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音學【新修訂第九版】
「國音」是國語語音的簡稱,「國音學」則是研究國語語音的專門學問。「國音學」上承古典小學,下啟現代語言學,在整個國語語音發展的脈絡中,有著承先啟後的關鍵性。 《國音學》一書自西元1982年初版至今已逾三十年,多年來一直各界研究國語語音必備的參考書籍之一,本書關於語音的資料甚為詳盡,是適宜中文系學生的教材,因為它既涵蓋學理說明,亦附有練習資料;既便於教師授課,也利於學生自習。 惟書籍年代較為久遠,內容過於龐雜,部分資料亟需汰換,故藉由此次改版去蕪存菁,經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多次研討議定,並配合實際教學狀況,將內容簡化及更新,相信更能符合現今市場之需求。 & 本書特色 & 1.版面橫式編排:符合現代讀者習慣,更加輕鬆好閱讀。 2.內容去蕪存菁:保留國音原理重點,減輕學習者負擔。 3.插圖重新繪製:發音圖全新繪製,發音原理一目了然。 4.練習重點標示:掌握複習重點,徹底克服發音盲點。
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效應:由正反問句、動貌系統與程度結構入手
語言作為常變的結構體,隨著來自各層面的影響,各組成成分之間的關係也將因應調整,其結果同時在系統內部與外部引發不同向度的連鎖現象,某程度上皆可視為結構變化後的效應,且往往都離不開心理因素的關係。本書於前述觀點上,透過常見於口語的「m」(約同「不」)、「無」和「未」探討閩南語否定詞系統的變化及其相關效應,亦適時擴及南北方言系統的比較,以突顯閩南系統的特殊性。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漢語否定詞的發展大勢;第三章:閩南語否定結構的變遷與可能動因;第四章:「VP-無/m」混用的效應;第五章:各否定詞在合成完成體的競合與效應;第六章:「無」的擴張及其對「微量」構式的影響:第七章:結論。
詞彙之旅(新修訂版)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Against Diaspora: Discourses on Sinophone Studies)
比較文學家史書美「華語語系研究」(Sinophone studies)最新成果 討論華語語系的概念、使用、方法與實踐 探討其歷史內容、語言的多樣性與作為理論的潛力 史書美最新論著《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提出了華語語系研究關注位處民族國家地緣政治以及霸權生產邊陲的華語語系文化,其焦點放置在因三個歷史過程而形成的華語語系社群:大陸殖民、定居殖民、以及遷徙/移民。 華語語系研究瓦解自民族國家興起後語言、文化、民族與國籍之間形成的等價鏈,透過思考在地生產的獨特華語語系文化文本,探索中國與中國性、美國與美國性、馬來西亞與馬來西亞性、台灣與台灣性等邊緣如萬花筒般多變且具創造性地重疊交錯。 《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認為華語語系文化的形成包含許多不同標記,語言標記通常可作為其他隱含差異的縮影,因此對漢語族語系語言的基本知識是必要的。華語語系的概念顯現聲音和書寫上的多語性。例如華語語系香港文學藉由創造新興用語和文字,長期協商於粵語與北京話之間;主流華語語系台灣文學則是河洛語和北京話協商的場域,文字上也每有創新;華語語系馬來西亞作家和文化工作者在文本和電影對白裡應用粵語、福建話、潮州話、北京話等不同元素的聲音和文字。因此,華語語系不只多音(polyphonic),也多文字(polyscriptic)。此外,華語語系的概念不僅表達語言的多樣性,同時也凸顯這些語言在特定地點與當地非華語的各種語言在地化與混雜化的過程。回族雖被視為中國境內漢化最深的少數民族,但華語語系回族作家仍常使用或借助阿拉伯語。以華語語系新加坡文學為例,作家們將各種華語和馬來語、英語,有時甚至和坦米爾語交混。同樣地,華語語系美國文學是一個已經存在超過百年的文學傳統,早年以粵語寫成,近年則更多標準漢語的運用,其長久以來的隱性或顯性對話者為位居主流語言的英語。
東籬樂府 語言風格研究
「語言風格學」包含了一切語言形式的風格。既涵蓋口頭語言,也涵蓋書面語言,既處理文學語言,也處理非文學語言,而「風格」也包含了體裁風格(或文體風格)、時代風格、地域風格、個人風格諸方面。 & 詩的語言仍是自然語言的延伸與規律放寬,是自然語言的一個「方言變體」,對文學語言進行細緻的描寫。每個文學家、個個詩人創造語言、驅遣語言的方式不儘相同,這就是個人風格之所在,語言學者正是由此而具體的說出作品的語言風格。 & 本書針對《東籬樂府》詳加探討,共分為七章,就散曲風格的形成、語言風格學諸問題以及《東籬樂府》的音韻、詞彙、句法風格作研究。是部具有前瞻性、開拓性的著作,提供給學界參考。
語言與人生:在說與聽之間,語言如何形塑人類思想、引發行動決策和價值判斷?(全新增訂版)
每天在臉書大量散布的信息,究竟是「事實」、「推論」還是「判斷」?為什麼僅僅三十秒的電視廣告就能讓人買下昂貴的名牌包?語言,讓人為理念走上街頭,也讓人因偏見拿石頭砸向遊行者。★全新譯本★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江文瑜──專文推薦★評論家/南方朔‧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副教授、輔仁大學傳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陳順孝‧文化觀察家/詹偉雄‧名作家、英語教育者/鄧海珠──鄭重好評★亞馬遜4.5顆星典藏評價★「每月一書俱樂部」選書(Book of the Month Club)★享譽六十五年、全球累銷百萬冊、經典語言學著作最新修訂版★名列台灣數位出版聯盟「百年千書」電子書出版計畫書目本書分為兩部:「語言的功能」、「語言與思想」,援引大量歷史事例與各領域研究案例,探討語言在人類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並看待語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如何形塑人類文化。而我們又能如何藉由這項與生俱來的天賦,用以改進溝通誤差,促進社會和諧?人們使用字詞來粉飾最污穢的動機和最惡劣的行為,卻也使用字詞來擬定理想和抱負。我們說出口的字詞是思想的體現,或我們的思想受我們習得的語言系統決定? 曬黑的肌膚原本象徵「勞動」,被視為醜陋,如今卻象徵「休閒」,成為美麗的代表。「猶太人」是指一個種族,卻可能帶有歧視的意味。「語言」能促進溝通合作,記載人類文明,卻也導致爭端。大部分人未能意識到:日常生活中來自網路與媒體的大量語言,能夠煽動群眾的情緒、影響人們的政治想法,也可以使消費者產生購物的慾望……每分每秒影響你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代表事物的「字詞」。我們必須承認,即使想減少紛爭,也還是得透過說話與書寫,當眾人的意見獲得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人類社會才能運行不輟。促進合作、減少衝突的關鍵,即在於透過語言學觀點,深入檢視人類的語言天賦。藉此,我們得以再度省思說與聽之間的盲點,不僅有助於消弭爭端,日後亦能更加冷靜地面對商業廣告與政治話術。語言學不只是一門學科,它是解決社會爭端的關鍵。本書享譽六十五年,被翻譯成八種外語版本,全球暢銷超過百萬冊。「認識語言如何運作、語言隱藏何等陷阱及語言的可能性,正是去了解人類生活複雜情狀的核心部分。」在通訊手段益發多元、網路訊息愈顯複雜的今天,其中提示的經典原則,值得每一個仍然仰賴著語言的人深刻思索。
欲望與絕爽:拉岡視野下的當代華語文學與文化
拉岡是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最重要的大師之一。拉岡的學習與實踐上承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主體/性心理學,下啟紀傑克(Slavoj Zizek) 的文化批判心理學,同時與當代結構主義、解構主義諸種學說產生橫向對話,影響至今方興未艾。文學∕文化中的主體性一直是楊小濱主要關注的理論問題。他認為精神分析理論與文化批判的結合不僅僅是一種可能,而且是一種必需。全書收有論文七章,從拉岡的理論視角出發,從文化批判、詩歌、小說、電影、繪畫、裝置藝術等角度,觀察當代華語世界——主要是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文化脈動,以及潛藏其下的歷史政治動機,深刻揭示了某種後現代主體所具有的鮮明而複雜的面貌。第一章〈欲望、換喻與小它物:當代漢語詩的後現代政治〉中,作者探討了語言意義上的欲望,即符號性匱乏,在當代詩中的作用。也就是說,拉岡對「欲望是一種換喻」的論斷可以加以更細緻的分析,從而通過對文學形式的探究來切入某種更為精神文化性的問題。第二章〈中國當代詩中的文化轉譯與心理轉移〉裡,作者試圖發現中國當代詩中回應西方他者的不同方式,探討了中國當代詩人是如何通過對西方文化巨擘的轉譯或移情來處理創傷內核的。第三章〈絕爽及其不滿:當代詩中的身體與色情書寫〉,研究的是兩岸(主要是台灣夏宇、零雨等人的詩歌)當代詩對於身體與色情(性)的書寫如何體現在對絕爽的種種表達中,展示出不同的心理文化向度。第四章〈欲望主體與精神殘渣:對《兄弟》的心理-政治解讀〉,透過對拉岡有關分裂主體理論的闡述,探討精神創傷如何經由無法成為真正欲望對象的小它物對主體的填補而形成一種反諷的歷史敘事,展示出神聖符號所無法掩蓋的真實域殘渣。第五章〈中國前衛藝術中的紅色記憶幽靈〉,則論述了中國當代前衛藝術如何從主流視像符號體系中喚醒記憶深處幽靈般的真實域內核,以一種扭曲、破碎的方式指認了歷史的創傷經驗。在最後兩章〈當代中國文化場域中的主體與絕爽〉、〈你想要知道的台灣新電影(但又沒敢問拉岡的)〉,作者試圖從較為宏觀的視野觀察當代文化中主體性與現代性的不同論題。本書特色從拉岡理論出發,關注與探討當代華語文學∕文化的特別著作!《欲望與絕爽》針對特定議題作出多種文類嘗試,論證翔實,結構完整,將拉岡、紀傑克理論挪用為對當代極權主義的批判,尤有見地。本書堪稱是台灣學界與西方理論對話的一次良好示範。──王德威
國語運動百年史略
尊重族群方言創造國語奇蹟我們所提倡的文學革命,只是要替中國創造一種國語的文學。有了國語的文學,方才可有文學的國語。有了文學的國語,我們的國語才可算得真正的國語。──胡適。《新青年》:建設的文學革命論臺灣不旦是推行國語最成功的地區,也是方言母語保存最完整的地區;民國35年秉持著「恢復母語,推行國語」的原則,除了實行國語教育,亦鼓勵國人捨棄日語,使用閩南語、客家話等母語,這個政策精神因為重視方言母語的人文價值,而使得臺灣成為珍貴的語言文化博物館。國語運動至今已跨越民國百年,所有使用國語說話、寫作的人,都是參與國語運動的一份子,本書將帶讀者跟者胡適、魯迅、傅斯年、吳敬恆、錢玄同、趙元任、林語堂等無數先人的足跡,一起重現國語的擬創,體會推行的艱辛,面對戰爭與教育的衝突,翻閱珍貴的國語史蹟。
文字學
文字學在研究中國文字的起源、書體演變、六書結構、形義關係、文獻用字等問題時,必須涉及古文字,甚至以古文字作為研究資料和研究對象。總之,不論是古文字學還是現代中國文字學,都不能離開中國文字學的基礎理論,這是不言而喻的。本書特色:一、為說明中國文字學之基本學理及範疇而編,全書分為六章,前三章屬文字學基本理念與《說文》之認識,後三章為《說文》研究法與文字學其他領域之認識。二、編寫以《說文》為核心,《說文》既為先秦古漢語形音義之彙編,亦為後世隸楷演變所本,若據此書研治中國文字,可古可今,不離其道。三、第一章為「《說文》敘論」,主要論述文字之起源、意義、構造及變遷,「六書」亦詳列。四、第二章為《說文》條例,分列十二節,為解讀《說文》之詳盡體例。五、第三章為段玉裁注《說文》條例。六、第四章為闡明黃侃研治文字之條例。季剛先生治文字學主據《說文》。本章先據黃焯整理之《文字聲韻訓詁筆記》理其條例,復據著者(陳新雄)整理之林景伊先生筆記,闡釋其中理念,文末歸結於陸宗達先生轉述季剛先生評點《說文》之法。七、第五章為字樣學概說。字樣學為探討正字整理之歷史與學理。此領域為唐蘭首倡,近年學界重視日增,故特置入此章,以求文字學體系之完備。八、第六章為古文字學概要,研治文字學,為求宏觀,對早於《說文》之史料理當重視。九、引用資料必據原典。
修辭學(沈)
「修辭學」,就是要探討語言文辭之美。只要能欣賞、運用修辭之美,一定可以淨化心靈、拓展胸襟。說得誇張些,懂得修辭之美,就像被仙女的魔仗點了一下,生活瞬間神奇亮麗起來,每一個細微環節都隱藏了神秘妙趣;每一件生活瑣事,都流露深厚的情韻。本書特色:1.內容範圍與旨趣,為列舉二十四種基本修辭方法,予以闡述:包括譬喻、雙關、映襯、誇飾、婉曲、仿諷、反諷、示現、象徵、設問、轉化、借代、引用、藏詞、鑲嵌、類疊、對偶、排比、層遞、頂針、回文、錯綜、倒裝、跳脫。2.列舉許多古今中外的名言雋語,詳加闡釋,以提昇說話技巧。3.擷取古今文學名著中的許多精采辭例,詳加闡釋剖析。《修辭學》的努力方向與期盼有三:1.在修辭學內涵上兼顧理論與實例,讓古典與現代文學、口語與文章修辭,兼容並蓄。2.在教科書上力求深入淺出,在紮實的內容上講究可讀性,軟硬兼施。3.這不只是一本教材,還兼具通識與實用性。「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希望海峽兩岸中國人,都能從本書的理論與實例中,遨遊三千年文壇,聆聰古今名人雋語,不但可以學習到說話作文的技巧,更進而開創健康快樂的人生。
國語智慧名言故事
讀古文不再傷腦筋,國、高中最佳課外讀物,快速提升國學程度的利器《國語》是以記言為主、分國記事的歷史名著。該書以諸侯國為單位敘述史實,起於西周穆王十二年(前九九○年)西征犬戎,終於東周定王十六年(前四五三年)晉卿智伯被韓、趙、魏聯合所滅,前後共五百三十八年,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語,共二十一篇。《國語》約成書於戰國時期,關於《國語》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左丘明,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三國時吳國的韋昭在《國語解敘》中也認為《國語》是左丘明所作,與《左傳》是姊妹篇。並對該書作了如下概括:「其(左丘明)明識高遠,雅思未盡,故復採錄前世穆王以來,下迄魯悼智伯之誅,邦國成敗,嘉言善語,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以為《國語》。」《國語》是我國第一部議論精闢、獨具史識的國別史。它透過對話的形式闡發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記載了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實,在敘述歷史的過程中,留給後人許多警示。同時,該書的敘述又不缺乏文采,給後世的散文寫作提供了典範,如《邵公諫厲王弭謗》、《觀射父論絕地天通》、《叔向賀貧》等篇都被作為古代散文的樣板選入《文選》和《古文觀止》中,供人們學習、賞析。《國語》還保留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楚才晉用」、「善有章,雖賤賞也;惡有釁,雖貴罰也」、「眾志成城」、「眾口鑠金」、「小丑備物,終必亡」、「人皆集於苑,己獨集於枯」等。它以其歷史性、文學性和思想性並重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獨樹一幟。正因為如此,《國語》歷來為後人所重視。現存最早、最完備的《國語》注本是三國吳韋昭的《國語解敘》,其後較為優秀的校注、考釋本有清代洪亮吉的《韋昭國語注釋》、董增齡的《國語正義》和近人徐元誥的《國語集解》等。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名言、要義和故事三個緊密相連的部分。第一,關於名言。鑑於《國語》一書以歷史性為主、文學性和思想性並重的鮮明特點,我們從中選取了七十餘則反映歷史、蘊含哲理並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名言、警句。在內容上力求兼顧歷史性、文學性和思想性,盡可能使讀者全面瞭解《國語》,領會其歷史知識、思想內涵和優美文采。首先,《國語》涉及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含外交、軍事)、經濟、文化(含哲學、史學、教育、祭祀)等諸多方面。所以,我們在名言的選擇上,也力求廣泛涉及上述的多方面內容。一是政治思想方面,主要選擇以禮治國行事、以德修身、修內政親鄰國以及民本等諸多方面的名言;二是經濟思想方面,選擇介紹了我國古代的一些特定制度;三是文化思想方面,主要選擇了探究天人關係的哲學思想、「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的教育思想以及音樂美學方面的有關內容。其次,《國語》中多錄諫言,有的引經據典,設譬取喻而正面說理;有的以行動強行諫阻,甚至以死相諫;有的正話反說。同是進諫,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勢、環境之下採取不同形式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其中時代背景、人物性格、心理活動無不一一展現,剖析利弊、判別得失、陳說利害無不淋漓盡致。對此,我們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再次,《國語》長於記事,善於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如記敘驪姬亂晉的過程中,寫出了驪姬貌美心毒、口蜜腹劍、恃寵而驕;晉獻公貪權無智、昏庸不明;優施陰險狡詐、助紂為虐;申生僕人見微知著、富有遠見的鮮明形象。《國語》中類似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還有很多,如齊桓公、管仲、晉文公、臧文仲、范文子、伍子胥等正面人物和榮夷公等反面人物,里克等充滿矛盾的人物,無不有血有肉地站立在人們面前。第二,關於要義。對名言中的生僻字作簡要注釋,對部分沒有選用本書故事的名言作簡要今譯,並本著批判繼承的原則,簡述名言、警句發生的時代背景、涉及的人物和事件,並對其含義進行實事求是的評析,在尊重原意的基礎上說明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借鑑意義,使「古」能夠為今所用。第三,關於故事。鑑於《國語》本身豐富的史實價值,我們在故事的選擇上盡量採用本書中的故事,另外也選擇了其他一些能夠準確、生動地反映名言蘊含深意的故事,力求在要義評析的基礎上,透過講故事的形式,進一步闡明其意義,使得讀者在閱讀生動有趣故事的同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這些名言警句所昭示後人的道理。人類思想的發展是有延續性的,所以《國語》中這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涉及道德修養、做人原則等許多方面的思想,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們,仍然具有借鑑意義,仍然值得我們研究和珍視。對中國人自身的發展來講,這種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有助於我們在進步的歷程中少走彎路。從世界文化發展的層面來講,在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文明頻繁碰撞、日益融合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也面臨著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局面,繼承發揚傳統精華,一個很重要也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在青少年中擴大古代優秀典籍的影響,讓他們多讀經典作品,瞭解歷史,瞭解傳統,這樣才有可能建設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化。基於《國語》自身的價值,也基於弘揚傳統精華的目的,編纂這本《〈國語〉智慧名言故事》就成為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在撰寫的過程中,力求介紹、挖掘、闡述《國語》一書的精華,力爭融學術性、通俗性於一體,將每一名言、要義、故事視為一個緊密相連的整體,讀後使人受到啟迪。在繼承的基礎上,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樣的工作並不容易,所以我們奉獻給大家的這本小書不可能盡善盡美。但是,我們希望這份努力能夠有助於您更深入地瞭解《國語》,瞭解書中所講的歷史、社會和人生。
當代文字學概論
這是一本兼具傳統與當代特色的文字學書。 全書共五篇:漢字現代篇、漢字歷史篇、漢字理論篇、漢字應用篇、世界文字篇。「漢字現代篇」,有關「國際漢語熱、中文瘋」的單元,即提供了最立即資訊,使本書具備當代國際觀的特色;「漢字歷史篇」,從原始陶文、古文字到當代兩岸正簡漢字、漢字拼音;「漢字理論篇」,除了有以《說文解字》為主的古典文字學內容外,當代的漢字網路資源、異體字知識,甚至當代「火星文」,都在本書中被正式討論;「漢字應用篇」,從文字遊戲、對聯謎語到生活中的各種漢字器物。此外,本書更提供世界上其他主要文字系統的介紹,讓學習漢字的人可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本書蒐羅了完整的史料、敘述了精闢的理論、提供了詳盡的圖片,更分析了當代漢字的國際情勢、世界的文字發展。所有資料與觀點,從遠古到今日、從理論到應用、從古典到當代、從國內到國際。可謂跳脫了傳統教科書框架,實現了當代教科書該有的多元價值,值得相關人士及學子仔細閱讀。
國音學講義
本書於192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21年7月國民政府教育部經國語統一籌備會專家審核批准作為全國各地教授國音參考用書。是年8月已發行至第五版。可見此書對當時的國語統一運動有相當大的影響。作者在書中以發音語音學的原理和方法結合國語實際情形描寫國語語音各要素,又以傳統音韻學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國語語音之聲韻、等呼、四聲諸系統。作者還介紹了國音標準和注音字母的形成過程,記載了每一個注音字母的出處,並且提供國語老國音的完整系統,以及許多用老國音注音的文字材料,本書因這些重要內容而具有很高學術價值。同時,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國語語音系統之精要及其歷史演變傳承,即使在其問世近百年後的今天,仍不失為中文系學子學習語音聲韻之基礎範本。
訓詁演繹:漢語解釋與文化詮釋
這是一本將古老「訓詁學」現代詮釋──結合理論與文化應用、兼容並蓄的「漢語文化學」,就古典漢語而言,它也仍然是一本「訓詁學概論」。 「訓詁學」其實是一門實用且有趣的學科。訓詁並非只是經書注解,而是有系統的認識與學習漢語。本書將古典訓詁學分為「漢語解釋」與「漢語文化詮釋」:「漢語解釋」包括漢語的語音、語法、文字、語義的主要理論系統與特質,也包括漢語形、音、義三要素的綜合理解;「漢語文化詮釋」則列舉一些以漢語材料進入文化理解的案例,研究的材料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都有,內容深入淺出,希望引領漢語學習者知所應用,而領略漢語之美與富。 本書具有完整的漢語言研究的理論架構與應用功能,是一本通俗而不失專業的「新訓詁學」。對於學習「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漢語語言學」、「漢語文化學」的人而言,是一部專業的參考書籍;對於一般喜歡漢語文化的社會大眾,也是可以輕易上手的讀物。
王雲五綜合詞典增訂本
本綜合詞典是就「王雲五大詞典」及「王雲五小詞典」兩本書依目前之需要與最新之資料,合併重編完成。本書在取材方面以中等學校各科目之參考及補充資料,無不具備。為推廣我國文化,普及教育之工作,因此計劃?訂重編這本「王雲五綜合詞典」。開始收集資料,將原詞典之七千單字增為一萬單字,詞句亦由原來之三萬條,增為五萬條,較原書增加了百分之五十。這詞典的編排仍按王雲五先生所發明之四角號碼排列,另加兩種索引,一是部首筆劃,另一是以國語注音排列。因此本詞典可採用三種方法來查索。
自覺與中國的現代性
這部論文集是“現代性與20世紀中國美術轉型”跨學科研討會的成果。在香港的這次會議上,我們特意邀請了人文社會科學界不同學科的著名學者,在多學科的對話中一起探討現代性的中國問題。我們的理論構想提出了一個跟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判定標準全然不同的思路,所以我最關注它在整個現代性研究語境中的合法性究竟如何。 “中國美術的現代轉型”是一個具有相當輻射力和包容性的跨學科議題,它並不僅局限於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研究的論域,也會影響到中國當代藝術實踐;而且由它生發的問題,有可能成為推動當代學界省察“傳統”和中國現代性歷史經驗、重新思考現代性的西方話語傳統的動力。這次跨學科研討會,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起到了思想奠基與學術建構的重要作用。
漢語(第二版)
漢字與西方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表形文字,文字意義從字形中表現出來,雖然有90%以上的形聲字,但是聲符受到地域、時間的影響,已無法正確標音,因此學習漢字先要學習標音方法。在許多種標音方法中,注音符號是最能把握正確而清晰的漢字字音的,但是對於已有英文背景的外國人士,本書所介紹的漢語拼音則是比較容易學習的標音方法。 本書編寫方式由單韻符入手,穿插著聲符和韻符,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單韻符注重口形,有口形圖;聲符部分,每一符號藉形音義兼顧的圖畫加強憶。內容適用於初學漢語拼音者,也適用於已有注音符號基礎者,希望讀者藉此多會一種標音工具,以有助於華語文的學習。
汗簡注釋
《汗簡》,是北宋初年郭忠恕彙集的一部古文字書。書名取自古人「殺青簡以寫經書」,謂之「殺青」,亦謂「汗簡」,借以說明「古文」是源於古人竹簡上所寫經書的古文。 《汗簡》自成書以來,罕有知音;而研究《汗簡》的著作,更屬鳳毛麟角。惟一專門研究此書的,是光緒年間遵義鄭珍的《汗簡箋正》。 本書作者黃錫全先生有鑑於郭忠恕當時身處在先秦古文幾乎逸盡、託古之風盛行的時代,受當時文字水平鑑別能力局限的影響,在《汗簡》一書中收錄了一些偽字、錯字、或是後世俗體,且《汗簡》成書已有千餘年經刊修、傳抄、翻刻,其中後人竄改、遺漏的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根據自身近年戰國文字研究積累的成果,對《汗簡》條分縷析而成《汗簡注釋》。
胸有成竹說成語
書市上的成語書籍,要不是各種大小不一的成語辭典,就是兒童為青少年設計的成語故事書。不同於大家印象中的成語書籍,這本《你是成語高手嗎?》可說是關於成語的通通有,除了成語故事淺顯而精采的敘述外,還有以下單元:【讀後趕想】、【古人這麼說】、【老師說】、【另有說法】、【顛倒說】。在【讀後趕想】中將提供現代觀點,在我們與古人智慧的之間搭起橋樑;【古人這麼說】將列出古文出處;【老師說】中除了有意義的解說外,更重要的是用法的說明,每篇舉出錯誤的例句,並提醒讀者容易誤解與誤用的地方,當然也有正確而漂亮的造句範例。在【另有說法】與【顛倒說】中,延伸出相似義與相反義的成語。可以明顯看出本書兼具閱讀趣味與實用性,尤其在成語用法上的解析、應避免誤用的發生,都是此類書的創舉。青年學子或社會人士讀後,將可在成語這個領域上躍進一大步。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
《語言是我們的希望》是南方朔語言系列第五本著作。書裡保有一貫批判性的說文解字,再次將現代人說的「話」、寫的「字」、使用的「符號」,做科學性、史料性的剖析、演繹,南方朔帶領讀者在語言符碼轉變的絲路上尋根,以微觀卻深層的角度探看現代文化社會之面貌。 南方朔將次文化錯亂使用的語言,諸如:說屁話、你很賊、包二奶等通俗語,一一指出語言原本使用的目的,正確陳述的用法,再對照現代人胡謅瞎說卻自以為是的荒謬,完全披露現代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輕率。這本書的精彩正來自南方朔大辣辣的批判與糾正,更包含政治性語言無理、文化性語言失根、經濟性語言錯亂。喜歡辯論式文章的讀者,對政治文化批判高度興趣的讀者,這是一本不可錯的語言經典之作。
名句現學現用
本書希望是連結現代人生活與古文名句的催化劑,其中賞析與實用並重的單元,將重新喚起讀者對古文的喜愛。在【生活名句】中,將透過日常生活的實際語境,介紹一句今天常見常聽到的古文名句。 從中讀者可以學習到古文名句正確與巧妙的運用。接下來則是有上下文名句的呈現、詳細的注釋、優美流暢的白話文翻譯,以及深層意義的詮釋與賞析。另外,在全篇的精華【讀不完的名句】中,讀者可延伸學習,認識更多的古文名句。此處將介紹古典或是現代的意義類似或是相反的名句,並進一步解釋比較。 通篇讀來從學習實際應用一句古文名句,到了解整段古文的來龍去脈,欣賞其的意境,體會其智慧,以及認識更多相關聯的古文名句與語文知識。從此開口說話,下筆為文,都能引經據典,不再言語無味。
在語言的天堂下
語言系列豐富地進入第四本,新書《在語言的天空下》展現台灣語言的生命力,更收錄了最新流行的社會脈動的語言,你知道「快樂丸」代表了網路行銷e時代的來臨嗎?它是歐洲青少年舞會文化的最愛,現在卻成了台灣青少年的最愛,這當中的相互連結為何?現在大街小巷大家都在做「SPA」,上網發現關於SPA的條目竟有三千多條,你知道現在的台灣是--給我「SPA」,其餘免談……南方朔上古下今,抽絲剝繭尋找出這些流行語的背後社會意義,錯過了這些流行語恐怕你會趕不上時代的語言。 語言不但是社會的、流行的,當然也是生活的,我們習慣的台灣小吃扁食、碗粿,這些名稱是正確還是以訛傳訛;道歉的語言、身體的語言、咀咒的語言,是媒體控制了語言還是語言被媒體控制? 薑是老的辣,南方朔集畢生功力於一役的語言之書,將徹底打開你的語言天空。
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
民俗是人類族群在生存與發展中形成的習慣性行為模式與生活方式,它從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透視了民族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因此,要瞭解一個民族,不妨先瞭解它的風俗習慣;要學好一種外國語,也離不開瞭解與其相應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國,中國民俗文化以其豐富多彩歷史悠久著稱於世。本書從語言著手,多角度地描繪了中國民俗文化的靜態面貌與動態表達,以使這一份文化財富為更多的世人所詳悉。書中既有豐富的史料,更多現狀的採集,目的只是為了讀者諸君讀過後感覺到確有所獲。&
在語詞的密林裡-應用社會語言學
本書是中國著名語言學家陳原所著《社會語言學三書》的第二本。作者選取當代中文的二百個語詞或短句,探尋其社會意義或產生這些語詞的社會環境。各篇獨立,有如二百則超短散文;配以具啟發性插圖,堪稱圖文並茂。書前引錄哲人狄德羅箴言曰:「一句不恰當的話,一個奇怪的詞兒,有時比十個漂亮句子使我學到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