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光之間,音樂劇創作美學:表演文本、舞臺設計、聲音形態、空間結構……從舞臺元素到美學體系的多面向探析
從劇本到舞臺,深度解析六大藝術元素如何共構當代表演美學聲、光與步伐──一場跨越文本、聲音、肢體與空間的舞臺藝術美學對話▎立足專業視角:重新理解音樂劇 本書不同於一般介紹性或歷史性質的音樂劇讀物,作者以極為專業、系統的方式,將音樂劇視為一門高度整合的舞臺表演藝術。書中不僅跳脫時間線與劇目導讀的形式,反而從音樂劇的藝術本體出發,詳細拆解劇本、臺詞、歌詞、音樂、舞蹈與舞臺設計六大要素,逐一剖析各自的美學邏輯與創作原則。這本書所建構的觀察視角,兼具理性分析與美感體察,是為音樂劇從業者與深度觀眾量身打造的理論指導讀物。▎六大元素剖析:深掘藝術構成 本書以「劇本為根、歌詞為幹、音樂為果、舞蹈為葉、舞臺設計為花」的比喻結構展開論述,將音樂劇視為一棵有機生長的藝術之樹。劇本篇探討敘事框架與角色建構,歌詞篇則分析各類唱段(如敘事曲、動機曲、抒情曲)在戲劇中的功能性。音樂篇則揭示音樂劇風格從美聲、爵士到饒舌的多元涵容性;舞蹈篇著重於編舞語彙對於情感與人物的強化;而舞臺設計篇則從燈光、布景到聲效,說明了視覺與聲音在空間中的戲劇性擴張。這六個面向共同建構出音樂劇表現的全貌。▎產業與歷史脈絡:百老匯與西區的雙核心 書中深入分析全球音樂劇的產業中心──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與英國倫敦的西區。百老匯被定位為商業性音樂劇的極致展現,製作成本動輒數千萬美元,演出形式講求視聽娛樂與劇目普及性;相對之下,外百老匯與外外百老匯則代表著藝術實驗與創作自由的場域。倫敦西區則以其歷史悠久與藝術傳統,與百老匯形成平行發展的全球雙核體系。書中不僅詳列劇場空間、經典劇目、票房數據,更從商業模式與製作邏輯,揭示音樂劇如何成為現代文化產業的重要一環。▎獎項制度與審美判準:音樂劇的榮譽標竿 本書也詳盡介紹音樂劇界的權威獎項,如東尼獎、奧立佛獎與普立茲戲劇獎等,剖析其評選機制與藝術標準,並說明這些獎項如何形塑全球音樂劇創作的方向與觀眾的審美眼光。除了獎項制度外,書中亦提到「戲劇桌獎」、「露西爾.羅特爾獎」等專業評選如何鼓勵新銳創作與實驗劇場發展。透過這些內容,讀者可更清晰地理解音樂劇的藝術評價標準與專業生態,也能培養更敏銳的觀劇視角。【本書特色】:本書以專業視角系統剖析音樂劇的六大藝術元素:劇本、臺詞、歌詞、音樂、舞蹈與舞臺設計,跳脫傳統時間線與劇目賞析的寫作方式,深入探討各元素在創作與表演中的美學功能與整合關係。書中融合產業實務、創作邏輯與經典案例,兼顧理論深度與實用性,是一本專為音樂劇從業者與愛好者量身打造的專業導讀書籍。
唱出好聲音:顛覆你的歌唱思維,讓歌聲自由【暢銷增訂版】
沒有唱歌天分就要及早放棄?還是你沒有找到對的方法? 「高音要怎麼樣才能唱上去?」 「我是不是天生的歌手?可以突破發聲結構的限制嗎?」 「如果不送更多的氣,拍子就會唱不滿?」 「如果不用力就會破音? 」 「頭腔共鳴、胸腔共鳴,真的存在嗎?」 「真假音要怎麼樣才能轉換順暢?」 「怎樣唱歌叫做有特色?有個性?」 「讓我們失去自己個性的,往往就是我們的偶像?」 原來我不會唱歌,是因為我懂太多? 在學習及教學的經驗中,無論從孩童到年長者,業餘或是專業歌手, 於歌唱上一直都在尋求上述問題的解答, 但其實,唱歌不需要練肺活量、不用管頭腔共鳴、甚至不可聽自己的聲音? 從醫學、物理學、心理學等科學根據,拋開既定歌唱思維與複雜技巧, 回到最初的聲音,找回真摯動人的歌唱法,唱出自我、讓歌聲自由! 威宇老師過去曾被動完全接受傳統歌唱知識及方法,經努力練習後,聲音依然沒有明顯進步,也曾被多位老師認定沒歌唱天分,因為堅持不放棄,遠赴北京拜師學唱,五個多月內找到讓自己擴張十度真音音域的歌唱方法,勝過以往五、六年的學習,同時在音量的控制與音質上的優化也有飛躍式的進步。 因此期望自己能夠成為更多人聲音的幫助者,他曾指導過兩岸電視歌唱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中國好聲音」等多位選秀選手,並擔任超過百場大學歌唱比賽評審,協助素人到專業歌手,找回自己的聲音! 【本書特色】 1.沒有傳統教唱書的艱澀語彙,不需要懂樂理、五線譜,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輕鬆閱讀無負擔。 2.結合基礎物理聲學、認知心理學概念以及許多專業人士的意見,包含:喉科醫 師、精神科醫師、音樂所教授、聲樂博士及演唱家,透過這本書的概念及方法,協助你在歌唱上的遇到的許多迷思與問題。 &
現代和聲樂理影音教學(四)2019年版(附影音教學DVD)
在第四集的第一單元教學裡,廖季文老師針對各種不同屬七和弦的音階概念進行詳細的解說,讓學員了解各種屬七和弦音階的不同面貌。在現代和聲學裡,和弦音階理論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屬七和弦音階,因為屬七和弦音階變化性是最多的,它主宰整個和弦的進行與色彩,屬七和弦的音階類型有變化音階、減音階、全音階等等。如果能掌控這些變化,在編曲上將可以有更多的創意。
現代和聲樂理影音教學(二)(第二版)
Part 1 大調和弦功能歸納、大調屬七和弦終止式、大調次級屬七和弦、大調替代屬七和弦。 Part 2 小調和弦的組成、小調和弦終止式、小調和弦音階、小調和弦功能歸納、小調次級屬七和弦。 歌曲分析-Fly Me To The Moon、All Of Me。 本書特色 一般公認音樂的三大元素為:節奏-旋律-和聲。巧妙編排樂曲和聲可以讓人感覺到音樂的繽紛色彩,所以和聲學是所有主修音樂作曲者的必修課程。但是對於非音樂學院的學生來說,和聲學是遙遠無法捉摸的,就像一般人也無法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 有鑑於此,酷派音樂特別邀請廖季文老師針對現代和聲樂理製作一系列的影音教材,從最基礎的樂理觀念開始講解,循序漸進,引領學員理解奧妙的現代和聲理論。 延續第一集的基礎,在第二集的教學裡,廖季文老師針對大小調的各種屬七和弦結構及變化做全方位的解析,並以經典爵士歌曲為分析範例,經由具體的說明幫助學員了解各種不同的和弦功能與連接應用的方法。
崑曲唱演與劇論:《聆森崑曲論集》續編
本書是《聆森崑曲論集》的續集,共分為三編,即:唱演論、劇論、散論。其中「演唱論」選取的是關於崑曲唱與演的一些基礎理論闡說,同時也選擇了對於如張繼青、蔡正仁、石小梅、李鴻良等幾位著名表演藝術家唱演所在行當的典型折子戲的評論;「劇論」多取劇作評論,其中幾篇古代傳奇的文學本評論是作者在研究崑曲「蘇州派」過程中陸續發表的論文,這些論文稍後都收在專著《李玉與崑曲蘇州派》中,已由廣陵書社出版。「散論」中〈難以扶正的偽命題:崑曲六百年〉一文,乃是《聆森崑曲論集》之中〈何來崑曲六百年?〉的續篇,可以互為印證參考。「散論」中尚有些文論是作者在任江蘇省演藝集團藝術顧問期間,省崑經歷了「改企」的艱辛,作者目睹這個表演團體從奄奄一息的生存狀態到開創每年演出五、六百場的欣欣向榮的局面後,有所思考後所撰寫的評論。&
黑鬚馬偕:一部歌劇的誕生
2008兩廳院旗艦歌劇全球第一部以台/英語演唱大型歌劇紀實 舞台上瞬間的感動,總需要幕後許多人的付出。這齣萬眾屏息期待、耗時五年時間籌備的歌劇,動員歐美亞上百位傑出歌劇名角及製作群。 而舞台下所搬演的酸甜苦辣、幕後辛酸,最引人好奇。本書從作曲家、編劇、導演、演員、製作群等角度切入,為您揭開一部歌劇的誕生!
崑劇朱買臣休妻(隨書附DVD)
元雜劇《漁樵記》發展到崑劇《爛柯山》,從演出到內容都出現了重大變化,全劇的主題,也由原來以仕隱為中心,轉變成夫妻因為貧困而分離的悲劇;旦角的戲份增加,由原來處於從屬被動的位置變成全劇重心。從文獻所見,這樣的轉變在清初的崑劇舞臺已經出現,到了現代版《朱買臣休妻》全面完成。
毒舌教練教唱記
歌唱本身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作者本身累積了多年的實際教唱經驗,最為注重的是,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如何先有正確的概念,然後開始與身體小肌肉群對話,展開一連串充滿苦樂的訓練過程,最後體會到「歌唱最美好」的境界。當今許多媒體紛紛以唱歌比賽為節目內容,一般民眾也喜愛在卡拉OK飆歌,可是我們對於如何正確地運用聲帶、氣息、腔室等等「身體歌唱力學」的概念,逐漸積非成是,反而讓歌唱成為一件傷身的事情。作者以其維也納大學聲樂訓練的背景,以及多年的教學實戰經驗,鉅細靡遺地向讀者解說解剖醫學下,聲音運用的正確觀念。什麼是「轉音」?該怎麼「呼吸」?音域高低真的是天生注定的?該怎麼「唱高音」?該如何學習不同類型的歌唱曲風?該如何自我訓練?該怎麼選擇好的歌唱老師?這是一本集其多年寶貴經驗的教學暨散文作品。
音樂劇魅影
重現百年音樂劇憾動人心的魅力! 《音樂劇魅影》邀集畢業於國際知名院校,對音樂劇懷有執著與熱忱的愛好者,配合相關文化知識背景,透過直接聆聽音樂劇,對劇目做詳細的解讀;或記述其在世界各地現場觀摩劇目的切身感受與賞聽心聲;並邀請紙風車文化文教基金會企劃總監邱瑗老師,為本書撰寫導讀,講述音樂劇百年的淵源。希望藉由多樣的文字風格,激發讀者對音樂劇的興趣。 全書由普羅大眾最熟悉的音樂劇入手,呈現英、法語音樂劇的精華,隨後引出知名音樂劇詞曲作者、演員、百老匯與倫敦西區的介紹,最後並推薦優秀的音樂劇網站,供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延申聆賞與閱讀。 《音樂劇魅影》為你開啟音樂劇賞析大門,盡享音樂劇之美—— 賣座音樂劇:〔歌劇魅影〕、〔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鐘樓怪人〕 當代音樂劇大師:安德魯‧洛伊‧韋伯、史蒂芬‧桑坦、呂克‧普拉蒙東…… 超人氣偶像:麥克‧波爾、依蓮‧佩姬、莎拉‧布萊曼…… 夢幻舞台:倫敦西區看劇指南、百老匯的舞榭歌台…… 名人趣事:唐吉訶德實現不可能的夢、黃金搭檔、百老匯的描繪者…… ◎「縱觀百年音樂劇史」專業導讀。 ◎ 摒棄晦澀難懂的音樂劇術語與理論分析,以一般大眾易讀的文字,解析音樂劇。 ◎內容涉及角色、劇情、製作人、演員、音樂、舞蹈與舞台,完整涵蓋一齣音樂劇所有的層面,是最佳音樂劇入門指南。 ◎書末並附十個國內外值得延伸閱讀的音樂劇網站,讓讀者隨時獲得相關的一手資訊。
女人皆如此
本書內容簡介及特色 目錄 如此的《女人》… 08 都是男人惹的禍? 邢子青 一場栩栩如生的人性角力戰 14 一場多愁善感的傀儡戲 陳漢金 達彭特與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 20 撲朔迷離的愛情學分 陳樹熙 嬉鬧主題下的嚴肅課題 24 愛情大會考 邱少頤 《女人皆如此》劇情結構的另一觀點女人皆如此 32 把機會留給導演 郭耿甫 簡文彬談《女人皆如此》的製作 36 我很想把「女」字拿掉 鍾欣志 賴聲川談《女人皆如此》的導演概念44 六個角色,六種挑戰 郭耿甫 專訪《女人皆如此》六位聲樂家女男男女的愛情遊戲 54 《女人皆如此》 車炎江 劇與音樂 60 中意歌詞對照與註解 提供 上揚唱片.編譯 湯慧茹.校對 車炎江 1789→2006 144 who's who 192 《女人皆如此》影音資料一覽 整理.陳效真 & 內文節錄 & 以詳盡之樂曲目解說、導演訪談、完整歌詞,俾讓聽眾對演出有更深入之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