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第二版)
所有的研究生畢業之前,基本上都要通過學位論文口試,可見論文寫作之重要。就文科學門而言,論文寫作甚至就是其研究本身。但是論文寫作談何容易!從研究主題的選擇以及題目的擬定、結構的安排,以至於寫作的種種規格、註解與引用書目鉅細靡遺的格式規範,在在都馬虎不得,當中也都有寫作的陷阱,致令不少研究生乃至於一般學者不察,而寫出不太像樣的論文來。事實上,論文寫作是要講究方法的,而且也有方法可循,本書本乎此,提供了作者多年的研究與教學經驗,依序漸進,說明學術論文(包含小論文與博碩士論文)如何按部就班進行撰寫,並一一列舉文科豐富的實例予以討論,俾能一目瞭然。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整理歸納了美國芝加哥大學與現代語言學會(MLA)的論文寫作格式,輔以國人的行文規範,提供了一套適切合用的論文寫作格式,值得文科研究生和學者做為手頭必備的參考手冊或工具書。
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附光碟)
本書特色:●適用於學術論文寫作、個案專題及教學單位授課使用。●每章後皆附習題,方便授課教師驗收學生學習效果。●範例皆附有影音檔,可促進讀者學習效率,亦可減輕授課教師負擔。鑒於SPSS與Amos突出的優越性,作者本著讓更多的讀者熟悉和掌握該軟體的初衷,進而強化分析數據能力而編寫本書。特別適用於需進行學術論文寫作或個案專題者,另外亦非常適合於教學單位授課時使用。其內容幾乎涵蓋了一般論文或專題寫作時所需用到的各種統計方法,諸如:次數分配、現況分析、項目分析、無反應偏差、資料合併檢驗、信度分析、共同方法變異、重要度—表現分析、卡方檢定、t檢定、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中介變數檢驗、Sobel中介效果檢定、干擾變數檢驗、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收斂效度檢驗、區別效度檢驗與路徑分析等。而且書中幾乎所有的範例都是實際碩士論文的原始資料與分析結果,期盼讓讀者能身歷其境,融入研究之情境中。本書屬於統計工具書,特別著重於統計方法的實務應用與操作,目的是希望讀者能透過本書的引導,而能自力完成論文或專題的統計分析部份。
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
十年淬煉 精心功成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不僅需要堅實的理論知識,也需要豐富的研究實務經驗,兩者相輔相成,方得以竟其功。本書乃作者十年淬煉的經典作品,具有以下特色:一、創造性:突破傳統,以創造性的思維構思章節體系,結合理論與研究實務,闡述論文寫作之概念與問題,逐步引導讀者洞察思辯。二、可讀性:從讀者之角度出發,雖為學術著作,但力求文辭通暢,旨趣清朗明晰,授課自學兩宜,能夠有效提升讀者之閱讀興趣。三、正確性:焦點論題力求正確表述,旁徵博引,追根究底,適當釐清社會科學研究之疑義與疏漏,乃最佳研究方法入門書籍之一。四、應用性:規劃「個案研討」、「自我測驗」、「論文實例」等專欄,精選個案及主題實例介紹,適合課程教學及研究生學習參考應用。
撰寫論文的第一本書:一步步的教你如何寫,讓論文輕鬆過關
撰寫論文,不一定要花費許多時間。如果我們能每天認真投入三、四個小時,每週五天,一年下來,也有800到1000小時,寫一部三萬字以內的論文,應該綽綽有餘了。這總比一年之內,半年花在空咬筆桿胡思亂想上,要好多了。 博士是碩士的提升,碩士是學士的提升。學位的提升,其關鍵是知識,然而沒有方法和思維的訓練,知識只是徒然。研究所的論文,即突顯了方法和思維的重要,並要求學生以個人創造的形式,把它們有系統地呈現在自己選擇的問題架構中。 從學術和實際生活來看,論文絕不是空洞的形式,它將成為你生命中一件極有價值的探索工具和思維方法。前有先賢指引,後有師長扶持,當論文完成的那一天,我們不僅完成一段教育的旅程、目睹了一點學術的莊嚴、擷取了一些生命的精華,讓我們終生受用不盡,這難道不也是教育的一種收穫嗎? 本書從區分及介紹碩、博士論文始,繼由怎樣選擇論文題目、怎樣選擇指導老師和口試委員、從「信筆塗鴉」開始、從「零手稿」到初稿、怎樣組織全文、怎樣寫結論、修改備忘錄、從初稿到定稿、論文的完成和口考、參考書目的編列……等著眼,為近年來碩士班爆炸性成長的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入門、實用,必備的第一本書。
論文寫作軟實力:悠遊在研究寫作天地中
本書是一本與朋友分享如何從事研究與寫作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專書,本書主要包含下列三大架構: 1.研究寫作的心情故事--心理建設‧心路歷程 為自己定位,定錨啟航 做好基本功,儲備能量 跨出第一步,勇往直前 就是這樣做,展現力道 做過才知道,原來如此 她們的故事,經驗分享 2.研究寫作的學理論述—典範脈絡‧研究軌跡 以典範脈絡導引研究取徑 依研究目的選擇研究方法 以計畫摘要開啟研究之窗 以多元面向評析論文寫作 3.研究寫作的知能藝術—脈絡可循‧立論奠基 以背景脈絡聚焦主題 以文獻評析奠立根基 以概念架構設計研究 以分析討論詮釋意義 以統整觀點提出結論 以回饋省思續航故事 本書的主要特色是:與生活化經驗相融合、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融合硬實力與軟實力、篇幅精簡且容易閱讀。讀者能在輕鬆自然的文字描述中體會/感受到寫作過程中最直接且真實的一面。
EndNote & RefWorks論文與文
由於資訊爆炸的衝擊,研究人員面對的不是資訊的不足,而是如何管理浩瀚的資訊,並善用這些資訊建立起個人的知識庫,將時間和空間從繁瑣的檔案管理和文書處理當中釋放出來。本書一共分為九章,一到四章是EndNote及EndNote Web的操作,包括帶領讀者建立個人Library收集大量資料、利用進階管理技巧將資料進行整理和分享,以及利用範本精靈建立起段落、格式都符合投稿規定的文件,並自動形成正確的參考書目(Reference)引用格式。第五到第七章則是RefWorks的運用,由於RefWorks是雲端版的管理軟體,因此在操作上也有特殊性,尤其可將網頁擷取為書目的功能更是一大特色。第八和第九章直接引導讀者進入Word進階功能,例如中英雙欄對照的版面製作、功能變數設定,以及自動製作索引的技巧等。本書也將查詢期刊排名(JCR)的方法撰寫於書末,務使一切與論文管理與寫作有關的項目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解決方案。
寫一篇精彩的學位論文
本書特色在於以實務性的經驗,提供研究生撰寫論文的要領與訣竅,內容包括研究所的入學考試、新鮮人備忘錄、課程的選修、與指導教授的關係、學位論文的格式與撰寫、文獻資料蒐集與歸納、研究方法的選用、研究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研究結論建議與應用、高品質論文的特質、研究生容易犯的錯誤、論文口試與準備等。 透過本書的閱讀,可以指導研究生從研究所的考試,一直到完成學位論文的重要知能與經驗,從本書經驗的汲取中可以減少嘗試錯誤的機會,提供撰寫論文與審查論文的訣竅,順利完成學位論文,並邁向學術研究生涯。
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與論述
國內大學研究所對學生的論文習作方面不夠嚴格,且規格混亂而不統一。故而把個人在美國西北大學及密歇根大學,各修讀一個碩士學位期間的寫作讀書報告(Book Report),及學期研究論文(term paper)的經驗,和對學術論文寫作方法的體驗與心得寫出,並將個人寫作的英文讀書報告及學期研究論文譯出;此外,一九六○年代,美國一流大學,皆不要求碩士生寫碩士論文,因此用筆者在政大的碩士論文作樣本,編著本書的第一版。當時因筆者尚未完成博士學位,故利用在密歇根大學時,日本同學久田明兄英文博士論文的題目、目次及提要作樣本,共計附錄五個樣本,供國內研究生們習作學術論文的參照。 論文寫作如說不易,學術性的寫作,則事更難。這就是說,學術論文必須言之有物,必須有卓越的見解及其合乎嚴謹的規格,以期有所貢獻。誠然,學術寫作非同小可,我們試登任何一國之門,只要涉獵一二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許多事象便可概觀。因為任何寫作都免不了是時代的反映,都免不了是其文化的產物。 我們何幸,生長於人文薈萃之邦,古聖先賢所遺典籍,浩如淵海,在這優厚的文化孕育之下,我們歷代名儒輩出,並世同欽;然亦確有不少好學能文之士,動輒連篇巨著,名噪一時,惜其治學缺乏嚴謹的師承與習練,徒具才氣自以為是。論其筆耕雖有大量生產,一至學術評價,則又另一回事。 因此,筆者常深感到國內坊間需要一本新書,說明學術研究有關的若干基本觀念及其必須恪守的若干規格。為應此一需求,學棣王國璋先生特於課餘撰述「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一書,經讀之餘,深喜作者對現代學術研究有高度的認識,故其所著足稱精心之作。本書篇幅雖然不多,所論列之範圍大都已能概括學術研究以及論文寫作之有關問題與要點。尤可貴者作者曾在學院致力研究工作多年,且對現代圖書館學既有研究又有經驗,故書中關於如何使用圖書館及其工具書籍等等,都作有條理的明白指示。這對從事研究工作之青年學子當多有助,殆無疑義。 本書作者很正確的指出,勸告研究工作者要多花時間去思考,去反覆思考。這是最中肯的話說,至可珍貴。我們知道,中外所有成功的著作家,大都花費至少十倍於寫作的時間去思考,去反覆的思考。所謂「凝眸冥索」、「沈思終日」,大都是思想家與著作家的生活常態之一。 說到這裡,我們必須注意,當我們面臨許多堆砌資料的時候,尤其必須多加思考,知所輕重,本其所需,控制資料,而最主要的是勿要過於珍惜艱苦得來的資料,反而受其引導與控制。 我們從事研究工作,如經細心思考,有了足夠的依據,一如本書作者所云,自可來個「假設」;然如研究結果,所假設者未能得證,未能建立,將其發表,自有偏面理由,固無不可;可是嚴格說來,一切不能求證,不能建立的「假設」,最好暫置莫論,不必枉費時間寫成論文。 總之,一個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者,其目的自然在乎求得結論,掘發真知,因而在其內心便會產生一種不可抵抗的「驅使力」,則研究工作者才會不舍晝夜努力以求,而至得償所願。 國內大學研究所對學生的論文習作方面不夠嚴格,且規格混亂而不統一。故而把個人在美國西北大學及密歇根大學,各修讀一個碩士學位期間的寫作讀書報告(Book Report),及學期研究論文(term paper)的經驗,和對學術論文寫作方法的體驗與心得寫出,並將個人寫作的英文讀書報告及學期研究論文譯出;此外,一九六○年代,美國一流大學,皆不要求碩士生寫碩士論文,因此用筆者在政大的碩士論文作樣本,編著本書的第一版。當時因筆者尚未完成博士學位,故利用在密歇根大學時,日本同學久田明兄英文博士論文的題目、目次及提要作樣本,共計附錄五個樣本,供國內研究生們習作學術論文的參照。本書特色 國內已出版之學術研究方法的專書,多為抽象的理論概念之介紹,亦多為編譯的西洋學人的著述,而缺乏編著者本人在學術訓練過程中的個人習作或寫作論文的經驗與樣本,故研究生們讀了以後,仍不能參照去習作。此外,國內學術界敬業精神較差,而指導教授們對其受業弟子學位論文的寫作,多要求不夠認真。所以國內近二、三十年來產生的碩、博士甚多,但就他們的研究方法及論文寫作的訓練而言,則打了很大的折扣。因此,筆者乃根據個人在國內修完一個碩士學位,和在美國先後修完兩個碩士及一個博士學位的經驗及體會,以及博士後赴英國及比京(布魯塞爾)先後三次訪問研究之觀察與體會,和撰著原始研究論文的體驗,在本書中寫出來並把各種樣本附錄其中,提供研究生們參考,或作為其習作及寫作學術論文時,提供其參照。以期對國內學術的提升,盡一點心力,拋磚引玉並盼方家不吝指教為感也!
撰寫論文的第一本書
撰寫論文,不一定要花費許多時間。如果我們能每天認真投入三、四個小時,每週五天,一年下來,也有800到1000小時,寫一部三萬字以內的論文,應該綽綽有餘了。這總比一年之內,半年花在空咬筆桿胡思亂想上,要好多了。博士是碩士的提升,碩士是學士的提升。學位的提升,其關鍵是知識,然而沒有方法和思維的訓練,知識只是徒然。研究所的論文,即突顯了方法和思維的重要,並要求學生以個人創造的形式,把它們有系統地呈現在自己選擇的問題架構中。從學術和實際生活來看,論文絕不是空洞的形式,它將成為你生命中一件極有價值的探索工具和思維方法。前有先賢指引,後有師長扶持,當論文完成的那一天,我們不僅完成一段教育的旅程、目睹了一點學術的莊嚴、擷取了一些生命的精華,讓我們終生受用不盡,這難道不也是教育的一種收穫嗎?本書從區分及介紹碩、博士論文始,繼由怎樣選擇論文題目、怎樣選擇指導老師和口試委員、從「信筆塗鴉」開始、從「零手稿」到初稿、怎樣組織全文、怎樣寫結論、修改備忘錄、從初稿到定稿、論文的完成和口考、參考書目的編列……等著眼,為近年來碩士班爆炸性成長的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入門、實用,必備的第一本書。
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
本書主旨在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就資料之蒐集、政治理論、研究途徑、研究架構、研究方法、論文結構與格式等,提供分析以及實例。該書扼要地闡述論文的主要內容,相信對相關學術論文的提昇,提供了一個簡明的參考。
如何寫評論文章:從文化基因談起
本書作者在台灣生活足足八年,因而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台灣,每每加以評論並發表於報刊,這便是本書後半部的來源。作者表示:「台灣之自由超過我想像,台灣之民主不及我想像」,並指出有人以「速度論」來解釋這種現象,認為快速發展的社會使民主與自由的調節失控,也有人以「亂象論」來解釋,認為選舉的制度沒有到家,台灣式選舉使民主與自由的編碼(coding)工程錯亂,以及更有許多人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受批評的並非自由與民主的關係,而是台灣本土的歷史和地位並未取得一致的認同。作者進一步指出,在各種見仁見智的評論中,許多人忽視「思想傳染」的作用,他認為台灣特殊的歷史環境助長了某些思想的傳播速度,同時限制了另一些思想的傳播規模,換句話說,以進化論的「物競天擇」來比喻的話,即台灣「天擇」了某些思想族群。
社會科學論文寫作指導
社會科學論文寫作指導 寫作提供許多功能,但是,本質上,寫作是為了去傳送訊息-無論是一個意象、一個事實、一個觀念或一個論證。寫得好的可以幫助作者將這些訊息傳送得簡單且使讀者讀起來有趣。但是,如果寫得糟糕的,則妨礙了這種可能。 在任何領域中的最優秀的作家們都是能夠言之有物,而且能說得清楚生動。這對於每一個行業和學科中的小說家、新聞工作家、政治家、商業人士、科學家和學者都是一樣的。 僅僅是孤立的觀念只是半活著的。就一個學生或學者來說,必須有值得溝通和思考的觀念。要能夠盡可能清楚和有效的去傳達這些觀念。作品越是去蕪存菁,越能引起讀者的注意,並且有助於表達自己的觀念。 譯者介紹 李志成 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碩士,現為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以及輔仁大學共同科兼任講師。 凌琪翔 台灣大學心理學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研倫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