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清朝科舉考試與旗人的政治參與
旗人入仕途徑多元,諸如恩蔭世職、充選侍衛,或考取筆帖式、內閣中書等,科舉僅是其中一種方式。杜祐寧從旗人應試制度談起,簡述旗人考試制度的建立與規定的調整,釐清旗人應試、除授、升遷等科舉入仕、任官的歷程。接著整理《題名錄》、《登科錄》、清人傳記等進士家族履歷相關史料,透過量化分析,觀察科場表現與家族政治、經濟環境的互動,呈現出清朝科舉與官僚結構、旗人群體之間的角力。最後進一步比較在京與駐防旗人的考試表現,釐清功名有無與旗人官員遷轉的關係,說明科舉對旗人、民人仕途的影響,具體論證旗人應試科舉時的優勢,以及清朝科舉「參漢酌金」的滿洲特色。
【電子書】石拓藏珍:館藏全臺佚失碑碣拓本輯選
本書針對全臺各地於原址佚失之碑碣,比對本館歷年採拓典藏之碑碣拓本,從中輯選出84件原碑佚失,而本館藏有其拓本者,進行碑拓之解讀、碑文釋文及提供高解析度之拓本影像,編輯出版成書。
【電子書】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
本書《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探討kuljaljau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環境、kuljaljau舊部落的人文史脈、傳統信仰結構、多元的組成與分化(分散)歷史、外力的介入與其影響、kuljaljau新部落之歷史角色等,作者在文中運用傳說、口述資料、文物與傳統藝術等進行解析,探討排灣族古樓部落的歷史、遷移路線、社會文化、集體經驗、空間概念和語言使用特色,藉此詮釋古樓部落排灣族人的生命史,以彌補文字紀錄之不足。此外,作者在本書大量使用排灣族語進行寫作,並於附錄有語彙表進行對照。
【電子書】光耀二十.璀璨豐實:檔案管理局20週年專刊
為慶祝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以下簡稱本局)成立20週年,彙編本局組織沿革、重要施政成果及未來願景等,發行20週年專刊,呈現本局推動檔案專業歷程。
【電子書】跨界築夢:臺灣新住民口述訪談
本書新住民定義,原則上以非本國籍人士,因工作、傳教或婚姻來臺定居,後取得為本國籍者為主,或為取得永久居留權。收錄來自來自不同國家4位新住民深耕臺灣的故事,馬來西亞的孫友聯,泰國的陳瑪莉,英國威爾斯的韓麗絲及越南的嚴沛瀅;希望藉由新住民訪談,一窺他們移入原因、原鄉背景、適應問題、生活歷程及對未來的憧憬等。讓社會大眾瞭解新住民如同我們祖先先來後到臺灣一樣,有著各種原因,但是最終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也為這塊土地付出,值得尊重,並讓我們透過他們的奮鬥歷程,形塑不同的生命故事,思索臺灣共同的未來。
【電子書】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
本書藉由文獻史料研究整理、口述訪談與田野調查,詳細記載紅葉部落的歷史文化,並主要探討太魯閣族史略、紅葉部落人文發展、外來信仰對族群的影響、各層面的當代認同、區域族群關係、經濟活動發展、部落族人當代困境等,深入探索原住民族自我認同與發展的問題,瞭解太魯閣族在面對不同政權與族群所遭遇的衝擊。此外,於本書附錄中,訪問大量紅葉部落當地居民與耆老,保存珍貴的歷史記憶。
【電子書】特定時空環境下的詩禮之教:《詩》教體系的萌芽與定型.分論篇
孔子為何要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又為何要對獨子伯魚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孔子以「思無邪」來概括《詩》,朱熹為何偏說〈國風〉多〈淫詩〉?──閱讀本書上編,可以讓你豁然開朗!孔子說:「祭如在。」請看──在宗廟祭禮的雅樂歌舞與齊聲頌讚中,祖先德澤依次浮現!從詩、禮、樂的交織融合,與會者已油然興發崇德報功的感人情懷!祭禮後的合族共食,更是凝聚族人情感的最佳時機!君臣宴飲與其他鄉飲酒禮等活動,其詩、禮、樂,又如何融合?──閱讀本書中編,將可進一步理解!地不愛寶!〈詩論〉問世了!〈詩論〉趕忙向大家招手,解《詩》不能單憑《詩序》呀!還有我呢!別忘了:從周初到《詩序》的時代已有千年,滄海桑田早已多有變化!閱讀本書下編,將可稍窺以〈詩論〉為中介的《詩》教思想變遷一隅!
【電子書】日本江戶時代古學派對朱熹《詩》觀之批評
本書之重要性在於解決古學派學者在論及《詩經》,特別是朱熹《詩》觀時,如何傳承?如何論述、批評?各學者間的論述異同如何?而此論述對當時或後代有何影響?與中國有無關係等。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值得更深入、完整地進行研究。而國內外至今尚未有出版與本書同性質者,本書之出版將有助於國內同好學者了解日本江戶時代古學派學者如何批評朱熹《詩》觀,又提出何種主張。
【電子書】藝乘三部曲:覺性如何圓滿?
在這裡,表演者 (Performer) 就是行者,行動中人,修行人,譬如教士、戰士或智者。葛羅托斯基的〈表演者〉這篇宣言,乃至整個「藝乘」,其宗旨可以古儒橫渠先生的四句真言來覆頌︰ 一、為天地立心︰這個心就是「覺性」,六祖慧能說的「自性」,《奧義書》上說的「旁觀的鳥」,亦即藏密或多瑪斯福音所傳的「動即靜」。 二、為生民立命︰命就是「過程」,從不知不覺地活著──其特徵即自以為是「醒著」──到中夜覺寤的過程。你的行住坐臥不要違背這個「過程」,有一天就會真的醒過來。 三、為往聖繼絕學︰對葛氏而言,往聖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拉曼拿尊者、孟買大君、愛克哈特等等。他們都在自己的時空場域宣說︰醒來。然而,道成之後也多成了絕學。 四、為萬世開太平︰什麼萬世?什麼太平?啊,當下(「覺性」)即是,你就是 (That Thou Art)! 當然,《藝乘三部曲︰覺性如何圓滿?》這本小書不是為古人加註,而是以藝乘核心的「身體行動方法」 (Method of Physical Actions) 來劍及履及,教現實成為理想,理念化作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