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百戰奇略
經文緯武的開國軍師 在國外,我國古代兵法已成為一種專門的學問,吸引著廣大的軍事、政治、文、史、哲學、外交、工業企業家的閱讀與應用,世界各國企業人士將兵法運用到企業管理和競爭中,各種版本的兵法,被翻譯成日、英、法、俄、德、等國文,更是廣為流傳。 《百戰奇略》一書最早出現於明弘治十七年,相傳為劉基所著,文中最舉百種戰況,是一部集實戰戰例大成的寶貴的謀略典籍。書中討論了實戰中一百種不同的情況及戰法,並引述古兵法來解答,其思想總集古兵法之大成。 此書係根據清代咸豐年間之抄寫本加以整理而成。內容收集從先秦至五代一千六百八十年間散見於史籍中的重要資料,並統攝政治、經濟、心理與軍事諸類集成百題,分別論述。
諸葛武侯的素養與戰略
杜甫詠懷武侯云:「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自武侯逝世後,一千七百餘年中,論定為三代以後之第一人。 諸葛武侯的一生,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時期為隱居南陽,躬耕自食,訪道求學,涵養成為一個智慮千古、卓爾不凡的偉人;第二時期為輔劉與漢,促成三國鼎立之局;第三個時期,為受命託孤,獨當大局,南平蠻夷,北伐中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忠誠謀國,勤於治事,足以垂式千古,享譽百代,為後世軍政家樹立良好風範。本書對其三個時期,詳為論述,以供有志者參考。
西方戰略思想史
西方戰略思想史 兵學大師克勞維茨曾言:戰為政策的延續,武力為政策的工具。故欲求和平,必先了解戰爭。而戰略思想正是探討戰爭藝術的理論與應用之法,更分析和平與戰爭的消長互動之學。所以李德哈特言,欲求安全必須研究戰略;薄富爾將軍更說:戰略無知即為送命的錯誤。 戰略史學者鈕先鍾先生繼中國戰略思想史之後完成其姐妹作西方戰略思想史,作者以時代為經,思想為緯,歷述發展和演變過程。 書中三點主要目的:一.對於各種思想都已概括說明其背景和來源;二.對於不同時代,都已分析其思想演進過程以及因果關係;三.對於主要著作都已綜合論述其重點,並闡明其影響和得失。 書中對於各戰略名家的中心理念,其思想與時代背景的互動關係,以及對世局和後人所造成之影響,都作了詳盡而深入的介紹與剖析,是進入西方戰略思想殿堂的重要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鈕先鍾 江西九江人,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陸大學理學士,曾任台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畫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等,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榮譽教授。 譯作近九十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島嶼浴血戰、希特勒征俄之役、西方世界軍事史、戰爭藝術、戰爭論精華、戰爭指導、戰略論、戰略緒論等,著作涵括戰史及戰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略漫談、現代戰略思潮、中國戰略思想史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