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瘋聖竹巴袞列傳奇生平與道歌
在神聖的喜馬拉雅山上、虔誠的佛教國度裡來了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甚至可說是離經叛道的「聖者」祂,是竹巴袞列,不丹的先聖之一其行為葷腥不忌,令人啼笑皆非──然其瘋行與道歌,詼諧卻醒世,往往發人深省◎特別恭錄竹巴傳承精神領袖 嘉旺竹巴法王中文版推薦序◎「竹巴袞列有其非常獨特的行事風格。我們或許會因其不守陳規的行為感到困惑,即便是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仍舊會被視為是荒誕、粗俗、無禮與不被允許的行為,所以這也是終究為什麼我們會用『瘋』這個字。但事實上,出自一名證悟瑜伽士意料之外的舉動,經常是一場絕妙的教示、一記令我們重新深思何者為重的當頭棒喝。」──竹巴傳承精神領袖‧嘉旺竹巴法王這是一部關於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竹巴袞列其粗俗又神聖的傳記。書中沒有值得歌功頌德的高尚情懷,而是藉著竹巴袞列坦情率性的瘋顛行徑,諸如對性所持的正面態度、對寺院組織與僧侶權術所具的反感,以及不受教條規範的瑜伽士生活方式等,向世人解密竹巴袞列的甚深思想,教示眾生反思醒悟,得以出脫世間二元概念,離苦得樂。竹巴袞列或許不是最偉大的學者或哲學家,但他留下詼諧卻具啟發性的詩歌與趣聞軼事,使他成為最貼近平民的一位聖者,一位眾人公認與他們最親近的大成就者。
【電子書】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
在神聖的喜馬拉雅山上、虔誠的佛教國度裡來了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甚至可說是離經叛道的「聖者」祂,是竹巴袞列,不丹的先聖之一其行為葷腥不忌,令人啼笑皆非──然其瘋行與道歌,詼諧卻醒世,往往發人深省◎特別恭錄竹巴傳承精神領袖 嘉旺竹巴法王中文版推薦序◎「竹巴袞列有其非常獨特的行事風格。我們或許會因其不守陳規的行為感到困惑,即便是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仍舊會被視為是荒誕、粗俗、無禮與不被允許的行為,所以這也是終究為什麼我們會用『瘋』這個字。但事實上,出自一名證悟瑜伽士意料之外的舉動,經常是一場絕妙的教示、一記令我們重新深思何者為重的當頭棒喝。」──竹巴傳承精神領袖‧嘉旺竹巴法王這是一部關於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竹巴袞列其粗俗又神聖的傳記。書中沒有值得歌功頌德的高尚情懷,而是藉著竹巴袞列坦情率性的瘋顛行徑,諸如對性所持的正面態度、對寺院組織與僧侶權術所具的反感,以及不受教條規範的瑜伽士生活方式等,向世人解密竹巴袞列的甚深思想,教示眾生反思醒悟,得以出脫世間二元概念,離苦得樂。竹巴袞列或許不是最偉大的學者或哲學家,但他留下詼諧卻具啟發性的詩歌與趣聞軼事,使他成為最貼近平民的一位聖者,一位眾人公認與他們最親近的大成就者。
【電子書】本淨之心:自然學會「大圓滿」的無條件幸福
獲得無條件幸福的實修指南 《本淨之心》是一本大圓滿實修指南,引導我們得到無條件的幸福。體驗到我們本淨的心,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並由此獲得真正的、無條件的幸福。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闡明心無染清淨的本質,以及心是如何染汙、迷失。 —第二部到第四部,依次說明深入覺醒的三個原則,分別是證悟、禪修、以及善心,探討與證悟和禪修相關的內容。 —第五部是藉由《密續精義》解密覺醒的四個過程。 《本淨之心》是解鎖大圓滿詞彙的鑰匙。覺醒,最終也是來自於本淨之心。就在現在,就在今天。本淨之心的禪修教導,是基於大圓滿法的傳承。這個傳承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特徵:你是可以在今生就證悟的。如果你具備了合適的條件,並得到一位很善巧的、很有證量的大圓滿上師的引導,那也許就是幾年的時間。證悟並不神秘,也不是遙不可及。 你的心,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徹徹底底地、完完全全地安處於清淨的狀態中。本書不僅是要讓人們瞭解到這一點,更主要的是為大家提供一條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清晰可見的、易於實踐的道路,讓大家能夠真正得到解脫,並體驗到圓滿的、無條件的幸福。 &
【電子書】新物理學和宇宙學
第六屆心智與生命研討會 對話者名單: 尖端物理學家 戴維.芬克爾斯坦(David Ritz Finkelstein) 阿瑟.查恩茨(Arthur Zajonc) 安東.翟林格(Anton Zeilinger,202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宇宙學家 喬治.格林斯坦(George Greenstein) 皮埃特.哈特(Piet Hut) 哈佛大學哲學暨史學家 杜維明 藏傳佛教領袖 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 ――量子力學 X 多重宇宙 X 達賴喇嘛―― 隨著現代物理學的出現和發展,徹底改變了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 第一次,&& &經典科學的理性之光無法再繼續照亮宇宙, 而是隨著我們知道範圍的增加,我們發現自己變得越發無知。 這場典範改變的幅度影響將有多廣,我們還不清楚, 透過《新物理學和宇宙學》這場重要的對話實錄, 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現代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們 一起就現代物理學的人文和哲學意義進行深入的探究。 當觀察者與被觀察對象不再互不相涉, 而是一種參與的關係, 當新科學強烈地提醒我們, 身體/心智、精神/物質、主觀/客觀的二分法將被取代, 當我們深入科學的根以及宗教的根時, 就會在根源之處找到彼此會通之處, 開啟新的可能性的大門。 20世紀的新物理學和宇宙學改變了我們對身處其中的宇宙的理解,這些改變同我們從19世紀繼承來的幾乎所有經典科學觀念相衝突。 19世紀末,開爾文爵士宣布整個宇宙都已被人類探測得一清二楚,只剩下若干無關緊要的細微之處尚待探討。不過他的見識足夠敏銳,看出地平線上還有兩朵「烏雲」不符他的樂觀願景:一是麥克爾遜―莫雷實驗 沒能找到「以太」,二是預測物質在高溫下產生光譜的理論未得到證實。後來,從第一朵烏雲中產生了相對論,從第二朵烏雲中產生了量子力學。開爾文爵士的確有先見之明,雖然他有點高興得太早。 而在自牛頓力學為經典物理學和宇宙學奠定下基礎的三百年當中,物理學理論的機械論和唯物主義觀念開始統治西方思想,甚至延伸到了這些領域之外。經過笛卡爾、康德和洛克等思想家之手,科學對哲學的影響越來越大。生命科學為了獲得可與物理學相比的精確性,也尋找了類似於物理學的發展道路。遺傳學、演化論和細胞生物學取代了自然史和整體性的有機生物學。而心智本身,傳統上被理解為精神的表現,現也漸漸成爲機械論宇宙的一部分。到20世紀初,17世紀物理學已成功占領了與其毗鄰的學科領域,並開始侵入心智領域。一種機械論範式和與唯物主義形而上學開始統治西方思想。 然而,在進入20世紀後,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將對我們的宇宙概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我們至今還在為試圖掌握它們的含意而苦苦掙扎。它們挑戰我們過去幾百年繼承而來的物質與宇宙的單純機械論敘述,代之於完全不同於機械論圖像的另一種敘述。而且,無論是量子論還是相對論,都給予觀察者一種新的地位。 & 如今在西方,新物理學的哲學意義還在探討過程中,雖然佛教沒有同現代物理學的專門理論打過交道,但是佛教數千年來一直在探索物質的本質和心智的本質,佛教對我們思維中的經驗、推理、因果關係、概念和理論的作用等等有過深刻的思索。物理宇宙的漫長歷史也曾是佛教思索的主題,從中所得出的精彩觀點非常接近今天宇宙學家們的理論。 && & *& *& * 透過與達賴喇嘛的對話,讀者有難得的機會可以學習新物理學和宇宙學,也能學到亞洲最深刻的哲學思想家在這方面的思想。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發生在1997年10月27日至31日,為兩年一次的心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六場。在印度達蘭薩拉的會議桌旁,不同學科和不同傳統的五位科學家、一位哲學家和達賴喇嘛坐在一起,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也就是佛教哲學和現代物理學,展開了獨特的交流和對話。 整個對話當中,大家都真心地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協同探究的美好氣氛充滿整個會場。快樂的笑聲和認真激烈的辯論交錯出現,還有五十個受過哲學或科學教育的客人特邀而來的人,旁聽所有的對話,這場對話是個開始,對於現代科學的人文和哲學的探索,還在持續當中。 && & 達賴喇嘛和科學家討論了什麼? •當客觀性的科學走向既有客觀性也包括主觀性在內的科學時,科學知識和人類經驗之間該如何聯繫? •新物理學如何要求我們重新認識世界?又會多大範圍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在新科學中,觀察者以何種方式介入和干擾了觀察對象? •為什麼未來的知道者的「個人知識」將變得非常重要? •如何結合靈性學科的訓練,加強觀察者的自我意識? •如何透過探討實在的本質、知識的本質,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如何深入科學和宗教的根,來找到兩者共同的目標。 &
【電子書】證悟瑰寶:佛陀與成就大師們的智慧教言
這是一本集結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瑪姬.拉準等藏傳佛教大師千年智慧的語錄,不僅是禪修與深思的最佳友伴,更是活出有意義人生的最佳指引!&◆本書由一篇篇精簡扼要的語錄彙編而成,如珍貴的寶石交織成串,照亮人生的道路本書彙編了佛教各派的願文、道歌與教言,讓讀者能一探西藏豐富的宗教遺產。這些既寶貴又實用的語錄,試圖展現藏傳佛教博大精深的特質,每一篇都是大成就者獲得證悟後的精妙見地,深入淺出,用最簡潔的字句,闡述佛法深廣的哲理。也正是這份特質使得藏傳佛教的影響力無遠弗屆,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靈性追求者所追隨與修行的法教。&◆依循三善法的架構,逐步實現修行的最終目標書中所引用的教言都不離三善法的架構,初善以產生菩提心的目標開始,而後學習安定,最終以利益他人為使命。只要遵循此三善法,你會發現即使是短暫的修行,也能意味深長如大海般,使人生變得更有意義。如果你想尋找真知灼見或生命的意義,這裡有從泱泱證悟滄海汲取出來的甘露滴,能夠使我們獲得安樂、自由和證悟。&
【電子書】醫者慈悲心:對醫護者的佛法指引
悲心是一種希望解除他人痛苦的誠摯願望,不只包括正在經歷的不適,還包括痛苦的潛在原因,希望讓他人感覺好一些,不再痛苦的真正祈望,就是悲心的全部內容。&本書是西藏上師確吉.尼瑪仁波切和美國醫生大衛.施林長期合作項目的一部分,探索如何將慈悲和醫療結合,提供給醫護專業人士的建言――慈悲可以被訓練而變得不費力,並帶給病患和醫護人員極大的利益。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從人類本有的慈悲特性、造成痛苦的原因、明瞭事物是無常的概觀;到如何開展慈悲的態度、學習禪修、放鬆,達到心的平靜狀態;最後提供醫病關係的實用建言。其中所包含的訓練,在於幫助我們放下對自我念頭的執著,使我們本具的智慧和慈悲能以一種甚深、穩定及不費力的方式顯耀出來。大衛.施林醫生並在每一章之後用「學修指導」的形式,增補了仁波切的指引教法,突出該章的關鍵要點,並隨著書中內容的開展,解釋了這些概念應如何相互搭配應用。要從本書的建言中獲益,並不必然是醫護人員,也不必成為佛教徒,書中的慈悲修持是以探索我們的心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來呈現,是任何人都能依教學習並獲得自在快樂的寶典。&
【電子書】醫者慈悲心:對醫護者的佛法指引
悲心是一種希望解除他人痛苦的誠摯願望,不只包括正在經歷的不適,還包括痛苦的潛在原因,希望讓他人感覺好一些,不再痛苦的真正祈望,就是悲心的全部內容。&本書是西藏上師確吉.尼瑪仁波切和美國醫生大衛.施林長期合作項目的一部分,探索如何將慈悲和醫療結合,提供給醫護專業人士的建言――慈悲可以被訓練而變得不費力,並帶給病患和醫護人員極大的利益。全書分為三大部分,從人類本有的慈悲特性、造成痛苦的原因、明瞭事物是無常的概觀;到如何開展慈悲的態度、學習禪修、放鬆,達到心的平靜狀態;最後提供醫病關係的實用建言。其中所包含的訓練,在於幫助我們放下對自我念頭的執著,使我們本具的智慧和慈悲能以一種甚深、穩定及不費力的方式顯耀出來。大衛.施林醫生並在每一章之後用「學修指導」的形式,增補了仁波切的指引教法,突出該章的關鍵要點,並隨著書中內容的開展,解釋了這些概念應如何相互搭配應用。要從本書的建言中獲益,並不必然是醫護人員,也不必成為佛教徒,書中的慈悲修持是以探索我們的心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來呈現,是任何人都能依教學習並獲得自在快樂的寶典。&
【電子書】大成就者之歌:傳承篇─祖古.烏金仁波切靈修回憶錄(二版)
一個大伏藏師的玄奇世界! 16世大寶法王為何堅持祖古‧烏金仁波切給他大圓滿三要的灌頂? 頂果欽哲法王為何會轉世為祖古烏金仁波切的孫子? 做為新伏藏大師秋吉林巴的曾外孫,烏金祖古仁波切一生的所見所聞, 是藏傳佛教密續的珍貴史料也是修行人的活典 故事從老婦人整理行囊開始,她不顧險難要前往遙遠的拉薩去帶回她的喇嘛兒子。這個老婦人不是別人,而是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女兒,她要去找回她那素負盛名的兒子,回家來整理編纂她父親所發掘出來的珍貴教法「新伏藏」。祖古‧烏金仁波切出身自這樣的伏藏世家,他身邊所環繞的均是證量高深的大修行人與伏藏師。他的所見所聞,對一般人來說也許匪夷所思,但是在修行人之間卻頗為尋常。從他平和不誇張的敘述中緩緩流洩出來的,是一首綿長深遠的靈修史詩;其中有驚心動魄的修行經驗、有風趣幽默的行者風範、有人性的掙扎與轉化、也有靈性的錘鍊與提昇;不可思議的轉世故事讓你屏息、大修行人的特異行逕讓你困惑、弟子對上師的堅定信心讓你感動;當你為書中的一切發生所深深吸引時,請記住,這不是奇幻故事,書中的一切都是你可以去親證的――如果你也踏上求取自性的解脫之路。 祖古・烏金仁波切以其清晰、完整的記憶,親切、直率且饒富趣味的口吻,所生動口述的,關於他所承繼的法脈傳承、薩藏家族、他所認識或聽說的偉大上師們的傳奇故事,以及他生平所經歷的許多不平凡的遭遇。 《大成就者之歌》不只是祖古・烏金仁波切的格人靈修回憶錄,更是近代眾多偉大藏傳佛法大師們以生命應證佛法的非凡成就總集,可說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西藏靈性史詩。透過祖古.烏金的眼睛,也讓讀者有幸得與廿世紀西藏最具證量的靈修上師們相遇。 && & 本書由祖古・烏金仁波切的西方弟子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與馬西亞.賓德.舒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花費14年時間,記述完成,全書近32萬字,分上冊【法源篇】與下冊【傳承篇】。 在上冊【法源篇】中,祖古.烏金仁波切詳述了八世紀以來,包括松贊.干布、蓮花生大士、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等,將佛法帶進西藏的偉大導師與譯師們的傳奇事蹟,也將巴戎噶舉與新伏藏的法脈傳承做了完整的敘述與整理。 在下冊【傳承篇】中,祖古‧烏金仁波切回憶當代重要的禪定大師和教界人物,如十六世大寶法、宗薩‧欽哲仁波切、雪謙‧康楚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和敦珠法王等等。透過祖古‧烏金的眼睛,不但展現了這些最具證量的靈修上師的風采,也敘說他們是如何把藏傳佛法傳布到西藏以外的世界。 名人推薦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慈悲、智慧、虔誠心,以及心的甚深自性──所有這些你都將在本書中讀到。這些故事與回憶意味著靈性上的了證真的有可能發生。這本書不純粹只是一部發生於過往印度與西藏之現象的古代歷史。感謝像祖古.烏金仁波切這樣的上師,佛陀的智慧與靈性覺醒的活生生傳統,才能於此時此刻仍持續不斷,讓各地的人們都隨手可得。」 丹尼爾.高曼(《EQ》作者): 「祖古.烏金仁波切是廿世紀藏傳佛教最偉大的上師之一。他的回憶錄《大成就者之歌》邀請我們和他一同回顧以他為中心點,而富含無比靈性的生平故事。經由他的雙眼,我們遇見了奇特的冥想高手。而透過他覺性之鏡頭,我們得以用一個清新、眼界大開的觀點來看待世界。這是一部內容廣泛的敘述,與讀者們分享著一個神蹟、奧秘與深刻洞悉力蔚然成風的世界──一個透過祖古.烏金開放、清晰的心靈所反映出的世界。」 &
【電子書】苦才是人生(二版)
認識痛苦、正視痛苦,是邁向快樂的第一步 & 假如你一直看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認為它應該充滿快樂, 一味地蒙蔽自己,以「苦」為「樂」,那永遠也離不開痛苦。——索達吉堪布 這是一本幫我們解脫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寶之書, 把它請回家,就好像與佛陀朝夕相處,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 洗滌心靈的說法者,藏傳佛教受尊敬的佛學上師索達吉堪布,暢銷百萬冊作品。 附:觀音心咒,勤唸此咒可護持自心,解脫痛苦。 & 【離苦得樂的法門】 在我們的人生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什麼都在變。 位高權重的,會一落千丈;生死相許的,會勢同水火; 闔家歡聚的,會曲終人散;壽比南山的,會撒手人寰。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難逃變化,變化就會帶來痛苦,這才是「人生皆苦」的真諦。 & ․佛教中之所以說「苦」,並不是不承認生活中的一些快樂。但這些快樂往往稍縱即逝,只是偶爾的「點綴」,卻不是人生的「底色」。 & ․被眾人恭敬、名利雙收時,沒必要心生傲慢,因為這個會過去的;窮困潦倒、山窮水盡時,也不必痛苦絕望,因為這個也會過去的。 & ․當你特別痛苦時,首先要認識到痛苦的來源是我執,也就是自私自利的這顆心。若想斷除一切痛苦,就要先斬斷它的來源。 & ․如今,世人多為各種痛苦所逼,究其根本,主要是源於對利他的漠視,對無常的無知,對死亡的毫無準備。 & ․天地之間,一切都在變化,身體、財富、名聲、親眷等皆為無常,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自己的心才與自己生死相隨。 & ․要想除掉曠野中的雜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上面種莊稼。要想遣除內心的苦惱,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利他的美德去占據它。 & ․何時放下了,何時就會滿足,何時才會幸福。 & 【收錄】 消除痛苦的實修五大法 離苦得樂的幸福咒語 大歡喜——索達吉堪布開示錄 &
【電子書】大成就者之歌:法源篇—祖古.烏金仁波切靈修回憶錄(二版)
一個大伏藏師的玄奇世界! 16世大寶法王為何堅持祖古‧烏金仁波切給他大圓滿三要的灌頂? 頂果欽哲法王為何會轉世為祖古烏金仁波切的孫子? 做為新伏藏大師秋吉林巴的曾外孫,烏金祖古仁波切一生的所見所聞, 是藏傳佛教密續的珍貴史料也是修行人的活典 故事從老婦人整理行囊開始,她不顧險難要前往遙遠的拉薩去帶回她的喇嘛兒子。這個老婦人不是別人,而是大伏藏師秋吉林巴的女兒,她要去找回她那素負盛名的兒子,回家來整理編纂她父親所發掘出來的珍貴教法「新伏藏」。祖古‧烏金仁波切出身自這樣的伏藏世家,他身邊所環繞的均是證量高深的大修行人與伏藏師。他的所見所聞,對一般人來說也許匪夷所思,但是在修行人之間卻頗為尋常。從他平和不誇張的敘述中緩緩流洩出來的,是一首綿長深遠的靈修史詩;其中有驚心動魄的修行經驗、有風趣幽默的行者風範、有人性的掙扎與轉化、也有靈性的錘鍊與提昇;不可思議的轉世故事讓你屏息、大修行人的特異行逕讓你困惑、弟子對上師的堅定信心讓你感動;當你為書中的一切發生所深深吸引時,請記住,這不是奇幻故事,書中的一切都是你可以去親證的――如果你也踏上求取自性的解脫之路。 祖古・烏金仁波切以其清晰、完整的記憶,親切、直率且饒富趣味的口吻,所生動口述的,關於他所承繼的法脈傳承、薩藏家族、他所認識或聽說的偉大上師們的傳奇故事,以及他生平所經歷的許多不平凡的遭遇。 《大成就者之歌》不只是祖古・烏金仁波切的格人靈修回憶錄,更是近代眾多偉大藏傳佛法大師們以生命應證佛法的非凡成就總集,可說是一部引人入勝的西藏靈性史詩。透過祖古.烏金的眼睛,也讓讀者有幸得與廿世紀西藏最具證量的靈修上師們相遇。 本書由祖古・烏金仁波切的西方弟子艾瑞克.貝瑪.昆桑(Erik Pema Kunsang)與馬西亞.賓德.舒密特(Marcia Binder Schmidt)花費14年時間,記述完成,全書近32萬字,分上冊【法源篇】與下冊【傳承篇】。 在上冊【法源篇】中,祖古.烏金仁波切詳述了八世紀以來,包括松贊.干布、蓮花生大士、密勒日巴尊者、岡波巴等,將佛法帶進西藏的偉大導師與譯師們的傳奇事蹟,也將巴戎噶舉與新伏藏的法脈傳承做了完整的敘述與整理。 在下冊【傳承篇】中,祖古‧烏金仁波切回憶當代重要的禪定大師和教界人物,如十六世大寶法、宗薩‧欽哲仁波切、雪謙‧康楚仁波切、頂果‧欽哲仁波切和敦珠法王等等。透過祖古‧烏金的眼睛,不但展現了這些最具證量的靈修上師的風采,也敘說他們是如何把藏傳佛法傳布到西藏以外的世界。 名人推薦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 「慈悲、智慧、虔誠心,以及心的甚深自性──所有這些你都將在本書中讀到。這些故事與回憶意味著靈性上的了證真的有可能發生。這本書不純粹只是一部發生於過往印度與西藏之現象的古代歷史。感謝像祖古.烏金仁波切這樣的上師,佛陀的智慧與靈性覺醒的活生生傳統,才能於此時此刻仍持續不斷,讓各地的人們都隨手可得。」 丹尼爾.高曼(《EQ》作者): 「祖古.烏金仁波切是廿世紀藏傳佛教最偉大的上師之一。他的回憶錄《大成就者之歌》邀請我們和他一同回顧以他為中心點,而富含無比靈性的生平故事。經由他的雙眼,我們遇見了奇特的冥想高手。而透過他覺性之鏡頭,我們得以用一個清新、眼界大開的觀點來看待世界。這是一部內容廣泛的敘述,與讀者們分享著一個神蹟、奧秘與深刻洞悉力蔚然成風的世界──一個透過祖古.烏金開放、清晰的心靈所反映出的世界。」 &
【電子書】城市秘密修行人:「現代瑜伽士」的修學指南
⦿城市,就是我們的「寂靜處」 歷史上的每一個時期都有劇變、戰爭與動盪,今日似乎更嚴重,隨著資訊交流快速,一股全球性的焦慮,日益蔓延。 但這看起來最焦慮的世代,卻也是修心資源最豐富的世代。只要我們願意,在很近的地方,就可以遇到善知識,在最繁華的城市,找到安身立命的修行方式,紅塵深處,做個不著相的「城市瑜伽士」,向內用功,低調修持到證悟。 本書中,堪布巴桑仁波切以「三主要道」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幫助我們摘下偏見的眼鏡,如實看清這個世界,不即不離,安定從容,在大城市活得有山林氣質。 也依照次第,指引大家如何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做一個自在的都會瑜伽士。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已學佛多年,都可以依照他的指引來修持,把握當下,穩固心性,在世俗與勝義之間共舞。 如何在大城市,活得有山林之氣? 如何忙而不亂,快而不急,還原最好的自己? 如何不著相的,低調內修,做個城市瑜伽士? 好評推薦 堪布巴桑為我們指出如何與情緒為友、而非推開,如何將我慢、貪執、嫉妒、憤怒、無明等轉化為智慧。他善巧地將這些智慧小語,交織在大家能夠產生共鳴的生活故事裡。----明就仁波切推薦序 堪布巴桑依照次第地指引大家,如何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做一個自在的都會瑜伽士。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已學佛多年,都可以依照他的指引來修持,把握當下,穩固心性,在世俗與勝義之間共舞。----措尼仁波切推薦序 &
【電子書】西藏度亡經:中有聞教得度密法
生命的終點是一扇門, 門的後面別有一番不可思議的風景 問題是:你準備好怎麼打開門走過去了嗎? 1992年索甲仁波切的作品《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問世,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掀起了生死學和臨終關懷的風潮。而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正是《西藏生死書》的原本。 《西藏度亡經》原為印度經典,由蓮華生大士傳入西藏並由藏僧譯為藏文,由喀齊達瓦桑杜喇嘛(Lama Kazi Dawa-samdup)於1919年譯成英文,並由其弟子美國學者伊文思溫慈(W. Y. Evans Wentz)於1927年編輯出版,名為《西藏度亡經》(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傳入西方,成為英語世界深遠影響的藏傳佛教經典。 「凡夫之人,報盡命終,將入已入,中陰境界。有上妙法,使之聽聞,即得救度,是名中陰救度密法。」人在捨報之後,由於沒有了身體的煩惱束縛,覺性反而更加廓然分明,學佛人這時候更加應該生起菩提心以證悟法性。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正是要救度眾生出三界火宅,永離生死流轉。世人聞說此法,無論是臨終者或是亡者,都可以因而解除種種「中陰險難」的恐怖,證入不生不滅的法性。「從一七、二七,乃至七七,不斷導示,提醒亡者識神,使得著落。究竟不離實相,處處呼令識自本心。離開有喜樂忿怒等觀境,已指示其未在心識以外。時時囑念觀世音,尤相應於無緣大慈悲主,誠哉度亡妙法。」
【電子書】西藏度亡經:中有聞教得度密法
生命的終點是一扇門, 門的後面別有一番不可思議的風景 問題是:你準備好怎麼打開門走過去了嗎? 1992年索甲仁波切的作品《西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問世,翻譯成三十多種文字,在全世界掀起了生死學和臨終關懷的風潮。而藏傳佛教的《西藏度亡經》正是《西藏生死書》的原本。 《西藏度亡經》原為印度經典,由蓮華生大士傳入西藏並由藏僧譯為藏文,由喀齊達瓦桑杜喇嘛(Lama Kazi Dawa-samdup)於1919年譯成英文,並由其弟子美國學者伊文思溫慈(W. Y. Evans Wentz)於1927年編輯出版,名為《西藏度亡經》(The Tibetan Book of the Dead),傳入西方,成為英語世界深遠影響的藏傳佛教經典。 「凡夫之人,報盡命終,將入已入,中陰境界。有上妙法,使之聽聞,即得救度,是名中陰救度密法。」人在捨報之後,由於沒有了身體的煩惱束縛,覺性反而更加廓然分明,學佛人這時候更加應該生起菩提心以證悟法性。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正是要救度眾生出三界火宅,永離生死流轉。世人聞說此法,無論是臨終者或是亡者,都可以因而解除種種「中陰險難」的恐怖,證入不生不滅的法性。「從一七、二七,乃至七七,不斷導示,提醒亡者識神,使得著落。究竟不離實相,處處呼令識自本心。離開有喜樂忿怒等觀境,已指示其未在心識以外。時時囑念觀世音,尤相應於無緣大慈悲主,誠哉度亡妙法。」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
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之再來、觀音之顯化,也是從無量光佛心間射向人間最閃耀的一道光。 蓮花生大士是諸佛聖者的總集,是一切成就與加持的源頭,是降妖除魔的神力士,也是驅散障難烏雲的陽光。 ◎為甚麼要祈請蓮師? ★ 許多佛法成就者曾說過:「在亂世之中,我們要依靠的就是蓮師。」特別是當今世界,在疾疫、戰爭等災難肆虐蔓延之黑暗時刻,蓮師的威光就更顯珍貴。 ★ 發甚麼願、得甚麼果,心念在因果世界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能依照佛菩薩與祖師大德等聖者們所教示的願文來發願,唸誦之中便自然轉念為善,在真摯虔信與聖者諦實力的會聚之下,緣起力量實在不可思議,果報深廣也將不可思量。 ★ 蓮花生大士擁有一切諸佛的慈悲和智能,不論是誰祈請,都能立刻給予加持。只要憶念蓮師、祈請蓮師,即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難,得財增權、無病長壽,乃至獲得無上菩提。虔誠修法祈請者,便能獲得偉大蓮師日夜不間斷的護佑,進而與上師蓮師相應,達到共悉地的成就。 ◎本書特色: ★本書將三十多篇蓮師願文彙編成冊,有些是來自蓮師埋藏的伏藏法,有些則是歷代大師們的著作。 ★伏藏法本來就源自蓮師,字字句句都是蓮師真性流露。而龍欽巴尊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米旁仁波切乃至多傑德千林巴等大師不僅都是伏藏師,也皆是多次親見蓮師、心意與蓮師無二無別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們所寫下的祈願文,雖無伏藏法之名,實則無異蓮師的意伏藏!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卻札蔣措親自編譯!卻札蔣措是台灣人,曾在印度學習西藏語文及佛法,能將祈請文翻譯成易讀的中文譯文。他曾在揚唐仁波切和噶陀格澤仁波切於歐美等地傳法時隨侍擔任翻譯。 &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祈求即滿願之蓮師祈請文集
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之再來、觀音之顯化,也是從無量光佛心間射向人間最閃耀的一道光。 蓮花生大士是諸佛聖者的總集,是一切成就與加持的源頭,是降妖除魔的神力士,也是驅散障難烏雲的陽光。 ◎為甚麼要祈請蓮師? ★ 許多佛法成就者曾說過:「在亂世之中,我們要依靠的就是蓮師。」特別是當今世界,在疾疫、戰爭等災難肆虐蔓延之黑暗時刻,蓮師的威光就更顯珍貴。 ★ 發甚麼願、得甚麼果,心念在因果世界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能依照佛菩薩與祖師大德等聖者們所教示的願文來發願,唸誦之中便自然轉念為善,在真摯虔信與聖者諦實力的會聚之下,緣起力量實在不可思議,果報深廣也將不可思量。 ★ 蓮花生大士擁有一切諸佛的慈悲和智能,不論是誰祈請,都能立刻給予加持。只要憶念蓮師、祈請蓮師,即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難,得財增權、無病長壽,乃至獲得無上菩提。虔誠修法祈請者,便能獲得偉大蓮師日夜不間斷的護佑,進而與上師蓮師相應,達到共悉地的成就。 ◎本書特色: ★本書將三十多篇蓮師願文彙編成冊,有些是來自蓮師埋藏的伏藏法,有些則是歷代大師們的著作。 ★伏藏法本來就源自蓮師,字字句句都是蓮師真性流露。而龍欽巴尊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米旁仁波切乃至多傑德千林巴等大師不僅都是伏藏師,也皆是多次親見蓮師、心意與蓮師無二無別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們所寫下的祈願文,雖無伏藏法之名,實則無異蓮師的意伏藏!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卻札蔣措親自編譯!卻札蔣措是台灣人,曾在印度學習西藏語文及佛法,能將祈請文翻譯成易讀的中文譯文。他曾在揚唐仁波切和噶陀格澤仁波切於歐美等地傳法時隨侍擔任翻譯。 &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印度佛教滅亡了,中國和西藏成為世界大乘佛教重鎮,認識它們,就從本書開始! ◎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和西藏並融入當地文化後,形成別有特色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中國和西藏佛教的教義和內涵,得到心靈的安頓。 ◎除簡介中國和西藏佛教之外,還介紹佛教的經典,以及重要的《唯識學》。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67年左右。最流行的傳說是,東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陽城雍門西,佛像可能也於此同時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大為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之後在中國遍地開花。 但是,佛教在發源地印度,卻於十三世紀初消亡,所以中國和西藏成為現今世界大乘佛教的重鎮。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並發揚菩薩道精神,上證菩提,下度眾生。 ●本書專論: 「中國佛教」的歷史、「禪宗」的「五家七宗」、「中國佛教」的派別; 「藏傳佛教」的歷史、「藏傳佛教」的派別; 「佛教」的經典、「佛教」的《唯識學》。 ●本書兼論: 「台灣佛教」的歷史; 「台灣」的「藏傳佛教」、「台灣」現在主要的「佛教派別」。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印度佛教滅亡了,中國和西藏成為世界大乘佛教重鎮,認識它們,就從本書開始! ◎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和西藏並融入當地文化後,形成別有特色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中國和西藏佛教的教義和內涵,得到心靈的安頓。 ◎除簡介中國和西藏佛教之外,還介紹佛教的經典,以及重要的《唯識學》。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67年左右。最流行的傳說是,東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陽城雍門西,佛像可能也於此同時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大為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之後在中國遍地開花。 但是,佛教在發源地印度,卻於十三世紀初消亡,所以中國和西藏成為現今世界大乘佛教的重鎮。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並發揚菩薩道精神,上證菩提,下度眾生。 ●本書專論: 「中國佛教」的歷史、「禪宗」的「五家七宗」、「中國佛教」的派別; 「藏傳佛教」的歷史、「藏傳佛教」的派別; 「佛教」的經典、「佛教」的《唯識學》。 ●本書兼論: 「台灣佛教」的歷史; 「台灣」的「藏傳佛教」、「台灣」現在主要的「佛教派別」。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
內在轉化的目的是訓練我們的心超越外境的干擾; 修持靈性意識的目的是淨化生命裡埋藏已久的雜質。 只有在內在世界中才能洞察真實的自己,從而如實的接納自己。 &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人類精神層面與內在世界,有系統的講述內在世界的結構、各個面向、心識作用、如何消融負面情緒、如何轉化內在;詳細解說生命的本體--靈性意識,解釋靈性意識與宇宙意識的關連;以及引導讀者如何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內在轉化和修行是生命覺醒的同一條道路。 & ★只有經由個人精神層面的轉化,才能達到內心的開悟與和諧;也只有經過精神靈性面的修持,才能獲得真實持久的快樂。內在轉化和修行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重塑生命,成就原本清淨的自己,讓生命在這一世的遷移中獲得身心的安頓。 & ★如果能持續做內在轉化的功課,並精進修持靈性意識,一點一點去清理,一步一步去拓展,直到脫離各種負面情緒的掌控,淨化了累世較為薄弱的業力,內在世界就會回復原本應該有的廣闊空間。那時,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心靈的自由、身心的安頓、生命提升的力量,以及時時安住當下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 ★誠摯推薦: 丁乃竺 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及製作人 方新舟 誠致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王常懿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 李振清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審譯會召集人 吳欽智 華碩電腦技術長/前揚智科技創辦人 沈祖為 紐約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門婦女發展組前主管 孫國燕 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董事長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 張玨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張安平 台灣水泥董事長/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閻初 世界書局總經理 陳文雄 六度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英特爾公司前董事/美國史丹福大學前董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獲得心靈真正的自由
內在轉化的目的是訓練我們的心超越外境的干擾; 修持靈性意識的目的是淨化生命裡埋藏已久的雜質。 只有在內在世界中才能洞察真實的自己,從而如實的接納自己。 &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人類精神層面與內在世界,有系統的講述內在世界的結構、各個面向、心識作用、如何消融負面情緒、如何轉化內在;詳細解說生命的本體--靈性意識,解釋靈性意識與宇宙意識的關連;以及引導讀者如何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內在轉化和修行是生命覺醒的同一條道路。 & ★只有經由個人精神層面的轉化,才能達到內心的開悟與和諧;也只有經過精神靈性面的修持,才能獲得真實持久的快樂。內在轉化和修行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重塑生命,成就原本清淨的自己,讓生命在這一世的遷移中獲得身心的安頓。 & ★如果能持續做內在轉化的功課,並精進修持靈性意識,一點一點去清理,一步一步去拓展,直到脫離各種負面情緒的掌控,淨化了累世較為薄弱的業力,內在世界就會回復原本應該有的廣闊空間。那時,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心靈的自由、身心的安頓、生命提升的力量,以及時時安住當下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 ★誠摯推薦: 丁乃竺 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及製作人 方新舟 誠致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王常懿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 李振清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審譯會召集人 吳欽智 華碩電腦技術長/前揚智科技創辦人 沈祖為 紐約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門婦女發展組前主管 孫國燕 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董事長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 張玨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張安平 台灣水泥董事長/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閻初 世界書局總經理 陳文雄 六度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英特爾公司前董事/美國史丹福大學前董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電子書】走過蓮師三大隱密聖境
華語世界第一人!踏上極少人到訪過的三大隱密聖境! 橫跨尼泊爾努日、印度錫金、印藏邊界, 拜訪聖地中的大聖地!一步一步與蓮師相遇! 蓮師加持過的眾多聖地中,公認最殊勝的有四大隱密聖境,其中三處便是此次作者造訪之地,分別為: 南方「哲孟雄」(位於今之錫金) 西方「貝瑪貴」(位於今之印藏邊界) 北方「基摩礱」(位於今之尼泊爾) 再次踏上朝聖之路的作者,全程幾乎以背包客的方式行動,途中走過不時有土石滑落的坍方坡地、攀爬陡峭山壁、經烈陽曝曬、雨雪冰雹,甚至獨自一人在山中迷路,直言自己可能就要死在朝聖路上了。但每當有此種念頭升起,她會祈請蓮師,剎時便信心泉湧,問題迎刃而解。 書中400多張珍貴的照片記錄作者在朝聖旅程中與蓮師相遇的過程,她用深厚的佛學知識與平易近人的文字,讓讀者彷彿跟著她走過一座又一座山頭,親歷身體的痠痛與心靈的富足與信心。所有和蓮師有緣,對蓮師具足信心的人,就請跟著作者一步一步走過蓮師授記的三大隱密聖境吧! &
【電子書】走過蓮師三大隱密聖境:尼泊爾‧基摩礱/錫金‧哲孟雄/西藏‧貝瑪貴
華語世界第一人!踏上極少人到訪過的三大隱密聖境! 橫跨尼泊爾努日、印度錫金、印藏邊界, 拜訪聖地中的大聖地!一步一步與蓮師相遇! 蓮師加持過的眾多聖地中,公認最殊勝的有四大隱密聖境,其中三處便是此次作者造訪之地,分別為: 南方「哲孟雄」(位於今之錫金) 西方「貝瑪貴」(位於今之印藏邊界) 北方「基摩礱」(位於今之尼泊爾) 再次踏上朝聖之路的作者,全程幾乎以背包客的方式行動,途中走過不時有土石滑落的坍方坡地、攀爬陡峭山壁、經烈陽曝曬、雨雪冰雹,甚至獨自一人在山中迷路,直言自己可能就要死在朝聖路上了。但每當有此種念頭升起,她會祈請蓮師,剎時便信心泉湧,問題迎刃而解。 書中400多張珍貴的照片記錄作者在朝聖旅程中與蓮師相遇的過程,她用深厚的佛學知識與平易近人的文字,讓讀者彷彿跟著她走過一座又一座山頭,親歷身體的痠痛與心靈的富足與信心。所有和蓮師有緣,對蓮師具足信心的人,就請跟著作者一步一步走過蓮師授記的三大隱密聖境吧! &
【電子書】在自由的路上
回到真心,自己找出來的答案才算數! 用孩子般的好奇心與追根究柢的精神, 呼喚深藏內心的叛逆佛陀,展開一場心靈冒險! 你是否曾在心中吶喊:我真是受夠了! 在夜深人靜時探究:我到底是誰? 熬夜加班、筋疲力盡時問自己: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正是內在「叛逆之佛」現身的時候,覺醒之心正在向你敲門:該是去找出答案的時候了。 作者竹慶本樂仁波切常年在全球各地弘法教學,有一種善巧的智慧,能讓現代心靈剝除文化裝飾,掌握到佛陀真正所要訴說的覺醒訊息,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與噶舉派新一代大師中廣受愛戴的老師之一,在這本書裡他將以生活化的日常語言,對佛法的核心本質進行完整的介紹,超越東方傳統佛教文化的形式化外衣,帶領你釋放出自己的「叛逆佛陀」,經歷一場內在的心靈革命。 叛逆的佛陀是誰?有個叛逆小子就住在你心中,它是你的一部分,它知道如何掙脫束縛與憂愁的枷鎖,得到自由。這個叛逆的傢伙就是你那覺醒的心靈,它在呼喚著,它是你內在的「叛逆佛陀」——那鮮明、敏銳、拒絕沉溺於現況的心智。它會將你從日復一日盲目的隨波逐流中喚醒,讓你看到自己覺醒的本性是多麼有力量!它是一股生氣蓬勃,洞察力十足的能量,推動你前去尋找真理。 如何釋放心中的叛逆之佛?三種方法訓練自己的心、認識自己真正的本性,讓自己脫離那些莫須有的痛苦,獲得個人的自由與解脫。 ◆成為一個自律的人:練習做自己的主人,能夠覺察自己的所做所為,並有能力分辨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把「註定會害到自己」的老習慣,換成比較有建設性的新習慣。 ◆練習禪修:靜靜坐著,看著心,習慣和「心」相處。當你和心建立友誼,「心」才會聽你的意見,做出改變。 ◆生起智慧:掃除心中迷惑與無明,訓練自己本來就有的心智,用一種比平常看得更清楚的方式去觀看世界、洞察日常裡的細節與問題。 脫離痛苦是可能的,是你自己做得到的, 從內心最深的疑惑開始探索, 放下執著,莫忘初衷,然後我們就在自由的路上! 好評推薦 竹慶本樂仁波切的這本《在自由的路上》,引領讀者能從佛陀教法的心靈科學,來解決面對生活裡的種種苦難,從而使心受苦的謬誤牢籠裡得到解脫。 這是一本要「慢慢看」的書。因為,每一段章節都打破了常人的認知,讓我們再三思索來成為實踐智慧的人生行動。也讓我們能從貼滿標籤概念的「不由自主」人生侷限裡覺醒,認出那條讓心真正自由的大道。──音樂人、聲波療癒師 田定豐 (本書原書名為2013年出版《叛逆的佛陀:回到真心 莫忘初衷》,此為新修第二版) &
【電子書】道次第之道
修學離不開四個一, 那就是一個目標、一張地圖、一位導師、一群夥伴。 一個目標──就是解脫; 一張地圖──就是《道次第》; 一位導師──就是依止修學的善知識; 一群夥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 & 道次第,即由淺而深的修道次第,古今大德多有相關著述,而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論》,更以其內容完整、次第清晰而影響至今,廣為四眾弟子推崇。 &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包括《廣論》和《略論》兩部,從道前基礎開始,由下士道(人天乘)、中士道(聲聞乘)、上士道(菩薩乘)層層遞進,將三乘佛法總攝於一一成佛之道。完整概括了走入佛門至成就佛道的全部過程。 & 學佛,是要從生命的不良狀態中走出,走向解脫、走向菩提。《道次第》這部論典為我們指明了一條穩健而直接的道路。通過這一引導,可以使我們擺脫凡夫心,進入解脫的軌道、成佛的軌道。 & 本書收錄了濟群法師關於《道次第》的系列開示,同時附上《三主要道》講記,這些內容不僅有助力我們更好的修學《略論》,同時也能快速掌握佛法的修學要領。 &
【電子書】道次第之道
修學離不開四個一, 那就是一個目標、一張地圖、一位導師、一群夥伴。 一個目標──就是解脫; 一張地圖──就是《道次第》; 一位導師──就是依止修學的善知識; 一群夥伴──就是菩提道上的同修。 & 道次第,即由淺而深的修道次第,古今大德多有相關著述,而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論》,更以其內容完整、次第清晰而影響至今,廣為四眾弟子推崇。 & 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論》包括《廣論》和《略論》兩部,從道前基礎開始,由下士道(人天乘)、中士道(聲聞乘)、上士道(菩薩乘)層層遞進,將三乘佛法總攝於一一成佛之道。完整概括了走入佛門至成就佛道的全部過程。 & 學佛,是要從生命的不良狀態中走出,走向解脫、走向菩提。《道次第》這部論典為我們指明了一條穩健而直接的道路。通過這一引導,可以使我們擺脫凡夫心,進入解脫的軌道、成佛的軌道。 & 本書收錄了濟群法師關於《道次第》的系列開示,同時附上《三主要道》講記,這些內容不僅有助力我們更好的修學《略論》,同時也能快速掌握佛法的修學要領。 &
【電子書】大伏藏師――秋吉林巴行傳
蔣揚欽哲旺波曾說: 秋吉林巴作為最後一位大伏藏師, 其利生佛行是前面九十九位大伏藏師加在一起都無法企及的。 & 秋吉林巴是眾師之師。 許多大師的名望都是在經過多次轉世之後方得以建立, 而秋吉林巴在短暫的一聲當中便實現了所有這一切。 ——帕秋仁波切 && 本書是上師秋吉林巴的傳記,不僅介紹了秋吉林巴的生平與行誼,也提供了秋林傳承祖師們的生平故事。大師的傳記被稱為「解脫行誼」,即聽聞大師的生平故事,我們的心就會離於疑惑,獲得達至解脫的正信。 & ▎偉大上師秋吉林巴的生平與行誼 秋吉林巴是蓮師授記的一百位大伏藏師中的最後一位。通常被稱為「大伏藏師」者,必須要圓滿發掘出三類教法,即上師意修、大圓滿和大悲觀音修法。而秋吉林巴不僅發掘出所有這三類修法,並且每一類都取出若干修法,因此,蔣揚欽哲旺波曾說,秋吉林巴的利生佛行是前面九十九位大伏藏師加在一起都無法企及的。 & ▎提供秋林德薩傳承的全面教法 本書呈現了蓮花生大士、秋吉林巴及後來的秋林轉世,直至帕秋仁波切之前所有重要傳承上師的生平。這些傳記取自藏文原典或是近代大師們的口傳。每篇原典都有帕秋仁波切所作釋論,每個章節都有一篇祈請文或祈願文,這些原典的選擇和本書架構均由帕秋仁波切親自制定,他引領我們了悟貫穿全書的金剛乘修行之基、道、果。 因此,本書是所有《秋林德薩》的行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也是任何金剛乘行者的智慧和靈感之源。透過偉大上師不可思議的生平故事,讓我們能轉變視角,看到上師的本質就是法身、真正的覺者,從而策勵我們生起虔敬心與清淨觀。 &
【電子書】大伏藏師:秋吉林巴行傳
蔣揚欽哲旺波曾說: 秋吉林巴作為最後一位大伏藏師, 其利生佛行是前面九十九位大伏藏師加在一起都無法企及的。 & 秋吉林巴是眾師之師。 許多大師的名望都是在經過多次轉世之後方得以建立, 而秋吉林巴在短暫的一聲當中便實現了所有這一切。 ——帕秋仁波切 && 本書是上師秋吉林巴的傳記,不僅介紹了秋吉林巴的生平與行誼,也提供了秋林傳承祖師們的生平故事。大師的傳記被稱為「解脫行誼」,即聽聞大師的生平故事,我們的心就會離於疑惑,獲得達至解脫的正信。 & ▎偉大上師秋吉林巴的生平與行誼 秋吉林巴是蓮師授記的一百位大伏藏師中的最後一位。通常被稱為「大伏藏師」者,必須要圓滿發掘出三類教法,即上師意修、大圓滿和大悲觀音修法。而秋吉林巴不僅發掘出所有這三類修法,並且每一類都取出若干修法,因此,蔣揚欽哲旺波曾說,秋吉林巴的利生佛行是前面九十九位大伏藏師加在一起都無法企及的。 & ▎提供秋林德薩傳承的全面教法 本書呈現了蓮花生大士、秋吉林巴及後來的秋林轉世,直至帕秋仁波切之前所有重要傳承上師的生平。這些傳記取自藏文原典或是近代大師們的口傳。每篇原典都有帕秋仁波切所作釋論,每個章節都有一篇祈請文或祈願文,這些原典的選擇和本書架構均由帕秋仁波切親自制定,他引領我們了悟貫穿全書的金剛乘修行之基、道、果。 因此,本書是所有《秋林德薩》的行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書,也是任何金剛乘行者的智慧和靈感之源。透過偉大上師不可思議的生平故事,讓我們能轉變視角,看到上師的本質就是法身、真正的覺者,從而策勵我們生起虔敬心與清淨觀。 &
【電子書】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講記淺析(第五卷)
從二大車善傳流,深見廣行道無謬 圓滿攝要教授藏,敬禮持彼燃燈智 & 《俱舍論》云:「佛正法有二:謂教證為體,有持說行者,此便住世間。」 & 600年前,宗喀巴大師以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炬論》為基,博引諸大經論,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總攝凡夫至成佛所應修持之道次第,引領所有根性的有情航向解脫的彼岸。 & 日常老和尚深見《廣論》教授之殊勝,畢生於漢地弘揚《廣論》,首於1988年圓滿講述160卷錄音帶,以善巧譬喻,引導學者建立生命崇高的目標。 & 2018年4月起,真如老師親自帶著所有僧俗弟子對老和尚開示之《廣論》再作詳細、深入的學習,引導弟子契入老和尚開示之內義。 & 《廣海明月》第五卷講述〈造者殊勝〉,在正式進入《廣論》正文時,開宗明義標明要具備清淨的佛法傳承,完全源自於說法者或造論者的殊勝條件。 & 凡夫要如何趣入佛陀深密的教法?經由學習傳承祖師們著作的論典,讓修學者可以延著更細密的階梯,慢慢地靠近佛陀的密意。沿著道次第、沿著正規的傳承去修法,我們才能夠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 & 真如老師說:「學尊者的傳記,就是為了啟發我們對於上師三寶的信心,可以改變我們生命中的不圓滿和痛苦。………學習用教正法和證正法完成對自己生命最深刻的、最悠遠的、最究竟的利益。」 & 《廣論》是一本心靈成長最佳的教科書,而《廣海明月》正是它最完整的導讀。古今聖賢對內心思考的解答,就在書頁、文字和每個聽聞佛法當下,頃刻間,你將收穫廣闊思考的喜悅。 & 星月不墜,廣海朗然,當月光灑下,你也將成為那最皎淨的倒影。 & 本書特色 & 1. 完整宣講《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佛法開示全集,學習《廣論》的必備參考書。 2. 以極為親切的方式,清晰講授轉變內心的步驟與方法,手把手帶領,將佛法實踐於平常生活之中。 3. 緊貼《菩提道次第廣論》原文以及日常老和尚的解說,確保傳承清淨無誤。 4. 廣引《廣論・四家合註》等諸經論及祖師嘉言,滿足每一顆好學的心。 &
【電子書】蓮師法要:揚唐仁波切教言選集(一)
一代藏傳佛教大師——多芒揚唐仁波切講授 「蓮師心咒」「上師瑜伽」「山淨煙供」等經典法門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親編 揚唐仁波切的心中,總是有著滿滿的蓮師 本書由〈蓮師心咒要義〉揭開序幕,這是仁波切數十年傳法生涯中,針對蓮師心咒內涵和功德利益留下的唯一講授紀錄。 開示中精要闡述了蓮師心咒與了悟心性本質的關聯,也說明了如何實際透過念誦蓮師心咒來獲得加持、取得悉地,乃至去除疾疫、饑荒、戰亂和人與非人的危害。 珍貴及唯一講授紀錄——兩部上師瑜伽教授 〈龍欽寧體上師瑜伽教授〉及〈格薩爾王上師瑜伽講授〉兩章皆為揚唐仁波切在世上的唯一講授記錄。對於希欲實修大圓滿和獲得上師加持者,上師瑜伽乃是必備的首要修持法門。 「山淨煙供」亦是歷年來利眾最廣的法門之一,在〈山淨煙供講解〉中,他直指「山淨煙供」外、內、密的扼要處,實為珍貴的實修指導。 本書亦收錄: 1.六篇揚唐仁波切所著的蓮師祈請文,文情並茂 ,帶領我們以全然的信心向蓮師祈求。 2.重新翻譯的上師瑜伽等儀軌,希望有志之士依照仁波切闡釋的內容如理修持。 &
【電子書】蓮師法要:揚唐仁波切教言選集(一)
一代藏傳佛教大師——多芒揚唐仁波切講授 「蓮師心咒」「上師瑜伽」「山淨煙供」等經典法門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親編 揚唐仁波切的心中,總是有著滿滿的蓮師 本書由〈蓮師心咒要義〉揭開序幕,這是仁波切數十年傳法生涯中,針對蓮師心咒內涵和功德利益留下的唯一講授紀錄。 開示中精要闡述了蓮師心咒與了悟心性本質的關聯,也說明了如何實際透過念誦蓮師心咒來獲得加持、取得悉地,乃至去除疾疫、饑荒、戰亂和人與非人的危害。 珍貴及唯一講授紀錄——兩部上師瑜伽教授 〈龍欽寧體上師瑜伽教授〉及〈格薩爾王上師瑜伽講授〉兩章皆為揚唐仁波切在世上的唯一講授記錄。對於希欲實修大圓滿和獲得上師加持者,上師瑜伽乃是必備的首要修持法門。 「山淨煙供」亦是歷年來利眾最廣的法門之一,在〈山淨煙供講解〉中,他直指「山淨煙供」外、內、密的扼要處,實為珍貴的實修指導。 本書亦收錄: 1.六篇揚唐仁波切所著的蓮師祈請文,文情並茂 ,帶領我們以全然的信心向蓮師祈求。 2.重新翻譯的上師瑜伽等儀軌,希望有志之士依照仁波切闡釋的內容如理修持。 &
【電子書】圓頓心要
本書完全出自佛經祖語,乃玄妙法師歷年閱藏撮要摘錄彙集而成者,雖滄海自多遺珠,掛一難免漏萬,然要皆言言直指心性,句句悉契真宗,確是諸佛諸祖之祕要法藏。所冀今賢後哲,見者聞者,皆成圓頓之種,速獲一乘之法,共續大覺慧命,同報如來慈恩。 一、本書所集關於啟悟修證方面者居多,但書末拾餘頁之文,自《佛說如幻三昧經》等節出,是示無修無證。在明道後,保任溫養之用。幸勿疏忽。 二、此冊係從歷年所集而成,故其次序,皆依集時之先後,以為章次。讀者諒之 。三、本書第二次翻印時,在《宗鏡錄》一百卷中,再選四十九篇,增入「《宗鏡錄》節出」之內。又於諸祖語錄中,重選增入二十二篇。特此聲明。 &
【電子書】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
當正念無法使你平靜又專注, 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EQ》、《專注的力量》情商心理專家 × 達賴喇嘛盛讚的冥想大師 教你治癒內心裡的美麗怪物, 遇見更快樂且更強大的自己。 && &&& & ──你所不知道的正念── 許多人操持正念,後來放棄,因為對無法克制思緒感到挫敗。被譽為近25年最優秀冥想導師的措尼仁波切提出解方:「放下」與「握手」練習。包含正念,但不止步於此。他教導正念的上一步:防患於未然,處理我們深層的情緒習慣;以及正念的下一步:當我們無法放下,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治癒內心裡的美麗怪物,遇見更強大的自己──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讓生活與人際關係變得辛苦許多。可能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是某種特定的恐懼、自命清高、見不得別人好……統稱為:美麗的怪物。它們是遭到扭曲的反應模式,例如從小得不到應有的肯定,長大就會對正常的批評反應過度。 如果一個人內心有十頭怪物,另一個人有兩頭,而他們都將自己內心的怪物治癒了,前者無疑會出落成一個更強大的人。因為每當我們療癒一道傷口,不僅能從中了解它的運作,更能理解有著同樣傷口的其他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始終與療癒無緣,終其一生為美麗怪物所苦。措尼仁波切將在書中引導我們直面自己的情緒習慣,讓療癒慢慢發生。 ──讓喜悅變成呼吸一樣的存在── 快樂有兩種:一種來自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好事,但是當事情不盡人意,我們很容易陷入低潮;另一種快樂深植於內心,不依賴外在條件。措尼仁波切稱後者為「本質愛」。 本質愛,就像我們看到日出日落等美景所萌生的感受。它像是感覺世界裡輕聲細語的背景音,訴說著「我很好,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很好。」我們很容易忽略它,因為喧鬧繽紛的事物(像是痛楚與愉悅)更容易掠奪注意力。 透過每次10分鐘、少量多餐的練習,強化我們與本質愛的連結。我們不僅有餘裕去應付忙碌的行程表,還能遠離自我批判、憤世嫉俗等負面感受。 ★什麼樣的人適合這本書? 當無腦追劇等放空休閒已無法緩解你的深層壓力; 常被負面情緒籠罩,想要尋求療癒; 有想過要開始冥想,但不確定自己該不該或該如何開始; 正在冥想,但有點忘記初衷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進步; 已經堅信冥想而且想要幫助所愛之人入坑,需要一本書可以推薦。 &
【電子書】放不下,就握手言和吧:EQ始祖丹尼爾.高曼與措尼仁波切的冥想智慧
當正念無法使你平靜又專注, 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EQ》、《專注的力量》情商心理專家 × 達賴喇嘛盛讚的冥想大師 教你治癒內心裡的美麗怪物, 遇見更快樂且更強大的自己。 && &&& & ──你所不知道的正念── 許多人操持正念,後來放棄,因為對無法克制思緒感到挫敗。被譽為近25年最優秀冥想導師的措尼仁波切提出解方:「放下」與「握手」練習。包含正念,但不止步於此。他教導正念的上一步:防患於未然,處理我們深層的情緒習慣;以及正念的下一步:當我們無法放下,就要與不堪其擾的念頭交朋友。 ──治癒內心裡的美麗怪物,遇見更強大的自己──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讓生活與人際關係變得辛苦許多。可能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是某種特定的恐懼、自命清高、見不得別人好……統稱為:美麗的怪物。它們是遭到扭曲的反應模式,例如從小得不到應有的肯定,長大就會對正常的批評反應過度。 如果一個人內心有十頭怪物,另一個人有兩頭,而他們都將自己內心的怪物治癒了,前者無疑會出落成一個更強大的人。因為每當我們療癒一道傷口,不僅能從中了解它的運作,更能理解有著同樣傷口的其他人。遺憾的是,許多人始終與療癒無緣,終其一生為美麗怪物所苦。措尼仁波切將在書中引導我們直面自己的情緒習慣,讓療癒慢慢發生。 ──讓喜悅變成呼吸一樣的存在── 快樂有兩種:一種來自於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好事,但是當事情不盡人意,我們很容易陷入低潮;另一種快樂深植於內心,不依賴外在條件。措尼仁波切稱後者為「本質愛」。 本質愛,就像我們看到日出日落等美景所萌生的感受。它像是感覺世界裡輕聲細語的背景音,訴說著「我很好,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很好。」我們很容易忽略它,因為喧鬧繽紛的事物(像是痛楚與愉悅)更容易掠奪注意力。 透過每次10分鐘、少量多餐的練習,強化我們與本質愛的連結。我們不僅有餘裕去應付忙碌的行程表,還能遠離自我批判、憤世嫉俗等負面感受。 ★什麼樣的人適合這本書? 當無腦追劇等放空休閒已無法緩解你的深層壓力; 常被負面情緒籠罩,想要尋求療癒; 有想過要開始冥想,但不確定自己該不該或該如何開始; 正在冥想,但有點忘記初衷或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進步; 已經堅信冥想而且想要幫助所愛之人入坑,需要一本書可以推薦。 &
【電子書】禪修救了我的命
達賴喇嘛的一句指示改變了作者: 「你為何向自身以外尋求療癒?療癒的智慧就在你的內心。」 &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 用慈悲克服仇恨, 慈悲會喚醒內在療癒身心的力量。 一九九九年,西藏喇嘛帕雅仁波切被中國警方逮捕,遭受三個月的酷刑和監禁後,終於找到機會,從當局想消滅西藏宗教和文化的魔爪下逃脫,但他曾經歷的折磨留下了可怕傷害,包括右腳踝的壞疽。二○○三年,仁波切飛抵美國紐約,並接受負責「酷刑倖存者計畫」的醫生治療。不過由於病情嚴重,醫生建議進行截肢手術,否則就得冒著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致命風險。 然而,內心的聲音卻不斷警告他拒絕手術。因為感到困惑,他寫信給達賴喇嘛尋求建議,尊者回覆:「你為何向自身以外尋求療癒?療癒的智慧就在你的內心。」尊者的一席話促使他意識到,他的疾病真正的本質為何。於是,他開始禪修,每天誦念祈請文、咒語,並進行上師瑜伽,這樣密集的修行功課持續了三年。 在沒有任何醫學治療的情況下,透過每日超過十二小時的禪修,他的腳踝傷口開始結痂、疼痛減輕,甚至可以不撐拐杖走過三個街區,且在二○○六年秋天之後,就可以正常行走。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壞疽、骨結核和胸膜炎等疾病,竟然都已完全康復。 作者認為,他的復原並非奇蹟。他深信,無論是哪一種宗教或禪修法門,每個體系都已發展出自己的治療方法,只要選擇我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來運用我們的心智能量,那就是通往療癒的道路。 &
【電子書】禪修救了我的命:身患惡疾、卻透過禪修痊癒的故事
達賴喇嘛的一句指示改變了作者: 「你為何向自身以外尋求療癒?療癒的智慧就在你的內心。」 & 他的故事告訴我們, 用慈悲克服仇恨, 慈悲會喚醒內在療癒身心的力量。 一九九九年,西藏喇嘛帕雅仁波切被中國警方逮捕,遭受三個月的酷刑和監禁後,終於找到機會,從當局想消滅西藏宗教和文化的魔爪下逃脫,但他曾經歷的折磨留下了可怕傷害,包括右腳踝的壞疽。二○○三年,仁波切飛抵美國紐約,並接受負責「酷刑倖存者計畫」的醫生治療。不過由於病情嚴重,醫生建議進行截肢手術,否則就得冒著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致命風險。 然而,內心的聲音卻不斷警告他拒絕手術。因為感到困惑,他寫信給達賴喇嘛尋求建議,尊者回覆:「你為何向自身以外尋求療癒?療癒的智慧就在你的內心。」尊者的一席話促使他意識到,他的疾病真正的本質為何。於是,他開始禪修,每天誦念祈請文、咒語,並進行上師瑜伽,這樣密集的修行功課持續了三年。 在沒有任何醫學治療的情況下,透過每日超過十二小時的禪修,他的腳踝傷口開始結痂、疼痛減輕,甚至可以不撐拐杖走過三個街區,且在二○○六年秋天之後,就可以正常行走。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壞疽、骨結核和胸膜炎等疾病,竟然都已完全康復。 作者認為,他的復原並非奇蹟。他深信,無論是哪一種宗教或禪修法門,每個體系都已發展出自己的治療方法,只要選擇我們認為最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來運用我們的心智能量,那就是通往療癒的道路。 &
【電子書】臨終導引
【第一本有系統談靈性課題與靈性照顧鉅作,最實用的靈性陪伴指引】 探索「善終」旅程,描摹出獨一無二的生死智慧圖像 補上一堂人人必修的生命課題 &&&&&&&&&&&&&&&&& & 當摯愛的親友面臨死亡,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 當留下來的家屬面臨失落,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悲傷? 邀請你跟隨臨床宗教師的腳步, 走入末期病人的靈性世界,看見生死變化、靈性跌宕昇華的歷程…… 認識生命終了的靈性課題,走出不一樣的生命樣貌…… ★關於本書 善終,沒有所謂的SOP,卻有可遵循的脈絡指引, 善終,從好好活著、好好道別開始…… 面對醫療的極限,死亡的不可逆,末期病人往往有看不見、說不出的痛或苦,甚至連自己都不自覺,也就是現代醫學難以解釋、臨床上常見的「靈性課題」或「靈性困擾」。 《陪你善終》結集十多位臨床宗教師數十年實務經驗與中西論點,深刻描繪末期病人生死變化歷程,超過一百七十則臨床真實故事與引導智慧,陪伴照顧無數病人安詳告別人生,生死都尊嚴。 書中的每一位臨終病人,以身示範,用生命教會我們了悟生死,為每位珍視生命的讀者提供善終指引。 當摯愛的親友面臨死亡,如何協助他們走完人生? 當留下來的家屬面臨失落,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悲傷? 邀請您跟隨臨床宗教師的腳步, 走入末期病人的靈性世界,看見生死變化、靈性跌宕昇華的歷程, 認識走向生命終了的靈性課題, 進而學習如何協助他們(摯愛的家人)走完人生, 以及如何陪伴喪親家屬(或自己或親友)走過悲傷…… 補上一堂人人必修的生命課題,走出不一樣的生命樣貌…… ★關於臨床宗教師 臨床宗教師,經專業培訓,站在安寧靈性照顧第一線,最了解如何陪伴末期病人善別、善終。 他們主要責任是維持病人的生命力,協助病人面對「靈性課題」(生死困頓),啟發病人內在生命力量,克服死亡恐懼,引導病人「瀕死前的準備」,以及「來生準備」。 臨床宗教師雖然不是治癒者,卻是安寧療護專業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和醫護人員角色不同而形成互補,主要是超越宗教——靈性層面的陪伴照顧。 本書特色 ‧第一本有系統、明確談論末期病人「靈性」、「靈性困擾」與「靈性照顧」之生死書。 ‧結集十多位臨床宗教師的臨床經驗,提供多元化的靈性照顧技巧與智慧,是最實用的靈性陪伴與照顧指引。 ‧不僅超過一百七十感人的臨床案例故事,深入淺出的引用中西論點,以臨床驗證理論,甚或提出不同見解。 ‧雖然每一個人的生死歷程不同,善終沒有SOP,但此書指引了明確的脈絡與方向。 &
【電子書】睡眠、夢和死亡過程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 是科學家和觀想修行人都很著迷的話題, 也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經歷 我們都要睡眠,我們都要做夢, 我們每個人都肯定要死亡 這些領域都涉及意識層次的轉換,以及自我某種程度的消解, 而意識究竟是什麼?自我又是什麼? 《睡眠、夢和死亡過程》是一場重要的對話實錄, 探討睡眠週期轉換當中意識層次的轉換和自我的消解, 夢的過程、功能和內在意義,以及瀕死經驗和死亡的修鍊。 是達賴喇嘛所代表的藏傳佛教,與當今科學家、心理分析師和哲學家 就人類意識和自我的樣貌和可能性,進行的一場深入談話! 人類在兩個重大的關口,日常生活的心智似乎瓦解了,其中一個時刻是睡眠,另一個時刻是死亡,加上睡眠中的夢,這三個領域是所謂「自我意識」的陰影區,也是西方科學才在展開探索的領域,這些主題因其遠離西方科學所熟知的宇宙物理和人體生理學等等,往往讓科學家感到不安。 然而,藏傳佛教的觀想修行人,在人類意識的探索或所謂內在的科學,長久以來積累了許多經驗和知識,加上對於死亡過程有特殊關照,以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否能為快速對這些難以企及的領域下定論的西方科學帶來不同的視角和啟發?而科學進展又對於佛教傳統提供了怎樣的反思和修正? 本書記錄的這場對話是1992年10月,是兩年一次的新智和生命研討會的第四場,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人文界的代表們,齊聚印度達蘭薩拉進行了獨特的交流。 在不久以前,很多人還認爲一般科學的客觀知識和內在科學的主觀理解是互相排斥的。但在這場心智與生命系列會議上,來自這兩個研究領域的專家走到一起,交換他們對共同感興趣的話題的經驗和不同觀點,透過友善和開放的對話,促進彼此的瞭解,並交換了各自的思想淵源和探索方法當中可以相通與借用之處。 邀請您聆聽這場分別從靈性角度和科學角度,針對人類最神祕且未知領域進行的 豐富對話。 達賴喇嘛和科學家究竟談了什麼? ■睡眠本質上是死亡過程的預演?睡眠和死亡之間的高度相似性。 ■睡眠時意識會經過怎樣的消解和轉換過程? ■人為何失眠? ■科學萬能的觀點是否因為太想戰勝死亡而錯失了關於死亡的重要知識? ■做夢對人而言有什麼益處? ■夢何以是意識的通道? ■夢總是在時間之外嗎?什麼是夢身? ■自我意識消解之後會是什麼? ■科學與佛教對於死亡各有什麼定義 ■佛教在意識科學方面,如何為客觀的科學提供主觀內在科學的觀點? &
【電子書】朗然明性
大手印與大圓滿,字雖異,但義相同; 唯一差異是,大手印側重正念,大圓滿於覺性中休息。 本書為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諸多偉大上師結合自身的學習與成就,從中淬鍊出精簡務實的修行教言。這些收錄的文選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極具啟發、甚為重要,而且文本中的竅訣非常簡單直接,使讀者可以輕鬆地運用。 本書以祈請文作為序曲,並有一篇讓修行者在家禪修時可念誦的祈願文,其後依序是大手印與大圓滿的見地教導,最後的〈雙運〉篇章則結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法門。 大手印,不回顧過往,不想像未來,不以造作的概念指稱禪修。此外,不將空性視為空無一物。向內觀看,對於五官所感知的對境,不評斷是非對錯,讓注意力自然而然,本然安住有如嬰兒,即使一剎那也不讓注意力散馳。 身體坐直,口不言語,嘴巴略開,讓氣息自然流動,讓心安住於無造作的本然中,此時不論生起好壞或樂苦等念頭,對於悲喜毫不在意的自心體性,是朗然而空、赤裸而覺的。此自心體性是一切有情眾生的自性,根據阿底瑜伽,它是覺性與空性的大圓滿。 雖然大手印與大圓滿使用了不同的詞彙,但在實相上,兩者的究竟意義完全沒有差別。經由這樣的教法,當面臨死亡時,在心與身的連結斷開的那一刻,心便與法身相融。然而,在仍然保有此身的時候,也可能在奧明法界之中成就真實圓滿的證悟。 &
【電子書】朗然明性: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
大手印與大圓滿,字雖異,但義相同; 唯一差異是,大手印側重正念,大圓滿於覺性中休息。 本書為藏傳佛教大手印及大圓滿教法選集,諸多偉大上師結合自身的學習與成就,從中淬鍊出精簡務實的修行教言。這些收錄的文選提供了不可思議的智慧,極具啟發、甚為重要,而且文本中的竅訣非常簡單直接,使讀者可以輕鬆地運用。 本書以祈請文作為序曲,並有一篇讓修行者在家禪修時可念誦的祈願文,其後依序是大手印與大圓滿的見地教導,最後的〈雙運〉篇章則結合大手印與大圓滿的法門。 大手印,不回顧過往,不想像未來,不以造作的概念指稱禪修。此外,不將空性視為空無一物。向內觀看,對於五官所感知的對境,不評斷是非對錯,讓注意力自然而然,本然安住有如嬰兒,即使一剎那也不讓注意力散馳。 身體坐直,口不言語,嘴巴略開,讓氣息自然流動,讓心安住於無造作的本然中,此時不論生起好壞或樂苦等念頭,對於悲喜毫不在意的自心體性,是朗然而空、赤裸而覺的。此自心體性是一切有情眾生的自性,根據阿底瑜伽,它是覺性與空性的大圓滿。 雖然大手印與大圓滿使用了不同的詞彙,但在實相上,兩者的究竟意義完全沒有差別。經由這樣的教法,當面臨死亡時,在心與身的連結斷開的那一刻,心便與法身相融。然而,在仍然保有此身的時候,也可能在奧明法界之中成就真實圓滿的證悟。 &
【電子書】密宗道次第論
佛教論書。原名《勝遍至大金剛持道次第開顯一切密要論》,又稱《密宗道次第廣論》,亦稱《德勝主大金剛次第道開顯一切密要論》。明永樂四年(1406)宗喀巴著於西藏絳巴林寺。此論概括密宗的四部教法,而以無上瑜伽為重點,對密宗四部的修行次第、儀軌、方法、法器使用等方面作了詳細論述。此論問世後,在藏傳佛教中廣為流傳,歷代相承,未曾間斷。現代有法尊的漢文譯本。注釋有宗喀巴大弟子克主傑的《續部總建立廣釋》,甚為精要。
【電子書】達賴喇嘛的貓(5):喚醒內在小貓,點燃生命熱情,找回最純粹的幸福
「了解生命無常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不是去避免無常,或假裝沒這回事,是要真正地珍惜無常。即使是霧霾天,也要珍惜每一個日子。這樣我們就可以滿懷熱情地活著,像小貓一樣。」 & 「有史以來最美的生物」的尊者貓,竟然在年度檢查中得知讓他喵不出來,徹底崩潰的訊息! & 「尊者貓,看來妳已經算是中老年貓囉。」醫師說:「你知道嗎,活到十三歲對貓來說已經很厲害了。對於一隻髖部有問題的貓來說,也算是享受過美好貓生了。」 & 顯然,我生命中一大部分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在地球上最美好的時光也已經結束了。除了腎衰竭和老貓餅乾,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期待了嗎?在我面前只剩下無情的老、病、死嗎? & 正如尊者所說,唯有充分了解到每一天所給予的機會有多難得,才會想要善加利用。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是在於用生命做了什麼。況且,總是有值得做的事可以做啊! & 親愛的讀者,我們有沒有可能恢復對生活純真的熱情,那種以前自然而然就有的熱情?能否永不厭倦?您我能否喚醒我們的「內在小貓」? & 智慧語錄 &■幸福的真正源泉不在外面的世界,而是在自己的心裡,不需要環境發生戲劇性的轉變,就能體驗到最大的幸福。唯一需要的轉變是人自己的意識狀態。 ■我們要深入了解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一層又一層的挫折和悲觀,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練習徹底的自我接納。 ■讚歎幸福的真正原因,這樣會擴大我們的幸福感。也會激勵我們培養更大的美德與良善去生活,確保我們的幸福不斷增長。 ■要把布施做到圓滿,不一定得去幫助成千上萬的人。連好幾百人都不用。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全世界,而是改變我們的心。賦予我們的慈愛、菩提心,直到它變得自發、由衷而生。 ■如果不訓練心念安靜下來,就很難認清眼前的事物,但是透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心靈的真實本性就會變得更加清楚,獲得一種心靈清晰明亮、內心持久平靜的感覺。 &
【電子書】達賴喇嘛的貓5
「了解生命無常是一份珍貴的禮物,不是去避免無常,或假裝沒這回事,是要真正地珍惜無常。即使是霧霾天,也要珍惜每一個日子。這樣我們就可以滿懷熱情地活著,像小貓一樣。」 & 「有史以來最美的生物」的尊者貓,竟然在年度檢查中得知讓他喵不出來,徹底崩潰的訊息! & 「尊者貓,看來妳已經算是中老年貓囉。」醫師說:「你知道嗎,活到十三歲對貓來說已經很厲害了。對於一隻髖部有問題的貓來說,也算是享受過美好貓生了。」 & 顯然,我生命中一大部分的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在地球上最美好的時光也已經結束了。除了腎衰竭和老貓餅乾,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期待了嗎?在我面前只剩下無情的老、病、死嗎? & 正如尊者所說,唯有充分了解到每一天所給予的機會有多難得,才會想要善加利用。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度,而是在於用生命做了什麼。況且,總是有值得做的事可以做啊! & 親愛的讀者,我們有沒有可能恢復對生活純真的熱情,那種以前自然而然就有的熱情?能否永不厭倦?您我能否喚醒我們的「內在小貓」? & 智慧語錄 &■幸福的真正源泉不在外面的世界,而是在自己的心裡,不需要環境發生戲劇性的轉變,就能體驗到最大的幸福。唯一需要的轉變是人自己的意識狀態。 ■我們要深入了解自己多年來所積累的一層又一層的挫折和悲觀,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練習徹底的自我接納。 ■讚歎幸福的真正原因,這樣會擴大我們的幸福感。也會激勵我們培養更大的美德與良善去生活,確保我們的幸福不斷增長。 ■要把布施做到圓滿,不一定得去幫助成千上萬的人。連好幾百人都不用。我們並不是要改變全世界,而是改變我們的心。賦予我們的慈愛、菩提心,直到它變得自發、由衷而生。 ■如果不訓練心念安靜下來,就很難認清眼前的事物,但是透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心靈的真實本性就會變得更加清楚,獲得一種心靈清晰明亮、內心持久平靜的感覺。 &
【電子書】恰美山居法 7
▍《恰美山居法》七冊圓滿! 獨自閉關的行者,最好的閉關上師, 完整的藏傳佛法實修藍圖, 見樹見林,帶你直達心的峰頂, 修行必備實修寶典! & 圓& & 滿——往淨土飛奔而去的實修口訣 恰美山居法第7冊 全法講說完成 {修行人的總驗收時刻}臨終關鍵,好好修 * 諸天淨土實境導覽& * 死亡時的觀修口訣 * 修行者臨終提醒& * 生時實修是死時唯一依靠 * 封閉輪迴之門& & * 大成就者圓寂住心的故事 無常世間,放下貪執! 現下此身,請開始精進於憶念淨土、 發菩提心、積聚資糧和迴向發願等, 這是投生淨土的必要修持。& & 當你在泡茶時,應該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知道如何使用爐子;如果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麼,你很可能會把整個屋子燒掉。當你在實修時,或許會以為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用知道任何修法的事情,也不必去研讀,這是錯的!《山居掩關親誡》書中所介紹的每個教導能夠幫助實修,進而讓行者有能力去處理修法時所出現的問題。 & 恰美仁波切這部《山居掩關親誡》寫於西元1659年,共有595藏頁,是噶舉派不共的教言,也是大圓滿不共的無上教法。此書匯集了100多部有關閉關實修的典籍精華,經過恰美仁波切的講述編纂成為53章的《山居掩關親誡》,通稱《山居法》。 & 堪布卡塔仁波切接續恰美仁波切利益眾生的慈心悲願,前後花了十年的時光,分別透過中 文與英文的譯者,把整部《山居掩關親誡》也就是《恰美山居法》修持手冊講授圓滿。所有章節內容,皆為幫助普羅大眾解脫而開示,仁波切曾在紐約恰美山居法的課堂上開許過, 任何對佛陀教法有意樂的法友、同學,都歡迎逐章依序閱讀, 絕對沒有任何的違犯或不如法。 & 此系列教法從第四冊開始進入實修的關鍵階段,從普明大日如來的超度法,到細說中陰如何度亡的方式,及行者修持路上可 能會遇到的諸多考驗及各種徵兆,恰美仁波切一本廣度眾生的 悲智大願力,無不鉅細靡遺解說清楚。行者在菩提道上依序修持,進了關房圓滿三年三月的閉關。教法也推進到第七冊,攸關我們無始輪迴的分水嶺出現了,此生成就了,就是無始輪迴 的最後一世;沒有成就也能種下一顆解脫的種子。 & 第七冊的內容對我們無比的珍貴與殊勝。恰美仁波切是阿彌陀佛意的化身,淨土主尊的化身詳細的為我們說明如何以種子字依序封閉投生六道的輪迴之門,如何在生圓二次第中安住,在 種子字中進入甚深禪定,在光明中遇見自己的自性,讓母子相會的光明,把自己帶出輪迴的深淵,是解脫輪迴幻象的無死秘笈。& & 《恰美山居法》可以說是恰美仁波切對眾生無限悲心的展現, 他希望行者一生之中靠著它就能獨立實修。即使是作正式的長期閉關所要修持的教法內容,仁波切也在四百多年前就為行者 全部準備好了,絲毫沒有遺漏。如果自己沒有老師、沒有阿闍黎也不必擔心,一輩子要學的教法及閉關的實修,都在這本書裡,這是恰美仁波切曾經作過的允諾。 & &
【電子書】我的淨土到了:多芒揚唐仁波切傳
本書是多芒揚唐仁波切前世今生、行儀實錄與開示精華的總集。 這是關於一代藏傳佛教大師的歷史敘述,也是一本指引修行心要的寶典。 參照眾多歷史文獻、援引近兩百場訪談內容、包括了近五百張珍貴的彩照。 包含從皈依、菩提心、空性、密宗本尊到大圓滿修行的開示精華。 在台弘法二十餘年,是讓台灣藏傳佛教弟子深受啟迪的大圓滿宗師。 & 多芒揚唐仁波切,生於印度邊的小國錫金, 出生不凡,在錫金,他被視為藏傳佛教大圓滿宗師拉尊的再來人, 在西藏,他被認證為偉大伏藏師多傑德千林巴的轉世, & 面貌潔白如皎月,功德巍巍如太陽, 氣質和能力不待培養,便光芒耀眼。 青少年時期,他即登上寺院法座,為僧團傳法。 & 一場戰亂和文化大革命,將仁波切禁錮在牢中20年, 身心折磨未減仁波切的慈悲與證悟, 他違緣轉為道用,秘密藉著各種方式利益獄友…… & 在仁波切逾25年的傳法生涯中,台灣與他最為有緣,也是他駐足最久之地,影響不僅政商名流,並及黑白兩道,販夫走卒,依人施教,來者不拒。所有這些點點滴滴的真實故事,盡在「我的淨土到了」一書中。 & 本書分為四章,第一章「從前世到今生」根據歷史文獻,敘述仁波切的歷代轉世,從「藍色瑜伽士」大圓滿宗師拉尊南卡吉美揭開序幕,到周遊蓮師各大聖地開啟伏藏的多傑德千林巴。這是史上第一份針對揚唐仁波切歷代轉世的詳細紀錄。 & 第二章「從山南到山北」根據仁波切及相關人士的口述,述說仁波切年幼從錫金到西藏拜師求法的經歷。特別敘述他在1950年代中後期遭逢時局變遷,在戰火肆虐的高原山林度過上百個晝夜,最終淪為階下囚,在牢獄中待了二十年的始末,以及在監獄中如何憑著堅毅不懈的意志持續修行的歷程和秘密藉著各種方式利益獄友們的事蹟。這些行儀均為一代祖師身教典範,教導佛弟子們如何將違緣轉為道用,在最艱困的環境和條件當中持續修行。此中援引許多仁波切早期侍者和獄中牢友們的訪談,不少受訪者現已亡故,本書是針對仁波此時期事件唯一的完整紀錄,由於許多當事人已不在人世,未來也恐怕難再有更詳盡的紀錄。 & &第三章「從東方到西方」與第四章「從此岸到彼岸」引用大量仁波切及相關人士的口述,敘述仁波切出獄返鄉後,如何持續拜師、閉關,並且開始到海外弘法的經過,直到最後在南印度示現圓寂的過程。此中亦描述了揚唐仁波切與達賴喇嘛尊者、頂果欽哲法王、敦珠法王等當代大師們的互動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敘述仁波切在各地弘法的部分,本書並非是流水帳式地條列時間地點,而是結集了大量仁波切的佛法開示,這些開示內容包括了四轉心法、皈依發心等基礎法門,直至空性、大圓滿的相關深奧指引。 &
【電子書】立斷:祖古烏金仁波切直指本覺
認出心性的第一個剎那就已足夠, 它好極了! 所有的念頭都已斷除, 你看見「沒有什麼可看的」, 這是你唯一需要去看的。 立斷是直接、立即地斬斷,不是藕斷絲連的「慢斷」。認出本覺,要如你瞬間抬起目光那般地立即,愈快愈好。 本覺是什麼?它無可想像、無可造作,在你認出是誰在思惟的剎那,念頭便消融入你的自性之中,它如在水面上作畫,瞬間自現自解脫,你毫無散亂地安落於本覺之中。這是所有「見」、「修」、「行」的核心。 本書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在尼泊爾的納吉寺,於十四年中為所有求法者所描繪的一張修行地圖,它涵蓋「立斷」之道的所有關鍵要點。首先,祖古烏金仁波切指出,本覺即是存在於一切眾生之內的佛性,而這本覺正是普賢王如來。接著,他教導立斷的前行——「區分輪涅」,我們區分自己平凡的身、語、意是源自正覺狀態的身、語、意。在此不共的前行之中,「身」的前行是金剛杵姿;「語」的前行是「吽」字語瑜伽;「意」的前行是探察念頭的「生、住、滅」,我們由此發現念頭無生亦無滅,而看見空性。此外,還有不共的奢摩他(安落於真如)與毘婆奢那(保任於本然),前者是透過心的探究而平等地安住於被認出的心性,後者則是指將那份「認出」帶入日常活動之中,並且不失其相續性。 「椎擊三要」的法教則是正行,這「三要」分別是:「直指本來面目」、「唯於此中決斷」、「對於解脫得把握」。我們應該先認出自己的本來面目——佛性;接著,決斷一切諸佛的三身盡在真如之中;最後,明了念頭生起即解脫,而對解脫生起信心。 烏金仁波切一再地強調認出本覺應該是立即的。如果你注視自己的鼻子,那是奢摩他。如果你抬起目光、往上注視,在那個剎那,只有赤裸的本覺,別無其他。 請放下、安落於本然如是之中。 &
【電子書】正法一意 四部彙編
*《正法一意》第一本中文釋論 *藏中對照.專業佛典 & 《正法一意》是吉天頌恭畢生修證的核心思想,文雖精要,義理深廣。以釋迦牟尼佛的教理為依據,根本上師帕摩竹巴的教言作為莊嚴,字裡行間加入了諸多成就祖師的心髓訣竅。 & 《正法一意四部彙編》,主要收錄覺巴吉天頌恭的不共法語《一意金剛語》、其心子敬安仁欽強秋的《一意綱要》,以及法王巴楚仁波切的親傳弟子──佐欽堪布昆桑巴滇所著的《一意釋論》。 & 為什麼說「一意」呢?總的來說,諸佛教法雖似有殊異,然究竟諸法皆同一義,無二無別,故名「一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依眾生根器的所傳授的八萬四千法門,只需進入一門,最終皆可證得佛果,了悟萬法一味,即為「一意」。 & 「一意」被視為直貢噶舉傳承最獨特的教法,它代表著吉天頌恭在經論及密續教法的研究、實修及證悟的極致。這本極為重要的經典,不僅為直貢噶舉教派弟子們、也為一般佛法修行者帶來了莫大的益處。
【電子書】正法一意 四部彙編
*《正法一意》第一本中文釋論 *藏中對照.專業佛典 & 《正法一意》是吉天頌恭畢生修證的核心思想,文雖精要,義理深廣。以釋迦牟尼佛的教理為依據,根本上師帕摩竹巴的教言作為莊嚴,字裡行間加入了諸多成就祖師的心髓訣竅。 & 《正法一意四部彙編》,主要收錄覺巴吉天頌恭的不共法語《一意金剛語》、其心子敬安仁欽強秋的《一意綱要》,以及法王巴楚仁波切的親傳弟子──佐欽堪布昆桑巴滇所著的《一意釋論》。 & 為什麼說「一意」呢?總的來說,諸佛教法雖似有殊異,然究竟諸法皆同一義,無二無別,故名「一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釋迦牟尼佛依眾生根器的所傳授的八萬四千法門,只需進入一門,最終皆可證得佛果,了悟萬法一味,即為「一意」。 & 「一意」被視為直貢噶舉傳承最獨特的教法,它代表著吉天頌恭在經論及密續教法的研究、實修及證悟的極致。這本極為重要的經典,不僅為直貢噶舉教派弟子們、也為一般佛法修行者帶來了莫大的益處。
【電子書】我心教言
「著名的藏傳佛教大師敦珠仁波切以一系列的主題闡述佛陀法教,精闢、率真、直指人心——本書堪稱心要建言之寶藏。」——《三乘》雜誌(Tricycle) 「本書集結法脈之大成。不受文化、處境所囿之人,將能因此書而獲得真實解脫之道。正如敦珠仁波切所說:『諄諄忠告皆我心中血語。務必把握、永勿忘失。』」——《平常心》雜誌(Ordinary Mind) 怙主敦珠仁波切身為博學、具證量的上師,兼具「伏藏師」、寧瑪派法教毋庸置疑的權威及眾所公認為蓮花生大士真實示現之種種身分,他是普世崇敬的對象,並由達賴喇嘛尊者認證為寧瑪派的領袖。 本書彙集了作者給予弟子的一系列開示,其中最早的一場記錄於一九六二年,其餘大部分開示則是於一九七○年間分別在東、西方國家講授。本書數十年來出版過不同版本,內容歷久彌新,此次為普賢法譯小組的全新中譯本。 敦珠仁波切開示,佛陀為眾生轉正法輪,隨眾生根器與見地不同給予教導。為心量有限且資糧較少的眾生揭示聲聞與緣覺之道,強調斷除言語和行為上的不善;為具備較大心量與資糧具足的眾生宣說大乘法教,強調修心,身和語的誓言與戒條則作為輔助。最後,為廣大心量、資糧具足且願意受法的眾生,佛陀則宣說了法義遠勝於「因乘」的「果乘」 ,也就是大乘密咒乘。 進入密咒金剛乘壇城、成就一切修持的,即是「心」。心是一切染汙的根本,但同樣也能往正向發展,心能夠了知上師與三寶的功德,並因此感受到信心,而更進一步地皈依。心也可以透過修行佛法,同時為自己與他人積聚解脫之因,因此我們必須改正且轉化「心」,修行的要點就在於檢視自心。 敦珠仁波切進一步說明,我們做的任何修持,都必須伴隨著「三殊勝」。 第一是菩提心的態度,一切眾生皆具如來藏,即成佛的種子,但由於其被遮蔽,眾生也因此流轉於輪迴中。所以,第一法就是決心讓眾生從苦海解脫。 第二則是讓心遠離一切概念,這代表無散亂的禪定,就算我們做的只是一次頂禮,也不能僅是身體機械化的動作,念頭和言語卻散亂至他處,相反地,我們仍須專注地修持,沒有任何分心。 第三是以迴向為結行,任何生起的福德,都要為廣大如虛空之有情眾生迴向。第三善法有無邊的廣大利益,迴向能讓福德永不枯竭,並使其恆時增長。 敦珠仁波切不僅曾到南亞與遠東地區的國家傳法,也造訪過歐洲和美國。對西方人來說,他儼然是真正的慈父,但卻不華美其詞,而是以必要且生動的話語,嚴正地指明要點。他體現了溫煦與仁慈,其存在是無盡的啟發之源,其著作具備了洞見與優雅。 讓身體挺直,盡可能減少言語,別想自己剛剛做了什麼,也別想之後要做什麼,不擔憂過去與未來,就讓心安住於自性。於此狀態中,心不受擾動、保持自然,如是安住,此狀態就是「止」。「止」,即「心」本身,也可稱為「當下之心」或「當下的覺性」,心是此時此刻的了知,同時又帶著喜悅的覺知。 念頭擔憂著過去、現在與未來,而不受這些念頭擾亂的心、完全離於念頭的心,那是絕妙的廣闊且開放,充滿喜悅;然而,即使認出心性,也無法用言語形容。心為空,它安住於覺性之中。但這份在覺性光芒中的安住,卻無法持續太久,因為那當中沒有一絲永恆的可能,念頭必然會生起、增強,然後消失。 初學禪修的我們必須在念頭生起時認出它們,假使沒能認出,念頭就會像水面下的暗潮不停變動…… ――摘自 內文第一章〈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