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以體驗學習反思觀點重塑中文系實務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本技術報告以體驗學習為課程設計之學理背景,將「體驗學習」融入中文系實務課程,藉由帶領學生實際踏查及學習創作,增進同學整合抽象知識理論與實踐之能力。以反思做為學習成效的檢核指引,進一步以教學行動研究、詮釋、分析學生學習之成效及代表之意義,以此反思初衷設定之教學目標,並提出省思建議改善之方,進行課程的創新規劃。研究探討體驗學習在中文系實務課程中之重要性,也藉此印證中文實務課程之存在價值,並發展中文教學指引。
【電子書】肅禮作毓:黃慶萱教授九豑壽慶論文集
本著老師尊師重道、培英毓秀與反本開新的大心宏願,因此在老師精心挑選提供珍藏的歷史文獻,以及師友同門、受業後進踴躍撰述的來文惠稿之中,特意依照《周易‧說卦傳‧第二章》「兼三才而兩之」、「《易》六位而成章」的哲思聖訓,編輯為六大主題:壹、肅禮先賢;貳、同仁道誼;參、作毓後進;肆、汲引俊秀;伍、桃李薪傳;陸、彣彰薈萃;以及附錄二篇——書翰彙集、年表廣編。此外,特別感謝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劉大鈞先生、林忠軍教授聯翩惠書賀「壽」共三幅中堂,學長龔鵬程教授賜贈壽慶「水擊三千,數生大衍」長聯,以及蕙心蘭質的現代詩人陳姵綾女史賦作〈儒風一樣翩然〉、才華洋溢的林子琪女棣法書,均為本集增光添彩,師友、門棣與後生的盛情厚意,美意足以延年衍慶了。附錄一之師友書翰可與〈壹、肅禮先賢〉前後對照呼應,相觀而善;附錄二之老師學行著述年表,具體而微,可以綜觀老師九十年生命歲月中的雪泥鴻爪。本集約六十萬字,洋洋灑灑,炳炳烺烺,薈萃英華,蔚為大觀,郁郁乎文哉!老師七秩、八豑與九豑壽慶論文集,都特別敦請學長黃明理教授題名,墨韻文風,更添丰采,謹此致謝;虔誠蘄祝老師百年期頤,錫晉九如,純嘏眉壽!
【電子書】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 【全新增修版】
第八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 & 在這場文學的長跑中我從未劃地自限。 我念茲在茲的是「文學」,而不是自己的作品。——郭強生 & 優美的戰鬥姿態,不馴的文學身影。 & 【全新增修版】特別收錄新版後記〈文學在青春轉身後〉 與三篇新作:〈無法預知的漂泊紀事〉、〈愛,值得更好的回報〉、〈月鳥花雲天:那些難忘的瓊瑤電影歌曲〉 & 「我的『文學修行三部曲』:《在文學徬徨的年代》(2002)、《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2014),以及《作家命》(2021)。每一本都是經過了八到十年的慢火熬煮。」 & 「文學修行三部曲」之二《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看似一篇篇的文學漫談,實則是文學人生的十年縮影。本書收錄24篇文章,書寫題材從純文學到類型文學,評論對象從文學、電影、劇作到電影歌曲,談「只問真實,不隨潮流」的創作觀、教學創作多年的感想、文學獎觀察以及與前輩作家的交誼,更有對世界級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作品獨到解析,從馬奎斯、帕慕克、唐‧德里羅、魯西迪、喬依絲‧卡洛‧奧茲、維吉尼亞‧伍爾芙、多麗絲‧萊辛到瑞蒙‧卡佛……。 & 不管是所謂嚴肅的純文學,還是商業的類型小說,要能打動讀者造成風潮,其實都一樣的辛苦。即便我未曾有機會(或說沒有能力)轉戰類型文學的跑道,但是大家或許可以從《如果文學很簡單,我們也不用這麼辛苦》看見,在這場文學的長跑中我從未劃地自限。 & 我念茲在茲的是「文學」,而不是自己的作品。 ——郭強生
【電子書】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日本文學名家十講1)
人情世故,是藝術家最大的敵人。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一個社會裡為什麼要有藝術家?藝術為我們抵抗了什麼? 從夏目漱石認識日本人情世界的集體困惑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 ▍為什麼讀夏目漱石? 透過鋪陳時代給予夏目漱石的層層考驗,點出「非人情」與浪漫藝術追求如何在他表面平靜的生活與寫作中湧動,我希望讀者不只會好奇想去接近我略為提到的幾部長篇小說,而且會感覺和夏目漱石的情感模式之間得到更貼切的呼應,聽到作品內更多的真摯聲音,將夏目漱石視為認真探索生活的熱情同好同道。──楊照 僅用一生最後十多年時光投入小說創作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 如何能夠本本都自我突破、逆行時代? 為什麼村上春樹對他畢生欽佩? 漱石文學的破格追求,為後世文壇奠定了哪些劃時代的里程碑? ──獨到的「非人情」思索 夏目漱石最別具一格的是其「人情」與「非人情」的辯證。當現實裡所有人都為「人情」而活,藝術家如何以「非人情」為其中心,為人世帶來價值?原來,僅止於擺脫傳統、迎向現代,不必然帶來自由,脫離人情才真正有機會超越。漱石文學中的人情掙扎與美學建立,點破整個時代的思想困境,更進一步成為一份可供讀者追求的生活提案。 ──文學是必須從源頭重新思考的「社會大事」 正當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兩派熱火交鋒,夏目漱石卻堅決從藝術的原點,重新探測文學的意義。從《草枕》與《虞美人草》的人情思考、收束十年創作成敗的《心》對「真心」的鋪陳,到直指日本人內在衝突的未竟之作《明暗》,在他的筆下,文學是關乎社會集體運作的大事。本書可謂是漱石文學的深層指南,指引每部作品之間的內在關聯,也是對於日本社會掙扎於傳統與現代的精神狀態,一部精闢的詮解之書。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即將出版──[2022-2023]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
【電子書】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日本文學名家十講2)
一路寫來,始終不呼應任何時代,是他最了不起的成就。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為什麼反向而行的情欲書寫能夠道破一整個時代的盲點? 京都精神標記了何種獨一無二的日本之美? &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為什麼讀谷崎潤一郎? 我要盡可能地說明《細雪》和谷崎潤一郎其他作品關鍵差異之處,並且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差異形成的理由;更進一步,我希望得以藉由我的導讀,將谷崎潤一郎從那樣粗俗的「奇情」形象中解放、解救出來,還他一個崇敬日本古典含蓄陰翳之美的深沉面目。──楊照 「奇情派」宗師谷崎潤一郎寫作生涯歷經五十年, 為什麼筆下世界能夠完全不回應任何一個時空? 遲至中年才遷居京都,何以寫出了土生土長的關西人無法洞察的京都之美? 原來,從谷崎建立的「陰翳美學」,正能探究其企圖挑戰集體精神的畢生野心, 以及日本文化深沉之美的精髓所在。 ──從「奇情書寫」到「陰翳美學」 出生於明治時代,歷經大正民主與軍國主義盛行的昭和年間,谷崎潤一郎企圖站立於「集體」的對立面,直視戀物、畸戀、嗜虐等不見容於社會的特殊「個體」欲望,試圖挖掘人性如何欺瞞道德而扭曲生長為異質情欲的獨特過程。當整個社會被迫為戰爭高唱,從「奇情」到「陰翳觀」的寫作試驗,是對不受重視的幽暗角落給予的深刻凝視,亦是反指一整個時代盲從軍國主義步伐的荒誕不經。 ──從《源氏物語》透視谷崎追求的古典含蓄美 曖昧綿延的文句、樂音般的文章聲響、悖德的情感關係、反傳統的女性力量……此般獨特手筆,皆可以從谷崎潤一郎與《源氏物語》之淵源談起。他前後花了三十年時間,三度翻譯《源氏物語》,一生最好的作品恰恰都是在翻譯時期寫下的。這項令其沉潛於古典世界的翻譯工程啟發他建立獨自的文體觀,藉強調聲響表現、充滿陰柔氣息的「和文體」在小說創作中逐步實踐其「陰翳美學」。《細雪》裡有他善用關西腔的精采呈現,也有他再現的《源氏物語》傳統之美。藉由這部作品難以超越的獨特高峰,讀者可以深掘谷崎美學一生的光與影。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即將出版──[2022-2023]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電子書】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一路寫來,始終不呼應任何時代,是他最了不起的成就。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為什麼反向而行的情欲書寫能夠道破一整個時代的盲點? 京都精神標記了何種獨一無二的日本之美? &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為什麼讀谷崎潤一郎? 我要盡可能地說明《細雪》和谷崎潤一郎其他作品關鍵差異之處,並且解釋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差異形成的理由;更進一步,我希望得以藉由我的導讀,將谷崎潤一郎從那樣粗俗的「奇情」形象中解放、解救出來,還他一個崇敬日本古典含蓄陰翳之美的深沉面目。──楊照 「奇情派」宗師谷崎潤一郎寫作生涯歷經五十年, 為什麼筆下世界能夠完全不回應任何一個時空? 遲至中年才遷居京都,何以寫出了土生土長的關西人無法洞察的京都之美? 原來,從谷崎建立的「陰翳美學」,正能探究其企圖挑戰集體精神的畢生野心, 以及日本文化深沉之美的精髓所在。 ──從「奇情書寫」到「陰翳美學」 出生於明治時代,歷經大正民主與軍國主義盛行的昭和年間,谷崎潤一郎企圖站立於「集體」的對立面,直視戀物、畸戀、嗜虐等不見容於社會的特殊「個體」欲望,試圖挖掘人性如何欺瞞道德而扭曲生長為異質情欲的獨特過程。當整個社會被迫為戰爭高唱,從「奇情」到「陰翳觀」的寫作試驗,是對不受重視的幽暗角落給予的深刻凝視,亦是反指一整個時代盲從軍國主義步伐的荒誕不經。 ──從《源氏物語》透視谷崎追求的古典含蓄美 曖昧綿延的文句、樂音般的文章聲響、悖德的情感關係、反傳統的女性力量……此般獨特手筆,皆可以從谷崎潤一郎與《源氏物語》之淵源談起。他前後花了三十年時間,三度翻譯《源氏物語》,一生最好的作品恰恰都是在翻譯時期寫下的。這項令其沉潛於古典世界的翻譯工程啟發他建立獨自的文體觀,藉強調聲響表現、充滿陰柔氣息的「和文體」在小說創作中逐步實踐其「陰翳美學」。《細雪》裡有他善用關西腔的精采呈現,也有他再現的《源氏物語》傳統之美。藉由這部作品難以超越的獨特高峰,讀者可以深掘谷崎美學一生的光與影。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即將出版──[2022-2023]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電子書】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人情世故,是藝術家最大的敵人。 【首刷限量贈送& 文豪雋永書籤】 一個社會裡為什麼要有藝術家?藝術為我們抵抗了什麼? 從夏目漱石認識日本人情世界的集體困惑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 ▍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 ‧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 ‧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 & ▍為什麼讀夏目漱石? 透過鋪陳時代給予夏目漱石的層層考驗,點出「非人情」與浪漫藝術追求如何在他表面平靜的生活與寫作中湧動,我希望讀者不只會好奇想去接近我略為提到的幾部長篇小說,而且會感覺和夏目漱石的情感模式之間得到更貼切的呼應,聽到作品內更多的真摯聲音,將夏目漱石視為認真探索生活的熱情同好同道。──楊照 僅用一生最後十多年時光投入小說創作的「國民作家」夏目漱石, 如何能夠本本都自我突破、逆行時代? 為什麼村上春樹對他畢生欽佩? 漱石文學的破格追求,為後世文壇奠定了哪些劃時代的里程碑? ──獨到的「非人情」思索 夏目漱石最別具一格的是其「人情」與「非人情」的辯證。當現實裡所有人都為「人情」而活,藝術家如何以「非人情」為其中心,為人世帶來價值?原來,僅止於擺脫傳統、迎向現代,不必然帶來自由,脫離人情才真正有機會超越。漱石文學中的人情掙扎與美學建立,點破整個時代的思想困境,更進一步成為一份可供讀者追求的生活提案。 ──文學是必須從源頭重新思考的「社會大事」 正當自然主義與浪漫主義兩派熱火交鋒,夏目漱石卻堅決從藝術的原點,重新探測文學的意義。從《草枕》與《虞美人草》的人情思考、收束十年創作成敗的《心》對「真心」的鋪陳,到直指日本人內在衝突的未竟之作《明暗》,在他的筆下,文學是關乎社會集體運作的大事。本書可謂是漱石文學的深層指南,指引每部作品之間的內在關聯,也是對於日本社會掙扎於傳統與現代的精神狀態,一部精闢的詮解之書。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 01 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 02 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 即將出版──[2022-2023]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 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 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 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 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 「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 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 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 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 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 「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 &
【電子書】《浮生六記》考異:以〈中山記歷〉、〈養生記逍〉為中心
《浮生六記》一書,從清光緒初年楊引傳得之於蘇州冷攤,後來付印的本子都是只有前四記的殘本。一九三五年王均卿得「足本」《浮生六記》並出版,轟動文壇。然自後對此「足本」後二記佚稿的真偽,疑者漸多,研究材料亦不斷被發現,不過大多數只針對〈中山記歷〉與李鼎元《使琉球記》之間作對比研究,提出的論證亦缺乏邏輯必然性,是故疑者恆疑,讀者仍讀;且對文本研究者也不多。本書針對後二記佚稿的真偽,根據前人的成果,更進一步全面考覈〈中山記歷〉與〈養生記逍〉文本的來源,遂獲得鐵證證明後二記必然為偽作,且知約作於一九三○年之後。《浮生六記》後二記為偽作,可成定讞。
【電子書】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
人文及自然的意象融會 東方與西方的詩藝交流 現代和古典的認知碰撞 學者同詩人的遺音絕響 在持續轉涼的海面上 如白鳥飛越船行殘留的痕跡 深入季節微弱的氣息 假如潮水曾經 我以同樣的心 ──楊牧〈故事〉 想完整認識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同樣的心》將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看曾珍珍從生態詩學的研究專業,析論楊牧詩作的生態意象;從中西比較詩學的還原再現,發掘楊牧譯作的修辭策略與音樂性;從師生關係、研究同行的雙重角色,勾勒楊牧創作的自覺與反思。同樣的心,呼應成章。 我們 終於深入從未來到過的,無夢的 虛領域之實境,六翮傾斜且左右翱翔 超越矰繳窺伺的極限 ──楊牧〈歸鳥〉 除了理性的文學研究,書中也涉足創作賞讀,精選楊牧〈故事〉、〈有人問我公理和正義的問題〉、〈風起的時候〉、〈讓風朗誦〉、〈林冲夜奔:聲音的戲劇〉、〈論孤獨〉等多篇具代表性詩作,既提供品味全詩,也加以導讀,在學術氛圍之外另散發出感性之美。 尤須一提的是,曾珍珍與楊牧,接連辭世,使得書中三篇訪談紀錄成為絕響,分外珍貴,細讀他倆的精采對話,讓人無限懷想。 本書特色 ★作者以生態詩學之學術專業,發掘楊牧生態詩作之創作隱微。 ★三次訪談楊牧紀實,具文學研究價值。 ★現代與古典的碰撞:當代創作名家(楊牧與王文興)如何看待古典詩詞。 ★收錄瑞典版《綠騎──楊牧詩選》序文中譯,從西方文學視角回看楊牧詩作。 ★精選楊牧多篇詩作,曾珍珍親自賞讀。
【電子書】時間的灰燼:現代文學短論集
本書收錄作者徐錦成44篇精彩的書評文章,曾先後發表於台灣重要的媒體。評論的作家及作品包括: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馬森《巴黎的故事》、古龍《古龍散文集》、焦雄屏《黑澤明:電影天皇》、村上春樹《人造衛星情人》、吉本芭娜娜《廚房》、吉田修一《公園生活》、妮娜‧貝蓓洛娃《伴奏者/黑疵》、奈波爾《在自由的國度》、喬治‧西默農系列作品、柯林‧威爾遜《談笑書聲》、漢尼‧艾希伯《身體文化研究:由下而上的人類運動現象學》等逾50本國際知名的當代經典著作。「以時間的長軸鋪排閱讀與評論空間的廣幅,調理視野和胸懷,變成家常的飯菜,十足珍貴!作者沒有黨派嫌隙,不分城鄉與省籍,無地域歧見;也見選書取刋之睿智遠識,執筆評論持客觀寬厚,文字透著真切無私,三十年沒變。錦成試圖找著平衡時空拉距的支點──愛『文學』在『台灣』,我讀到的是這份不捨的心念和薪火的寄望!」──馬森
【電子書】The Condition of Language
Literature is not all about a play of a language, or a kind of linguistic game. The written pages are not only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black and the white; the verbal and the visual, but also much more. A writer somehow does not only write a book. He or she – most importantly – lives a book. The text itself does not only represent the condition of language – rather, it does represent the condition of one,s own self.
【電子書】台灣新文學史(十週年紀念新版 )(上、下)
為台灣文壇造像的重磅巨作,十週年經典紀念! 最好的漢語文學,產生在台灣。 全世界最好的華文作家,都選擇台灣的讀書市場。 《台灣新文學史》除了以台灣文學為解讀對象, 更是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評述。 近50萬字,超過450張珍貴照片,全世界中文讀者必讀! 自1999年首度發表台灣文學史論以來,歷時十二載,陳芳明的巨作《台灣新文學史》終告成書;起自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終於21世紀首個十年的群聲並起,是目光深沉的百年回眸,也是給未來世代的殷殷期許。 上一輪的文學盛世,奼紫嫣紅,繁花爭豔,都容納在這本千迴百轉的文學史;下個世紀的豐收盛況,必將醞釀更開闊高遠的史觀,為未來的世代留下見證。本書的完成,向前輩作家致敬,也向新世代致意。台灣擁有如此豐饒的文學遺產,當可預期下個世代將抵達更輝煌的藝術峰頂。 本書共分二十四章。陳芳明以新的文學觀點、論述和視野,完整介紹、詳細敘述日據時代以來,台灣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之文學發展,包括重要作家、文學作品、文學雜誌、文學社團、文學思潮演變、文學論戰、文壇大事等。 十週年紀念新版因應十年來的文壇變革,適度增補、修訂原書中之不足,盼使讀者對台灣文學史有更完整的了解。書末除附錄台灣文學大事年表,扼要記載台灣文學發展的面貌,更新增歷史事件與專有名詞、作品與文獻以及人名索引,方便讀者比對查找。
【電子書】文豪酒癮診斷書
蘇東坡釀酒、李白嗜酒、杜甫縱酒、李清照拚酒、陶淵明醉酒…… 原來文豪們和你我一樣,都有脆弱、疑惑,及不顧一切狂歡謳歌的瞬間…… & 飲酒之樂、成癮之憾古今中外皆然, 請來看看精神科醫師廖泊喬如何從唐詩宋詞、成癮科學 解析當時文人精采的飲酒、戒酒軼事!& & 第一本結合「唐宋詩詞文學」、「成癮科學」的文學科普書! 喝或不喝?跨時代的共同難題,邀請大家來面對! & 將進酒,杯莫停,酒酣心自開!然而小飲怡情,大飲傷身,究竟該如何拿揑? 成癮科醫師廖泊喬拿出壓箱「酒」故事,一一說分明: & 「把酒問青天」:蘇軾超愛釀酒,究竟他酒量行不行? 「舉杯邀明月」:李白免費替酒代言,「酒」怎麼會被李白選中? 「白日放歌須縱酒」:杜甫喝酒來紓壓解憂,真的是這樣嗎? 「三杯兩盞淡酒」:李清照一輩子真的與酒難分難捨? 「能飲一杯無?」:白居易用哪些心法招式勸大家喝酒? 「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為了健康改變了什麼生活習慣? 「醉裡挑燈看劍」:辛棄疾號稱填詞戒酒,最後怎麼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脩決定不喝不醉了,他要怎麼做? 「舉杯將月一口吞」:楊萬里向李白看齊,卻有不為人知的煩惱? 「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陶淵明竟然是戒酒始祖?! & 從「將進酒」到「將盡酒」,廖泊喬以與酒相關的近300首「酒詩酒句」為例,讓文豪們透過自己的詩詞,說出自己的故事,並引領讀者體會唐宋文人從飲酒、酒癮到戒酒的歷程;也站在醫者角度循循提醒酒精對人的身心影響(如糖尿病),更以生花妙筆從容介紹各類的酒癮「症狀」(如戒斷現象、失眠、失憶、失智等等),深入淺出地連結這些「症狀」和腦部功能失調的關聯,並生動介紹各類酒癮治療方法,同時也加入了青少年和女性特輯,以及酒駕議題。 & 詩詞中的酒,扮演著迷人的情緒催化角色,而豐富的酒形象,則透過教育文化,至今仍為歌詠傳唱的主題。若由科學與文學角度分別觀察,似乎以文學解讀酒者眾,而從科學解讀酒者少,因此若能多分享醫學常識與基本科學概念,或許大家對於酒的理解能更平衡而多元。 & 《文豪酒癮診斷書》生動描繪了文豪們獨特的人生故事,並以活潑的佈局導引讀者「觀察」飲酒的各種變化,縱橫古今,交織出文學與科學的氣魄,令人嘖嘖稱奇。 & ★ 書末附「酒癮小測驗」,讓讀者迅速了解15位詩人的酒癮,以及自己的飲酒習慣像誰。
【電子書】台灣新文學史(十週年紀念新版)(下)
為台灣文壇造像的重磅巨作,十週年經典紀念! 最好的漢語文學,產生在台灣。 全世界最好的華文作家,都選擇台灣的讀書市場。 《台灣新文學史》除了以台灣文學為解讀對象, 更是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評述。 近50萬字,超過450張珍貴照片,全世界中文讀者必讀! 自1999年首度發表台灣文學史論以來,歷時十二載,陳芳明的巨作《台灣新文學史》終告成書;起自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終於21世紀首個十年的群聲並起,是目光深沉的百年回眸,也是給未來世代的殷殷期許。 上一輪的文學盛世,奼紫嫣紅,繁花爭豔,都容納在這本千迴百轉的文學史;下個世紀的豐收盛況,必將醞釀更開闊高遠的史觀,為未來的世代留下見證。本書的完成,向前輩作家致敬,也向新世代致意。台灣擁有如此豐饒的文學遺產,當可預期下個世代將抵達更輝煌的藝術峰頂。 全書共分二十四章。下冊始自第十七章,迄於第二十四章。陳芳明以新的文學觀點、論述和視野,完整介紹、詳細敘述日據時代以來,台灣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之文學發展,包括重要作家、文學作品、文學雜誌、文學社團、文學思潮演變、文學論戰、文壇大事等。 十週年紀念新版因應十年來的文壇變革,適度增補、修訂原書中之不足,盼使讀者對台灣文學史有更完整的了解。
【電子書】台灣新文學史(十週年紀念新版)(上)
為台灣文壇造像的重磅巨作,十週年經典紀念! 最好的漢語文學,產生在台灣。 全世界最好的華文作家,都選擇台灣的讀書市場。 《台灣新文學史》除了以台灣文學為解讀對象, 更是對台灣社會與文化的評述。 近50萬字,超過450張珍貴照片,全世界中文讀者必讀! 自1999年首度發表台灣文學史論以來,歷時十二載,陳芳明的巨作《台灣新文學史》終告成書;起自1920年代台灣新文學運動,終於21世紀首個十年的群聲並起,是目光深沉的百年回眸,也是給未來世代的殷殷期許。 上一輪的文學盛世,奼紫嫣紅,繁花爭豔,都容納在這本千迴百轉的文學史;下個世紀的豐收盛況,必將醞釀更開闊高遠的史觀,為未來的世代留下見證。本書的完成,向前輩作家致敬,也向新世代致意。台灣擁有如此豐饒的文學遺產,當可預期下個世代將抵達更輝煌的藝術峰頂。 全書共分二十四章。上冊始自第一章,迄於第十六章。陳芳明以新的文學觀點、論述和視野,完整介紹、詳細敘述日據時代以來,台灣社會各個時期、各個階段之文學發展,包括重要作家、文學作品、文學雜誌、文學社團、文學思潮演變、文學論戰、文壇大事等。 十週年紀念新版因應十年來的文壇變革,適度增補、修訂原書中之不足,盼使讀者對台灣文學史有更完整的了解。
【電子書】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
檢視與分析百年來西方文學知識的引進、翻譯和探討, 如何從清末的「西學東漸」, 經殖民、冷戰與解嚴, 形塑了當前外文研究的建制與發展。 《落地轉譯: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擷選重要的變化與論辯,以突出形塑外文研究的體制性力量;同時對幾個重要案例──奠基學人、重要機構、關鍵論辯與新興領域──進行分析,以掌握外文研究的知識生產與時代、社會與西方學術的互動,思考其流轉與變異,並藉此回顧,重新測定外文研究自身的價值與意義。究竟,西洋文學與思想如何在落地轉譯的跨國行旅中成為我們的「外文研究」?外文學者以文學思想的譯介來適應與超克殖民現代性的努力,又如何定義與突破外文「之外」的想像,挑戰自由人文主義的基本設定?
【電子書】海洋.歷史與生命凝視
詩人們以「海洋」作為詩的載體,開展了廣闊的視域想像,追尋生命與歷史相互聯結的「源點」,是詩藝,也是詩憶。本書匯整了多位詩人各自不同的經驗軌跡,有鄭愁予、汪啟疆因職業與海洋產生了綿延的詩語,亦有戰地金門成長的黃克全,見證了戰爭、老兵與生離死別後所發出的嘆息,也有林婉瑜、林怡翠撕下了性別標籤,以詩承載女性的「存在」和「欲望」。詩人們創造嶄新的現代詩語言,留下動人的海洋書寫與歷史關懷。作者陳鴻逸活躍於吹鼓吹詩論壇,勤於筆耕,擅於組構綿密論述的文本,能自由進出詩人們的異想世界。他透過了解相關詩作中的在地意象、語言特色之爬梳,進而反思或推導詩人創作時的構思質素、書寫歷程,開拓出不同的研究觀點,以及呼應於現代詩發展的對應座標,完整建構詩人們的精神圖像。
【電子書】新亞論叢.第二十二期
本書由《新亞論叢》編輯委員會主編。收入來自中、港、臺、澳等四地學者的研究論文,內容包含文學、經學、哲學、史學、詩學、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論題,為中華學術界重要刊物之一。
【電子書】朱雀點亮屏東偏鄉教育:USR實踐之旅
國立屏東大學長期深耕師資培育,是南臺灣師資培育的重鎮。為活絡在地偏鄉動能,本校配合教育部大學社會實踐計畫,執行「朱雀先驅:屏東偏鄉三師共學模式」,今將多年成果集結彙整成書。本書內容分成理論篇與實務篇兩個主題,包含USR計畫生命歷程的闡述,師生偏鄉社會實踐的理念與行動,及相關課程與教學設計成果的分享。作者結合了大學教師、偏鄉教師與師生,呈現出三師共學的最佳模式。期待能藉由本專書,達到三師共同學習成長的目的,並宣傳偏鄉教育的教學理念,讓偏鄉教育能夠永續的傳承與茁壯。
【電子書】尚文齋纂言續編:曹尚斌的漢學天地與人生風景
曹尚斌先生八十四歲進入東華大學中文系就讀博士班,雖一身重病,仍孜孜不倦地認真向學,勤於筆耕,在九十二歲高齡時,集結數十年的學術成果,出版《尚文齋纂文斠編——曹尚斌論文集》一書,傳為佳話,今年獲頒東華大學榮譽博士。 & 這一位不斷與時間拔河的老先生,以過人的毅力繼續完成他出版《續編》的宏願。本書的兩大主軸,一為他長年來書寫生活點滴的記錄,編為「生命書寫」、「家族師友」、「時事名流」、「漢學天地」四個類目,文稿依時序以類相從之;二為延續其《斠編》縱橫於經史子集的學術命脈,統整他鑽研傳統漢學的研究心得,內容豐沛可觀。
【電子書】黃敬《易經初學義類》校釋 附:《觀潮齋詩集》
關渡先生黃敬(1806-1888),師事安溪盧春選與大龍峒陳維英(1811-1869),為臺灣晚清文教楷模、《易》學大家。其著作多亡佚,僅存《易經初學義類》與《觀潮齋詩集》。《易》學遠宗朱熹(1130-1200)《周易本義》,近祧明清碩儒,兼綜義理象數,運用「史事解《易》、聖道教化、象義相繫、講究實效、應時通變」五大策略,以「六爻之義本一理,四聖之旨本一貫」為核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此書為臺灣首部史事《易》學專著,意義非凡。而詩集收詩一百五十首、補遺三首,描繪自然景致、閒情詠物、寄言懷抱、隱逸明志與勸學崇文,真淳風雅本色,足資吟詠贊歎,為深具性情、生命的臺灣先賢詩家。二書為流傳難得遺著,經梳理彙編校釋,斯文不泯,明德惟馨。
【電子書】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
因中國傳統禮教與觀念之故,女性在文學創作的數量和表現,早期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僅居於聊備一格的地位,至唐代人數和創作數量方小有增長,直到明清時期,由於文人大力的提倡和帝王世家的獎掖,婦女文學勃興,清代女詩人數量來到最高峰,社會風氣對於女性創作至此也轉化為鼓勵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從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婦女詩作類別來看,「閨怨詩」在各朝代的婦女作品比例分別為漢代69%、魏晉79%、南北朝58%、隋67%、唐51%,可說是遠遠領先其他類別的作品。本書研究的目的首在了解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產生的背景,其次針對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的內容並依據婦女作者身分地位,研究其閨怨的性質和文學表現,最後由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的內容與文學表現,探討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所反映的現象及其研究價值。書中探討的婦女詩作者包括:戚夫人、華容夫人、蔡琰、蘇若蘭、鮑令暉、劉令嫺、侯夫人、張碧蘭、上官婉兒、李節度姬、黃崇嘏、崔鶯鶯、薛濤、姚月華、晁采、魚玄機、李冶、張窈窕、田娥、謝道韞、班婕妤、卓文君、王昭君、楊苕華、釋寶月、王金珠、武則天、何仙姑……等等。宏觀來看,從女性作者與作品數量而言,相關詩作是隨朝代而漸次增加的。就作品的文學表現而言,也展現出不少女性作者特有的風格和陰柔之美。以作品的內容而言,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不僅扮演著薪火相傳的承繼角色,更是後代宋、元、明、清婦女詩歌愈加發榮滋長的前導。希望藉由本書的研究,了解兩漢、隋唐婦女閨怨詩在文學上的地位,並肯定這些女性作者在文學創作上所做的貢獻。
【電子書】马华作家文学语言研究
新馬華文文學的研究,多集中在馬華文學的發展歷史,或是作品內容的討論,至於作品的語言特點,涉及得較少,相關方面的探究,可說是相當匱乏,有待進一步探索。 本書收錄了作者在二○一六到二○二一年間,陸續在新加坡學報發表的文章。內容梳理了一九二一年的作家林獨步,還有一九五○到新加坡建國前後,著名的新馬華文作家苗秀、姚紫、李汝琳、謝克的作品語言特點。作者的觀點獨特,補充馬華文學稍嫌缺失的文學語言的探析,更開闊了馬華作品文學語言研究的視野。
【電子書】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寫給生於荒亂年月、默默承擔憂患, 卻以最真自我回應時代、擁抱時代的理想之人。 2020年BBC熱播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重要參考作品 史學大家洪業唯一專述,中外學界公認關於杜甫研究最重要的著述。 據說詩人的生活通常由三個「W」組成:酒(Wine)、女人(Women)和文字(Words)。其他詩人可能如此,但杜甫不是。杜甫的三個「W」是:憂慮(Worry)、酒(Wine)和文字(Words)。——洪業 民國燕京學人洪業的鍾情代表作。詳述杜甫詩歌作品背後的大唐紀事,跟隨杜甫一生行跡,感受時代變換、家國動盪、人民悲喜,從其流傳後世之著名詩作,體現詩人所見之心。 杜甫一生歷盡美好和滄桑,宛若大唐縮影。從年少即展才智,與詩朋酒友裘馬輕狂,而後胸懷抱負卻礙於官場權計而不第,看透朝綱百態。對人民仍懷有深情掛念的他,以詩為聲,紀事寫實。本書將杜甫生平事件搭配詩作兩相對照,更能體會其作品被譽為「詩史」之深意。細數詩作裡呈現的各種面向:對國勢大傷的戰禍之況、朝廷制度所導引之失序、社會傾斜之憤恨不義,以及一般常民因政局而承受面對的悲歡離合。這些描寫,奠定了杜甫在文學上不可取代的地位,而能稱得上中國最偉大詩人之名。 洪業的傳記書寫除寄寓個人感情,更有抒懷明志之意。全書援引杜詩達三七四首,融合史事,逐一析釋,力求考實詩人生平蹤跡。譯者曾祥波專研杜詩,研、譯相得,譯筆生動流暢。書末附錄加收〈我怎樣寫杜甫〉、〈再說杜甫〉兩篇;另選錄洪業英譯杜甫巔峰之作七律〈秋興八首〉,中英對照,可資賞鑑。
【電子書】為作家寫的書:當代台港女作家論
一本為當代台港女作家所寫的書六篇探入心靈深處的私密對話「在寫每一位作家的時候,我試圖徹底進入作家心靈,跟著她的文字脈絡悠遊她的精神世界,如同揣摩一個角色,我必須比她還了解她自己。」──張雪媃謝冰瑩孤傲的晚年原是時代造就的文學景觀?齊邦媛記憶的烽火歲月如何影響了她後半生的創作?西西筆下的至美人間是什麼樣的風景?李碧華耽溺的懷舊情調訴說著何種歷史真相?流浪精神風靡一時的三毛,構築出的快樂天堂竟然是一棟房子?年少成名的朱天文、朱天心姊妹,一生持續不斷創作的動能何在?張雪媃關注作家們如何去記憶自己的時代,輔以她們的生平經歷,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進入她們筆下迥異而又瑰麗的文學世界。
【電子書】臺灣新詩色彩美學六家論
「色彩本身是很知性的,是人們從經驗中發揮了想像力,才加諸於它這麼多情感。」 & 本書由具印傳系背景、擁有色彩美學專業的李桂媚作為主筆,與王文仁從色彩學的角度切入,藉由詩作色彩意象運用之觀察,爬梳詩人筆下豐富的色彩意涵,探討詩人如何透過色彩意象經營及偏好色彩使用,傳達生命哲思與人文關懷。 & 書中六篇論文合計論述了──在日本殖民底下,以紅色反映抗爭心聲的賴和;透過黑白美學,呈現在殖民黑暗中追尋希望曙光的王白淵;從多重意涵的青色中,看見受日本、西洋、臺灣文化影響的楊熾昌;藉黑色意象描寫傷痛,展現社會關懷,或以青色描繪島嶼風景,表達母土之愛的向陽;及在黑白基礎中搭配藍綠色調,顯示與前代詩人不同面貌的須文蔚、嚴忠政六位詩人。涵蓋範圍從日治時期到中生代,提供另一個探索臺灣現代詩的研究視角。 & 本書特色 & ★從少見的色彩美學角度探索日治時期至中生代詩人作品,看見最真實的作家本色。 ★北教大臺文所名譽教授、著名詩人向陽暨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政彥專文推薦。 ★作者李桂媚具印傳系背景,擁有專業色彩美學涵養,搭配王文仁嚴謹的學術研究專長,豐富研究成果。 & 各界推薦 & 向陽(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名譽教授/詩人) 陳政彥(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主任) &
【電子書】歷史風華與文藝新象:第四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第四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為「歷史風華與文藝新象」,從竹塹及其周邊區域歷史風華、人文傳統、書寫意涵的討論,延續至當代的社會參與、文化資產之維護、文學藝術之遞嬗新變,結合國內關注新竹地方發展,與國際上研究地方學,卓有新意之學者共同研討與激盪,邀請文學、歷史、社會等學門的學者參與,豐富竹塹學的討論向度。主題演講為:「地方學的影響力:清華的抓地力」、「四國學的線上學習」。論文關懷主題包括:竹塹文化文學資產、文化地景與社會實踐、亞洲與地方論述、文化情感與藝術符碼、殖民景觀與跨域傳播。座談主題為:「城市規劃與地方紋理」。以此呈現竹塹文化魅力、創新意涵,及地方學之最新研究成果。
【電子書】翻譯乃大道,譯者獨憔悴:余光中翻譯論集
詩、散文、評論、翻譯,余光中自稱寫作的四度空間。他認為,翻譯如婚姻,是一種兩相妥協的藝術。譬如英文譯成中文,既不許西風壓倒東風,變成洋腔洋調的中文,也不許東風壓倒西風,變成油腔滑調的中文,則東西之間勢必相互妥協,以求「兩全之計」。其翻譯不但示範了「信、雅、達」的高標,更顯現「精譯求精」的譯功。 書分三輯:首輯娓娓分析翻譯的各種面向,以及點明譯者參不透的「譯障」;第二輯聚焦於中西文,既闡述惡性西化的中文病態,如把「我匆匆穿衣」說成「我匆匆為自己穿衣」,也論及上乘譯作表現的善性西化,更比較中西文學的異同。輯三除了書評,還有為自己和他人譯作所寫的序、譯後等。〈翻譯乃大道〉,值得一生認真追求,終身相許,他開玩笑說:「寫詩,是為了自娛。寫散文,是取悅大眾。寫書評,是取悅朋友。翻譯,卻是取悅太太。」而獎金滿臺灣,〈譯者獨憔悴〉,在文壇上是冷門人物,稿酬比人低,名氣比人小,沒有什麼獎金惠及譯者。 本書精選余光中一九六二至二○一二年的三十七篇翻譯與語文的論述,是一本深入淺出談翻譯的評論文集,也是學者研究其譯作、譯論和譯評的專編。各篇主要依照發表年代排列,書末特將三輯文章匯整成年表,並收入譯作各版本的一覽表和相關的評論索引摘要,使人一窺余光中翻譯與語文的思維流變。他的文章採微觀與宏觀,兼有情趣與理趣。左手呈現條理分明的知性掌紋,評斷譯文均現身說法、示範例句,拈來妙喻奇想,流暢之餘時見警醒,說理之餘不乏趣味;右手以詩情感性與「第十位繆思」交往,不論是中詩英譯或英文中譯,譯文均深入展現原文神髓,與翻譯談一場永恆之戀。 本書特色 ★集結余光中一九六二至二○一二年談論翻譯和語文的作品,含括譯論、譯評、序文等,範圍廣泛,分類精細,是余光中最周全且具代表性的翻譯論集。
【電子書】基督教傳教士對中國猶太社團的調查和研究(1605-1945)
一六〇五年,一個偶然的契機,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在北京遇到了自開封而來的猶太人艾田,由此西方基督教世界第一次發現,在中國的內陸城市開封竟然留存有一個猶太人社團。於是,耶穌會首先派遣傳教士來到開封,而後基督新教傳教士也紛至沓來。三百多年中,這些傳教士克服種種困難,對開封猶太社團進行了不懈的調查和研究,留下了關於這一族群的歷史、宗教、文化和習俗等方面的記載。本書將系統梳理和考察傳教士文獻的形成和流傳,進而展現從十七世紀初至二十世紀上半期中國猶太社團的歷史變遷,剖析傳教士活動的宗教和文化動因,並論述傳教士的調查活動對中國猶太社團的影響。
【電子書】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全新增訂版)
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卜洛克 出版逾四十年好評不斷 從創作到出版的八百萬種可能 【全新增訂本上市!】 & 「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勞倫斯.卜洛克 & ◎最新收錄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 ◎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親身分享 ◎從開始動筆到付諸出版,比《卜洛克的小說學堂》更一目了然,一本到位 ▍內容簡介 從紙本時代到網路時代,有兩件事情是不變的: 一、&寫小說沒有公式 二、&身為創作者的根本目標,就是讓作品被看見 & ◎從自我定位到架構情節 正確的自我定位──不為讀者而寫,而是準確找到自己天生適合的創作。 撰寫大綱──為別人的小說整理大綱,練習用作家的洞察力來閱讀。 好人物使讀者欲罷不能──鍛鍊描寫人物性格的技巧,愈能引起讀者共鳴,故事的誘惑就愈強大。 偽造是小說的核心──運用個人經驗、知識、熟悉的背景重新排列組合,用細節能打造具有說服力的情節。 ◎數位時代的出版途徑 & 務必出版電子書和有聲書!這兩類消費者的數量正不斷上升。 別指望「自費出版社」,小說家付錢給出版社出自己的書,這件事就是不合理。 若預算有限、有特定目標讀者,且不考慮利潤,那麼自己來做一本書,其實不難!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初版發行於一九七八年,書中列舉費茲傑羅、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寫作方式,廣納超過百份作家問卷調查結果,大受讀者歡迎。在最新增訂本中,更收錄了數位時代電子書、有聲書、自出版利弊分析。卜洛克曾說:「沒有所謂的公式,每一本小說都是一次全新的經歷。」本書將讓新手備受鼓舞,讓老手重拾自信,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與出版之路! ▍更多卜洛克的創作與出版建議 ◎比起短篇小說,新手更應該寫長篇小說。 因為:需要的技巧比較少、比較不依賴高明的點子,而且是磨練各種寫作技巧的好機會。新手作家別要求自己以第一本小說獲得認可或金錢利益。 ◎這是個好點子,但必須適時地放棄。 一個點子如果能夠發展成一本書,不代表你就得將它寫成一本書,它可能根本就不是你擅長的創作類型。若受其商業潛力迷惑,可能就會看不清這個真相。 ◎電子書與紙本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今逛書店的人變少了,電子書、網路書店已經是行銷的新戰場。然而,讀者們最珍惜、最讓人感到愉悅的還是實實在在的紙本書,尤其是質感優良的精裝本。最重要的是,紙本書往往能夠刺激電子書的銷量。 ◎自費出版,需要考量哪些事情? 出版社提供文字編輯的服務,也意味著你的作品可能被大改特改。然而,由於寫作是寫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在校對時有可能充滿盲點。若要自行出版,你也許會需要一名編輯,或者至少一名校對人員,以確保文章用字遣詞的一致性。 ▍延伸閱讀 第四版草稿:普立茲獎得主的非虛構寫作獨門技藝,從蒐集題材、彰顯主題、布局架構、採訪技巧、自我懷疑到增刪裁減,定稿前的8大寫作鍛鍊 約翰·麥克菲──著 劉泗翰──譯 「寫作的本質,就是修改。」 《紐約客》逾半世紀專欄作家、「創造性非虛構寫作」的開拓者 約翰·麥克菲於普林斯頓大學授課半世紀,啟發無數媒體人的寫作講堂 好故事能對抗世界嗎?從知識的星火、敘事的力量,到作家的社會責任,「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的32場大師講堂 菲力普・普曼──著 王翎──譯 「創作者,請竭盡所能地保護你的故事!」 「黑暗元素三部曲」全球狂銷17,000,000冊、《塵之書》二部曲問世3天熱賣超越《使女的故事》續集 最受歡迎小說家菲力普・普曼與他的故事藝術 鬥陣寫作俱樂部:《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拆解逾30部知名小說,從打造小說質地、建立作者權威到加強故事緊張感,全方位專業作家教戰手冊 恰克‧帕拉尼克──著 黃鴻硯──譯 「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一場團體戰!」 亞馬遜讀者4.8星好評、榮獲亞馬遜編輯精選最佳讀物、與《史蒂芬.金談寫作》齊名的暢銷小說寫作書 邪典教主恰克‧帕拉尼克解剖社群時代的創作攻略
【電子書】從傳奇看唐代社會
唐代婦女守貞觀念薄弱?結婚對象的姓氏比長相重要?宦官奪權手段百百種?藩鎮割據全是主政者太傲慢的結果?傳奇為唐代文言短篇小說,內容雖為虛構,但卻真真實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風土民情與政治局勢。作者在研究唐代文化的同時,除了蒐集整理各類史料,更透過傳奇故事進行應證。例如,在唐以前,「再嫁」並不受歡迎,但〈秦夢記〉和〈柳毅〉中的弄玉與龍女都是再嫁公主,翻開《新唐書》可發現再嫁與三嫁公主不在少數,由此得見唐代民風的轉變。本書也針對唐代文人的生平經歷、成就進行一番考察,元和年間文壇人才輩出,如沈既濟、蔣防、白行簡、韓愈和元微之等人,寫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其中誰又是文壇宗主呢?成為文壇宗主需要什麼資格?作者從古今學者的論述中,得出精闢結論。就讓我們透過唐代傳奇,一探唐代社會的祕辛!
【電子書】兒童文學論集(五)
作者曾經有機會為空中大學策劃講授四門有關兒童文學的課程與教科書,包括《兒童文學》、《兒童讀物》、《幼兒文學》、《插畫與繪本》等。空大對課程與教科書,自有較為嚴謹的規範。而其教科書在市面上並不流通,不便購得,十分可惜。《兒童文學》一書,在一九九六年九月改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至二○一九年三月已發行初版二十一刷。《幼兒文學》一書,因情況特殊,當時教科書就由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至二○二○年七月已是初版六刷。至於其他兩本,雖然版權早已到期,但目前書市不景氣,一直未有再印行的機會。是以作者將四本教科書中由其負責書寫的章節收錄成書,是為《兒童文學論集(五)》,實際上也是作者的兒童文學觀。又收錄原則以保存空大教科書的書寫樣式。
【電子書】跨越萬卷的天橋:2021出版社暑期實習回憶錄
本書緣起於萬卷樓2021年與各大學合作舉辦實習活動的構想,收集了一群來自中央大學、金門大學、真理大學、輔仁大學等同學的實習紀錄。他們經由專業人員嚴謹的授課講解、實務操作,得以一步步揭開出版業的神秘面紗,在想像與認識之間、學校與企業的共同合作下,走向書籍如何誕生的摸索之路——書中收錄同學們對校對實務的操作心得、如何解決難題的心路歷程;對出版業近況的反思、以及尋求突破困境的想法;或是行銷與企劃的落實情況、數位出版發展走向等諸多議題,從同學們的視角,忠實呈現了出版業如何讓一本書、一個想法邁向大眾的過程。
【電子書】文學四十講:常識與慧悟
當代最熾熱的人文捍衛者 拋卻晦澀的假說,探問無窮的真理 燭照心靈,告別蒙昧,進入文學的最短捷徑 世界那麼豐富複雜,人生那麼廣闊無邊,人性那麼紛繁多彩,文學面對這一切,自然也可以展示自己的一番風采神韻。完全不必去納入某種政治意識形態的狹隘框架,無論是來自左方的框架,還是來自右方的框架。自由也完全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惟有對於自由有了覺悟,才有真自由,完全不必等待自由的客觀條件成熟之後才進行創造。——劉再復 2013年以及2016年,劉再復接受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與高等研究院的聘請,擔任客座教授,並開設「文學常識二十二講」以及 「文學慧悟十八點」兩堂課程,本書即為此兩堂課程之內容。依講述課程,全書分為兩部。上部〈什麼是文學:文學常識二十二講〉娓娓道來中西文學常識,從文學的定義到文學的狀態,最終要在現實生活中追求「文學的心靈」;下部〈怎樣讀文學:文學慧悟十八點〉,則細究閱讀文學作品時需要去思考的各項要點,以求領悟進入文學堂奧之妙。。 劉再復引用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深入淺出地闡述文學於人生、於社會、於人類文化的意義,不但是了解文學意義和價值的最佳入門書,也完整呈現劉再復的恢宏文學觀。 & 名家推薦 知名文學思想家劉再復的《文學四十講:常識與慧悟》遠遠超越通常的文學概論,縱論東西方文學的經典,反思現時代流行的意識形態與思潮,從人性和人的社會生存條件出發,探討古今的文學,論述深刻,極有見地。對愛好文學的讀者來說,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案頭書;對從事創作的作家來說,也會大有啓迪。——高行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今天的中國或華語世界裡,我們很少看到如劉再復這般熾熱的文學捍衛者了。不論後現代還是後革命,他在束縛重重的語境裡定義自由向度,找尋第三空間,思考「文心」的有無。他的文字澎湃而有詩情,每每噴薄而出,如此天真直白,甚至超越年紀。——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電子書】林庚《中國新文學史略》
●文學史遺珠 北大著名學者林庚未刊講稿 ●現場實錄 新文學二十年的親歷和反思 ●多元視角 文學內部外部因素互動共生 & 本書原是林庚先生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的授課講義,約編寫於1936年至1937年間。時值新文學革命發生後二十年,作為新文學運動的親歷者,林庚對那剛剛逝去的文學階段進行了完整的「現場」總結和反思,堪稱中國新文學二十年的一部反思錄。 & 全書分為「序言」「前奏曲」「啟蒙運動」「新文學的獨立」「文學與革命」五個部分,既提供了一種原生態的文學圖景,也體現了林庚審視文學史的獨特眼光和闊大的視野。史料的呈現與創見的闡發充溢着一種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漓的現場感,「那時一片新鮮的朝氣,與那一瀉千里不可遏制的氣勢」令讀者耳目一新。 & 推廣重點 & 1. 「清華四劍客」「北大中文四老」之一的林庚先生早年未刊行的授課講義; & 2. 新文學參與者的「實錄」,洋溢着彌足珍貴的新鮮氣息和元氣淋漓的現場感; & 3. 摒棄單線條的歷史軌跡,從作家、創作、流派、出版、翻譯、學院、教育、文化、商業、政治的多元角度呈現新文學的豐富面貌; & 4. 詩性敘述與理性評騭相交融,發前人所未發,無後來之套語,富歷史批評眼光與個人藝術感悟之創見。 &
【電子書】道是無情卻有情:當代文學作品論評
《道是無情卻有情──當代文學作品論評》共收錄11篇論文,研析包括中、港、臺三地之作品。討論作家包含黃碧雲、林宜澐、劉梓潔、張讓、李昂、李歐梵、蘇偉貞、嚴歌苓等,探討文類主要為小說,並兼及散文。各篇論文切入角度不一,由對人性的關注,拓展到弱勢社群、兩性問題及親子關係等時代議題。通過對文本細節的分析,李仕芬帶出各作者有情目光下,所揭露的人性種種。一般來說,無論小說或散文創作本身,敘述即使看似冷靜抽離,仍難免滲入創作者個人感受。而這種主觀情懷打造的筆下世界,往往也更易打動讀者、引起共鳴。本書化用唐代劉禹錫〈竹枝詞〉的「道是無晴卻有晴」,推演延伸,未嘗不可如此解讀︰無論創作者或研究者,均以「人性情感」作為書寫理念,使得研究者更容易進入創作者作品的內在世界。遊走於無情而探詢有情之一抹晴光,想是作者自我期許的評論方向。
【電子書】軟紅塵:《金瓶梅》與中晚明世情
明代小說高度繁榮,但很少有一部書能像《金瓶梅》這樣深刻厚重、形象鮮活,刺時警世。魯迅論其「描寫世情,盡其情偽」。 & 本書將《金瓶梅》細緻拆解,以小說的故事脈絡為軸,用十個單元剖析人物群像,解析市井生活,講述世情百態,向讀者呈現出一幅中晚明社會圖景。同時作者橫向比較了《金瓶梅》與《紅樓夢》的異同之處,以及與《水滸》不同的文學處理方式。 & 推廣重點 & ●權威解析 《全本詳注金瓶梅詞話》校注者卜鍵 ●剖開世道人心 比《紅樓夢》更為複雜殘酷的人性 ●窺探末世荒唐 一幅中晚明社會全景式生活畫卷 & 1. 透過小說解析世道與人心,窺探末世荒唐景象; 2. 呈現一幅中晚明全景式生活畫卷,一段明代經濟社會史; 3. 文史學者、《全本詳注金瓶梅詞話》(內地版)校注者之一卜鍵先生權威解析; 4. 文化學者、香港藝術發展局顧問鄭培凱先生題寫書名。 &
【電子書】臺灣百年文學制度史
文學史的討論,多侷限在作家作品的討論,較少討論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制度則幾乎缺席。故作者撰著本書,增加文學制度的研究視野。本書以文學社團的組織機制、報紙雜誌的傳播機制、文學獎勵機制、文學教育體制和作為制度保障的文藝政策的制定等等為主軸,探討一九二○年至二○二○年的臺灣文學制度。透過本書,可見作者歸納、剖析浩瀚文獻的深厚功力,是制度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
【電子書】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
本書以「儒道佛陶染的詩文美學詮釋」命名,乃試圖從哲學美學的詮釋進路來闡述古典詩文之意境的義蘊。概言之,中國儒、道、佛三家各有其精神生命所要追求的終極價值與修身養性之道,亦各依其不同的價值關懷而孕育出獨特的文學藝術之審美品味。魏晉以降之士子,當他面臨政治社會現實的存在困境時,往往在儒、道、佛三家之陶養習染下覓得安止精神生命的住所,進而創造出饒具文藝之美的詩篇。例如:阮籍的《詠懷》、陶淵明的《詠貧士》和《形影神》三首、以及王維的禪詩等等。書中諸篇雖非一時之作,然皆興發於同一個問題意識,且對作者的生命歷程有一「前理解的視域(horizon)」考察後才完成的。
【電子書】上海.香港.時代曲紀夢詩
樂教早因天下裂,往而不返待何為。 眾聲一任喧騰處,顧曲申江知問誰。 海派時代曲是我們華人流行音樂的始祖,具有自身的特色,尤其華洋交雜的特質,這與當時上海的多元文化環境密切相關。時代曲的歲月終結後,這個詞語作為流行曲的涵義已經漸漸淡去,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老派稱呼。「時代曲」現在特指一九二○至一九七○年代,先後在上海和香港創作、傳播,具有華洋合璧之海派風格的華語流行音樂。 時代曲的地位有點像拉丁文,早已成為過去式;拉丁文被各種「活生生」的語言取代,時代曲也早被臺港大陸的各種流行曲取代。當然,時代曲由於各種緣故,卻並沒有拉丁文那般被「高高掛起」的資格與待遇。 時代曲可以上達下達的「中層」性質,知識分子的大力參與,對於城市生活的反映,在民歌以外對於古典音樂和爵士樂的吸收,乃至於旋律、歌詞的徵引互文情況,以及某些歌詞的解讀……還是具有一定原創性的。 本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為〈時代曲紀夢詩〉六十二篇,每篇以七絕一首開始,隨後是千餘字的散文,聊作詩註。上卷分為六編,內容依次為總論、論作曲家、論作詞家、論歌手、論音樂、論文化。中卷為〈時代曲雜詩百八首〉,每首專論一支時代曲,作為上卷的補充。下卷為演講稿〈花一般的夢:淺談海派時代曲的知識體系與文化記憶〉,是在韓中國教授學會會議的大會主題發言,內容可與上卷互參。 各方推薦 【嚴佐之教授序】有契於心,積思成夢 【岑詠芳博士序】記憶、情懷與夢 【陸潤棠教授序】生花妙筆寫年華 【范宜如教授序】繁華一夢歌未央 各界菁英為本書作序引薦,嚴佐之為「嚴氏三雄」之哲嗣,岑詠芳為銀嗓子姚莉的姪媳,陸潤棠向以流行曲研究著稱,范宜如為臺灣最高學府中文系良師。
【電子書】微型臺灣文學史
本書是作者論述臺灣文學篇幅最短小之作!著者將臺灣文學劃分成「明鄭以來」、「日據時期」、「光復以後」等三個時段,並論述其經典性作家之成就。藉由對作家的評析,闡述各時期的文學活動、文學特徵。文學發展的脈絡,也娓娓道來。以歷史爲經,作家爲緯,交織出獨具特色的臺灣文學論著!
【電子書】早期羌人居徙研究
本書根據甲骨卜辭、金文、漢簡及各史籍中論及「羌人」的割裂現象,提出「早期羌史」的觀念。「羌人」的詳細資料得益於《後漢書》記載,然而後世的研究者多著重於其中〈西羌傳〉論及的「西羌」,即主要分布於甘肅省西部、青海省東部的一支,卻大都忽略了其中論及「東羌」的資料,這批「東羌」在地源、遷徙上極可能異於「西羌」。藉由卜辭等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差異,作者認為東羌與西羌是看到羌史的兩種視角,「早期羌史」則是跳脫傳統以「西羌」角度研究羌史,轉以關注東部地區與中原王朝長期互動的羌人文化發展。本書就早期羌人族群的問題做出辨析,其一為羌人部族的族群追溯,包括對相關考古學文化屬性的辨析,也包含了東羌族群史料的探索和解讀;其二是對先秦時期的「氐羌」稱謂進行辨析,古文獻中記載的「氐羌」也只是早期羌人的別稱或分支,並藉此論述東羌的發展脈絡。
【電子書】清華簡伊尹五篇研究
清華簡伊尹五篇以湯與伊尹之諮議內容為主,包括:〈尹至〉、〈尹誥〉、〈赤 之集湯之屋〉、〈湯處於湯丘〉與〈湯在啻門〉等五批簡,分見於《清華(壹)》、《清華(參)》與《清華(伍)》等三冊。此五篇以戰國文字寫成,其部分字形來源與字句訓釋,頗具特色,學界討論熱烈,勝義紛呈。本文在諸家之論證基礎上,以文字考釋為主軸,綜論各篇之形制編聯、字詞校詁、篇章釋讀等內容,並嘗試對此五篇之字形特色、文本斷代與來源、文本所見古史傳說等向度,進行綜合分析。
【電子書】周策縱論詩書
本書收錄的文章,時間跨度超過半世紀,收錄的文章,總括而言有好幾大類,第一類包括了一九四九年周教授去國前的文章,大部份見於香港浸會大學特藏部的周策縱資料檔案,分散於他晚年的書信資料夾。第二類見於他四九年之後發表在《大陸雜誌》的幾篇與專家學者討論文學研究的文章,與之書信往還的均是一時名家。第三類則是周教授去國之後早年曾以單行本出版的兩部小書:《續梁啓超《苦痛中的小玩意兒》——兼論對聯與集句》與《論王國維《人間詞》》。這三類文章,加上周教授其他探討古典文學、書法象棋以及追憶故人的文章,全書稿總計超過十五萬字,可以說是探究周教授文學批評典範不可錯過的文集。
【電子書】詩想少年
看到詩就感到手心冒汗,直接放棄閱讀?比火星文還難,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其實讀詩一點都不難,雖然內容相較小說或散文來得跳躍、抽象,但好的現代詩依然有脈絡可循,只要多讀多看,就能掌握其中奧祕。書中由同為詩人的林鷺負責統籌執行,陳秀珍、楊淇竹協力操刀,總計遴選國內老中青三代的優秀詩家十八名,每名詩作三首,內容涵蓋政治、社會、家庭、個人情思等議題。詩作皆主題明確,且寫作技巧不複雜,書中精選多篇描寫物品外在及特性,後延伸出獨特內涵的作品,不但容易入門,又符合青少年閱讀難度;此外,考量青少年在學生活忙碌,每首詩附有大約五百字上下的賞析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帶領讀者從詩人的眼睛欣賞詩,貼近詩的語言,讓閱讀輕鬆無負擔。期望藉由此書的出版,扎根青少年對於現代詩的欣賞能力,並有所助益於啟發與培養現代詩的創作風氣。
【電子書】寫出你的村上春樹FU
【讓文字創作人靈感湧現的好評推薦!】 「煎蛋前得先懂得打開蛋殼」──村上春樹 5大比喻類型x33項文字密碼x14種寫作技巧 寫出屬於你的村上風格! ★★★★★「這本書太好了,不止對喜歡春上村樹風格的人,也對喜歡創作的人,都太有幫助了。」& ──李崇建/千樹成林創意作文創辦人、作家 1979年,自從村上春樹以處女作《聽風的歌》問世後四十多年間,他總共創作14本長篇小說、17本短篇小說、23本散文,並嘗試各種令人驚奇的內容創作,甚至還於餘力翻譯自己熱愛的英文小說。 日本知名藝術斜槓人暨村上研究家──中村邦夫,以其敏銳地觀察結合自身實踐,揭開村上春樹的各種創作手法及特徵,來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藉由模仿來提升寫作功力、抓住讀者目光的技巧。 「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如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聽風的歌》 不論你想寫的是故事,或是臉書、IG、推特發文,甚至想為YT影片下個吸粉的標題,本書提到的技巧都能治癒你匱乏的靈感,提供源源不絕的好點子。 ▍例如:「語言是液體,那文章或許就是飲料吧」 像這樣寫,是不是就很有春樹味呢? 原因1 像格言一樣強而有力 原因2 比喻精準 原因3 講話迂迴 答案是以上皆對。 像這樣一點一滴吸收村上春樹的文風菁華,融入自己的作品,就能讓文章充滿魅力。 如果你想像村上春樹一樣,寫出風格清新、文字如同音樂充滿節奏感的話,只要參考本書提示,並將其小說、散文當作「文章教科書」來閱讀,在感受十倍樂趣之餘,便能學會如何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 ▍用食物比喻故事情境:更能衝擊讀者的感官 「陰莖和陰道合起來是一組啊。就像捲麵包和洋香腸一樣」──《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讀下來雖然令人有些難為情,但以文學角度而言,措辭卻非常精采。把場景或狀況比喻成食物,不但方便、實用,還能強調感官,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謎樣的長標題:關鍵字相互激盪,反而更有想像力 村上的代表作《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標題,其實致敬了路易斯・卡洛爾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並以美國歌手史琪特・戴維絲的名曲《世界末日》(The End of the World)為故事樣板,光是短短一行標題,就融合了豐富的資訊及故事情節。 ▍14種風格,學會貫穿讀者心房的方法 《1973年的彈珠玩具》中,藉由第一人稱的「我」展開一場令讀者感同身受的幻想之旅。《聽風的歌》中,村上結合了翻譯文體的語句,打動了新人文學獎的評審。至於《海邊的卡夫卡》則怎學會如何塑造出個性鮮明的角色。 「煎蛋前,得先懂得打開蛋殼」又或者「上菜前,得先學會如何揮灑香料」 村上春樹豪不避諱地表示自己的文體深受馮內果、費茲傑羅等作家影響,而且承認總是「從音樂學習文章的寫作法」。 本書正是為了告訴讀者,如何藉由「挑一名喜愛的作家,進而模仿」的新式寫作技巧,幫助你透過模仿,磨練出屬於自己的文體。 【香料之1】用5字訣「阿好嗯咦喔」,就能寫出村上文體? 藉由5段式故事架構,學會掌握住寫作主題。 【香料之2】欠缺靈感時,不妨讓電話響一下 利用神秘人物突然來電,推主人翁踏上冒險之旅。 【香料之3】謎樣的長標題,用關鍵字引發化學效應 在命名中濃縮故事情節,更能激發讀者的想像力! 【香料之4】突然間,重要的什麼消失了 反覆歷經失去與重生之間,讀者也參與了角色的成長。 【香料之5】以半自傳型式,描寫自己的化身 寫作是一種自我療癒之旅,你自己就是最動人的香料。 超越不了村上春樹,沒關係! 只要懂得模仿,也能寫出自己的風格! 本書特色 日本知名藝術斜槓人暨村上研究家──中村邦夫,以其敏銳地觀察結合自身實踐,統整歸納出村上春樹的各種創作手法及特徵,來幫助有志於寫作的人,能藉由模仿來培養抓住讀者目光的技巧。
【電子書】朝向漢語的邊陲:當代詩敘論與導讀
是詩,不斷將漢語推向極端和極致,以各異的嗓音,發出有關現實世界與經驗主體的精彩言說。 在本書中,學者楊小濱或以長篇專文宏觀論述詩史,或以短小精悍的評析探究詩的文字句法,以評論之鋒,一對一拆解詩的語言,與詩人千姿萬態、錯落有致的精神獨唱,相應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