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1128_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2
1128_2026手帳年曆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人慈: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時報五十‧金句透卡組限量版】

時報文化  出版
2025/11/28 出版

「本書刷新了我對人性的長久信念。」——《人類大歷史》作者97%的人認為,人性自私又貪婪,但當危機來襲,我們展現的是人類最好的本質。★《衛報》:本書無疑是今年的《人類大歷史》。★ 榮獲《華盛頓郵報》年度50大非小說類好書;2021年安德魯卡內基獎章提名。★ 最年輕的思想家《改變每個人的3個狂熱夢想》作者最新巨著。★ 版權售出46國,上市首週空降各大暢銷榜冠軍。 ——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美好,真正的威脅,是我們對於自己太悲觀二次大戰期間,德軍試圖用轟炸瓦解英國人的抵抗意志,他們認為,一旦恐慌與暴力蔓延開來,人類便會顯露低劣的本性。然而,德軍的劇本並沒有上演。接著,英軍採用同樣的轟炸戰略回敬德軍,他們認為,在轟炸之下展現的韌性,是英國人獨有的美德,德國人連他們挨過的一半都挨不住。英軍的盤算也落空了。事實上,不只德、英雙方對人性有如此悲觀的看法,而是高達97%的人皆然。但眾多的歷史事件證明:當危機來襲——不論是炸彈落下或洪水成災,我們展現的都是人類最好的本質。 是時候,換個視角來看待自己了。 ——如果你曾對人類感到灰心,這本書將為人性的光明扳回一城有太多以性惡為題的研究與著作,贏得喝采且歷久不衰。還有那一道我們無法視而不見的歷史傷口:人類可是唯一能打造出集中營的物種啊。到了近代,更加上新聞、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人性醜惡似乎成了我們洗刷不掉的烙印。然而,人類如果真的嗜血好戰,為何在戰爭中造成最大傷亡的,都不是於前線奮戰的士兵;而是遠離前線、不會與敵人面對面的那一小批人?人類如果真的難以教化,為何挪威將重刑犯送進宛如度假村的監獄,反而造就世界最低的再犯率?羅格將在書中以扎實的論證、生動的敘事,一一為我們平反。.我們在五萬年前有五種人族兄弟,今日卻只有我們倖存,《人類大歷史》作者推測,是因為我們比較狠:?當智人遇上尼安德塔人,造成史上第一場也是最大一場的種族清洗行動。?賈德.戴蒙也贊同:?間接的證據判定智人謀殺有罪。?但羅格認為,是智人的其他特質占了上風。.賈德.戴蒙在《大崩壞》中推論,復活節島島民因資源不足而相殘,甚至以人為食,是以殘酷自私的人性為導火線。但新的人口證據卻有截然不同的解釋。.《蒼蠅王》作者獲頒諾貝爾獎,被盛讚為「生動刻畫了真實人性」;但是當虛構小說在現實中上演,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論巴勒斯坦:薩依德闡述巴勒斯坦和以巴衝突的經典【中文版首度面世】

黑體文化  出版
2025/11/26 出版

剖析以巴衝突最雄辯的聲音薩依德震動世界的不朽經典為巴勒斯坦人發聲,批判霸權的力作中文版重磅問世!「巴勒斯坦作為一個民族,我們的經驗有其存在基礎。」——愛德華.薩依德以巴的戰火為何綿延百年?和平又如何可能?近半世紀前,薩依德已給出深刻的答案。本書探究猶太復國主義的殖民根源,與巴勒斯坦人的離散流亡、民族自決的正義性。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後殖民思想家愛德華.薩依德,在1978年出版其代表作《東方主義》後,隔年續以其犀利的筆鋒與流亡者的心境,寫下第一本完整闡述現代巴勒斯坦經驗的經典──《論巴勒斯坦》。  在西方對阿拉伯世界充滿偏見的背景下,《論巴勒斯坦》一舉將巴勒斯坦問題帶入知識界和公眾的視野,揭示了巴勒斯坦民族的歷史、巴勒斯坦人面對猶太復國主義時的創傷與掙扎,並剖析以色列立國意識形態與帝國主義、種族主義的關聯,駁斥西方對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的再現,進而提出化解以巴衝突的方案。  從1917年的《貝爾福宣言》到1948年巴勒斯坦人經歷的「大浩劫」,從1967年的六日戰爭到1978年的《大衛營協議》,薩依德以穿透歷史和現實糾葛的宏觀眼光,與身為巴勒斯坦流亡者的切身體驗,真摯地書寫了一部巴勒斯坦人關於身分、正義與抵抗的故事。  《論巴勒斯坦》自1979年問世以來,始終是理解中東、以巴問題與薩依德思想的重要經典。如今,以巴衝突仍不見盡頭,巴勒斯坦的自決遙不可及之際,這本書的深刻洞見與關懷仍照亮著現實。◎收錄薩依德1999年提出的以巴問題解方〈一國方案〉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史如何締造?地圖知道:世界為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透過地圖看人類各種「移動」,歷史的來龍去脈腦補成動畫,趣味盎然。

伊藤敏  著
大是  出版
2025/11/26 出版

日本亞馬遜地理與歷史類暢銷排行榜!◎「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不是勵志語,而是羅馬帝國強盛的主因。◎隋朝因開鑿運河加速滅亡,宋朝卻利用運河成為經濟大國。差別在哪裡?◎法國如果沒有興建蘇伊士運河,英國只能是英國,無法成為大英帝國。◎東歐八國很難記?地圖上這些國家剛好排成一直線,就像對抗俄國的防波堤。歷史是諸多事件的堆疊,想說清楚只能靠硬記?被譽為「地圖鬼神」,在日本四大補習班「代代木研討會」教授世界史的名師伊藤敏認為,人類歷史就是各種形式的移動,例如遷徙、貿易、外交、戰爭等,但光靠文字很難理解人類如何「移動」、更遑論記住。搭配地圖一起看,紛至沓來毫無頭緒的各個事件,就會變成精采故事。 問題是,「課本或講義上也有很多地圖,但我還是記不住……。」 那是因為多數地圖的訊息量都太多,沒有「重點」。 作者因此自製近百張地圖,告訴讀者世界為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河流孕育了文明,交通壯大了國家,關鍵都是「移動」‧人往河流聚集,所以村落總聚在河邊,但為何只有巴比倫能發展成王朝? 因為它剛好在兩河流域交通要衝,輕鬆匯集人流跟財富。‧「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勵志語,而是羅馬統一地中海後的真實情況。 早在羅馬帝國之前,阿契美尼德王朝、中國漢朝等古代帝國, 擴展版圖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備道路,以便統治附屬國。 ◎絲路、海路,加速了亞洲貿易 ‧隋朝為促進經濟發展興建運河,卻因國力耗損嚴重,無法享受繁榮; 宋朝活用運河,將中國各地產品出口到海外,進而成為經濟強國。‧蒙古帝國除了統治三條絲路,建立歐亞龐大貿易網外, 還整備驛站制度,加速商業往來,活絡了「三流」:人流、物流與金流。◎大航海時代,全球商業的開端‧十五世紀,義大利壟斷香料,歐洲各國只好向外「移動」尋找香料產地, 葡萄牙、西班牙位於在西端半島,很難向內移動, 所以最先投入遠航,卻意外開啟大航海時代。‧十六世紀的西班牙,地理位置不便運輸, 便將商品送至面向北海的荷蘭(當時屬西班牙領地),和其他國家交易, 財富因此集中荷蘭,甚至讓荷蘭以富建國。如果法國沒有開通蘇伊士運河,縮短從歐洲到亞洲的航程,英國只能是英國,無法成為占領這麼多殖民地的大英帝國。世界為何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拿出本書的地圖,理解人類的各種移動,歷史的來龍去脈腦補出動畫,趣味盎然。

79 特價42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與歐洲文明(源起篇):文明的種子沿著絲綢之路播撒,一部跨越語言與疆界的早期世界史

沈福偉  著
山頂視角  出版
2025/11/19 出版

在歐洲航海以前,世界早已聯通。從絲綢之路到草原帝國,從斯基泰的金器到唐朝的長安,是亞歐文明相互凝望的千年史詩。古代中國不僅是「被發現」的對象,更是世界文明的啟動者。▶從大河出發:人類文明的多源起點人類最早的文明誕生於亞歐非三洲的大河流域——黃河、長江、尼羅河、幼發拉底河與印度河皆孕育出人類社會的雛形。本書從農業起源與族群遷徙談起,描繪東亞與歐洲在遠古時期的平行發展,並揭示早期人群流動如何促成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騎馬與絲綢:草原民族開啟的文明通道從庫班草原的馬文化到斯基泰人的黃金藝術,草原牧民在東西方之間架起了早期交流的橋梁。絲綢、金器與騎馬技術沿著草原之路傳遞,讓中國與歐洲的文化在尚未成形的絲綢之路上產生第一次共鳴。▶帝國相望:從希臘到羅馬的東方想像希臘使節東行、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的東方貿易,構成了地中海與東亞之間的早期互動。從《魏略》記載的「大秦」到洛陽迎接羅馬使節的歷史片段,這些跨洲往來揭示古代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與影響力。▶長安與拜占庭:中世紀世界的三大文明軸心唐代的長安、拜占庭與巴格達成為中世紀世界的三大文明中心。書中展現絲綢、宗教、農藝與科技在這三地間的流動,並以宏觀視角重構古代東西文明互動的網絡——一幅關於人類早期全球化的壯闊圖景。本書特色:本書以綜觀視野梳理亞歐古文明的交流脈絡,從黃河、幼發拉底河、尼羅河等古代文明發源地出發,揭示中國與歐洲文明早期互動的起點。內容涵蓋絲綢之路、草原民族的文化傳播、希臘與羅馬的東方貿易、拜占庭與唐代長安的交流,並闡明歐亞大陸在農業、藝術、宗教與科技上的互惠發展,展現古代世界多中心文明的共榮格局。

79 特價39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劉仲敬通俗阿姨學大講堂(文明的流轉+民族的發明,共二冊)

劉仲敬  著
一卷文化  出版
2025/11/19 出版

文明+民族兩本書看懂歷史的鐵律從文明的生成與衰亡,到民族的建構與幻象,劉仲敬以獨特的「阿姨學」視角,帶來一場跨越古今中外的思想講堂。「劉仲敬通俗阿姨學大講堂」不僅是對人類命運的宏觀審視,也是對當下局勢的冷冽剖析。《文明的流轉》文明的季候就像春夏秋冬,有生長、繁盛、衰退、死亡的週期,而一個人、一個文明能不能成功,與個人才能關係極小,主要取決於有沒有符合「時勢」。如果你的所作所為符合你的時空位置,就能成功。從這個角度看邱吉爾、蔣介石、川普的成敗,你會有不一樣的思考。談到文明的中心與邊緣,你或許猜得到,只要計算哪個地方的新技術、新制度和新思想產生得最多,那裡就是文明的中心,但你知道什麼狀況下文明的中心會往邊緣移動嗎?你知道東亞自古以來就是邊緣嗎?為什麼文明中心會從肥沃新月地帶一路向西,轉移到現在的美國?美國之後的下一個文明中心又會在哪?劉仲敬在書中回答鄉民各式提問,範圍廣及史學、哲學、法學、語言學、戰爭、科技、工業化、全球化、氣候變遷等攸關人類文明演變的領域,並不改其能言快語、字字珠璣的風格,顛覆常見的觀點,展開直擊痛點的論述。《民族的發明》民族發明學挑戰了「民族是自然形成」的觀點,強調民族是一種人為建構的產物:民族並非源遠流長的古老共同體,而是透過各種文化符號、歷史敘事、政治操作而被建構出來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各民族歷史,都是在民族發明已經成功以後,站在成功者的角度逆向篩選出來的,所以不可避免會忽略大量史料,轉而強調另一批史料,透過重新改造比例感,為未來的人塑造認知格局。讀完本書,你會了解歷史上的民族發明家是由哪些人組成,他們如何找出形式,將「原材料」創造成「共同體」;表面上如何製造意識形態與政治組織,實質上又如何在關鍵時刻找到對的人來保衛社區。你也會了解民族發明從歐洲萌發,最後如何傳播到遠東;又如何從傳統的大一統主義發展到文化民族主義,最後再發展出小民族主義並獲得成功。無論你關心的是文明的源流、民族的建構,還是世界的動盪,「劉仲敬通俗阿姨學大講堂」都能給你最銳利的答案。書彼此獨立,卻同樣直指人類命運的深層結構,讓我們在混沌中找到理解的清晰座標。聯合推薦公子沈/YouTube時政節目頻道主李文成/Podcast「一歷百憂解」主持人、作家汪 浩/英國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博士、作家、歷史與政治學者桑 普/政治評論人黃山耘/臺大外文系副教授楊斯棓/《人生路引》作者、醫師依姓氏筆畫排列

7 特價58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西方文明的起源:史詩與理性的開端

徐賁  著
崧博出版  出版
2025/11/19 出版

理解「何謂人文」的經典入門希臘文明的起點如何孕育思想的力量「英雄主義的前提,就是人會有一死──即使有一個神為父或為母。」【文明的源起:從史詩到城邦】本書以古希臘文明為出發點,描繪從荷馬史詩到城邦制度形成的思想轉折。作者以細緻的史料分析,勾勒出史詩精神如何孕育集體價值觀,並逐步演化為公民社會的倫理基礎。透過探討城邦的誕生與政治組織的萌芽,揭示人類對秩序與責任的初步探索,也為後續哲學與制度思維奠定了土壤。【理性思辨與哲學精神的興起】書中延伸至古典哲學的成熟階段,討論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思想對西方思維架構的深遠影響。作者以學術嚴謹的角度分析哲學如何回應當時的政治與倫理問題,並指出思想辯證的過程,既是對人類自我理解的深化,也是對權力與正義的反思。這一部分不僅呈現思想的內在張力,也說明理論與現實之間的互動關係。【制度與權力的歷史轉折】本書第三部分聚焦於西方政治制度與社會秩序的形成。作者以歷史的縱深視野,追溯從羅馬共和傳統到近代國家觀念的演進,揭示權力運作如何形塑公共生活。書中對法律、宗教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係提出深度觀察,指出制度並非單一理性的產物,而是在衝突、妥協與信念交錯中逐步生成的結果,體現了文明延續的複雜性。【古今對照與文化自覺的再思】在結尾部分,作者將古代思想與當代世界並置思考,藉由比較政治與文化現象,反省現代社會在價值信念與公共責任上的變化。透過對比古今,書中提醒讀者,西方文明是一種持續更新的精神傳統。作者以嚴謹的論述邀請讀者重新理解「文明」的意涵,思索個體如何在歷史與思想的流變中,尋回人文關懷與理性批判的平衡。本書特色:本書為「西方文明」系列第一部,作者徐賁以嚴謹的筆調回溯西方思想的起源,從古希臘的史詩與城邦制度談起,延伸至哲學與政治觀念的形成與變遷。本書結合深厚的歷史視野與敏銳的社會洞察,透過古今對照揭示作者個人對於文化發展的反思,並從制度、信仰與權力結構的演變,展現文明成形的多重面向,兼具學術深度與閱讀性。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地圖盡頭的博物學家:從南太平洋到馬達加斯加,大衛.艾登堡爵士跨越9000公里的自然生態觀察紀實

馬可孛羅  出版
2025/11/15 出版

重回傳奇英國國寶級自然博物科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探險實錄首度完整中譯,帶領讀者再次重返二十世紀中葉的生態現場 關於大衛.艾登堡爵士★英國國寶級自然科學主持人、歷史學家、地球歷史見證人★榮獲英國女王頒發爵士勳章★一生跑遍三十九個國家、拍攝逾六百五十個物種★全球有二十餘種動植物以其名字命名 一場深刻影響後世自然史研究的遠征旅程從新幾內亞到馬達加斯加,從天堂鳥到土著藝術橫跨四洲,大衛・艾登堡爵士親筆撰述地球最原始的生命景象與文化記憶   在《地圖盡頭的博物學家》中,大衛・艾登堡爵士以科學家與紀錄片工作者的雙重身分,帶領讀者橫越巴布亞紐幾內亞、馬達加斯加、澳洲內陸等地,探索世界上最偏遠、最原始的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本書完整紀錄了於一九五○至六○年代多次野外考察的所見所聞,無論是天堂鳥繁複的求偶舞、生態環境的變遷,還是原住民族群儀式、語言、藝術的第一手觀察,皆以細膩筆法呈現,還原了當時的自然風貌,更留下珍貴的文化見證。作為自然史與人類學的交會文本,這部作品至今仍是研究與認識這些地區的重要經典。   全書分為三大篇章,分別記述艾登堡爵士在不同區域的探索經歷。天堂探索篇,帶領讀者深入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原始雨林,記錄尋找天堂鳥、拍攝求偶行為,以及參與當地部落婚禮、求偶儀式的全過程;馬達加斯加的動物園探索篇則聚焦於狐猴、變色龍、巨鳥等瀕危物種的觀察與保育議題;南回歸線下的追尋篇中,艾登堡爵士穿越澳洲內陸,見證原住民洞窟壁畫、水牛族群的消逝與生態復育的努力。三大篇章描繪出一幅二十世紀中葉地球邊陲地帶生態與文化的壯闊全景,筆述如臨現場,也令人深感人類與自然間微妙的連結。        《地圖盡頭的博物學家》不僅是自然探索的紀實文學,更見證一個時代的珍貴史料。書中所記錄的地景、物種與文化,有許多在今日已因開發、戰亂或氣候變遷而早已形成完全不同的風貌。更透過艾登堡爵士當年的文字與觀察,讓讀者得以重回那個攝影機尚未普及、科學探索仍需冒險精神與無比熱情的年代,理解自然的多樣性與脆弱,也反思人類自身在地球上的角色與責任。這本書是獻給所有關心自然、尊重多元文化與歷史的讀者最深刻的邀請函。  【好評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李香秀| 紀錄片工作者李偉文 |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林大利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美秀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黃一峯 | 金鼎奬科普作家 / 生態教育工作者黃貞祥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顏聖紘 |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79 特價5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歷史豈止故事:歷史大學者幽默開講,抖出讓人驚嘆的歷史瞬間

★ 英國暢銷 Podcast 節目實體精選★ 每則故事皆為真實事件,即使荒唐得令人難以置信歷史從來沒這麼好玩!真正會說故事的歷史大咖登場了——從亞歷山大大帝到瑪麗蓮夢露,穿越時空亂入歷史現場!英國最受歡迎歷史Podcast《The Rest Is History》雙主持人──歷史學者湯姆.荷蘭德與多米尼克.桑德布魯克,帶你遊走歷史裡最爆笑、最血腥、最不可思議的荒唐瞬間。這不是你熟悉的歷史課──這是讓人笑中帶思的知識盛宴!啟發你重新理解「歷史」這回事:不是說教,是生活與人性的延伸。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側門,看見那些你沒學過、也從未想過的真相。◆你知道羅馬皇帝辦過一場「玫瑰殺人派對」嗎?◆你知道英國國王曾在宴會上假扮樹人,結果真的被火燒?◆你知道世界上最災難的派對,不只鬧出人命,還意外點燃了世界大戰?這不是一本講帝王將相如何統治天下的史書,而是一本帶你潛入歷史幕後,看那些離奇、瘋狂又真實的事件現場。從古羅馬到伊朗帝國、從中世紀英國到現代網紅亂入的詐騙音樂祭,你還會讀到:.普魯士將軍換上芭蕾舞裙,旋轉後倒地身亡.丹麥如何舉國上下成就了一場全世界最偉大的逃亡.伊朗沙王砸下千萬舉辦帝國慶典,十年後王朝瓦解.史上最悲慘的派對贈品,導致莫斯科一千兩百人死亡.納粹與英國情報局的「軍鴿諜戰」,成為二戰最意外英雄的故事另外還有世界首位「鴿子烈士」、史上公信力最高的太監排行榜、少有人知的十九世紀英國首相比拚,以及教你烤出維多利亞風牛肉的歷史祕方……這些看似荒誕的故事,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它們證明歷史不是一張時間表,而是無數人性、選擇、意外與荒謬的堆疊。翻開這本書,你會邊笑邊震驚:人類,怎麼總是這麼會搞砸事情!

79 特價52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