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第30屆梁實秋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1987年11月3日,梁實秋先生逝世。1988年起第1屆由中華日報與行政院建設委員會共同設置「梁實秋文學獎」,紀念大師梁實秋在散文與翻譯方面的貢獻。2008年至2012年再由九歌文教基金會承辦。2013年第26屆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接下這個重任。梁實秋文學獎是是少數獎勵翻譯(譯文、譯詩)文學的比賽,每年聘請名家評審、專論得獎作品得失,為國內優質文學獎之最好示範與指引,深受各界重視。本書乃是將第30屆梁實秋文學獎的徵件辦法、評審紀錄以及得獎作品集結成冊出版。
【電子書】共軍戰時心理服務工作
本書為《共軍心理服務工作系列研究之二》,全書共區分為六個篇章:第一章為緒論,概述共軍心理服務工作發展之重要沿革,以及研究戰時心理防護工作之重要性;第二章則介紹戰時官兵心理的狀態與特質,並述及主要的心理損傷症狀,以預作為本書「戰時」心理服務工作之背景鋪陳;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針對共軍戰時心理服務工作之重要性、主要策略、防護作為、組織人力與機動設備進行逐項探討,由王憲文老師沿襲其博士論文內容加以申述撰寫;第五章以國軍現行《心理衛生(輔導)工作教則》為本,參照其戰時心理輔導工作的實施,並歸結其特點;最後,在第六章提出對於國軍的啟示與建議。
【電子書】全球化發展下之軍隊、國家與政治關係
軍事政治科學的研究與教學為本系的教育目標,每年之研討會皆以軍事政治科學為主軸,除凸顯本系之教育特色,亦深具軍事學術發展之指標性。為持續深耕軍事政治科學學術,並結合建軍備戰需求及前瞻國防政策發展方向,本書以「全球化發展下之軍隊、國家與政治關係」為主題,廣邀民間知名學者專家參與出版,達擴大學術交流,深化學術研究品質,肆應國防實務需求之目的。
【電子書】高等教育機構行銷管理與實務
本書係以高等教育為研究範疇,以行銷為主軸貫穿全書,全書分成四大篇:高等教育歷史發展篇、高等教育機構行銷議題篇、高等教育機構實務研究篇、高等教育經營管理趨勢與行銷展望篇。研究者從高等教育歷史發展與挑戰的分析切入,鋪陳高等教育機構需要行銷的第一篇;接續,進行品牌、網路、關係、媒體與內部行銷等重要議題的剖析,分別闡述其內涵、策略之相關理論與研究,完成第二、第三篇的撰寫。之後,剖析高等教育經營管理議題的研究趨勢,並討論高等教育機構行銷的相關爭議與與展望,勾勒出未來高等教育機構行銷過程中的相關策略之第四篇。充分結合教育與經營管理之理念,期能對高等教育之經營管理研究與實務有所貢獻。
【電子書】跨組織協同作業
本教則是為提供在遂行軍事作戰時,據以統合美國聯邦政府各個部會與機關;州、地方及部落自治政府;他國軍事武力及政府機構;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私營企業等,所須遵循之聯合作戰準則。 本教則由聯合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指導編纂而成,用於美國軍事武力在聯合作戰行動諸般作為及表現上制定聯合規範,且提供美軍與政府、非政府機構、多國聯合部隊以及其他跨組織夥伴交涉時之考量事項。其亦可供聯合戰區指揮官,抑或是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行使職權時的軍事指導,並規定作戰和訓練時之聯合準則。其將可作為各級部隊準備和執行相關計畫及命令時之軍事指導原則。但本準則無意限制聯合作戰部隊指揮官編組其兵力與執行其任務的職權,以在某種程度為達成整體任務目標而採取至當作為以確保統一行動。
【電子書】在地、南向與全球客家
本書為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於2016年主辦「第四屆國際客家研討會」成果,經過審查、修訂後從34篇論文中收錄18篇集結成書,並依照客家語言文學、社會文化與政治經濟的內容依序安排,有助於讀者從跨域研究的角度,以全球客家作為一個思考單位,理解全球客家研究的豐富性。依其論述之內容與區域位置,本書分為三大篇章:首先是與臺灣客家研究相關的「在地客家篇」;其次是與東南亞和澳洲各地區相關的「南向客家篇」;第三部分是「全球客家篇」,範圍包括臺灣、東南亞以外全球各地的客家研究議題。
【電子書】主體、性別、地方論述與(後)現代童年想像:戰後台灣少年小說專論
本書以台灣與西方比較視點為開端,探討戰後台灣「少年小說」的論述、界域及其流變,其後聚焦於小說文本中的兒少主體形構,以及性別、家國、鄉土、童年純真論述與童年文化等現當代文學及文化研究所關注的課題,藉由理論的導引,探索、開拓並深化台灣少年小說的多元視角與文本內涵。
【電子書】社群媒體與軍事傳播
傳播科技的發展歷來都為社會大眾的生活型態帶來不小的變革。例如印刷媒體還是屬於「新媒體」的時代,知識得以被大量印製、留存、傳散,對社會階層間的流動產生重要影響;電視媒體還在「新媒體」的時代,利用電波傳散的速度,除讓閱聽大眾重新思考時間與空間的意義外,也讓媒體重要社會責任之一的教育普及與資訊提供功能得以彰顯,許多偏鄉兒童多了個透過媒體獲得教育資源的機會。時至網際網路出現,特別是本書所聚焦的社群媒體,對社會大眾影響更是廣泛,除了原有的電腦裝置外,閱聽人亦可利用各種裝置,包含智慧型手機、手錶、智慧眼鏡等,連結上社群媒體,並可進行新聞資訊瀏覽、與親友社交互動、參與感興趣的公共政策議題、線上動員等。社群媒體已然改變當前社會大眾的生活型態。 近來,從北歐開始興起一股「媒介化」的討論風潮。基本論述邏輯是,因為新媒體與社群媒體的影響廣泛且深遠,進而影響政府部門進行政策說明、政策行銷與調整時,會依照新、舊媒體的運作邏輯與節奏前進。在這個中觀(Meso)的理念架構下,媒體已獨立於行政體系外,成為一個連結政府與社會間的重要環節。國防部門亦為政府體系的一環,順遂的國防政策不論是建軍備戰還是人才招募,對民主國家而言,都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故本書聚焦於社群媒體與軍事傳播的交會。透由理論篇、應用篇、前瞻篇等三個部分,蒐彙十篇文章,目的在有系統地描繪社群媒體蓬勃發展下,對軍事傳播工作的影響基礎、現象以及未來的可能走向。期望能為軍事傳播工作所面臨新媒體挑戰提供一個較完整的論述。
【電子書】城市的生命
這是一些討論城市研究的觀察,用的是「不拘一格的地圖」,每一篇文章就像是一個組織切片,演化論思考是將它們編纂成冊的肌鞘。作者企圖用不同領域的觀念來對城市這個對象做解剖,合在一起,大概就是這本「城市的生命」。
【電子書】色情暴動:遊走於男性愛遊戲的同人迷群
男性愛X電子遊戲X角色扮演一本為了產生暴動而誕生的色情研究專書即將撼動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性別秩序……我覺得看BL小說的女生已經比一般人對性別更靈敏、有覺悟,比較容易理解性別歧視與傷害。(受訪者,品藍)男生看A片很正常,但是女生為什麼就不能看這些東西?他們很奇怪,明明就知道男生青春期會對性好奇,就沒有想到女生一樣有青春期,一樣會對那些事情感到好奇啊!(受訪者,煖)我對同性戀的態度有點微妙,算支持。我並不覺得同性戀者有什麼特別,跟我一樣,都是人。既然都是人,又何必有差別待遇或特殊想法?(受訪者,小桃)暴動,是想要挑戰、鬆動、瓦解穩固的既有社會秩序,透過暴動引發對於社會體制的反思。本書暴動的對象,是性別論述體系。本書鎖定在男性愛、女性向的色情遊戲,以「言說暴動」的觀點,來討論此種特殊媒介特質存在的各種暴動潛能。第一種暴動潛能,是在互動敘事的數位遊戲面向。超文本小說的數位敘事特質,隱藏著何種閱聽人選擇的權力?數位敘事者如遊戲設計方,如何將性別權力關係或者是性別角色預設,置入到新的數位敘事之中?第二種暴動潛能,是在女性閱聽人的情慾暴動。同人誌文本在台灣出現將近二十年頭,因為欣賞此種「異於常人」的文本風格而被視為是社會次文化群體。此種翻轉女性近用色情媒介的男性愛作品,如何幽婉地成為女性情慾凝視的對象?第三種暴動潛能,是在情慾取向的性別暴動。除了女性接近色情媒介的權力外,男男相戀、激情性愛的畫面,是如何衝擊著異性戀為主的社會體制?此種衝撞如何潛藏在次文化社群凝聚呢?整體來說,這是一本談論性別暴動的書籍,談論女性凝視、男男激情性愛、同人誌創作對於社會性別關係暴動的潛能。■為什麼該讀本書?給「腐腐」──以男性愛色情遊戲《咎狗之血》為分析與討論對象,突顯女性色情造成暴動的潛能,如何翻轉與形成女性觀看的力量?讓腐腐更懂自己為何而愛。給「性別研究者」──談論性別暴動,談論女性凝視、男男激情性愛、同人誌創作對於社會性別關係暴動的潛能,適合給有興趣探討新科技與性別研究的學術工作者參考。給「大人」──這是性別教育的重要參考之作,尤其是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可以以一種更開放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青少年的次文化,進而避免親子衝突。給「情色產業」──協助提供更多女性視野的「性」文本,從而讓女性能以一種更自在開放的態度去面對與練習「慾望」他人這件事,尤其是慾望男性的身體。給「你/妳」──透過此書與女性觀點「性文本」的出現與散布,能讓這個社會以一種更自在與尊重的方式來面對女性的性與慾望,進一步達到性別平等的契機。
【電子書】《魚躍龍門:穿越時空界限》穿圈教材教法【有聲】
由於市面上幾無穿圈類翻騰特技相關教材,故經由眾位老師合力接續,由本校民俗技藝學系陳碧涵教授統籌,陳俊安、陳儒文、田國華等專任老師各自負責擅長專項,通力合作,從歷史發展、表演風格、運動傷害防護等出發,輔以三位老師多年教學經驗所得之技術與輔助方法及陳碧涵教授以美感教育及美學觀點之評析,深入淺出解析「刀火圈」、「桌台圈」、「地圈」等技巧,由淺入深,文字輔以圖片詳細說明,清晰易懂,期能提升技巧難度與表演張力,以臻藝術之境,最後附上教學進度表及教學大綱範例。圖文並茂,文從字順,極有助於有志從事穿圈教學之教師與學習學生於短時間內快速有效索驥參考,實可謂穿圈教與學參考之最佳指南。
【電子書】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
本書特色 《創新中文教育:生態語言教育觀》是一本揉合東方道學和西方理論的書,也是一本反思「道」與「器」之於創新個體和語言教育關係的作品。從「教學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到「道器合一」,本書論其「藝」,談其「術」,共分為五卷,並隨書附贈全彩實例附錄光碟。全書五卷各為道(pedagogy 實踐性的理論),器(framework methods 框架與方法論),合(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elf-growth 專業進修和自我成長),一(self 自我),以及氣(insights from experts 專家的話)。 誠如蘇格拉底所言:「Education is the kindling of a flame,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本書希冀能帶給讀者重新發掘教育自己和他人的熱情,同時也希望讀者能夠開發自我資源,結合世界變遷的視角,找到屬於自己學習或教育的節奏,勇敢面對並接受自己的挫敗,並從挫敗中找到創新的契機,最終道器合一,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電子書】性別與社會
你被壓迫了嗎?你知道女生必須扮演小鳥依人的性別角色也是一種壓迫?男生為什麼被要求要有鐵打的身體、剛強的意志?你可以如何理解壓迫?想要在運動場上盡情揮汗奔馳,你卻還要擔心地左右張望嗎?有人對你指指點點嗎?對自己的身體不滿意嗎?有人會管你穿什麼搭什麼嗎?你的性別身分決定了你的身體?你可以拿你的身體怎麼辦?女體為何與情慾連結?寡婦是好女人?為何父母都叫女生小心潔身自愛?為何女人不能露兩點?什麼是好男人好女人?第一代的女作家與女藝術家的氣質如何展現?你聽到疾病風險就擔心害怕嗎?你知道幫你打理你身體的人勞力又勞心?你想知道在大學的性別課程裡,學生會問什麼問題嗎?本書邀請您來一同思考這些問題並讓鏡中人現形。
【電子書】京劇小生的水袖功及扇子功【有聲】
京劇這項融唱、念、做、打於一體的傳統表演藝術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環顧現今表演藝術界,年輕一代的看京戲人口稀少是不爭的現實,保護、傳承和創新京劇劇藝是每位京劇演員責無旁貸的重任。筆者同是小生坐科出身,爾後繼續進修,一面演出於京劇舞台,一面側身於京劇教育崗位,未曾須臾或離。台上一分鐘,台下甲子功;深知京劇演員在舞台上的每一個動作,都要經過千錘百煉。
【電子書】2016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本論文集為國立屏東大學音樂學系2016年「音樂藝術與教學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2篇以及論文發表6篇之成書,主題側重於鋼琴、聲樂、理論作曲教學之理論與實踐結合,邀請國內、外諸位學者,從音樂理論、演奏家與教學實踐等不同面向,提供經驗交流與綜合討論之機會,帶領讀者認知音樂藝術與教學整體而多元的智識與觀念。
【電子書】神經網路與教育:學習的藝術
創新的教育之道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學得有效率?在科技日行千里的今天,教育者如何採行創新的教育模式?學習者如何學得更有效率?本書將提出創新學習與教育的做法,以光學神經網路模擬人類生物神經網路(人腦),探討神經網路的聯想記憶行為,並解說督導式學習以及非督導式(自修)學習方式,從而導引出學習的藝術,包含聯想、認知、創造性等學習方式,讓您發揮神經網路與生俱來的能力,找到學習的真樂趣。瞭解神經網路的侷限與潛力,讓你和天賦互相找到對方!
【電子書】扮仙戲:新三仙會
「扮仙戲」在台灣傳統戲曲演出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舉凡各地廟會慶典、迎神賽會、年節慶賀、宗教科儀等等演出,總要以「扮仙戲」開場,或配合儀典進行,「福祿壽」三仙到場獻寶,祈祝國泰民安、富庶安樂,祝福「請主」福壽康寧、吉祥如意。
【電子書】楊宗保與穆桂英:不打不相識【有聲】
歌仔戲,是台語文與戲曲表演藝術的結合,與人們的生活亦曾有緊密的情感聯結。 長期致力於傳統戲曲教學領域,實有感歌仔戲人才培育繁難,及教材匱乏之困隘。民間團體在經費、劇本、音樂資源短缺的困窘下,無法有足具規模之作品呈現;而職業劇團則礙於版權、演出戲劇品質…等考量,雖有獨樹一格之佳作,卻難共享資源,終究僅能孤芳自賞。 有鑑於此,故而規劃製作本教學保存用折子戲特輯,以書冊(劇本、劇照、樂譜)及影音光碟(示範演出DVD)之形式完整呈現。【楊宗保與穆桂英】全劇由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歌仔戲學系養成的孩子,也是目前在舞台上正在發光發熱的傑出校友及在學學生聯合演出,故特聘專業導演指導排練,及專職攝影公司以高品質收錄、製作,更提供有心向學、力求精進之學子仿傚之樣範。 此外,製作本教材不僅為本校之專業教材;亦提供於各非商業演出性質之民間社團、研 習班,做為技藝研修之示範,以達推廣之效益。藉此,期盼能注入更多不同族群、不同年齡層的戲曲新苗,透過觀賞、學習而了解其中精髓,進而願意進入劇場,享受我們所熟悉的語言、精緻的音樂、與專業的戲劇氛圍。 文化的傳承除了有心播種,更需有力支持才能逐漸成長茁壯、與時俱進;惟有無限熱忱戲曲表演者與廣大的觀眾群並存,才能讓歌仔戲開枝散葉、綿延不絕。
【電子書】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的修「身」
本書處理臺灣現代劇場從六○年代到九○年代劇場身體、話語、和文本敘事之間的消長與辯證。以身體技術作為工夫實踐如此雙重的身體性,從外部轉向內在,經由轉化自我去建立起主體。驗證六○至九○年代臺灣現代劇場,包括臺灣八○年代末期興起的「本土化」運動,如何從修身的歷史經驗,找到臺灣現代劇場獨特的主體性、朝著追尋自我的方向前進。本書不僅反映了作者對臺灣現代劇場長期的關注與觀察,也結合其對劇場理論與實踐的專業知識,為研究臺灣「身體劇場」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山高水長老旦風:京劇老旦表演基礎篇Ⅰ
認識篇及力行篇是本書兩大主軸。認識篇旨在引領讀者或後學者,認識老旦由來、認識開創弘揚京劇老旦表演藝術的老前輩們、認識老旦行當從頭到腳的裝備、認識這些裝備如何穿戴。力行篇裡,主體從外在儀表開始學練,如何站、如何走、如何手姿、如何弄袖。 老旦腳色,多為劇中半百後的女性腳色,依身分有富貴、有貧賤;以形態有穩重、有權勢、有慈祥、有勢利﹔外型身軀要佝僂、腳步要蹣跚,動作不得過大,亦不得畏縮,心態、情緒雖多樣卻要內斂。不同戲路有不同表演力度,力度來自基本功的扎實。一般大眾想法:老旦不就是演老阿婆啊?只要會唱就好了,還需要練什麼,誰都可以來演啊!這樣偏差觀念,盼藉此書得以扭轉並重視之。
【電子書】軟功(柔術)進階教材
柔術自漢代以來,就有文圖記載,古稱「瞋面戲」或「折腰舞」。 運用各種軟腰技巧進行造型表演,並發展出使用頂碗、滾杯、轉毯等道具,增強節目的表現力。而本書將從柔術選材方式、個人技巧、雙人技巧、多人技巧組合,道具組合:頂碗、滾燈等,更加上如何製作柔術道具與創新研發的章節。深厚的柔術(軟功)技巧,需要具有創造力與創新的研發道具作為後盾,以開發更多無限可能。此章節從草稿構想、物體形象、空間比例及構圖線條中,試探如何提昇技巧難度並評估其可行性,作為研發道具與創新節目間橋樑,期望為雜技柔術(軟功)進階課程留下紀錄,讓更多教師能有效地提昇教學品質及增加學生學習動機。
【電子書】族群、社會與歷史:莊英章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
本書主要是從莊英章教授在臺灣漢人社會研究的基礎上開展出來,收錄的論文主要分為五個單元,內容有歷史人口與台灣族群關係、台灣客家社會、華南族群關係、儀式與社會以及東南亞華人與客家等主題。這些論文不只是回應了從臺灣漢人研究到近年來逐漸引起學界重視的客家與族群研究的趨勢,也提供了從人類學、歷史學與社會學等不同學科之專擅領域,如親屬與婚姻研究、族群形成與區域族群政治、乃至於海內外華人社群組織與信仰之社會性與族群性等面向,來推動未來可能進行更多合作、對話與討論的研究方向與領域。
【電子書】Innovative Sense through Perspectives of Patent Bibliometrics Analysis
圖書資訊學中之計量研究,探討學術知識產出、影響與關聯等重要意義。研究以專利為分析標的,透過計量分析,解構產業技術知識的學術傳播意涵。
【電子書】2012台灣主題地圖集
「地圖是呈現科學、科技與美學的綜合體」,主題地圖集則為極重要的國情咨「圖」,地圖集被視為各國文化的重要指標之一,本地圖集以2011年新行政區的資料所繪製,內容的主軸,為地理環境、環境與災害、人口結構、經濟與產業、交通與通訊、教育與政治、醫療與疾病、觀光與遊憩、社會與法治、仁愛與關懷。
【電子書】在臺漢學家學思歷程
臺灣在中國文化和學術的現代化轉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歷史巨輪的轉動又常繫諸少數學思卓越的文化思想及學術大師,其中包括了卓著的人文學者及來臺、在臺的知名漢學家,他們在文化傳承與思想創新以及跨文化的交流中貢獻了心力和智慧。他們的成就與影響,讓臺灣成為中國文化從傳統和新創並且跨文化交流邁向全球,而與當代世界之思想主流會通融合的軸心。
【電子書】中共解放軍概論
本書名稱「中共解放軍概論」,是研究中共解放軍的基礎學科。從1949年至今,海峽兩岸歷經戰爭頻仍的第一個三十年(1949-1978),以及走向相互冷淡的第二個三十年(1079-2008)。這兩個r階段,第一個階段,兩岸是壁壘分明與相互仇視;第二階段,雙方是冷漠以對與很少往來。直到一個甲子的2009年,兩岸關係才有進一步的發展。從兩岸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一連串協商,並先後簽署21個協議,包括兩岸交通、觀光、經貿、關稅、醫療、衛生以及共同打擊犯罪等議定書。接著中共開放人民來台觀光,使大陸來台人次,由2008年前的一年僅有數千人,發展到2013年的一年接近300萬人,使兩岸民眾藉由來來往往,促進了彼此的了解與互信。現階段兩岸關係,基本上是往「和」的方向在持續的前進,但中共始終未放棄對台用武,以及近二十年共軍軍力的大幅提升,吾人應有的憂患意識仍應持續保持。所以了解中共的軍事組織、軍事制度、軍力發展,是中國大陸研究中極重要的一部份。中共認為軍事、國防歷來與戰爭緊密相連,對於民族興衰、國家存亡都有直接的重大影響。尤其中國大陸受改革開放的影響,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大陸經濟發展十分快速,其武力也隨之發生很大的變化,兩岸關係是否能朝和平方向進展,這是吾人必須審慎觀察的。為了我們臺澎金馬的永續安全,在瞭解彼岸方面,我們必須強化。而在「知」中,理性並正確的認識中共軍事,這是很重要的一環。
【電子書】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第十二輯)
《軍隊社會工作暨軍事社會學》論文輯從2002 年開始的第一輯,至今已經進入第十二年也是第十二輯的出版,多年來已經陸續呈現老師們的研究成果,如此沒有間斷地持續進行,相當難能可貴。本 次專輯收錄之文章同樣反映出老師們研究領域之多元性。
【電子書】國軍面對危機之因應與政戰作為:第五屆軍事政治學研討會會論文集
軍事政治科學的研究與教學為本系的教育目標,每年之研討會皆以軍事政治科學為主軸,除凸顯本系之教育特色,亦深具軍事學術發展之指標性。為持續深耕軍事政治科學學術,並結合建軍備戰需求及前瞻國防政策發展方向,本次論文集以「國軍面對危機之因應與政戰作為」為主題,廣邀民間知名學者專家參與出版,達擴大學術交流,深化學術研究品質,肆應國防實務需求之目的。
【電子書】Soil and Fertilizer:Concepts and Practices
Agriculture builds upon the integration of crop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which its yield depends strongly on a healthy soil foundation. With that in mind, the knowledge of the soil and fertilizer is crucial to maintaining an environment with optimal nutrients, water and oxygen for crop production. Soil is one of human’s precious resources, the protection and nurturing of our soil is thus an integral par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ffective soil 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not only a technology, but also an art. In practice, to make use the full potential of the land,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need to take account of the differ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plant and climate that are unique to each geographical location. Such an approach is increasingly more important nowadays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loss of cultivable land and need of high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is book is a translation of SOIL AND FERTILIZER (in Chinese, 9th edition, 2010). This is based on my first-hand experiences in research and field application over the past 40 years. In addition, many materials also come from up-to-date textbooks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I came across during my teaching career. I consider this the state of the art reference book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of soil and fertilizer. The book emphasizes on practical skills in real-world applications, supplemented with theoretical, that allow the readers to efficiently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電子書】另眼看御宅:跨媒體傳播下的日本文化剪影
ACG、御宅、日劇、動漫、推理小說、輕小說、百合文化、AKB48…,當所有關鍵字橫跨各種傳播媒介飛奔而來,似乎也勾勒出我們對於日本社會文化的各種想像,甚至因應這股日本次文化風潮,「御宅族」成為夯名詞。本書集結日劇達人小葉日本台、推理小說家林斯諺、寵物先生,熱愛漫畫、小說的百合控淺色貓、半成品,以及多位專精於日本次文化素人研究者的精闢觀察,共同分析日本娛樂影音與流行文學,究竟有什麼視覺與文字魅力,又是如何建構出御宅文化的浮光掠影?
【電子書】布瑞頓舞臺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的研究
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勳爵(1913-1976)的作品呈現豐富的英格蘭特質,1945年的歌劇《彼得‧葛萊姆》促成「英格蘭歌劇」復興。本書介紹布瑞頓1964年到1968年完成的創新舞台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作曲家如何具體而微地將日本能樂、峇里島甘美朗等東方音樂素材應用在西方音樂形式下,進而深入探討作品中隱含的東方的宗教哲學與西方的神學觀點。讀者可藉此認識布瑞頓的生平,並聆聽作曲家的屬靈告白。
【電子書】新銳:傳統與創新的藝遊
本書接續《大師》對國家文藝獎得主之北藝大教師與校友進行訪談與出版的規劃概念,今年則以獲台新藝術獎的北藝大師生為焦點訪談對象,將這些中/新生代藝術家如何吸收傳統、顛覆傳統、創新傳統並嬉遊於藝術創作的姿態展現於世。 序推薦序編輯臺報告 視覺藝術導讀崔廣宇高俊宏王俊傑吳達坤饒加恩 表演藝術─戲劇篇導讀符宏征李小平王嘉明黃明正楊汗如碧斯蔚‧佑 表演藝術─舞蹈篇導讀蘇文琪鄭宗龍 跋 &
【電子書】軍事傳播媒介實務:企劃知識與實作要領
各類軍事傳播文本的產製實務與實例。「媒介實務」課程一直是本系師生動腦、動手、動腳、動嘴的職能培育園地,不僅激勵學生從做中學,由實作增進改良,由改良中學習規矩方圓,而且沿襲傳承一種相濡以沫的師徒制色彩,在知識傳受之外,另有「腦力激盪」、「創意開發」、「意見交流」、「經驗對話」、「自我反思」、「視界開展」、「美學孕育」等特殊風味。
【電子書】大武術教材教法
介紹大武術(又稱疊羅漢)之表演藝術,包括基礎技巧養成,疊羅漢之技巧,及大武術之運動傷害及防護。特技表演在臺灣民間的發展,曾經存在一種光彩奪目且不受形式拘束的自由表演風格,現今走進現代劇場之後,更要邁向精緻提升,在傳統特技表演藝術中,捕抓到生活中無形潮流所激化傾洩出來,表演者的內在與外在的豐富性,從而改變原本稍嫌僵化的主觀性,當能更具時代性,與當代觀眾也更能建立起親密感,這也是本系同仁共同期盼與努力目標。
【電子書】臺灣客家之區域語言調查:高屏地區客家話多樣化現象研究
語言是客家文化認同最重要的一部份,即以一般統稱客家話本身,還有四縣、饒平、海陸、詔安等區別,其中以四縣最為普遍,對其他有消失危機的客家話而言,應作較為深入的語言調查整理以保存發揚。本書計畫主持人張屏生教授長期致力於漢語方言之田野調查與研究,本次所完成出版之「高屏地區客家多樣化現象研究」,係集結數年之田野調查成果及各項研究文獻回顧,呈現出高屏地區客家話多樣化的變化現象,並由此說明該地區客家族群移民變遷情形。
【電子書】高屏地區客家話語彙集
語言是客家文化認同最重要的一部份,即以一般統稱客家話本身,還有四縣、饒平、海陸、詔安等區別,其中以四縣最為普遍,對其他有消失危機的客家話而言,應作較為深入的語言調查整理以保存發揚。本書為作者張屏生教授集結數年於高屏地區之田野調查成果,收錄許多能體現當地客語特徵的方言詞,共收集約4千條詞彙,分成34大類,並附華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