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話考釋
金門話考釋 文中分為居處、俗語、人事、戲謔、童謠五類,選擇具有智識性,趣味性的金門話詞語百餘條,配合代表性的正文七十六條,血肉相連,可相互發明。 國民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起和中共交戰,徹底失利,至三十八年大陸陷落,意外在十月古寧頭一役戰勝紅軍,自此全世界方才知道有金門這個小島。不問何地人士,提起金門如只知道「槓(俗誤為貢)糖」、「高梁酒」,那也未免太淺薄了。 金門的面積才一百多平方公里,與臺中市一般大小。但在一千六百年前五胡亂華時,金門已有河落人住;臺中市呢?不過幾位原住民在大片荒煙蔓草溪水旁牽牛羊喫草罷了。 本書從金門的歷史、地理、人文等,談到語言學者利用西洋語言學的科學方法,分析閩南語的聲母、韻母、聲調等成果,為全球三千萬人以上講閩南語系的鄉親們對同一 族群語言的深廣認識之坦途。
語言是我們的居所
作者簡介 南方朔,本名于杏慶,一九四六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考察台灣社會脈動時久,體會各家理論也深。解嚴之前曾為催發民間力量,乃毅然脫離體制,擔任當外雜誌主筆,並策畫參與街頭運動。 南方朔從新聞界出身,透過驚人的知識吸收及自我養成,而變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學者」論評政經與釐測文化皆四方豎耳而擲地有聲,現為新新聞發行人,著述不斷,允為文化上的台灣奇蹟。 從一九七0年起,南方朔陸續有著作《伊底帕斯王的悲劇》、《憤怒之愛》、《另一種英雄》、《文化啟示錄》、《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等十餘冊問世,《語言是我們的居所》則是南方朔半生以來讀,思,寫的粲然大作,風華動人。 內容簡介 或許很多人都有過其麼話也不想說的時候。無論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浪漫柔情,或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無奈,這都是語言的靜默。而就在這樣的靜默中,遂有了對語言的思考。 對語言的思考,起源於對語言的不滿。我們有太多時候找不到恰當的言言來說自己的感受,也有太多時候反而因為語言而造成溝通的斷裂。語言並不是保證暢通無阻的橋,它經常反而是一道牆,將人彼此驅遂與關閉。 這乃是語言的限制,語言由一個個辭語和聲音所組成,藉著辭語和語句之間的差異而彼此區隔與定義;將語言本身視為一個在歷史中形成的文本加以解析,可以讓我們更理解語言的功能及其限制。理解語言始能理解經由它而造成的思考侷限。 重新思考語言,但願我們都能在更好的語言和語言使用中勾劃出更好也更寬敞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