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地毯下的佛法:意識如何生成物質

胡著發  著
樂果文化  出版
2025/09/19 出版

緣起是佛法的核心,今天流傳的十二支緣起說真實只有十支,已被科學的弦理論算出。根據弦理論思考緣起,有重要的原始經文被掃到地毯下,爭議混雜的緣起說也是錯誤百出。重建的緣起正義正是許多科學家、哲學家在尋找的意識科學,也是宇宙大統一理論。 許多人認?量子力學與意識有關,但量子力學與意識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廣義相對論在意識的角色更?重要。 唯物主義認?試驗不需要人去觀察結果,一個攝像頭就足夠了。其實,觀察者、攝像頭、所觀察的結果都歸觀察者即心。 宏觀的廣義相對論與微觀的量子力學都非常的精準,不能結合的根源是二元對立。深入理解統一二者的弦理論則是非二元對立,是法爾的、基於唯識的緣起法。其中廣義相對論對應觀察者即?生,量子力學對應被觀察。無數無量?生是平行宇宙。因此,從來沒有物理學。 基於唯識的緣起法早過今天科學一千年,是最早的科學。今天唯物主義的科學除了二元對立外,教導我們外在有個蘋果,通過眼睛,大腦處理信息認識到有個蘋果,這些都將被確定為?科學。真實是我們各自有個第八識,裏面的種子成熟後生識,識變見分、相分,也變根身、器界如蘋果。 弦理論的主幹即緣起,因此,不但圓了愛因斯坦統一之夢,也是「上帝不擲骰子」的「因果甚深」的緣起法。愛因斯坦說的「上帝」,就是佛教的「緣起」,即「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有佛法都必歸緣起十支:四緣、五果、八識、五蘊、十二處、二十二根、因緣變與分別變、因能變與果能變、見相二分、共變等。今天論述這些法都沒歸位十支,因此可?是不分天南地北。 今天許多哲學家包括腦神經專家如同唯識,不認?意識產生於大腦,要是意識不是來自大腦則必定是眼不能見、耳不能?等,否則違反最基本邏輯。

79 特價47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開悟的禮物‧覺不離身:普覺實相的甚深密義

洪啟嵩  著
全佛  出版
2025/09/19 出版

▋〈覺不離身〉法門,洪啟嵩禪師畢生最精要教授!▋本書為上市六個月、暢銷五萬冊的《覺不離身》作深入釋論與詮解。如果說「覺不離身」是一種通貨的話(當然這是一種比喻而已),如是的「覺不離身」將成為一種無為的通貨、空性的貨幣,這是一種智慧的貨幣,或是佛法中所說的「聖財」。這種智慧的力量,成為一種智慧的財物,成就了智慧。這份禮物能夠幫助大家去完成圓滿的、覺性的交易,這是現空成覺的「開悟的禮物」。--摘自《開悟的禮物‧覺不離身》自覺,是生命中最究竟的核心;唯有自覺,才能使我們脫離纏縛與煩惱,活出真正自由、喜樂、觀自在的人生。佛陀在菩提樹下現觀法界實相,證得圓滿大覺,了悟一切無明煩惱皆虛幻不可得而成就無上正覺。本書為暢銷五萬冊的《覺不離身》法門作深入釋論與整體詮解,名為《開悟的禮物‧覺不離身》。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把開啟自性心門的鑰匙,是自心會通法界實相的門徑,引領每個人走向歡喜與覺悟,共同開啟覺性地球新文明!*本書包含隨身版《覺不離身》法偈三部曲內容。*隨書附贈課程優惠卷:洪啟嵩禪師親授「全佛的勝利集會大菩提論-全佛道次第」課程。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新修版】

羅金  著
風雲時代  出版
2025/09/10 出版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超脫的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是恬淡中的高貴,平靜中的豪氣,「放下」既然這麼重要,我們到底該「放下」什麼,怎麼超脫?※何謂空杯心態?一個杯子如果水裝得太滿,就很難注入新水,只有把過去放空,才能裝得下未來,該怎麼做,才能清空心中的負面髒水,恢復乾淨的心靈?健身你很會,但你知道何謂「健心操」?每個人心中都難免有執念,又該如何參透世事玄機,放下不必要的執著? ※學習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你也能煩惱全無!林語堂、張愛玲、梁實秋、豐子愷一致推崇的曠世高僧!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你要如何擺脫逆境遠離不幸?平凡的人,用情緒累積怒火,聰明的人,用智慧超脫自我,智慧的人,用腦袋思考困惑,修行的人,用放下自我超脫!「修行」之路,始於「放下」,放下成見,橫看成嶺側成峰。放下執念,才能拋棄所有煩惱!放下悲觀,修煉正面樂觀心態!當我們發現生活是一首優美的樂曲,一定有一種叫做「放下」的音符存在;當我們開始領悟生命是一首好詩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下」就是它的靈魂。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弘一法師──李叔同,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錦衣玉食,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等領域均有不凡造詣。然而他卻在人生巔峰之際選擇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過起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他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而選擇出家修行?他又是如何頓悟的?且看弘一法師「放下」了什麼。※弘一大師簡介:李叔同(1880~1942),法號漱筒、弘一、晚晴。精通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是中國著名藝術家、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被譽為「二十文章驚海內」,更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後於1918年遁入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皈依佛門。林語堂評價他:「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名人推薦】:◎俞平伯:「李先生的確做一樣像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風流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豐子愷:「他是一個十分像人的人。凡做人,當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個十分像人的人,但到後來,為環境、習慣、物欲、妄念等所阻礙,往往不能做得十分像人。其中九分像人、八分像人的,在這世間已很偉大,七分像人、六分像人的,也已值得讚譽;就是五分像人的,在最近的社會裡也已經是難得的『上流人』了。像弘一法師那樣十分像人的人,古往今來,十分少有。」◎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裏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書中金句】:◎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把過去交給過去,把未來交給未來。──弘一法師◎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弘一法師◎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弘一法師◎持戒的真正目的,是讓你解脫,而不是要你在外相上打轉,以及看別人的過失。唯有持戒、禪定、智慧,才能遠離眾過。──弘一法師◎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生種種舍者,這個病根拔不盡。生死海裏浮沉,真是無出頭時。──弘一法師◎試著讓自己放下心中那些近乎奢侈的欲望,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為達不到的目標而苦惱,做令自己和他人快樂的事,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而不是一個被欲望牽著到處亂跑的生命。──弘一法師◎睜開眼睛,仔細地去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個聰明的人,都能遇事看得開,慧質蘭心,只輕悠悠舀一瓢自己心底最愛喝的那口茶。──弘一法師◎不執著就好,執著了就不好。如果不執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如果執著了,便落在生滅妄緣中,那就不好了。──弘一法師

79 特價34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我的菩提路 第八輯

正智  出版
2025/09/10 出版

大乘見道猶如登山一樣危險,稍有不慎即入岐途導致下墮。本書提供真實見道而證真如者的許多實例以供讀者參考,舉凡求證真如而得大乘見道者皆可參酌採行。並提供所有已證真如見道者,悟後進修眼見佛性親證如幻觀的實例,作為進道之資,皆是佛門難見之作,非唯在末法時代極為寶貴,乃至佛世便已極為寶貴了,有心佛道者皆應人手一本,詳閱而效行。

79 特價23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佛繫人生

何昊禧  著
蜂鳥出版  出版
2025/08/29 出版

世界紛擾,有時覺得痛苦好像比快樂多,花費了大量時間與心力尋找快樂,卻往往事與願違,甚至變得更迷惘—究竟如何找到真正的幸福?「修心,不是為了追求得到多少,而是放下不再合適的。」事實上,快樂並不是往外求,只是我們常常忽略內心真正的需求。只要我們放下阻礙幸福的執念,好好聆聽自己的內心,告別不合適的人事物,其實每個人都有從痛苦中解脫的能力,並找回真正的、恆常的快樂。暢銷書《佛繫愛情》的作者,再次從佛法的角度出發,以細膩溫暖的文字,帶你一起經歷人生百態,學習讓內心變得平和柔軟,找回每個人本自具足的快樂。系列前作《佛繫愛情》叫好叫座,多次登上書店暢銷榜.本書以人生遇到的種種迷惘及痛苦為主題,以顯淺易明的文字,將佛理融入其中,希望為大眾讀者帶來啟發

79 特價38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