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遊蕩:劉克襄旅記
閒暇時,劉克襄喜歡攤開地圖,尋找富有創意的旅行路線,或者嘗試推翻過去舊有的旅行思維,摸索出一種孩子氣的率性和單純的滿足。就像── & ◎春天時去攀岩,只是去看一種叫守城滿山紅的淡紅色杜鵑花。 & ◎油桐花開時,想要搭平溪火車,從終點站慢慢回來。 & ◎去雙溪車站,只因為想搭上一次藍色的平快車。 & ◎經過大溪時,一定要去麥當勞對面的黃大目買滷味豆干。 & ◎回台中時,都要順道去拜訪泰安車站,看看不同季節時,它的變化。 & 這樣的旅行方式已然成為劉克襄生命中最本質的需求;他習慣藉著遊走山水安撫自我,也藉此來持續年輕。 & 想不想在進站、出站之間收集一段難忘的對話?或者去到某個山城小鎮,戀戀它曾有過的鎏金歲月?還是踏上沒有終點的山林小路,與光影綠蔭來一段美麗的邂逅…… & 人生本可自遊自在,讓生活變得更愜意,就從一次有質感的旅行出發吧!
歷史鐵道大旅行
他們的行蹤涵蓋歐、美、非、亞四大洲,有最偏遠地帶,也包納世界繁華區域。沿著鐵道,他們為你引介鐵道行經處甚或鐵道本身的歷史、沿途遭遇的不同風光、各式民族、社經政治概況。從美國劇作家暨演員布克‧亨利追隨牛仔路徑的阿根廷之旅,到英國喜劇演員維多利亞‧伍德探訪英國北部的濱海小鎮、廢棄車站。在非洲,英國青年探險家班涅迪克特‧亞倫踩著維多利亞時期探險家們的腳印,前往找尋尼羅河的源頭;更往南,美國非裔詩人亨利‧路易斯‧蓋茲帶著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妻女,回到祖先曾居住過的非洲,由辛巴威到坦尚尼亞,了解更多與自己有關的非洲文化,也讓女兒們親身體會自己的非洲淵源。 在歐洲,奈及利亞作家班‧奧克利從倫敦到希臘南部的阿卡迪亞,發現人們如何追尋阿卡迪亞所象徵的內在寧靜以及理想的田園牧歌式生活。而英國名登山家克里斯‧鮑寧頓脫下登山鞋,搭火車享受橫越加拿大的豪華旅程。在中東,英國喜劇演員艾力克賽‧賽爾沿著因被阿拉伯的勞倫斯炸毀而聞名的漢志鐵路,從敘利亞直達約旦。 所有旅行者皆以創新又富機智的角度來描寫個人經歷,不管是班‧奧克利以詩作抒發感受,或是艾力克賽‧賽爾著迷於中東世界的矛盾,均值得您再三品味。書中特別援用的圖片,更真實傳達這些難忘旅程的精神與心境。
看不見的巴黎:花都歲月迴想隨身
如何描述巴黎?卡爾維諾說是一座「透過閱讀而熟識的城市」;海明威說「巴黎的生活永遠寫不完,在巴黎住過的人回憶也迥然相異」;而一位捷運工程師的巴黎是…… 不同於旅行指南的巴黎、浪漫假期中的花都在塞納河、羅浮宮、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之外市區裡曲折的巷弄散發出的魅力地鐵音樂家的小型音樂會法郎鈔票上的「小王子」密特朗建構的巴黎最是迷戀引經據典的法國人………活潑潑的巴黎,屬於生活的巴黎
船上的365天
它不是旅遊書,更非一般的遊記,而是一本難得一見的航海日記,描寫一位剛滿20歲的學生,不花自己一毛錢,卻能實現他孩提時的夢想---遨遊世界一周的故事。 他的交通工具是船,上船之前,他不認識任何一個人;上船之後,他與某些人成為莫逆之交,他們克服了驚濤駭浪與暴風雪的侵襲,他們共同度過船上的孤獨與寂寞,也解決了意想不到的難題,當然他們也欣賞到世界各地的奇風異俗與曠世奇景。 《船上的365天》一書,是由作者在船上的航海日記匯集編寫而成,描寫一群20歲的學生與老船員之間的故事,故事中有淚水、有歡笑、有驚險、有浪漫;365天下來,他成了台灣極少數環遊世界的人,這段美麗的經驗和難忘的旅程,在17年之後,要與您一起來回味,順道帶您環遊世界。
在印度的微光中:諾貝爾桂冠詩人柏茲的心靈
諾貝爾獎桂冠詩人 Octavio Paz -「舉世最出類拔萃而且最具原創力的散文家之一」──〈散論印度的土地、歷史,與文化〉,《華盛頓郵報》「書香世界」專欄早在一九五一年,因擔任墨西哥大使館館員,歐塔維歐.帕茲曾短期旅居印度。 十一年後,他以墨西哥駐印度大使身分重回舊地,奉使六年。 本書即是他對印度的頌揚,也是他到目前為止最個人化的散文作品。如同他的隨筆作品,在本書中,他以詩意的洞察力及淵博的知識來探討這個主題;結果是一系列關於印度的風景、文化、歷史等引人入勝的論述。 帕茲寫出了對旅居印度的歲月抒情的回憶,以極其鮮活的筆觸勾勒這片次大陸的景致、聲音、氣味、居民;他也以他豐富的知識,概論印度的歷史及它令人目不暇給的多語社會;此外,他更審視了現代印度政治,由歷史的遞嬗來參照回教、印度教等文明。 最後,帕茲精闢地剖析了他所謂的印度靈魂──藝術、文學、音樂、哲學,並對西方社會自我中心的唯物主義橫眉撻伐。 《在印度的微光中》令人驚嘆、茅塞頓開、愛不釋手,它是一趟讓人流連忘返的印度之旅。
大旅行:七位名家七段冒險歷程
大旅行 書中的七位旅行名家,各自經歷了一段冒險且刺激的旅程。他們透過生動寫實的文字,記錄行程中的所見所聞。 柯林‧施伯龍-沿著絲路,從嘉峪關經庫車到喀什噶爾,抵達中國和阿富汗的邊界。 娜奧米‧詹姆士-探訪「玻里尼西亞三角地帶」,從東加群島經摩薩亞群島東至復活島。 胡哥‧威廉斯-走「泛美公路」,從德州貫穿美國至巴拿馬市的公路之旅。 麥爾斯‧京頓-走「緬甸公路」,從緬甸瓦城到雲南昆明。 諾門‧史東-走「波羅的海到黑海」,昔日維京人侵俄的路線,是極具歷史意義的古道。 威廉‧蕭克斯-走「非洲鹽路」,是商隊在哈撒拉沙漠運鹽的路線。 菲力普‧瓊斯‧葛里菲斯-走「胡志明小徑」,進入被喻為世界上軍事工程中獨一無二的大傑作。 作者簡介 柯林‧施伯龍 一九三九於出生於倫敦,原來在出版業工作,之後而專心於旅行事業 ── 主要旅行範圍都在亞洲和北非,旅行期間所拍攝的紀錄片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以及世界各地電視台播映。 其後旅行重心轉移至中東,並寫了五本有關該地區的書,因而入選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文學會之會員。其他的遊記還包括「置身於俄國人之中」以及「城牆後方」,曾分別贏得霍桑頓獎和一九八八年的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
新疆地理寶藏記
一八九五年冬天,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歷經千辛萬苦,深入危機四伏的中國南疆塔克拉馬干沙漠,發現傳說中的古城遺址並帶走大批九百年前的佛教古物。這個事件震驚國際考古學界,掀起各國對絲路沿線凐滅已久的佛教文明的考古熱潮,一場國際尋寶競賽於焉展開。 於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之交,來自英、德、俄、法、美等七個國家的考古學家,紛紛前往西域探險,在絲路沿線尋找被大漠吞噬的古城。他們成噸地搬走大型壁畫、數以千計的雕塑、美不勝收的帛畫、無價的經文寫本,以及其他不可盡數的古董。 這場國際競賽以德國人斬獲最多,他們在一九○二年到一九○四年間共派出四梯遠征隊深入南疆。其中本書作者──德國考古學家阿爾伯特‧馮‧勒‧寇克負責帶 領第二和第四梯次遠征隊,成績最為可觀。他從柏孜克里克石窟鋸下九世紀大型壁畫,並將無數文物帶回柏林,卻也陰錯陽差地將垂手可得的敦煌寶藏拱手讓給英國人。 勒‧寇克在這本書中親筆述說了這段尋寶的過程,生動記述了德國人在絲路沿線冒險犯難的經過。文中不僅充滿豐富多彩的冒險故事,更為南疆的地下寶藏提供了一份精彩的歷史素描,填補了這段歷史的空缺。身為中國人,書中的種種描述,無疑是一種強盜式的盜寶行為。但在義憤填膺之外,我們從這些不顧性命的西方探險家身上,也看到一種不畏艱難的精神,感受到 當年西方學術敏銳的觸覺。而文中涉及許多古老西域文化和藝術精品,均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具有永恆的魅力,自是值得細細品味。今天,這些古物寶藏分散在世界 至少十三個國家的博物館裡,使得中國學者為之忿忿難平。而勒‧寇克堅持鋸下帶回柏林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壁畫,大多在二次大戰中毀於炮火……有關勒‧寇克的歷 史論斷仍眾說紛紜。
光明之城
見聞錄 西元一二七一年八月二十五日,意大利猶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納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東南沿海的國際城市-刺桐港(福建泉州),在這裡度過了半年充滿傳奇色彩的生活,並用古意大利文寫下厚厚的一部刺桐見聞錄。 這部手稿不為人知長達七個世紀之久,直到英國學者大衛.塞爾本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了它,並意識到雅各比馬可.波羅更早到達中國,而這部遊記更構成了一部可能含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文獻。手稿的擁有者無意讓大衛.塞爾本去揭示該手稿的來源,所以大衛帶著折磨人的疑問,翻譯了這份他人難以接近的手稿,並決定將手稿的內容公諸於世,以引起世人廣泛的注意。 英譯者簡介 大衛.塞爾本 生於倫敦,早年曾於曼徹斯特語法學校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在牛津巴爾利奧學院學習法理。曾任芝加哥大學英聯邦研究員、新德里發展中社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他在牛津的羅斯金學院教授思想史長達二十年之久。著有:《責任的原理》、《時代的精神》等。雅各.德安科納的這部手稿及諸多方面,大衛是極少數能夠公正地翻譯和注釋這部手稿的學者之一。
一個騎兵在中國
中國的生命 當西方的船堅砲利正在清末的版圖上耀武揚威,一位帶著毛筆和相機的英國軍官穿越了中國。他對中國滿懷溫情與敬意,在帝國主義的摩爪橫行於中國之際,他以理智及敏銳的觀察看到了中國的生命。他崇尚和平、愛好自然,讓這趟中國之旅充滿智趣。誠如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他更名「文格德」,不只滿腹知識、窮究物理,更具難能可貴的同情心。本書是作者於一八九八年至九九年間從北京到緬甸,遊歷大半個中國的遊記,一九三九年作者逝世後,首稿經其遺孀編輯成書,並於次年出版。作者文格德旅遊中國的這段期間,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大變局,他曾覲見「 這本遊記最特別之處在於作者的觀點,作者以其歷史的情懷,以客觀的角度看待事物,由這樣的觀點來看中國與中國人,在文明的衝突與欣賞中,作者顯然樹立了尊重的楷模。 作者簡介 文格德 英國軍人,畢業於英國新克羅斯(New Cross)皇家海軍學校(Royal Naval School)及桑赫斯特軍事學院(Military College,Sandhurst)。 一八八一年,文格德進入陸軍瓦立克郡團(Warwickshire Regt.),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一八八四年,服役於印度參謀軍團(Indian Staff Corps),一八八六年加入第十四墨累賈特騎兵團;一八九七年至九九年間,前往北京學習中文,自此踏上中國之旅程。一八九九年至一九OO年,服役於中國派遣軍第一團(1stChinese Regt.),並被任命為威海衛司令官,曾在庚子拳亂期間馳援天津與北京。 一九O一年後,他陸續擔任北中國
歐洲神話‧宗教之旅(新版)
歐洲 世界各國的名勝古蹟,都各有獨特的景觀及歷史背景,每尊雕像背後都有一段神話或故事存在,每棟建築也各有幾番波折的興建或宗教關聯性。至於工藝、美術、庭園、生活樣式、服飾、餐飲料理,更是與文化、地理、天候、風土民情等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朝代更迭,宗教戰爭,戰爭動亂,或是發生文藝復興運動及流行風潮之際,都會產生獨特的造型和藝術表現形式,留下許多令人讚嘆的建築、工藝美術、雕塑傑作,成為各國藉以吸引觀光客的重要文化資源。 為彌補一般旅遊書籍敘述過於廣濫而無法深入探討的薛缺失,在閱讀此書後,相信也將豐富您歐洲之旅的內容,讓您滿載而歸。 作者介紹 紅山雪夫 一九二七年出生,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現任日本旅行作家協會理事,專精領域為國際旅遊,每年平均約有一百五十天巡迴各地,主要以歐洲、北非、西亞、印度大陸為環遊地區。在興趣方面,除了攝影、外交、歷史、民俗之外,尚酷愛徒步旅遊。本系列中圖片,大多為作者本人拍攝之作品。 譯者介紹 陳昭伶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 現服務於金融界
歐洲深度之旅Q&A
歐洲深度之旅 Q&A 前往歐洲旅遊經常會被壯觀的大教堂感動莫名,此時,純粹以欣賞壯觀、優美建築的心情觀賞也是一大樂趣,不過如果能夠更進一步了解這座大教堂是在什麼時代、以什麼樣式建造的?還有它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或魅力在那裡?這將增添賞的樂趣。相信這也將加深旅遊的印象。 同理,這種情形也可以運用在大教堂以外的地方,例如禮堂、修道院等,因為這些被列入觀光行程的觀光景點,一定有它特別值得一看的地方,特別是在歐洲,不論到那裡觀光,與基督教相關的建築在觀光行程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如果僅是走馬看花,可不就太可惜了嗎? 作者整理出相關基督教的疑問上百條題目,結集成這本書藉加以解答。作為讀者遊歐必備基本常識。 作者簡介 紅山雪夫 一九二七年出生 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 現任日本旅行作家協會理事,專精領域為國際旅遊,每年平均約有一百五十天巡迴各地,主要以歐洲、北非、西亞、印度大陸為環遊地區。在興趣方面,除了攝影、外交、歷史、民俗之外,尚酷愛徒步旅遊。本系列中圖片,大多為作者本人拍攝之作品。 譯者簡介 魏裕梅 著有春夏秋冬遊日本 專業翻譯
西班牙古都‧街道之旅
西班牙 到西班牙旅行!只要想到這一點,就會讓人興奮的雀躍不已! 西班牙真是一個魅力十足的國家,去過的人無不為其魅力所吸引,而欲罷不能地想再度前往。 西班牙豐富的地方色彩遠超乎東方人的想像,無論是自然景觀、城市的房舍建築、傳統工藝、或民藝、或是鄉土的音樂、舞蹈、慶典活動、甚至連人民的氣度等等,都有著非常豐富的多樣性。如果只是單純地認為他是個「鬥牛與佛朗明哥的國家」的話,實際了解之後,可能會大失所望﹔相反地,也可能帶來驚訝的喜悅。因為在西班牙的每一天,都會有嶄新的發現,而且會遇到很多出想像的事物,終而喜歡上這個國家。 作者介紹 紅山雪夫 一九二七年出生,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現任日本旅行作家協會理事,專精領域為國際旅遊,每年平均約有一百五十天巡迴各地,主要以歐洲、北非、西亞、印度大陸為環遊地區。在興趣方面,除了攝影、外交、歷史、民俗之外,尚酷愛徒步旅遊。本系列中圖片,大多為作者本人拍攝之作品。 譯者介紹 雷素梅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 日本ISS Interpreter Training Center日中班結業 現任日商秘書
阿拉伯沙地:當代探險名家塞西格阿拉伯沙漠
空白之地 《阿拉伯沙地》描寫的是我從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年間,在「空白之地」一帶旅遊的經驗。當時,那裡尚有大部分區域未曾有歐洲人涉足過。後來在一九七七年,我又應阿曼政府與阿布達比酋長薩伊德之邀重返阿拉伯。 這本書描述一九四七年隱匿身分走過阿曼內陸的經過,其中我寫道:「我知道自己的身分隨時都有可能被識破,但對我而言,此行吸引人之處,正是在於這種驚險剌激的感覺,而非此地的風土人情。」貝都人的生活雖然充滿困苦與危險,必須忍飢耐渴,艱辛跋涉,但對我而言卻是一種挑戰,使我努力超越自我,也使我得以與我的貝都夥伴們建立起患難之交的情誼。 作者簡介 威福瑞.塞西格 一九一○年出生於阿迪斯阿貝巴(今日衣索比亞首都),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曾經代表牛津大學參加校際拳擊比賽。一九三五年,他加入了蘇丹政治局滿大戰爆發後調任蘇丹保防隊,其後陸續在阿比西尼亞、敘利亞及西部沙漠等地服役,並獲頒傑出服務獎章。 目前,塞西格是「英國皇家文藝學會」的榮譽會員,以及「大英學院」的榮譽院士。一九六八年,他獲頒大英帝國武士勳章與衣索匹亞的三等星勳章。 譯者簡介 蕭寶森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自由時報、聯合報系編譯及輔仁大講師。譯作有《蘇菲的世界》等書。
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
台灣蕃人 --蕃人們開始吟唱淒涼的蕃謠,歌聲響徹森林,引起一陣不可思議的迴響。從原始人口中流洩出的原始旋律,此時已超越任何偉大的歐洲作曲家的曲子,穿透我的靈魂。 玉山背後,從太古年代以來即存在的大森林,還有和我們所謂文明人相隔千百年的太古原始人,這兩者交互織出的幽幻協調,正是我們血脈中早已遺忘的原始性,此時此地,不期然的甦醒過來˙˙˙ 一九三一年,當時大學二年級的鹿野忠雄,在台灣的屋脊--玉山山脈與中央山脈馬博拉斯山、秀姑巒山一帶,連續登山七十天,以年輕人特有的纖細的情感、靈巧的心思與敏銳的觀察力,寫下一篇篇精采的山岳探險文章。這界是流傳到現在,被喻為台灣高山文學經典鉅作的《山、雲與蕃人-台灣高山紀行》。 這個以「山」、「雲」、「蕃人」並列的書名,非常貼切的總結鹿野忠雄登山的歷程,它真正的涵義是:與山、與雲,與蕃人。所表現的是,我與山之間、我與雲之間、我與蕃人之間的感情與互動。
安娜與國王
國王與我 一八六二年,汽船「昭披耶號」載著安娜.李奧諾文斯與她的兒子,緩緩駛向一個全然陌生的國度--暹羅。這趟旅程,宛如乍然劃過天際的星光,為安娜.李奧諾文斯帶來生命中最璀璨難忘的詩篇:混雜著冒險,驚奇,浪漫與摯愛。 隨著湄南河的悠悠水流,一段奇異瑰麗充滿異國風情的故事,就在暹羅皇宮揭開了序幕......。 安娜.李奧諾文斯,一個對生命充滿冒險熱情的英國女子,因緣際會來到暹羅皇宮擔任家庭教師,從此捲入了悠幽深宮愛恨恩怨糾葛的漩渦裡。在皇宮六年的時光,她為後宮多少卑微哀怨的女人嗟嘆:看著一個個純真可愛的臉龐,她感動莫名,卻也為他們悲情的命運心痛不已!對這些生活在層層藩籬的無助生命,她就向一個正義女神,經常為他們不惜挺身冒犯罵權威不可一世的國王。 至尊顯赫如同一座穩固城堡的國王,可是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一個感與她對抗的女人,而這樣一位奇女子顯然在他的生命中激起了漣漪。 作者簡介 安娜‧李奧諾文斯(1834-1914,Anna Leonowens) 生於威爾斯,後隨母親與繼父居住印度,十八歲與友人旅遊黎凡特(Levant,特指地中海東部諸島與陸地之區域),並研習梵文、印第語、波斯文與阿拉伯文,婚後輾轉孟買、澳洲諸地;一八五六年定居新加坡。一八五八年喪偶,在星辦學維生,聲名遠達暹羅。 一八六二年,暹羅國王瑪哈孟固(Somdetch Phra Paramennda Maha Mongkut Of Siam,簡稱拉瑪四世RAMA Ⅳ)函邀安娜前往皇宮任教。其後六年她居住暹邏後宮,教導國王的六十七個皇子及若干皇妃,除不准提及基督教義外,她的教學內容包括英語、文學、科學。一八六七年,安娜健康再度惡化,不得不轉往美國,且終老於美國。 安娜著作有三種,以本書最為著名,其事蹟於一九四五年由Margaret Landon寫成《安娜與暹羅國王》(Anna And The King Of Siam),才激起公眾浪漫的想像,音樂劇與電影〈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都由此而來。其他兩種著作為《The Romence Of Siamese Life》(1873)、《Life And Travel In India:Being Recollecitions Of A Journey Before The Days Of Railoads》(1884)。
家住愛丁堡
令人難忘的愛丁堡 愛丁堡有許多新奇的人事物是我們未曾經歷過的。; 包括愛丁堡的人工企鵝池區,在每天下午兩點整會有企鵝大遊行;這些企鵝在炎熱的天氣下,會沿著環池小徑遊行一圈,供遊客觀賞。 作者特地挑了門前有十棵排成列的櫻桃樹做為住所,場景甚為壯觀。作者在眾多櫻桃的包圍下體驗到大自然的變化;夏天的櫻桃樹可當做有隔音的綠帳篷;秋天感覺到樹葉落下、枯葉隨風吹散的冷清。 還有作者對體形龐大,又全然陌生的動物雖感到害怕,但又想學習如何餵食、如何親近這些平常沒有機會親身接觸的動物,最後更迷上了餵馬。 當然,作者也遇上了不少有趣的人;來自西班牙的快樂王子,整天笑臉迎人,對工作不曾有過抱怨;從法國來的甜點姑娘,害羞靦腆、不注重穿著,但相當喜歡吃甜點與作甜點且樂此不疲。 另外就是作者在愛丁堡搭公車的趣聞。公車沿線的街景都相當引人入勝,但卻對愛丁堡複雜的公車路線及弄不清楚的停駛時間感到頭痛。 在森林採栗子、更錯把野大蒜誤當韭菜食用而鬧了笑話,都是作者難忘的經驗。 作者還探訪在蘇格蘭地區的野生紅鹿。由於在高地上,雖然沒有塞車的煩惱,但卻要更小心在當地公路上漫遊的羊群、牛隻或野鹿。這樣的經驗讓作者覺得新鮮。 作者以幽默的筆調,生動的呈現出愛丁堡的人與事。讀完本書可別錯覺以為自己也曾經-「家進愛堡」。這篇文章是獻給所有去過愛丁堡與還未去過愛丁堡的朋友閱讀。
紐約散步
紐約是一個充滿大夢與激狂的城市 紐約是一個充滿大夢與激狂的城市,也是一個充滿機會與財富的土地。是國際時尚、傳播媒體、文化、金融、各行各業的陣營。 《紐約散步》是為展示這城市多樣面貌及作者將焦點集中在那些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看來更富生氣的個別城區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上。 書中的每一回散步旅行均是由多年來曾帶領諸多旅客旅行的資深導遊所提供的,這些供稿者均是紐約本地人他們生活在這裡的時間加起來超過350年,而這比紐約建城的時間還要長呢! 現在就請穿上一雙舒適的便鞋,帶著愉悅與輕鬆的心情,與我們一起去發掘紐約的秘密吧! 作者簡介 巴蒂亞‧普拉契,92街男女青年希白來協會「旅遊和研討計畫」的創辦人、指導者。
旅遊塗鴨本
環遊世界 本書作者以幽默的筆觸、生動的照片,帶領我們悠遊於他的冒險世界中。 《旅遊塗鴉本》這本圖文並茂的旅遊書,內容著重於作者親身所經歷的趣事,所以讀來分外親切有趣、引人入勝。這是與其它旅遊書不同的地方。 書中內容,不但能夠給讀者許多豐富有趣極具價值的旅遊資料之外,更能引起讀者心有戚戚焉的深刻共鳴,彷彿身歷其境,大開眼界。 由於作者經驗豐富且著作多樣,相信可帶給讀者不同的閱讀樂趣。 作者簡介 李憲章為一名旅遊作家、攝影家、企劃、編劇,曾自助旅行40個以上國家,並在報章雜誌、廣播電視發表各種類型旅遊作品。 個人著作:<日本深度旅遊>、<旅遊新思維>、<東京>、<情色之旅>、<鬥陣遊台灣>。
走過非洲大地
非洲 她說自己是一個愛上非洲的女人,總是一再一再的回到這片土地上。 到底,這片遙遠的「黑暗大陸」有什麼樣的魅力或魔力,可以令人無法自拔地愛上她呢? 就跟著作者的足跡,一塊兒神遊非洲的幾個國家--索賴托、史瓦濟蘭、南非、莫三比克以及那米比亞,看看當地獨的風土民情、生態環境,感受一下非洲大陸的豔陽與人情吧! 非洲,一直在作者的生命裏,佔很重要的份量,不只是想去旅行,更想以一生一世與她相交。 如果說,走過的土地,就是作者生命底層的情人,那麼,非洲無疑是很受到作者眷愛的情人。每次,作者的腳踩在非洲土地上,與非洲的人相視的一剎那,常常,就有前世今生的感覺。莫非,作者的前世就是在非洲? 作者簡介 丘引 獅子座,永遠十八,曾任報社主筆,興趣:閱讀、音樂、電影、自助旅行。 十幾年自助旅行經驗,才走四十幾個國家,每一個相交的國家,都是丘引的情人。不旅行,婚姻大概早就說byebye了。
巴黎散步
不一樣的旅遊方式 在在本書我們將引導你遊覽七個巴格達最古老、最令人神往的地區。位於塞納河左岸的貧窮的聖居里安(Saint-Julien-le-Pauvre)、聖塞弗蘭(Saint-Severin)、聖日爾曼地區(Saint-Germain-des-Pres)和穆夫塔爾(Mouffetard);右岸的瑪黑區,包括孚日廣場(Plabe des Vosges)、自由民街(Rue des France-Bourgeois),以及巴斯底(Bastille)。 這些適合早晨或黃昏的散步之旅,範圍都不會超過五到十個街區,將使你成為這些地區的行家。那些不顯現給粗心觀察者的東西,正是了解巴黎的關鍵。歷史留下的痕跡、過去的故事、建築的細節,以及今日的生活,都是巴黎展露自己的方式。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展現一種完全不同的旅遊方式。在參觀過一些巴黎著名的歷史古蹟和景點以後,希望你能細細品味巴黎,就算只有很短的時間,即使只能感受一小部份。我們的旅遊方式(我們稱之為特寫式旅遊),將使你更貼近這個城市的細微之處,熟悉每間房子、每家商店這個行程的每個景點相距不遠。巴黎到處都有值得向人炫耀的地方,我們將帶領你去發現這些地方。
布拉格散步
布拉格的春天 親愛的旅客,當您起程之後,您將有如置身風雅之列,近千年以來,歐陸上許多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文人騷客曾走訪這座古老的波西米亞首都以求一飽眼福,並對其景致給予肯定的評價,湯馬司曼說:「它那古色古香的美景遠遠勝過義大利。」要理解他的意思並不難,因為從彎彎區區高低不平的河谷中看去,布拉格市有如城市的皇冠,鄭像法國建築師吉恩所指出的:「所有住在這裡的居民打開窗戶時,都彷彿身居城堡之中。」 布拉格是一座刻劃了歐洲形象的城市,也是卡夫卡、哈維爾、德弗札克以及許多文學家的故鄉,它所產生的永恆感幾乎未曾改變(雖然它許多地方都已經產生了變化),對於那些對歷史的雄偉,歷史的衝擊及其悲慟易產生共鳴的旅客,這是一個極好的懷舊去處。 走入布拉格的春天,此正其時! 你,怎麼能錯過?
當你看見EMU在天空時(人文85)
鴯 (Emu )遍佈於全澳洲,為全世界現存體型第二大的鳥,但翅膀退化而不會飛。然而,如果你願意對大地敞開自己,仰望天空,並傾聽周遭的一切,你的靈魂就會生了根、長了翅膀。你就會聽到曠野的聲音,也會看到Emu在天空中飛。作家伊莉莎白.福勒在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兩年之後,已經幸福地再婚。然而,對於死亡的恐懼──她第一任丈夫的死亡、她最要好的朋友罹患了愛滋病、正在與病魔搏鬥等等,卻囓噬著她的心。於是,她採取了對問題的一貫處理方式:逃避與遠走高飛。才再婚一年的她,便帶著12歲的兒子離開了他們美國的家,遠赴澳洲。然而,從他們抵達澳洲的頭一晚開始,一連串的「靈異事件」就發生在她租來的維多利亞式房子裡。曾被鑑定為具有「高度開發」通靈能力的伊莉莎白,便試著玩自製的碟仙,嘗試與屋內的鬼魂溝通。更在尋覓「聖靈」時因緣際會地認識了一個原住民,麥克斯。在他的帶領下,伊莉莎白帶著兒子深入澳洲內陸,前往麥克斯的原住民部落。在這場意外的荒漠之旅中,他也展開了一場自我探所得心靈之旅。她的腳步變得輕盈,被恐懼緊箍的心靈得到了全然的釋放、得以自由遨翔,笑與哭都容易,說再見也不會艱難。
拉達克之旅
拉達克之旅 在印度與西藏、中國大陸、巴基斯坦的邊界,喀什米爾河谷下方,有一個地區叫做拉達克,它是世界上少數僅存可以讓人完全融入體驗藏傳佛教哲理的殊勝之地。拉達克地勢高而人口稀少,每年十一月到隔年五月被大雪覆蓋而與外界隔絕。拉達克山區的佛教修行者早在耶穌誕生前三個世紀,就開始在拉達克山脈冥想靈修,而這種純淨的藏傳佛教修行方式,至今仍持續著。 作者在一九八一年因長久以來對新的開展與對靈性的追求,本來想去尼泊爾,卻被因緣牽引到拉達克。這是一趟豐富之旅、一趟動人心魄的成長之旅。 作者簡介 安德魯.哈維一九五二年出生在印度康巴托,先後在謝爾邦學院和牛津的愛克西特接受教育。自一九七三年起,擔任牛津全靈學院莎士比亞研究學者,大多數的歲月投身在美國教書,英國寫作,和在印度旅遊。 安德魯.哈維出版過七本詩集----《冬季的稻草人》、《面具與臉孔》、《見證》、《效忠扥克蘭》、《古羅馬費比奧詩歌》、《正圓》、《沒帽子、沒鑽石、也沒愛人》。另外他也寫了三本小說:《最後的一面鏡子》、《燃燒的房子》、《織蛛網》。
遊學日本最好玩
哈日赴主之遊學 你得了哈日症嗎?如果你只會對著日本偶像流口水,看著日劇做美夢的話,告訴你,光「哈」不「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不容許自已一直停留在小兒科的哈日程度! 《遊學日本最好玩》是哈當杏子累積多年大小遊戲學戰役的經驗談,不但包括前進聖地的完全實戰手冊,更帶你發掘日本數不盡的迷人之處,讓你「哈」得有型有款,成為朋友羨慕的日本專家! 所以你還在等什麼,現在就準備跟著杏子到日本幸福遊學去吧! 作者簡介 六月五日,雙子座。 協和工商美工科平面組畢業,做過卡片紙品設計多年、幼稚園老師、門市小姐。 漫畫作品「早安日本」一、二集,「阿杏」「早安日本之東京自由行」 文字作品「減肥抽抽站」、「我得了哈日症」、「遊學日本最好玩」 畢生以發揚哈日精神為職志
東京鮮旅奇緣
屬於東京的神話 每個女孩誕生時,在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都有個男孩等著照顧她;男孩會尋尋覓覓,直到那個屬於他的女孩出現為止....。這段尋覓的過程,就叫做愛情;男孩和女孩就這樣相遇在東京。 妳知道在日劇「跟我說愛我」中,晃次與廣子常常穿梭的綠色公園是「井之頭公園」嗎?還記得在「白色之戀」中拓己拿著結婚戒指向阿彩求婚時,拓己在噴水池中又叫又跳的場景嗎?--這是在東京巨蛋球場旁的一個噴水池。還有「東京愛情故事」的莉香和完治接吻的那個東池袋中央公園;甚至於「貝爾耶魯」的奇蹟餐廳都在書中再次出現。 偶像日劇中的愛情元素,是無可救藥的沈淪,作者阿潼在屬於她自己的二十三歲時,義無反顧的殺到東京去尋找偶像日劇的經典場景,書中不但有對各個場景的詳細背景介紹,她的文字以及幾乎與日劇中場景一模一樣的照片,讓讀者們再次沈醉在美麗的愛情神話中。
托斯卡尼艷陽下
一百個天使中之一 那兒有最艷麗的陽光,最完整的星空,還有豐美的果園,整套的季節食譜,以及隨時的驚喜。居所和美食,是自我的延伸,義大利人如是說。作者不只是寫出了這個義大利的真理,也告訴我們每個人追尋這個真理的途徑。 「每天,都會有一個人拿著一把花,放在我們車道入口旁邊的神龕裡,有時是一大把安妮皇后,有時是一大束的大薔薇,蒲公英或歐薄荷。 「現在我正等著他的出現。他會打量路旁的每一種花,然後採下他最屬意的一種。 「當我又停下來張望時,發現那位朝聖者已經出現。他停在半路中,抬頭瞪著我看。我向他揮手,但他沒有揮手答禮,就只是呆呆的瞪著我。 「他顯然是個交遊寥落的人,因為我從未見過他和誰在小酒館裡喝咖啡,也從未見過他在街上散步的時候平下來和誰打招呼。我記起了我般入巴摩蘇羅第一個晚上所做的夢,我開始懷疑,他會不會是一百個天使的其中一個。我會這樣猜,除了因為他總把外套披在兩肩之外,與因此除了我之外,似乎誰也看不見他。」 作者簡介 芙蘭西絲.梅耶思(Frances Mayes) 梅耶思成長於美國喬治亞州費滋傑羅城,現在舊金山與義大利的科爾托納州兩地輪流居住。她曾出版過五部詩集,詩作與自傳性隨筆則大量發表在歐美各重要文學期刊上,如《大西洋月刊》、《新英格蘭評論》、《詩刊》等。她所寫的《詩的發現》是被廣泛採用的大學教科書。梅耶思定期為《紐約時報》、《美宅》、《食物與酒》撰稿,並任教於舊金山州立大學(文學創作)。
火車大旅行
火車旅行?如果你筧得乘坐火車去旅行是一種浪漫的事,或者此舉令你發思古之幽情,那你一定是一位十足的現代人。因為在歷史上有芋一個階段,火車與旅行是兩個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 《火車大旅行》一書、和《大旅行》一樣,都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的電視製作的副產品;這一次,它邀請了六位名人,乘坐火車走了六段有難度也有特色的火車旅程,並將它記錄為文。 & 這些路線的選擇,如馬克.涂立所說,是那些火車旅行仍然重要的地方,在巴基斯坦、在南美洲、或從香港到蒙古等;這些路線常常有著歷史,譬如巴基斯坦鐵路有英國人殖民時代的歷史,而巴西的聖多斯則有著十九世紀起種植咖啡的歷史;這些路線當然也有著大幅替的景觀,從香港走到烏蘭巴托,你不免要看到不同的山水人文以及歷史階段。 & 這些旅程是長的,幾乎跨越了百年,從蠻荒走到現代,或者從現在走回記憶。當代好的旅行文學往往包含了一個有意思的旅行路線,和一場好的旅行反省(反省自我與他者的關係);《火車大旅行》正是如此,它在路線選擇上的用心,己經使旅行反思的機會大為增加。而代表我們從事這些旅行的,都是在文化上十份敏銳而優秀的作者,就使得這部書的可讀性變得極高,也是旅行文學上值得一讀的作品。 & 在閱讀《火車大旅行》之前,在讓火車蒸汽汽笛長鳴帶我們出發之前,何妨讓我們複習一下火車旅行的歷史,作為旅遊之伴?
大旅行
大旅行 有人藉著旅行向深不可測的混沌世界尋求答案,有人則經由挑戰窮山惡水喚醒內在躍動的冒險靈魂。因之幾百年來,人們攀越山嶺跋涉荒漠、航渡河海;而在征服與歷險的過程中,更造就了綺麗精采的故事。《大旅行》中的七位旅行名家各自經歷了一段冒險而刺激的旅程。他們透過生動寫實的文字紀錄行程中的所見所聞。 生動的個人記述,加上湯姆.歐文.愛德蒙傑出的彩色照片,戲劇性的掌握行程中不同的人物和景觀。對於喜愛旅遊、熱中發掘不同文化的人來說,這本書將給予更深的啟發。 作者簡介 柯林.施伯龍著名旅遊作家及小說家。他的旅遊著作包括:《阿多尼斯山》、《在俄羅斯人當中》等。 娜奧米.詹姆士首位取道南美洲最南端合恩角,完成單人環球航程的女性。 胡哥.威廉斯曾出版幾本詩集。 麥爾斯.京頓定期為英國〈獨立報〉寫趣味專欄。 諾門.史東為牛津大學渥瑟斯學院現代史教授兼特別研究員。
東歐火車之旅
探訪中歐與東歐壯麗景色與歷史古城 探訪中歐與東歐壯麗景色與歷史古城,火車是最實用的交通工具,本書提供的建議與資訊,將使您玩的更盡興。 30條精選路線帶您走過中歐、巴爾幹與波羅的海諸國的精華地區。 路線延伸極廣,自德國、奧國遠達莫斯科、聖彼得堡、雅典與伊斯坦堡。 涵蓋了100多座城鎮和村莊的旅遊指南,並提供關於餐飲和娛樂、觀光、各種價位之住宿方式的詳細資料,還有提供火車旅行中有關車票與周遊券等資訊。 本書將提供您暢遊東歐諸國時,所需的一切資訊與實用建議,另有彩色鐵路路線以供參考、還有市鎮圖及路線圖有助於旅行計劃,且方便於旅程中參考使用。 書中並附有彩色地圖、城鎮市街圖與觀光指南。
薩爾斯堡風情畫
薩爾斯堡風情畫 從古至今,薩爾斯堡一直是無數人心之所騖的城市,也有啐多人曾熱烈地表達自己對它的情感。舉例來說,德國著名的歌手漢斯,薩赫斯於一五四九年來到薩爾斯堡時,便深深為當地的風景和美食所吸引,為此他還特別做了首歌曲稱頌薩爾斯堡的魅力,幾世紀後,作曲家舒伯特在從薩爾斯堡寫給弟弟的信中也提到,這個山谷「有如天國樂園一樣的美麗。」 科學家兼旅行家亞歷山大.范.漢博德特就曾宣稱,薩爾斯堡附近地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三個地方之一,而另外兩處則分別是那不勒斯和君士坦丁堡。本書最大的目的在於希望能將這座奧地利城市與眾不同的特質展現在有幸造訪的台灣民眾面前,同時也能對日後想深索薩爾斯堡的人們有所幫助。 譯者簡介 盧德瑢 台灣大學外大系畢業,目前任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譯有《歐洲音樂節慶之旅》。
英國.愛爾蘭火車之旅
英國,愛爾蘭火車之旅 英國仍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密集鐵路網。長達數百英里,確實可自豪地說,遊客或渡假者想看的每一景物,幾乎都在鐵路線上,或者離鐵路線不遠之處。對於自助旅行者而言,觀賞英國與愛爾蘭美麗富變化的鄉村風光,以及許多迷人的歷史名勝,搭乘火車一直是最好的方式之一。無論你是經費有限的自助旅行者,或是純渡假者,只要你希望舒舒服服地穿越長遠距離,作長程旅行,本書即可幫助規劃行程,並提供所需資訊,讓你的旅程順暢而難忘。 書中所推薦的40條路線,提供了一個實用並具有彈性的結構,可讓你的火車之旅更為充實。並依據鐵路起點及公共交通網路中心等旅遊便利程度,以及趣味性,選出了28個主要城市,因此你可以利用一個城市為據點,再向外探訪數個不同的地區,通達到其他觀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