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一、雖源於佛教經文,但本書以現代語言闡述生活觀察、思惟鍛鍊與內在察覺,可以為想要脫離渾沌、活得更透徹的人指引一條道路。 二、書中所引經文,用以對照為人熟知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更強調「如何觀察」與「如何行動」,是一本具體可實踐的生活修習指南。 三、法師有數十年的講經經驗,擅長舉生活中實例,讓抽象的法義更淺顯易懂,語言平實親切,適合現代讀者閱讀。 四、主張「修行不是逃避」,而是深入現實、面對人生課題,強調思考與服務他人,是一種與人群同行的自我成長之路。 這幾年臺灣經歷了幾件大事,人心越來越浮動焦慮,對前進的方向感到迷惘。然而此時自我覺察的能力在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真正的安定不是來自外界,而是內心的清明:不管外面的世界怎麼動盪變化,都能看清事情的本質,不隨著起舞。《從妄念中覺醒——普賢心經講記》源於海雲法師十年前對《華嚴經》中一段文字的詮釋,將短短320個字的經文,從生命的角度出發,用最貼近生活的語言來引導讀者重新認識自己,並理解人生以及這個世間運作的真相。讀者將學會如何看見自身情緒、念頭與習慣的根源,進而培養出內在的穩定。
觀世音菩薩以廣大慈悲為基礎,隨類化現、普門示現世人只要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普門品〉內容涵蓋了觀世音菩薩「三十三應化身」、救苦救難的無量方便,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深入認識〈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為大乘重要經典《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簡稱〈普門品〉。《妙法蓮華經》被視為釋迦牟尼佛晚年的教法,明確表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普門品〉是其中的第二十五品,內容主要敘述三件事,第一,佛陀解釋觀世音菩薩名稱的緣由。第二,佛陀宣說一心稱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便能擁有滅除一切苦惱的不可思議力量。第三,佛陀詳述觀世音菩薩如何以三十三種形相,為眾生方便說法。〈普門品〉原始稱謂的三個核心概念是:觀看、變化顯現、教導,從無盡意菩薩的提問引出法義、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應化、多寶佛的真實證明、護法的執金剛力量,到最後持地菩薩的出現,每一位人物都不只是經文中的角色,更是佛教教義中重要精神的具體象徵,都有其特定的功能,祂們共同構成一幅完整的佛法救度圖景,展現出慈悲與智慧、證理與實踐、感應與守護的深層融合。另外,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三應身,強調因機設教,即針對眾生的根性、福德與需求,示現不同形相。首先是聖者的智慧,祂們已經達到超脫世間的根本解脫智慧。天部的修行,以福德與禪定為基礎。接著是人類與鬼神智慧,在俗世與六道中,透過因果教化推動善行與心靈覺醒。這些應身展現了佛教修行從入世到出世的完整路徑,鼓勵眾生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脫之道。◎觀世音菩薩名號的意涵深入觀察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發現其中蘊含了六大關鍵能量元素:觀察、世界、聲音、顯現、光明、自在。這些關鍵詞不僅體現了菩薩的慈悲功能,也反映出佛法中對宇宙智慧的具象理解。◎〈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課誦本的組成現今寺院流通的課誦本,是由兩個經文譯本合編而成。前半部為鳩摩羅什所譯的長行版,後半部則是隋代兩位印度僧侶——闍那崛多與達摩笈多所譯的偈頌版,兩者互為補足,成就了兼具文義深廣與音韻美感的獨特風貌。.長行版的結構流程圖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七難三毒二求受持名號的比較三十三化身又名施無畏者虔誠供養.偈頌版的結構流程圖無盡意菩薩提問與佛陀的回應十三難神通力與智方便五觀氣象四喻五音慈眼與福聚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作者長期關心華嚴經教及其行法之研究,故撰寫此書諸篇,其中首先是關於華嚴祖師之研究,例如法藏、澄觀、李通玄。此外,也有真言宗、密宗的華嚴經法之研究,例如不空三藏對於普賢菩薩行法的詮釋、五臺山法脈《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之華嚴經教與密教的交涉、《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讚顯密疏釋之研究。此外,也有涉及到當代的跨界應用的議題,例如華嚴經教的佛畫、禪唱、生態哲學。本書以十篇文章闡釋華嚴經教,也涉及佛教密宗的修行與法義,例如第一篇是〈李通玄、法藏關於《華嚴經》彌勒法門的詮釋〉,本文闡釋《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第五十一參的彌勒菩薩法門,釐清彌勒菩薩所證「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莊嚴藏」境界,綜合運用各種文獻,並進行哲學詮釋,進而對《華嚴經》中的彌勒菩薩修行法門進行義理與行法的詮釋。謹將此書迴向給讀者們心開意解,福慧圓成。學術論述對於賢宗而言也是產生自生命體驗,並非只是戲論空談。
這不僅是一部傳記,也是一部修心法要。這本書講述了護持大乘教法的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手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菩薩、除蓋障菩薩、普賢菩薩八位大菩薩的「慈悲」,更講了菩薩們的不共「智慧」,讓人更懂得佛教聖者的超勝之處。解行俱圓的大成就者米滂仁波切根據大藏經整理撰述,故事可靠準確,是想隨學八大菩薩身教言教最好的一本書․若沒有通曉菩薩的如海傳記,絕對不可能成佛——米滂仁波切․如果經常持念八大菩薩名號,與聖尊們結上殊勝法緣,遇到違緣時,定會及時獲得他們的慈悲佑護。——索達吉堪布◆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自藏文直譯,並附註漢文大藏經中的佛經出處◆收錄多幅細膩插圖及菩薩像,是視覺與內容兼具的珍藏版本大乘的教法由八位大菩薩護持,他們承擔興盛大乘教法的責任,令其永不隱沒。所以,如果祈禱八大菩薩,可使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永遠住世。在這樣的因緣下,我們可以藉由這八位菩薩的事跡,從而對佛陀的教法起信、結緣。在這個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凡夫思維模式無法觸及的更高層的意境,我們一般人的見聞覺知非常非常有限。這本傳記裡呈現的是菩薩超凡的精彩世界,閱讀時若帶著誠摯的信心,用理性的智慧去思索、去探究,從中會找到無限的深義。《八大菩薩傳》的故事全部來自佛經,而非民間傳說本書是由解行俱圓的大成就者米滂仁波切根據大藏經整理撰述,書中匯集了這八位大菩薩的傳說故事,生平事跡,以及菩薩們不可思議的殊勝事蹟與功德,故事可靠準確,是想隨學八大菩薩身教言教最好的一本書。佛菩薩的傳記,一經見聞便能種下解脫種子佛菩薩的故事,就是教法。透過聽聞菩薩的言行和故事,心懷感念,與菩薩就會越來越相應,生起更大的信心,獲得解脫。既適合剛入門的人,也適合聞思多年的人,不同階段的修行人應該都可以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部分。隨學八大菩薩,可以彌補自己欠缺的部分文殊菩薩代表諸佛菩薩的智慧,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金剛手菩薩代表力量……無論是哪位菩薩,他們在因地行菩薩道時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心、願力、威德力,這是多劫的凝聚、累世的串習。不管你是哪方面欠缺,都可從八大菩薩的加持中得到彌補。只要有百倍的虔誠、不懈的祈禱。
本書全部字數為四十四萬多字,將六十與八十《華嚴經》的〈十行品〉與〈十迴向品〉進行詳細解析與比對研究,經文的「偈頌」已全部下註,並將〈十迴向品〉中所有的「名相法數」進行「數字化」分類。如果您想跟隨菩薩如何修持與達到〈十行品〉境界,那就必讀這〈十行品〉的法義;不讀〈十行品〉,不知菩薩修行偉大的境界。如果您這一生所修的八萬四千法門功德資糧,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如法」的「迴向」,那就一定不能錯過《華嚴經》的〈十迴向品〉法義;不讀「十迴向品」,不知佛法浩翰無窮盡的法相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