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乃賓路易師母因病被迫休養期間,蒙受光照而不得不寫下的一部信徒屬靈生命進深的心史,也是她生前最後一部著作,可想見其深度及永恆價值。對渴慕者而言,毋寧是一份鮮美恣飽的靈餐。
此為史百克在「我們得見祂的榮耀」的信息中,以約翰福音作為根據,將屬靈的話解說屬靈的事,完全有別於一般查經書籍的體裁。本書乃引用以經解經的方式「重點述說」,啟發讀者深入聖道,領悟神旨。
事實證明現今心理學的療治方法,已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心靈深處的各樣難題,而現代心靈科學、通靈術的充斥,也只表明人類對此的徬徨與無助。透過聖經及賓師母在神面前所付上代價而得的祝福,讓我們一同藉著她的體認來了解靈、魂、體不同層次的生命特性,解開其中癥結,做有效的分辨,跨出荒涼的靈性光景。
您知道撒但如何利用瑜珈、角色扮演遊戲和冥想等管道,把惡者的摧毀力帶進您家嗎?本書是利百加博士繼其暢銷書《走出撒但教》後的另一鉅獻,是一本屬靈爭戰手冊,內中記述利百加醫生幫助一千多人掙脫撒但教桎梧的種種經歷。從中您將得知:如何得勝地抵擋撒但;如何應對險詐的「新時代」教義;如何辨識並對付撒但教的虐待孩童儀式;如何在從撒但權下得釋放的地區服事;如何處理得釋放後的人們所要面對的特殊問題等等。撒但憎恨您,也極欲摧毀您!要得勝,您就必須為爭戰預備!
本叢書專以描繪屬靈人物在靈命及對真理領悟上的成長為主軸,能幫助您在短間內吸收到他們一生的屬靈精華。在經過萬般煎熬、試煉後,一個急躁不安的生命才享有完全的和諧與喜樂;她花了許久的時間在父神面前靜候祂的應許──「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成就在她身上,始得著聖靈充滿的生命;她是在聖靈充滿後,經過一段信心的黑暗期,才真正摸著神的心意。這就是在「威爾斯大復興」中為神大大使用的賓路易師母。
貝德.格里菲思(Bede Griffiths OSB)本篤會隱修士,《東西聯姻》作者說:「以我之見,若望.邁恩是當今教會最重要的靈修導師。若望.邁恩扎根於基督宗教傳統內,開啟了一條直接經驗天主、真理和存在的道路。他是一個擁有極大智慧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擁有偉大的愛情。」 第一〇四任坎特伯雷總主教羅雲•威廉斯說,若望•邁恩「將沙漠教父祈禱傳統置入當今世代,他獨特的靈修根基扎根於第四、五世紀。」古老的沙漠智慧有句話說:「知道自己在祈禱的隱修士並沒有在祈禱,而不知道自己在祈禱的隱修士則真正在祈禱。」如何進入真正的祈禱,一直是個奧祕,本書作者若望•邁恩神父受到東方靈修大師的啟發,反身找到基督信仰古老的傳統--默禱。他曾經是大英帝國派往馬來亞的公務員,回國後成為都柏林法學教授,在三十二歲那年卻開著紅色MG跑車,去倫敦的本篤會隱修院面試。他從帶領六個人開始默禱,後來跨越大西洋到加拿大的蒙特婁,建立起和平信徒一起默禱的團體,他不斷地講解默禱是什麼、不是什麼,影響無數人靈,本書就是他的教導。現今他的後繼者創立的默禱團體散布於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每年舉辦若望.邁恩研討會,曾與邁恩神父一起默禱過的達賴喇嘛也出席過此一盛會。默禱的精髓是什麼?默禱就是學習退後,讓天主來到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默禱的簡單性是什麼?只要每天早、晚給自己機會做,純樸地、謙卑地去做。開始默禱,不要問:「我現在怎麼樣了?」也不要試圖自我分析:「我喜歡嗎?我得到了什麼嗎?」必須憑信德開始,不能剛剛開始就計算果效。不要像以往那樣為默禱定個日期表--唸三分鐘短頌,就停下來看看時間。因為天主派遣聖神,到我們心中,換句話說,天主在我們內,而默禱只是轉向天主的臨在。接著,學習靜默,學習愛靜默,默禱時不要尋求訊息、記號或徵兆,清空心中所有與天主無關之事。準備好心靈,向天主的大能敞開,踏上走向完全光明和圓滿意義的旅途。這是一趟怎樣的旅行呢?首先,坐下來靜止不動,後背直立,雙眼輕闔,坐姿放鬆但保持醒覺。默默地,由內而發地開始誦唸一個祈禱詞,我們推薦的是「瑪拉納塔」(Maranatha),這是阿拉美語,也就是耶穌所使用的語言,意思是:主,請來!默念的時候要用心去「聆聽」這個詞語,但是不要去思考或是想像任何跟靈性相關的東西。若有任何意象或是思緒呈現,都只是干擾,不要理會,隨即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單純誦唸短頌即可。這個簡單的方法真正困難之處在於:每天做兩次。很多見證者發現,只在早上和晚上做默禱,跟一天兩次效果完全不同。早上默禱是奠定一天生活的基石,晚上的默禱則是把生活的全部連在一起。持續做默禱,多久才會看出效果?這很難說,但到某一天,有個參與默禱者沒有如期出現,卻在默禱結束時出現,他描述他遇到交通事故,但他意外地平安處理完,這是他沒有學習默禱之前不可能達到的心態。 」威廉.莊士頓(William Johnston SJ)耶穌會士,《密契神學》作者這樣說:「通過東西方默禱與默觀精神的傳播,若望.邁恩及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教導變得日益重要。我發現默觀精神在我們與禪宗及其它東方宗教的對話中有特殊意義。願此精神能發展遍及全球。」.
懷疑與相信的對決!拒絕基督信仰,比接受基督信仰需要更多信心!從「真理是否可知」、「上帝是否存在」到「聖經是否可信」,走出多元世界觀的迷霧,看清人生意義的完整圖像。當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與疑惑時,探索信仰的根基與自我信仰的查驗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對信念的深化,也是對自身價值觀的重新思考。法國一名著名神學家,布萊斯‧帕斯卡曾說:「人們幾乎都不是根據證據,而是根據他們認為有吸引力的東西來得出他們的信念。」《我沒有足夠的信心作無神論者》書中提供了豐富的證據和深入的分析,作者以科學與邏輯為基礎,檢視宇宙起源、生命誕生與道德根源,並根據歷史證據,以紮實、有力的論證回應你最深刻的疑問。這將會一趟具意義的信仰探索之旅,並引導讀者在理性與信仰之間找到平衡。無論你是對宗教懷有疑問,還是希望加深對信仰的理解,這本書將是你探索的理想伴侶。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思考與發現之旅,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之光。
本書特為傳道人及基督徒工作者而寫的,讀者可從本書找到一條實用的解經之路。作者從經文上下文的解析入手,然後分析句型,確定字義、考慮有關的神學意義,最後找出經文的正確教訓,實是一本理論與實際並蓄的好書。凡是期望「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的傳道同工們,不可不讀。
這是美國神學界一百年來所採用作為神學院教科書的第一本美國著作。作者從救恩歷史的角度,以保守福音派的觀點,探討神在基督裡所完成的救贖大工,堪稱福音派新約神學的代表作。作者自一九五零年起,一直是美國加州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新約解經學與新約神學的教授。
現代人喜歡談有尊嚴的死,但那不過是指著肉體或是精神的層面,什麼才是靈裡尊嚴的死亡呢?本書中許多的實例讓我們看見死亡的真實面,有些人在驚惶中去到地獄,有些人則安詳地到達天堂,當他們又在急救後回到地球上時,那是一種怎樣的過程。死是每個人都會臨到的,既然這是不爭的事實,何不藉由更深層的了解來尊嚴地面對呢?
如果一頭骯髒的豬進到您家客廳,您必立即拿起掃把將之趕跑!絕不可能讓牠留下來。面對邪靈,您有沒有同樣的態度呢?您知道牠比豬更可惡千倍的要準備隨時入侵我們的身體嗎?您知道牠會想盡辦法玷污我們的思想、情感,叫我們與神遠離嗎?主耶穌在聖殿中義憤慎膺的潔淨動作,我們都還記憶猶新,身為跟隨者的我們,有何理由在此方面不用面對呢?我們得先承認我們認知得不夠明確,並承認我們有可能被轄制,因此更有被釋放的需要。本書就是一部最實際的釋放事工實用指南。
鬼附的人與毒癮、淫亂、色情、犯罪、心智錯亂者有何關係?基督徒會不會被鬼附?作者答覆了上列的問題,並呼籲教會不要在與這邪惡力量爭戰中,放棄作為基督代言人的重要角色。人類一般所能理解的能力來源有三種:一、神的能力。即由無所不能的神所發出來的能力。二、撒旦的能力,即由墮落的天使長路西弗(Lucifer 明亮之星)(賽十四章)而來的能力。三、人的能力,即人本身有的能力。此第三種能力是一種居中的能力,會受到天上來的能力或是魔鬼的能力所支配。上帝已經賜予人類選擇自己生命力式和目標的權柄和權利。他創造人類,為要他們治理並掌管一切的受造物(創一:26,27)。魔鬼意欲奴役人類;由於她受制於撒旦的能力,耶穌吩咐那個受到魔鬼所捆綁的女人應得到釋放(路十二一:16),基督差遣門徒出去,就是要釋放人類。本書的目的在於揭露運行在我們的世界和我們的生活中,那真實的能力。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誕生於一百二十年前,在八十年前,他以叛國罪被處死於納粹的絞刑台。他是一位信仰者,一位行動者,一位先知,也是二十世紀難得一見的殉道者。在二○○六年,全世界慶祝著他百歲的冥誕,紀念一個百歲卻永遠不老的信者。他那吉光片羽般的深刻神學反思,活在許許多多人的心裡,啟迪著神學思考,餵養著饑渴慕義的心,激勵著人們,以犧牲的決心,將信仰化為行動。
本書是教父時代對於聖靈的教導最為完整的論著,不但反駁了抵擋聖靈的異端思想,同時也建立了完整的聖靈教義,對於之後千餘年的基督教會影響深遠。譯者陳吉松牧師亦為讀者撰寫一篇導言,讓大家可以對相關背景有所了解,更能細細品味巴西流論述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