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基礎理論與對策
刑事法學包含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相關領域。本書部分論述程序法問題,大部分論述一些屬重要卻未受到主流關注的議題。其中,刑事政策回顧與展望以及刑罰論兩章在於解讀刑事政策與刑事實體法及程序法關係;修復式司法與司法外處理係在緩和制裁論與擴大替代對策,用以紓減案源負擔;警察用槍時機章節在於導正警察的正確用槍時機;國民法官法部分認為二審救濟倘維持現有覆審制,係無法達到國民法官法庭的判決受到尊重,以及為強化國民法官法之功能,準備程序的爭點整理與證據整理屬重要的。
跟蹤騷擾防制法逐條釋論
於2022年6月施行的《跟蹤騷擾防制法》,在立法過程中即有爭議不休,該法雖參酌國外立法例,惟兼採各國法制的結果,不免有疊床架屋之嫌,未來在運作上將面臨考驗。本書根據新法,由不同作者分別負責撰擬專論、逐條解說、立法理由的蒐集、爭議問題的提出、案例的研析等。故本書雖為註釋書的性質,但不單純僅是條文的釋義,亦根據外國法制深入探討問題,可作為將來再次立法修正之參考,是一本兼顧學術研究、教學、實務需求之重要著作。
公然侮辱刑事與民事判決實證之研究
公然侮辱刑法與民法上,就個人名譽之法益保護有所不同,刑法採以國家公權力介入,不論被害人名譽有無受實際損害,只要有侮辱之行為即成立本罪;民法保護方式則為,被害人所受損害由民法填補被害人之損害或回復原狀並得請求防止之。刑法第309條與民法第18條、第184條、第195條適用之關係相形之下各有保護目的與範圍。本文研究目的為:一、為了解刑法與民法對公然侮辱行為之學說及實務見解。二、為了解並統計分析刑事與民事有關公然侮辱之判決。三、檢討將刑法公然侮辱除罪的可能性。
生活法律刑不刑(8版)
不管是一時衝動或是無心之過,一旦觸犯刑事案件,後果難以想像! 現今社會犯罪案件層出不窮,保障生活相關的權利與義務更加重要! 本書分為兩性、網路、交通、經濟四大生活主題, 以真實或生活常見案例引出法律問題,再就法律問題深入解析, 並教您運用刑事訴訟程序保障自身權益。
當心禍從口出:公然侮辱的罪與罰(新版)
逞一時口舌之快,小心惹刑事犯罪前科與民事賠償的問題上身! ◎話一出口就像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瞭解法律,管好你的嘴,才能遠離罪與罰! ◎本書從刑法解釋「公然侮辱」,並引學者見解、法院實務判例,清楚說明公然侮辱會受到的罪與罰。 ◎作者從事協調解決現代人一般生活上所遇到的法律紛爭十數年,本書以公然侮辱為主題,助讀者避免禍從口出。 在私Line 上罵朋友87 算不算是公然侮辱呢? 以肢體或影射方式侮辱,構成犯法嗎? 在網路社群開罵有罪嗎? 社會開放、網路盛行,挾言論自由,各種語言霸凌因應而生, 沒有用本名、沒有指名道姓、國罵是我的頭禪、用流行語、 我沒這個意思、是在非實境的社交軟體…… 但,可能都面臨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的刑責! 當你下次遇到紛爭時,請千萬冷靜應對,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任意罵人,以免「禍從口出」,受到刑罰與民事賠償的司法制裁。
A1034-刑法與病人自主 兼論死亡協助 學術專論系列(經銷書)(一品)
適用對象欲研究病人自主與刑法之考生改版差異內容修正並新增書籍特色本書是關於醫療的刑法論述,皆涉及病人自主。內容包括:導論、病人同意的刑法問題、專斷醫療、醫療過失、照會單的刑法評價、生命末期的病人自主、對於加工自殺罪的質疑、結論與建議。全書文字精鍊流暢,蘊藏作者的深刻思辯,讀者安靜對晤,必有感應。本書適合法界與醫界人士閱讀,醫法雙修者更能有感。
中國生產、銷售假藥罪若干問題研究(簡體中文版)
自從刑法公佈以來,中國刑法學界圍繞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犯罪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及討論,尤其是對假藥的認定等問題,更是爭議的焦點。本書是由玉林師範學院2015級的法學畢業論文擴充而成的,在準備論文的過程中,作者廣泛地搜集了有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犯罪的資料,並對此從假藥問題著手研究犯罪的預備、著手等方面進行論述。同時,為了論證,引用了一些案例並進行研究分析,個別案例進行改寫。在本論文集的編撰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楊勝榮、林樹錦、龐慶龍及韓勁松等多位老師的鼓勵和幫助,在此一一表示由衷的謝意,並在玉林師範學院專案編號:G2019SK08資助下完成。侯志君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a series of researches and discuss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crim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Especially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drugs is the focus of controversy. This book is expanded from the 2015 law graduation thesis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the paper, the author has collected a wide range of materials about the crime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discussed the preparation and starting of the crime from the problem of fake drug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some cases are cited and analyzed, and some cases are rewritten.In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of this treatise, which was encouraged and helped by many teachers all the time, such as Sheng-Rong Yang , Shujin Lin ,Qinglong Pang and Jinsong Han.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express his heartfelt thanks one by one for these teachers. This paper collection was supported by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roject No.: G2019SK08.Zhijun Hou
少年事件處理法(4版)
少年為社會的礎石、民族的幼苗,其身心的健全與否、人格的優劣、學識是否豐富,直接影響民族的盛衰,以及國家的前途,因此在少年成長過程中,積極關懷、培植和保護少年,是我們亟需加強的重點。而少年事件處理法,其立法目的,乃係為保護少年,並矯正少年不良行為,配合實施少年保護事件及少年刑事案件的處理,以期寓懲罰於教化,促使少年更生,增進其安全福祉。此觀少年事件處理法第一條明定:「為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調整其成長環境,並矯治其性格,特制定本法。」所以,少年事件處理法不僅可以直接矯正、保護少年,更可間接達到維護人權與防衛社會的目標,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及研究。
新時期特赦的多維透視?
隨著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第9次特赦的施行,大陸社會各界對於特赦制度的熱議再次見諸媒體報端,也使得特赦制度的常態化運作與法治化建設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的新期待。本書是中國大陸邁入新的歷史時期並在四年內兩次施行特赦之後,該領域的第一本專門著作。本書的編著旨在促進相關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研究總結特赦制度在新時期施行的經驗與不足。本書設立主題論壇、規範文本、官方意見、學界解讀、新聞時評、諮詢報告、理論研討、歷史文獻、域外法治等諸多欄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全方位、多視角呈現大陸新時期特赦的不同側面,從而為新時期特赦制度的常態化運作與法治化建設提供助力。
刑事訴訟程序基礎理論
本書係以過去與刑事訴訟程序有關之司法改革議題為課題,書名為『刑事訴訟程序基礎理論』,論述刑事訴訟程序中最為基礎但卻影響深遠的問題。各章節之論述係透過或採用國內外法制的相互比較與論證方式,進而剖析刑事訴訟制度本身所存在的本質論問題。在內容上會對各課題所涉及到的制度面與實際面問題加以分析與檢驗,並對各制度或課題所存在的利弊得失,提出看法與意見。希藉此些看法與意見之提出,可以清楚了解或能夠解析目前之刑事訴訟制度之本質與各課題所涉及到的真實內容。
繼續性債之關係之基本理論
通說將分期交付契約與分期付價契約歸屬於一時的債之關係之範疇,足見「債務人持續性地受債之關係之拘束」之要件,並不足以做為區別一時的債之關係與繼續性債之關係之標準。甚且,通說對於繼續性債之關係之定義,堅持債務人之總給付並未自始確定之要件。然而,在繼續性債之關係下,尤其就定有期限的繼續性債之關係而言,其債務人之總給付是否自始即未能加以確定?頗有疑問。至此,何謂「繼續性債之關係」?其與一時的債之關係又如何區別?乃有待進一步之釐清。再者,繼續性供給契約固屬繼續性債之關係之一類型,惟其債務人所應為之給付,亦呈現間歇性與反覆性作為或不作為之現象,此種情形與分期交付契約並無二致。從而,繼續性供給契約與分期交付契約之區別標準何在?乃有深入加以探討之必要。此外,鑑於繼續性債之關係下,於給付障礙發生前,債務人已為合於債務本旨之給付,並且於給付障礙排除後,債務人仍有為合於債務本旨履行之可能,斷不可僅因債務人之給付短暫地遭遇障礙,即認定為整個繼續性債之關係皆陷於債務不履行之狀態。因此,民法上立基於一時的債之關係之上的債務不履行之規範,如何適用於繼續性債之關係?乃有待進一步之檢討。抑有進者,民法第227條之2所定之情事變更原則乃以繼續性債之關係為其主要適用之對象,惟何謂「情事」?目前仍處於混沌不明之窘境。所以,如何形塑情事變更原則之具體輪廓,亦是法律解釋學上急待處理之議題。最後,若繼續性債之關係終了者,雙方當事人間是否因而發生一定之返還關係?此等返還關係之法律性質及其內容如何?尚有待對其為詳盡之闡述。針對以上各項議題,在本書中皆有完整之討論。
罪數論之研究
本書收錄只木 誠教授各篇「以科刑上一罪為題」之日本法學論著,主要以德國刑法學理論為基礎,立證日本刑法解釋學上罪數論(競合論)之基本原理。本書首先回顧競合論之歷史,並且辯證想像競合之意義;其次,本書嘗試釐清競合論概念所形成之原理;再者,以研究心得之結論為基石,進而討論不作為犯之罪數、過失犯之罪數、共犯之罪數、混合的包括一罪之前提,並嘗試處理訴訟法之問題及競合論之特殊問題,研求探討解決該等問題之端緒。本書透過此次中文版之發行,旨在將日本之罪數論(競合論)廣泛地介紹給臺灣學術界、實務界人士以及在學學生,對於更深入理解日本刑法上之罪數論(競合論),應有助益。
解說式:刑事程序法典
本書所蒐羅的法規並非僅單一的刑事訴訟法,尚包括與刑事訴訟相關的程序法規。全書以法典形式羅列條文,於各條文下補充相關修法理由、修法簡評、法學概念、實務見解、爭議問題、學者評釋等,書末並附錄「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法院組織法草案」(含扼要說明),使讀者更能領略刑事程序之原理原則與修法脈動。本版收錄了新近的實務見解,諸如:釋字第751、752、762、沒收新法的相關判決、鄭性澤案的再審判決、最高法院於106年12月作成GPS定位追蹤偵查是否為強制處分的新判決,以及106、107年度的刑事庭會議決議等等。此外,內容結合時事與時俱進,例如:法學概念(新增「卷證資訊獲知權」、「強制處分」、「無證據能力」、「臥底偵查」、「強制偵查與任意偵查」、「目視跟監與GPS定位追縱」)、簡明圖表、爭議問題(新增「境外警詢之證據能力」、「私人不法取證」)、修法簡評(新增於第33條之1)及針對實務見解的學者評釋(新增於釋字第737、752號、106台上3788判決)等等,並非單純蒐錄法條的法典,書末併附有索引,方便讀者查閱。不論是準備國家考試或有志從事刑事法學研究者而言,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這是一本刑法法典(3版)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這是一本刑法法典》升級再進化!除了收錄修法、實務、學說和爭點之外,還附上「Note筆記欄」,可直接做筆記,還有空間貼便利貼,版面不再亂糟糟。就讓這本法典,成為你最堅強的國考後盾!
刑法各論(一):財產法益篇(2版)
本書以當代德國刑法理論為基礎,重新詮釋我國刑法各罪規定與相關學說實務見解,並援用大量精彩實例辯證概念差異與各罪適用關係,每一個罪名都先切入保護法益與體系結構,再就不法構成要件個別要素作細緻的論述,以進行合乎目的體系的價值論證,相信能為讀者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與思考樂趣。本書不但適合當配合上課學習與準備考試的教材,對於想要深入研究財產犯罪議題的讀者及實務人士而言,亦能發揮適當的指引功能。並且,與財產密切相關,卻規定在附屬刑法中的逃漏稅捐與洗錢,本書亦一併納入,以滿足讀者知識需求。
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三):任務與作用法制發展之新趨勢
本書因應警察與秩序法之未來前景,係針對任務與作用法制發展之新趨勢,亦為延續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一)、(二)之論文集,其所收錄之文章,在任務法方面,特別集中於警察法修正問題。我國警察法第二條規定任務條款,揭示四大任務: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自民國四十二年以來,我國警察法雖有數次簡略修正,然而此任務條款卻從未修正。數十年來,時代的巨輪與環境改變,此任務條款是否經得起檢驗,值得深思探討,在此本書各章有深入探究。在作用法制方面,因應資訊時代的迅速蓬勃,致使規範警察蒐集資料之法制亦隨之進展,一方面必須達成維護治安之功效,另一方面亦應考量人權保障,故探究論述德國警察資料蒐集法制之新趨勢,亦為本書重要特色。此外,其他作用法制之新發展,如交通違規之舉發、集會遊行權以及警察內部行政調查等,均在本書各章中一併探究。 本書值得做為學術研究之素材,可提供實務機關執法之參考,亦可做為進一步研讀行政法各論與警察秩序法之工具書,或相關考試之參考。
這是一本刑法解題書(進階篇)(3版)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國家考試實例題的困難處在於考生必須能夠將學習到的法律專業知識,靈活運用在個案當中加以分析,和一般僅著重記憶背誦的考試題目有別。所以除了熟稔學習到的法律相關知識外,如何在個案事實中明快地找出爭點,增加答題之時間,考試前不斷地、反覆性之練習,是通過律師、司法官考試的必勝訣竅。〈這是一本刑法解題書(進階篇)〉也是秉持著這樣的理念,蒐集了諸多國家考試的題目,並且提供準備應考的考生審題時思考的切入點與模擬答案。在使用解題書時,考生應該先自己看完題目的案例事實,嘗試著自己先行審題、試擬答題的草稿、註記答題時所要檢討的爭點後,再看解題書的擬答,這樣才能鍛鍊自己考試實戰時的答題能力。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余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一卷)
本書特色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一書,彙集德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臺灣等地刑事法學界重要代表學者最新之研究成果,主題涵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刑事政策學等重要領域。本書作者以學術專業者敏銳之洞察力與國際化之視角,分別從理論、實務、比較法等不同視角展開論述,充分展現了國際刑事法學界最具前瞻性、思想性、創新性之深刻思考與最新動態。期待本書之出版,在帶給讀者們學術啟發之同時,亦能進一步推動刑事法學之國際交流。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余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卷)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一書,彙集德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臺灣等地刑事法學界重要代表學者最新之研究成果,主題涵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刑事政策學等重要領域。本書作者以學術專業者敏銳之洞察力與國際化之視角,分別從理論、實務、比較法等不同視角展開論述,充分展現了國際刑事法學界最具前瞻性、思想性、創新性之深刻思考與最新動態。期待本書之出版,在帶給讀者們學術啟發之同時,亦能進一步推動刑事法學之國際交流。
刑事法規:2017年最新版(12版)
本版新增法規係收錄至106年8月6日總統公布暨主管機關發布之最新法規。 新增釋字:大法官釋字第720~749號解釋。 修正法規:檢察機關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06.7.31)、毒品危害防制條例(106.6.14)、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106.6.14)、檢察機關實施搜索扣押應行注意事項(106.5.24)、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106.4.28)、刑事訴訟法(106.4.26)、組織犯罪防制條例(106.4.19)、中華民國刑法(105.11.30)等重要法規。
刑事程序法典(2017年9月版)
本書所蒐羅的法規並非僅單一的刑事訴訟法爾,尚包括與刑事訴訟法相關的程序法規。全書以法典形式羅列條文,於各條文下補充相關修法理由、修法簡評、法學概念、實務見解、爭議問題、學者評釋等,書末並附錄實務常用令狀聲請格式,使讀者更能領略刑事程序之原理原則與實務運作程序。 本書輯錄2017年最新的刑事訴訟法條文及修正理由,包含「偵查中之羈押審查程序未經選任辯護人者的強制辯護」、「辯護人於偵查中在羈押審查程序之檢閱卷及抄錄或攝影權」、「漏夜偵訊之禁止」、「重罪羈押要件之限縮」等規定。收錄新近實務見解:如「警察執行一般維護治安之警察任務得否合法扣押」(106台上1626號判決)、「被害人日記之證據性質」(106台上398號判決)等。 有關應履行負擔之緩起訴處分確定後,得否再依行政罰法處罰鍰、刑訴第376條案件不得上訴部分是否即告確定及第二審上訴書狀所稱「具體理由」之標準如何認定之爭議問題,已分別於釋字第751號、釋字第752號及106年度第8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做出統一見解,亦於此次改版蒐羅於本書之中。
刑事實體法典(2017年9月版)
本書所蒐羅的法規並非僅單一的刑法爾,尚包括與刑法相關的實體法規,除增刪原本舊版《刑事法典》的內容外,因應律師司法官第一試考科的安排,亦將法官法等法律倫理相關條文一併收於本書之中。全書以法典形式羅列條文,於各條文下補充相關修法理由、修法簡評、法學概念、實務見解、爭議問題、學者評釋等。 本書輯錄2017年最新刑事實體法修正的相關條文,含刑法、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陸海空軍刑法、醫師法、醫療法等,以及新近實務見解,如:「新法第三人沒收之情形」(106台上1599號判決)、「追徵過苛調節條款之適用」(105台上969號判決)等。此外學說對於法條的評析(如沒收新規定的修正亦整理相關文章做概略的介紹)、實務見解的評釋,擇要選輯摘錄附隨於相關法條及實務見解之下以便閱讀。如遇學說爭議或實務見解變更,則以專題討論方式呈現,並增列索引,使讀者查閱更為方便。 作者由衷希望,能夠跳脫傳統法典框架,讓法典不再是單純的法典,而是一部能夠幫助讀者在任何階段──讀書學習、國家考試、實務工作、學術研究,皆能便利探求所需資訊,掌握新的修法脈動,並且獲悉實務新趨向與學說發展新知的工具書。
刑法分則爭點精解
觀念與解題,全通! 國立大學法學教授現身說法 教會你刑總和刑分作答要點 《刑法分則爭點精解》與《刑法總則爭點精解》,二書都是因應大學法律系學生在課堂上實例演練不足,也是因應參加國考的考生在演練實例時茫然失措,翰蘆圖書因此邀請國立大學專任教授,將其歷年來課堂教學、課後輔導的實例演練精華,編寫成書。 二書的結構,均從「問題提出、思考圖示、關鍵爭點」,乃至「內容解析、結論詳述」,條理清楚一氣呵成,實已涵蓋判決書的「判決主文、事實、理由」的大要,也已包含國家考試標準作答的基本,確實兼具了司法考試、司法實務之需。此外,在每個問題之後,著者更精編數個類似題目提供學子自我練習,因此,本書更可做為課堂教學、輔導國考使用。 鑒於坊間國考用書強調速成,但內容參差和品質不一,且諸多作者匿名寫書且屢出誤謬,所以,本書與坊間考用書最大不同,不僅深化解析深度,而且力求正確,更避免考生作答內容流於補習班的制式化而痛失高分的遺憾。 著者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多次受聘擔任國家考試命題與閱卷委員,深諳國考作答標準,由其現身說法教導解題方法,最具權威性和信賴度。
刑法總則爭點精解(第二版)
觀念與解題,全通! 國立大學法學教授現身說法 教會你刑總和刑分作答要點 《刑法總則爭點精解》與《刑法分則爭點精解》,二書都是因應大學法律系學生在課堂上實例演練不足,也是因應參加國考的考生在演練實例時茫然失措,翰蘆圖書因此邀請國立大學專任教授,將其歷年來課堂教學、課後輔導的實例演練精華,編寫成書。 二書的結構,均從「問題提出、思考圖示、關鍵爭點」,乃至「內容解析、結論詳述」,條理清楚一氣呵成,實已涵蓋判決書的「判決主文、事實、理由」的大要,也已包含國家考試標準作答的基本,確實兼具了司法考試、司法實務之需。此外,在每個問題之後,著者更精編數個類似題目提供學子自我練習,因此,本書更可做為課堂教學、輔導國考使用。 鑒於坊間國考用書強調速成,但內容參差和品質不一,且諸多作者匿名寫書且屢出誤謬,所以,本書與坊間考用書最大不同,不僅深化解析深度,而且力求正確,更避免考生作答內容流於補習班的制式化而痛失高分的遺憾。 著者為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專任教授,多次受聘擔任國家考試命題與閱卷委員,深諳國考作答標準,由其現身說法教導解題方法,最具權威性和信賴度。
犯罪、資恣DP洗錢-如何有效訴追犯罪?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17年3月2-3日於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舉行的「高大刑事法學講座系列(十)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比較刑法研究中心開幕暨高大刑事法學講座成立十週年研討會」的會議成果。收錄了組織犯罪概念的新發展、恐怖主義資助以及2016年新修的洗錢防制法等相關主題的研究論文、與談與討論的完整書面記錄。堪稱目前國內對於相關問題最即時且最具系統性的研究。欲深入掌握上述問題以及國際立法趨勢壓力對於內國法化的影響與省思,都可以在本書獲得確實的滿足。
另類說法:刑事案例選讀
犯罪型態映照當代社會黑暗的一面,呈現當地人性的百態,人們追求物質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時,也召喚暗黑幽靈。燒殺擄掠、鬼迷心竅、貪得無饜都是犯罪的本色,刑案在人類社會永不缺席。 & 每則刑案以故事為開頭,案情舖述並非法律考題的簡化與冷硬,而是透過人、事、地、物的描述,帶領讀者進入主角的生活場域中,更不會漏掉與法律認定有關的小細節,越是冗長的劇情,越能體會主角工於心計與心路歷程。其次,介紹實務對該案主要爭點的法律見解,讓讀者瞭解現行實務概況與主角的結局。 & 雖說法條解釋見仁見智,罪行也應在解釋方法下推理論證,然而,每則案例第三部分的分析,就是開啟另類說法的思考模式,就從「悲劇收場」開始吧!
新學林隨身典—刑事法規(4版)
本書特色 1. 蒐集至105年7月27日最新之總統府公布與刑事有關之修正法規三十餘種。 2. 收錄至2016年7月29日止與刑事法規相關的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文。 3. 部分重要條文收錄新舊對照。 本書收錄法規如下: 中華民國刑法 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 社會秩序維護法 貪污治罪條例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管制藥品管理條例 性騷擾防治法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 家庭暴力防治法 洗錢防制法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陸海空軍刑法 國家安全法 妨害兵役治罪條例 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施行法 刑事妥速審判法 少年事件處理法 羈押法 提審法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證人保護法 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 軍事審判法 軍事審判法施行法 刑事補償法 赦免法 引渡法 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
刑事實體法典(2016年9月版)
本書輯錄2016年刑法修正的相關條文與重要判決及決議(如林益世貪污案之二審判決),此外學說對於法條的評析(如沒收新規定的修正亦整理相關文章做概略的介紹),至於實務見解的評釋,擇要選輯摘錄附隨於相關法條及實務見解之下以便閱讀。如遇學說爭議或實務見解變更,則以專題討論方式呈現,並增列索引(含法學概要、爭議問題、判決評議),使讀者查閱更為方便。 本書所蒐羅的法規並非僅單一的刑法爾,尚包括與刑法相關的實體法規,除增刪原本舊版《刑事法典》的內容外,因應律師司法官第一試考科的安排,亦將法官法等法律倫理相關條文一併收於本書之中。 作者由衷希望,能夠跳脫傳統法典框架,讓法典不再是單純的法典,而是一部能夠幫助讀者在任何階段─讀書學習、國家考試、實務工作、學術研究-皆能便利探求所需資訊,掌握新的修法脈動,並且獲悉實務新趨向與學說發展新知的工具書。
法務部廖正豪前部長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刑法卷
法務部廖前部長正豪為政剛正不屈,於擔任法務部長期間,檢討並修訂國家刑事政策,提倡兩極化刑事政策,奠定今日台灣刑法、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政策之基礎;主張「公平正義」,尤以掃除黑金等工作受譽為「掃黑英雄」,最為全國民眾愛戴。 恭逢廖前部長七秩華誕,特邀各界同道及後學晚輩為文祝壽,共分刑法、刑事訴訟法、犯罪學與刑事政策三卷出版,以此一祝壽論文集做為答謝廖前部長對國家社會的超凡貢獻於萬一。
法務部廖正豪前部長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犯罪學與刑事政策卷
法務部廖前部長正豪為政剛正不屈,於擔任法務部長期間,檢討並修訂國家刑事政策,提倡兩極化刑事政策,奠定今日台灣刑法、刑事訴訟法與刑事政策之基礎;主張「公平正義」,尤以掃除黑金等工作受譽為「掃黑英雄」,最為全國民眾愛戴。 恭逢廖前部長七秩華誕,特邀各界同道及後學晚輩為文祝壽,共分刑法、刑事訴訟法、犯罪學與刑事政策三卷出版,以此一祝壽論文集做為答謝廖前部長對國家社會的超凡貢獻於萬一。
觀光博奕產業與警政治安管理
本書特色 觀光博奕產業的設立會為地方帶來許多效益,但我們不能只樂觀地看到它所帶來的利益,觀光博奕產業所帶來的錢潮及人潮,也會導致地區的治安問題增加。若開放觀光博奕產業只是提昇了地區的經濟效益,卻會造成嚴重的犯罪及社會問題,那將是得不償失。 開放觀光博奕產業是一條不歸路,待其嚴重的負面作用形成之後,想要再回頭處理,相當的不容易。所以在規劃開放觀光博奕產業之初,就應該仔細擘劃,研擬適宜的因應策略,避免各類負面效應的產生。設置觀光博奕產業若缺乏適切的規劃,一旦其負面效應產生後,對設置地區而言,必然是弊大於利;所以,對觀光博奕產業警政治安問題之規劃,實具有相當必要性。
慾望與權利:社會變遷下的刑事法脈動
本書特色 本論文集共收錄了十二篇論文,全書並按文章所討論之議題領域的不同,依序分為「刑法」、「刑訴法」、「公政公約」等三大部分。而這些文章,統一的觸媒乃透過台灣本土判決文本,選定了性、慾望、權利(力)、死刑判決、刑事司法制度等議題,探查法規範適用及運作的現實過程。本論文集所集結之作品,係筆者於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就「刑事裁判研究」此一主題在國內所單獨發表之論文。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一方面引領讀者了解台灣刑事法近年來反映當代社會變遷的本土案例及裁判,另方面也為筆者個人研究足跡的移動,留下些許痕跡。 本書由歐盟贊助出版。 聯合推薦 「與排除的集體慾望相對應的,不是理性,而應該是尋求個體定位的生存慾望,一種用理性的對話與論述,不斷地被彰顯出來的個體生存慾望。本論文集所呈現出來的,是一位年輕的論者,用他的生命力量所展現的慾望對決。」──李茂生(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這本書是慈偉在碩士期間的作品集結,每篇都經過嚴格審稿與法學期刊刊登,具有相當水準,再次拜讀彷彿又看到慈偉在中正大學法研所的成長過程:從初入學術殿堂,一步一腳印,逐漸成長到合格學術研究者歷程。」──王正嘉(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本書之相關研究成果,為台灣的司法開拓了國際視野,提供了法院許多進步的國際人權觀點,對於促進台灣人權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我很樂意推薦給大家,並確信這是非常重要而成功的論文集!」──高涌誠(律師、民間司改會執行委員) 「刑事司法實務重視被告的『權利』,不如說社會更在乎解放這些『慾望』。實務工作者應如何面對與回應越來越開放的社會與人權意識,或許可以從閱讀慈偉這本著作開始。」──錢建榮(桃園地方法院法官)
妨害司法.亮票.假結婚與刑法
妨害刑事司法罪、沒收制度、洗錢、亮票與假結婚,這幾個問題,看似南轅北轍、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都與國家的司法權與行政權有效運作所要追求的國家利益有關。本書透過構成要件所欲保護法益內涵的深入分析,有效地凸顯這些問題對國家司法權和行政權有效運作的影響,也讓讀者深刻感受到這些問題在法益保護上面的共通性。按照各別問題理論的發掘以及與現行規定的模型進行比較的討論結構,讓問題獲得了聚焦分析,照亮現行規定操作上面的應有取向,開啟刑事政策上有效解決這興問題的新視野。
刑事法典-2版
本書除蒐錄至2013年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最新修正通過的刑事法相關條文,包含醉態駕駛罪、肇事逃逸罪等,以及該會期第2次臨時會因應洪仲丘事件而修正的軍事審判法部分條文外,亦增補最近半年的實務見解,其中包括眾所矚目的林益世案台北地院101年度金訴字第47號判決。 此外,學者專家對於法條的評析,或對於實務見解的評釋,擇要選輯摘錄附隨於相關法條及實務見解之下以便閱讀。如遇學說爭議或實務見解變更,則以專題討論方式呈現。例如大學教授不實請領國科會補助費是否得視為刑法上公務員,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59號判決的見解與多數學說歧異,直至今年仍有學者發表文章關注,而102年度台上字第1448號判決亦出現不同意見,本書加以彙整供讀者參考。又刑事妥速審判法施行至今已屆三年,雖使不少久懸未決的案件定讞,但與外國立法例相較,我國法制面仍有所不足,已有多名學者發表文章評論,本書亦節錄於相關條文之下。 本書由衷希望,能夠跳脫傳統法典框架,讓法典不再是單純的法典,而是一部能夠幫助讀者在任何階段─讀書學習、國家考試、實務工作、學術研究-皆能便利探求所需資訊,掌握修法脈動,並且獲悉實務新趨向與學說發展新知的工具書。 本書特色 掌握修法及草案之脈動 洞悉實務與學說新趨勢
學習刑法:總則編:3版
本書內容主要係以現行刑法為中心,除以我國法制沿革為論述基礎外,亦一併納入英美法制相關概念的初步介紹,期能讓讀者對刑法相關概念有更進一步與更完整的認識。此外,本書除重新定位憲法概念與刑法概念之關聯外,亦自犯罪論中構成要件與違法概念之推定關係出發,檢討形式犯罪概念所內涵的矛盾,並主張以實質違法概念修正形式犯罪概念之瑕疵,以符刑法謙抑性格。而在犯罪競合部分,本書詳細地介紹與探討我國法制因移植不完整所形成的特徵,期能在比較法差異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競合問題在本土實踐上所具有的意義與特色。
刑事法典
本書除輯錄甫於2013年公布的刑法及刑事訴訟法條文外,並包含2012年起正式施行的法官法等法律倫理相關條文。而司法院於近日來推動之「人民觀審試行條例草案」草案,雖與美國的陪審制、德國的參審制或日本的裁判員制度不盡相同,但若能由一般人民參與刑事審判程序,毋寧是我國邁入先進法制國家的潮流。為使讀者掌握修法脈動,更具體地洞悉立法新趨勢,本書將該草案之條文(含立法理由及部分學者評析),一併附錄於書末。此外,學者專家對於法條的評析,或對於實務見解的評釋,擇要選輯摘錄附隨於相關法條及實務見解之下以便閱讀。如遇學說爭議或實務見解變更,則以專題討論方式呈現。例如大學教授不實請領國科會補助費是否得視為刑法上公務員,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59號判決即與學者通說歧異;又如引發各界熱烈討論的101年度第2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本書亦彙整檢、辯、學計十二人的意見供讀者參考。2012年8月底,眾所矚目的蘇建和案,終以被告無罪定讞,雖判決結果未必代表真相,但揆諸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矚再更(三)字第1號判決理由,可知實務近年來的最新思維不同以往,我國司法在刑事被告人權保障上邁進新的里程碑,值得仔細研讀與關注。本書由衷希望,能夠跳脫傳統法典框架,讓法典不再是單純的法典,而是一部能夠幫助讀者在任何階段─讀書學習、國家考試、實務工作、學術研究-皆能便利探求所需資訊,掌握修法脈動,並且獲悉實務新趨向與學說發展新知的工具書。本書特色掌握修法及草案之脈動洞悉實務與學說新趨勢
刑事法規-11版
◎本版新增修法規係收錄至101年1月11日總統正式公布之最新法規。新增法規:刑事妥速審判法(99.5.19)及大法官釋字第689、691號解釋。修正法規:中華民國刑法(100.11.30)、貪污治罪條例(100.11.23)、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100.11.23)、性侵害犯罪防治法(100.11.9)、去氧核醣核酸採樣條例(101.1.4)、陸海空軍刑法(100.11.30)、社會秩序維護法(100.11.4)、妨害兵役治罪條例(100.5.18)、犯罪被害人保護法(100.11.30)、法院組織法(100.11.23)、智慧財產法院組織法(100.11.23)、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100.11.23)等。本書特色◎本書輯錄現行重要法規凡170種,共分刑法、刑事訴訟法、檢察、監所、少年事件、保護、賠償、法院組織、大法官釋字等9大類,為研習我國刑事法規之最佳入門工具書。
新世紀刑法釋要(修訂版)
將刑法條文解說、實務見解、案例故事作有系統的加以編排連成一 貫,並排除已不再援用之判例,深淺適中,適合各界查閱使用。融合重要的實務見解,進行有系統的論述,以簡明及實用的方式,收錄刑法法規、重要意義、立法目的、高院判例、更新法規等。學習刑法的入門書,修習刑法總則及刑法分則等相關課程適用,更能提供研究者及考試者參照。彙整最新刑法及相關刑事實體法修正條文,增加「歷屆考題」,摘錄近三年國家考試之試題,強化實用性及閱讀價值。適合大學生、初學者、實務工作者學習及參考。
不得立法侵犯
唯有自由、不受桎梏之媒體,方能有效披露政府欺瞞人民之行為。--美國大法官雨果.布雷克 Hugo L. Black「蘇利文訴紐約時報案」是新聞自由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也是大眾不可不知道的歷史大事記一九六○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警察局長蘇利文控告紐約時報誹謗罪,並訴請地方法院判決五十萬美元的賠償,因為報紙刊載蒙哥馬利市政府對於公民權抗議活動的粗暴處置。有關這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蘇利文訴紐約時報案」,包括在此案之前的法制體系,以及最高法院歷史性的改判故事始末,透過普立茲獎得主安東尼.路易士娓娓道來,甚具可讀性。「蘇利文訴紐約時報案」是一場法治與政治的嚴重衝突,甚至對紐約時報的存續造成莫大威脅。它同時危及媒體對重大社會議題的報導自由,以及人民知的權利。這起案件自一九六○年起延燒四年,最後才因美國最高法院的決定性改判而出現轉機,所有的威脅也因而煙消雲散。在我國,關於言論自由與誹謗罪之間的爭論和裁判問題,始終是新聞媒體界的關心焦點。蘇利文案的判例曾在我國的誹謗訴訟案中直接被引用,是故更值得媒體去深入瞭解。在國人對於言論自由的思考裡,更是足以引為借鏡。
思索斷頭台
「我對父親的事情所知不多,其中一件就是: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想去看處決。他天還沒亮就起床,前往本市另一頭的刑場,此時刑場周圍已擠滿人潮。他從不曾告訴別人,他那天早上看見了些什麼。我母親只說,父親飛奔回家時,神色慌亂、也不答話,就在床上躺了下來;不一會兒,就翻過身,嘔吐了起來。他剛發現了,在漂亮的說辭底下,被掩蓋的那關於死刑的真相。這時他還能想到的,已不是那些遇害的孩童,反而只剩那具剛被人扔上斷頭台斬斷脖子的、仍在抽慉的屍首……」卡繆是記者、作家、哲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他更是一名鬥士,在其過短的一生中為理念而奮戰不懈,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共知識分子。他於1957年發表的 « 思索斷頭台»已經是一篇經典:除了闡明死刑不是有效抑制犯罪的方法,並且比傳統社會的以牙還牙還要殘酷野蠻,尤有甚者,死刑還可能是讓國家、或者讓國家的掌權者將因其怠惰失職而養成的罪犯「毀屍滅跡」的手段。如果國家的暴力,託詞於一些理論與現實上都不能成立的理由,只是為了保護權位而殺戮,那麼民主,就必須是要對抗這樣的國家!回顧阿爾貝.卡繆的「思索斷頭台」這篇文章在法國的出版歷史,或許也就說明了應該在今日的台灣出版其中文譯本的理由。可以說,死刑之存廢在今日的台灣尚且是一個意見極度對立的爭議。在期待這個命題真正進入理性辯論之際,卡繆的這一篇文章,可以對於尚未形成意見的讀者提供一種思索的角度,甚至對於支持或反對廢除死刑的人,也可以做為檢視自己意見是否足夠深思熟慮的參照。本書並收錄日內瓦大學張寧教授的「考論死刑」。「考論死刑」的初版刊載於中國的《年度學術》2004年版。張教授具有深厚的史學訓練,在法國從學於哲學家Jacques Derrida時,受到Derrida 的啟發與鼓舞,近十餘年來致力於死刑的研究。張教授在百忙之際,為本書修訂出了新版的「考論死刑」。希望能幫助讀者對於死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畢竟認識死刑、思索死刑之後,我們才能真正地支持或反對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