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李清照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詩文集,歷來最經典名家評注, 帶領讀者感受情近濃至,意境沉博,韻味雋永,柔中帶剛, 墮情者醉其芳馨,飛想者賞其神駿的大家境界!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清照的詞作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早年詞風婉約含蓄,宋室南渡後,因歷經國破家亡與喪夫之痛的雙重打擊,轉為憂傷悲苦,顯現出深沉淒涼之意。 清照詞擅長白描書寫,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朱熹曾評價:「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詞品》讚揚:「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白語齋詞話》中亦稱:「李易安詞,獨闢蹊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李清照詞文作品傳世者不多,直至清末,才有輯佚。王幼安(王仲聞)的《李清照集校注》乃歷代版本中最權威完善者,被譽為「古籍整理之典範」,為研究賞析者所必讀。本書以王版《李清照集》為本,採大字印刷,現代編排,便於讀者閱讀、感受。
【電子書】李清照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詩文集,歷來最經典名家評注, 帶領讀者感受情近濃至,意境沉博,韻味雋永,柔中帶剛, 墮情者醉其芳馨,飛想者賞其神駿的大家境界!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清照的詞作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早年詞風婉約含蓄,宋室南渡後,因歷經國破家亡與喪夫之痛的雙重打擊,轉為憂傷悲苦,顯現出深沉淒涼之意。 清照詞擅長白描書寫,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是婉約詞的代表人物。朱熹曾評價:「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詞品》讚揚:「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白語齋詞話》中亦稱:「李易安詞,獨闢蹊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李清照詞文作品傳世者不多,直至清末,才有輯佚。王幼安(王仲聞)的《李清照集校注》乃歷代版本中最權威完善者,被譽為「古籍整理之典範」,為研究賞析者所必讀。本書以王版《李清照集》為本,採大字印刷,現代編排,便於讀者閱讀、感受。
【電子書】三六六‧日日賞讀古典詩詞經典名作(唐至清代)
★適合國中以上學子奠定國文基礎。 ★適合喜歡古典詩詞的成年男女於閒暇時賞讀。 ★精選唐代到清代的經典詩詞名作,按朝代及作者出生年排列,每首皆附有題旨、注釋及譯文,並有作者簡介,讀者可透過本書對古典詩詞有總體的認識。 ◎最簡明易懂的古典詩詞賞讀入門書 橫跨千年歲月,128位文人,366首詩詞 一天一頁,讀一首 輕鬆進入古典詩詞的世界 ◎最貼心設計的版面 詩詞文句逐行完整呈現,不會被編號、句中換行或分頁中斷 ◎依照朝代及作者出生年順序排列詩詞 唐朝: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隱、溫庭筠等22位文人 五代十國:李珣、馮延巳、李煜等9位文人 宋朝:柳永、張先、晏殊、歐陽脩、晏幾道、蘇軾、黃庭堅、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姜夔、吳文英、張炎等57位文人 元朝:關漢卿、白樸、喬吉等12位文人 明朝:陳子龍、柳如是、王夫之等8位文人 清朝:納蘭性德、厲鶚、張惠言、項廷紀、蔣春霖等19位文人 ◎每首詩詞皆附 1.一句題旨 2.百字作者簡介 3.注釋:力求精簡準確,並顧及典故。 4.譯文:力求以現代白話依字面翻譯,不多加附會及揣測。 詩詞的言外之意,邀請讀者自行品味、體會及想像。 ◎編輯說明 選取:選取上,難免會有主觀成分,較少選入軍事邊塞、詠史懷古等類的詩詞。為兼顧拓展讀者的詩詞視野之目的,大眾耳熟能詳、幾乎人人都可琅琅上口的絕句也較少選入。 排序:本書介紹之詩詞順序,係以朝代為先,再按作者的出生年排序,出生年不詳的作者之作品,則排在該朝代的最後面。但同一作者的詩詞排序,並非依創作順序排列。 詩詞版本:古典詩詞流傳久遠,部分用字會有兩、三種版本;在字意注釋上,各家亦有不同看法。因考據訓詁非本書用意,僅擇一解釋。 注釋:力求簡要精準。為了避免注釋編號影響賞讀,詩詞裡不加注釋編號,而是在注釋處註明詞彙所在行列,供讀者對照閱讀。此外,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不需前後翻查注釋,每首詩詞皆附有完整注釋,因此相同詞語的注釋會重複出現。不過,相同詞語在不同詩詞中所用之意不見得相同,敬請注意。 賞讀譯文:以字面解讀為主,力求逐字翻譯,在顧及語意完整性之外,皆不多添加其他字詞。不談言外之意及背景故事,亦不做過多揣測。因詩詞的曖昧性,各家解讀多有差異,字面解讀亦難完全精準,僅供讀者參考。關於詩詞中是否有延伸意涵,敬請各位讀者發揮想像力與感受力來解讀及詮釋。
【電子書】平生懷抱此中留:勞思光韋齋詩詞論文集
世人對於勞思光先生之認識,多以其對哲學的鑽研而有極大的學術貢獻;同時,對於其具有主體自由「承擔精神」的文化人格而推崇備至。然而,勞先生旅居香港,參與芳洲詩社,實為一具有詩創文人身分,卻未被普遍認識。二○○四年三月六日,作者參與《思光詩選》首次讀書會,自此感受勞先生詩歌之生命活動;二○一二年五月,與林碧玲等十一位教授述解《勞思光韋齋詩存述解新編》一書出版;二○一五年八月至二○一九年一月,執行「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勞思光哲學與詩文研究」之子計畫「勞思光韋齋詩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學價值」。此期間針對勞先生詩詞創作進行研討,本書即作者近年來探討勞思光韋齋詩詞發表的論文集成,彰顯勞先生詩學的深厚蘊致而燭照生命的價值。
【電子書】柳園紀遊吟稿
本書記詠國內外遊蹤,包括大陸各地、日本、韓國、東歐、東南亞及臺灣各縣市,都四百首。古風、律詩、絕句、聯句等都有。東坡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余亦藉留爪跡云爾。同時,本書亦承蒙前考試委員、現任中華詩學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張定成先生題耑,又荷鄧璧先生(中華民國古典詩研究社創社理事長)、江沛先生(曾任春人詩社社長)、甯佑民先生(曾任中華民國古典詩研究社理事長)及朱自力先生(曾任政治大學國文學研究所所長、致理技術學院校長)等吟壇耆宿贈序,彌增光彩。
【電子書】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
《讀後:王厚森「論詩詩」集》是詩人學者王厚森的第三部詩集,收入以詩論詩的「論詩詩」共67首。名為「讀後」,既指這些作品來自於讀詩之後的心得與反饋,也反映了詩人對生命和創作議題的深度思考。全書五卷。卷一「青春詩人夢」是對年輕詩人及同齡作者的關注;卷二「島的日常與非常」,是向詩壇前行者致敬之作;卷三「獨立時光年代記」從時間、空間的思維切入,思辨人文與地景的相互關係;卷四「岸與案」書寫對象涵括海外作家與作者本人,既與外界對話,亦向內反思;卷五「已讀」則為前兩部詩集中的舊作。
【電子書】最愛是詩
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的散文名家琹涵 重新詮釋從漢代到清末,50首流芳千古的經典好詩。 ◆古詩今讀,激盪出不同的璀璨光芒 全書精選歷久彌新的絕妙詩句,涵蓋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李商隱、晏殊、歐陽修、蘇軾、陸游、方孝孺、王九齡等不同年代的三十多位詩人,共五十首詩作。作者閱讀古典詩詞多年,選詩呈現漢代用韻自由的古體詩、樂府詩,唐代音律工整的近體詩,趨於散文化的宋詩,乃至元明清不為人熟知的遺珠之作,隨手拈來都是讓人深深喜愛的佳句。只選名句,是因為膾炙人口、歷代流傳的短句,格外深刻動人,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令人好奇這些句子在現代生活中出現,將擦出怎樣燦爛的火花? ◆和詩同在,人生就可以與愛同行 那些優美動人的詩,亙古閃爍在文學的夜空,使人仰望和由衷的喜愛與嘆服。現代人生活太過忙碌緊張,身心靈容易受傷,而美,會是最好的療癒。琹涵將詩中意象結合日常經驗,以溫柔優美的文字細膩描摹你我周遭的故事。也許某天,像書中人遭遇苦難困厄,自覺人間行難時,心中浮想聯翩的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將原本的失望沮喪轉化為歡欣鼓舞,在絕望中重現生機。或許憶起「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如作者一樣珍惜韶光易逝,勉勵自己善用每一刻,追尋生命的意義,與愛同行。翻讀本書五十則扣人心弦的篇章,手抄數首詩句,從中獲取心靈的平靜,寫作的薰陶,人生的啟迪。原來這些令人愛好的詩句與故事,可以召喚往日美好的回憶,激發我們積極正向的去擁抱生命。 ◆琹心涵語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佚名〈青青陵上柏‧古詩十九首其三〉 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那來去匆匆的遠行過客一般。如此短暫無常,匆匆的來也匆匆的去,還有多少時光可供我們停留揮霍呢?所以珍惜歲月是必須,力求上進也是必須。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雲〈別詩〉 相聚太短,離別太長,能不感嘆?每次分手後總要經過許久才能相見。難怪古人不愛別離,不喜旅行,因為別後變化多,甚至未必還有重逢的時刻。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 能如此悠然自得,沒有罣礙,應該是來自於胸襟的曠達,才能有超然於物外之趣,領會了處處都有好風景的佳妙。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晚春的風把美麗的繁花帶走了,取而代之的,留給了我們清涼的綠蔭。屬於我們生命中的花季早已遠去,卻也無須傷悲,讓我們期待另一番勝景的來到吧!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春將過,花將落,我的一生,又能遇上幾次賞花的清明? 願歲月靜好,花常開,人長在。 本書特色 ★書中引用漢代至元明清的雋永詩句,詩本來就有很多對庶民心情直白的描摹,結合生活化的故事,將古典詩句的智慧運用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於以往琹涵出版的詩集,不限於唐代詩人的作品,也只選摘詩名句,所選的都是流傳千古的詩句。
【電子書】最愛是詩:五十則擁抱生命的詩句,喚回人生的美好記憶
引領古典詩詞現代化的散文名家琹涵 重新詮釋從漢代到清末,50首流芳千古的經典好詩。 ◆古詩今讀,激盪出不同的璀璨光芒 全書精選歷久彌新的絕妙詩句,涵蓋陶淵明、王維、李白、杜甫、李商隱、晏殊、歐陽修、蘇軾、陸游、方孝孺、王九齡等不同年代的三十多位詩人,共五十首詩作。作者閱讀古典詩詞多年,選詩呈現漢代用韻自由的古體詩、樂府詩,唐代音律工整的近體詩,趨於散文化的宋詩,乃至元明清不為人熟知的遺珠之作,隨手拈來都是讓人深深喜愛的佳句。只選名句,是因為膾炙人口、歷代流傳的短句,格外深刻動人,如:「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令人好奇這些句子在現代生活中出現,將擦出怎樣燦爛的火花? ◆和詩同在,人生就可以與愛同行 那些優美動人的詩,亙古閃爍在文學的夜空,使人仰望和由衷的喜愛與嘆服。現代人生活太過忙碌緊張,身心靈容易受傷,而美,會是最好的療癒。琹涵將詩中意象結合日常經驗,以溫柔優美的文字細膩描摹你我周遭的故事。也許某天,像書中人遭遇苦難困厄,自覺人間行難時,心中浮想聯翩的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將原本的失望沮喪轉化為歡欣鼓舞,在絕望中重現生機。或許憶起「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如作者一樣珍惜韶光易逝,勉勵自己善用每一刻,追尋生命的意義,與愛同行。翻讀本書五十則扣人心弦的篇章,手抄數首詩句,從中獲取心靈的平靜,寫作的薰陶,人生的啟迪。原來這些令人愛好的詩句與故事,可以召喚往日美好的回憶,激發我們積極正向的去擁抱生命。 ◆琹心涵語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佚名〈青青陵上柏‧古詩十九首其三〉 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那來去匆匆的遠行過客一般。如此短暫無常,匆匆的來也匆匆的去,還有多少時光可供我們停留揮霍呢?所以珍惜歲月是必須,力求上進也是必須。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雲〈別詩〉 相聚太短,離別太長,能不感嘆?每次分手後總要經過許久才能相見。難怪古人不愛別離,不喜旅行,因為別後變化多,甚至未必還有重逢的時刻。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終南別業〉 能如此悠然自得,沒有罣礙,應該是來自於胸襟的曠達,才能有超然於物外之趣,領會了處處都有好風景的佳妙。 春風取花去,酬我以清陰。——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晚春的風把美麗的繁花帶走了,取而代之的,留給了我們清涼的綠蔭。屬於我們生命中的花季早已遠去,卻也無須傷悲,讓我們期待另一番勝景的來到吧!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蘇軾〈東欄梨花〉 春將過,花將落,我的一生,又能遇上幾次賞花的清明? 願歲月靜好,花常開,人長在。 本書特色 ★書中引用漢代至元明清的雋永詩句,詩本來就有很多對庶民心情直白的描摹,結合生活化的故事,將古典詩句的智慧運用到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不同於以往琹涵出版的詩集,不限於唐代詩人的作品,也只選摘詩名句,所選的都是流傳千古的詩句。
【電子書】愛情, 詩流域(紀念珍藏版)
2000年,開啟古典新銓新世紀;出版18年,累銷十萬本,年年再版不間斷!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婉約經典《愛情, 詩流域》,全新改版上市。不管時光如何遞嬗變遷,無論人世多少躁動不安永遠以溫柔之眼洞察世事,以感性之筆撫慰陪伴我們特別收錄/張曼娟新版序〈總在耳邊的私語〉/常常,有人忽然忘情的朗誦一首詩,其他人安靜諦聽,或者輕輕嘆息。有時候,有人用著歡愉的音調念兩句詩,大家都陷落在自己的回憶裡,微微地笑了起來。那個夏天,我們都在讀詩,彷彿回到童蒙時代,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午後的蟬在樹上響亮鳴唱,從第一首詩的古早,到永不止息的未來。我們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要將古典詩歌與現代情懷,沖積成一片美麗的流域。我是愛詩的,愛它的悠遠浪漫;也愛現代生活,愛它的倉促現實,我想從詩中的愛情開始著手,於是,我們掘出了第一條水流。──張曼娟三十首悠遠雋永的中國古典情詩,三十則細膩動人的現代愛情故事,新時代的絕美相逢。張曼娟以現代觀點詮釋古典詩作,以古典精神拼貼現代愛情形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探索古典領域的全新視界。
【電子書】【張曼娟藏詩卷1-5】套書(新版)
2000年,開啟古典新銓新世紀;出版18年,累銷十萬本,年年再版不間斷!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婉約經典《愛情, 詩流域》,全新改版上市。不管時光如何遞嬗變遷,無論人世多少躁動不安永遠以溫柔之眼洞察世事,以感性之筆撫慰陪伴我們特別收錄/張曼娟新版序〈總在耳邊的私語〉/常常,有人忽然忘情的朗誦一首詩,其他人安靜諦聽,或者輕輕嘆息。有時候,有人用著歡愉的音調念兩句詩,大家都陷落在自己的回憶裡,微微地笑了起來。那個夏天,我們都在讀詩,彷彿回到童蒙時代,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午後的蟬在樹上響亮鳴唱,從第一首詩的古早,到永不止息的未來。我們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要將古典詩歌與現代情懷,沖積成一片美麗的流域。我是愛詩的,愛它的悠遠浪漫;也愛現代生活,愛它的倉促現實,我想從詩中的愛情開始著手,於是,我們掘出了第一條水流。──張曼娟三十首悠遠雋永的中國古典情詩,三十則細膩動人的現代愛情故事,新時代的絕美相逢。張曼娟以現代觀點詮釋古典詩作,以古典精神拼貼現代愛情形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探索古典領域的全新視界。
【電子書】愛情,詩流域
2000年,開啟古典新銓新世紀;出版18年,累銷十萬本,年年再版不間斷!古典新詮第一人——張曼娟,婉約經典《愛情, 詩流域》,全新改版上市。不管時光如何遞嬗變遷,無論人世多少躁動不安永遠以溫柔之眼洞察世事,以感性之筆撫慰陪伴我們特別收錄/張曼娟新版序〈總在耳邊的私語〉/常常,有人忽然忘情的朗誦一首詩,其他人安靜諦聽,或者輕輕嘆息。有時候,有人用著歡愉的音調念兩句詩,大家都陷落在自己的回憶裡,微微地笑了起來。那個夏天,我們都在讀詩,彷彿回到童蒙時代,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午後的蟬在樹上響亮鳴唱,從第一首詩的古早,到永不止息的未來。我們是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的,要將古典詩歌與現代情懷,沖積成一片美麗的流域。我是愛詩的,愛它的悠遠浪漫;也愛現代生活,愛它的倉促現實,我想從詩中的愛情開始著手,於是,我們掘出了第一條水流。──張曼娟三十首悠遠雋永的中國古典情詩,三十則細膩動人的現代愛情故事,新時代的絕美相逢。張曼娟以現代觀點詮釋古典詩作,以古典精神拼貼現代愛情形貌,帶領讀者進入一個探索古典領域的全新視界。
【電子書】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
本書特色: 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精選詩集。 台灣第一本將越南詩翻譯成中文與台語文的作品。 本書特選許多題材來自台灣,台灣讀者必定深有共鳴。 &
【電子書】李杜詩學與民族文化
◎ 中國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徐希平教授經典研究特輯◎ 藉由分析李杜詩作背後承載的精神意象,重組其作品與民族文化之間的意義。透過中國多民族文化交互融合與發展,借鑒新的材料,重新對中國文化與古代文學進行思考和闡釋。千百年來,追慕與研究李杜者無時而已,未嘗斷絕,其影響突破了時空、地域、族別與國界,成為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本書共分三大編:第一編「李杜行跡與文獻考辨」針對李白、杜甫生平行跡之存疑問題重新梳理,並對其人文獻進行考辨;第二編「李杜與民族文化」探析李杜詩歌精神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第三編「李杜詩學與影響」從前人專論剖析李杜詩學之於民族精神的意義,以及吸收詩歌對少數民族的影響予以論述。全書從詩學的角度對歷代關鍵詩話及論述進行分析研究,探討其得失,考察李杜內涵精神及其影響。★特別收錄★杜甫誕生1300周年紀念大會暨研討會論文:〈杜甫、黃庭堅與中國大雅文化論──寫在杜甫誕生1300周年及四川丹棱大雅堂重建時〉
【電子書】五代兩宋詩詞信手拈來
總有一句詩,說出此時此刻你心底的聲音 總有一句詞,恰到好處地擊中了你的靈魂 愛戀至深,情深不悔,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道別分離,憂愁哀傷,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讓詩詞走進你的生活,讓美的言語在你的心底紮根。 你是否曾有過,當一時興起、詩興大發時,張口卻想不出該說哪一句詩詞? 這是一本打破傳統目錄編排,以心智圖分類,貼近你我日常生活的詩詞書, 讓你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能找到最切合心靈的那一句詩! 本書特色: × 一目了然的創新心智圖目錄,好查找又好學習。 × 囊括等李煜、晏殊、歐陽脩、蘇軾、岳飛、辛棄疾、陸游等詩詞名家,精選超過八五○句觸動人心、絕對值得學習的五代、兩宋詩詞名句。 × 一網打盡抒情、議論、敘事寫景等三大作文題型,分類詩詞名句,可配合不同需求,強化寫作時詩詞名句的運用能力,加強作文表現力和文字運用美感。 × 細分思鄉、愛慕、人生領悟、社會現象、勤學、政治國事、言語行為、形貌儀態、自然山水等五十三種情境分類,適用於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信手拈來,讓你的遣詞用字更加優美動人。 × 精闢解析,說明詩詞創作背景、作者生平、名句典故,同步加深古典詩詞的學習與理解。
【電子書】五代兩宋詩詞信手拈來
總有一句詩,說出此時此刻你心底的聲音 總有一句詞,恰到好處地擊中了你的靈魂 愛戀至深,情深不悔,須作一生拚,盡君今日歡, 道別分離,憂愁哀傷,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讓詩詞走進你的生活,讓美的言語在你的心底紮根。 你是否曾有過,當一時興起、詩興大發時,張口卻想不出該說哪一句詩詞? 這是一本打破傳統目錄編排,以心智圖分類,貼近你我日常生活的詩詞書, 讓你在生命的每一個瞬間,都能找到最切合心靈的那一句詩! 本書特色: × 一目了然的創新心智圖目錄,好查找又好學習。 × 囊括等李煜、晏殊、歐陽脩、蘇軾、岳飛、辛棄疾、陸游等詩詞名家,精選超過八五○句觸動人心、絕對值得學習的五代、兩宋詩詞名句。 × 一網打盡抒情、議論、敘事寫景等三大作文題型,分類詩詞名句,可配合不同需求,強化寫作時詩詞名句的運用能力,加強作文表現力和文字運用美感。 × 細分思鄉、愛慕、人生領悟、社會現象、勤學、政治國事、言語行為、形貌儀態、自然山水等五十三種情境分類,適用於各種場合,隨時隨地信手拈來,讓你的遣詞用字更加優美動人。 × 精闢解析,說明詩詞創作背景、作者生平、名句典故,同步加深古典詩詞的學習與理解。
【電子書】人間詞話.蕙風詞話.白雨齋詞話
晚清三大詞話完整全收錄, 深入感受古典詞曲創作的情思,帶領讀者一窺古典美學的極致境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什麼心情?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是何等對比?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怎樣的心境? 詩與詞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兩大頂峰。詞出於唐,歷經發展,大盛於宋,但衰於元,直至清代,再度復興。 歷代詞家輩出,李白、蘇東坡、歐陽修、柳永、陸游、溫庭筠、李煜、李清照、元好問、納蘭性德等人……將黍離之悲、纏綿情思,盡皆入詞。 但面對眾多名家、千萬首詞曲佳作,我們到底該如何閱讀、理解與感受。詞作與人生,又有怎樣的關聯性呢? 詞話的存在,就像是賞析者的閱讀筆記,透過名家的眼光與閱歷,引領讀者感受與鑑賞詞作之美,領會不同階段人生與美的境界。 《人間詞話》本書為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王國維於本書中提出以「境界」之說,認為作品的優劣高低,皆以境界為原點,並講求性真情豐,其影響後世甚深。 《蕙風詞話》受詞家名輩推許,在境界論方面,提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在創作論方面提出了尚天分、兼主學養的主張,並勉勵學詞者在師法之餘,要建立一己之「詞格」。與《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雙璧」。 《白雨齋詞話》是三本詞話中撰寫時間最早、涉獵範圍最廣、篇幅最豐富的作品。於填詞創作中提出「沉鬱」論,創作宗旨為「本諸風騷,正其情性,溫厚為體,沉鬱為用」,與《人間詞話》、《蕙風詞話》,並稱「晚清三大詞話」。
【電子書】人間詞話.蕙風詞話.白雨齋詞話
晚清三大詞話完整全收錄, 深入感受古典詞曲創作的情思,帶領讀者一窺古典美學的極致境界。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什麼心情?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都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是何等對比?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怎樣的心境? 詩與詞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兩大頂峰。詞出於唐,歷經發展,大盛於宋,但衰於元,直至清代,再度復興。 歷代詞家輩出,李白、蘇東坡、歐陽修、柳永、陸游、溫庭筠、李煜、李清照、元好問、納蘭性德等人……將黍離之悲、纏綿情思,盡皆入詞。 但面對眾多名家、千萬首詞曲佳作,我們到底該如何閱讀、理解與感受。詞作與人生,又有怎樣的關聯性呢? 詞話的存在,就像是賞析者的閱讀筆記,透過名家的眼光與閱歷,引領讀者感受與鑑賞詞作之美,領會不同階段人生與美的境界。 《人間詞話》本書為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作品,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批評著作之一。王國維於本書中提出以「境界」之說,認為作品的優劣高低,皆以境界為原點,並講求性真情豐,其影響後世甚深。 《蕙風詞話》受詞家名輩推許,在境界論方面,提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在創作論方面提出了尚天分、兼主學養的主張,並勉勵學詞者在師法之餘,要建立一己之「詞格」。與《人間詞話》號稱晚清詞話「雙璧」。 《白雨齋詞話》是三本詞話中撰寫時間最早、涉獵範圍最廣、篇幅最豐富的作品。於填詞創作中提出「沉鬱」論,創作宗旨為「本諸風騷,正其情性,溫厚為體,沉鬱為用」,與《人間詞話》、《蕙風詞話》,並稱「晚清三大詞話」。
【電子書】古典詩詞風景:一起漫步在唐至清代一〇二首詩詞山水間
102首與山林、江海、花樹相關的詩詞 97種賞讀古典詩詞的角度 賞讀詩詞自由式,讓人越讀越愛 打破傳統分類,從現代人的角度選讀跨時代詩詞。 可以欣賞文字之美、可以沉醉其中、可以隨意聯想,也可以唱反調…… 跟著兩位久別重逢的國中同學,李真希╳王明晴,透過感性與知性的書信對談,在賞讀詩詞的同時,重溫年少歲月,分享生活近況,品嚐有關自我、夢想、愛情、友情、親情等人生滋味。 一起品味古典詩詞精煉的遣詞用字,也在古典詩詞裡找到自己的心情。 原來,古典詩詞如此美麗,又如此貼近現代生活。 ◎前情提要 李真希和王明晴在國中同學婉怡的婚禮上重逢後,決定要通信賞讀詩詞,順便聊聊彼此的生活點滴與感想。在賞讀與「花草樹木」相關的花園主題詩詞、與「日月星辰、晴雲雨雪」相關的天空主題詩詞後,她們決定以「風景」為主題,賞讀與「山林、江海、花樹」相關的詩詞。 ‧李真希:中部人,臺北G大多媒體動畫系畢業。現居臺北,為DF動畫臺編導。未婚。在放下對前男友亞翔的眷戀後,曾與同事弘宇交往過。目前單身,即將搬家,與朋友杏娟、意瑄同住在一起。 ‧王明晴:真希的國中同學,任職於中部某農會,已婚,育有差距六歲的一雙兒女。 ◎給明晴的信 明晴: 我選讀陳子昂〈感遇〉組詩的第二首,做為風景系列的開頭。詩人讚美春夏時節的蘭草與杜若長得十分茂盛蒼鬱,而且擁有絕美的花姿,然而隨著秋日逐漸到來,花朵都快凋謝殆盡了,仍沒有人懂得欣賞它們,充滿了懷才不遇的感嘆。詩人自身的遭遇也令人嗟嘆,雖然他曾因上書論政而得到武則天的重視,但多次直言進諫都不被採納,甚至還被降職;在他辭官之後,更是被縣令誣害入獄,因此憂憤身亡,結束了一生…… 最近,我時常在想自己為何喜歡看少女動畫,原因之一,是這些故事都必然擁有美好結局,「主角最後一定會幸福的」這一點讓人在變幻無常的世界中,獲得一絲安全感。我尤其喜歡主角設定為聰明、勇敢、善良又正直,且劇中沒有想置主角於死地的固定邪惡反派,只是因各自立場或認知不同而產生衝突的故事,這能讓我繼續抱持「世界依然美好」的想像。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在逃避現實吧。但是,每個人都在抱怨世間險惡,卻總是寄情於勾心鬥角的劇情中,不是讓自己更加痛苦難受嗎?所以,我寧願沉浸在少女動畫那溫暖的有情世界裡,然後暗自期待自己在真實生活中也能遇到這類美好的事。 真希‧十二月 本書特色 ‧每首詩詞皆附注釋,並貼心設計無注釋編號干擾賞讀的編排方式。讀者可直接從詩詞文字理解意境,從而延伸思考和想像。 ‧精選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歷代共59位文人的作品,皆附上作者簡要生平,讓讀者可對作者的創作觀點有基本了解,幫助理解詩詞涵義。 ‧每組詩詞皆搭配一篇簡短好讀的書信散文,透過連續劇情、感性與知性兩種角度,將對詩詞的理解與領悟融入日常生活中。
【電子書】夏敬觀談近代詩詞:忍古樓詩詞話
「忍古樓」源自「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此而終古」一句,謂詞人並非躲進象牙塔裡,反以文字抒發對社會的憂慮與眷戀。 江西派著名詞人夏氏評論集,《忍古樓詩話》、《學山詩話》、《忍古樓詞話》三冊首次集結出版。 & 絕版史料重新點校分段編輯╳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漢火中衰遘閏餘,露車敢陋九夷居。王城如海猶宜陋,人境無喧便可廬。延月穹樓陪母飲,藝蔬隙地課兒鋤。治生不是吾儒事,終勝求營但抱虛。」弢庵工為詩鐘,雖嵌字詠物,題極纖仄,於十四字中,必有深遠寄託。其律體極似晚唐人韓冬郎渡海後詩,彌深亡國舊君之感。 ──〈陳寶琛詩有亡國舊君之感〉,《忍古樓詩話》 「富貴同誰共久長?劇憐無術媚姑嫜。房星乍掩飛霜殿,已報中宮撤膳房。」此言穆宗后死事也。相傳穆宗未大婚前已得隱疾,后入宮未久,又頗為孝欽所不喜。故御史潘敦儼請更定后諡號摺,內有「道路傳聞,或稱悲傷致疾,或云絕粒霣生」之語。 ──〈文廷式詩穆宗后死事〉,《學山詩話》 長樂王允皙又點,予三十年之文字交也。所著有《碧棲詞》一卷,吐屬清婉,有一唱三歎之妙…〈海棠花下作‧浣溪沙〉云:「葉底遊人不自持。枝頭啼鳥尚含癡。玉兒愁困有誰知。淺醉未消殘夢影,薄妝原是斷腸姿。人生何處避相思。」又點兼工詩,絕句尤庯峭,蓋亦致力於白石詩。 ──〈王又點〉,《忍古樓詞話》 本書特色&& & ●從評論中看見夏敬觀如何結合「經學」、「史學」為根幹,解構「經史之用」的經世濟民的文人創作。 ●以「溫柔敦厚」的詩教為鞭,評解創作者如何以學問為基石,並結合個人思想作詩詞。
【電子書】清代詩話與宋詩宋調
宋人於唐詩之後,追求新變,致力自得。或學唐拓唐,或會通化成,或盡心創意造語,或標榜深遠精巧。於是在唐詩繁榮之後,發展出陌生而獨到之宋詩特色,蔚為「詩分唐宋」之文學事實。平議唐宋詩之爭,持文學語言新探清初宗唐詩話;強調新巧深遠,自成一家,以評價清初宗宋詩學、《甌北詩話》、《石洲詩話》、《昭昧詹言》,而唐宋詩之異同顯然可見,宋詩宋調之風格特色昭然若揭。日本京都學派有「唐宋變革」論、「宋代近世」說,以及「宋清千年一脈」論。持以觀桐城詩學、同光詩派、乃至於五四詩學、臺灣現代詩,一切文學大多「近宋詩,而遠唐詩」。本書後半,援引清初臺灣海洋詩賦、日本江戶時代之漢詩詩話,從傳播接受之視角作論證,要皆遠離唐詩唐音,而接近宋詩宋調之本色風格。
【電子書】南宋詞境淺說
晚清光緒探花、近代詩詞名家俞陛雲 詩意筆法點評宋詞、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 本書共收南宋詞三十七家、三百八十五首,基本涵蓋南宋時期的重要詞人、詞作。俞氏作為近代詩詞大家,本身具有精深的詞學造詣和鑒賞力,故選詞不落窠臼,堪稱獨具一格的宋詞佳作選本。書中對所選詞作不僅從曲調、格律、詞境等方面加以藝術箋釋,更兼鉤沉史跡感懷詞人,以極具詩意的筆法闡幽發微、“申其義而暢其趣”,可謂一本藝術鑒賞力極高的詞學專著。 推廣重點 晚清光緒探花、近代詩詞名家俞陛雲,用詩意筆法點評宋詞、不可不讀的國學經典。 共收南宋詞三十七家、三百八十五首,基本涵蓋南宋時期的重要詞人、詞作。 選詞不落窠臼,堪稱獨具一格的宋詞佳作選本。 不僅從曲調、格律、詞境等方面加以藝術箋釋,更兼鉤沉史跡感懷詞人,靈動有思,全面精到。 藝術鑒賞力極高的詞學專著。 與《北宋詞境淺說》共同推廣
【電子書】詩後三千年
我的肉和你的肉摩擦愛會疼痛 性裂開一張嘴 詩從裡面長出芽來 時序連綿貫穿上下三千年,地域橫跨參錯中西兩大詩觀 一行短序搭配三千行長詩,普世嚮往的詩趣都在此翻湧 馳騁想像力不足以說盡此中的關節,詩體蛻變和文化命脈斷裂是最大的憂慮,書中收錄〈春秋沒有吟遊詩人〉、〈擾攘一個戰國只因驚恐〉、〈秦漢的大一統夢未酣〉等30個篇章,企盼此詩集可以救活一部已經沉寂多時的中土文學史。 本書特色 ❶時序描寫從先秦到當代,地域刻畫橫跨中與西,現代詩的時序之長、地域之廣尤為詩壇罕見。 ❷鎔鑄作者對文學史的熟稔,共計收錄30篇長詩,篇章皆為一時之選。
【電子書】江戸時代における『詩集伝』の受容に関する研究
這本論文可以說是日本江戶時代《詩經》學的通論,全書分八章,重點在二至六章,以學派為綱、各派的代表學者為目,闡述他們研究《詩經》的特色和方法。第二章論述新注學派藤原惺窩(1557-1619)、山崎闇齋(1618-1682)、中村惕齋(1629-1702),第三章論述古注學派的中井履軒(1732-1817),第四章論述古學派的山鹿素行(1622-1685)、伊藤仁齋、荻生徂徠(1666-1728),第五章論述考證學派的大田錦城(1765-1825),第六章論述陽明學派的中江藤樹(1608-1648),第七章總結以上各章的論點。
【電子書】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詞(南宋~明清)【全彩圖文版】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是寫給青少年的讀物,分為《詩》、《詞》和《曲》,分別以唐詩、宋詞和元曲為主體,精選歷代詩詞曲作各100首彙集而成,引導中學生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並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與興趣,增強文學知識與哲理、提高寫作能力與技巧。 每篇內容設計如下: 【原文】《詞》兩冊共選出最經典的古詞100首。 【作者】深入淺出地描述作者創作的背景故事。 【注釋】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提昇閱讀力。 【名句】選出原作精華的句子與主旨,點出重點寓意。 【鑑賞】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讓讀者體會古文意境與想像,得到不同的成長與啟發。 【今譯】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白話語譯,有助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本書特色 1.挑選的詩詞平易近人,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可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啟發。 2.書中鑑賞部分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地引領孩子進入古典詩詞的殿堂,增進閱讀能力的課外讀物。 3.所選畫作皆源於國際少年藝術大展的作品,是一套具有質感且賞心悅目的叢書,值得閱讀、更值得珍藏。
【電子書】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詞(唐~北宋)【全彩圖文版】
《中學生必讀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是寫給青少年的讀物,分為《詩》、《詞》和《曲》,分別以唐詩、宋詞和元曲為主體,精選歷代詩詞曲作各100首彙集而成,引導中學生理解和感悟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並激發中學生的學習與興趣,增強文學知識與哲理、提高寫作能力與技巧。 & 每篇內容設計如下: 【原文】《詞》兩冊共選出最經典的古詞100首。 【作者】深入淺出地描述作者創作的背景故事。 【注釋】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提昇閱讀力。 【名句】選出原作精華的句子與主旨,點出重點寓意。 【鑑賞】解讀原文故事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讓讀者體會古文意境與想像,得到不同的成長與啟發。 【今譯】將深奧的文章內涵和寓意白話語譯,有助於讀者對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本書特色 1.挑選的詩詞平易近人,貼近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可在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啟發。 2.書中鑑賞部分能提綱挈領,深入淺出地引領孩子進入古典詩詞的殿堂,增進閱讀能力的課外讀物。 3.所選畫作皆源於國際少年藝術大展的作品,是一套具有質感且賞心悅目的叢書,值得閱讀、更值得珍藏。
【電子書】古典詩詞花園:一起穿梭在唐至清代一一五首詩詞花叢間
賞讀詩詞自由式,讓人越讀越愛 打破傳統分類,從現代人的角度選讀跨時代詩詞。 可以欣賞文字之美、可以沉醉其中、可以隨意聯想,也可以唱反調…… & 115首與花草樹木相關的詩詞 94種賞讀古典詩詞的角度 跟著兩位久別重逢的國中同學,李真希╳王明晴,透過感性與知性的書信對談,在賞讀詩詞的同時,重溫年少歲月,品嚐人生滋味。 一起品味古典詩詞精煉的遣詞用字,也在古典詩詞裡找到自己的心情。 原來,古典詩詞如此美麗,又如此貼近現代生活。 & ◎給明晴的信 沒想到在相隔十多年後,我們會在國中同學婉怡的婚禮上重逢,也沒想到妳竟然已經結婚,還有個可愛的小女娃了。我們當初那麼要好,就算同班,幾乎天天見面,還是經常寫信給彼此,怎麼國中畢業後就不知不覺失去聯絡了呢?好想再回到從前。 我突然想起,我們以前對文學都很熱衷,曾經一起投稿參加唱片公司舉辦的歌詞徵選活動,還買了一套書商到學校推銷的古典詩詞全集,卻從來沒有花時間好好讀它,後來也都沒有走上文學這條路。 我有個想法,我們一起來讀這些詩詞,好不好?但若是按順序一首首讀下來,實在有些無趣。不如就設定一個主題,挑選與主題相關的、自己喜歡的詩詞與對方分享,在賞讀詩詞的同時,我們也順便聊一聊這十多年來的生活經歷和感觸,補足這些年的友誼空缺,妳覺得怎麼樣呢? 我想,先以「花園」為主題吧。只要是與花草樹木相關的詩詞,不管是主題或詩句裡有提到,都可以。反正這也不是嚴肅的論文報告,只要讀得開心就好。賞讀的角度也不必設限,畢竟無論是詩詞、小說、電影或動畫等藝術創作,在完成之後,就擁有了自己的生命,讀者或觀者會怎麼感受它、評論它,都是作者無法主導和掌控的。因自身經歷不同,會有所感的地方也不同,就以開闊自由的心來賞讀詩詞吧。 & ◎人物簡介 ‧李真希:生日3/11。中部人,臺北G大多媒體動畫系畢業。現居臺北,為DF動畫臺編導。未婚。 ‧王明晴:生日12/7。真希的國中同學,在中部某農會任職。已婚,丈夫為國中地理老師,育有一雙兒女。 & 本書特色 ‧每首詩詞皆附注釋,並貼心設計無注釋編號干擾賞讀的編排方式。讀者可直接從詩詞文字理解意境,從而延伸思考和想像。 ‧精選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等歷代共63位文人的作品,皆附上作者簡要生平,讓讀者可對作者的創作觀點有基本了解,幫助理解詩詞涵義。 ‧每組詩詞皆搭配一篇簡短好讀的書信散文,透過連續劇情、感性與知性兩種角度,將對詩詞的理解與領悟融入日常生活中。
【電子書】相思千里:古典情詩中的美麗與哀愁
玩味古典文學中的雋永感觸 解讀優美情詩中的詩與愛情 這是你與古典情詩之間最短,也最美的距離…… & 情難解,詩亙古,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課題,不分古今,超越國界。打從詩三百、兩漢樂府以來,中國文學即不斷鋪敘著愛情故事,美麗而哀愁。 本書作者李瑞騰歷任臺灣文學館館長、中央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不論在古典或現代文學的領域皆具豐厚的學養,他在書中深入中國古典詩傳統,解讀詩歌與愛情,除〈導言〉洋洋灑灑總論古典情詩外,全書再分兩輯,共十八篇,從文類、主題、詩人等不同角度命題切入,首篇談《詩經‧國風》的愛情表現,以「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為題,之後再寫兩漢樂府詩中的愛情,繼而分析了定型的閨怨情詩〈自君之出矣〉,並討論了「鴛鴦」、寄衣情境、望夫石、息夫人故事、葉上題詩、商人婦等。不但替作品做了仔細詮解,引詩之後還加上艱難字詞的簡單注釋。除了細讀詩作,作者也詳閱詩人的傳記資料,輯二各篇中的動人故事因之描寫得更是歷歷在目,他以詩句為主標,副題則清楚呈現探討對象,如〈韋莊哭姬的哀痛之情〉、〈梅堯臣對髮妻的深情〉、〈陸游詩中所表現的愛之痛苦〉、〈吳偉業寫卞玉京〉、〈黃仲則對年少一段戀情的追憶〉等。 透過對這些古典愛情詩的賞讀,希望讓讀者或有心研究者能探觸社會文化背景,認識古詩之美、古代社會之男女關係、古代文人的愛情經驗等,也藉此了解一種狀況或情境下多種文本的不同寫法。 全書用詩來談情說愛,流暢動人的敘述,夾敘夾議,篇篇直探詩心與心之所愛,值得細讀品嚐。 本書特色 ★以流暢淺白的語句,敘說中國各時代古典情詩的奧妙。 ★兼採歷代詩人情詩佳句,深入解析詩人的詩心與愛情。
【電子書】中國歷代詞調名辭典(新編本)
本書收錄自唐代以來之詞調名。資料來源以諸加詞總、別集為主,旁及詞話、詞譜、筆記、小說、雜著、地方誌等,在範圍上求全求廣,在選擇上求嚴求慎,力求科學準確。凡收錄的詞調名之始詞、例詞均注有出處,並加注釋義,部分寫有按語。所收唐代聲詩、宋代舞曲、元人小令等調名,概以歷代詞家所選入為例,並一一注明。本編對調異名同、正名與別名相同而不同調者,又有別名而不同調者,特標次序,以資區別。宋元詞集中凡注有宮調者,悉錄備考。 & 本書特色 & 本書囊括中國自唐以來,收錄於諸家詞總、別集的詞調名,亦旁及詞話、詞譜、筆記、小說、雜著、地方誌等書,務求全求廣、求嚴求慎,以達到科學準確之目的。每一個收錄的詞調按照筆畫順序排列,均注有出處及釋義,特定詞調名會有按語做補充說明。對於調異名同者、正名與別名相同而不同調者、同別名而不同調者,也有標注次序,以做區別。& & 自唐宋以來,歷代詞家皆有所選,但本書乃集唐以來之大成,可以說是在研究詞調名、了解詞調名上佔有一席之地,更是研究「詞」學不可或缺的一本重要辭典,自編成以來,無有取代其地位之著作。
【電子書】詞藝之美:南瀛詞藝叢談
「詞」,興起於唐代,經過五代的發展,極盛於宋代,是一種合樂的詩歌,與詩、歌、賦,及散文,同為文學中的基本格式。「詞」,是一種嚴肅的文體,不僅格律森嚴,字句一絲不苟,而且在表現手法和風格上,都是稜角崢嶸、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但在此同時,詞也具備了性格柔和、格調自由、風格多情趣、體裁多變化、音色動人等文學價值。因此,要真正地欣賞詞藝之美,必須從詞的特色、詞體分類、音律等,多方面地進行了解。本書詳盡地介紹了詞的起源、分類、平仄規則、並附有常用詞牌平仄譜,是了解詞藝之美、及學習詞之創作的最佳入門良伴。
【電子書】葉嘉瑩作品集典藏版(共19本)
葉嘉瑩是當代講授詩詞最富盛名、影響力最為深廣的國寶級學者。 & 這位中國古典文學專家,以其生動優美的語彙和獨特細膩的興發感受,跨越時空的阻隔,去體味挖掘詩人詞人複雜敏感的內心世界。 葉嘉瑩將詩詞之美融會通達,信手拈來,深藏文采背後的人情義理剎時浮現。看她一一細述名家的背景、傳承,巧妙揉合個別際遇、情性、技巧,讓讀者體會作品中的意蘊興託。聽她娓娓道來詩詞深意,首首興味盎然,彷彿與歷代名家交遊,不僅瞭解文采之美,更可體會詩人們如何將才情與稟賦融入詩句,交織出中國文人獨特的生命情調。譬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潔、李白如天仙降世的狂放、杜甫懷憂生靈的剴切、蘇東坡超脫官場的豪情……。而詞是最富意象的,最易喚起比興之聯想。中國的詞幾經轉變,形成不同的美感,大都與不幸的環境有著密切關係。葉嘉瑩感性、象喻式的引導詞之欣賞,觸發讀者會心感受。例如:李後主國破家亡,他的詞有了進步;蘇東坡九死一生被貶到黃州、儋州,詩詞文章都有了進步;辛棄疾也因為南宋的衰敗挫折,才有了詞的成就 。這些深刻動人的好詞,都是歷經磨難淬練而成的,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變工」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通過葉嘉瑩教授的提點,還原了天寬地闊的心靈的深度,幫助現代讀者從中汲取安身立命的活水養分。雖然葉先生半生艱苦,在生活重擔以及接踵而來的苦難中,是這些平日讀誦與熱愛的詩詞,給予她安慰、支持她走過憂患的。這些如煙往事,和顧隨先生的教誨、期許一直深植心中,對於葉嘉瑩的教學、研究和創作影響深遠,雖已高齡九十,仍然以此惕勵,希望在文化傳承的長流中,讓更多人了解、欣賞與體會中國詩詞的美好和深遠意境。這是她受用一生的智慧。 1迦陵說詩講稿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融會古今中外文藝理論之精華,對中國古典詩歌的全新解讀,新穎而不偏頗,深刻而不深奧。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對中國古典詩歌做出了清晰透徹的闡釋,並將中西方文藝理論講解的深入淺出平易近人。 2迦陵論詩叢稿 本書收錄葉嘉瑩從主觀到客觀、從感性到知性、從欣賞到理論、從為己到為人的過程中的多篇論著,讀者透過此書能了解作者的研讀態度與寫作方式的轉變過程。 3漢魏六朝詩講錄 本書是對漢魏六朝時期代表性詩人及其作品的鑑賞評點,葉嘉瑩先生從具體的個體詩人入手,以深入淺出的講解評析,闡述了歷史背景、社會現狀和詩人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對其作品的深刻影響,展示了整個漢魏六朝時期文學的整體風貌。 4阮籍詠懷詩講錄 阮籍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建安文學之後正始文學時代的詩人。當時正處於魏晉之交,社會上的文士外表看來放蕩不羈,而內心深處卻懷有許多悲愴和痛苦。阮籍的詩寄託幽微,蘊藉深厚,把零亂的悲苦的內心感情用詩文表現出來,這是一個亂世詩人的悲苦心聲。 5陶淵明飲酒及擬古詩講錄 陶淵明親見東晉的滅亡,身處這樣的亂世,如何能夠持守住內心之中的一份平安,這是詩人終其一生努力的目標。葉嘉瑩先生講解陶淵明的飲酒詩和擬古詩,從詩的風格剖析陶淵明感情中的孤獨與悲愴,讓讀者循著低迴宛轉的情思、意念的流動,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 6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葉嘉瑩結合人物的生平和當時的歷史,對作品加以深刻剖析,講來入木三分,讓大家在領略詩歌的優雅與雋美的同時,更能體會作者獨到的用心。 7葉嘉瑩說中晚唐詩 本書融會了作者古今中外文藝理論之精華,對中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如韋應物、柳宗元、劉禹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杜牧等人,透過品評其詩作、細說人生,帶領讀者深切地剖析了詩人及其詩作。 8葉嘉瑩說杜甫詩 在唐朝詩歌的歷史演進中,杜甫是一位集大成的人物。葉嘉瑩先生結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對於詩歌感發生命的理解,深入講解杜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9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葉嘉瑩先生以〈秋興八首〉為例,展現了杜甫詩歌之集大成的成就,可以作為現代詩人之借鑒。並且選輯了不同之版本,考訂異同。將古典與現代結合,希望對新詩創作和學術研究都能有所助益。 10迦陵說詞講稿 葉嘉瑩對於中國詩詞之美融會於一心,信手拈來,將蘊藏在作品之內的人情義理、故事典故,自然生動地傳達出來,也因作者的即興發揮、興發感動,體現出詩詞中生生不已的生命力。 11名篇詞例選說 本書收錄葉嘉瑩對歷代著名詞人及其詞作的賞析,從詞人的性格背景、句法語法、意象風格等引入,細緻的解析引導,使讀者彷彿得見詞人身處的環境與當時的情緒;了解一首詞的組成元素,進而認識詞的細緻之美。 12唐宋詞十七講 詞所表現的是比詩更為深遠幽微的境界,那種語盡而意不盡的餘韻,需要細細吟味方能有所體會。葉嘉瑩結合詞人的生平經歷、性格學養,闡述剖析作品中深微幽隱的情意。 13唐宋詞名家論稿 本書分別論述了溫庭筠、韋莊、歐陽修、晏幾道、蘇軾、秦觀、周邦彥、陸游、辛棄疾等十六位名家的詞作,可視為唐宋詞的發展簡史,也是葉嘉瑩論詞之作中論說最具系統、探討最為深入的一本書。 14我的詩詞道路 葉嘉瑩對於詩詞的熱情,使她的講授極富感染力,透過自己對於詩詞的體悟,帶領大家進入中國古典詩詞的世界。詩詞灌溉了她的生命,她更以熱情傳達古詩詞的魅力,處處閃耀智慧的光采。 15迦陵雜文集 本書匯集作者多年來所寫的各類散文,這些隨筆記錄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情感和精神樣貌。本書從尋根之旅回溯探源,印證葉先生對於古典詩詞之深刻體會,感受其生活交遊、為人治學的生命情懷。 16迦陵詩詞稿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詩詞創作的完整結集,也是她一生飽經憂患的真實記錄。雖然人生坎坷,葉先生藉由詩詞的意蘊與詩情的馳騁想像,將飄蓬的際遇和人生的感悟內化昇華。 17中國古典詩歌的美感特質與吟誦 葉嘉瑩自幼啟蒙開始接觸中國詩詞,不只被詩詞中的興發感動所吸引,也透過吟誦傳達出聲音的美感,她不僅讀詩寫詩也吟詩,書中賞析詩作也教授聲律平仄,傳達出聲韻的美感與特質。 18迦陵學詩筆記(上冊詩學) 本書是葉嘉瑩聆聽顧隨先生的詩詞講課的記錄。顧隨先生對於詩歌具有敏銳的感受力與深刻的洞見,不僅是授業解惑的老師,對於葉嘉瑩人生學問的影響亦極為深遠,書中融會通達的解析,文字淺白意寓深刻。 19迦陵學詩筆記(下冊詞曲) 本書是葉嘉瑩四○年代聆聽顧隨先生詩詞講課的記錄。羨季先生會通詩經以降之千年韻文,細說詞曲一如說詩,夾敘夾議,風格靈動,不僅是授業的人師,更是解惑傳道的經師,讀者可自其睿智的說詞說曲中得到極大的啓發。
【電子書】人言詩話:賞析古代中國六十位詩人
★涵蓋各朝代表詩人及其特色作品,一窺歷代詩人生平與著作。很多人都知道中國古代出了許多詩人,但是知名的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之外,尚有代表性的詩人,卻未盡瞭解。本書以詩人為主,從最早的屈原、宋玉開始,介紹漢、晉、五代、隋、唐、宋各朝的代表詩人及其作品特出之處,分別將各詩人的生平作品的特質,作極扼要之重點敘述,讀者可以一窺歷代詩人之代表作,從本書中一覽無遺。從秦漢以迄隋唐,詩人何止千數,筆者將往昔所欣賞、所熟知的詩人挑出六十位,按其生年先後,逐一介紹給讀者,讓我們共同來分享其詩趣巧思、生活遭遇;那些詩人就是: 屈原、宋玉、蘇武李陵、蔡文姬、王粲、曹植、阮籍、張華、左思、陸機、陶潛、謝靈運、鮑照、杜審言、沈約、謝眺、庾信、薛道衡、楊廣、王績、駱賓王、盧照鄰、蘇味道、王勃、楊炯、沈佺期、陳子昂、宋之問、孟浩然、李頎、綦毋潛、丘為、王昌齡、祖詠、高適、王維、崔顥、李白、儲光羲、劉長卿、杜甫、岑參、韋應物、孟郊、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元稹、賈島、李賀、盧仝、杜牧、李商隱、皮日休、杜荀鶴、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
【電子書】看甄嬛學詩詞:六十六首詩詞出戲入戲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也暗藏著深遠的寓意!例如甄嬛在倚梅園許願時所說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其實是來自卓文君的〈白頭吟〉,當初寫下時是因為卓文君夫君司馬相如想要納妾,心灰意冷所著,對照甄嬛之後的感情經歷,有種命運弄人之感。而用「十年生死兩茫茫」敘述思念已逝純元皇后之情的雍正皇帝,意外地跟原詞作者蘇軾,一樣都難忘正妻,卻同時娶了「姊妹」為妻,並且都一邊思念著元配,卻仍舊多情。這些在戲劇中沒有直接點出,但原詩詞與《後宮甄嬛傳》在戲裡戲外相互呼應的涵義,都在本書裡精闢剖析,讓我們在欣賞戲劇的同時,也能輕鬆了解古典文學之美。
【電子書】《荀子》詞彙資料彙編
本書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編纂之《荀子逐字索引》為底本,用研究所「漢達文庫」電腦檢索系統將詞彙輯錄,並統計不同數據,然後經由研究人員編纂《荀子》專用詞彙,和《荀子》詞彙僅見單一先秦兩漢典籍的材料。書中凡涉及成詞與否的爭議,編者均採寧濫勿缺的原則,權將有關詞彙資料收錄。期望本書之出版,有助學者檢索先秦兩漢詞彙的使用數據,並進一步探究先秦兩漢典籍的語言使用特質,據此開展更多歷時性的、跨文獻的詞彙研究工作。
【電子書】被遺忘的存在:滕固文存
縱觀滕固短暫而勤奮的一生,他在文學理論與創作、藝術史學等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開風氣之先的作用。在他從事文藝創作和學術研究的二十餘年間,為世人留下了近二十種專著和編、譯著作以及有待發掘的散佚文章、史料。本書的編輯出版,雖屬拾遺補缺,然希冀為讀者展示作者多方面的創作、研究成績,為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有關滕固著述和史料,使世人記住這位學貫中西、英年早逝,且對中國現代文化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的一代學人。滕固(1901-1941)字若渠,中國上海人。中國現代文學家,藝術史學奠基人。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參事、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常務委員、國立藝專校長諸職。著有《外遇》、《死人之嘆息》、《中國美術小史》、《唐宋繪畫史》等。
【電子書】中文經典100句:古詩源
學習名句100篇,輕鬆閱讀經典,深入中文堂奧「中文經典100句」此一新書系可說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對於「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後──不再寫錯字、念錯音、用錯成語──進入經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必經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如何敲開大門,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在經典古籍的內容介紹上,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古詩源》為詩歌總集,由清朝沈德潛所編。全書共十四卷,選錄自唐虞至隋的古詩歌謠七百餘首,逐篇附有疏釋大意及評語圈點。沈德潛是為慧眼獨具的選家,此書中他選錄了大量的古代歌謠、漢魏六朝樂府,在藝術上反對綺靡雕琢,在思想上比較注意社會現實面。《古詩源》裡的詩歌,大多以反映政治盛衰及民間疾苦為主。篇篇深切感人,文字質樸,以情感取勝。古今之兩大長篤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及蔡琰的「悲憤詩」,更有卓文君悲恨淒淒的「白頭吟」及司馬相如的「封禪頌」等,皆是古詩之代表佳作。作者簡介【總策畫】季旭昇1953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國文研究所碩士、博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現任玄奘大學中語系教授,著有:《詩經吉禮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詩經古義新證》、《金文單字引得》(合編)、《說文新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讀本》等。1994年,中華電視台雞蛋碰石頭「說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華電視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國語日報「字圓其說」專欄撰稿。商周出版書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總策畫,《漢字說清楚》(2007年出版)。【文心工作室】吳昆展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喜愛古典文學及推理小說,專長為文章分析與三國演義研究。曾從事出版工作,現為莊敬高職國文教師。徐玉珍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畢業。翁淑玲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現為上市公司營運管理主管,喜好閱讀、旅遊、資料分析,座右銘:寵辱不驚。陳雅純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一屆畢業,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肄業。除了編寫中國文學經典外,亦著有《十二生笑童話故事》、《宇宙嘟嘟飯店1:外星朋友,歡迎光臨》、《宇宙嘟嘟飯店2:奇奇怪怪的外星人》等童書。楊舒雲目前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方向主要為中國思想史與制度史之互動關係,碩士論文集中於唐宋思想史相關議題之討論。興趣所致,故平日對中國古典文學亦稍有涉獵,藉此陶冶心靈。裘依文政大中文系畢業、杜克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現居於美國,在閱讀中寄託鄉愁;在寫作中複習青春。劉素梅輔仁大學中文系畢業、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公務人員。長期參與「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經典100句」系列寫作。謝佩芹中山大學中文系、東吳大學中文所畢業。對佛學、文學、瑜珈等領域深感興趣。謝明輝國立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教學足跡遍及中山大學,台南大學,長榮大學,高雄海洋科大,台南應用科大,東方技術學院等校。樂於讀書、教書和寫書的「三書」生活。著有《中唐山水詩研究》和《國學與現代生活》等書,以及十餘篇學術論文。
【電子書】挑戰與回應:王世榕時勢論壇
作者針對定居、旅居於瑞士之我國僑民和其他華人,愷切提出他個人看法來因應紛至沓來的大小問題,諸如文化震盪、身分認同(文化上、政治上和種族上)、社區參與和中華帝國思想…等。本書為作者擔任近六年(2002~2008)之駐瑞代表時,所發表於《瑞士僑訊》之精采文章集結而成。
【電子書】游詠麟之古典詩詞
作者飽讀古典詩詞作品,揣摩各家之所長,爾後加以融會貫通。 字裡行間,充份展現作者那種多愁善感、細?濃郁、情感豐富的情愫,在在表露出詩人的內心世界,值得與世人同味……。 &
【電子書】永恆的生命
《永恆的生命》是陳順德老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之餘所孕育出來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的可貴處,不在它篇幅的多寡,而是橫跨文學、文史與教育三個不同的領域,除了讓讀者欣賞到文學之美外,家鄉的歷史源流、金同廈的尋根探源、南洋紀行、知性之旅、教育興革,全在他的書寫範圍之內,可說是一本多元化的文集,相信讀者們閱後,必能從其中汲取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金門文藝創辦人 陳長慶 &
【電子書】再度夕陽紅
詩心就像是燃燒著的一團火,只要給它冰雪,加以撩撥;給它軌道,容許出軌,那一團火,就不再只是一團火。《再度夕陽紅》是明道新詩班二○○七年初發表的第二本集子,當中滿溢豐沛的創作能量,學子們用他們的故事讓天邊再度染上一片炫爛的霞彩。
【電子書】麻將打油詩百篇
麻將之於國人,如影隨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或為賭之具,或為賄之箱,一如夏威夷之“Alloha”,百用百爽。人言三個中國人,意見便分成兩派,然而湊成方城戲,四個中國人就有志一同。進入方城,風雨如晦,豬羊變色, 贏錢是尚,詐哄誘騙,不分親疏,勾心鬥角,竭盡所能。作者以毛筆書寫麻將打油詩百篇,藉此一抒對人性及社會時事的觀察與批判。
【電子書】詩經重章藝術
《詩經》是非常精熟的詩作,有分明的節奏,有嚴格的用韻,有縱面的承接,也有橫面的連貫……,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本書專從其十分重要且又較為特殊的橫面連貫著手,亦即其重章疊詠的部分,做全面的分析。一方面從形式上探究其「章法」的藝術;另一方面則就內容、表義上論述,將《詩經重章藝術》分為「漸層」、「互足」、「並列」、「協韻」、「承接」、「錯綜」等六大藝術手法,各類分立專章討論,分項列舉詩文,解析其藝術手法及藝術效用,最後則綜合歸納重章的藝術表現,彰顯重章的藝術性,並尋出一些啟示與證明,以對詩義有更充足的理解。
【電子書】學術時髦的陷阱
本書對學術界浮躁的學風、因襲的弊端與文化氛圍中的濁氣、官氣痛下針砭,筆鋒犀利,洞察深邃;讀人切近本色,心有靈犀,讀書別具慧眼,咀嚼深味。辛亥革命曾有怎樣的文化震動,中國現代文學史應該如何重寫,抗戰文學表現了怎樣的正面戰場,有島武郎的情與死,魯迅世界的鬼與人,巴金的愛與恨,老舍的笑與淚,蕭紅的幸運與不幸,趙樹理的熱鬧與寂寞……都有生動的?述與獨到的揭示。
【電子書】新解宋詞三百首
詞,又名曲子、曲子詞、詩餘、長短句;起源於唐,成熟於五代,至兩宋而大盛。由於宋朝經歷了偏安、亡國等重大變故,因此在作品的風格上,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晚唐五代時,詞作的風格較為華麗奢靡,作詞者專事書寫豔思戀情。到了宋初,詞壇的發展基本也是沿著這一途徑。北宋中期,由於受到古文運動的影響,使詞作的題材有了擴展,藝術價值亦跟著提高。北宋後期,蘇軾以詩為詞,打破了詞為「豔科」的傳統觀念,開創了豪放詞的詞風,並使這類文體在文學史上取得了正統地位。南渡之後,詞人遭遇山河變色之創,大多感時憂國,但因為國勢衰頹,無力作為,只能藉著詞作,抒發滿腔憤懣之情;南宋中期,偏安局面已成定勢,享樂之風興起,有姜夔開「清雅」詞之先河;南宋末期動盪加劇,王朝統治岌岌可危,詞人創作的內容擴及社會各個層面,風格也更加多樣,婉約詞、豪放詞、清雅詞並行發展,在王朝末世,最後一次綻放淒美豔絕的花朵。
【電子書】韓孟詩論叢〈下〉
本書收錄十六篇論文,是作者李建崑歷年來有關韓、孟詩研究論文之集結。全書分就不同角度,討論韓愈、孟郊之詩藝;均曾在國內學術期刊或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具有一定程度的學術價值,可供唐代文史工作者參考。韓愈是中唐文學巨匠,不僅倡導文體改革、創造出樸質健勁的古文,也同時在詩歌形式、內涵、語言、風格方面,有嶄新開創。而孟郊雖無古文作品傳世,卻以奇險拗折的五言詩,贏得千古盛名。以孟郊韓愈為核心的「韓孟詩人集團」,更成為貞元、元和、長慶時期的重要文學群體,兩人同被李肇歸為「元和體」。本書收錄以下論文:1. 韓愈之仕宦生涯與詩歌創作2. 韓愈詩與先秦漢魏南朝文學關係考3. 韓杜關係論之察考4. 論韓愈贈僧徒詩5. 韓愈詩之諷喻色彩與思想意識6. 韓愈詩形式之分析7. 歷代學者對韓愈詩之評價8. 試論韓愈七首託鳥為喻之古體詩9. 韓愈琴操十首析論10. 韓愈秋懷詩十一首試析11. 中華叢書韓愈古文校注彙輯評介12. 試論孟郊之樂府詩13. 孟郊寒苦詩析論14. 孟郊詩歷代評論資料述論15. 論孟郊秋懷詩十五首16. 孟郊詩的考校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