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的詩與道:仙詩與丹道修行之門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塵世與誰論」,藍石老師對呂祖道詩的注疏解說,讓尋道之士人得法有途。 ◎劍仙呂洞賓是偉大的道法大師,本書將他最純粹的詩作面貌呈現出來。 ◎不講民間傳說,也不談鍾呂學說,只單純看呂洞賓所寫的丹道詩文與思想。 ◎作者研修佛學與丹道逾三十年,對丹道修行有深入的剖析與獨到見解。 藍石老師本於罕有之三階陽生實煉經歷, 再埋首古籍,嚴謹考據翻查博引,為初修丹道者註疏解義, 今再以呂祖詩集為疇,萃取呂祖道法之機要, 讓讀者能貫通呂祖的大道機要,掌握真正丹道的修練程序。 理解中華道術以呂祖始,理解呂祖道術,可以本書為入門。 第一章《名詞解碼》,先為讀者做重要名詞解譯。 第二章《滿庭芳》,呂祖道詩精選。 第三章《黃鶴賦》,還原呂祖之真經義。 第四章《鼎器歌》,解悟「三個人」所指為何,又有何脈絡與進退。 第五章《真經歌》,如何「正合一卷大藏經」? 第六章《沁園春》,「牛斗」的正解為何? 第七章《敲爻歌》,「守定胭花斷淫欲」究竟應如何理解? 第八章《七言詩》,呂祖真正的形象為何?「出神入定」的真解為何? &
丹道探源:參同契入藥鏡與無為之道
◎作者依據三階陽生的實煉經歷,潛心研讀古籍,嚴謹考據,博引旁徵,方才完成此書。◎從無為法的角度出發,融合具實修價值的道法,逐句解析,條理分明,陪伴讀者拓展思路。◎無為丹道之理念,以中觀、如實觀為基礎,性命雙修,參酌本書實修實證,踏上究竟法正道。一氣劈開琉璃壁如癡如醉乾坤易三界誰知日月魂與我共飲千古密本書上卷《周易參同契》為東漢時期的著作,比唐朝初期崔希範的《入藥鏡》早了許多,可謂最早的丹道論述。若讀《周易參同契》有如揭開面紗後悵見殘跡之感,《入藥鏡》則補足了道學研究的完整價值。本書對其逐句解析,並將其收編於下卷。★藍石老師丹道四書:《無為丹道》《悟真篇》《呂洞賓的詩與道:仙詩與丹道修行之門》《丹道探源:參同契入藥鏡與無為之道》悟真參同最佳參考書。
七真史傳(新裝白封)
七真因果永流傳& 惟望吾人習妙法 受得人間無限苦& 定做天上消遙遊 七真史傳是敘述北真邱、劉、譚、馬、郝、王、孫,求道、得道、修道、了道、成道之經歷,雖然是稗官野史與正史不盡相符,也無從考據,但本書包含修道人如何修心煉性,如何行內外功,如何尊師,如何突破種種考魔,如何建立正確的修道觀念……等,誠為有志修行之人不可或缺的一本好書。 全真妙理,修道之真,必以意始,意誠心亦誠,即心所發之情亦誠矣!誠斯真也。誠若不真,見之於言,則言不由衷,非真言也。見之於行,則行不率性,非真行也。 修之者,修去心外之心,意外之意,情外之情,當於舉念發言時,提起天良,放下人心,不許疑二其心,混雜其念,方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謂之全真也。 &
許地山的道教史:流派分歧與思想探究
道家思想起源、各流派發展歷程、思想家學術剖析、核心觀念解讀, 從道教的發展史來一窺其歷史哲學的精髓, 揭示人與萬物相得的精神和道教在歷史發展中的脈絡! & ▎道教發展史 道教作為中國傳統宗教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書將帶領讀者探索道教的發展史,從其起源到不同時期的演變,深入探討道教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與影響。道教起源於道家思想,後演變為各種流派,形成了複雜多樣的宗教體系。從古代到現代,道教一直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其思想與修行方式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透過本書,讀者將有機會了解道教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所承載的精神與價值觀。 & ▎道教的精義 道教教義的核心在於「道」的理念,崇尚自然、追求無為、崇高道德等思想貫穿其中。道家思想的建立者老子提出了許多關於人生、道德與治國之道的觀念,成為道教信徒們追隨的典範。本書將深入解析老子所蘊含的思想,探究「道」在不同時期的演變與詮釋,以及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與哲學的影響。藉由對道家思想的探究,讀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道教的精神實踐與哲學基礎,進一步探究道教在中國宗教史上的重要性。 & ▎道教發展軌跡 道教的發展歷程繁複豐富,從其源造成不同時期的演變均展現出豐富多元的面向。在秦漢時期,道家思想與民間信仰相互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神仙傳說與修行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家信仰與巫術雜技逐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巫靈道與雜學體系。道教在中國宗教文化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影響深遠,不僅在宗教信仰上有所展現,更貫穿於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透過深入探索道教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不同風格下的演變,讀者得以更清楚地理解道教的價值觀與文化意義。 & ▎道教的精神實踐 在道家思想的引領下,道教強調崇尚自然、追求無為、修身養性,不斷探索人與宇宙之間的關聯。老子提出的「道可道,非常道」的觀念,引導人們超越對世俗事物的執著,追尋內心真正的寧靜與平和。道教的精神實踐著重於修身養性、追求道德完善,進而影響了修行者的行為舉止以及對世界的看法。透過對道教思想的深入理解,讀者不僅能夠掌握其基本原則,更能體驗到道教所倡導的內心寧靜與智慧境界,進一步認識道教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 本書特色 & 本書深入探討道教如何從道家思想發展成為豐富多元的宗教體系,並在中國文化中扮演關鍵角色。透過對古今道教的詳細剖析,此書不僅揭示了道教教義的核心「道」的演進,更呈現了道教信仰與文化的交織與發展。讀者能全面了解道教的精神實踐與哲學基礎,及其在中國宗教史上的獨特重要性。 & &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五)金元篇
金代以內丹修煉法門為主的道派,有:時雍創立的真元道派、王重陽全真教。到了元代,新成立的教派有:李道純內丹中派、黃元吉淨明道、黃舜申清微派。此外,全真教稱為金丹北宗,和流行於南宋的金丹南宗,並立為稱。但到了元代,全真教大行,金丹南宗大都被併入北宗全真教中,勢衰力竭。元代,南宗門徒,有的自己重新皈依全真,成為全真教南宗;但也有一些人仍堅持南宗傳人的身份,此為元代的內丹南宗。綜觀金元二代,有上述多種不同派門修煉法。如真元道派、淨明道,以儒家忠孝雜修內丹;清微派,以內丹雜雷法;全真修性多雜禪學。再者,元代扶鸞所撰道經,以及元人為早期的道經作注,也往往涵藏內丹修煉說,顯現出元代內丹學百花齊放的特色。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六)明清篇
明清兩代的內丹修煉法門多彩多姿,明代有神仙人物張三丰;有創立內丹東派的陸西星;有創立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九年面壁的伍守陽。清代,在內丹修煉上,王常月以戒為基,談內丹修煉法;柳華陽承繼伍守陽的引道入佛,以佛徒之語來說內丹;傅金銓談男女雙修法,分為男女體交法及神交體不交。另外,傅金銓倡導女丹,是女子所專屬修煉的法門,以雙乳間為氣穴,以絳宮至子宮間為中極,以子宮中血海為下丹田。又,清道光、咸豐間,李西月創立內丹西派,以先天是外藥,後天是內藥。內煉己在由修命而盡性,外煉己在由盡性而求神仙永生的盡命。此外,另有康熙朝江蘇扶鸞所成的《太乙金華宗旨》,說明內丹修煉的法門,在於藉由雙眼目光,內照守心,以元神滅識神,自能得真炁,用以成就法身。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三)隋唐五代篇
魏晉南北朝冥思靜坐的修仙術,以服食五芽、鬱儀、結璘及存思身神的守三一、帝一等法門為主流,內丹坎離交媾說淪為非主流。到了隋代,蘇元朗精通內丹外丹,所撰著作中,內丹以《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為主,外丹以《太清石壁記》為主。唐代內外丹說都受到蘇元朗的影響。唐代初期的修仙術,因帝王的好尚,重視外丹黃白之修煉,而在廣義內丹上,則以養神心齋及重玄為主。狹義的坎離交媾內丹修行,興起於盛唐玄宗朝,劉知古、張果、羅公遠、葉法善、一行等,皆有內丹方面的著述。至中唐崔希範、鍾離權、呂洞賓、施肩吾而坎離交媾的內丹說大盛,晚唐五代則以陶埴、羊參微、李光玄、譚峭、劉海蟾、陳摶等為主。內丹修煉法門,始見於東漢,完成於鍾呂,傳揚於張伯端。漢代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唐代呂洞賓撰集《鍾呂傳道集》、張伯端《悟真篇》三者成為內丹修煉必讀的聖典。另外,在晚唐也出現了特別為女性而設的女丹修煉法門。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四)兩宋篇
宋代分北宋與南宋,喜歡把內丹稱為金丹,在金丹修煉法門上,北宋的內丹修煉,約分為兩期,北宋初至神宗朝為第一期,此時期代表人物如劉希岳、林太古、馬自然、張無夢等,仍受唐五代內丹修煉風格的影響。神宗朝時,張伯端將內丹分為修性與修命,引佛教修煉法入內丹修性中;在修命上,以為精、氣、神有先天、後天之分,鉛汞有真鉛、真汞與凡鉛、凡汞之別。元精、元氣、元神及真鉛、真汞,皆先天一氣所成,須以無心、忘心為基,引玄關一竅呈現,而採先天一炁藥,以此來鍊化精、氣、神。南宋時期,主要以金丹南宗張伯端等五祖的內丹修煉法門為主,南宗至陳泥丸、白玉蟾,開始把雷法也帶入內丹中來。內丹與雷法兼修,以修煉內丹來度己,以施用雷法來濟世。宋代金丹的特色,大概有以下數點:把修身的道德涵養及陰騭功德,納入內丹中來。好引用《道德經》、《黃庭經》、《陰符經》、《易經》、《周易參同契》等書來說金丹。好以詩歌形式來撰述內丹修煉;南宋後又好言玄天一竅、先天後天等名相。
無中生有:學界想象中的陰陽丹法文本與虛構的歷史
關於內丹的歷史與實踐存在著一種十分普遍的理論,即自從宋代「南宗」創始者張伯端,內丹可分爲「清修」、「陰陽雙修」兩派。所謂清修內丹等於全真教的修法,是一種「獨修」工夫,或說近似禪修,或說近似氣功導引。號稱陰陽雙修內丹屬於一男一女的公修方法。許多學者認爲,因爲它以秘傳的方式流傳於世,所以相關的文字記載希罕隱晦。本文的問題意識在於,既然被今人歸類「陰陽雙修」的古書如此曖昧,我們如何判斷它們的宗旨確實屬於男女合修?有沒有可能近現代學者誤讀了古代丹經?為追溯陰陽雙修真正的來歷,作者Mattias Daly重新爬梳了內丹經典及現代學者的研究。本書的結論竟顛覆了學界因循的觀念。作者提出,陰陽雙修並非南宗丹家所傳,而是清代「文人道士」想象出來的新詮。
看懂道教
本書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在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 【本書簡介】 ◎本書告訴你「道教」和「道家」兩者的關係和區別。 ◎讓你一次搞懂《道藏》簡介和「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金花的秘密》。 ◎釐清「道教」、《清靜經》、《太乙金華宗旨》、《道言淺近說》的修行心法。 & 「道教」融合太多元素, 所以產生眾多「派別」, 歷代「著名道士」的著作繁多, 崇拜的「神明」繁雜, 以及多種異同的「修道的方法」, 讓「初學者」不知從何處下手學習起。 & 這本《看懂道教》分門別類, 引導讀者們來探討「道教」的 歷史、人物、修行心法、派別和經典, 最重要的是探討《太乙金華宗旨》, 因為本書是集合「道教」修道方法的大成, 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1389.pdf & &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二)漢魏六朝篇
本書專門論述兩漢六朝間道教的冥思靜坐法門,書分為上編及下編兩大部分。上編寫兩漢,下編寫魏晉南北朝。兩漢修行法門,有吸食天地日月精氣法,有存思內神守一法,有龍虎交媾的內丹說,此時期以《淮南子》、兩部《黃庭經》、《太平經》、《太上靈寶五符序》、《周易參同契》為主。魏晉南北朝的靜坐修行法門,有上清派的守三一、守雄一、守雌一、守帝一等各階段修行方式;有服食日月星辰的鬱儀(服日精)、結璘(服月精)及奔辰(服食北斗五星等星辰之精氣)法門,有《太上三十六部尊經.黃庭經》將人體之「氣」,析分為精、氣、神三者,以三丹田為主要修行場所,並有「鍊氣成神,鍊形成氣。陽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氣未朝,五彩不生丹闕。」等說法,對隋唐內丹學影響深遠。
中國道教冥思靜坐史(一)周秦篇
本書以「冥思靜坐史」為名,所述者不僅一朝一代而已,而是從周以下至清,敘述各代以廣義內丹為主的修煉法門,本書是第一冊,敘述周秦二代冥思修煉法門,取名為「周秦篇」。 冥思靜坐,通常以閉目或臨目,向內觀照為主,係帶有宗教性質的修煉法門,在中國則和道教有關。冥思靜坐法,周朝春秋時代已存在。以術法應用而言,有萇弘以術佐周靈王,長桑君能隱形有方藥,巫彭、巫咸鍊不死藥,老子修道而長壽。以理論而言,《老子》一書以道為本體,以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為修煉形神、心鏡之法。《文子》說老子治身之法,為養神與養形二者。養神以恬淡寡慾為主,推而行之,則為心齋坐忘,忘物忘我,不為物囿,役物而不役於物。養形則有行氣導引、按摩導引、服食天地日月六氣法,及辟穀食氣法,而內丹嬰兒蘂女、金樓絳宮的名相亦出現在《關尹子》書中。周代的這些冥思靜坐法門,對後世影響極大。養神、養形,幾乎涵蓋了所有修道之方,也為唐宋內丹之修性與修命肇建基石。 本書共分十四章,第十四章〈道教冥思靜坐與內丹修煉常見名相小釋〉是綜匯周秦至明清內丹諸名相,加以簡釋其義及述其衍變,可以視為內丹書的小辭書。 &
天母、武神與神禽:密教與道教、中國文學之交涉
「手印、陀羅尼、曼荼羅、護摩、忿怒尊,密教有著許多有別中國傳統的儀式內涵,散發著既奇炫又迷幻的魅力,吸引著人們一窺其神秘的面紗。從六朝開始,密法陸續傳入中國,到唐代達到鼎盛,各種的神祇(本尊)和儀式進入中國宗教傳統,激盪出更多元豐富的宗教景觀。本書嘗試從「佛道交涉」的視角切入,探究密教與道教在中國宗教場域中的各種碰撞、團揉與混融,以及這些神祇、經咒對近世宗教文化與通俗文學的影響。」
至德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作者徐文僅道緣深厚,多年來致力於弘揚道教,積極促進兩岸宮廟交流,因而累積了許多經驗與知識。本書中除了有道教由來、科儀介紹、中華道教聯合總會的發展歷程之外,更有多達三十幾間的全台各地宮廟故事,讀者不僅可以更加了解道教文化,更可以帶著本書進行一趟全台的宮廟巡禮。 本書特色 1.涵蓋多達三十間以上的宮廟及傳統道教習俗活動介紹,深入淺出、圖文並茂! 2.正統的道教文化及道教神明系統詳解,讓台灣廣大信眾更了解道教! 3.道教科儀跟你想的不一樣!政府授予職能認證的科儀訓練大公開! &
三教論衡之道教新論
當代大儒龔鵬程談道教 宇宙運行的原理,在於它的生生不息 宇宙若有其道,其道就是生 故人應當寶貴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但人能否長生須憑自己的作為,不是靠著神祇庇佑 道教,和一般的人神關係不同 因此它是個特殊的宗教,亦可說是一種宗教革命 秦漢以後,雖然朝廷崇尚儒家思想,但有鬼之觀念顯然在朝野較為普遍,不但占卜祭獻之事不絕,而且盛行厚葬,希望鬼在獲得這麼豐厚的奉獻後,也能庇佑其子孫。 道教興起,主要就是反對這種世俗觀念,而呼應老子、孔子的講法。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人應瞭解這個天道的原理,努力學道行善。 太平道所說的道,就是指「天道」。謂上天有好善惡惡之心,人應善體天心、力學真道。至於行善的倫理內容,則大體採用儒家的觀點,例如孝悌忠信誠敬仁愛等等。人只有積極行善,才能獲得吉祥的符應。若不仁不善,鬼神是不會庇佑你的。 以此天道為教,故可稱為「道教」,其道亦為古儒家道家之說,而與民間通俗宗教拜祀鬼神以求福報者不同。因此,我說它是一種宗教革命。神不再是「神嗜飲食,使君壽考」的了。能不能壽考吉祥,全看個人的努力而定。 道教自其崛起時,即不斷強調它與一般教法不同。以東漢流傳最早的一部太平道經典《太平經》來說,它不認為人的命運是由鬼神等外在力量所決定的,不主張與鬼神溝通,更不想向鬼神禱祀以求福佑或解除,成為對一般世俗宗教觀的大革新。但歷史的發展,乃是詭譎的。反對各種民間巫俗方術、不拜鬼神、不殺牲祭祠、不處理喪葬事宜的道教道士,在發展中卻經常被它所反對的東西羼雜進來。本書將道教細說從頭,一次釐清道、道家、道教與道教史。 &
道與政之間:周秦漢之際的孔子論述
孔子究竟是何等人物?周末以降,這個疑問成為重要的論述主題。褒、貶不必為真,背後卻各有用意。本書以西漢的尊孔論述為中心,探討政治轉型的大時代中,人們塑造孔子形象、地位的原因與目的。周秦漢之際,先有戰國諸子對理想政治的爭論,後有漢代皇帝與儒者對權力分配的角力。「孔子」由此被推至「道」與「政」之間,居中承載論辯兩方既競亦合的互動。本書透過宏觀敘事與細緻分析,展現「孔子」如何在傳統政治與文化中成為一個特殊的象徵。(典範集成.思想5)
真儀遊虛:道教研究的新視域(儀式卷)
臺灣的道教研究有其特色,同時也積極的與國際的道教研究接軌,本書搜羅臺灣新一代的道教學者研究著作。這些學者學門訓練不同,展現出多元多音的研究面貌,豐富過去的道教研究,也標誌了新世代道教研究的特色。本卷為儀式卷,搜羅新世代學者探討道教文化的相關論文,這些文章關懷的道教議題相當廣泛,包含禮斗科儀、靈寶醮儀、宋元法術、廣成儀制、臺灣小法等課題,呈現過去學界較未受關注的道教儀式面向,引領讀者深入道教研究的奧旨。(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叢書B3008)
道教文學、文獻與儀式:許蔚自選集
本書從作者長期耕耘之道教文獻、文學及儀式三個領域,甄選代表性論文十三篇,涉及道教文獻校勘、復原、輯佚、辯證,古典小説與道釋關係,孤魂救濟及科儀編撰等議題。
無為丹道
◎自發功強調自學,不需要老師,只要掌握簡單的法則,一般人也可以練出養生的效果。 ◎本書分上下卷:上卷為名詞解釋,下卷為網路教學文章,介紹各種法則和如何避開修法誤區。 ◎將無為法的奧妙有系統地介紹,深入淺出且循序漸進,鼓勵更多人實修實證體會個中三昧。 & 作者藍石從十九歲開始實修,自從三十四歲起放棄有為法,改練無為法,以自發功為入手階段,實修有所突破後,轉往悟真參同等古丹道領域發展,為「無為丹道」弘揚人。 & 自發功強調自學,但是卻很少人能夠將自發功練得更深入,這些更深入的功態在佛法與丹法當中處處可見,但是一般人要練到這個境界卻有著很高的門檻。本書介紹各種法則,只要加以掌握,就可以練出高深的成就。 & 本書也介紹一些修法誤區,讓讀者可以避開危險,產生無為演化現象,因此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親身體驗佛法與丹法實修當中的高深奧妙。 & 無為丹道非常簡單,但是身心非常複雜,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的挑戰要面對,身體有不同的障礙要克服,眾多現象將至簡大道變得複雜,本書有系統的介紹無為法及其修練法門,簡單易學,只要勤於實修實證,便能體會其中的奧妙。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9839.pdf
潮牌道士:看盡生與死、顛覆傳統的神鬼使者 潮震東
最年輕的少年道士、神鬼使者 用新潮的語言與觀念,解說著宗教與生死 醫師,醫的是人;而法師,醫的是心 & 江湖有道,邪不勝正。 而我們道士,就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客般。 在險惡、深不可測的江湖裡, 仗著正義、救濟著人間的苦與難。 & 從小就毅然決然的以道士為夢想,歷經家庭革命、讀到碩士、最終披上道袍。在陰陽之間、神鬼之道裡,以神明的代言人身分,幫助生者與亡者的痛苦意念得到解脫。 & 這個世界,或許沒有這麼多妖魔鬼怪。 它們的出現,可能是我們對於無形的恐懼,可能是對未知的警惕。 但我遇到最多的妖魔,則是從自己的心裡製造出來的, 用來逃避現實的藉口,那就是住在我們心裡的心魔。 & 本書特色 & 過去的我,總把道士、法師的生涯想得很美好。 以為充滿抱負、充滿希望、充滿理想,就能一帆風順、得天獨厚。 其實它也就跟社會上的各行各業一樣,殘酷又現實。 沒有因為你是神的代言人,就會對你多一點點的仁慈。 我慶幸自己沒有隨波逐流,還堅定的往夢想走。 我帶著滿滿的裝備,做一位服務神與鬼的『潮牌道士』。 & 儀式,是讓痛苦的意念得到解脫,藉由宗教的光明,讓亡者再生。 香火,燒著的是我們不忘根本的火。&& 信仰,讓我們學會知足,讓心富足。
道法縱橫:歷史與當代地方道教
本書涵蓋歷史研究與當代實地調查研究的各種面向,有助於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讓歷史研究與當代實地調查研究進行合作,不再侷限於經典,以開敞的視野去觀照道教的多樣性、獨特性。通過歷史文獻與實地調查研究的對照,試圖讓歷史道教與當代地方道教進行綜合性比較研究,分析古典道教自宋元以來與新道法的複合情況,探尋如何形塑近代地方道教。這些研究個案提供一些方位標記,重新考察宋元以來不同區域的道教經歷何種的發展與演變,進而形塑出當代多元豐富的道教傳統。這個嘗試期盼補足傳統道教研究的盲點,進而開拓我們對「道教」的認識。(華人文化主體性研究叢書B3004)
道教史 下卷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中華民族固有的傳統宗教。它是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沿襲方仙道、黃老道的某些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而於東漢中後期逐漸形成,相信人經過一定修煉有可能長生不死,成為神仙。將老子及其《道德經》加以宗教化,稱老子為教主,尊為神明;奉《道德經》為主要經典,並對它做了宗教性的闡釋。 研究道教思想史有助於深入認識道教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社會作用,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構成因素及其相互關係。 本書特色 簡單扼要、通俗易懂的道教通史性著作,提供全面又有系統的道教文化知識,且滿足廣大的道教文化愛好者迫切需求! 《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以時間為經,以教派分化為緯,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道教產生、發展和流傳的歷史。 全書所記時限始於道教產生前的秦漢社會狀況和思想淵源,止於當代道教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所記內容涉及道教及各支派的經籍、教義、人物、教制、教職等等,同時兼及道教的節日、禮俗、聖地、遺跡、建築、文學、藝術等等。在對道教作全面考察的同時,書中還對道教與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思想的關係,作了深刻的分析,對一些重要史事和學術問題也提出了不少新的見解。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祕學
國學大師南懷瑾親撰著作,學文化、學密法、學佛法不可錯過的密法本義。 ◎21世紀為精神病所籠罩,因宗敎誤導而精神失常者甚多,南師大作實為一帖良藥! ◎再版完全還原南師原著,文字簡約,內容豐富,條理清晰,令人豁然開朗。 ◎密義深奧,丹訣難解,南師深入解說,為先賢密法傳世之本義。 本書為南師親自撰寫,並非講課記錄,一九八五年初版時曾經編輯修整過,今日再版, 恢復原來文章全貌,書中大小標題,除保留南師原始標題外,再由南懷瑾文化主編劉雨虹根據內容另於各章節處增添小標題,以方便讀者對內文的瞭解。 現代人在「修道」上,大抵皆因不明密法之真義,缺乏正知正見,以勘破宗敎神祕儀式之假相,而陷入思想混亂分裂狀態而不能自拔,本書有南師關於神仙丹道及密法理事相關之敘述,有利於真誠向道修行之士,獲正知見,證無所得,知所歸依。 宇宙是一大奧祕,人生是一大奧祕,宇宙何以生成天地萬有?更是大奧祕中的奧祕!宇宙的生命,何以有人類?人是怎樣生成?為何會死去?死去以後有無靈魂?生前心靈的功能和精神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力量?人的壽命和現有的肉體生命,能否有方法長久的活下去?這些都是宇宙和人生奧祕的問題,也是古今中外人人迫切想要知道的學問。 從神祕學的立場來講,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東方古國,如:中國、印度、埃及,都是神祕學的古老泉源。也可以說,東方的古國,極富有神祕的奧祕,已經引起西方人的興趣,而且非常注意的開始追求。但是現在流行在美國方面來自歐洲的神祕學,卻多是承認從埃及文化的系統而來。他們研究人體潛在的功能,傾向追求人自具有超越現實力量的神通妙用,相似於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境界。 早年以來,就有人想把中國的道敎和神仙丹道的學術,傳向美國,其志固然可嘉,其學可惜未充。因為那些拉雜繁蕪的道家表皮之學,並不足以真能代表道家學術而引人入勝。倒是佛敎在西藏留傳的密宗書籍與部份方法,自十九世紀開始,經過英國、法國學者和傳敎士們的研究和翻譯,有幾種精要的法典,都有法文和英文精確的譯本,而且一部份被西方流行的神祕學派,吸收融化而別出心裁,另行樹立格調,更加深西方神祕學的神祕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13729.pdf
貧道,平道
香港國際老子道家總會副會長道乾子,受天命傳【元陽神功】修習大法,每天20分鐘,一生改變的更好 香港國際老子道家總會副會長道乾子,以自身研究道德經數十年之心得編著此書,再加上養生健體的「黃帝內經」,及極重要的「元陽神功修習大法」之內容,將人生最重要的「身」、「心」、「靈」三方面完全兼顧。 天數運行脫序,世界躁動亂象,天候異常極端,四時順序紊亂,地靈震動,爆裂力量繃緊,人心幻魔乖離,精神魂飛渙散,全球正處於瀕臨崩潰毀滅狀態、時期,此時,僅僅依靠少數的智者和特異能人,尚無法支撐及扭轉持續惡化的發展。惟有世人皆得悟明白天之道,回歸依循天道自然變化的規律;只有人類能自悟自救,順應天序,積極安定顛亂浮躁的地球環境。道化自然,自然正天,天寧地,地靈人,人靜得悟。 今研讀【貧道 平道】,用之以心,則寧靜自得;用之以神,則心主通神,為無為而生大用。由瞭解「道德經」內涵深意入手,修習心正入門,漸明正心、倫理、道德、良心、自然之道,進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身懷正心正念行事,養望行善就會受到世人的推崇與尊敬。 有了名望與道德,也要懂得養生益壽之法,本書註釋「黃帝內經」養生三篇,教我們如何從日常生活中依循四時氣候變化,和于陰陽術數,依照自然規律運氣避邪,幫助我們養護身體延年益壽,讓我們保有健康的身體來修道。 <靜坐>是解救世界的靈丹妙藥。我們知道了靜坐修行的各種境界,才能提升自身的靈能智慧,擁有充沛的生命體能量,方能自悟宇宙生息的規律,通曉此生的天命任務和無窮次元境界的秘密。 人,是由生物體與生命體兩個部份所組合而成。生物體(肉體)持生的熱能量,可以在食物、水、空氣等有形物質中吸收轉換獲得,它是維持身體運動生存的有形能量。而生命體則需要靠無形的宇宙能量輸入,才能維持人的思想、意識、情緒、大腦指揮等運作,屬於無形元气。人的生活中無形元气消耗甚劇,而我們卻只能在身體無意識的狀態下方能接收吸取,例如睡覺、恍神、靜坐等狀態下獲得。你食用再多的有形物質,若沒有無形的宇宙能量沖和,人的生命將無法生活、生存下去。 數千年前的先知,通曉宇宙自然生息方法,以「日思」為習常練習功夫,普行於上古時代,為上古之人皆可壽百歲而形不衰之主因。當今【元陽神功】驚駭現世,普傳百姓修習,實為上蒼憐憫世道邪盛,力挽以「道源密功」教化世人,為末法時代開一扇自救之門。一「靜」破萬邪,靜中生定,定中生慧,慧生萬能。【元陽神功】乃當世唯一教導修行者;可以在有意識的狀態下,無限量的吸收宇宙能量,補充生命體所需之外並能提升靈修等級境界,到達「道人合一」的意識精神本源。人人都應該修習悟道。 願力、相信的力量很大,每天只要用20分鐘修習【元陽神功】大法,使自己安靜下來,你的一生將會改變的更好,身體好,運勢佳,一生幸福、美滿。
非常道:道教諸神不為人知的故事
路都不平了!還非常道! 「道」底是什麼模樣?讓我們窮追不捨,日日夜夜祈求 因為祂們的精神總是令人敬佩 但祂們的故事我們知多少呢? 當幾千年前孔子問禮於老子,道家就是個非凡的理念 莊子滔滔各種寓意,那祂生前的人生是如何造就的? 又好比鄭成功、土地公等等,那些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就像,要接近一位男人,要先抓住他的胃 我們多了解祂們,便更靠近天神 我們的虔誠,願日日平安 或許就更顯靈了 那路平了,也是靠我們實踐自己的道!
道教史:道家及預備道教底種種法術
第一部道教專史“寅恪昔年略治佛道二家之學,然於道教僅取以供史事之補證,於佛教亦止比較原文與諸譯本字句之異同,至其微言大義之所在,則未能言之也。後讀許地山先生所著佛道二教史論文,關於教義本體俱有精深之評述。心服之餘,彌用自愧,遂捐棄故技,不敢復談此事矣。”--陳寅恪“道”的內容極其複雜,上至老莊思想,下至房中術。但大體來說,可以分為思想方面的道和宗教方面的道。思想方面的道即道家,包含陰陽五行的玄理;宗教方面的道為道教,包括方術符讖。巫覡道與方術預備了道教的實行方面,老莊哲學預備了道教的思想根據。本書作者許地山先生是宗教史方面的專家,在道教研究上頗有建樹。本書在吸取眾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揭示了道教形成的主要思想來源,從老子述及老子以後的道家、道家最初的派別、秦漢的道家,接著闡述神仙的信仰與追求、巫覡道與雜術,並對道家思想與道教的關係作了詳盡分析。堪稱第一部力求系統梳理道教發生、發展歷史的先驅性著作,實為道教研究者及愛好者之必讀經典。
臺灣的仙道信仰與丹道文化
中國傳統的丹道,若追溯至清代的先天道,至少已有一個半世紀以上。由於政治、社會環境的平穩安定和多元開放,台灣的丹道法脈不僅完整地保存原來的精華及內涵,並能順應現代政治、社會環境而做出適當的調整及變革,因而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風貌和內容,積累和開創的內涵,早已成為台灣精神或心靈煉養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關於道教的100個故事
魯迅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懂得道教,也就「懂得中國的大半」。 這本書有經典的中國神話故事,比希臘羅馬神話還精采!這本書有道教仙人與民間傳奇,篇篇引人入勝扣人心弦! 天地是怎樣形成的呢?玉皇大帝在眾神中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天上的星辰和人間供奉的神像,有著怎樣的關連? 數千年前淨樂國的王子,是如何離開錦衣玉食的皇家生活,前往龍虎山修道的呢? 馬王爺為什麼三隻眼?鍾馗是怎樣捉鬼的?黃帝和蚩尤又是怎樣進行慘烈戰爭的?桃符門神是怎樣擒拿萬鬼的呢? 您想知道河伯和神女瑰麗而又曲折的愛情故事嗎?門神、財神、福祿壽三星、文曲星、月老、土地爺、灶王爺,這些在民間廣為流傳、耳熟能詳的神仙,他們有著怎樣的傳說呢? 這本書有豐富多彩的諸神傳說、激蕩人心的人物故事、簡單明瞭的道教知識。一百個故事,能帶給你超過一百次的閱讀驚喜。
媽祖的故事(彩圖精緻版)
◎媽祖故事圖釋:彩色圖繪的《天后誌》看先人信仰的誠敬。 ◎精美民俗文物:以珍貴文物及民間收藏品探看媽祖信仰,以及宗教藝術品。 ◎本書原文:作者以流暢有趣的文筆暢述媽祖傳奇故事及各地媽祖廟的過去現在。 ◎延伸閱讀:與媽祖相關的其他史料或故事。 ◎章節前言:綜觀章節大要。
祈安禮斗科儀
『祈安』祈求平安、『禮斗』朝禮斗星 自漢朝時代,太上老君傳授張良第八代孫張陵天師流傳至今已二千年了,先賢們深信人是由北斗七星所主照,欲求生命之延續,須由北斗星君赦除罪簿,而消災解厄。北斗經云: 北斗第一天樞宮陽明貪狼太星君,子生人屬之 北斗第二天旋宮陰精巨門元星君,丑亥生人屬之 北斗第三天璣宮真人祿存真星君,寅戍生人屬之 北斗四天權宮玄冥文曲紐星君,卯酉生人屬之 北斗第五天衡宮母元廉貞綱星君,辰申生人屬之 北斗第六闓陽宮北極式曲紀星君,已未生人屬之 北斗第七瑤光宮天衝破軍關星君,午生人屬之 由以上我們得知十二生肖之中,各有本命之保護星君,如人消災解厄,自當朝禮本命星,得保平安吉祥,為此,本門特地編排簡單朝斗禮懺科儀,以便道壇,法師自我或為信眾消災祈福,廣結善緣,故為之序。 嗣教法派四代掌門宗師 法玄山人 林靖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