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上當-如何避免成為經濟犯罪受害者
作者賴士葆為現任立法委員,處理相關案件多如汗牛充棟,以自身處理受害者陳情的經驗,分析作案者的犯罪模式,寫成這本提醒現代人如何避免成為經濟犯罪受害者的指南。書中並同時建議政府應該如何重視經濟犯罪在台灣的嚴重程度,應儘速通過相關法令,以杜絕和嚇阻效尤者。
惡意的侵入
打造無暴力淨土 雖然台灣俗語說:「驚某大丈夫,打某豬狗牛。」但是,自古迄今,打老婆的恐怕還比怕老婆的人多。一九九0年,台灣省社會處對兩千名二十歲到六十歲的婦女進行「生活狀況調查」,發現也11.5%的受訪者「偶爾」受到丈夫的暴力毆打,有1%的婦女表示「經常」受到毆打。到了九三年,同樣的調查發現,「偶爾」受到丈夫毆打的婦女比例已經上升到17.8%,「經常」被打的婦女比例也升高到1.3%。這數字並不表示受抱負女的數量忽然變多,而是說勇於表達自己受暴力威脅的婦女越來越多。事實上,家庭暴力事件絕對是個黑數,發生的比被報導?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家庭中的暴力事件外,在工作、休閒、學習的場所也都有一些令婦女同胞飽受驚嚇的騷擾事件存在。這個部分有賴職場、學校、公共場所等性騷擾防治法令出現,才有可能有效的被遏止。然而,光靠著立法還是無法完全根除家庭暴力、性騷擾的發生。教育與宣導才是治本之道。希望這本書可以讓現代女性之道一些自保的方法,不再成為社會上永遠的弱者。 作者簡介 Elizabeth A.Stanko 現任Clark大學社會學教授。著有二書。
破案之神(2)解剖動機擒兇錄
為什麼會發生凶案?證物透露了什麼訊息?什麼人幹的?動機又是為什麼?這位神探告訴你:作案動機+犯案手法=兇手身分全球頂尖的「犯罪剖繪」專家約翰.道格拉斯深入剖析縱火犯、炸彈客、千面人、連續殺人犯、瘋狂殺人犯與集體屠殺犯內心黑暗的角落,完整重現多項重大刑案,包括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凡賽斯遇害案、肆虐美國的「大學炸彈客」郵包炸彈案、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案,以及轟傳一時、奪走 12 條人命的泰勒諾膠囊下毒案等等的偵察過程。本書點破犯罪者的動機並展現形形色色的罪犯間驚人的共同點,事實比傳聞更聳動,犯罪實錄比懸疑小說更好看,讀者更能從中擷取教訓,察覺潛在犯罪行為,並加以提防。
提防自殺
作者簡介 瑪莉安.克魯克,專精於精神和學齡健康的研究者,也是小說、非小說類的作家。 請珍惜你我的生命 作者說:「我不明白父母多重要。他們似乎有極大的權力,使你覺得自己差勁。我不明白,從你十三歲到長大成人,父母展現給你的感情,父母對你表示的意見,深遠的影響你。我認為青少年自殺是一個社會問題。你告訴我說這是家庭問題。你們有些人選擇自殺,因為他似乎是社會接受的拋棄痛苦的方法。你可能跟你的社交團體有點問題,但是你的自殺,似乎直接跟家庭排斥相關,而不是被你的社交團體排斥。 「我知道,我跟你們一些人的父母一樣,會疏忽青少年的感情。我跟你心領神會。我可以明白你的父母怎麼使你生活艱苦,然而,我知道我對我的孩子說了一些事,你們的父母也對你們說過相同的事。在我的孩子生命的不同階段,我跟你們的父母有相同的態度。我陷入某些相同的模式你們使我在思考我跟孩子的關係。 「我期待發現你們自殺的感覺,源自於競爭的壓力,也許一個膚淺的社會環境,缺乏方向和目標-幾乎任何事都是。我對自殺有開放的心胸。我不知道你認為生活中的艱苦是什麼。你告訴過我,難以忍受的是你父母的態度。一般而言,若你們的父母接受你,你可以應付生活,如果他們不接受,你應付不了。 「自殺企圖常發生在長久之後的失落。心理學家建議,一但失落後,大多數人至少要六星期後才會覺得好過一點,可能要經過幾個月或一年,痛苦才會慢慢淡化,很多人不知道對一次失落可能長時間難過,令你覺得受不了。」
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專論
不僅析論傳統法律與現代法律對於家庭暴力之各種規範內容,而且比較我國與外國對於家庭暴力事件之不同處理方式,將家庭暴力之法律思潮與實務趨勢從不同角度呈現出來,使讀者對於各種問題之法律規範內容與實務運作方式均可充分掌握,也能擁有更為寬廣的思考空間。
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
少年偏差與犯罪 本書從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少年司法體系處理少年問題之歷史演變與運作、以及少年犯罪矯治之未來展望三個部分進行探討,期使少年問題的政策制定者及方案擬定者,能對少年問題與偏差少年採取新觀點,以便對時下的少年提供較全面性的考量及服務。
竊盜犯罪:竊盜犯與犯罪預防之研究
財產性犯罪,尤其是竊盜犯罪一向為開發國家的夢魘。近年來犯罪統計資料一再顯示此類型犯罪比率在歷年中雖略有起伏,然卻恆佔各犯罪類型之首位,對民眾之生命財產安全福祉構成鉅大威脅,為此,本書對竊盜犯罪問題進行研究,以提供政府與民眾防治竊盜犯罪之參考。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 本書最大的特色是作者透過學理的角度來分析一般人對暴力的不當詮釋與看法,並且引證真實的案例與實徵研究來澄清暴力的內涵,進而探究處遇及預防策略。此外,對發生在家庭中各種親密關係的暴力,均加以分析探究,同時也涵蓋了青少年的約會暴力。 本書共七章,透過學理的角度,剖析家庭內部暴力產生的因素。作者試圖介紹給讀者的一個重訊息是:家庭是人類賴以生存與製造社會問題的單位。 而家庭暴力凸顯了受害者的孤立無援,以與引發暴力源的外在、內在因素等,企圖將被視同「家務事」的錯誤觀念予以打破,並提供導 作者簡介 劉秀娟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家政教育學系博士研究生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法學碩士 現職/實踐設計管理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系兼任講師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兼任講師 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社會科學系兼任講師 經歷/東吳大學心理系專任研究助理 實踐設計管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專任助理 樹人高中家政科專任教師
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平)
原始社會的犯罪與習俗 人類學的開山大師馬凌諾斯基,在這本小書中,從人類學的角度,客觀研究原始社會的法學,並指出田野工作對於人類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權力:它的形式,基礎和作用
權力 本書深入淺出地論述「何謂權力」及「權力的本性與形成」,並探討權力與權威的差別,且論及建立或擁有權力所必備的條件。曾被譽為「六○年代以來論權力學的名著」。
中國大陸的社會.政治.經濟:當代中國研究
理論和政策 當今中國研究中心,是集海內外對中國前途關心的學者,本著「自由、求實、科學、創新」之精神,致力研究當代中國和共產主義社會轉型所面臨的基本問題,為改變革制定出可供選擇的方略。 在這本論文集中,學者們針對當代中國及其他共產主義、後共產主義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領域做了深入的探討及研究;為推進中國的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提供理論和政策的準備。
社會經濟發展與投票行
投票 區域增額立委選舉是台灣地區極為重要的中央級民意代表選舉,其選舉結果,更往往被政治、社會學者視為反映民意趨向的最直接指標;而國民黨的得票率,更充分代表民眾對執政黨的滿意度,而成為研究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的最佳應變項。 在探討社會經濟與投票行為相互關係的目標之下,本書將比較結構性的社會經濟發展,在控制其他人口及省籍因素的情況下,對於國民黨得票率的相對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