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悠然行
一場苦行僧之旅,帶您看看台灣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其壯闊偉絕,其飄緲千峰,其秀麗綿延,這是台灣最堅實之處,也是最讓我們感動落淚之處。作家心岱,以其愛鄉愛家園的心情,早年即投入報導文學的行列。這一次,她要帶我們上到台灣最高峰--玉山,以及玉山國家公園,縱纜台灣的高山,和那發源於高山的水源,以及山裡的住民:植物、動物,和人。 【紀錄時間在台灣之背刻鏤的痕跡】:玉山在荷蘭人眼中、在清朝、日本的手中,是怎樣被定位,又是如何被開發。原住民在其中穿梭,代代相傳,衍生出什麼樣的文化來妝點玉山呢?人與山的關係,可以是和諧,也可以是爆烈,來、去山中,也許我們心中會有定見。 【飽覽台灣最動人的自然風景】:山的偉大,在於其謙卑,從不多說話,從不自誇,只有當你接近山,進入山的胸懷,才能體認到大自然的包藏無限。作者用動人的語彙、精采的照片,讓我們體驗到,一切盡在不言中。 【以專業精神撰述旅遊資訊】:全書除了介紹玉山國家公園壯闊的美景之外,進出期間的相關資訊,如交通、飲食、特產、住宿、行程安排,均提供了專業意見,供讀者參考。另外,作者還依據行程的長短、體力的負荷程度,將行程分為蠅量級、羽量級、重量級,供登山者參考。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遊的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來去鯉魚尾
旅行,若只是照著GUIDE的解說到此一遊,印象和感動能有多深刻? 如果加上在地人的引導,訴說親力的風華滄桑,用自己的生命歲月印證斯土的變貌與伴之的感懷,旅行的深度與感動立即雋永而深刻。 作家帶你去旅行,這是一本以在地作家「吳鳴」為嚮導的心靈旅遊書,以作家的眼、作家的心、作家的情感,細膩描繪出記憶與現實中時空交錯的花蓮壽豐鄉山水景致。鄉長張懷文作序。 以閒情美文的報導方式帶你踏足花蓮海岸,詳實又充滿濃濃詩意情感的筆觸,悠閒探訪原名叫「鯉魚尾」的花蓮縣壽豐鄉鯉魚潭和鯉魚山的山光海色,以及阿美族的歷史源流、人文景況;同時帶領讀者臥遊壽豐鄉村落的文化景致。 【為人文留下深刻記錄】:任職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的吳鳴,以生活在花蓮縣壽豐鄉的歷史掌故、傳說故事,以及壽豐鄉與阿美族的深切關係,述及壽豐鄉歷史中的角色與地理環境,同時見証阿美族豐年祭的慶典特色。 【用文學之情描繪夢般美景】:作者依循壽豐鄉的山水景點,逐一從鯉魚山下的鯉魚潭、池南村、銅門瀾、阿美族豐年祭,到縱谷地帶的木瓜溪、吳全舊城、東華大學,介紹到海岸線的孟東籬濱海茅屋、山海景致等。 【以專業精神傳述旅遊資訊】:作者長期從事歷史人文教學工作,報導鯉魚尾美景之外,對旅遊壽豐鄉的相關資訊,如交通、飲食、特產、住宿、行程安排,均提供慎密的專業意見,供讀者參考。讓讀者按圖索驥,一飽花蓮壽豐鄉美麗風光的全貌。
涵碧水沙連
鄉長廖學輝、文史作家黃炫星作序。 文章以詩情畫意精神帶你遊走日月潭,詳實又充滿濃濃詩意情感的筆觸,悠閒探訪原名叫「水沙連」的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的山光水色,以及邵族的歷史源流、人文景況;同時帶領讀者臥遊魚池鄉十二個村落的美麗景致。 【為人文留下深刻記錄】:以生活在南投縣魚池鄉邵族的歷史掌故、傳說故事,以及邵族與日月潭的深切關係,述及邵族盛衰經過,讓讀者深刻認識這支原住民的誕生與浮沉。 【用美文創見日月潭夢般美景】:依循魚池鄉的景點行徑,逐一介紹魚池鄉十三個村落中的十二個村莊景點,包括日月潭、玄奘寺、拉魯島、石雕大師林淵傳奇、木屐蘭溪、蓮華池、文武廟、大竹湖、九族文化村等美麗的名勝,十足展現日月潭及其周邊旅遊勝景的美貌。 【以專業精神傳述旅遊資訊】:作者長期從事傳媒工作,全書除了介紹日月潭美景之外,對旅遊魚池鄉的相關資訊,如交通、飲食、特產、住宿、行程安排,均提供了縝密的專業意見,供讀者參考。讓讀者按圖索驥,一飽日月潭美麗風光的全貌。 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遊的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五峰清泉夢
本書由鄉長秋賢明、神父丁松青及小學主任吳新生作序。 文章以分村畫分、易於搜尋,詳實又充滿詩意情感的筆觸,從著名的矮靈祭場到飄緲觀霧,一窺神秘賽夏族群的歷史與發展,還有已故作家三毛夢屋等旅遊勝地。 【五峰鄉的歷史沿革】:從地理環境、地名由來、自然生態以及賽夏族的歷史演化,詳盡說明五峰鄉演化中的生活與人文變革。 【五峰鄉的歷史遺址】:少帥張學良的舊居、三毛清泉之屋,作者以歷史筆觸描繪在現代戰爭及文學史上佔據二大地位的少帥及文學家在這塊綺麗山中留下的美麗一景。 【五峰鄉的風景】:作者深入四大村落捕捉當地奇觀、以著感性的調子、一探賽夏公主的神秘花園、土場大橋的泰雅靈島、八仙瀑布、桃山桃紅、大鹿林道楓紅等旅遊地的勝景。 除深刻體驗文學之旅外,旅遊必備的資訊收集,包括五峰鄉美食、旅遊資訊、天使之家溫泉民宿等周邊相關景點,均有詳加介紹。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旅遊新竹五峰鄉、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百年遊記II山.水.樓.園
一座聳立在眼前金碧交錯的山林,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不能說它「秀美」,因為那氣勢無與倫比﹔可是「壯麗」也不對,因為重巒疊嶂之間,其實每一片如針的細葉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哪滿山的秋色是他們用一針一線的細微差異所繡出來的。生命在此是這樣的認真!--席慕蓉<原鄉的色彩>
告別紐西蘭(e世代書房10)
紐西蘭,人們心目中的移民天堂,多少人夢想中的人間淨土。然而,作者卻在移民紐西蘭四年之後,毅然回到台灣,是什麼原因讓她做這樣的決定?是她個人的問題?還是紐西蘭根本不是移民天堂,而是移民的煉獄?這本書將給您意想不到的解答。
魔術奇花
本書是作者赴北印度旅遊後企圖重塑自己心目中的印度,予以視覺化的作品。包括文字、攝影和繪圖作品的《魔術奇花》呈現既古老又具有時尚感的印度風情。 輕快幽默的文字將印度之旅的不可思議之處鮮明再現,透過時尚風格化的眼光來聚焦富有人文報導式氣味的攝影,快門底下的人物都有比義大利版vogue更懾人瑰麗的演出。 刻意將shopping成果以流行雜誌精品目錄的形象呈現的遊戲,和一系列以印度神話融合未來科幻少女學的繪圖作品,電子氣息濃厚,以神秘東方的迷幻基調加入科技韻味,傳達強烈的「我(你)當然可以擁有這樣豐富的國度」訊息。今年舉辦過兩次裝置藝術展的成英姝也在本書中展現文字以外的創作才能與企圖。
我在北美洲,途中下車
陳慶祐一個人乘著美國和加拿大列車,以溫哥華為起站,沿途收集了北美洲獨特的美麗和溫暖。落磯山脈國家公園裡,動物和大自然間的和諧令他欣羨不已;到了靈魂樂之鄉紐奧良,發現日的恬靜和夜的魔力,原來可以同時存在;在芝加哥和夏天說了再見後,再度進入加拿大,多倫多、渥太華、魁北克,迎接他的正是整片楓紅。最後,他在紐約下車,穿越911之後依舊燃著的烽煙,找到一扇窺見童年的窗。火車一班接一班,沿著長長軌道,承載無數的夢想前往遠方。那軌跡像一首歌,途中行經處,則是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在北美洲陌生土地上,陳慶祐用他點點滴滴的回憶,譜出了最美妙的旅人之歌。
與桑妮在一起的紐約之夏
陳丹燕和桑妮的紐約之夏,可說品嘗了這個世界之都的各種滋味,看到了一般人疏忽的詩意與童趣,也寫出了大家視而不見的紐約市井生活。我們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才發現成人的世界如此物慾庸俗,而放任孩子在大都會中漫遊,他自會在諸多誘惑中發現自我。要玩得深刻又悠閒,從生活細節中體驗異國文化的浸染,這才是「不虛此行」,真正形塑孩子的世界觀。
兩個人的義大利
From 張:『說老實話,我快走不下去了,從佛羅倫斯一直往南,義大利算是讓我走遍了,沿途風景雖然秀色可餐,但一個人已經快沒胃口啦!妳的義大利文念的如何?我想短時間很難學好,能看得懂菜單就夠了;義大利菜也不用學了,能做pasta就行了!重點是:老子想妳快想瘋了,如果妳再不來和我會合,我就殺去佛羅倫斯把那個狗屁大衛像給砸了!』 From 薇:『我並不想在義大利交男朋友,但不表示我會放棄觀察義大利男人的機會。只是沒想到,在佛羅倫斯的最後一夜,竟讓我遇到了亞歷山卓。我們騎著機車沿著亞諾河馳騁而過,耳邊響起美妙的歌聲,河水裡教堂的倒影由近而遠……我不想走了,再給我一天吧!或是就讓我留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吧!』 大齙牙張國立又回到義大利這個他心目中的美食天堂,只是這次多了一個獅子座、O型、會做甜點的女友趙薇。因為有了她,義大利的一切似乎都變得更美好!然而萬萬沒想到,抵達羅馬的第二個黃昏,就在許願池前,趙薇卻突然決定(其實是有預謀的)留在當地念書和學烹飪。於是兩人在佛羅倫斯分道揚鑣,許給對方一個月的自由:大齙牙獨自去拜訪嚮往已久的亞德里亞海風光、西西里黑手黨和36D美女,而趙薇則開始她的第一次翡冷翠大冒險。 看起來似乎是非常完美的計劃,只是沒想到一轉身,張國立就後悔了,恨不得立刻飛到女友身邊,可是礙於面子又必須ㄍㄧㄥ一下;而趙薇的一次浪漫艷遇,卻讓她樂不思蜀,這下真是急壞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齙牙囉!難道從此兩人真的就要『分道揚鑣』?﹗
戀戀角板山
本書由鄉長林誠榮、作家凌明玉作序。 文章以分區畫分、易於搜尋,詳實又充滿詩意情感的筆觸,從座落在澤仁村著名的角板山公園,帶領讀者深入拉拉山森林區、東眼山、爺亨溫泉、復興橋、羅浮虹橋、榮華水壩等角板山出名的旅遊勝地。 【角板山初相識的歷史明鏡】:從地理環境、地名由來、自然生態以及泰雅族的歷史演化,詳盡說明角板山演化中的生活與人文變革。 【悲喜角板山的歷史遺址】:著名的太子樓、角板山賓館、溪口台地、角板山吊橋、梅園,曾經是蔣介石的行館所在地,作者描繪四、五○年代蔣介石在角板山溪口的故事,以及山中美麗奇景。 【戀戀角板山的風景與傳說】:作者深入叢林、大漢溪捕捉風動石奇觀、小烏來瀑布美景、復興虹橋、拉拉山森林遊樂區、爺亨溫泉等旅遊地的勝景,同時以夢的桃花源敘述角板山的人生故事。 除深刻體驗文學之旅外,旅遊必備的資訊收集,包括角板山美食、北橫旅遊導覽、文學咖啡店、溫泉民宿、角板山周邊相關景點等均有詳加介紹。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旅遊桃園角板山,值得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拉薩之旅(特32K)
這段提心吊膽的前進拉薩途中,他們沿途乞食,或靠雍殿為民眾加持換取溫飽,在險困的雪山之巔更曾瀕臨死亡邊緣,蒙受身體的苦楚和惡劣的環境:「從頭到腳都是白的,身與心都痲痹了;我們勉強地在沉默中前進。在那怪異的景象中,我們像是應西藏術士召喚要前往某地的兩個幽魂……。」 然而,也就是她的這種旅行方式,使我們藉由她活靈活現的筆調,看到了西藏高山的美麗景致,親炙了西藏低層人民的日常生活,深入瞭解了他們虔誠的宗教觀,更看到了民間流傳的有趣信仰、瑜珈士的密術,以及諸多傳統慶典。最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她對「神秘西藏」這塊土地的熱愛。
竹塹風之戀
作家帶你去旅行,這是一本以在地作家「陳銘磻」為嚮導的心靈旅遊書,以作家的眼、作家的心、作家的情感,細膩描繪出記憶與現實中時空交錯的風城景致。 文章以分區畫分、易於搜尋,詳實又充滿濃濃文學情感筆風,慢慢探訪新竹市東區、北區、及香山南寮等名勝古蹟。透過作者腦中美好的回憶,輔以眼光所觸的今時景物,一篇一篇介紹出各點景物的特色、歷史,使得走入風城不再是那麼單薄的一遊。 【依循著各區文學步道,北區走一遭】:一訪作家愛亞與邵僩留連難忘的童年街廓,感受培育文學種子的優雅氛圍。作家帶你去旅行,這是一本以在地作家「陳銘磻」為嚮導的心靈旅遊書,以作家的眼、作家的心、作家的情感,細膩描繪出記憶與現實中時空交錯的風城景致。 文章以分區畫分、易於搜尋,詳實又充滿濃濃文學情感筆風,慢慢探訪新竹市東區、北區、及香山南寮等名勝古蹟。透過作者腦中美好的回憶,輔以眼光所觸的今時景物,一篇一篇介紹出各點景物的特色、歷史,使得走入風城不再是那麼單薄的一遊。 【依循著各區文學步道,北區走一遭】:一訪作家愛亞與邵僩留連難忘的童年街廓,感受培育文學種子的優雅氛圍。 【行至東區,景致又是峰迴路轉】:除了充滿林蔭、令人悅目的交大及清大校園,還有隱退藝人李小飛開設的廣播電台,及有著美食藝人陳鴻小時影像的古樸竹蓮寺。作家帶你去旅行,這是一本以在地作家「陳銘磻」為嚮導的心靈旅遊書,以作家的眼、作家的心、作家的情感,細膩描繪出記憶與現實中時空交錯的風城景致。 文章以分區畫分、易於搜尋,詳實又充滿濃濃文學情感筆風,慢慢探訪新竹市東區、北區、及香山南寮等名勝古蹟。透過作者腦中美好的回憶,輔以眼光所觸的今時景物,一篇一篇介紹出各點景物的特色、歷史,使得走入風城不再是那麼單薄的一遊。 【依循著各區文學步道,北區走一遭】:一訪作家愛亞與邵僩留連難忘的童年街廓,感受培育文學種子的優雅氛圍。 【行至東區,景致又是峰迴路轉】:除了充滿林蔭、令人悅目的交大及清大校園,還有隱退藝人李小飛開設的廣播電台,及有著美食藝人陳鴻小時影像的古樸竹蓮寺。 【親訪南寮與香山區,迎風看海】:在這裡除了有陳鴻青春飛揚的鐵馬記憶,還可看到風城最馳名的米粉製作過程。 除了深刻體驗文學之旅外,旅遊必備的資訊收集,包括新竹市馳名小吃特產那裡買?以及交通資訊等也都有提供,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飽眼福及口慾。 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遊的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親訪南寮與香山區,迎風看海】:在這裡除了有陳鴻青春飛揚的鐵馬記憶,還可看到風城最馳名的米粉製作過程。 除了深刻體驗文學之旅外,旅遊必備的資訊收集,包括新竹市馳名小吃特產那裡買?以及交通資訊等也都有提供,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飽眼福及口慾。 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遊的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行至東區,景致又是峰迴路轉】:除了充滿林蔭、令人悅目的交大及清大校園,還有隱退藝人李小飛開設的廣播電台,及有著美食藝人陳鴻小時影像的古樸竹蓮寺。 【親訪南寮與香山區,迎風看海】:在這裡除了有陳鴻青春飛揚的鐵馬記憶,還可看到風城最馳名的米粉製作過程。 除了深刻體驗文學之旅外,旅遊必備的資訊收集,包括新竹市馳名小吃特產那裡買?以及交通資訊等也都有提供,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飽眼福及口慾。 這是一本適合周休二日遊的細細品味的文學書,更是兼備旅行功能的導遊資訊書
窺看印度
他由南到北造訪十八個城市與地區,搭乘火車人力車包租車,遼闊的印度大陸所獨有的宗教、建築、文化、藝術、風土民情,奢華與赤貧同時並存的社會現象,都經由他極力貼近庶民生活的觀點與豐富的設計素養,一一呈現讀者面前。河童覺得他的朋友說得真是太有道理了:「印度的面貌是什麼?你問一百個人會得到一百種說法。但就算把它們都加起來,也不能說那就是印度的全貌。這就是印度有意思的地方。隨著每個人感受方式不同,明明是同一事物看起來卻天差地別;印度也會隨對象而呈現或隱藏它的各種面貌。而且,造訪者和印度氣味相不相投也有關係…。到底會看到什麼,還真是因人而異呢。」因此,這本非常個人的印度體驗記,絕對不是要告訴各位「這就是印度!」只要讀者覺得好像跟他去了印度一趟,魅力歐吉桑就非常高興了…。
帶著娃兒移居北海道:台灣媽媽北國生活札記
這本書裡面大部分的文章,基本上就是在這樣「珍惜第一次」的心情下寫出來的,為了校稿修飾而重新回頭讀起,赫然發現有許多當時衝動寫下的東西,事過境遷後,是再也寫不出來了,像「兒子的蟲蟲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習慣了各種昆蟲的兒子早已成了抓蟲高手,還會鑽進樹林、爬上樹幹,找來一堆蟬兒蛻下的殼(面目猙獰、六肢尖銳),在襯衫上掛成一排,不安好心的要來把膽小的媽媽嚇暈呢!以前那個被螞蟻嚇得哭不出來的小鬼,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卻恍如隔世般令人懷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