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編製優質的問卷
一個問題表達了一種知識的探索!「觀察」及「提問」都是我們獲得知識的方法。一份優質的問卷是在合理的代價下,經過嚴謹的編製,以提供「對的」資料!作者累積35年的研究成果,在設計、執行、評鑑與探討問卷;其中包含了數百個以問卷完成的研究計劃,更在課堂、企業研討會與法庭上教導問卷的編製。 調查研究(survey research)成功的主要關鍵在於能提出「對的」問題。所謂「對的」問題,就是想問的問題,能用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而且對方也能確實瞭解問題的意涵。 這是一本實務與理論兼顧的書。在實務上,是定位在如何設計問卷;理論上,則依據論述,解釋研究對象(study participants)為什麼以這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因此,本書試圖透過提供一個對問卷編製的實際觀點,搭起一座連接實際操作與理論論述的橋樑。這種觀點的基礎融合了作者個人的經驗與知識,而這些經驗與知識是來自於行為科學上的觀念與方法論上的文獻。 對於從事調查研究者來說,本書不但是一本綜合性的指南,也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書。從頭到尾,作者不斷地強調測試與問題評鑑的重要性,不但要確認這些問題是不是達到預期的目的(即「問對了」),而且也要確認這些問題為什麼「問對了」的理由。
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書的目標,是給那些準備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學術研究的學生和學者提供某種指導。首先,它詳細介紹了個案研究法。其他著作可能只介紹了個案研究法的某些方面,但本書可以被看作(實際上已經被看作)是個案研究的工作流程說明書。 第二,與其他著作相比,本書更詳細地介紹了個案研究的方案設計與證據分析,而較少闡述蒐集數據的過程。目前,有關個案研究的著作中,方案設計與證據分析常常被忽視,結果給那些採用個案研究法的學者造成了很大困難。 第三,本書所引述的個案研究實例涵蓋了許多學科領域,能夠啟發各種學科領域的學者。最後,本書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它已初步通過了時間的考驗。本書的第一版(1984年)重印了八次,修訂版(1989年)重印了十五次,第二版(1994)又被重印了十四次。
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
本書主要在討論將批判俗民誌此一質化研究用之於跨國研究的應用性。本書兼具理論與實務觀點,一方面從方法論觀點探究質化研究方法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發展的可能性;一方面也觸及質化研究方法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的應用方法與實例。 & 第一章探究今日全球本土化脈絡下教育現象的改變、對長久以來社會科學獨尊實證主義取向之方法論的批判,繼之思考比較教育研究的可能因應。 & 第二章從方法論切入,探究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實證主義取向與質化研究取向觀點的利弊得失,以及晚近對質化研究、量化與質化研究兼顧等比較教育研究的嘗試,也鋪陳批判俗民誌在比較教育研究上應用的可能性。 & 第三章介紹批判俗民誌的概念,及其所面臨之挑戰與因應之道。 & 第四章介紹比較教育學者對批判俗民誌之論述、相關研究之進行、其應用於比較教育研究所產生之問題與展望。 & 第五章則闡明批判俗民誌應用的步驟,也以筆者針對台灣與紐西蘭原住民族母語教學的比較批判俗民誌研究為例。最後是對比較教育方法論的反省。
解析質性資料研究法
本書針對質性研究方法,提供全面而精闢的解讀。作者從質性研究普遍遇到的困難和基本概念談起,以飽富洞見的筆觸探究質性研究方法,包括民族誌與觀察、訪談、自然發生談話等。此外,作者也以實踐面向,討論質性研究備受爭議之確實性、道德議題,並帶領讀者實際書寫質性研究。本書也深入探索質性研究的關聯性、未來努力方向,以期擴充讀者視野、延伸思考方向。全書旁徵引博,穿插極具睿智的個案研究及習題,一來增進與讀者的互動,一來期許讀者能藉由實際演練,熟習本書介紹有關質性資料蒐集、分析的基本方法。本書根據最新質性研究發現、方法論、解讀策略,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帶領讀者增進研究技巧,進而能舉一反三,成為獨當一面、創意滿分的質性研究者。
質性研究的設計
本書是SAGE出版社「質性研究方法大全系列叢書」中的第一本。這一套叢書總計有八本,針對進行質性研究的過程提供最廣泛而且最深入的介紹。本書針對如何策劃出有效率的研究設計提供廣泛的指導,烏文.弗里克深入探討設計質性研究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包括形成研究設計、挑選合適的策略、概念架構以及資料來源、以及資料的蒐集與分析。除了討論諸如質性研究之資源等實務問題外,本書還將涉及諸如質性研究之質性等方法論議題以及倫理上之議題。不同於本叢書其他著作只針對特定質性研究之研究設計作討論,本書加入了比較性的觀點。比方說,本書對於抽樣之討論牽涉到不同的層次(族群、地點、文件或內部資料、訪談等等層次)。本書還強調如何從比較概括性研究興趣與個人或政治背景,進而進展為研究問題。進行質性研究工作所需之資源與門檻也是本書關注之議題。因此,在使用本書時,讀者可搭配這一套叢書中的其他七本,作為對於質性研究方法的整體介紹的一部分,讀者更可以獨立使用本書,作為設計質性研究的入門。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
援引超過數十年研究與教學的經驗,Becker傾囊相授他一生所知做研究的竅門,委實可貴。《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幫助學生思考研究計畫。他的建言,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同時誘導出新的想法,明白從什麼地方挖出新的資料。 Becker的竅門含攝社會科學的四大領域: 一、 創造「意象」以引導研究。 二、 抽樣法,以產生資料的最大多元性。 三、 發展概念與組織你的發現。 四、 運用邏輯方法,有系統地探索研究發現的意涵。 Becker的忠告,簡單者如改變訪談提問,從為何改為如何(讓受訪者不必為自己辯護,逕入交談);到技術更高的忠告,例如如何操作真值表。像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一樣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將可幫助好幾代的學生紓解壓力。Becker的書寫風格聞名遐邇,輕快而易於心領神會,本書將是諸多領域學生的基本讀物。 本書特色 曾經,有個研究生跑來找我聊天,問起她的論文進況,她似乎有無限的愁苦,說:「我喜歡唸書,也很愛寫寫文章,可是做研究寫論文把這兩樣事混在一起,我就不快樂了。」也沒正面回答我的問題,低著頭沈思,我不好再追問,將話題岔開,要她開心的和我去桃源街吃牛肉麵。過後我去找了這本書,希望能對剛要踏入學術之門的未來學者有所幫助。本書還在孵豆芽,那位研究生終究還是把論文寫出來了,可是從此沒再走上學術路,沒能及時幫上她的忙,讓我深深感到惆悵與遺憾。 你也許有學術之夢,也許沒有,不管如何,這段與學術共渡的青春,你仍會想要譜出自己的歌。這本書讓你的青春不必留白。 原書副書名道出了本書的特異之處︰「當你在做研究時,你要如何思考?」 做過研究的人都知道,腦筋撞牆時一片空白的可怕,所以前輩們才會有各種「穿牆術」的建議,譬如擦地板、洗馬桶等等。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正在於,作者本身即是大師級的學者,卻樂於鑽研、蒐羅各種做研究的「竅門」(或曰撇步、眉角、技巧、祕訣等),並以平易近人的口吻傾囊相授,你不必先放空自己,即可讓你的思考力重新啟動,完成研究。
做出有效的研究論文與計劃
本書論及社會科學實證研究中常用的質性方法與量化方法。本書主題有三:(1)研究計畫是什麼?誰會看這份計畫?為什麼?(2)如何擬定一份研究計畫;(3)一份完整的研究計畫是何種面貌?此外,本書改版後新增許多篇幅,包含擬定研究策略及學術寫作、討論研究涉及的道德議題,還有各章摘要與專有名詞分類檢索等等。由於本書對量化、質性與同時採用兩種方法的研究皆詳加論述,且輔以各種案例,相當符合現今研究者撰寫完善研究計畫的需求。不僅給予撰寫研究計畫者明確引導及細節提示,也提供一套清晰可行的標準讓計畫審閱者參考。對從事研究的學生或研究者而言,本書條理分明、層次井然,協助讀者撰寫周詳的論文或研究計畫,是為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教您寫出一本優質論文
本書自二○○五年一版至今廣受熱烈迴響,如今二版修正,仍秉持原書意旨,期能幫助研究生面對論文準備、撰寫以及口試等階段。對許多學生來說,設計研究過程與搜集資料,或許不成問題,但是一旦要將這些資料呈現在論文中,頓時成為一大考驗。本書分成三個部分進行探討。在第一部學術寫作的過程中,作者先是討論論文之目的,接著提到如何將研究成果組織為論文內容之策略以及如何體現其理論觀點,包括:學術寫作之技巧,組織研究成果、文法、標點符號及學術寫作的慣例,論文的版面編排;最後是帶領讀者如何從指導教授的經驗中受惠。在第二部撰寫論文中,作者不但就論文編排逐一討論,並提到如何在準備論文時,將初步的研究成果發表問世,以及準備論文口試的訣竅。此外,在此次更新版本中,作者更添加教學式博士學位論文的撰寫、倫理議題、質性資料的呈現、口試之策略、以及在每一章後面的延伸閱讀。本書涵蘊主題既深入又廣泛,但是透過作者使用的簡潔語言,讓讀者讀來輕鬆而又容易上手。但凡任何研究生可能對論文寫作可能感到疑惑的問題,本書均無遺漏。
簡明質性研究法
本書以簡潔易懂的筆觸切入質性研究分析。作者先從實證主義、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知識論傳統的轉變談起,探究這種轉變對質性研究方法之影響,繼而介紹常用的資料分析形式,包括初步資料分析、主題分析二種。作者也檢視多種理論取徑,譬如民族誌、紮根理論、現象學、女性主義等,並分別闡述其延伸的分析取徑。接著,也從內容分析、對話分析、敘事分析、論述分析等取徑,來探索質性研究領域的文獻分析。此外,本書也討論撰寫資料時的重要議題,包括理論化、質性量化資料結合、資料呈現方法等。最後一章則簡述市面常見的質性資料管理電腦套件,並說明其可能侷限。本書闡述詳實、引例豐富,讓讀者從理論、實踐的全面角度,遨遊於質性分析的瀚海。
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
◎以使用者學習角度詳細而有系統的介紹AMOS的操作與其在SEM上的應用。 ◎完整的報表解析,讓使用者對SEM模式估計參數數據意義有清晰明白的概念。 ◎以實務應用取向的觀點,配合實例與模式圖,是學習SEM的最佳工具書。 & 本書前半部介紹結構方程模式(SEM)的概念與Amos Graphics視窗界面的基本操作;後半部以各種實例介紹Amos Graphics於各式SEM模型中的應用。全書採用AMOS圖像界面,完全沒有使用傳統SEM語法,是一本「使用者界面」取向的書籍,對於不懂傳統SEM語法使用者,也能於最短時間內學會Amos繪製各式SEM模式圖、並進行模式估計、模式辦識判斷、模式修正與模式驗證,並能實際應用於自己研究領域中。 & 全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有系統的導引使用者學習SEM的使用,是一本SEM量化研究實務應用的最佳參考書籍。
質性研究寫作的第一書:質性與量化論述的文字經營準則
近年來,論文寫作已不再是博碩士研究生的專利,愈來愈多的大學開始要求應屆畢業生,必須完成專題研究或論文方可獲得文憑,由此可見,論文寫作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而言,無疑是完成學業的最後一塊拼圖。本書作者以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順流暢的文字,配合各類型論文的實例修訂,從基本的標點符號用法、錯別字正誤、數字表示方式、出處標註、精練遣詞用字,到理清思路的撰寫研究計畫書、研究寫作的特殊規則、索引製作,及工具性的如何善用Word輔助論文格式製作等,均提供讀者鉅細靡遺的示範說明。因此,無論是對論文不知如何下手的大學生、期望論文品質更上層樓的研究生,甚或是有意加強自身寫作能力的一般讀者,本書都是首選的必備實用指南。
研究方法概論
本書以簡潔、生動而且平易近人的方式,邀請讀者進入社會科學的世界。作者認為,社會科學說穿了就是以科學的方式來理解人們日常生活的種種事件與現象,而教導與學習社會科學方法的價值就在於,可以讓人們輕鬆地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方法,而有條理地掌握或評估各種有關社會事件與現象的知識。身處當代資訊充斥的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社會科學方法素養,而本書正是陪伴讀者理解社會科學知識如何產生的最佳指南。作者以輕鬆活潑的筆調,深入淺出地暢談社會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並且極盡巧思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實例。本書討論的主題包括:研究倫理、研究設計、研究工具效度、資料蒐集、分析與統計等等,其中跨及相當多的社會科學領域,例如:新聞、公共管理、社工、醫護、教育、心理、輔導、社會學、人類學等等,而大量引用的實例更是貼近日常生活,例如:民意調查、戶口普查、選舉、心理測驗、藥物或醫療人體試驗、廣告行銷、電影、脫口秀等等。本書適合作為大專社會科學研究法基礎教材、大專公民社會通識教材、高中生社會與公民補充教材、社會人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社會科學方法進修讀本、一般社會大眾公民素養讀本。
質性資料分析本文.影像與聲音
介紹「什麼是質性研究」的書籍很多,但像本書這樣著力於指引「如何分析質性資料」的書籍很少。這本實用導向的書籍提供完整與易懂的導引,強調清晰的分析程序與質性研究的公共問責,有助於想要一窺質性研究資料分析堂奧的入門研究者,逐步掌握質性研究資料分析的理念與技藝,充分領略從事質性研究的樂趣。本書中譯本共計十八章,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建構研究資料,介紹資料蒐集的方法:個別與團體訪談、敘事訪談、情境事例訪談及攝錄影音資料蒐集等。第二部分介紹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資料的方法與技巧:古典內容分析、言說與會話分析、修辭分析、符號學分析、視覺影像資料及聲音資料如噪音與音樂的分析。第三部分是電腦輔助質性資料分析。第四部分提供檢驗質性研究的評估標準。
統計數字:是事實,還是謊言?
數字確實會說話,但它更會說謊。當數字說謊時,你分辨得出來嗎? 死於槍口下的兒童數目每年以倍數的速度增加?厭食症每年奪走十五萬名年輕女性的生命?白種男性只佔新勞動力的六分之一?令人怵目驚心的統計數字形塑我們對社會議題的思考。但這些數字多半是錯的。本書教你如何看出有問題的統計數字,並以批判的方式來思考它們。對於任何看或讀新聞的人,以及任何仰賴統計數字來理解社會問題的人,還有大學學生,這本書都不可不讀。 貝斯特從各種在媒體上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切入,包括墮胎、網路色情、遊民、百萬人遊行、青少年自殺等,藉由來自《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及其他主要媒體的例子,他為我們揭開了統計數字的使用、誤用與濫用的祕辛。 貝斯特鉅細靡遺地向我們解釋了壞統計數字出現、散播並形塑政策辯論的原因與方式,也告訴我們看穿壞統計數字、批判思考「統計戰爭」的具體方法。你並不需要高深的數學知識才能讀懂這本書,因為裡面談的,全都是最基本、最易懂的統計,例如百分比、平均值、比例。 這本平易近人的書告訴我們,除了天真地全盤接受統計數字或犬儒地認為它們毫無意義外,我們還有另一種選擇:面對著在社會科學以及我們飽受媒體轟炸的生活裡氾濫的統計數字,我們可以當個聰明、批判、具權的閱聽者。
調查研究方法
本書將提供您以下幫助:1.提高您調查的回應率,無論您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當面訪談,或是電話、網路調查。2.提高您在設計題目上的可信度,這是您調查成功的關鍵。3.若您需要使用市調人員協助調查的話,那麼本書必將有所助益。4.在調查資料的整理、評價等方面,本書也提供可行性建設。本書囊括了近八年來發表的方法論資料,其主題是社會調查中的資料收集,它包括調查的一般程序、良好的實施規範,以及各種確保調查資料品質的設計決策運用。本書的目的在於為那些想收集、分析和閱讀調查資料的人提供評估資料收集過程的可靠基礎。讀者可逐步瞭解到資料收集中的細節與調查資料及統計資料的可信度之間關係的各個面向。
商用微積分:問題解決導向
本書的目標在介紹如何應用微積分來解決商學與管理領域的各種問題。 & 內容設計針對大學與技術學院之企業管理、財務金融、經濟、會計、資訊管理、財政稅務、流通行銷等商學,或管理領域的學生學習微積分而編寫,其目的在希望商管系科的學生能熟悉如何利用微積分解決實際的商業問題,作為未來學習其他專業課程中,有關數量方法的基礎。 & 全書分共分為四大部分: & 第一部份為商用微積分的數學基礎,共三章。第一章為導論;第二章為函數與模型,介紹函數的意義、表示方式與商學常用的函數型式;第三章為說明函數的極限與連續基本概念與性質。 & 第二部份為函數的微分,共五章。第四章函數的導數與微分;第五章介紹特定函數的微分;第六章為多變數函數的微分;第七章為微分在函數極值的應用,本章為微積分在商學領域最重要的應用之一;第八章介紹微分在商學的應用,著重於微分在經濟學、管理與財務金融等商學領域的應用。 & 第三部份為函數的積分,共四章。第九章介紹函數積分導論;第十章積分的基本方法;第十一章討論多變數函數下的積分;第十二章為積分在商學的應用。 & 第四部份則為有關微積分的進階應用,共三章。第十三章介紹微積分在無窮級數的應用;第十四章為基礎微分方程式之意義、解的類型等;第十五章為瑕積分與羅必達定理。 &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思維
本書摒棄晦澀難解的用語,而透過常識性名詞的使用,對社會科學思想的語言、概念和目標,提出具啟發性、簡明扼要且經過證明的介紹。最新版除了更新內容外,而且擴大有關效度、信度及迴歸的討論。對於視研究方法為畏途的學子們而言,本書堪稱最佳入門與觀念導引的書籍,在美國廣泛為社會科學相關科系所採用。
社會科學統計方法學:結構方程
結構方程模式(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當代社會科學研究量化典範中最重要的新興統計方法學。它整合「因素分析」與「迴歸分析」兩大當代統計技術,影響層面涉及研究設計的原理與測量方法的運用,是社會科學理論驗證的一項利器。在國外,SEM已是發展相當成熟的一門學問;在台灣,則有成為資料分析界顯學的趨勢。 & SEM是種有系統地陳述社會科學理論的語言,也是一種討論變項關係的語言。本書企圖對SEM所涉及的理論範疇、方法技術、相關議題及批判等,進行基礎性的探究;並應用於所蒐集的資料,建立量化研究的可行性程序。 & 在最後一章,詳細介紹如何撰寫SIMPLIS程式,讓讀者更容易學習操作程序。
多層次模型分析導論
■本書是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當中,以使用者為導向,從事多層次模型分析的一本實用指南。 ■多層次取向在社會、行為、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尤其從當代的發展趨勢來看,此種模型比起傳統的迴歸模型提供了更貼近真實、且具啟發性的分析與發現。 ■在體認了多層次模型的潛力與重要性,以及為了提高技術層面的效率的雙重考量下,本書的作者不僅帶領研究者去探討實務上的議題,同時也針對執行多層次模型的問題提出深入的討論。本書利用真實的資料庫,示範多層次模型的研究設計與分析策略,並運用便捷的電腦軟體MLn來分析資料,並將繁複的數學公式與統計方程式,減到最低的層次。 ■對於亟需瞭解多層次模型的正確操作與有效運用的研究人員或學生來說,多層次模型分析導論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專業著作。 ■本書譯者為了加強本書的實用性,特別在本書當中加入了最新發展的HLM6軟體的分析範例,對照原作者的MLn數據報表與操作模式,使讀者得以熟悉兩種重要的軟體技術,讓本書的實用價值更形提高。 【隨書附贈光碟】 內含MLn與HLM6軟體操作範例,並提供SPSS資料庫以利演練
計畫方法學
「計畫學」是一種綜合應用的社會科學,「計畫方法」則是一種實用的社會科學方法,目的在將社會科學上所獲得的種種知識或技巧,實際應用於計畫問題的解決。 & 社會科學方法論,坊間出版的書籍,汗牛充棟,有著重社會科學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有著重政治科學的《政治學方法論》,有著重經濟科學的《經濟學方法論》,其他有《法學方法論》、《史學方法論》、《佛學方法論》、《科學方法論》、《教育學方法論》等等不一而足。 & 但卻沒有一本完整介紹計畫方法的專書,毋寧是一種缺憾,作者鍾起岱博士,長期研究都市計劃與政策規劃,以其對計畫方法學深厚的學養和實務經驗,對計畫方法學提出完整的系統觀點。 & 全書共十二章約十四萬餘字,內容包括計畫方法學的系統觀、計畫方法學的發展與論爭、合理規劃方法、資料處理分析方法、政策規劃方法、計量方法及其應用、計畫評估方法,以及政府部門行政計畫的成案方法,內容精實、非常具有可讀性,是從事計畫規劃極為有用的工具書,更可為有志研究計劃方法學的入門參考書籍。
基礎統計學(吳.楊)
簡明扼要:以圖表或流程圖化繁為簡,易學易記 應用導向:以28個應用案例啟發引導,悠遊實務 本書內容有三大單元,共計十六章 (1) 敘述統計:第一章 ~ 第四章 (2) 基礎機率:第五章 ~ 第八章 (3) 推論統計:第九章 ~ 第十六章 本書適合作為各科系所之統計學應用統計學之教科書,也適合作為專题研討 講習或實務進修課程之教材 習題解答及補充資料請參考:http:/ tw.myblog.yahoo.com/max-2008
質性資料分析:如何透視質性資料
本書的目的在傳授議題內容分析的技巧。議題內容分析是一種質性資料分析的技巧,可以協助讀者學習如何感受議題、發展編碼、設計抽樣、建立信效度、資料分析,以及意義闡釋等。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介紹議題內容分析以及如何感受議題,第二章描述發展編碼的步驟及其方式,第三章討論抽樣設計的相關議題,第四、第五章提供議題內容分析的實作範例,第六章介紹計分、計量及分群,第七章討論判斷的一致性,最後第八章提出研究者個人及專業上可能面對的困難及挑戰。這本書是從事社會及行為科學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書籍,特別是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管理、組織行為、社會工作、護理、牙醫、醫學、法律,以及教育等。
社會科學的概說:方法論的探索
這本書主要被設計來介紹處於一種喧鬧和開放競爭狀態下的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家對於知識建構議題的各項爭論觀點。它提供給我們一個從實證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對於知識建構觀點的介紹,並且使用許多社會科學中所熟知的重要關鍵概念。當然有一些重要的關鍵概念在二十世紀的後期,已經被許多學者強烈的質疑並提出挑戰,這些學者並建議未來社會科學家在規劃一條新的知識建構路線時,必須要更加小心地行走才行。而在這本書中,我們除了簡要地勾勒出社會科學家過去已經行走過的路徑之外,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使讀者了解在科學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所面臨的某些問題和障礙以及他們曾經犯下的某些錯誤。
最新研究論文寫作指導
這是一本易懂、無贅言有關撰寫研究論文的實用指南。從蒐集資料、圖書館的利用,乃至大功告成的各個步驟,提出應注意事項,以避免的掉入研究陷阱。本版新加入「網際網路」這一章,幫助學生探索並善用網路這個愈形重要的資訊來源。本書不僅是為剛開始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撰寫的入門書,對經驗豐富的研究者而言,更是有具參考價值,因為此版增闢如何投稿給學術刊物的章節。
最新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如何整合理論與經驗性研究,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問題。作者不僅指出與理論和研究相關的議題,同時也對於研究如何才能具有理論意義,以及理論如何獲得實證的支持,提出指引,並將其討論放在當代社會理論和社會科學哲學的脈絡中。作者也引介一項新的途徑:調適理論,可用來產生新的理論。在結論中,作者提出一份新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的規則,說明調適理論如何應用。
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本書提供內容豐富的題材,它是一本涵蓋面廣博且並非全然技術導向的教科書,它整合了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重素材,包括了方法論的問題、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和分析,並介紹統計學以及SPSS電腦軟體的應用,並教導讀者如何撰寫報告和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這是一本內容新穎且符合研究者需求的入門佳作。
次級資料研究法
次級資料包括不同的資料來源,以及由其他研究人員所搜集的資料或不同形式的檔案。這些資料來源包括政府部門的報告、工商業界的研究、文件記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以及圖書館中的書籍及期刊。次級資料能提供一個相當便捷及經濟的路徑以回答不同的問題。次級資料更包涵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將原始研究所搜集的資,作新的方向分析。 最近,一間相當有規模的國際冷凍食品公司考慮在日本開拓家庭用冷凍炸薯條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考量,是日本家庭對購買冷凍薯條的意願。換言之,該公司需要掌握日本的消費型態傾向。明顯地,其它類似的大企業也打算進軍日本市場,所以需要迅速作一明智的決定。 一個可行的辦法,是進行一項全日本的家庭消費調查,但這樣一來,不單成本昂貴,而且十分耗時。另一個更有效、更省時及更經濟的方法,就是使用與消費性行為有關的既存國際統計資料。所以,研究人員開始尋找相關的資料記錄,例如「國際統計資料索引」(Index to International Statistics: A Guide to the Statistical Pub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這是由美國國會資訊服務中心(Congress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所編印的資料。從此可以說明,不是每一個研究都需要搜集第一手資料。(例如,研究者為了達成研究目的,親自搜集原始資料)。上述例子可以證明,重要的資訊往往已經存在於可以方便取得的公開資料庫中。 面對相同市場的競爭者,在獲得資料的時效性、調查研究的成本、以及現存資訊的應用等考量上,使用公開資料庫實為明智之舉。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質化與量化取向 在於Lawrence Neuman所著的這本《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直接點出當前社會科學研究法的教學中質化與量化研究孰強孰弱的論戰,進而有系統地介紹這兩大研究陣營各自擅長使用的研究技術,提供給有興趣從事研究的新生後輩更多的選擇。 譯者認為,這本書不論是對於對量化研究有所排斥誤解、對質化研究一味頌揚膜拜的一偏之士,還是對於入門已有一段時日,但對量化與質化研究的分野不甚了然的的苦學者,甚或對於試圖想結合質與量研究的識途老馬,應該都是本極有價值的參考用書。譯者簡介 朱柔若 學歷/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博士 曾任/西澳墨朵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現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副教授
社會科學研究法(上)
社會科學研究法 本書是由「社會議題心理學研究協會」(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SPSSI)所贊助。該協會集3000位以上的心理學家所組成,協會的研究興趣在於如何使用與運用社會研究來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反映SPSSI在研究上的努力成果以及信念。本書討論並介紹多元化的研究策略、多元化的測量方法以及多元化資料分析技術,如此準備作為研究複雜社會關係的一個終極性研究法教材。本書的作者們嘗試使本書能對許多涉足跨部門研究計劃的老師與學生有幫助,也希望提供社會科學家一本從多元化學科為發點的教科書,用本書的?
社會科學研究法(下)
社會科學研究法 本書是由「社會議題心理學研究協會」(Society for th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Social Issues,SPSSI)所贊助。該協會集3000位以上的心理學家所組成,協會的研究興趣在於如何使用與運用社會研究來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書反映SPSSI在研究上的努力成果以及信念。本書討論並介紹多元化的研究策略、多元化的測量方法以及多元化資料分析技術,如此準備作為研究複雜社會關係的一個終極性研究法教材。本書的作者們嘗試使本書能對許多涉足跨部門研究計劃的老師與學生有幫助,也希望提供社會科學家一本從多元化學科為發點的教科書,用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