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巨人,將美國「實用主義」引入日本的第一人 朝日新聞社「大佛次郎賞」得獎名家,三十年長銷不墜的思想史巨作 作家、資深譯者邱振瑞 專文導讀 全面討論一九三一至一九八〇年間,日本知識分子如何面對時代所帶來的巨變與衝擊 ──深入了解日本思想底蘊必讀之作 《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與《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是鶴見俊輔於一九七九年九月至一九八○年四月,在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的講課紀錄,後整理成書出版,至今仍是長銷不墜的思想史佳作。 一九九九年,作家大江健三郎出版《空翻》一書,描述日本兩位重要的宗教領袖,一夕之間推翻了自己所傳布的所有信仰。而當此宣言一出,信眾一陣譁然,如同原地翻筋斗,故稱之為「空翻」。一個人的想法何以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呢?又或者說,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百八十度、令人匪夷所思的「轉向」呢?「轉向」一詞,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鶴見俊輔選取了一九三一年中日戰爭爆發,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這十四年間日本知識分子在精神(思想)上的「轉向」,作為認識近代日本深層文化的切入點。 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間,日本政府受軍國主義者把持,面對如此局勢,本持全然相左意見的知識分子,會如何接受並回應國家的種種激進作為?這批知識分子的決定是:撤回過往一切激進主張,轉而支持天皇制。時人稱之為知識分子的「轉向」。 此番極端的例子,不僅代表日本人在戰時的思想轉變,也代表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所傳入的現代思潮,盡皆沉淪於軍國主義的意識型態之下。在這個思想撕裂的關鍵點上,鶴見俊輔追索「鎖國」、「國體」、「大亞細亞」等概念,揭示日本知識分子面對國家時的思想弱點,並藉此省思日本自此踏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歷史。 隨後在《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中,鶴見俊輔描繪了日本戰敗、受美國實質占領的時期。這對日本人而言,可謂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從無比自豪的皇國臣民,轉瞬成為屈辱的戰敗國降民,以至於他們不得不面對另一次思想上的「轉向」。作者同時選取了一九四五至一九八○年間戰後日本大眾俗民文化中的漫畫、流行歌曲、電視劇等元素,書寫成別具一格的作品,作為整個日本思想史系列的完結篇。
日本近代思想史的巨人,將美國「實用主義」引入日本的第一人 朝日新聞社「大佛次郎賞」得獎名家,三十年長銷不墜的思想史巨作 作家、資深譯者邱振瑞 專文導讀 全面討論一九三一至一九八〇年間,日本知識分子如何面對時代所帶來的巨變與衝擊 ──深入了解日本思想底蘊必讀之作 《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1931-1945》與《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是鶴見俊輔於一九七九年九月至一九八○年四月,在加拿大蒙特婁麥基爾大學的講課紀錄,後整理成書出版,至今仍是長銷不墜的思想史佳作。 一九九九年,作家大江健三郎出版《空翻》一書,描述日本兩位重要的宗教領袖,一夕之間推翻了自己所傳布的所有信仰。而當此宣言一出,信眾一陣譁然,如同原地翻筋斗,故稱之為「空翻」。一個人的想法何以會產生一百八十度的改變呢?又或者說,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百八十度、令人匪夷所思的「轉向」呢?「轉向」一詞,正是本書的核心概念。鶴見俊輔選取了一九三一年中日戰爭爆發,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這十四年間日本知識分子在精神(思想)上的「轉向」,作為認識近代日本深層文化的切入點。 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間,日本政府受軍國主義者把持,面對如此局勢,本持全然相左意見的知識分子,會如何接受並回應國家的種種激進作為?這批知識分子的決定是:撤回過往一切激進主張,轉而支持天皇制。時人稱之為知識分子的「轉向」。 此番極端的例子,不僅代表日本人在戰時的思想轉變,也代表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所傳入的現代思潮,盡皆沉淪於軍國主義的意識型態之下。在這個思想撕裂的關鍵點上,鶴見俊輔追索「鎖國」、「國體」、「大亞細亞」等概念,揭示日本知識分子面對國家時的思想弱點,並藉此省思日本自此踏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歷史。 隨後在《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中,鶴見俊輔描繪了日本戰敗、受美國實質占領的時期。這對日本人而言,可謂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從無比自豪的皇國臣民,轉瞬成為屈辱的戰敗國降民,以至於他們不得不面對另一次思想上的「轉向」。作者同時選取了一九四五至一九八○年間戰後日本大眾俗民文化中的漫畫、流行歌曲、電視劇等元素,書寫成別具一格的作品,作為整個日本思想史系列的完結篇。
內容簡介第一本從「臺灣的角度」來解讀的日本近代史!「故事」網站創辦人 涂豐恩 經典代表作!深入歷史的偶然與必然,從日本的歷史,看見臺灣在世界上的位置!10週年紀念增修版!首刷限量附贈「大河之路.典藏明信片」(4款1組)歷史從來不是靜態的陳列,而是選擇與掙扎交織而成的大河。從鯤島到列島,從臺灣看日本,都在這條大河中,映現出今日的我們。❈ ❈ ❈深入解構錯綜複雜的日本近代史,反思地緣政治混亂時代下的變與不變!日本,一個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它的歷史與臺灣的發展緊密相連,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到成為日本的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兩地的發展軌跡相互交織,日本始終是臺灣無法迴避的一環。但我們對它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甚至相當片面。這本書帶我們從「臺灣的視角」切入,以說故事的筆法,透過30個關鍵字,簡潔明快、深入淺出,對江戶時代的黑船衝擊、明治維新後的帝國擴張,以及戰後平成時代的經濟失落等重要轉折娓娓道來,帶領我們用歸零的思考、多元的觀點,重新認識日本、思考臺灣、連結世界。歷史從非命定的劇本,而是一條充滿激流與暗礁的大河。面對更趨複雜的國際局勢,深入了解日本近代化的興衰起落,就能明白臺灣、亞洲乃至於世界,何以變成今日的樣貌。也唯有立足臺灣、放眼世界,並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尋線索、反思借鏡,才能在動盪與不安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 ❈30個改變日本的關鍵字,30個從過去反思未來的提示――▍鎖國:資訊的封閉與開放,如何改變日本的國家安全與文化認同?▍海洋:海洋究竟是面對世界的窗口,還是敵人來襲的入口?▍天災:跟臺灣同屬天災頻繁的地區,江戶經驗如何成為建立韌性的基石?▍天皇:權力需要包裝,就算是「萬世一系」的天皇也一樣?▍民本:從「米騷動」引發的社會動盪,如何造就「亞洲主義」的崛起?▍滿洲:清朝最後一個皇帝,為什麼會成為日本的傀儡?▍戰爭:重生於改革開放、進步思想的日本,為何還是選擇了戰爭?▍重建:戰後接管日本的麥克阿瑟,如何超越天皇,成為神一般的存在?▍改造:深受愛戴的平民首相,為何甩不掉密室政治、一黨獨裁的標籤?▍失落:宣稱「即將買下美國」的日本,為何迎來了泡沫經濟的破滅?❈ ❈ ❈一本從鄭成功一路談到當下生活的「日本簡史」,一部議題更多元、深入、全面的「日本繁史」!【「Joel來談日本」版主】福澤喬 專文推薦【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宋怡慧【知名編劇作家】吳洛纓【作家、歷史學家】胡川安【建築文資工作者】凌宗魁【科技、民生與社會研究中心執行長】張智程【《薰風》雜誌發行人】黃志成【《人生路引》作者】楊斯棓一致盛讚●依姓名筆畫序排列《穿越歷史的大河》不是一部冷峻的史學著作,更像是一場帶領我們穿梭時空的旅程。它告訴我們,歷史不是簡單的正邪二元,也不是靜止的記憶,而是動態的、充滿張力的對話。當我們今日談論「臺海危機」、「印太戰略」或「中美競爭」,其實正是這條歷史大河的最新一段篇章。邀請你來看這本書,不只是為了更理解日本,而是為了更理解我們自己。臺灣要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找到定位,就必須先理解自己在歷史中的位置。歷史的大河提醒我們:唯有認識過去,我們才能在巨浪之中,掌握自己的航道。――【「Joel來談日本」版主】福澤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