扮演」與「生活態度」。先把做人的道理搞清楚,就會搞懂角色在想什麼了。 ●戲是扮演,劇是故事。戲劇就是在一個虛構的故事裡,角色真實而真情的扮演。 ●我對於自己的創作永遠不滿足,也一直在建立自己的風格後,推翻自己的風格,我很樂於當一個沒有風格的導演,一直在尋找不同的劇場語言。 ●身為導演,你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但記得要回到地面來實踐。 ●戲講的就是人,不管情節再精采,舞台燈光再絢麗,如果這個劇本沒有了「人味」,就不能打動觀眾。 ●人活著是為了做自己,而不是解釋自己。作者該說的話,應該在作品裡都講完了,觀眾看完戲之後,必然各有各的解讀。 戲劇大師李國修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憑著對表演藝術工作的熱愛,持續在劇場發表創作,成為集經營者、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的華人戲劇泰斗。 一九八六年,他創立「屏風表演班」,在往後二十多年間,巡迴海內外二十三個城市,完成了上千場演出,帶給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許多美好的回憶。 從事劇場工作多年,他始終相信戲劇是一門關於「人」的藝術,任何美學形式的戲劇,它的核心都是在探討人性。身為一個創作者,除了要不斷地探索自我的內心,也要關心社會、熱愛生活,進而將自己對於生命的感動,透過舞台上的演出,傳遞給觀眾席上的每一個人。 本書首次完整呈現李國修一生的表演歷程、導演理念以及創作思維,不僅讓我們看見他四十年來為了「做好一件事」的專注,也讓我們看見他將理想化為行動,不斷超越自我,並勇於堅持的動人力量!
【電子書】軍中樂園電影寫真書
我們曾經如此相信,直到發現全是謊言 但之後會知道,這其實是命運 導演鈕承澤繼《愛》、《艋舺》之後,一部對複雜人性的探索力作, 也是獻給每個勇敢心靈的時代戀歌。 獻給台灣的跨時代青春記憶 全片構思八年、籌備兩年、耗資2.5億台幣,呈現70年代金門戰地風雲 金馬影帝阮經天、《甄嬛傳》陳建斌、《聖誕玫瑰》萬茜、《愛》陳意涵 聯合演出 獨家呈現最全面、最精彩的《軍中樂園》電影寫真全紀錄 海龍菜鳥小寶(阮經天)來到海天一色的金門,歡迎他的卻是魔鬼士官長老張帶來的鐵血磨練。慘遭退訓後,他被分發到有「軍中樂園」之稱的特約茶室,卻在 這裡遇到了新訓中心的好友華興,也發現了老張對阿嬌情有獨鍾的秘密,堅守忠貞的他這時也被侍應生妮妮吸引,展開了一段幽微的情愫… 就當一切看似美好之際,茶室出了意外,風聲鶴唳下,小寶偶然間又得知了妮妮深藏心底的秘密!他的世界開始動搖之際,變化接踵而至。 《軍中樂園》電影寫真書透過畫面與鏡頭,引領讀者一窺民國六七十年代的金門戰地風情,金馬影帝阮經天化身成為海龍精兵,透過電影的洗禮焠鍊成身心更強健與成熟的男人,數百張珍貴的電影影像記錄,是所有喜愛電影的讀者一定要珍藏的精彩電影寫真書。 小寶 ◎阮經天 飾 1950年生,二十歲,山外特約茶室管理員。 機伶,可愛,人緣好,待人有同理心,富正義感,因其純情在室的身分成為茶室眾姊妹們蓄意撩撥的對象,褲襠內一不小心就自動升旗,痛癢難耐,但他堅壁清野固守陣線,為了口中那位「未來的老婆」。 阿嬌 ◎陳意涵 飾 房門前總是大排長龍,生意最好。以楚楚可憐之姿接客,惹人疼愛。平日樣貌只是手腕,生存之道,也令老張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老張 ◎陳建斌 飾 1926年生,四十四歲,山東人,海龍蛙兵老士官長。 一口鄉音,脾氣臭又硬,戰功彪炳,傳曾游泳至廈門潛入戲院挾持放映師放映國軍政宣片。1944年在家鄉被拉伕加入軍隊,從此與親人分離。大字不識一個,常找小寶代筆寫下一封封寄不出的家書。 妮妮 ◎萬茜 飾 氣質出眾,表情少,話也少,不太正眼看人,每天只接客一位,其餘九張票自掏腰包購買。英文流利,會彈吉他,歌聲更是情感豐富。神祕的氣息與背景,特別引發小寶的好奇;實則因不可告人的原因而在特約茶室工作。 鍾華興 ◎王柏傑 飾 和小寶感情最好的同梯弟兄,老實莊稼漢,下部隊後在翟山坑道遭學長無理霸凌,始終想不透為何人一定要當兵? 阿霞 ◎苗可麗 飾 阿霞姐,牙尖嘴利,大姐頭性格,據說年輕時曾是酒店紅牌,但如今年華已逝,盛況不再,是茶室中生意最差的,不時藉著幾招生存伎倆,從他人排長龍的房門口搶客。 導演 鈕承澤 每個破碎的時代,都值得下一個時代擁抱 從小我就經常聽父親說著家鄉的種種,聽他描述我從沒見過的爺爺奶奶、家鄉的街道、小吃…。我只能聽他說,無法想像他口中的街道跟我奔跑的巷子哪裡不一樣。我父親那輩人,很多因為戰爭的關係,年輕時就離開了家鄉,有的後來終於返鄉,也有的再也不曾回去。 我們就像站在世界的兩個極端,80年代正值青春期的我,每天只想出門鬼混,「家」對我來說,是個遙遠的地方。那時我從沒想過,或許父親也有著同樣的感 受,甚至是超乎我理解的深刻。每次出門前,都會看到一個身影痀僂著窩在桌前,握著筆,顫抖地寫著給家人的家書...。他這輩子始終沒能回去過。 父親過世之後,我花了很長的時間,試圖踏上他的人生軌道,同時也試圖捕捉那個世代的人,在時間洪流的推擠下,頻頻眺望家鄉的眼光。那裡究竟有著怎麼樣的迷惘?家在他方,也在這端;既是他方的兒子,也是這方的父親;少了他,都是缺憾。 於是這次,我想透過一個特別的題材,一群身不由己的人物,在一個荒謬的年代,被禁錮在一座風光明媚的小島,等待著一場永遠都不會發生的戰爭。這想法在 我腦海裡,經過十年反覆的消化、推翻、重整,再花了兩年才完成《軍中樂園》。我希望用更純粹的、內省的行腳方式,面對一個時代的故事,也面對一個兒子未能 好好擁抱父親的遺憾……如果因為這部電影、因為他們的故事,有了更多相互理解的心靈,又何嘗不是一種穿越時間的擁抱?
【電子書】人與神:王唯編導影視生涯回憶錄
一九四五年抗戰結束,當時作者正在劇校就讀,被劇校指導教官同時也是戴笠同期同學的毛少將介紹到臺南國防單位工作。後請調回臺北時,結識了正在拍攝《阿里山風雲》的張徹、張英,正因上海淪陷回不去,而留在臺灣,成為臺灣電影的奠基、拓荒者。自此開始了戲劇生涯,從實際表演到出國留學,從國軍康樂隊到進入台視再到中影,在此提供了臺灣一九四九年之後電影電視界的演進史。
【電子書】最後的蔓珠莎華:梅艷芳的演藝人生
二○一三年是梅艷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來,從坊間、傳媒到學術界對梅艷芳的討論,早已超出對一個已故巨星的純粹懷念。不少人指出,梅艷芳的形象、音樂與電影的代表性,標誌了香港一個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時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認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 在音樂方面,梅艷芳歌路縱橫,形象百變;她有「東方麥當娜」之稱,同時大量改編日本歌曲,又翻唱國語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時,梅艷芳卻建立個人風格──那是香港混雜文化的代表。在當過多屆歌后、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均破紀錄的背後,梅艷芳身上銘刻了香港文化。 & 電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最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遊走不同電影類型而都獲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員:文藝片《胭脂扣》、喜劇《審死官》、動作片《東方三俠》都非常成功。這跟她舞台上的百變形象有關,也跟當時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質關係甚大。 & 這書的目的並不只是讓人更了解梅艷芳,而是從她身上了解整個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本書旨在對梅艷芳作深入的評論及賞析,嘗試深入淺出,並以多元角度討論。 -獨家深度訪問: 訪問曾跟梅艷芳合作的音樂製作人、導演及演員,包括黎小田、倫永亮、關錦鵬、許鞍華、許冠文、許志安、鄭裕玲等,談論梅艷芳的歌唱技術、舞台風采、角色演繹、專業精神等,娓娓道來他們與梅艷芳的合作經驗,釐清坊間對梅艷芳的不實傳聞。 & -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及評論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從不同角度討論梅艷芳,例如從性別、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認同及香港電影發展等不同議題切入。 & -隨書收錄 梅艷芳逝世當年,各屆人士紛紛撰文悼念,道出她對整個影壇、歌壇及社會的影響與價值,此書重新收錄當中部份文章,當中包括張五常、李碧華、陶傑、張敏儀、吳靄儀、黃霑等人的文章。 & (此書作者收益扣除基本開支後作慈善用途)
【電子書】華影壇:中港台影壇趣聞
導演在片場總是對演員頤指氣使。演員惡搞導演,沒聽過吧!小咖要在影壇立足,腦筋要動得快!銀光幕前斯文專情的男大明星,台下卻是寂寞難耐常常藉「討論劇情」大搞男女關係。● 由電影導演卜萬蒼談到「左聯」、戰時重慶影劇界四大名旦——白楊、舒繡文、張瑞芳與秦怡,牽引出更多巨星間的愛情離合。● 在國民黨黨營電影事業中幾番的改制,人事的更迭,到抗戰勝利後接收京滬影院竟掀起爭奪戰的種種內幕,可謂蔚為奇觀。● 香港邵氏影業的分分合合、導演羅維和李小龍的衝突,更談香港的所謂「鹹濕」小電影等等。本書以輕鬆詼諧的筆觸,深入淺出談論電影界的人、事、物,讀來猶如盡窺百年華語電影史。
【電子書】光影中的人生與哲學
本書透過解讀經典電影,深入淺出探討人生與哲學。全書按照文章討論重點分為「自我」「自由」「道德」「信念」「情感」「幸福」六章,合共17篇,討論話題 涵蓋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方面。各篇通過品論一部經典的電影,介紹影片中折射出的議題,理論結合生活地討論與讀者息息相關的重要哲理。將生命中的永恆話 題,一一剖析解構成哲學思考議題,結合哲學理論,分析疏導這些難解的生命話題。
【電子書】中外電影永遠的巨星(二)
政壇大老陳立夫跟電影界有什麼淵源? 大陸時期就是電影界領導人的羅學濂是誰? 曾任中影三十年顧問的胡心靈,卻連中影導演都不認識? 世界影壇均罕見的父子攝影大師,林贊庭與林良忠的故事是什麼? 北京大學教授李道新為何能獲選「十佳老師」? 在台灣電影史上,這是需要重新被發現與傳承的歷史,關注電影的你,不可不看! 本書特色 金馬獎特別貢獻獎得主黃仁再度爬梳華語電影史之重要著作,深入淺出,由人物入手,帶領讀者理解華語電影過往的軌跡。
【電子書】穿越電影看心理
人生經驗就仿如一場又一場的電影, 演著「開始」、 演著「過程」、 演著「起落」、 演著「幸福和美滿」 & 本書分成三大部分,以淺顯生活的心理學理論切入二十六部影片的觀察。 第一部分是「熱鍋上的親情」。著重於「依附關係」與「親子難題」上。原生家庭幾乎是個人性格、觀點的養成藍圖,與家人的關係常是我們心底最深層的奧祕與糾葛,它往往在不知不覺間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與角度,甚至可以持續數十年。 第二部分是「破譯愛情密碼」。從「親密關係」與「愛的本質」方向入手。從另一個隱身的狀態,貼近但身歷其境的投射甜蜜希望或宣洩挫折和情緒。 第三部分,是「內心的颶風」。重點放在「動機」與「自我實現」的分析。藉由電影劇情呈現人性的多元面,引導讀者以電影為著力點,由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進而思考、統整、探索、過濾、延伸出與自身經驗相符,能投射自我定位、自我存在意義的角度與思緒。 本書特色 以淺顯生活的心理學理論切入26部影片的觀察。
【電子書】聽見下雨的聲音電影寫真紀實
方文山第一部電影導演記事,文字.影像.音樂,帶你聽見下雨的聲音。這是青春,是夢想,同時也是愛情。青春,是我聽過最美的聲音。又下雨了,雨滴敲打玻璃瓶的聲音,你想起了誰?一個立志用音樂改變世界的樂團主唱,卻因女孩的無聲世界而改變。他用唇語想進入女孩的世界,告訴她,她的笑容有多美。她在無聲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男孩的音樂。在男孩譜寫的音符中填上詞,那是女孩願意去愛的勇氣。告別了從前,再次聽見愛情的聲音。然而,雨落下的聲音不會這麼規律,愛情也是。在一段愛情裡,總是會下幾場滂沱的雨,讓人看不清路,也不太確定是否該繼續前進?終於,女孩願意堅定地信仰愛情。因為在某一年夏天,她曾經聽過最美的聲音,就是愛情。即使愛情也在下雨天結束,但那雨聲卻變成了永恆。她相信,只要她願意用心聽,雨聲的聲音不會停。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它會再譜出另一曲優美旋律。本書以溫熱的文字結合影像,希望可以藉由閱讀的方式,找尋屬於你我心中最美麗的聲音。
【電子書】聽見下雨的聲音電影寫真紀實:方文山導演創作印記
方文山第一部電影導演記事,文字.影像.音樂,帶你聽見下雨的聲音。這是青春,是夢想,同時也是愛情。青春,是我聽過最美的聲音。又下雨了,雨滴敲打玻璃瓶的聲音,你想起了誰?一個立志用音樂改變世界的樂團主唱,卻因女孩的無聲世界而改變。他用唇語想進入女孩的世界,告訴她,她的笑容有多美。她在無聲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參與男孩的音樂。在男孩譜寫的音符中填上詞,那是女孩願意去愛的勇氣。告別了從前,再次聽見愛情的聲音。然而,雨落下的聲音不會這麼規律,愛情也是。在一段愛情裡,總是會下幾場滂沱的雨,讓人看不清路,也不太確定是否該繼續前進?終於,女孩願意堅定地信仰愛情。因為在某一年夏天,她曾經聽過最美的聲音,就是愛情。即使愛情也在下雨天結束,但那雨聲卻變成了永恆。她相信,只要她願意用心聽,雨聲的聲音不會停。滴滴答答,滴滴答答,它會再譜出另一曲優美旋律。本書以溫熱的文字結合影像,希望可以藉由閱讀的方式,找尋屬於你我心中最美麗的聲音。
【電子書】拔一條河
人生就像拔河,只要還有一絲絲希望,就要緊緊抓住,永不放手!幾年前,八八風災摧毀了甲仙人的家園。風災過後,他們用痛苦淬煉出來的力量,雙手緊握粗麻繩,握住甲仙的未來。他們是一群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放棄希望的人們。一群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小朋友,挑戰極限為故鄉爭取榮譽;一群心繫故鄉的甲仙人,努力不懈只為重建家園;一群嫁到甲仙的南洋媽媽,用美味凝聚每個人的心。他們手牽手,一起面對迢遙的重建之路,他們深信,甲仙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儘管困難重重,他們決不放手!過去幾十年來,甲仙人的日子曾經優裕從容,位居台20和21線交會處的南橫入口,觀光及路過的人口足以支撐小鎮的經濟,除了以芋頭冰知名,麻竹筍和梅子的產量也是全台數一數二。民國98年8月8日,莫拉克帶來龐大雨量,沖毀甲仙人的家園。風災後重建,道路通了,橋也蓋好了,觀光人潮卻回不去了。甲仙人在風災肆虐過後的小山城,面對不同的生命困境,在蕭條絕望中奮力泅泳。谷底之後,是艱難的再起,但他們忘卻哀傷努力向前,只記住痛苦淬鍊出來的力量。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小朋友,穿著借來的鞋子,靠著綁在樹幹上的繩子、站在床板上練習,終於在101年6月拿下全國比賽亞軍。拔河隊為甲仙爭取榮譽,也喚回大人被摧折的信心與勇氣。來自南洋的新住民媽媽,更是甲仙重建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她們用一道道異國美食,凝聚留在故鄉打拚的人。他們都在拔河。與死亡傷痛的記憶拔河,與大自然對家園造成的摧殘拔河,與不知何時才能再起的脆弱在地經濟拔河。在拔河中,退後又前進,重建毅力與信心。台北電影節、金馬獎常客導演楊力州,花了超過一年時間,在高雄甲仙蹲點拍攝,交出創作生涯中最複雜糾葛的紀錄長片「拔一條河」(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透過新住民姊妹與當地居民的重建故事,我們在這個飽受八八風災摧殘的山中小鎮,發掘甲仙獨特的美與活力,期待新希望的綻放。
【電子書】皮克斯動畫師之紙上動畫《羅摩衍那》
參與製作《怪獸電力公司》《玩具總動員》《天外奇蹟》等動畫電影的皮克斯資深動畫師Sanjay Patel,改編流傳千年的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所創作最精彩絕倫的紙上動畫作品。上百張生動活潑、色彩絢麗飽滿的繪畫,不輕易公開的製作草圖,完美呈現一個愛、奉獻、命運與戰爭的故事。所有動畫迷、插畫家及藝術愛好者,絕對值得收藏!《羅摩衍那》紙上動畫隆重上演!當所向無敵、窮凶惡極的史上第一大魔頭羅波那掌控了全宇宙,正義之神毗濕奴必須找到辦法阻止他。毗濕奴在人間的化身羅摩就這樣降生到世上,他是一位有著藍色皮膚、偉大目標與強者命運的英俊王子。羅摩本來是下一任王位繼承者,生活過得很順遂,直到邪惡的繼母用計,迫使他被放逐。羅摩於是展開了在印度森林中的漫長旅程,然而冒險才要開始,羅波那就擄走他美麗的妻子悉多,把她囚禁在楞枷島。接下來是一個愛、奉獻、命運與戰爭的故事。落難的公主、諸神的化身、皇室的權謀、意亂情迷的惡魔、神奇的武器、會說話的熊、會飛的神猴,以及成群結隊的嗜血惡魔,讓這個生動有趣又多采多姿的傳說熱鬧非凡。此一紙上動畫作品出自皮克斯動畫家桑傑.帕特爾(Sanjay Patel)之手,改寫自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是目前最獨一無二的創新版本,有上百張活潑的繪圖,乃至於作品完成過程中的草稿、地圖,並一一介紹了史詩中的角色,包括惡魔、天神、靈獸和凡人。美麗的繪畫作品絕不可能憑空而來,作者不藏私地公開創作過程的細節,讀者可一窺作品完成前的真實樣貌。
【電子書】皮克斯動畫師之紙上動畫《羅摩衍那》
參與製作《怪獸電力公司》《玩具總動員》《天外奇蹟》等動畫電影的皮克斯資深動畫師Sanjay Patel,改編流傳千年的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所創作最精彩絕倫的紙上動畫作品。上百張生動活潑、色彩絢麗飽滿的繪畫,不輕易公開的製作草圖,完美呈現一個愛、奉獻、命運與戰爭的故事。所有動畫迷、插畫家及藝術愛好者,絕對值得收藏!《羅摩衍那》紙上動畫隆重上演!當所向無敵、窮凶惡極的史上第一大魔頭羅波那掌控了全宇宙,正義之神毗濕奴必須找到辦法阻止他。毗濕奴在人間的化身羅摩就這樣降生到世上,他是一位有著藍色皮膚、偉大目標與強者命運的英俊王子。羅摩本來是下一任王位繼承者,生活過得很順遂,直到邪惡的繼母用計,迫使他被放逐。羅摩於是展開了在印度森林中的漫長旅程,然而冒險才要開始,羅波那就擄走他美麗的妻子悉多,把她囚禁在楞枷島。接下來是一個愛、奉獻、命運與戰爭的故事。落難的公主、諸神的化身、皇室的權謀、意亂情迷的惡魔、神奇的武器、會說話的熊、會飛的神猴,以及成群結隊的嗜血惡魔,讓這個生動有趣又多采多姿的傳說熱鬧非凡。此一紙上動畫作品出自皮克斯動畫家桑傑.帕特爾(Sanjay Patel)之手,改寫自印度著名史詩《羅摩衍那》,是目前最獨一無二的創新版本,有上百張活潑的繪圖,乃至於作品完成過程中的草稿、地圖,並一一介紹了史詩中的角色,包括惡魔、天神、靈獸和凡人。美麗的繪畫作品絕不可能憑空而來,作者不藏私地公開創作過程的細節,讀者可一窺作品完成前的真實樣貌。
【電子書】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
《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是電影理論工作者齊隆壬長期研究的成果,詳細耙梳並剖析符號學的發展源流與變革,以及著名學者的理論,如索緒爾、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皮爾斯等。接著帶出電影理論的關鍵人物──克利斯蒂安.梅茲,闡釋他如何把符號學,以及相關領域如語言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運用至電影分析,奠定電影符號學在電影理論界的重要地位。也因電影符號學涵蓋的範圍甚廣,而讓電影分析有了更多可能性。除了回顧西方符號學與電影符號學的理論與沿革,作者也把討論拉回台灣與中國大陸,介紹電影符號學在兩岸的發展脈絡與特點。在理論層面之外,作者也引用許多影片分析的範例,清楚說明電影符號學是如何應用於電影研究之中。而近來電影科技日新月異,已進入數位電影時代,因此第九章即在討論電影由膠卷轉為數位影像的變革,除了提及古典電影如《波坦金戰艦》、《月球之旅》等必會出現的經典例子,更舉《阿凡達》、《全面啟動》、《雨果的冒險》為例,把電影符號學理論連結至最新的影片發展上。電影符號學雖看似古典,在現今的數位環境中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受到電影理論學者大量援用,依然能夠提供理論架構和基本論點。而本書由符號學的發展開始,一直到電影符號學與數位電影的連結,提供了全面且獨到深入的見解,堪稱是近期電影理論的重量級著作,研究電影者不可不看!本書特色1. 電影理論與研究的重要參考書2. 詳盡剖析符號學理論發展與演變3. 介紹西方電影符號進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脈絡4. 詳列著名學者,如皮爾斯、索緒爾、羅蘭?巴特、李維史陀、艾柯及梅茲等的理論5. 專章討論電影符號學於數位電影的應用
【電子書】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及其他
從雷奈《穆里愛》與費里尼《愛情神話》到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托爾斯泰文學∕奧黛麗.赫本電影的一九六○年代台灣社會背景版的《戰爭與和平》到我跟蔡明亮都愛小劇場∕電影∕李香蘭的夢般喜悅二十年來的重量級評論重新編輯整理文字天馬行空、喃喃自語又旁徵博引從歐美到亞洲,李幼鸚鵡鵪鶉最完全、最私密的電影觀點若你每年都到影展朝聖,必定見過一位身形瘦削,頂著一頭瘋亂長髮,總是拿著照相機四處拍攝他眼中「美的事物」的奇人。他從前叫做李幼新,如今叫做李幼鸚鵡鵪鶉,不過前陣子他終於把留了多年的長髮剪掉,不變的是,他依舊從大師經典到好萊塢強片再到學生畢業製作持續尋尋覓覓,在電光幻影中尋找他自己。李幼鸚鵡鵪鶉見證了台灣小劇場的起與落,參與了台灣電影不同時期一場接著一場的美好戰役,憑藉他驚人的記憶力與獨到的切入方式,為台灣影史留下一篇又一篇的精彩紀錄。他癡迷奧黛麗.赫本、深愛雷奈與費里尼,執著於電影中的「看」與「被看」、「同」與「異」,致力在不同影像文本中挖掘各式各樣的「2」(二元對比)。《我深愛的雷奈費里尼與其它》是李幼鸚鵡鵪鶉自從1993年的《關於雷奈∕費里尼∕電影的二三事》、《男同性戀電影…》之後的首本影評集(這期間僅有自傳《鵪鶉在鸚鵡頭上唱歌》問世),不僅有將近二十年來他在各大報章雜誌發表過的精華蒐錄,還有多篇私房手稿首度曝光,總計「奧黛麗.赫本與『泛奧黛麗.赫本電影』」、「從雷奈與費里尼開始」、「用電影解釋電影 關於雷奈與費里尼的影響」、「關於楊德昌」、「只有蔡明亮」、「我 私人的 台灣電影」、「還有華語電影」、「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以布萊德.彼特結束」九大單元,超過一百二十篇精彩文章、多達二十七萬字,如他所言,這其實是李幼鸚鵡鵪鶉版本的追憶似水年華。不僅寫給他自己,也寫給全天下影癡……本書特色1. 李幼鸚鵡鵪鶉二十年來第一本影評集2. 包括多篇未曝光的私房手稿3. 影評之外,亦可一窺李幼鸚鵡鵪鶉的影痴生涯與生活理念
【電子書】午夜場電影筆記
這是一份庸常年代的傳奇渴望,一款狂飆年代的幽微夢境。從電影中,它體悟到愛與無奈;在光影中,它感受出現實與詩意。作者多年的學院訓練和風格追求,使其文字擺脫了纖細的情緒直覺,知性、深刻中不失華美與質感。電影只是一種管窺的途徑,作者提供了四通八達的詮釋可能,接駁於她對人生、情感、審美、文化的打量與體悟。這是一本夜生活的電影清單,讓人沉湎於聲色光影、在無眠無休中愛恨纏綿的夜晚,儘管那不過是銀幕或碟機前一個坐姿凝固的身影和一張明晦變化的面孔。電影,與其說是一種有點宅的生活方式,毋寧說是性情的清澈投射,它是男孩多多在《天堂電影院》中沒有找到的停泊港口,也是最柔軟的烏托邦。本書特色1.這是一份庸常年代的傳奇渴望,一款狂飆年代的幽微夢境。2.從電影中,它體悟到愛與無奈;在光影中,它感受出現實與詩意。
【電子書】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新世紀以來,紅色題材影視劇成為大陸重要的電影、電視文化現象。與八九十年代紅色經典很難獲得市場認可不同,這十年來,英雄傳奇故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及諜戰劇成為當下大陸螢屏中最為熱播的劇碼。尤其是近兩三年,這種紅色革命故事的熱潮也轉移到日漸火熱的大銀幕中,不斷地創造著票房神話。可以說,正是這些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影視劇不再使主旋律成為一種遊離於人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而是建構了一種處理50-70年代革命故事的有效方式。如果把這種現象放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歷史背景中,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化在80年代以來所面臨的敘述困境,那麼“新世紀十年”所出現的這些熱播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就成為格外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和分析這些影視劇的敘述策略、生產機制、意識形態症候不僅有利於重建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講述,而且這種關於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新想像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主流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電子書】說電影
李安、陳凱歌、楊德昌、今村昌平、馬丁.史科西斯……他與他們談電影、拍故事,也聊生活。《北京故事》導演 王正方,與諸多電影人的交遊逸事試問電影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電影是一種表達方式,我想用它說服自己,生命比它呈現的更有價值,更美好圓滿些。作者於美國與臺灣電影圈打滾數十年,交遊無數。李安、王穎、楊德昌、史科西斯皆為其座上佳賓。他看盡浮華世界的幕前幕後與潮起潮落,有感而發,將所見所聞的大事、趣事、糗事、妙事如實寫來,化為篇章。文筆閃耀著幽默、智慧,與他對電影無盡的熱愛。他寫人、寫戲、寫電影,更寫人生。本書分為兩部分,其一談電影的「人」:導演、演員、攝影師、製片;其二談戲與電影,也談各種拍戲的故事。在作者筆下,這些人們彷彿就在面前高聲談著對電影的想法,說著那些迷死人的事,也彷彿讀者就身在拍片現場,與作者一起苦惱、一起歡笑。
【電子書】那個洞是哪裡來的:試論中國電影困境的形成及發展戰略
中國電影曾經歷三個輝煌期,但輝煌的背景卻呈現出全然不同甚至是斷裂的底色。本書從支配電影誕生的藝術意志入手,針對新中國建立前、新中國建立後至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至今三個階段的中國電影進行了分析,指出電影作為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唯一的集體感知物件在這三個時期所起的獨特引導作用,及其在電影本土化和類型化方面產生的深刻影響,通過梳理中國電影獨特的發展道路,分析其在產業化之路上出現創意危機的深層背景與根本原因,嘗試探尋當前中國電影進入產業化時代必須解決的問題。
【電子書】低成本大電影
低成本大電影,顧名思義,是以一般平民可負擔的資金或技術,去模仿大電影感覺,換言之,如果你是平民而又好此道,這本書請你不要錯過。本書說明一個道理:拍電影,不是有錢人或大公司的專利,假若你每天嚷着拍電影是你的終生理想,此書正好作一個起動指南,讓各位能夠有經濟地拍攝屬於自己的個人電影。
【電子書】大家來談宮崎駿
龍貓為什麼是吉卜力的招牌?紅豬裡的飛機可是其來有自喔!!你知道在台灣也看得到風之谷的大王蟲嗎??宮崎駿動畫將不再只是休閒娛樂,而是夢想與現實的結合。《風之谷》、《龍貓》、《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魔法公主》、《神隱少女》、《霍爾的移動城堡》、《崖上的波妞》……,這些膾炙人口的動畫作品,陪伴著你我的成長過程。「宮崎駿」不只成為日本動畫的代名詞,更將動畫作品向上提昇到藝術的層次,受到國際間肯定。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游珮芸老師,繼二○一○年以《宮崎駿動畫的「文法」》一書,首開台灣學術界對宮崎駿動畫研究的先河後,今年更帶領國內新生代動畫研究者,從更寬廣的角度,不只是文本研究,更加入了感性與想像,帶領讀者深入宮崎駿的奇幻世界。本書並特別邀請到國內著名動畫導演石昌杰先生、台灣動漫推廣協會理事長蘇微希女士,與游珮芸老師一同以輕鬆而精彩的對談方式,重現這位永遠的純情少年——宮崎駿。
【電子書】從《捕鼠器》看導演的創作歷程與劇場調度
作者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在導演舞台劇《捕鼠器》時的創作歷程與詮釋觀點;全書共分前置功課、構思、排演、整合四個部份,詳細解釋導演創作時在每一階段的工作內容與技巧展現。除了文字解說外,書中並附有大量之劇照以清楚呈現舞台構圖與場面調度之實況。本書除可供劇場相關之專業科系做為教材使用外,作者所採用之敘述文體與編排方式,將原本生硬之學理分析轉而以活潑有趣的手法來呈現,頗能引發閱讀之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