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飲水思源的美德 枝頭上嘰啾的鳥兒,是春天的號角;桃紅柳綠的大地,是春神來了。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草木翠綠,大自然正向大家招手,要大家去拜訪春天呢!瞧瞧!草地上孩子們開心的放風箏、盪鞦韆,彷彿要將滿滿的春風攬在懷中。 「清明」是中國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五個節氣,這時正是陽曆四月,大地充滿清新的朝氣。根據《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不僅代表農曆的節氣,作為節日,則是象徵中國文化的根基,敬天尊祖的意義;因為掃墓祭祖是清明的一件大事,每到這一天扶老攜幼到郊外祭拜祖墳,充分表現出中國人飲水思源的美德。 中國人自古至今,「慎終追遠」的觀念十分濃厚。自商周以來,敬天祭祖即是國家大事。宗廟、祖墳幾乎等於國家、故鄉的象徵,「孝道」被視為做人的根本,所以,清明掃墓的習俗代代相傳,成為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之一。即使現在掃墓形已有所轉變,但是人們仍然會在清明節時燒香禮拜,對祖先的崇敬與孝思依舊和往昔一樣。 在清明節,既有祭掃祖墳的莊嚴肅穆之情,又有踏青春遊的歡樂笑聲,真是一個十分特別的節日。
聖經故事
讀者最多的書─聖經 『舊約聖經』所記載的是,神對以色列人所訂的就契約,也就是只要遵奉律法就能得救之意,全書共有36卷﹔『新約聖經』則是記載,神與人類所訂的新契約,即相信耶穌就能得到永生,全書共27卷。 以內容來看,『舊約』可一說是一部以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為中心,所編纂的歷史及文學鉅著,可分為律法書、歷史書、詩歌書、大先知書和小先知書等五部分。『新約』則是以耶穌大事錄、使徒傳教紀錄及保羅之宣講佔絕大部分,可分為福音、保羅書信及一般書信等三部份。而其最後一部份的約翰啟示錄,其實就是預言。 聖經已成為一部超越種族、國境及時代的世界作品,對世界各國的思想、文化、文學及藝術等,都有著極大的影響,而其所發行的數量,遠遠地超過任何一本讀物,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讀者的書籍。因為聖經的影響如此的大,我們依序選錄了25篇內容,改寫成25則故事,只要小朋友你們能熟讀,就可以踏上為人處世應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