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你,是否也曾覺得修行愈努力,心卻愈不安?本書作者從小善根深厚,遍學南北顯密諸教,卻在長久的修行路上,飽受煩惱與妄念的折磨,一度感到絕望。直到三十八歲那年,他接觸到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才發現——念佛往生,並非遙不可及的難行道,而是阿彌陀佛早已為凡夫預備的易行大道。為了幫助更多人少走彎路,作者於2008年之間,陸續將自身研究心得發表於網路,盼能為行人破除迷思。然而,這些珍貴文章後來卻因未妥善予以保存而佚失,讓作者深感惋惜。但不可思議的是,十多年後,它們竟以一本書的形式,奇蹟般地完整重現!這份失而復得的感動,讓作者不禁熱淚盈眶,感歎:「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的巧妙安排!」若你也徘徊於修行的歧路之中,這本書便是為你而作。透過真切的親身經歷與詳實的經典佐證,你將得以澄清對淨土法門的諸多誤解,放下對念佛往生的疑慮與限制,安然踏上最穩當、最究竟的解脫之路。
【嚴謹研究+生動敘事,適合學界與大眾閱讀】隋唐至明清,見證中日佛教的傳播與交流以史料為基礎,重現宗派興衰與文化互動的真實面貌▎從古代日本看佛教的初步足跡本書以嚴謹的編年方式,從日本古代社會背景切入,追溯佛教自隋唐至明清傳入日本的歷程。作者將政治局勢、社會文化與宗派發展結合,清楚呈現各時期佛教傳入的時間、路徑與重要人物,並探討其背後的外交與文化交流。▎史籍中的東傳故事全書廣泛引用中國與日本史籍、碑銘、文集等一手資料,並輔以歷史事件細節與人物事蹟,使敘述既具史實嚴謹性,又不失可讀性。書中詳述聖德太子倡導「興隆三寶」、奈良六宗的興起、天台與密宗的傳入、宋元時期淨土宗與禪宗的東漸,以及明清時代黃檗宗在日本的創立,讓讀者逐步見證佛教如何融入日本社會。▎宗派東渡與文化交會書中不僅記述宗派的傳入,亦探討佛教如何與日本既有文化互動。作者比較中日兩地在宗教制度、信仰方式、寺院運作等方面的差異,說明佛教在日本落地後的適應與變化,並指出部分思想反過來影響中國佛教。▎佛教東傳對東亞文明的影響佛教東傳的歷史不再只是宗教的擴散,而是一場深度影響東亞文明的文化交流。從經典翻譯、寺院制度到藝術建築與哲學思想,中日佛教交流推動了雙方社會的變革與文化的互鑑。本書讓讀者理解佛教如何成為中日兩國精神世界與文化傳統的重要紐帶,並延續至今日的文化連結。➔學術嚴謹與知識普及的統合雖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本書在行文上兼顧普及性,避免過度艱澀的術語,並透過故事化敘述與情境化描寫,讓非專業讀者亦能輕鬆理解。書中層層遞進的結構與明確的時代劃分,方便讀者快速定位所關注的歷史時段,同時保留對史實詳細而深入的剖析,既適合學術研究,也適合文化愛好者閱讀。本書特色:本書依時代脈絡,梳理佛教自隋唐至明清東傳日本的歷程,結合社會背景、政治文化與宗派發展,呈現中日佛教交流全貌。作者引用史料,詳述聖德太子「興隆三寶」、奈良六宗、天台密宗傳入、宋元淨土與禪宗交流及黃檗宗創立,兼具嚴謹與通俗,引領讀者理解佛教如何跨越國界影響東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