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之語
無盡之語(心紋語)是一種從電腦Unicode(萬國碼)裡面,精選部份通用符號為基本創造條件,配合音樂基本知識而融合創造出來的一種「新語言」,秉持著簡單筆劃易寫易記為原則,經過嚴格挑選符號再長時間沉積思悟及一連串的改良下,發明的新品種世界符號語言。它的符號自稱的本名叫「∩>※<∫」唸「Ma e u a Si」中文發(媽唉嗚啊系)的音,簡稱「∩※∫」(Ma u Si)(媽嗚系),一共只有40個世界通用的字母符號,最難寫的符號是「※」,也不過才6筆劃而已。創造發明∩>※<∫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希望NEWS(心紋語)能成為世界通用的第二溝通語言,以及每個人母語外第一優先學習的外語,藉著相同語言的使用,進而達到全站資料只留存一種語言版本的需求,節省系統各語言資料的空間浪費,隨著共同語言的使用及長時間的交融之下,達到網路無國界的目地,完成「四海一家」的理想。
歐洲整合與歐盟語言政策
本書由語言政策的觀點以及歐洲市民日常生活的互動問題來觀察歐洲整合,提供讀者另累思考歐洲整合的方式。 同時藉由探索歐盟面對成員過多元文化的衝擊下,如何透過語言政策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矛盾對立,進而將其轉化為歐洲市民在歐洲化過程中強而有力的後盾,歐盟這樣的多元文化思維以及其所延伸的因應政策,更宏觀來看,或許是別國家追求本土化以及面臨全球化挑戰頗值借鏡的參考依據。
比利時語言政策
本書所探討的比利時語言政策制定的緣起過程,係導因於比國自西元1830年獨立建國以來,因獨尊法語而引起境內兩大族群--北部操荷蘭語的法蘭德人與南部操法語的瓦隆尼人兩者間的長期紛爭及衝突,致使比國政府不得不就語言問題在政策上有所因應,其後乃有一連串的語言政策制定,其後甚且連帶導致比利時政策的調整,使比國的政治體制由最初的君主立憲單一體制轉變為聯邦體制。 比國政府藉游政治制度的變革以因應國內各語言族群的需求及維繫各族群團體的永續發展,其做法堪稱為語言政策制定的成功典範。比利時過往因語言使用不公平所導致的慘痛經驗,及其後針對語言問題的處理模式並進而制定公平的語言政策的種種做法,對於由四大族群所組成的台灣實具有許多珍貴的參考價值,其間也許因國情差異而無法一成不變的全數擷取,但最值得學習的則是比利時語言政策所體現的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對語言族群差異性的尊重與包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