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
臺灣擁有精密製造、電子電機、特用化學及生物科技研發能力,加上先進的臨床醫療環境,醫療器材產業在台灣實在是極具發展的潛力。可惜臺灣並沒有很強的醫療器材產業經驗,政府和民間在醫療器材技術和知識的研發的投入雖然很強,但是如何將技術和知識轉化為臨床上可行且能進入市場的醫療器材,仍然需要經由時間和案例來累積經驗值。醫療器材雖然是以硬體製造為主的產業,但因為其使用者及使用目的的特性,業者需要植入大量的服務業模式,才能在生存競賽中勝出,這和臺灣過去以降低成本及代工模式來搶占市場的思維大不相同。本書為作者整合處理投資案件之經驗、對醫療器材產業進行調研之結果、以及產業標竿企業之分析而寫成,希望在全球醫療器材產業持續成長的時刻,促進創業者及投資者有效地結合,讓我們的醫療器材產業能夠更快地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電磁波風險爭議分析與風險治理之省思
不同來源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健康風險,是近年來台灣社會高度關切且有爭議的新興科技發展議題之一,電磁波所引發的爭議突顯出傳統自然科學所能處理的風險爭議與評估的侷限。本書從實證案例觀察出發,解析台灣電磁輻射風險爭議的本質與現階段電磁波風險治理之困境,進而討論參與式風險治理典範發展的可能,盼望藉由這種治理的新取向,我們得以提高台灣電磁波風險治理中科學嚴謹性與民主的合法性。
H7N9病毒與人類面臨的危機
★ 以科學角度解釋流感世界大流行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讀完本書,對流感有著更深、更正確的認知。 根據中國大陸廣播網報導,在2013年7月20日北京市衛生局通報,河北又新發生一起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在北京朝陽醫院救治,病情嚴重,同時在廊坊活禽市場檢出H7N9病毒。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布的最新研究指,根據A型禽流感H5N1的季節性流行趨勢,H7N9可能會在2013年秋季再次出現,但研究亦表明,H7N9在人類中感染的致命率較H5N1輕微。但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網路版發表報告指出,對H7N9禽流感病毒的全面研究發現,病毒有可能經由飛沫「高效傳播」,這意味全球對此病毒株須加強預防。 自從2003年開始H5N1禽流感病毒株擴散至全世界,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宣布H1N1病毒株屬於流感世界大流行的病原,風聲鶴唳之下讓一般人產生錯誤認知以為凡是禽流感病毒對人類都很危險,前不久台灣鴨子身上出現有禽流感病毒株H5N2,引起大眾驚恐,又經由網路消息隨興誤導,結果無辜折損一位防疫局長,真相是H5N2從未有傳染給人的事實,這股莫名的恐懼大部分是因為一般民眾缺乏科學知識,又無心尋求真正瞭解,以訛傳訛之下,風吹草動反而造成大家心懷不安,以為台灣是危險之地。&
藥物濫用、毒品與防治
鑑於毒害日益嚴重,戕害國人身心健康且造成嚴重治安與公衛問題,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中心楊士隆教授邀集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李思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醫師、行政院衛生署組長朱日橋博士、中央研究院李宗憲博士等,就藥物濫用與毒品之防治議題,彙整新進研究文獻與心得,撰寫成專門論著,以供關心毒品與藥物濫用防治之學者與實務工作者之參考。
國家掠奪器官:器官移植在中國被濫用的黑幕
《國家掠奪器官》匯集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著名的腎臟醫師、生物倫理學教授、醫生、國會議員等提供的大量事實、統計數據、證人證詞及分析意見,揭示在中國發生的強行活摘器官,尤其是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非法行為。本書是對《血腥的活摘器官》一書的補充,側重從醫學角度探討如何制止這一反人類罪行,內容包括原前一本書沒觸及過的諸多層面,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多層面解讀中國器官移植被濫用的問題。本書特色由知名加拿大人權律師麥塔斯和「反強摘器官醫生協會」首席執行主任托斯坦.特瑞共同編著的新書《國家掠奪器官》,側重醫學角度探討如何制止仍在中國發生的活摘器官這一反人類罪行。本書作者之一的前雅各.拉維醫生,除了在以色列當地揭露中國對死刑犯及法輪功學員活摘器官的罪行,同時推動以色列《2008年器官移植法》立法,明文禁止對任何涉及非法器官取得或交易的境外器官移植提供給付,並說明這個立法規定成功地阻止了以色列的病患前往中國做器官移植。任何關注醫學道德實踐的人閱讀此書,都會既震驚又感到鼓舞,既為中國法輪功學員的悲慘遭遇感到背脊發冷,又為國際醫學界成員都站出來發聲,制止這種移植被濫用而鼓舞。
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
本論文集由教育部「建國百年讓學術詮釋歷史專案計畫」支持出版,係收錄「公共衛生與現代國家」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臺灣公共衛生百年史」研究生論文研討會兩次會議成果,共計十二篇文章。論文集以「臺灣」為核心,並擴及東亞地區的相關發展,各篇依據主題性質區分五大部分,包括:東亞近代衛生、醫藥與疾病防治、戰爭與保健衛生、醫療衛生體系的轉化、及戰後公衛體系的重建,以深度解明臺灣百年來公共衛生發展的歷史軌跡。
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白目署長楊志良的衝撞與改革
楊志良給獸醫師的公開說明信 楊志良 100.7.25一、本人撰寫《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主要是闡述公義社會理念,絕無任何貶抑「獸醫」之意。二、獸醫師對該篇文字感覺不被尊重,本人深感抱歉。三、有關已出版書籍之澄清方式,將此公開說明及由天下文化負責處理;未來再版,本人同意刪修部份文字,以避免類此誤解。備註:更新版本將於書籍第二版印行時更新。更動後的全文如下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gbp001&type=excerpt因為他心懷所有公衛人的大願,要實踐全民照護、醫療公平、社會安全,所以不惜賭上烏紗帽,也要讓二代健保法過關。因為他認為生命價值比遭濫用的言論自由更重要,所以他以衛生署長之尊,狀告電視名嘴,被罵也要修補防疫網的漏洞。台灣要走向「公義社會」,需要更多楊志良!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是個引發諸多爭議的人物,討厭他的人,說他白目、一意孤行、只出一張嘴;欣賞他的人,說他有guts、敢做敢言、值得尊敬。對這一切褒貶,楊志良笑罵由人,船過水無痕,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手段,目的是實踐自己的終生目標:「社會公義、全民照護」。其他的,他一點也不在乎。這本書裡,楊志良談到他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他認為健康與教育是一個人獲得立足點平等的根本,而要讓每個人都獲得健康,就必須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醫療資源。他也從一個公衛學者的角度,重砲轟擊白色巨塔內的醫界,愛深責切,恨鐵不成鋼。還有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殷切的期待:「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救台灣」。拚公義這條路,崎嶇難行,但楊志良期許自己做公衛界的唐吉柯德,從來不曾後悔!
護理事故的理論與實例
護理事故的理論與實例 護理學的快速發展及護理人員的辛勤付出,對疾病的治療及預防有重大的貢獻,但護理學發展,必須不斷總結過去的經驗,研究提昇,進而保障臨床上護理工作的完善。 在護理實踐的活動中,常因護理人員個人存在的思維判斷能力、臨床經驗與護理倫理道德觀念上的差異,出現護理失誤的情形是極為可能的,而因此造成的護理事故,不僅給病患帶來無以彌補的損害,也給醫療機構憑添些許困擾。 因此,積極預防與避免護理業務上的失誤,成為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關鍵,從而不能不對於既往護理事故的發生原因,從理論上與實際案例中進行分析討論,並對相關的基礎觀念先做理解。 作者介紹 黃丁全 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台灣大學法學碩士,中山大學博士班研究,北京大學法學博士,高雄醫學院兼任講師。
看診法門:醫師之診療義務
看診法門 對於許多法律人而言,健康法可能屬於一個相當陌生的法律領域,研究的人不多,因為國家考試不考,而考試領導教學﹔對法律人尚且如此,對非法律人而言,更少有就健康法深入研究者。然而,這並不表示健康法並不重要。 以健康法所涵括之法律領域而論,舉凡醫師之診療義務,注意義務與其他義務,患者之自我決定權,墮胎,人工生殖,安樂死與器官移植等法律問題,以及健康保險法等等,均屬於健康法之領域,顯然這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法學領域。 作者簡介 文衍正律師 生日:民國五十四年十二月生 籍貫:台灣省雲林縣人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學碩士 考試:民國七十八年律師高考及格 現職:匯眾法律事務所律師 其他著作:營業秘密之侵害及其應負之法律責任,營業秘密法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