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善惡:一場價值觀創造的文化思辨

天下文化 出版
2025/07/31 出版

★《經濟學人》年度好書★★2023年德國非文學圖書獎★我們所認為的「善」與「惡」究竟是天生的本能,還是被創造出來的信仰?在這個價值失序、言論極化的時代,我們還能相信有普世的善嗎?當身分政治與網路論戰吞沒了對話的可能,我們還能擁有一套彼此共享的道德語言嗎?《善惡:一場價值觀創造的文化思辨》從五百萬年前東非草原上的合作開端,一路追溯至當代都市與社群媒體所映現的道德崩解,以演化、生物、歷史與哲學交織出「道德的深層歷史」。這是一部從哲學角度出發的道德演化史,深刻但輕盈,批判而不失幽默。這是一場挑戰成見、打開對話的文化之旅,讓我們重新看見:我們相信的價值觀,從來不是單純的選擇,而是歷史與權力共構的產物。在看似失序與衝突的現代社會中,《善惡》不是教條,也不是答案,而是讓我們重拾理解與信任的起點。好評推薦融合了來自演化生物學、認知科學與人類學的洞見……紹爾做出了一場幾近英雄式的嘗試,描繪從最早的類人猿棲息非洲以來,道德如何演變,並預測它未來可能走向何方。這是一部敘事豐富、結構複雜、充滿意外轉折的作品。——《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紹爾這部從人類起源至今的道德通史,為當代的道德爭論奠定了堅實基礎——文字機巧、極具娛樂性,同時也是一封邀請人們重新思考自身信念的邀請函。——德國非文學圖書獎評審團一部野心勃勃、充滿軼事的通史,全面描繪道德如何在我們生活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這本內容豐富、結構複雜、筆調溫和又引人入勝的巨著,充滿令人印象深刻的素材……處處驚奇,時而令人振奮。——《旁觀者》(Spectator)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暢銷十萬冊典藏版】

先覺 出版
2020/09/01 出版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必讀經典 & 全新軟精裝典藏版,桑德爾燙金簽名書封 & 如果《正義》鍛鍊了你的思辨能力, 那麼,《錢買不到的東西》將讓你拉高格局、釐清問題、正確決策, 徹底理解金錢的意義,以正確的方式對待你所珍愛的事物。 & & ★台灣暢銷十萬冊,榮登博客來、誠品書店、金石堂排行榜冠軍 ★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金融時報》年度最佳商業圖書大獎決選 ★台灣閱讀節「名家推薦百大好書」 ★科技部人文司主辦「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書單 & & 「錢」,是我們不可或缺的。 學習、工作、財務分配、健保、教育、競選支票、媒體真假訊息、人際關係……全都離不開「錢」。 該如何思考金錢與價值,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 & 在這個「錢」能買到一切的世界,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財富的分配不公, 而是必須去思考金錢的本質,以及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人生! & 你想過嗎? 政治人物付錢給網紅,就能為自己打造全新形象; 病患只要多付費,可以獲得醫師的手機號碼,全年無休醫療諮詢; 役男不想當兵,政府可以花錢請外國傭兵去打仗; 以獎金激勵閱讀,竟會逐漸侵蝕孩子的內在動力; 棒球選手奔回本壘,是一件可以收錢接受企業贊助的事…… & 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面向。《正義》課程點擊率創紀錄的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花了15年蒐集各界案例,引導讀者層層拆解經濟制度、各種行為背後蘊含的意義,提醒我們反思: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當一切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難道也跟著變質了?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 & 在金錢掛帥的世界裡,我們必須理解錢的本質與市場經濟的極限,才能做出正確決策,活出理想中的美好人生! & 無論你是想迎合市場卻害怕違背本心的商業決策者、期許自己鍛鍊邏輯思考的學生、盼能啟發深度反思的教育者、為金錢苦惱的平凡人,都能透過桑德爾教授的引導,開啟一場精采的思辨之旅,建立起坦然面對「錢」的堅定態度。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一本書讀懂中國大智慧 2版

劉元  著
海鴿 出版
2023/09/26 出版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 & ■ 熔哲學、文學、藝術於一爐,蘊涵著深邃哲理、智慧思辨和寶貴的生活經驗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集納了大量的哲理故事,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以簡潔、概括、明快見長,但是它語言簡潔卻不失優美動人,議論明快卻不失深湛精闢,描寫概括卻不失生動形象。它善於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本質特徵,將一個普通的概念和現象誇張到很高的程度,寥寥幾筆,勾畫得惟妙惟肖。 &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書著重選編有意趣、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精選了眾多廣泛流傳的哲理故事,直接反映了人們當時所宣導的道德理想,全面地闡述了古人立身處世、立志成才和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系列準則,更涉及為官、治國、治學、修身、養性各方面內容,以及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思考,間以按語點撥,說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 & ■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歷史和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作為中華兒女,誰都希望瞭解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古代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開拓視野,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實行多元啟迪,引發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動。 & 中華古代哲理故事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名家名篇數不勝數。這些作品凝聚著作者嘔心瀝血的至情,熔哲學、文學、藝術於一爐,蘊涵著深邃的哲理、智慧的思辨和寶貴的生活經驗,憑藉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叩動讀者的心靈,帶給人們借鑑和啟迪。 &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道德經-2版

唐譯  著
海鴿 出版
2020/10/28 出版

■ 最有系統化的道教入門讀物,圖文並茂地展示老子的智慧與《道德經》的核心,《道德經》亦稱《老子》,或稱《五千言》,是道家學派最具權威的經典著作。內容涵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諸多知識。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不遺餘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學奧秘,尋求人類文明的源頭,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蘊。 ■ 300多幅插圖和圖解,加以詳細說明,使讀者能夠清晰明瞭地詳知《道德經》的特色,使文章更具有趣味性,能夠讓讀者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閱讀的樂趣。 ■ 道教文化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特色文化的一個縮影,其崇尚自然無為的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浪漫主義色彩影響尤深,同時神仙信仰也曾影響中國繪畫的自然主義審美觀;在民俗節日以及祭祀活動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與民眾之間的水乳交融之情。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道德經:老子的81則人生短語

典藏閣 出版
2018/09/05 出版

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 >幽默大師 林語堂 經典時代裡,一份最重要的哲學遺產 >白話文學大家 胡適 不讀道德經,就不知文化,不懂人生真諦 >現代文學開山祖師 魯迅 道德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明太祖 朱元璋 言至道,無如道德經 >唐宋八大家 蘇轍 & .最有系統的道德經專書,原文/註釋/譯文/賞析/成語一次滿足 .近200張全彩圖片40餘張表格,閱讀經典不再枯燥乏味 .從哲學、軍事、政治、文學到宗教,帶你多角度解析老子 從修身、齊家、治學,到經商、為人處事 任何人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所需的解方 81則智慧小語x五大解析單元x近200張全彩精美圖片 顛沛流離中的一盞明燈,開闊心靈的最佳處方箋 《道德經》,又被稱為《老子》,是戰國時期論述處世哲學的巨作,其內容被多次增 減、無數註解後,成為今日我們所熟知的《道德經》。全書分為上篇《道經》37章,下篇《德經》44章,總共81章,共計五千多字,所以又被稱為《老子五千文》、《五千言》。上篇《道經》講述身心精進,體悟道之所傳;下篇《德經》則講述修習自身心意。 市面上大多數的《道德經》皆以宗教角度切入,闡述道教相關的思想概念;其餘少部分則為超譯作品,闡述作者自身對於《道德經》的理解。其實,《道德經》不僅是解析道教文化的書籍,更是中國哲學的經典代表作,其中有許多成語佳句,至今仍然膾炙人口。例如,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小國寡民、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可道,非常道。 本書從解讀經典的角度,完整收錄《道德經》原文,並詳細註釋生僻難字、人物背景;再加上白話賞析,並精選原文中廣為流傳的成語錦句,讓讀者深入瞭解該章節的哲學思想;最後,搭配近200張全彩精美圖片,讓讀者宛如穿越至千年前的老子面前,聆聽老子的智慧之語。 本書特色 全彩圖片 收錄近200張精美全彩圖片,以文字搭配圖片,宛若身歷其境,如臨現場。 表格解析 40餘張精美表格圖解,幫助讀者快速整理文章內容,馬上掌握《道德經》重要內涵。 五大單元 原文/註釋/譯文/賞析/成語,一次滿足,輕鬆讀懂《道德經》。 解剖經典 從哲學、軍事、政治、文學、宗教,多角度領略《道德經》,帶你重新認識不一樣的老子。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閒暇與無聊(2025年版)

立緒 出版
2025/03/28 出版

.第二屆紀伊國屋人文大賞首獎,東大、京大最受歡迎哲學書籍,銷量突破50萬本!.「閒暇」究竟是什麼?人類是從何時開始感到無聊的?本書尖銳地指出現代消費社會中消遣與無聊所帶來的問題;並從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海德格、羅素、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史文德森……談人類自由的本質。「活得像個人」人若沒有麵包活不下去。但是,生活不能沒有玫瑰的妝點。※ 倫理學大哉問————所謂的倫理學,是叩問該如何生存的學問。人類大抵是在無聊與消遣的交融混合中生存,因此而完整了生存的「正確意識」。無論如何都會感到無聊的人類生存,該如何面對並與其共處?「閒暇與無聊」在哲學、社會學上是經常被討論,且富有「時代意義」的題目。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面展開,社會變得富足有餘裕——一是經濟上的餘裕,二是時間上的餘裕,亦即閒暇。當代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富裕、閒暇時間增多,但並沒有使人更能好好享受生活,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指出的:反而有人因此變得無聊,陷於無事可做的不幸之中。豐足的生活反而招致不幸?似乎有哪裡不太對勁?當人們陷入因餘裕所產生的無聊中,資本主義便有機可乘。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特徵之一,便是文化產業的巨大化,把文化視為新的經濟活動來看待,將既有的娛樂以及有利產業發展的娛樂,提供給人們填補閒暇。過去,經濟的發展來自搾取生產者的勞動力;今日,搾取閒暇則已成為牽動資本主義發展的莫大力量。為何閒暇會被搾取?為什麼人身在閒暇中會感到無聊?而更基本的問題:所謂的無聊是什麼?本書作者國分功一郎是日本新世代代表性的哲學研究者,從閒暇生活的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做了深刻的分析。全書從基本原理、系譜學、經濟史、異化論、哲學、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理論基礎與觀點,對「閒暇」和「無聊」的內涵進行了全面分析,由羅素、海德格、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霍克海默、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拉斯.史文德森等思想家的相關論述,叩問人類的生存學問,由倫理學的角度總結,如找尋適合自己、展現自我的生活方式,而身處有餘裕社會的我們,除了每日的勞動之外,最終應該將目光投向何處?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鏡頭前的二次創傷:嗜血新聞背後的真相與人性

臺灣商務 出版
2025/03/01 出版

一名得獎犯罪新聞記者對媒體生態的深刻反思透過突破性的調查訪談,探討媒體報導對受害者和記者造成的衝擊   為什麼有些受害者家屬在悲痛親人遇害後,必須忍受大量媒體不必要的關注?而有些受害者家屬卻乏人問津?才剛從最近的大規模槍擊案中死裡逃生沒幾秒鐘,就有麥克風塞到面前,這是什麼感覺?這又對拿著麥克風的記者有什麼揮之不去的影響?《鏡頭前的二次創傷》以最真實的細節探索和反思,見證記者從無知到理解、羞愧到療癒的過程。【重點介紹】揭露攝影機和記者離開後不為人知的祕辛,一本具有原創性和反省力的重要傑作!《鏡頭前的二次創傷》結合了調查報導和回憶錄,是一本令人大開眼界的著作,作者塔瑪拉·雀莉曾在大城市擔任犯罪記者,她運用備受肯定的記者技能審視媒體對創傷倖存者的影響,以及創傷對媒體從業人員的影響。塔瑪拉記錄了那些創傷被攤在大眾面前的故事,同時也面對自己過去在犯罪報導中曾犯下的所有錯誤。 塔瑪拉·雀莉報導過的主題從凶殺、死亡車禍到性侵害和大規模暴力都有,她揭露了一個讓創傷倖存者和記者失望的新聞生態。她透過問卷與100多位創傷倖存者互動或進行訪談,有71名凶殺和死亡車禍的倖存者塡寫了研究調查,其中五分之一提到了他們與媒體互動時存在著隱私方面的擔憂,十分之一的受訪者描述了媒體對他們生活造成直接、負面與長期的影響。「見到血,才能見頭條。」記者經常主導犯罪新聞的報導,但這是因為要揭露重要的議題,而不是消費他人的痛苦。 在事發現場,每位記者輪流以各式尖銳問題採訪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家屬,甚至倖存者,期待挖到大獨家,讓這些原本就傷痕累累的人,一遍又一遍講述不願意再想起的事情,造成二次傷害。然而看似冷酷無情的記者們,其實也受到來自現場的殘酷畫面、家屬的控訴衝擊。作者總是忍著淚水進行訪問,在回程時為受害者與其家屬哭泣,然後第二天所有事情重來一遍,下個月、下一年,反覆地發生。 媒體對創傷倖存者和報導者都會造成有害的影響。犯罪新聞報導該如何進行,才能不對倖存者和記者造成傷害?記者的創傷教育來得還不夠快。讀者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為何媒體業發展至此,了解記者為什麼如此冷漠;而媒體工作者可以從作者問卷的反思,學習如何在報導真相的同時,不會再次傷害家屬,進而一起努力改變新聞媒體的報導生態。作者並於書末忠誠的提出不造成倖存者二次創傷,且能照護記者免於「替代性創傷」之苦的方式。創傷報導很重要。它可以讓領導人承擔責任;可以推動變革;可以激發同理心。如果創傷故事能好好地被述說,將會帶來多麼令人震撼的力量。

79 特價4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Only The Fragrance Remains As Ever

漢世紀數位 出版
2025/03/01 出版

The book reflects the author,s opinions, and not necessarily the views of EHGBooks.The Harmonious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HCDF), Juexue Culture Center, was established in 2013 in Texas, USA, by North American disciples of the Chan Buddhism Zen School. As a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committed to promoting peace, improving health, popularizing Awakening Study cultural education, and fostering social harmony, it upholds the Buddhist spirit of worldly eng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essence of self-cultivation from the Zen School. The foundation seeks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and benefit the public.The foundation,s mission 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inner value and meaning of life, with a focus on "awakening individual life." It strives to facilitate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energy within life systems; optimize these systems, purify the mind, and cultivate character; practice the values of life; and create an environment defined by "freedom, equality, and fraternity."The HCDF adopts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Buddhism in the secular world, secularism in Buddhism" and is grounded in the spiritual foundation of "equality of all beings, self-awakening, and awakening others." It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harmonious unification” from Awakening Study into social practice. The foundation collaborates with various sects, organizations, and groups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activities centered on humanism, health, spiritual growth, and social purification. These efforts aim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armony, enhance quality of life, stimulate infinite wisdom, and realize the highest value of life.

9 特價16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如何與異溫層交流?沒捐錢給難民是錯的嗎?當代倫理學大師談全球化時代的道德難題

麥田 出版
2024/05/04 出版

與漢娜.鄂蘭齊名的世界百大思想家獻給紛亂時局最迫切的一堂思辨課&★美國人文獎章、斯賓諾莎獎得主& 結合個人生命經歷與時代省思的代表作★★亞瑟.羅斯圖書獎得獎作品★★亞馬遜網路書店4.4分高分評價★&▍本書特色1.& & 本書廣泛舉例和援引軼事說明超越民族與國界的世界主義論點。從維多利亞時期冒險家的世界主義思想談起,到二十世紀無國界醫生普世主義的理想追求,反思我們對陌生人的道德責任。2.& & 本書主題包含倫理決策、多元文化多樣及全球化等,切合全球各國關係密不可分的社會現況之下,人們面臨的迫切道德議題。3.& & 當代倫理學討論的熱絡在於眾聲喧嘩,而阿皮亞則提出嶄新的觀點:反對透過理性論據形成共識,因為強辯往往不能使人心服,反而使我們失去對話的可能性。4.& & 本書作者不僅在思想界耕耘多年,同時也是影響世界的十位哲學家之一。除了以其世界主義的思想廣受學界與文化工作者的盛讚,以及《紐約時報》、《衛報》等國際媒體一致好評,也曾榮獲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亞瑟·羅斯圖書獎、美國國家人文獎、美國布蘭迪斯大學Glittler獎等多項殊榮。5.& & 老牌出版社諾頓重磅推出的「我們時代的議題」系列書籍之一。問世近二十年的二十一世紀暢銷倫理學經典論著、譯成十三國語熱賣言全球。&▍專文推薦摘句(按姓氏筆畫排序)● 《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是一本在紛亂時刻帶給人衝擊、啟發與安慰的書。──李可心(美國台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在全球哲學界裡,阿皮亞無疑是第一流的說書人。──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如果你正在思考「如何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本書將以「實現善的最大化」為你展現一個恢弘深刻的視野。──黃春木(臺北市立建國高中歷史科教師)&▍各界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雪莉(《報導者》營運長、總主筆)●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執行長)&▍內容簡介全球化時代的交流不再受國界與文化隔閡,為什麼世界的紛擾仍未因此削減,人們也依然無法和平共處?多元文化背景的當代思想家阿皮亞剖析,當人人都是「世界公民」,如果你的傳統不符合我的正確,該如何討論對與錯?&「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東非女性割禮是壓迫女性的陋習,還是應受維護的傳統?一定要捐助無淨水可喝的孟加拉村民,才能算是「好人」?當我們光憑網路就能與地球彼端的人建立連結,也就不僅止於隸屬一座城市、一個國家,該如何在與陌生人共享世界的今日,面對不同文化、立場相左的人,真正理解多元而迴異觀點並與之共存?做一個世界公民,除了對他人負有道德義務,也必須尊重異文化的生活方式,這既是一種理想,也是一項挑戰。&作者阿皮亞以其豐厚的家族及成長背景出發──出身於迦納阿散蒂政治世家的父親、活躍於庫馬西社會的英國作家母親──從歷史、文學、哲學等多重角度切入,並以他在迦納、英國、美國三地生活的經驗為基礎,譜寫一本給近八十億人在地球村裡共同生活的道德宣言──即便不同文化形塑出天差地遠的價值觀,而分歧各方都認為自己才有道理,展開交流、找出共通點,終將達成理解。&在面臨全球秩序崩解與重組的時代下,透過尋找彼此的共同點,人與人之間將不再針鋒相對,也得以在相互影響的同時,同樣重視地域差異與文化保存,並在這紛亂、多元而充滿活力的世界中,成為更好的公民、創建共榮的社會。&▍精采摘錄1.& & 直到過去幾百年,人類的每一個小社會,才逐漸被納入同一個貿易網絡和全球資訊網;現在每個人都完全可以想像,自己如何和六十億同類中的任何一個人搭上線,然後送給對方一些有價值的好東西,比如收音機、抗生素,或是好點子。不幸的是,如果我們一時疏忽或是懷抱惡意,同樣也能輕易送出會造成惡果的事物,像是病毒、空氣污染或是壞主意。而一旦換作政府以我們的名義實施政策,結果又可能放大無數倍──或許是難以斗量的好,但也可能是細數不盡的惡。&2.& & 世界主義思想是由兩個基本觀念交纏而成的。第一種觀念是我們對他人負有義務,而且這份義務不只及於血緣和情誼,甚至遠超越公民同胞的紐帶。另一個觀念則是,我們不只應當重視所有人類的生命,還應當看重具體的生命經驗,這代表我們要渴望了解賦予他人生命意義的習俗與信仰。世界主義者知道人與人之間有所差異,但從這些差異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而既然人類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值得探索,我們便不會期待,也不會想讓每個人或每個社會都走向同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我們對他人(或他人對我們)有什麼義務,每個人通常都有權利走自己的路。但正如之後我們會看到的,「普世關懷」和「尊重正當差異」這兩種理想,有時也會彼此牴觸。某種程度上,「世界主義」指的不是一種方案,而是一項挑戰。&&▍媒體與專家好評基於非常人性化的現實觀和對藝術的熱愛,試圖重新定義我們對他人的道德義務……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我向其他人推薦同樣的體驗。──二〇〇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我的朋友和同鄉克瓦米.安東尼.阿皮亞在這本大作中,從全球人民間合理的互相尊重與了解出發,提出了一份關於我們該如何嘗試共生的遠大計劃。他相信跨界對話,並指出我們每個人對其他人的義務,為這依舊受到狂熱與褊狹荼毒的世界,開出了一帖令人振奮的處方。本書的見解和聯合國的任務有著深遠的關係,我希望它能廣為流傳。──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中的努力讓人喜聞樂見,它試圖重振一種典雅的道德和政治思想,並呈現了這種思想與當前世態的關聯。──約翰.格雷,《國家》雜誌&《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值得一讀──寫作風格引人入勝,書中的個人經歷更增添了鮮活的色彩……阿皮亞不僅對當代纏結的問題有非常敏銳的見解,省思判斷也同樣冷靜清晰。──湯瑪斯.內格爾,《新共和國》雜誌&在這本關於全球倫理的通透沉思錄中,政治哲學家阿皮亞思索了許多因為全球化而變得迫切的古老問題:世界公民是什麼?我們共通的人性又讓我們對陌生人有什麼責任?透過本書引人入勝的自傳、歷史、文學性和哲學思索交織之下,阿皮亞說出了他的答案。作者自己的成長背景──父親來自非洲,母親來自英國,在迦納長大,在英國受教育──完美契合本書跨越邊界的主題。本書的主旨是重新思考世界主義的道德原則,這種古老的思想宣揚拋棄部落意識和民族主義,接納廣大的人類社群。作者協調了世界主義思想的兩大流派,既強調全球責任,也重視地域差異,在保存地方和社群價值的同時,也追求不是的價值。阿皮亞透過各種趣聞軼事和堅守原則的論證,試圖找出一種新的倫理想像,既允許個人擁有多元認同與忠誠,又能藉著對話與探索,建立開明進步的全球社群。──G.約翰.伊肯伯尼,《外交政策》雜誌&安東尼.阿皮亞的這本書極為珍貴罕見,雖然是一部哲學作品,但一般人同樣能讀得開心,同時深有所獲。阿皮亞的魅力四射的文字風格,以及他對本書主題迷人又豐富的闡釋,照亮了他寫作初心:糾正當今流行的相對主義,指出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共通性,遠遠超越了我們之間的差異。這本閃耀的哲學與全球史著作,挑戰了一直籠罩在二十一世紀西方世界上空的那片憂愁與苦厄。即將承擔責任、起身領導的世代應當能從本書得到靈感和勇氣。──布萊恩.厄克特&阿皮亞活出了他所呼籲的世界主義;他讚揚差異,卻不將之神化。他敦促人們採取道德行動,卻不假裝這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他將美麗的故事和高尚的原則交織為一,說服我們儘管普世價值與個體需求的平衡非常微妙,但我們絕對能夠做得更好,好得遠遠超出我們預期。──薩曼莎‧鮑爾,《地獄的難題》作者&《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成功使用多彩的語言風格,結合作者對往日的旁徵博引,以多媒體時代的本質傳達出細緻的思想。閱讀本書就像觀賞一場充滿顛覆性幽默的光藝,同時又深深體會到人性一切價值觀在時代演進中的綿延相續。──一九九一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娜丁.歌蒂瑪&阿皮亞認為,文化交會不見得一定會成為衝突……這不只是學術思索,更是他的個人經歷……他的論述不僅字字成理,讀來更是暢快淋漓。──《波士頓周日環球報》&阿皮亞認為,持續的全球文化交流是不同國族理解彼此最佳方式,在這恐怖肆虐的時代更是如此。──《Time Out New York》週刊&克瓦米.安東尼.阿皮亞擁有妙趣橫生的文筆,讀他的書更像是在談天,而非聽老師說教。他提出了許多論點,但從未讓讀者感到困惑,更不會打擊他們的自信。書中的舉例、軼事和格言更是教人難忘。──理察.羅蒂,《The New Leader》雜誌&藉著鼓勵我們成為世界公民,《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引導我們找出方法,思考高度複雜的概念。……阿皮亞將有關全球化的公共討論提升到哲學專業的水準,為國際主義的思考方式,提供了有趣的基礎。──拉什沃斯.基德,《基督科學箴言報》&阿皮亞的《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看似溫和,實則基進。──史丹利.克勞奇,《紐約每日新聞》&本書雖然不厚短小,思想卻非常卓越……在九一一過後的世界,國家之間烽煙再起,因此就像阿皮亞所說,討論全球倫理不僅必要,也是不可避免的。──亞倫.布萊恩特,《Black Issues Book Review》&重新挽回跨越差異界線交流創意與想像的傳統……這是一本滋味辛辣的讀物,調以欣快流暢的文筆,以實用、實際的世界觀挑戰一些時髦的、壁壘分明的衝突論,並高歌頌揚人類的差異與相似。對諾頓出版社的新書系《我們時代的議題》來說,這是非常傑出的起手式。──《出版者》週刊&《超越國界的公民思辨》清晰解釋了道德理論中的關鍵問題,強烈推薦。──大衛.高登,鮑林格林州立大學,《Library Journal Review》&▍書系簡介 ithink, I think──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不馴的異端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史蒂芬.納德勒──著& 楊理然──譯&◆口袋裡的哲學課道德可以計算嗎?快樂一定比痛苦好嗎?如果能夠隱形,你還會奉公守法嗎?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3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喬尼‧湯姆森──著& 吳煒聲──譯&◆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12位大哲學家╳11次劃時代重要翻轉,一部寫給所有人的自然科學哲學史哲學新媒體──策畫& 孫有蓉──主筆 邱獻儀──文字協力&◆給焦慮世代的哲學處方跟著塞內卡、西塞羅、叔本華等10位斯多葛思想家,學習面對不確定年代的生命智慧沃德‧法恩斯沃斯──著& 李斯毅──譯&◆跟蘇格拉底學思辨從《對話錄》學習如何質疑、怎樣探究?矯正僵化思維、屏除固有偏見,寫給每個人的理性思考與對話指南沃德‧法恩斯沃斯──著& 陳信宏──譯&◆給所有人的世界哲學史哲學發源不只在希臘?佛陀與斯多葛都談「不期不待不受傷害」?跟著113位哲人掌握縱貫三千年的人類思潮脈動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金斯──著& 黃煜文──譯&◆衣裳哲學奠定英美現代人文精神的哲學經典湯瑪斯‧卡萊爾──著& 賴盈滿──譯&◆成為大人的第一堂哲學課用哲學找出自己人生的答案小川仁志──著& 談智涵──譯&◆為什麼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如何對政府公權力設限?意見分歧的人們能否共存?當代自由主義名家談和諧社會的關鍵思考查爾斯‧拉莫爾──著& 陳禹仲──譯&

79 特價3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德情感論(4版)

五南 出版
2023/12/28 出版

*不讀《國富論》不知何謂「利己」。讀了《道德情感論》,才知道「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 197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密爾頓‧弗利曼 *中國前總理溫家寶五次推薦的大師巨著:它的意義不亞於《國富論》! *十七世紀蘇格蘭貴族子弟的上課教材,儼然成為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一本好書! 全球金融危機後,最發人深省的歷久彌新之作 。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阿馬蒂亞.森 在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由於人們只看到亞當.史密斯在其《國富論》中論述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重視經濟人的謀利心理和行為,強調「利己」,卻相對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感論》中所重視的社會中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感,從而曲解、誤讀了亞當.史密斯學說。 & 中華經濟研究特約院研究員 吳惠林 在這倫理道德淪喪、人心極度腐化的現時,中文譯本的面世對於華人世界不啻是一帖「救心」靈丹、「救命」妙藥。如史密斯所言,特別是立法者和偉大的改革者,此書更是非修不可的一門課。 & 開南大學前校長 高安邦 亞當.史密斯的《道德情感論》將道德哲學應用到經濟生活層面,每一個人從交易中追求最大利益,創造了最大的社會財富。 &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張清溪 在這本書裡,他首先談到與自立心並存的同情心,而同情心就是惻隱之心,也就是無私的愛心。亞當.史密斯在這本書裡討論各種道德情感問題:他談同情心、良心、宗教、義務感、正義與仁慈、博愛與克己。也許應該說,這些才是資本主義的基礎。 &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梁小民 我們目睹了金錢慾爆發之後的種種罪惡,會感到亞當.史密斯稱《道德情感論》比《國富論》更基本的涵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沉思錄》譯者 何懷宏 《道德情感論》不僅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主要著作,也是他在世前的最後幾年裡,竭盡全力進行修訂的一本書。他在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對這本書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修訂,這說明了倫理學在亞當.史密斯心目中的地位,對於道德真理的探討,在亞當.史密斯心中是貫穿始終的。 &

79 特價51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心態史拓撲學:如何面對當代?如何理解歷史?

劉紀蕙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3/12/19 出版

如何定義心態史拓撲學研究,說明心態史拓撲學的方法論 從心態史拓撲學的視角與方法論,思考當代,回答如何理解歷史  本書旨在解釋一個時代的政治局勢以及知識體系,如何在其物質環境下,以辯證的方式,影響了同時代知識分子的知識工作,並牽動後續幾個世代的心態結構?或者在思想史的同時代與跨時代的相互對話中,如何發生了從認識論範式到感覺結構的迴圈,而讓大眾觀察到同位轉移變形的動態拓撲歷史空間? 作者劉紀蕙將本書定位在心態史寫作,具體指出本書所舉例子包括馬克‧布洛克(Marc Léopold Benjamin Bloch),米歇爾‧伏維爾(Michel Vovelle),芒德魯(Robert Mandrou),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金茲伯格(Carlo Ginzburg)等人認為,思想史、政治事件或是編年史無法完全解釋歷史的過程,著重在長時段歷史過程中日常生活的細節,例如文學作品、傳記、雜誌、圖像、器具、電影、海報等物質現實的微觀史料,勾勒整體的常民集體心態。若要若要探討一個時代的整體狀態,便要進入更為細節的地方系統,掌握一個社會文化所產生的各種次檔案,以便從個體的心態理解一個世代所共享的集體想像,以及複雜曖昧的整體心態史。 本書進一步建基於佛洛依德與拉岡的文字、敘述與圖像,延展而擴及阿圖塞、傅柯以及阿岡本所展開的話語權力的拓撲分析以及知識的考掘學。文字與圖像的背後,有著複雜的動態辯證張力,牽動不同的歷史脈絡與心理地層。作者提出心態史拓撲學的研究路徑與方法論,思考當前社會提出的難題,以及這些難題是如何在複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構成的。作者挑選具有代表性的細節碎片,進行深度交叉閱讀,例如舞臺上的布景與舞姿,電影畫面的觀看角度與構圖取景,雜誌中的插圖與文字的扞格,文字中的圖像與修辭的延伸空間,同時代或是跨時代相互交錯的文化論戰,大眾知識傳播的悖論等等。 本書提出的心態史拓撲學方法論,可以協助讀者探索特定歷史時空之個體與集體的感性拓撲結構,展開具有歷史縱深的思想史拓撲考掘,更可以從社會空間發現個體可以啟動政治拓撲動力的潛力。這個政治拓撲動力可以從文學、藝術、影像啟動,更可以從哲學思想啟動,而其所打開的空間則永遠是突破現有壓迫性共識的新的空間。 透過本書,作者試圖解釋如何在「主體感性結構─知識話語權力─政治性例外空間」三環相互扣連的拓撲結構之間來回碰撞,以及為什麼總是必然從文學與藝術的場域出發,或是回到文學藝術文本。透過這些迴圈,作者試圖觀察時代性的心態結構,分析心態結構內部與外部的形塑因素,以及構成心態樣貌遙遠卻又是穩固底層的知識體系。這些思考同時也會說明環繞著二十世紀臺灣海峽兩岸複雜的政治無意識、幾波民族主義的興起,不同治理模式之下的主體心態,背後知識形態的轉型如何以及為何發生,以及其所鋪陳出複雜的心態史。 本書第一章說明對於「心態史拓撲學」的定位。第二章解釋心態史地形變化的歷史縱深與多重拓撲軸線。第三章從感性拓撲結構的歷史脈絡與複雜底層空間切入。第四章從方以智、譚嗣同與章太炎的啟發,討論古典中國思想傳統中如何透露出從既定思維框架中奮力推出例外空間的辯證批判思想力量,以及其所蘊含的拓撲政治空間。 &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紀蕙 現任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程約聘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台聯大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暨亞際文化研究國際學位學程主任。 1984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在比較文學、文化研究、精神分析、批判理論、視覺文化、亞洲現代性、亞際社會批判研究等領域,皆提出重要貢獻。目前專注研究議題與開設課程包括:生命政治、邊界政治、內部殖民、不平等公民、共同體與認同矛盾、知識解殖、藝術行動。 劉紀蕙教授主要著作為專著六本:《一分為二:現代中國政治思想哲學考掘學》(2020),《心之拓樸:1895事件後的倫理重構》(2011),《心的變異:現代性的精神形式》(2004),《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症狀式閱讀》(2000),《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文化批評》(2003),《文學與藝術八論》(1994),百餘篇中英文學術期刊論文,以及19本中英文學術專書專輯,包括Joyce C. H. Liu Viren Mirthy合編的East-Asian Marxisms and their Trajectories (London: Routledge, 2017)。另有譯著:《拉岡精神分析辭彙》(Dylan Evans, An Introductory Dictionary of Lacanian Psychoanalysis)(劉紀蕙、廖朝陽、黃宗慧、龔卓軍合譯),以及《歧義:政治與哲學》(Jacques Rancière, La Mésentente: Politique et philosophie)(劉紀蕙、林淑芬、薛熙平、陳克倫合譯)。 多次榮獲國內外學術榮譽,包括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20)、科技部、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出版獎勵、國立編譯館出版獎勵(2020、2011、2004)、傅爾布萊特基金會全額獎學金訪問學者(1994)、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交換學者(1994),獲邀擔任台灣講座教授:捷克/布拉格查理士大學(2002),印度/德里大學(2017)、美國UCLA漢學中心演講(2019)等。 劉教授近年組織幾個大型跨國跨領域研究計畫:教育部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衝突、正義、解殖:亞際社會批判研究」(2018-2022),「衝突、正義、解殖:21世紀轉型中的亞洲(2023-2027)」,「人文研究中心與機構聯盟」(Consortium of Humanities Centers and Institutes, CHCI)及A.W. Mellon Foundation獎助的「全球人文研究機構」(Global Humanities Institute, GHI):「當前全球脈絡下的遷徒、物流部署與不平等公民」(Migration, Logistics and Unequal Citizens in Contemporary Global Context, 2019-2022)。劉紀蕙教授並以上述跨國計畫為基礎,成立了Transit Asia Research Network(TARN),組織了十餘個亞洲以及歐洲學術研究機構,希望結合跨國學者,共同針對當前社會的迫切議題,共同推動跨地合作研究群,進行學術性與介入性的探討。 &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邏輯思考課:哲學家告訴你關於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40個大哉問

冀劍制  著
啟動 出版
2023/06/14 出版

誰說人是理性的?跟著哲學家的思路, 找出自己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不理性之處, 看清事物的荒謬本質! & 本書不談深奧的哲學理論,只以最常見的生活案例,分析每個問題背後的理性邏輯。 例如── & ◎A向B提分手,這是誰造成的? →誰造成對方不滿意戀愛關係,就是誰導致分手的。 & ◎一個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人嗎? →如果一個人不可能愛上兩人,那又如何真能劈腿呢? & ◎學習態度佔成績的百分之三十合理嗎? →成績應該只代表學習成果的好壞,與學習態度無關。 & ◎堅持到底,就會成功? →這等於將「成功」定義為「堅持到最後」,變成「堅持到成功就會成功」的循環定義,沒有成功是因為沒有堅持到最後。這雖然沒有錯,但只是一句廢話。 & ◎為什麼人們喜歡批評別人? →這裡牽涉到一個認知上的自然推理:「批評別人暗示著自己比較好,讚美別人暗示著自己比人差。」在這樣的認知作用下,許多人自然比較喜歡批評而較少讚美了。 & ◎如何評估一位政治人物? →一個有能力的政治人物,在於能夠找出一個好的對策,順利解決一個難解的問題;或是創新一個好的措施。而非僅憑感覺、無實質意義的「良好形象」。 & ◎依法辦理真的好嗎? →當法律的執行會導致更糟糕的局面時,是否仍然要執行? & 這些都是你常想的問題,也都是你常想錯的問題! 運用邏輯思考的判斷能力,發現思考的盲點! & 原書名:《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哲學家告訴你關於戀愛、校園、人生、心理、社會的大哉問》 &

9 特價4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復合與和諧的生命倫理

戴正德  著
五南 出版
2023/01/10 出版

在糾葛的醫療決定中,本書提供了一個平衡的觀點,作者在各章節中提供相關案例,藉此討論不同觀點的處置方式,依此提出比較均衡的討論架構。戴教授在這本書中,示範了一種如何在尊重下做溝通,來有效實踐倫理理念的方式,值得反覆參考,特此推薦給大家。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長銷經典紀念版):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

網路與書 出版
2022/03/31 出版

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海德特 改革道德倫理觀經典著作 心智一分為二,如同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騎象人的工作就是服侍大象。 正義之心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 人類是百分之九十的黑猩猩加上百分之十的蜜蜂。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 為什麼(自己以外的)每個人都好像是偽君子? 人人在談到心中視為神聖的目標時,都盲目得無法視物。 *人類的道德、正義感從何而來? *道德的多樣化為何這麼容易就讓一群好人分裂成幾群互有敵意、又不想相互瞭解的群體? *自由派和保守派心理特點與道德觀有何不同?為何右翼政治人物具有先天優勢,能烹調出選民喜愛的菜餚? *身處由政治與宗教所引起的兩極化世界,我們可否運用心理學技巧去掉自己眼中的「正義」之刺? 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得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造成二元對立的分裂局面。政治與宗教就是兩大角力場,人們相互打鬥,彷彿世界的命運有賴我們這方贏得每一場戰役。 社會心理學家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我們的心智一分為二,理性的騎象人就是要服侍情緒的大象,騎象人為大象直覺噁心或神聖的事物編造出各種論據理由,從而做出道德判斷。什麼才是合乎正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德的基本原則如同舌頭有六種味覺受體:關懷、公平、忠誠、權威、聖潔與自由,組成世上林林總總的「道德母體」。道德母體相近的人走在一起,形成團體,我們先天既是自私的黑猩猩,但同時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蜜蜂,為保蜂巢擊退入侵者,犧牲小我也在所不惜。蜜蜂般的天性促成了利他主義、英雄主義,也帶來了戰爭、種族屠殺⋯⋯ 道德凝聚人心,卻也令人目盲得看不清事實。本書以神經科學、遺傳學、社會心理學、演化模型等最新研究結果,闡釋人類難以和睦相處的原因,進而幫助我們瞭解自身的侷限與潛力,放下道德主義標準,運用心理學技巧,分析人世間這場遊戲。我們都該心知,自己不過是個自以為是的偽君子。 【本書獲以下學會、媒體評選為年度好書】 《衛報》(心理學類暢銷書) 《展望》雜誌(Prospect Magazine) 《子午線》雜誌(Meridian Magazine) 《商業策略》雜誌(Strategy + Business)(最佳商業類書籍) 《至善》雜誌(Greater Good Magazine) 英國心理學會(The 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索卡洛廣場書獎(Zócalo Book Prize)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會(The Society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媒體書籍大獎

79 特價41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道德部落: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商周出版 出版
2022/03/05 出版

2500年後,終於在探討道德本質上有了新概念。——《語言本能》作者,史迪芬.平克 & 大腦的設計,使得我們發展出一組叫做「道德」的心理傾向,讓原本自私自利的個人,能夠和同我族類合作相處,並對抗非我族類。 換句話說,不同的群體也就是不同的部落,各自有其道德常識,而每個部落都深信「我們是對的,你們是錯的」。 然而,事實是,各個部落是生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從貧窮、武裝衝突、恐怖主義到全球暖化等各種議題,不同的道德部落真能找出彼此同意的共識嗎? & 心理學家格林把大腦比喻成雙模式相機,配有自動模式及手動模式。自動模式指的是我們的道德情感機制,大腦從演化、文化及個人經驗形塑出我們的情感系統,讓我們得以用直覺自動並有效地解決日常事務;思考能力則如同大腦的手動模式,透過理性的運作,我們的想法也更多元、更具彈性。 格林探討現代社會價值的現況,綜合神經科學、心理學與哲學,開創了道德哲學的跨學科研究。他帶領我們追溯道德的起源、檢視道德之腦如何運作,並設立實用的思考路徑,讓我們藉由手動模式的理性操作,超越部落情感,建立一個適用於全球的道德方案。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悟空與三藏是雙生火焰:一本200%真人真事的救世書

唐三藏  著
白象 出版
2022/01/01 出版

◎我既是新小孩的過來人身分,幫助回到新小孩,剖析新小孩的天賦所帶來的世界改變。 ◎我既是雙生火焰的過來人身分,幫助世人明白真正的無條件的愛。 ◎我既是唐三藏的角色,幫助世人、導眾生看破癌細胞的意識、明白真理/真相、恢復烏托邦的世界。 & 「大家好,我是唐三藏。」 & 《西遊記》並非一般暢銷及著名的普通虚構小説那麽簡單, 它是講述一對雙生火焰帶著神聖重任來到世俗, 為著引導眾生、拯救世人的預設劇本。 這個神聖重任就是要表達「無條件的愛」及「烏托邦」世界的精神。 & 我是如何知道孫悟空與唐三藏原來是雙生火焰? 因為我就是現代唐三藏,而另一位現代孫悟空與我也是一對雙生火焰 (一靈兩體、一陰一陽),我們也是靛藍人。 & 我如何發現我們是雙生火焰,以及我們今生所飾演三藏及悟空, 且聽我娓娓道來……

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尼各馬可倫理學

五南 出版
2021/04/28 出版

《尼各馬可倫理學》The Nicomachean Ethics(《倫理學》),13世紀被譯成拉丁文後遂傳遍西歐。是西方倫理學與道德哲學的開山之作,被公認是西方人教養的基本來源之一。全書共10卷,132章,系統闡述德性在於合乎理性的活動,至善就是幸福等觀點,探討道德行為發展的各個環節和道德關係的各種規定等問題,為西方近現代倫理學思想的主要淵源之一。 在亞里斯多德對人的活動的性質的說明中,目的(幸福)與選擇構成基本的、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他的倫理學本質上是基於對人的活動和實現活動的這兩個基本前提的理解的倫理學。我以為,亞里斯多德的這種倫理學比一些晚近提出的倫理學更切中實踐事務的本質。----譯注者序 節錄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軍事倫理:從觀念到實踐

五南 出版
2020/09/25 出版

教學是教育活動的核心,而教材則是教與學的核心,因此想要提升教學的品質與成效,首先就要從編撰符合教學需求的教科書上著手。軍事倫理之教學必須結合道德培養、倫理認知、法治服從與實踐例證,方可藉以培育軍事美德,成就一位有人性、能「慎獨」的卓越軍人,因此在教學上必須透過倫理學理論、軍事實務與主、客觀條件及情境互動的軍事倫理決策分析,才能使學生明瞭軍事倫理規範的重要性與實用性。 & 本書的章節設計,依序區分「認識軍事倫理」、「武德思想的歷史內涵及其現代意義」、「軍人倫理」、「軍隊倫理」、「廉政倫理」、「軍事倫理規範與實踐的法制化」、「戰爭倫理:正義戰爭思想與實踐」、「軍事倫理的實踐技術」八個章節,其編排是考量教師在教學實務的需要,及利於學生學習進度的安排進行規劃,此外,本書還加入了國防廉政相關的各項內容,以符合當前社會對軍隊的期許。透過本書,期望使讀者了解當代軍事專業倫理的核心價值與規範趨勢,省察國軍軍事倫理體系,據以暸解軍事專業倫理的知識基礎,並進而培養其具備軍事專業倫理的正確觀念,使軍事倫理價值觀念深植於軍校生及國軍官兵心中,確達「培養有為有守之典型幹部與現代化軍人」的武德教育目標。

95 特價32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新版)

麥田 出版
2020/03/05 出版

◤《正義》(Justice)的進階版◢ 集結桑德爾繼其代表作《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之後十餘年來思想大成 面對多半令人喪氣、內容匱乏的政治辯論, 桑德爾無疑開了一帖眾人亟需且做法高明的解藥。 ──迪歐尼(E.J. Dionne Jr),《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起身,反擊》作者 我們所處的時代,人民被賦予及享有的權利擴張了,公民的參政權也擴張了,卻對於政治現狀、對於自己的生活愈感困頓無力,這是因為在這個媒體氾濫失控的年代裡,我們對政府的評價總是仰賴它所投射出來的形象。 政府以總體經濟為名的陳腔濫調,對今日貪得無厭的資本主義難以受民主政治約束的事實視而不見,任憑市場運作表面下所潛伏的各種道德欠缺問題摧毀我們的公民組織、縮減我們的公共領域,而這種公共責任的轉向與公民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也使人們丟失了彼此互為關聯繩結的共同體認同。倘若我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形塑自己的命運,忽視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恐怕只會帶來一次又一次選舉過後的悲觀結果。桑德爾這本書的核心,正是圍繞在如何恢復此種瀕臨垂危的社群意識上,也就是自我治理。 「自我治理,是一種選擇自我目的之能力,以及尊重他人也有選擇自我目的之權利,還需要對公共事務有一定的認知,並且對於這個與我們的命運休戚與共的社會整體感到歸屬感、關懷與道德使命。」桑德爾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以及這十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道德議題為例,引導讀者思考上述問題;其論述簡明清晰,無疑地對我們當代的公共生活多所裨益。 本書收錄了桑德爾繼其代表作之後十餘年來發表的文章,與我們熟悉的桑德爾一貫重視的議題相同,內容主要在探索道德和公民難題,論述風格則維持了他一貫的清晰簡明。這些文章既面向公民,也面向學者,且對於在政治政策及執行面上仿效美國的台灣來說,反映了我們諸多的政治社會狀況。 ▍內容分為三部分: 桑德爾首先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揭示至今仍懸而未決的道德缺失問題。例如,選舉過程與道德價值的拉扯、政治人物的謊言,以及缺乏道德共鳴的政治論述如何使人民對政府感到幻滅。 第二部分「道德與政治爭辯」,則是把近二十年來一些最熱門的道德與政治議題搬上檯面,其中包括優惠性差別待遇、醫助自殺、同志權利、幹細胞研究、污染許可證、犯罪懲治、市場的道德限度、個人權利與社群主張等,藉此探討市場運作和商業壓力是如何摧毀公民組織、縮減公共領域,以及在各種機會、榮譽與報酬的公平分配爭議的表面之下,經常出現的道德問題。 第三部分「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和社群」,著重在將前面所討論的各種主題連結起來,用以檢視當代較為突出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並且評論它們的強項及弱點。 【名家讚譽】 ★史考特.杜伊姆斯特拉(Scott Duimstra)|《圖書館學刊》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眾人各有不同的道德理念,但桑德爾說明,這並未阻止我們去討論像是墮胎或幹細胞研究這類議題,反而能藉由探究何謂「美好生活」,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這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對一般讀者及學者均極有價值。 ★迪歐尼(E.J. Dionne Jr)|《華盛頓郵報》資深專欄作家、布魯克林社會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喬治城大學教授、《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與《起身,反擊》作者 不論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只要讀過邁可.桑德爾的《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都會認為本書令人為之振奮、富含洞見且鼓舞人心。保守主義者會在本書中發現一種他們從來不曉得的自由主義:作者深切關注責任、社群,以及個人德行的重要性。而對於自由主義者和民主黨人,如果他們理解到自己的陣營需要一種更重視參與的公共哲學,則會在本書中發現他們正好需要的骨架、輪廓與基本原則。面對多半令人喪氣、內容匱乏的政治辯論,桑德爾的作品無疑開了一帖眾人亟需且做法高明的解藥。 ★史蒂芬.馬塞多(Stephen Macedo)|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教授 桑德爾是舉世知名的政治理論家,他所處理的實際倫理議題範圍廣泛,涵蓋生命、死亡、體育、宗教、商業等。這些文章明白易懂,論理精湛且啟發人心。針對他所處理的每個主題,他都有重要的話要說。 ★湯瑪斯.奈格爾(Thomas Nagel)|《紐約書評》作者 邁可‧桑德爾……真心認為,自由主義者一再強調個人權利、公平及平等的廣泛價值,但這種做法不論從策略或原則角度而言,都不足以做為支持進步主義的理由。在他看來,如果進步主義者能夠提出共同善的圖像,激起多數人的共鳴,並使該圖像成為公共政策與法律基礎,那麼我們國家和民主黨都會做得比現在更好……近年來保守主義大行其道,任何深思過其盛行原因之人,必定會對本書的批判分析深感興趣。 ★珍.貝斯克.艾絲坦(Jean Bethke Elshtain)|芝加哥大學政治哲學教授 桑德爾總是能針對重要議題寫出精確而有智慧的文章。不管你同意與否,你都無法忽視他的論點。在公共廣場上,我們需要所有明智的發言,而桑德爾的發言再明智不過。 ★威廉.倫德(William Lund)|《社會理論與實踐》期刊 推動美國民主的價值及信念,真的足以解決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嗎?邁可‧桑德爾自一九八二年出書以來對上述問題一直抱持否定答案,他認為美國公民已經發現自己無力塑造個人環境,也無力塑造集體環境,對此產生廣泛的焦慮。桑德爾將這股病徵歸因於我們無條件接受權利、公平與個人選擇,並將之視為合法政治的重要參數。他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回歸前自由主義的完美主義,重新強調責任、公民義務和共同善。本書為桑德爾於一九八三至二○○四年間所出版的文章集結,是一次他稱為「公共哲學」學說的珍貴概述……他的論述著眼於我們罹患的公共慢性疾病,內容廣袤、清明且真誠。本書不僅索求讀者的注意力,也要求讀者投入其中。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真實世界的倫理課:82個影響你一生的思考練習

大塊 出版
2019/03/29 出版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的社會評論集 辛格為哲學大家,從一九七○年代動物解放運動開始,對歐美文化的走向影響甚大 收錄文章短,議題涉獵多元,觸及社會不同領域,甚至個人生活層面。有些議題幾十年來爭論不休仍無定論。辛格從倫理學角度切入,指出許多基本謬誤與關鍵爭論。 入圍2017年美國筆會的藝術評論獎 {如果魚會慘叫?} 黑猩猩也是人嗎? 成年手足亂倫算犯罪嗎? 機器人有權利嗎? 我們需要防止人類滅絕嗎? ──沒有絕對答案,但可以練習判斷── 哲學大師彼得‧辛格 唯一社會評論集 ──2005年《時代雜誌》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 ──2013年全球百大思想領袖(名列第三) 從倫理學的角度,教你俐落思辯人生各大議題,學會聰明論理,跨越立場,實質對話。 體重高就應該多付錢?◢ 心情低落必須付出高代價?◢ 我們該活到一千歲嗎?◢ 禁藥是錯的嗎?◢ 為什麼要投票?◢ 反捕鯨是文化偏見嗎?◢ 當虎媽還是象媽?◢ 我們可以提升國民幸福毛額嗎?◢ 有什麼事是重要的? ★入圍2017年美國筆會的藝術評論獎★ 彼得‧辛格常被形容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也是最有爭議性的人物之一。身為《動物解放》、《實踐倫理學》、《反思生死》與《你可以拯救的生命》等重要書籍的作者,他協助發起動物權益與有效利他主義運動,對生物倫理學的發展貢獻卓著。在《真實世界的倫理課》,辛格證明了他也是以短短幾百字剖析重要時事的大師。 在這本短篇文集中,他將爭議性的思考方式應用到氣候變遷、極度貧窮、動物權利、墮胎、安樂死、人類基因選汰、運動禁藥、腎臟買賣、高價藝術品的道德、增加幸福的方法等議題。辛格提出「黑猩猩是不是人類」、「抽菸該不該禁止」、「成年手足間的合意性行為該不該除罪化」等問題,將他的論點應用到近期的新聞個案,重申他反對「所有人命皆神聖」的觀念。此外,他以淺顯易懂的形式探討某些最深刻的哲學疑問,例如是否有真正重要的事物是,我們星球這個淡藍小點的價值何在。本書也包括較私人的反省,像是辛格對他最喜愛的衝浪活動的想法,以及罕見地建議在假期餐桌上展開家庭對話。 新版加上作者撰寫的補篇,這本刺激與原創性十足的書籍將挑戰(也可能改變)你對許多真實世界倫理問題的信念。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桑德爾指定授權,10周年全新譯本,收錄台灣版獨家序言】

先覺 出版
2018/09/06 出版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物。──《出版人週刊》 ◎關注當代最容易被忽略的議題、最切身相關的困境 社會和政治讓人充滿挫折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有沒有第三種可能?如果我們希望過好自己的人生,扮演良好的公民角色,就無法迴避這些問題。本書作者桑德爾為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蘇格拉底式的對話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亦實踐了學術平民化的精神。「正義」課程至今已累積超過一萬五千名修課人次,使得哈佛大學首次決定將一門課製作成電視節目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成為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大學課程。這十二個小時的課程被瘋狂轉寄,日本NHK 和英國BBC 也接連播出,全世界各地掀起「桑德爾熱潮」,無數人透過網路或電視收看這門課(www.JusticeHarvard.org),是哈佛大學迄今最受歡迎,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正義》囊括桑德爾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的各種深度議題,帶領大家踏上思辨之旅,例如該如何處理財富不平等的問題?說謊一定是錯的?十人的命比一人的命珍貴?安樂死應該得到許可?個人自由應受限制?殺人有可能具有正當性? 他以淺白清楚的方式詮釋亞里斯多德、邊沁、康德、諾齊克、羅爾斯等諸多哲學大家的觀念,探討各種衝突爭議的概念,邀請大眾持續對我們在生活中面對的兩難困境,進行自我檢視和深度思考。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平凡的美德:分歧世界的道德秩序

葉禮廷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18/05/22 出版

本書是對美德在不義、危險,和不確定世界中運行方式的分析, 也是對人們在艱難處境中,如何再造美德和道德秩序的研究。 寫作宗旨則是協助我們所有人理解,在一個後帝國全球社會生活的意義, 並認識平凡的美德如何為我們和其他共享這個脆弱星球的人類,提供共同目標。 ──葉禮廷(Michael Ignatief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普世價值為何陷入困境? 道德全球化及其不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類共同的道德價值是什麼?當全球化讓我們在經濟上更加密不可分之時,我們的價值觀是趨於一致,還是分歧?葉禮廷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解答,踏上為期三年、行經八國的旅程。 葉禮廷是國際知名政治哲學家、最具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在《平凡的美德》書中,他探索兩件事:讓我們彼此相左的因素,以及讓陌生群體得以並存的因素,並詮釋了因全球化而引發的抗拒,如何影響我們的良知與道德。 透過和巴西貧民區居民、住在棚屋的南非人和辛巴威人、日本農民、洛杉磯幫派領袖,以及緬甸僧人的對話,葉禮廷發現:人權或許是國家和自由派菁英的語言,但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道德語言,卻是日常的美德:寬容、原諒、信任和韌性。這些平凡的美德適用於富裕與貧窮地區,也是讓多元文化得以奏效的黏合劑,而且偏重地方多過全球、在地公民要求多過外來者要求。 葉禮廷質疑單一的法律、宗教或哲學規範,能否將我們團結起來。經濟的全球化無法造就情感的全球化。他認為,平凡的美德是反理論、反意識型態,也可能會變動反覆。當秩序崩潰、衝突爆發,平凡的美德容易受到操弄,以遂行恐懼和獨厚自身而排斥他人,但平凡的美德也是實現在地和全球規模的療癒、和解與團結的關鍵。 本書強調平凡美德,而非偉大原理,在引領我們穿越衝突與迷津時發揮作用,並提醒我們,每個社會都能以某種方式,不只應付現狀,更能創造切實可行的道德秩序。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閒暇與無聊

立緒 出版
2018/04/30 出版

‧日本難得登上暢銷書列的哲學書籍,Amazon讀者咸認極高可讀性 ‧榮獲第二屆紀伊國屋人文大賞首獎 ‧日本新生代知名哲學家國分功一郎代表作,首度在台出版 「活得像個人」 人若沒有麵包活不下去。但是,生活不能沒有玫瑰的妝點。 羅素的幸福論.海德格的無聊論 從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海德格、羅素、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史文德森……談人類自由的本質 ※ 倫理學大哉問———— 所謂的倫理學,是叩問該如何生存的學問。 人類大抵是在無聊與消遣的交融混合中生存,因此而完整了生存的「正確意識」。無論如何都會感到無聊的人類生存,該如何面對並與其共處? 「閒暇與無聊」在哲學、社會學上是經常被討論,且富有「時代意義」的題目。 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面展開,社會變得富足有餘裕——一是經濟上的餘裕,二是時間上的餘裕,亦即閒暇。當代部分發達國家的人們生活富裕、閒暇時間增多,但並沒有使人更能好好享受生活,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指出的:反而有人因此變得無聊,陷於無事可做的不幸之中。 豐足的生活反而招致不幸?似乎有哪裡不太對勁? 當人們陷入因餘裕所產生的無聊中,資本主義便有機可乘。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特徵之一,便是文化產業的巨大化,把文化視為新的經濟活動來看待,將既有的娛樂以及有利產業發展的娛樂,提供給人們填補閒暇。過去,經濟的發展來自搾取生產者的勞動力;今日,搾取閒暇則已成為牽動資本主義發展的莫大力量。為何閒暇會被搾取?為什麼人身在閒暇中會感到無聊?而更基本的問題:所謂的無聊是什麼? 本書作者國分功一郎是日本新世代代表性的哲學研究者,從閒暇生活的視角對資本主義社會做了深刻的分析。 全書從基本原理、系譜學、經濟史、異化論、哲學、人類學等不同領域的理論基礎與觀點,對「閒暇」和「無聊」的內涵進行了全面分析,由羅素、海德格、巴斯卡、史賓諾莎、盧梭、馬克思、尼采、范伯倫、霍克海默、阿多諾、漢娜.鄂蘭、高伯瑞、拉斯.史文德森等思想家的相關論述,叩問人類的生存學問,由倫理學的角度總結,如找尋適合自己、展現自我的生活方式,而身處有餘裕社會的我們,除了每日的勞動之外,最終應該將目光投向何處?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道德情感論

五南 出版
2018/04/28 出版

*不讀《國富論》不知何謂「利己」。讀了《道德情感論》,才知道 「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 197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利曼 *中國前總理溫家寶五次推薦的大師巨著:它的意義不亞於《國富論》! *十七世紀蘇格蘭貴族子弟的上課教材,儼然成為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一本好書! 全球金融危機後,最發人深省的歷久彌新之作 。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阿馬蒂亞.森 在經濟學的發展歷程中,由於人們只看到亞當.史密斯在其《國富論》中論述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重視經濟人的謀利心理和行為,強調「利己」,卻相對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感論》中所重視的社會中的倫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感,從而曲解、誤讀了亞當.史密斯學說。 中華經濟研究特約院研究員 吳惠林 在這倫理道德淪喪、人心極度腐化的現時,中文譯本的面世對於華人世界不啻是一帖「救心」靈丹、「救命」妙藥。如史密斯所言,特別是立法者和偉大的改革者,此書更是非修不可的一門課。 開南大學前校長 高安邦 亞當.史密斯的《道德情感論》將道德哲學應用到經濟生活層面,每一個人從交易中追求最大利益,創造了最大的社會財富。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張清溪 在這本書裡,他首先談到與自立心並存的同情心,而同情心就是惻隱之心,也就是無私的愛心。亞當.史密斯在這本書裡討論各種道德情感問題:他談同情心、良心、宗教、義務感、正義與仁慈、博愛與克己。也許應該說,這些才是資本主義的基礎。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梁小民 我們目睹了金錢慾爆發之後的種種罪惡,會感到亞當.史密斯稱《道德情感論》比《國富論》更基本的涵義。市場經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觀念,市場經濟就會引發災難。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沉思錄》譯者 何懷宏 《道德情感論》不僅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主要著作,也是他在世前的最後幾年裡,竭盡全力進行修訂的一本書。他在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的情況下,對這本書進行了最重要的一次修訂,這說明了倫理學在亞當.史密斯心目中的地位,對於道德真理的探討,在亞當.史密斯心中是貫穿始終的。

9 特價55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訂製完美:基因工程時代的人性思辨

先覺 出版
2018/03/01 出版

《正義》作者邁可.桑德爾,爭議性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部作品! 當人人都能訂製完美, 這將帶來個體的徹底解放,還是社會的無限混亂? 基因工程科技快速演進,滿足了人類「追求完美」的欲望, 貌似群體的狂歡,實則蘊藏著深切的危機。 當「人」能夠被完美訂製,當科技的腳步比道德的理解快速時, 我們將面臨怎樣的道德挑戰?又該如何解釋並化解心中的不安? 基因改良本是要來治療疾病,卻被人類用來追求完美特質,並成為一種愈演愈烈的趨勢:人人都能打造完美的自己。父母可以訂製子女的先天特質,修正後天智力或體能上的缺陷、運動員可以透過基因改造提升賽場表現、學生可以透過服用記憶藥片代替寒窗苦讀…… 試想,為什麼輿論撻伐為了完成內心的驕傲,而特意選擇五代皆為失聰的基因,讓自己產下同樣耳聾的孩子的同性伴侶?但有錢人公開徵求頭腦聰明、身材高䠷、無任何遺傳疾病的卵子捐贈者,卻不會引起公憤? 為什麼我們對政府用金錢鼓勵受高等教育的女性生育給予掌聲,卻對提供教育程度低的女性絕育獎勵感到不安? 為什麼只有「非常矮小」的兒童,可以向醫師申請開立賀爾蒙療法處方,刺激生長,而不是所有比平均身高矮的兒童都能尋求治療? 桑德爾指出,若不認清基因改良侵蝕人性的作用,維繫人類社會的道德基礎很可能崩塌。透過清晰的論證和生動的案例,我們將逐漸體會到在辯證訂製完美的背後,作者對身而為「人」的深刻思考,以及對人性與天賦的深切關懷。 《訂製完美》將再次激發你的思辨力,帶你探索基因工程全面衝擊我們生活與價值觀的不安根源!

9 特價22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倫理學

斯賓諾莎  著
五南 出版
2018/01/28 出版

◆成為斯賓諾莎的追隨者,是一切哲學最根本的起點。──黑格爾 ◆要說這部著作可以給予我什麼,或者說我能對這本書說些什麼……在這裡頭我充分感受了滌淨情感的東西:一幅廣闊而自由、超越物理世界與道德世界之上的圖像呈現在我的面前。但是把我拉向斯賓諾莎的主要力量,卻是在他字裡行間閃閃發光的無限精神。──歌德 ◆我們現代的所有哲學家,都經常無意識地透過斯賓諾莎研磨的鏡片在觀看世界。──海涅 ◆我徹底地驚訝、完全地著迷……在他的學說中我認識了自己……總之,使我經常像是處在高山上難以呼吸卻又熱血沸騰的那份孤寂,原來還有另一個人也承受著。──尼采 ◆斯賓諾莎是偉大的哲學家中,最可愛且又最高尚的一位。在智力上有人能勝過他,但在道德上他卻是無與倫比。──羅素 斯賓諾莎(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1677)是近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運用笛卡兒(René Descartes)的形上學及知識論研究方法,結合斯多葛學派(Stoicism)與猶太教理性教義,形成了他個人獨創的哲學體系。神、世界、人三者是他心中最重要的關注對象。斯賓諾莎的《倫理學》(Ethics)一書,便是透過哲學思辨,提供對於神的理解、對世界的認識,以及對人類德性與幸福的把握。 《倫理學》一書,共分五部份,分別為:一、論神;二、論心靈的本性及起源;三、論情感的起源及本性;四、論人的苦役,或說情感的力量;五、論理智的力量,或說人的自由。本書的目標宏大,試圖以一簡潔明瞭的公理演繹系統證明上述五部份,並據以昭示一套確實的道德信念。斯賓諾莎在前三部份中,不盡其煩地檢視及推演歷來重要的形上學、知識論與心理學主張,並嘗試從這基礎導出理性生活是指引人類獲致幸福的普遍原理。可見,《倫理學》一書確實正如書名所示,是一本昭顯如何通往幸福人生的道德經典。

9 特價40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每天讀一點道德經【附有聲朗讀QR CODE +靜心抄寫頁】

新文創 出版
2017/11/29 出版

會說話的文學經典 無形大道的智慧之光 個人修養、處事哲學、經商謀略、治國之道的至高學問 《道德經》被認為是中國哲學中的經典, 作者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其淵博的學問和超脫世俗的思想, 深受孔子、歷代帝王、中外文人和政治家的肯定, 從修身、齊家、治學,到治國、平天下 任何人都能在這部經典中找到所需要的智慧。 獨家提供 真人朗讀QR Code 靜心抄寫頁 可讀、可聽、可寫, 深刻體會玄之又玄的哲學思想蘊含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唐玄宗說:「《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欲,以虛心實腹為務。」 宋太宗說:「伯陽(老子字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 歐陽修說:「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 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說:「集老子思想大成的《道德經》,像一口永不枯竭的井,滿是寶藏,放下水桶,唾手可得。」 日本著名學者盧川芳郎說:「《道德經》有一種魅力帶給世俗社會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 物理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湯川秀樹說:「老子似乎用驚人的洞察力看透個體的人和整體人類的最終命運。」 《道德經》是中國著名的哲學經典,奉為道教的主要經書之一,作者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教學派的創始人。《道德經》屬於韻文哲理詩體,文詞樸實精煉。總共有八十一章,分為《道經》和《德經》兩部分,以天地之間的道理來印證人間的道理,取法於自然,復歸於自然。 《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的神奇魅力,「眾妙之門」的高深學問,閱讀本書,你將找到最深刻的體會。 為了更充分學習、參悟《道德經》中的真義,本書採用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對人生具有啟發作用的文字解說,來解讀《道德經》這部經典著作。 本書選取老子處世哲學中的精華,對原文進行經典解讀,並搭配恰當的典故或實例來解說,充滿趣味性。本書著重在對《道德經》的內涵進行深刻的剖析,鑑古可以知今,讓讀者能夠領悟老子的處世智慧。 本書特色 1.史上第一本可以邊讀、邊念的典藏版道德經,獨家提供真人朗讀QR CODE,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書上條碼,就能連結上網站,聽到字正腔圓的朗讀版,隨時隨地都能邊聽邊讀,增強閱讀理解和記憶力。 2.內附《精心抄寫頁》,精選最膾炙人口的名句,提供手寫練習頁,讓讀者可以邊讀邊寫,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道德經的深刻內涵。 3.本書精選《道德經》中最廣為人知的內容做出精確的翻譯和解讀,使讀者學習老子對於為人修養、處世哲學、做事謀略、治國之道、治人之策等方面的智慧科學。 4.書中插配很多歷代畫家繪製的山水人物繪畫,提高該書的可讀性和藝術性,是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國學經典讀物。 5.閱讀本書,能使讀者充分認識《道德經》中的智慧真諦,讓「道」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學會從身邊事物的觀察中體會老子的思想。

79 特價25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倫理學

梁光耀  著
五南 出版
2017/10/28 出版

以簡潔的說明與舉例方式加速記憶 文字配合圖表以強化重點印象 使讀者能夠輕鬆理解倫理學的相關思想 倫理學是哲學的其中一個分支,專門研究道德方面的學問。其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為在碰到生活中的各項大小事時,人們往往會產生道德的判斷,也許是用以評論一個人的德行優劣,又或者是一件事情的利害得失。 關於倫理學的道德思考,存在著或異或同的主張,同時引發許多面向的議題討論。不同的主義皆有各自的論點,也都可能會在道德思考上犯下謬誤。本書透過「道德思考」、「道德理論」、「道德問題」以及「道德與其他」四個部分,介紹了基本的道德主張、分析重要概念、剖析謬誤、探討道德相關問題。配合圖表整理與相關知識的補充,將倫理學的概念簡潔明瞭地呈現出來。

9 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格名言.敬業卷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裏,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9 特價29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格名言.誠信卷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本書特色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看到先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裏,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9 特價2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格名言.愛國卷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本書特色 品讀這些格言,我們能體會到先人們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身處逆境的堅定,面對榮辱、得失、利害的節操,也能看到他們對功成名就的希冀、“專心致志以事其業”的敬業,以及坦誠、無欺、一諾千金的個人操守;更能在那些簡潔精闢的句子裡,體會他們坦蕩、豁達、平和、寬容的美好情操。

9 特價27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的仁愛故事

劉曉紅  著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子

9 特價20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的友善故事

劉曉紅  著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本書講述了古往今來的友善故事。這些故事寓教於事,在潛移默化中傳遞良好的個人修養和行為方式,以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本書特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的滋養。

9 特價19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國人的誠信故事

朱寶元  著
麥禾(天宇 出版
2017/07/19 出版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道德觀念,重視對自身人格的建設,重視誠信在個人修養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可以說,一個人沒有誠信,在社會上就寸步難行。究竟該怎麼培養自己的誠信呢?我們要從傳統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從今天社會的感人事蹟中接受鼓舞,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 本書特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有識之士很早就開始對誠信的概念進行闡述和論證,幾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都對誠信有自己的思考。我們今天提倡誠信,首先應當知道誠信的源流,明白誠信到底是什麼意思,這樣纔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誠信的美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9 特價17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效益主義

暖暖書屋 出版
2017/07/15 出版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 英國自由主義理論大師、效益主義倫理學的集大成者。 最大幸福原則:效益主義的標準並非個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整體的最大量幸福。 「效益主義」或「最大幸福原則」的主張: 若行動傾向於促進幸福就是對的,若傾向產生不幸則是錯的。 幸福就是人所意圖的快樂以及免除痛苦;不幸就是痛苦和欠缺快樂。 快樂及免於痛苦是唯一可欲的目的。 終極目標,就是要在質與量兩方面都盡可能地遠離痛苦,盡可能地充分享受快樂。 效益主義的標準並非個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整體的最大量幸福。 「效益主義」,過去譯為「功利主義」,但因「功利」的中文一詞易遭誤解,誤以為是追求私利或唯利是圖,故後來以「效益」代之。效益主義最為一般所熟知的,即邊沁所主張的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但此說遭到來自各方的許多批判和質疑。 穆勒由於繼承了邊沁的效益主義思想,為釐清各方批評,寫下回應文章。本書的內容最初是以一系列三篇的方式,發表於一八六一年的《弗雷澤雜誌》,一八六三年時才首次集結成書出版。 穆勒認為,效益原則就是道德的根本原則以及道德義務的根源,並試圖提出有助於理解與接納效益主義或幸福理論的說法,以證明並闡明這套哲學理論。他主張若行動傾向於促進幸福就是對的,若傾向產生不幸則是錯的。幸福就是人所意圖的快樂以及免除痛苦;而不幸就是痛苦和欠缺快樂。但在衡量快樂時,得要同時看重質與量。他指出抨擊者甚少正確體悟到,效益主義關於正確行為標準的幸福,並不是行為者自身的幸福,而是所有相關人等的幸福。 本書特色 ◎全新中文譯本

9 特價23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思想33)

聯經 出版
2017/07/04 出版

《思想》(Reflexion)雜誌系列榮獲2017韓國坡州亞洲出版獎策劃獎! 《思想》(Reflexion)雜誌特色 2006年聯經出版的《思想》雜誌創刊,是一份談論思想的刊物,讓各種議題脫離政治立場的對立,回歸正常的思想論辯,由中央研究院錢永祥教授擔任總編輯。 《思想》鼓勵中文知識分子,面對大變動中的世界形勢與歷史漩渦,忠於知識人的人文理想,進行思考努力。它建立一個跨越國界的中文論壇,邀請世界各地使用中文的知識分子,成為《思想》的作者與讀者,完成中文思想性雜誌唯一的、獨有的特色。這些作者包含了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美國以及台灣的華人知識分子參與討論,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環境,提供不同的意見。 《思想》作為平台,開展出華人的思想圈,分別從社會運動、傳播媒體、民主與資本主義,以及人權法治等,對台灣民主化的得失成敗,提出全面的分析與評價。轉型正義、社會運動政治化、媒體資本化、金權政治,以及弱勢人權等,都是《思想》討論的重點。 1990年代以來中國人的精神與思想產生巨大的變化,例如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的啟動、1980年代的思潮、西藏問題、魯迅與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等議題,不斷被討論,《思想》成為了解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進行思辨的一個場所。另一方面,《思想》也關心東南亞的華人社會面對政治認同/政治身分的困擾,同時把空間放大到東亞世界,製作專輯討論「東亞意識」,介紹韓國與日本的觀點。 更重要的是,當現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秩序逐漸形成之時,意識形態卻蛻變成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彼此呈現水火不相容的情況。此外,美國過去二十多年來打造的新自由主義世界秩序,讓美式資本主義在全球取得前所未有的主宰地位,民主與市場兩者都成為全球資本主義的俘虜。這些都是《思想》關心的主題。 《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思想33)的專輯是「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 當代的動物倫理或生態保護的主張,與原住民的傳統生態智慧,原本都是朝向人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想,兩者並不衝突。但長期以來的原漢矛盾,往往讓動物保護的主張,涵括在所謂的強勢族群文化中,造成了壓迫原住民族文化的假象,引發了少數民族情感上的反彈,而失去了對話的可能。 《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思想33)專輯,便是在「荒野中的救贖:邁向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的衡平」論壇交鋒後,邀請其中幾位參與者根據演講撰寫的文章。本期另一個專輯是「大陸新儒學探究」,探討近年來大陸新儒學的發展。 《原民狩獵的倫理省思》(思想33)的訪談對象是王兵,探討電影在社會中的功能和需求。

79 特價28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白話譯注道德經

徐浩  著
萬卷樓 出版
2017/07/01 出版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現代倫理學〈全〉

龔寶善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7/04/05 出版

1. 龔寶善教授於《現代倫理學》一書提出倫理學是一門行為研究和道德實踐的學科,更具體說明正道和中道的可貴。 2. 本書出版,對於我國倫理教育以及引導現代青年體認正確人生,當有不少裨益。 & &龔寶善教授於《現代倫理學》一書提出倫理學是一門行為研究和道德實踐的學科。研究方法兼採哲學和科學的觀點,倫理思想闡述,均係切合孔子時中思想的原則,更具體說明正道和中道的可貴。 本書對於行為事非的判斷,道德價值的衡量,道德實踐的準則,行為規範的建立,人生理想的途徑,特著力闡述,層次分明,立論正確。本書出版,對於我國倫理教育以及引導現代青年體認正確人生,當有不少裨益。

9 特價35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平凡的道德觀〈全〉

陳大齊  著
台灣中華 出版
2017/04/05 出版

本書的基本觀點,採自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本屬平實,著者又是一個平凡的人,所能發抒的,只是平凡的意見。本書稱為平凡的道德觀,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以見所說之平凡,並以自別於高深的學理。 本書特色 1.本書的基本觀點,均採自孔子的思想,用平凡二字限制觀字,自別於高深的學理,以見所說實為尋常應循之理。

9 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養正圖解

焦竑  著
世界書局 出版
2017/03/30 出版

明代焦竑任宮中侍講時,編撰《養正圖解》,注重德行學養、教化民生,期勉讀者進德修業、公忠廉能,並培養仁民愛物的胸懷。本書獲清代諸多皇帝推崇,並經光緒帝親令刊刻發行,是學子篤志勵行之良好讀物。書中字體大而清晰,適宜閱讀,且各篇均有解說可幫助了解正文涵義,並搭配與文字相符的版畫圖,增進閱讀樂趣。 & 《養正圖解》乃明代焦竑於宮中任侍講時所修撰,選錄古今典實故事,以供後人鑑戒。編撰完成後,因故未及時進呈,遂由民間書坊刊印,然由於內容追聖尊賢、印製精美,一時蔚為民間爭購奇珍。本書推崇忠君孝悌的倫理及仁民愛物的襟懷,宜於皇子之教育及蒙養,故深獲清代諸多皇帝的推崇,並經光緒帝親令刊刻發行。書中字體大,正文後均附解說及配圖,易於閱讀。

9 特價315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一本書讀懂中國大智慧

劉元  著
海鴿 出版
2017/03/02 出版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為了掠奪別國的財富,常常把百姓驅上戰場。一天,他問孟子:「我治理國家也夠仁義的了,河內地方遭了飢荒,百姓飢寒交迫,我就把那裏的災民轉移到河東去,同時還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當河東遭飢荒時,我也同樣辦理。我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盡心地愛護百姓。可是,鄰國的百姓並未減少,我的百姓也未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 孟子回答說:「您是喜歡打仗的,就讓我用打仗來作個比喻吧!兩軍交戰,戰鼓咚咚一響,士兵們奮勇衝殺,其勢銳不可當。可是有一方士兵卻十分膽怯,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的一口氣逃跑了五十步,還有的一口氣跑了一百步才停下。這時候,這個逃了五十步的人就嘲笑那個逃了一百步的人,說他膽小怕死,你看對不對呢?」 梁惠王說:「太不應該了,跑五十步的人,不過是沒跑到一百步罷了,他們也是在逃跑啊!實際上是一樣的,我要有這樣的士兵,非殺了他們不可。」 孟子說:「大王既然知道這個道理,怎麼能希望你的百姓比鄰國多呢?」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只不過程度不同罷了。因此在平時不要刻意去譏笑別人,搞不好反會弄巧成拙,使自己成為大家的笑料。 管寧割席 管寧和華歆在年輕時是一對很親密的朋友。有一次,他們兩人在菜園裏鋤草,從泥土裏翻出一塊黃金。管寧目不斜視,把黃金當做瓦片石塊一般,仍然不停手地揮鋤;華歆卻心中一動,彎腰拾起金塊,端詳了一陣,才把它扔掉。 又有一次,他們兩人坐在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鼓樂喧嘩,有位高官達貴乘坐華麗的馬車經過門前。管寧彷彿沒有聽見一樣,埋頭讀書;而華歆呢,連忙丟下書本,跑到街上去看熱鬧了。 華歆回來的時候,管寧用刀子把席子嘩地一分為二,說:「從今以後,你再也不是我的朋友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在交朋結友時,也應該以共同的思想作為基礎。當然,這種割席分坐、斷然絕交的態度也未免過分。一個人既要嚴於律己,也要寬以待人,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有道德修養的人。 戴高帽 袁枚是清代有名的才子,二十多歲就名滿天下,後來做了知縣,赴任之前,去向老師辭行請訓。 老師見到他後,問道:「這次去上任,有些什麼準備?」 「我準備了一百頂高帽子」。袁枚答道。 「年輕人怎麼搞這一套?」老師不滿地說。 「社會上的人都喜歡戴,有幾個像老師這樣不愛戴的?」袁枚不慌不忙地說。 老師聽後點了點頭,認為他說的話很有道理。 袁枚出來後,同學們問他與老師談得如何。 他笑著說道:「我已經送出了一頂。」 許多人嘴上說不喜歡戴高帽子,其實心裏又願意接受高帽,於是便有人順應人心送「高帽」。 千萬買鄰 南北朝時,一個叫季雅的人被罷免南康郡守的官職之後,在名士呂僧珍家旁邊購買了一處宅院。 呂僧珍問他購買宅院的價錢是多少。 季雅回答說:「一千一百萬錢。」 呂僧珍聽到這麼昂貴的價錢,感到很奇怪,便問他:「你為什麼用這麼高的價錢來買它?」 季雅說:「我是用一百萬錢買房宅,用一千萬錢買鄰居呀!」 選個好鄰居,說不定連你的房子也能賣個好價錢,房、地都是因人而貴。當然,更重要的是久居芝蘭之地,自有芝蘭之氣。 本書特色 中華古代哲理故事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名家名篇數不勝數。這些作品凝聚著作者嘔心瀝血的至情,熔哲學、文學、藝術於一爐,蘊涵著深邃的哲理、智慧的思辨和寶貴的生活經驗,憑藉其思想性和藝術性叩動讀者的心靈,帶給人們借鑑和啟迪。 ■ 內容詳實,邏輯性強,脈絡清晰,既可為專業歷史探討亦可為休閒讀本。 本書在編撰過程中,集納了大量的哲理故事,內容涵蓋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以簡潔、概括、明快見長,但是它語言簡潔卻不失優美動人,議論明快卻不失深湛精闢,描寫概括卻不失生動形象。它善於抓住人物或事件的本質特徵,將一個普通的概念和現象誇張到很高的程度,寥寥幾筆,勾畫得惟妙惟肖。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幫助讀者完整的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書著重選編有意趣、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精選了眾多廣泛流傳的哲理故事,直接反映了人們當時所宣導的道德理想,全面地闡述了古人立身處世、立志成才和處理人際關係的一系列準則,更涉及為官、治國、治學、修身、養性各方面內容,以及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思考,間以按語點撥,說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 ■ 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歷史和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去傳承,作為中華兒女,誰都希望瞭解和學習自己民族的文化歷史,古代文化中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開拓視野,昇華境界,豐富知識結構,實行多元啟迪,引發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動。

9 特價35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倫理學

牛津大學 出版
2016/07/01 出版

我們作為正人君子的自我形象總要接受懷疑主義、相對主義、虛無主義的拷問。許多人憂心忡忡,擔心在一個諸神退隱的世界中,科學已揭下人們的面具,使我們顯形為由基因所命定的生物:狹隘自私、黨同伐異、爭強好勝、咄咄逼人。作者在本書中探討了出生、死亡、幸福、慾望、自由等主要倫理問題,試圖說明人應該如何思考生活的意義,並提醒我們應該對那些經常主導着道德論辯,事實上不過是誘人噱頭的絕對原則保持懷疑。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記憶

李有成  著
允晨文化 出版
2016/02/01 出版

《記憶》是李有成教授繼《他者》與《離散》之後的另一本新著,在精神上與前兩本書有若干親和關係,因為其關注的主體在身分上多屬文化他者或離散者。這本書主要在考察文學生產中所涉及的歷史、過去及記憶等問題,檢視的文類包括小說、回憶錄、傳記等,討論的對象計有石黑一雄、古雷希、謝柏德、趙健秀、蓋慈、歐大旭等當代著名作家,全書的關懷因此具有時間的縱深與空間的寬廣。這本書的重心在探討個人或集體記憶如何可能遭到壓制,泯滅或消除;而作家又如何透過文學生產挖掘,召喚或重建這些記憶。《記憶》延續作者長期以來的學術關懷,除了理論的鋪陳之外,全書分章以具體的文學事例析論與省思暴力、災難、創傷、遺忘、傷悼、回憶等現象在不同情境與時刻之下的政治與意識形態意涵。全書的立意主要在論證記憶其實是某種形式的行動主義,召喚記憶是為了拒絕遺忘,為了糾錯導正,伸張正義,藉此抵拒對歷史與過去的扭曲與壓抑,希望受污衊的可以抬頭挺胸,受屈辱的可以獲得安慰,並在重建人的尊嚴之餘,還原歷史與過去的本來面目。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套書(共三冊)

傅佩榮  著
立緒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傅佩榮教授的生活智慧 精選125篇充滿智趣與親和的文章,是他追求幸福人生的心路歷程、動人的生命故事…… & 哲思,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禮物 賦予生命滋養、豐潤與無限的樂趣 & 本書為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多年著述生涯的精華彙集,充滿智趣、親和與睿智。傅教授認為:「哲思使生活更為明亮,更有層次,也使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更為顯豁。」他由生命經驗出發,結合親身驗證與獨到見解,輔以中外哲人的思想論點和發人省思的妙文雋語,凝煉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哲思小品,也予人啟迪智慧的引導。 & 全書共三卷,以九大主題呈現,範圍涵蓋生命的各個面向,同時論及各個年齡層可能遭遇的人生課題,並引導、提點: 第一卷:處世.人際.簡樸。提醒我們在謀求安身立命之際,亦需在人我之間尋求情感的平衡,並讓身心回歸簡樸。 第二卷:修養.理念.志趣。鼓勵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自我修持,向內發掘真我,也向外探尋未知。 第三卷:知識.閱讀.體驗。引領我們思考「求知」的原點、過程與目的,不只為增進專業,還要能從中提煉出美感與樂趣。 & 藉由各個主題的導引,經過不斷思辨,最終學會「思考的方法」,作者再點出卡繆所謂「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提點我們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面對利害得失應如何取捨;而在接受社會的給予時,又應如何回應世界的需求,「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進一步臻至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9 特價77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第一卷)

傅佩榮  著
立緒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傅佩榮教授的生活智慧 & 精選125篇充滿智趣與親和的文章,是他追求幸福人生的心路歷程、動人的生命故事…… 第一卷 處世.人際.簡樸 & 哲思,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禮物 賦予生命滋養、豐潤與無限的樂趣 & 本書為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多年著述生涯的精華彙集,充滿智趣、親和與睿智。傅教授認為:「哲思使生活更為明亮,更有層次,也使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更為顯豁。」他由生命經驗出發,結合親身驗證與獨到見解,輔以中外哲人的思想論點和發人省思的妙文雋語,凝煉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哲思小品,也予人啟迪智慧的引導。 & 全書共三卷,以九大主題呈現,範圍涵蓋生命的各個面向,同時論及各個年齡層可能遭遇的人生課題,並引導、提點: 第一卷:處世.人際.簡樸。提醒我們在謀求安身立命之際,亦需在人我之間尋求情感的平衡,並讓身心回歸簡樸。 第二卷:修養.理念.志趣。鼓勵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自我修持,向內發掘真我,也向外探尋未知。 第三卷:知識.閱讀.體驗。引領我們思考「求知」的原點、過程與目的,不只為增進專業,還要能從中提煉出美感與樂趣。 & 藉由各個主題的導引,經過不斷思辨,最終學會「思考的方法」,作者再點出卡繆所謂「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提點我們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面對利害得失應如何取捨;而在接受社會的給予時,又應如何回應世界的需求,「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進一步臻至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9 特價27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第三卷)

傅佩榮  著
立緒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傅佩榮教授的生活智慧 & 精選125篇充滿智趣與親和的文章,是他追求幸福人生的心路歷程、動人的生命故事…… 第三卷 知識.閱讀.體驗 & 哲思,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禮物 賦予生命滋養、豐潤與無限的樂趣 & 本書為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多年著述生涯的精華彙集,充滿智趣、親和與睿智。傅教授認為:「哲思使生活更為明亮,更有層次,也使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更為顯豁。」他由生命經驗出發,結合親身驗證與獨到見解,輔以中外哲人的思想論點和發人省思的妙文雋語,凝煉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哲思小品,也予人啟迪智慧的引導。 & 全書共三卷,以九大主題呈現,範圍涵蓋生命的各個面向,同時論及各個年齡層可能遭遇的人生課題,並引導、提點: 第一卷:處世.人際.簡樸。提醒我們在謀求安身立命之際,亦需在人我之間尋求情感的平衡,並讓身心回歸簡樸。 第二卷:修養.理念.志趣。鼓勵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自我修持,向內發掘真我,也向外探尋未知。 第三卷:知識.閱讀.體驗。引領我們思考「求知」的原點、過程與目的,不只為增進專業,還要能從中提煉出美感與樂趣。 & 藉由各個主題的導引,經過不斷思辨,最終學會「思考的方法」,作者再點出卡繆所謂「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提點我們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面對利害得失應如何取捨;而在接受社會的給予時,又應如何回應世界的需求,「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進一步臻至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傅佩榮生活哲思文選(第二卷)

傅佩榮  著
立緒 出版
2015/02/10 出版

傅佩榮教授的生活智慧 & 精選125篇充滿智趣與親和的文章,是他追求幸福人生的心路歷程、動人的生命故事…… 第二卷 修養.理念.志趣 & 哲思,是來自心靈深處的禮物 賦予生命滋養、豐潤與無限的樂趣 & 本書為台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多年著述生涯的精華彙集,充滿智趣、親和與睿智。傅教授認為:「哲思使生活更為明亮,更有層次,也使人生的方向與目標更為顯豁。」他由生命經驗出發,結合親身驗證與獨到見解,輔以中外哲人的思想論點和發人省思的妙文雋語,凝煉成一篇篇引人入勝的哲思小品,也予人啟迪智慧的引導。 & 全書共三卷,以九大主題呈現,範圍涵蓋生命的各個面向,同時論及各個年齡層可能遭遇的人生課題,並引導、提點: 第一卷:處世.人際.簡樸。提醒我們在謀求安身立命之際,亦需在人我之間尋求情感的平衡,並讓身心回歸簡樸。 第二卷:修養.理念.志趣。鼓勵我們以開放的態度進行自我修持,向內發掘真我,也向外探尋未知。 第三卷:知識.閱讀.體驗。引領我們思考「求知」的原點、過程與目的,不只為增進專業,還要能從中提煉出美感與樂趣。 & 藉由各個主題的導引,經過不斷思辨,最終學會「思考的方法」,作者再點出卡繆所謂「幸福不是一切,人還有責任」,提點我們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過程中,面對利害得失應如何取捨;而在接受社會的給予時,又應如何回應世界的需求,「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進一步臻至莊子所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理想境界。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公務倫理的後設分析現代與後現代思維

許立一  著
五南 出版
2014/06/30 出版

所謂公務倫理意指公共服務的倫理(Ethics of Public Service),而本書關注的重點在於公務倫理形而上層次的課題,故稱為後設分析(meta-analysis)。作者先從作為倫理依據的道德論述著手,探討不同的道德論述對於公務倫理思維的影響,進而再剖析這些不同取向的公務倫理思維在行政治理實務的體現及其背後的哲學意涵。隨後,將先前的探討導入更為寬廣的視野,闡述公務倫理的現代主義色彩,呈現後現代主義對現代公務倫理思維的挑戰以及啟發。最後,提出全觀視野的公務倫理理念。在此架構下,本書理解的公務倫理意 涵,並不侷限於公務組織成員行為之適當性此類範疇,而是著眼於何謂「善治」(good governance)。

95 特價3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