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南禪七日: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
◎一九九四年禪修活動文字紀錄首次公開發行。◎據錄音錄影逐字校修,真實還原講課情境。◎本書內容未經南師審定,為眾學友同好共同編輯而成,謬誤或所難免,也請各方不吝指正。一九九四年二月,南懷瑾先生應廈門南普陀寺住持妙湛老和尚之邀,於寺內新落成之禪堂舉辦禪修活動,定名為「生命科學與禪修實踐研究」。此次活動海內外參加者眾,活動內容並曾剪輯為錄影帶出版發行,名曰《南禪七日》,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七天之中,南師融匯顯密,貫通三家,結合佛法與科學,以禪定實修為主旨,從生命的法則講起,詳釋靜坐與安般法門,配合《瑜伽師地論》的學理,介紹禪宗、中觀與唯識,最後以修證了義的《楞嚴經》作結。理事並重,深入淺出,為有志身心修養的學人提供了一條真修實證的道路。 本書內容未經南師審定,為眾學友同好共同編輯而成,供有意了解當年活動的讀者參考,謬誤或所難免,也請各方不吝指正。
【電子書】有求(二版)
我們遇到痛苦時,最快速、有力的辦法就是向度母祈禱。度母共有二十一尊,每一尊都有不同的願力,真心祈禱,每一個人,都能找到一尊與自己相應的度母 度母,就是救「度」眾生的「母」親, 她是觀世音的化身,在度脫一切眾生痛苦之事上,加持最為快速, 能帶給我們綿綿不絶的溫暖和安全感。 *喇榮五明佛學院大堪布索達吉堪布,解說具無上加持力的重要經典《二十一度母讚》, 為芸芸眾生開示「除苦」的無上法門。 *書內含二十一度母唐卡,嚴格遵照智悲光尊者儀軌而繪製,頂禮觀修,具無上加持 【我們為什麼要修持度母?】 1.有了度母的加持,做什麼事都容易成功 在藏地,度母的感應事蹟比比皆是,若能經常修持,可以遣除人生中的違緣、修行中的障礙,同時也能增上自己的智慧和福德。 2.度母的加持非常快速 雖然所有佛菩薩的本體都是一個,但由於她們往昔的願力不同,因此度母在加持方面最為快速,所以,我們有必要祈禱度母。 3.度母,是諸佛的事業總集,可以度脫災難和痛苦 文殊菩薩是諸佛的智慧總集,觀音菩薩是諸佛的大悲總集,度母,是諸佛的事業總集。諸佛的事業是什麼?就是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置其身心於安樂的境地。這方面,度母具有特殊的能力。 【如何祈請度母的加持?】 1.瞭解度母有何功德 2.觀想度母 3.對度母進行總頂禮 4.虔心念誦度母心咒或度母讚 據佛典記載:當今時代,最適合修度母法。 女人最關心的情感,男人最關心的事業,老人最關心的健康,孩子最關心的學業……都能通過祈禱度母而圓滿。 我本人終生修持度母法,從小度母帶給自己的加持就無法言表,令我在這一生中,對度母每時每刻具有巨大的信心。——索達吉堪布
【電子書】不是挪威的森林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電子書】不是挪威的森林:噶陀格澤仁波切開示錄
身處寂靜山林固然是修行的順緣,但真正的目的是要讓心回到最幽靜的狀態,那樣的心本身即是怡人的森林。&本書收錄的〈怡人森林教言〉出自寧瑪派祖師龍欽巴尊者之筆。格澤仁波切是在2009年於美國新墨西哥的Iron Knot Ranch道場傳法期間,主動加場給予此論的開示,這也是仁波切在海外唯一一次講授這篇法要。這場開示裡,有龍欽巴尊者與格澤仁波切的苦口婆心,為的是讓有緣的弟子,除了能身體力行前往幽靜森林實修,更盼有朝一日自成巍巍巨木,開枝葉、長花果,終以一棵佛果大樹,庇蔭三界熱惱有情。&◎「不是」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是披頭四的一首名曲,之後變成村上春樹的小說書名,後來又成為伍佰的歌名。這個詞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都是主流流行文化的象徵。而本書,則是一位「非主流」的修行人所開示的「非討好型」內容。有時候,我們難以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是如何如何」,相形之下,要去說那件事或那個人「不是如何如何」反而容易得多。&◎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他「不是」什麼?格澤仁波切被認證為寧瑪噶陀傳承「五大黃金法台」之一的噶陀格澤再來人,並獲推舉為寧瑪派第七任掌教教主。他傳法的足跡很廣,東自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香港,西至美國、巴西,南抵南非,北達俄羅斯。那他「不是」什麼呢?格澤仁波切,不是那種營造華麗形象的上師,你會看到他穿著背心躺在床上,被你逗笑,或者逗著你笑。不是那種引經據論的博學教授,但是談起修心,他絕對傾囊相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要你恭敬獻供的上師,他不會說你是他的弟子,而總是說你是他的朋友。不是那種在舞台上尋找光環和掌聲的上師,他會親自到台下,在一個被人遺棄的角落找到你,然後把最好的東西交給你。不是那種藉著名望開疆闢土的上師,他不求勢力版圖越來越大,只想讓自我越來越小。帶著輕鬆的心,一同來怡人的森林聽聞格澤仁波切的開示吧!&本書特色──格澤仁波切第一本開示集,親近我們懷念的上師結合全知龍欽巴尊者與仁波切的智慧,勸導有緣弟子前往森林實修忠實還原格澤仁波切講法的用詞和語氣,彷彿親臨開示現場少佛教專業用語,藏文翻譯順暢好閱讀內附愛好寂靜願文與台灣佛教廣傳祈願文
【電子書】梵藏漢心經對照
★★★[附]印順導師註釋、英日漢譯及梵藏心經音檔★★★心經 乃 智慧之鑰開啟大智慧的路徑★梵、藏、漢、日、英14種《心經》經典版本一次囊括!★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之《心經講記》注釋!★重要佛學辭典逐字對照《心經》分析拆解!★《心經》全文詳細逐句對照逐一注釋!★梵藏文《心經》真人持誦學習音檔!★梵文悉曇體《心經》全文收錄!★梵文天城體《心經》全文收錄!★藏文《心經》全文收錄!《心經》的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對華人最耳熟能詳的,肯定是玄奘至天竺,現今印度取經的傳說。根據華人世界最著名的玄奘《心經》漢譯本作為《梵藏漢心經對照》基礎的修訂底本,將《心經》逐句拆解對照詳細分析,一舉囊括梵文、藏文、漢文、日文、英文等14種《心經》經典版本,搭配唐宋盛行的梵文悉曇體與現代通行的梵文天城體以及藏文全文對照,同時承蒙 印順導師授權首肯,使用 印順導師於《般若經講記》的《心經講記》註釋。解析梵文原意,般若為「解除苦痛的主要方法」,波羅蜜多為「度一切苦厄」,心,可以有多種的解釋,此處取「心要」、「精要」的意思;《心經》就是顯示這出苦主要方法的精要。藉由本書進一步協助大家理解《心經》內容,正確掌握經文的根本意義。《心經》是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之一,僅僅兩百餘字卻道盡了般若經一切心要。許多朋友們初讀《心經》時無法理解真正意義的奧祕,或因於良善的教材難覓,或因未能理解梵文最初的原始含意而不解其意,最終將佛法的修習視為畏途,而裹足不前。《梵藏漢心經對照》配合世界重量級佛學辭典《梵漢大辭典》、《摩威梵英辭典》與《阿題梵英辭典》中的解釋逐字拆解,並附梵文與藏文《心經》學習音檔,其中包括印度國際大學教授穆克紀博士(Prof. Dr. Biswadeb Mukherjee)念誦梵文《心經》、德澤仁波切唱頌藏文《心經》,以及林祺安老師念誦之藏文《心經》。對於初步入門梵藏文的朋友、乃至對梵藏語文都已有相當了解的讀者來說,都是極方便的參考學習工具。【總序】☉重新再版這次交由布克文化重新出版的佛學系列叢書,每一本都是曾經一度在二手拍賣市場競得高價的絕版書籍。在接獲無數讀者們的請託與詢問,筆者卻窘迫於財力不足與個人能力無法再將過往這些廣受同修朋友關注的佛學系列叢書再度付梓,所幸在這麼困頓的時候,布克文化總編輯賈俊國提出替絕版書籍重新再版的計畫。透過小女怡馨的引薦,筆者得知布克文化的編輯群都是自己的讀者,他們在尋找筆者過往書籍卻總是有遍尋不著的問題,找到了也可能索價不菲難以負擔,這對於有心追求知識的朋友確實是一個困境。我們以為,真正的學問不應該是昂貴或遙不可及的。在仔細閱覽過筆者的每一本著作,布克文化決定選擇原名《梵藏心經自學》作為重新再版的第一本書籍,書名《梵藏漢心經對照》。從這本書以降,筆者每一本絕版的佛學系列書籍將再度問世,讓每一位企求世間答案的朋友們透過輕鬆自學的方式,從千古流傳的傳世經典領悟出屬於自己的智慧真諦。☉重新校對從筆者第一本佛學研究書籍到現在,眨眼之間不知不覺已經經過了數十年光景。為了將最好的作品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在編撰的過程當中,筆者自然反覆校對、力求完美,但恐怕有時還是力有未逮,過往的成品可能依舊未臻完善。在幾十年的反覆交錯校對之後,筆者再度結合布克文化的力量,以現代方法重新為這套佛學系列叢書再作精密的糾錯與校正,期許這一系列被大家從絕版書籍中再度迎接回來的佛學研究叢書,能夠以最嚴謹最講究的態度再度問世。☉重新製作回頭再看所有在這幾十年間陸續問世的最初版本,即便筆者試圖以最大的努力與心力呈現最好的作品給各位同修前輩,重新再以現代方法的標準來看,筆者以為有些部分或許能夠以更加先進更加新穎的方式來呈現,結合表格、圖示與更多的對照比對,筆者相信在學習上能夠達到事半功倍又簡單易學的輕鬆效果。在這些重新校對、編輯與製作的過程,難度不啻於重新撰寫一本書;為了將最好的成品再度呈現在大家眼前,我們深信,所有的艱難與辛苦,一定都是值得的。☉輕鬆上手以過去研究撰寫佛學相關叢書的數十年經驗,筆者經常遇到同修朋友們反應經典的艱深與難解。為了能夠讓所有期望一探佛學奧妙的朋友更深入其中的玄機之意,筆者在重新編撰這套佛學系列叢書時,特別著重結構,並且採用因循漸近的方式,從基本背景、知識、觀念再逐漸帶入核心。古往今來,曾經有許多不識字的同修以精誠所致的信仰戰勝了大家以為的門檻,現在,筆者藉由布克文化的協助再將既有的工具再度進化升級,簡易化全世界公認最困難語言的梵文,讓任何願意學習的朋友都能容易閱讀、輕鬆上手。這系列曾經一度絕版的佛學系列叢書能夠有機會捲土重來,首先要感謝布克文化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們如此珍惜看重筆者的作品,讓這些即將淹沒在歷史雲煙當中的佛學研究撥雲見日,重新以全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最重要的是感謝現在捧起這本書的你。謝謝你們,讓佛學系列叢書再度問世。林光明 2018.12.22
【電子書】梵藏漢心經對照【經典收藏版】
★★★[附]印順導師註釋、英日漢譯及梵藏心經音檔★★★心經 乃 智慧之鑰開啟大智慧的路徑★梵、藏、漢、日、英14種《心經》經典版本一次囊括!★印順導師《般若經講記》之《心經講記》注釋!★重要佛學辭典逐字對照《心經》分析拆解!★《心經》全文詳細逐句對照逐一注釋!★梵藏文《心經》真人持誦學習音檔!★梵文悉曇體《心經》全文收錄!★梵文天城體《心經》全文收錄!★藏文《心經》全文收錄!《心經》的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它的來源有多種說法,對華人最耳熟能詳的,肯定是玄奘至天竺,現今印度取經的傳說。根據華人世界最著名的玄奘《心經》漢譯本作為《梵藏漢心經對照》基礎的修訂底本,將《心經》逐句拆解對照詳細分析,一舉囊括梵文、藏文、漢文、日文、英文等14種《心經》經典版本,搭配唐宋盛行的梵文悉曇體與現代通行的梵文天城體以及藏文全文對照,同時承蒙 印順導師授權首肯,使用 印順導師於《般若經講記》的《心經講記》註釋。解析梵文原意,般若為「解除苦痛的主要方法」,波羅蜜多為「度一切苦厄」,心,可以有多種的解釋,此處取「心要」、「精要」的意思;《心經》就是顯示這出苦主要方法的精要。藉由本書進一步協助大家理解《心經》內容,正確掌握經文的根本意義。《心經》是流傳最廣的佛教經典之一,僅僅兩百餘字卻道盡了般若經一切心要。許多朋友們初讀《心經》時無法理解真正意義的奧祕,或因於良善的教材難覓,或因未能理解梵文最初的原始含意而不解其意,最終將佛法的修習視為畏途,而裹足不前。《梵藏漢心經對照》配合世界重量級佛學辭典《梵漢大辭典》、《摩威梵英辭典》與《阿題梵英辭典》中的解釋逐字拆解,並附梵文與藏文《心經》學習音檔,其中包括印度國際大學教授穆克紀博士(Prof. Dr. Biswadeb Mukherjee)念誦梵文《心經》、德澤仁波切唱頌藏文《心經》,以及林祺安老師念誦之藏文《心經》。對於初步入門梵藏文的朋友、乃至對梵藏語文都已有相當了解的讀者來說,都是極方便的參考學習工具。【總序】☉重新再版這次交由布克文化重新出版的佛學系列叢書,每一本都是曾經一度在二手拍賣市場競得高價的絕版書籍。在接獲無數讀者們的請託與詢問,筆者卻窘迫於財力不足與個人能力無法再將過往這些廣受同修朋友關注的佛學系列叢書再度付梓,所幸在這麼困頓的時候,布克文化總編輯賈俊國提出替絕版書籍重新再版的計畫。透過小女怡馨的引薦,筆者得知布克文化的編輯群都是自己的讀者,他們在尋找筆者過往書籍卻總是有遍尋不著的問題,找到了也可能索價不菲難以負擔,這對於有心追求知識的朋友確實是一個困境。我們以為,真正的學問不應該是昂貴或遙不可及的。在仔細閱覽過筆者的每一本著作,布克文化決定選擇原名《梵藏心經自學》作為重新再版的第一本書籍,書名《梵藏漢心經對照》。從這本書以降,筆者每一本絕版的佛學系列書籍將再度問世,讓每一位企求世間答案的朋友們透過輕鬆自學的方式,從千古流傳的傳世經典領悟出屬於自己的智慧真諦。☉重新校對從筆者第一本佛學研究書籍到現在,眨眼之間不知不覺已經經過了數十年光景。為了將最好的作品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在編撰的過程當中,筆者自然反覆校對、力求完美,但恐怕有時還是力有未逮,過往的成品可能依舊未臻完善。在幾十年的反覆交錯校對之後,筆者再度結合布克文化的力量,以現代方法重新為這套佛學系列叢書再作精密的糾錯與校正,期許這一系列被大家從絕版書籍中再度迎接回來的佛學研究叢書,能夠以最嚴謹最講究的態度再度問世。☉重新製作回頭再看所有在這幾十年間陸續問世的最初版本,即便筆者試圖以最大的努力與心力呈現最好的作品給各位同修前輩,重新再以現代方法的標準來看,筆者以為有些部分或許能夠以更加先進更加新穎的方式來呈現,結合表格、圖示與更多的對照比對,筆者相信在學習上能夠達到事半功倍又簡單易學的輕鬆效果。在這些重新校對、編輯與製作的過程,難度不啻於重新撰寫一本書;為了將最好的成品再度呈現在大家眼前,我們深信,所有的艱難與辛苦,一定都是值得的。☉輕鬆上手以過去研究撰寫佛學相關叢書的數十年經驗,筆者經常遇到同修朋友們反應經典的艱深與難解。為了能夠讓所有期望一探佛學奧妙的朋友更深入其中的玄機之意,筆者在重新編撰這套佛學系列叢書時,特別著重結構,並且採用因循漸近的方式,從基本背景、知識、觀念再逐漸帶入核心。古往今來,曾經有許多不識字的同修以精誠所致的信仰戰勝了大家以為的門檻,現在,筆者藉由布克文化的協助再將既有的工具再度進化升級,簡易化全世界公認最困難語言的梵文,讓任何願意學習的朋友都能容易閱讀、輕鬆上手。這系列曾經一度絕版的佛學系列叢書能夠有機會捲土重來,首先要感謝布克文化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他們如此珍惜看重筆者的作品,讓這些即將淹沒在歷史雲煙當中的佛學研究撥雲見日,重新以全新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最重要的是感謝現在捧起這本書的你。謝謝你們,讓佛學系列叢書再度問世。林光明 2018.12.22
【電子書】修心
本書從多位佛法大師的風骨和智慧煉取精華,將禪心與佛法化為百篇淺白易懂的故事、小語,讓人學會修心靜心,不再浮躁不安,從煩惱中超脫,讓生命重新平衡,讓內心清澈如初,讓淨心常伴左右。煩惱是無緣無故的風,如果無法保持平靜淡定,對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糾纏不休,我們的心湖就會被煩惱的風掀起波瀾。修心即是淨心,心靈不隨外物而轉,就能達到心智的自由。書中作者精選近百篇貼近生活的佛法小故事,從外物干擾、心境轉換、糾結執著的本心,提醒我們以單純自在的心態,樂享自然中最初原始的一切---從每一種花草身上看見美麗,從每一陣清風中聽到時光的低吟淺唱,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回歸自然的淳樸,便能從現實的煩惱中超脫。修心提醒*淨心才能入定,從而擺脫外物的牽絆;心不因外物而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禪修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學會捨得。學會捨棄,學會剪除生活多餘的枝葉,這樣才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讓自己活得灑脫,不為名利成敗所累,身心自在。*人生在世,就像一次旅途,裝的東西太多,就會走不動,輕囊才可致遠,靜心方能行久。*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執著於自己的得與失、喜與悲,便不會陷入欲求的痛苦之中。*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們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若是念念不忘,它們就成了人生的包袱。人世滄桑雖有情,來去匆匆皆為夢。紅楓染盡群山麓,殘陽西下聞秋歲。修持一顆淡定之心,做到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風雲。
【電子書】正念生活的藝術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為生老病死與愛別離憂心、對幸福尋尋覓覓的人。你有好好照顧你自己嗎?你不想再匆匆忙忙、提心吊膽、夜不安眠?拿起這本書,就是鬆開糾結,轉化苦痛,把生活過好的開始……現在就是幸福,滿足就是喜樂。珍惜所擁有的時間,與所愛的人和解,將苦難轉化為愛和理解――這就是生活的藝術。諦觀無相、無願、無常、無貪。理解何謂生、何謂死,鬆開糾結,轉化和釋放痛苦的感受――你就能夠觸及涅槃的寧靜與自在。每當我們擔憂著生老病死與愛別離,每當我們向外追尋幸福快樂與天堂,我們的心就不斷被拉扯,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讓我們日夜不得安寧。當今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精神領袖一行禪師,在這本重要的著作中,揭示了正念生活的藝術,有助於我們回答生命最深切的問題,以及親嘗我們所渴望的幸福與自由。這是一行禪師第一次闡明轉心禪修七法(transformative meditation),這七種法門可以為我們的生命、人際關係以及與周遭世界的連結,開啟新的願景。內容是依據他突然住院治療前最後所做的完整開示,還有從他自己的生活中援引的實例,向我們表述了這七種禪修如何能夠讓我們解脫,而過著幸福、平靜與積極的生活,且能懷抱好奇、喜悅和無懼之心去面對老病死。諦觀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轉化悲傷、焦慮、寂寞和疏離感;諦觀無常,與所愛的人和解;諦觀無貪,明白真正的幸福;諦觀放下,鬆開苦難的糾結;諦觀所有這些法門,觸及涅槃的寧靜與自在。本書內容包含佛陀教誨及一行禪師清澈、深刻、即時即地的智慧。不是要你徒勞地逃避生活,也不是要你離世安逸。相反的,這條道路將指引我們覺知自己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最重要的是,它會讓我們產生幸福、理解以及愛的感受,如此我們將可安住在生活的每個片刻與當下。◎一行禪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聲音,他的教導是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學習的。──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西藏生死書》作者◎一行禪師向我們闡述個人內在的安詳與地球和平之間的關係。──達賴喇嘛尊者◎一行禪師是一位真正的詩人。──知名詩人羅伯特.洛威爾(Robert Lowell)◎一行禪師是一位聖者,因著他的虛懷若谷、他的虔誠篤信。他也是一位博學多聞、慎思明辨的學者。他對於和平的理念若能落實,將為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四海皆兄弟與仁愛情懷,肇建不朽的功業。──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一行禪師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行禪師那龐碩的臨在感,兼具個人自身與身為佛教徒的威懾力。如果當今世上有堪稱「活佛」的候選人,那就是一行禪師。──Dharma Sangha禪中心創辦人理查.貝克(Richard Baker)◎一行禪師與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毫無二致,相較於種族和國籍上與我更親的許多人來論,更堪稱我的弟兄。──靈修大師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
【電子書】正念生活的藝術:轉心禪修七法門,此時此地就能自在幸福
一行禪師寫給每一個為生老病死與愛別離憂心、對幸福尋尋覓覓的人。你有好好照顧你自己嗎?你不想再匆匆忙忙、提心吊膽、夜不安眠?拿起這本書,就是鬆開糾結,轉化苦痛,把生活過好的開始……現在就是幸福,滿足就是喜樂。珍惜所擁有的時間,與所愛的人和解,將苦難轉化為愛和理解――這就是生活的藝術。諦觀無相、無願、無常、無貪。理解何謂生、何謂死,鬆開糾結,轉化和釋放痛苦的感受――你就能夠觸及涅槃的寧靜與自在。每當我們擔憂著生老病死與愛別離,每當我們向外追尋幸福快樂與天堂,我們的心就不斷被拉扯,不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讓我們日夜不得安寧。當今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精神領袖一行禪師,在這本重要的著作中,揭示了正念生活的藝術,有助於我們回答生命最深切的問題,以及親嘗我們所渴望的幸福與自由。這是一行禪師第一次闡明轉心禪修七法(transformative meditation),這七種法門可以為我們的生命、人際關係以及與周遭世界的連結,開啟新的願景。內容是依據他突然住院治療前最後所做的完整開示,還有從他自己的生活中援引的實例,向我們表述了這七種禪修如何能夠讓我們解脫,而過著幸福、平靜與積極的生活,且能懷抱好奇、喜悅和無懼之心去面對老病死。諦觀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轉化悲傷、焦慮、寂寞和疏離感;諦觀無常,與所愛的人和解;諦觀無貪,明白真正的幸福;諦觀放下,鬆開苦難的糾結;諦觀所有這些法門,觸及涅槃的寧靜與自在。本書內容包含佛陀教誨及一行禪師清澈、深刻、即時即地的智慧。不是要你徒勞地逃避生活,也不是要你離世安逸。相反的,這條道路將指引我們覺知自己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最重要的是,它會讓我們產生幸福、理解以及愛的感受,如此我們將可安住在生活的每個片刻與當下。◎一行禪師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聲音,他的教導是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學習的。──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西藏生死書》作者◎一行禪師向我們闡述個人內在的安詳與地球和平之間的關係。──達賴喇嘛尊者◎一行禪師是一位真正的詩人。──知名詩人羅伯特.洛威爾(Robert Lowell)◎一行禪師是一位聖者,因著他的虛懷若谷、他的虔誠篤信。他也是一位博學多聞、慎思明辨的學者。他對於和平的理念若能落實,將為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四海皆兄弟與仁愛情懷,肇建不朽的功業。──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一行禪師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一行禪師那龐碩的臨在感,兼具個人自身與身為佛教徒的威懾力。如果當今世上有堪稱「活佛」的候選人,那就是一行禪師。──Dharma Sangha禪中心創辦人理查.貝克(Richard Baker)◎一行禪師與我看待事物的方式毫無二致,相較於種族和國籍上與我更親的許多人來論,更堪稱我的弟兄。──靈修大師多瑪斯.牟敦(Thomas Merton)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族群倫理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 本冊主題為「族群倫理」,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星雲大師提出對族群、對宗教之間,對人生、對家庭、對青少年教育,乃至對殺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 族群問題,自古至今無不影響著各個國家及民族間的分與合。要想化干戈為玉帛,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同體共生」、「尊重包容」的國際觀,接受同體共生的「地球人」的思想。 佛陀主張「各族入佛,同為佛子」、「四姓出家,同為釋種」,是佛陀具慈悲融和的性格使然。縱觀佛教史上,從未有過戰爭或衝突,乃是佛教包容異己的寬大心量。此書中,對化解族群各宗教間的敵意、階級性別的歧視、人權平等的重視,大師都提出一些致力和平的看法。 族群問題或政治人權等等,唯有遵循大師倡導的「尊重與融和」才能消除對立,也唯有尊重才能和平,唯有包容才能互助,以佛法的慈悲觀,對世界的和諧發展造成正面的助益。 族群的起點在個人,個人的形成在家庭、在學校。有鑑於此,大師與青年、教師、博碩士等等,暢談佛教對「青少年教育」、「家庭問題」、「生命教育」、「應用管理」等看法,希望社會大眾一起來重視「教育」,肯定健全「家庭」,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倫理的健全,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和平的基石。 星雲大師希望以佛法的觀點來探討並解決社會亂象及當代所面臨的各種複雜問題;同時促使更多人一探社會與人心問題的究竟,明白佛陀的智慧是跨越時空,佛法具有時代性的,即使社會迅速變遷,問題千變萬化,只要人間遠離不了「生老病死」的困惑,佛陀猶如心靈良醫,而佛法則是調和我們身心疾病的良藥。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社會議題
本書收錄星雲大師八篇文章。對環保、對經濟、以及自殺的防治與女性問題等,大師都提出解決之道。佛教是面向人間,面向人群的,社會議題的探討必然是佛教所納入與關懷的。因此,針對「經濟問題」,大師提出:經濟既是民主的命脈之所繫,一個國家要厚植國力就要發展經濟,因為經濟充裕,國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會提升,社會生產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豐足安定,社會亂象也將因之消除。
【電子書】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
《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共計三冊,將大師弘法五大洲,針對不同領域的社會人士所作的講演、座談,結集成冊,提供大眾參酌,從中讀出解決現實人生之道。本冊主題為「生死關懷」,收錄八篇精采的論述。對於生死問題的探討與解決,是古今人等皆想揭開的謎團。此類議題亦有八篇文章,大師從佛陀的言論為出發,提出個人體驗與看法。從安樂死、臨終關懷、身心疾病等,大師為我們指出一條「希望之路」。如:到成功大學醫學院講演,發表佛教對「器官捐贈」及「臨終關懷」的見解與作法;面臨「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需以佛法的慈悲喜捨作為治療心病的良藥。再者,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邀請,與多所大學的各科系學生座談。依大家所提出安樂死、墮胎、殺生等問題,從佛教、醫學、法律、人情等觀點,大師一一提出解說及因應之道。為化解多數人對「生死」的恐懼,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透過遠距教學,與全球各地的學員座談。提出:生死本一如,就像白天和黑夜自然的輪轉,人往生後,家人要能為他念佛,並隨喜量力為他行善積蓄功德,才是正面的幫助親友解除面臨死亡的恐懼。死亡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如秋天的葉落。對死亡有正確的認知,我們才能跨越生死的籓籬,悠遊人間,自在無礙。大師提出「死亡是新的開始」,像每天早上升起的太陽,讓人們摒除死亡是絕望的陳舊觀念。從對死亡的關懷,大師也從現實生活的層面去探討,民間信仰的價值、素食問題及對修行問題的看法等等。大師對「民間信仰」亦給予肯定,認為民間的關公、媽祖及有忠孝節義情操的神明等,祂們讓民眾相信善惡報應,對社會的和諧有所助益。老婆婆虔誠的禮拜,雖不懂高深的哲理,但信念堅貞、信念之純潔高尚,卻是值得讚賞的。信仰當然以「正信」最好,還未正信時,「迷信」至少比「不信」好,因為,迷信的人,還有個善惡因果的言行規範。皈依後,一定要吃素嗎?一般人將素食與信仰佛教畫上等號,其實素食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皈依是終生信奉佛教,不一定要吃素,心中有佛,擁有慈悲心才是最重要。大師提出素食只是生活的習慣,不能與信仰畫上絕對的等號。對於修行,大師提出簡要的說明:修行即為修正行為,不一定要到深山裡去苦思冥想,修行也不一定要眼觀鼻、鼻觀心地自我獨修;甚至修行也不只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是滿心的貪瞋愚痴、自私執著;不如法的修行,如何會有如法的結果?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這就叫做
【電子書】圖解十小咒
解開十小咒的深層奧祕十小咒已經傳誦千年了,其能量大致可分成三類:消災解厄保平安、通往心靈的祕境、禪修的加速器。本書將深入分析各咒語的正確發音、真實義理、關鍵字、神聖意識體、觀想方法;不論是生活的祈望、智慧的尋求或生命的要求,只要每日持咒,你就能創造出「使命必達」的驚人力量。◎誰適合閱讀?1. 想要改變生命、改變人際關係2. 想要累積物質財富、健康3. 想要獲取內在智慧與心靈快樂◎十小咒的由來咒語是連接宇宙神聖力量的祕徑,更是下載諸佛菩薩的願力與功德的快速路徑。本書介紹佛教世界傳誦千年的十個小咒,都是經過千錘百鍊被精心保存下來,能深入人心。其中,有半數的咒語在唐代就已經開始流傳了,至於它們到底是何時、又如何被選取集結出來的,現今已不可考。◎十小咒的次序安排仔細觀察這十個咒語的安排順序,不難發現集結者用心之細膩與通透。例如首尾都是功德最完備的咒語,第一咒〈如意寶輪王陀羅尼〉是觀音菩薩的超強咒語,能圓滿一切俗世願望;而第十咒〈大吉祥天女咒〉既可以圓滿物質成就,更能徹底淨化意識與提升心靈能力,是橫跨物質世界(我們的地球)與心靈世界(宇宙虛空)的奧祕咒語。兩個咒語首尾聯手出擊,守護念誦者的身與心,讓人們在這個物質世界也有機會去探索宇宙更高的意識空間。另外,第六咒〈藥師如來灌頂真言〉是潔淨身體與心靈的宇宙聖藥,可以讓身、心、靈獲得宇宙能量的滋潤涵養。此咒被安置在十個咒語的中間,真是安排的恰到好處。前面祈請念誦了五個咒,到這裡可以暫且舒緩休息。其餘精挑細選的七個咒語則是有層次地增強「智慧能量」,同時也累積「慈悲能量」,例如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陀羅尼、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淨土神咒等。如果一時無法完整地誦持十小咒,也可以直接念誦第四咒〈準提神咒〉,它是十小咒之中最貼心的安排,不僅容易念誦且威力強大,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念誦此咒也可以達到像念誦十個咒語一般的圓滿。◎本書的編排特色 針對每個咒語,首先逐句對照傳統漢譯、梵音、建議中音及意譯,接著是全咒的白話文翻譯,然後再逐一解析咒字、咒語結構、每一咒句、咒名及神聖意識體的意義。 隨著一次次念誦,讀者可以讓咒音的頻率自然啟動咒字的領略。一旦熟悉念誦的節奏與音律之後,再來細膩體會每個咒字的意義,以達到「心領神會」的持咒狀態。◎讀誦本的編排特色 隨書附贈的讀誦本中,每個咒語皆包含傳統漢譯版、梵音版、建議中音版,以及全咒中譯。讀者可依個人喜好或習慣來選擇念誦版本。
【電子書】最勇敢的女性菩薩:綠度母
綠度母為了救度有情眾生脫離輪迴,曾立下弘大誓願:直至世界虛空界盡,皆要以女身度諸有情。從此,綠度母堅守誓言,在眾生危難的時刻,只要一心憶念綠度母,都一定能獲得綠度母的救護。★迅速回應願望的「綠度母」,是廣大信眾遇到問題的第一選擇&綠度母又被稱為聖救度母,指的是一切眾生的母親,因為其救度之迅速、摧滅魔業之勇猛,故又稱作「救度迅勇母」。因為迅速回應願望的能力,讓廣大信眾無論遇到各種問題,包括傷病、生子、意外、貧窮等等,總會第一個想到綠度母。度母的慈悲與佛行事業遍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收錄29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很多藏地的修行人一生一世專修度母教法,度母示現開口授記,救度眾生感應事蹟更是多到數不清。本書收錄29則綠度母的感應事蹟,在輕鬆閱讀的同時,也能了解綠度母對有情眾生的深刻影響。&★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完整呈現綠度母勇敢無畏、仁慈悲憫的精神&度母共有二十一尊,每一尊都有不同的願力,本書附有完整的二一尊度母全彩圖片,以及多張故事彩圖,讓讀者可以更好理解度母樣貌。搭配書中文字,能進一步了解並與其產生連結。│本書收錄│‧二十九則綠度母救度眾生的感應事蹟‧詳細而完整的綠度母實修儀軌‧精美的二十一度母照片和禮讚文解說
【電子書】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索達吉堪布藏文直譯經典】
發菩提心,就是入菩薩行。無著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只要聽聞一遍,在今生中自然而然會生起菩提心,具有非常大的功德。這是很多高僧大德所公認的。——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寂天與無著兩位大成就者傳講「入菩薩行」教法的唯一中文譯本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自藏文直譯經典․《入菩薩行論》是七世紀印度高僧寂天菩薩所著,至今都是修學菩提心最系統、最圓滿的一部論典,藏傳佛教四大派每位大乘修行人都將其奉為圭臬,每所正規寺院都必須要傳講聽習。․歷來有許多人曾注釋並傳講《入菩薩行論》,但以十四世紀西藏無著菩薩注釋並傳講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最受人重視。․兩位菩提心十分圓滿的大成就者寂天及無著菩薩傳講入菩薩行教法的唯一中文譯本。․增加寂天菩薩、無著菩薩傳記及科判,便於理解修習。▎菩提心就是利他,生起菩提心,走向究竟的覺悟菩提心是佛法修持的核心,六度是菩提心的具體實踐。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修行者同時也在超越自我的局限,實現內心的轉化。發願成佛並利益一切眾生的誓願,引導修行者走向解脫和智慧的道路。▎修習大乘佛法的第一本書《入菩薩行論》生起菩提心,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波羅蜜,是過去諸佛、未來諸佛、現在諸佛一直奉持的菩薩道。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偈頌共分十品,完整闡述了邁向菩薩行的道路。從發願成佛的菩提心,到實踐六度,進而達到最終的覺悟,慈悲、安忍、空性等佛教修行中的關鍵概念都涵括其中。是全球佛教徒廣泛研習和傳講的作品。▎聞之即能生起菩提心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無著菩薩所著的《入菩薩行論釋•善說海》是數百年來傳講並注釋《入菩薩行論》最重要的一部論著。書名中的「善說海」意指這部論釋如同一片無邊的海洋,深刻廣泛地詮釋了《入菩薩行論》的內容。無著菩薩本身就是菩提心十分圓滿的大成就者,書中不但從文字上解釋了《入菩薩行論》每一品的內容,並從佛法和實修的角度深入講解,只要讀一遍,心中必能種下菩提心的種子。
【電子書】東方大日:藏傳香巴拉的智慧
& & & &本書收錄了創巴仁波切最後十年的開示內容,讓《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一書裡所開始的旅程,於此達到了新的親密度與深度。& 創巴仁波切具有不可思議的直覺,不僅能透視我們最深層的恐懼,也很清楚這類恐懼如何受到現今社會種種壓力的強化。在本書中,他針對許多這類恐懼做開示:包括現代生活的快速與疏離;憂鬱;唯物主義;侵犯、憤怒與焦慮;以及自我價值的缺損。& 創巴仁波切同時也深信人性的良善,並且相信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個覺悟的人類社會。他極熱切地想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真誠而有力的、並且都能幫助這個世界。他以一個良善之點或火花來作為貫穿本書的意象,而這是我們隨時可以取得的——也是在生活中點引我們勇士精神的燃料。在這超凡而激勵人心的書中,仁波切於字裡行間一再促請我們擁抱生活、並且找到「東方大日」(Great Eastern Sun)——亦即我們在每一瞬間所具有的神性與健全之火花。&&真誠推薦◎誠如創巴仁波切告訴我們的,作為一位戰士,就是「將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換成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那是一種無畏、開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懷……」進入那種視野寬廣的領域,就是學習如何在改變中獲得自在,如何讓無常變成我們的朋友。&──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身為創巴仁波切的學生,我與他十分親近,也相當感激他;我非常高興他的這些殊勝法教能夠集結成書──過去我深受這些開示所影響,並將之作為生活的依歸──相信它們現在也能利益更多人。願無量眾生皆有善緣能來閱讀此書。&──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作者&◎創巴仁波切將他的一生都奉獻於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能具有真誠、直接而當下的靈性。《東方大日》這本書是對於這位無上上師的最好供養。裡面的字字句句都出自柔和的心,更是來自本覺光耀清明的智慧甘露,並且將會自然而温柔地進入你的心靈。&──肯恩‧威爾伯,《恩寵與勇氣》作者&◎隨著這本書,創巴仁波切過人的遠見、對於心性深刻而貫通的見解,以及充滿創意的才氣將繼續影響著佛法在西方的未來。&&&──雪倫‧薩爾茲堡,《達賴喇嘛的錯誤》作者&&&◎創巴仁波切以他的光耀與善願照亮了智慧之法。他邀集所有具有善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尋找天地合一的尊嚴。&&&──傑克‧康菲爾德,《狂喜之後》作者&&&
【電子書】東方大日:藏傳香巴拉的智慧
& & & &本書收錄了創巴仁波切最後十年的開示內容,讓《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一書裡所開始的旅程,於此達到了新的親密度與深度。& 創巴仁波切具有不可思議的直覺,不僅能透視我們最深層的恐懼,也很清楚這類恐懼如何受到現今社會種種壓力的強化。在本書中,他針對許多這類恐懼做開示:包括現代生活的快速與疏離;憂鬱;唯物主義;侵犯、憤怒與焦慮;以及自我價值的缺損。& 創巴仁波切同時也深信人性的良善,並且相信我們有能力創造一個覺悟的人類社會。他極熱切地想要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真誠而有力的、並且都能幫助這個世界。他以一個良善之點或火花來作為貫穿本書的意象,而這是我們隨時可以取得的——也是在生活中點引我們勇士精神的燃料。在這超凡而激勵人心的書中,仁波切於字裡行間一再促請我們擁抱生活、並且找到「東方大日」(Great Eastern Sun)——亦即我們在每一瞬間所具有的神性與健全之火花。&&真誠推薦◎誠如創巴仁波切告訴我們的,作為一位戰士,就是「將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換成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那是一種無畏、開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懷……」進入那種視野寬廣的領域,就是學習如何在改變中獲得自在,如何讓無常變成我們的朋友。&──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作者&◎身為創巴仁波切的學生,我與他十分親近,也相當感激他;我非常高興他的這些殊勝法教能夠集結成書──過去我深受這些開示所影響,並將之作為生活的依歸──相信它們現在也能利益更多人。願無量眾生皆有善緣能來閱讀此書。&──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作者&◎創巴仁波切將他的一生都奉獻於教導我們、如何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能具有真誠、直接而當下的靈性。《東方大日》這本書是對於這位無上上師的最好供養。裡面的字字句句都出自柔和的心,更是來自本覺光耀清明的智慧甘露,並且將會自然而温柔地進入你的心靈。&──肯恩‧威爾伯,《恩寵與勇氣》作者&◎隨著這本書,創巴仁波切過人的遠見、對於心性深刻而貫通的見解,以及充滿創意的才氣將繼續影響著佛法在西方的未來。&&&──雪倫‧薩爾茲堡,《達賴喇嘛的錯誤》作者&&&◎創巴仁波切以他的光耀與善願照亮了智慧之法。他邀集所有具有善心的人們在生活中尋找天地合一的尊嚴。&&&──傑克‧康菲爾德,《狂喜之後》作者&&&
【電子書】宜蘭縣佛寺志.第三集
不修寺志,無以追古,不自卑何以行遠?佛法之興衰,伽藍之住眾,人事物互有因果關係,修志之大用昭然若揭。凡事起頭難,難在初次,然寺志之修纂,每一座都是首次,無論謀事或謀人皆難比照,辛苦之程度,若無心於此者,難以達成任務。有志者,曷興乎來! ──佛光大學教授 闞正宗《宜蘭縣佛寺志》經宜蘭縣佛教會居中連繫,佛光大學闞正宗教授帶領博碩士研究生,分組進行田調與口述訪談。本書以山川地理、歷史圖片、沿革、人物、建築、藝文為綱目撰述,類例分明,含括全面,使閱者很快能因類究書,因書就學。第三集收錄頭城、礁溪的兩間寺院:一、頭城善慧寺前身為宜蘭地區齋教龍華派齋堂之一「募善堂」,建於殖民時期(約1905~1910),由宜蘭仕紳郭進居、吳連三發起建設。戰後經歷任養淨、慧省兩位法師住持領導,逐漸由齋教轉為佛教,並由管理人制改為住持制。民國四十一年十二月「宜蘭縣佛教支會」成立,郭進居被推選為首任理事長。第一任至第三任會址皆設於募善堂。民國八十二年更名為善慧寺。現任住持為明寶法師。二、礁溪福嚴禪寺臺灣光復後創建,民國五十年由基隆月眉山派下普同法師開山。第二任住持宏榮法師於民國六十四年晉山後,重視禪法修持,延續月眉山派宗風與傳統。致力寺院建設及各項弘法活動,也注重文教發展,辦有雜誌、幼稚園,並於電台布教,亦舉辦短期出家,傳授三壇大戒、在家戒會等。民國九十三由宏融法師繼任住持。
【電子書】大圓滿前行(二版)
這是修心的起點,也是終點。《大圓滿前行》是數百年來瞭解佛法的經典之作,此深法包涵佛教一切顯密修要,加持力不可思議。 •你內心對大圓滿真義的了悟,需仰賴這些前行的修持——敦珠仁波切•其他教法認為正行殊勝,而在我們看來,前行才是殊勝的——直貢吉天貢波•唯一實修此前行至為重要。——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自藏文直譯經典*含科判、注釋,便於理解*含〈前行念誦儀軌•開顯解脫道〉,可日常課誦*有完整咒語、儀軌、修法佛像,方便實修學習大圓滿法之前必修的加行學習佛法是為了解脫自在、了卻生死,要能達到這樣的境界,首先要靠有次第的修行。藏傳佛教中無論是哪一個教派,在學習、修持最高的密法之前,都有修加行的傳統。只有把加行修完了,合格上師才會傳授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等無上瑜伽。修行次第極為嚴密。因此,依照傳承上師的規矩次第修行,是必要的。《大圓滿前行》是華智(巴楚)仁波切依照無垢光尊者《大圓滿心性休息》的次第,要求首先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四個共同加行,然後在此基礎上,再繼續修持皈依、發菩提心、觀修金剛薩埵、獻曼達、上師瑜伽的不共加行。晉美彭措法王如意寶曾說:「此《大圓滿前行》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而且具有殊勝竅訣要點。因此,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一部邁向佛果的完整法要本書不僅只是修行大圓滿法前的加行,其實也是一部完整的法要,彙集了佛陀畢生傳法的理論要點和修行次第,作者華智仁波切是兩百多年前的藏地高僧,被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他竅訣式的教言,完全基於經驗,簡單而直接,非常適合一個人由淺入深地修學佛法。對佛教徒而言,它幾乎包含了所有最根本的修行秘訣;對非佛教徒來說,本書也可滅除你的煩惱、痛苦和壓力。本書改變人心的力量非常大,在東南亞、歐美等許多國家,無數人通過學習它、修持它,身心發生了極大改變。藏傳佛教許多偉大上師隨身的日常讀物,殊勝的實修竅訣索達吉堪布翻譯過許多佛典,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曾親自寫序的,只有兩本,《大圓滿前行》就是其中之一。法王晉美彭措要求弟子每年至少看一遍或講一遍《大圓滿前行》;頂果欽哲法王不論去哪裡,總會隨身攜帶《大圓滿前行》,每天讀上幾頁,一生從不間斷;堪布阿瓊是了不起的虹身成就者,他曾依照上師的要求,把《大圓滿前行》完整地背誦下來……大成就者們對本書都如此珍惜,其殊勝與重要可見一斑。《大圓滿前行》好似一位無嗔的上師——耐心解答你的疑惑,並永遠不會對你發脾氣。它給我們帶來的利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位「上師」適合全世界所有的人,如果你沒有見過,我覺得會很可惜。—— 索達吉堪布
【電子書】輪迴的故事:在前世今生發現生命流轉的秘密
●堪欽慈誠羅珠撰寫,堪欽索達吉翻譯,兩大藏傳佛教上師攜手,穿越前世今生……●鐵證如山的前世今生、不可思議的虹光身成就與光天化日下的人身飛空……●從理論到見證,內容精采細膩、有理有據,一睹佛法超越科學表象的博大精深。 真的有「前世今生」嗎?這是迷信還是因果關係? 確實有前世今生,這絕非迷信或道聽塗說。作者不僅親身查訪實例七則,並以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公案與古今大成就者的故事穿插其中,詳述各種不可思議的真實案例,舉證前世今生必然存在的因果關係。 很多人因為接受現代偏西方式的教育,經常在不經任何獨立思考的前提下,輕易就認為前生後世的理念等同於迷信、落後等負面概念。 也有些人不承認心識的連續、遷流性;有些則半信半疑;還有一些儘管從表面看來也在學佛,但因無法從教證、理證確立前後世及業因果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見解也不穩固,隨時有可能發生搖擺。 為了使我們真正明白事理,作者將佛法與現代科學原理結合起來,詳細論證了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其實,佛教理論本足以揭開生死變遷的祕密,但因其闡述的道理非常深奧,而很多人又對它懷抱極大的偏見,因此作者才借助科技理論及當今發生在眾多國家的實例,深入淺出地以現代人能接受的口吻,並與現代人心性十分相合的例證、語言,有理有據地闡釋了關於前後世的正見。 《涅槃經》說:「不見後世,無惡不造。」在21世紀、高度文明發展下,地球上的戰爭與災難卻越演越烈,這就是人們毫不相信前世今生因果與科技日新月異的結果。出版本書,由衷希望大家都能藉此一因緣,重新審視生死名利競賽場的本質,以及被我們無數次踐踏過的人身及生命的本來意義!
【電子書】行到水窮處:退步原來是向前
用感恩的心,讀人生這本難唸的經。在浮躁的社會中,禪學無疑是一潭幽深寧靜的池水,清澈地映照人的內心。禪學的智慧就如同池中蓮花,聖潔而悅人心目。在很多人眼裡,禪學太過神祕,而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理念的堅持,使佛教對大眾的悲憫情懷和普度人生的慈悲,得以發揚光大。即使你很少去寺廟,即使你從不參禪,你也一樣可以得到禪學的智慧。
【電子書】一函徧復講記
印祖應著這個時代的劫難而生,挽狂瀾於既倒,對儒佛道統在中國的傳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函徧復》中,印祖結合著二三十年來的弘法經驗,從實際出發,針對當時淨業行人帶有普徧性的十二類問題,提出了十二條原則。而這十二類問題,也是我們現在的眾生還常常會遇到的。所以,我們現在來討論、學習《一函徧復》,對現實修行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電子書】坐禪(2):次世代版終極佛法
TaiGuangLin禪師以傳法人自居,說明傳法人做的事情大可以分四個部分:第一,佛法的現代化演繹。「現代化」這個詞適用於任何時代,就是用當時流行的語言來傳播佛法。第二,推進佛法的本土化進程。佛法要長久地流傳下去,就要和當地的文化融合到一起,逐漸演化成本土化的宗教,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第三,佛法的發揚光大。這裡有兩件事,一件是在原地弘揚佛法,讓更多人接觸佛法、信仰佛法、修習佛法。還有一件事是向外推廣。這是傳法者所能做的第三件事—佛法的發揚光大。第四,提出適合那個時代人根器的某種修行方法。在十年前的書裡講過修行方法的演化過程。每隔一段時間,眾生的根器會跌落一個層次,這時候就會出現新的傳法者,提出一種新的、適合當時代人根器的修法。這是傳法者所能做的第四件事—根據當時求法眾生的根器,提出相應的修行方法。
【電子書】唯識新裁擷彙
唯識之學,治者由來艱之,名相析之盡其細,術語表之極其嚴,前人有入海算沙之歎,窺師受嘔心吐血之困,可以想見其然也。近世科學興,哲學亦起而標兢,釋門唯識,竟成為時尚之學。治佛學者,不述之以為陋,治哲學者,不習之未為博,夫如是矣,然其勢之興也時以暴,之輟也時以忽,仍以其尋繹繁密,文句聱牙,非有靜定之心,剛毅之力,未易深造,故雖趨之者眾,迄無暢達之象焉。
【電子書】成唯識論料簡
《成唯識論料簡》,(唐)窺基撰。二卷。又稱《唯識論料簡》、《成唯識開發》、《成唯識論開發》、《唯識論開發》、《唯識開發》、《開發章》,略稱《唯識料簡》。「料簡」者,抉擇也。係依十門,分別判釋,抉擇宗要。疏中,除闡述各家學說外,亦舉印度外道、大小乘等異說,並援引經典,加以分析論述,或設問題,使其論義鮮明,易於理解。(佛光山電子大藏經)
【電子書】圓覺經直解
圓覺經者。佛入大光明藏三昧。文殊普賢等十二大士次第請問修證法門。佛一一指示一心之法。因而經有十二章。憨山大師由曹溪歸隱匡山。於七十五歲時。禪暇展卷。以圭峰圓覺經略疏與大鈔。文有所捍格。義有所不達。義不達則理觀難明。理觀不明則恍惚枝歧而無所趨向矣。是以不得不寫此直解。以了達佛意為主。而不事文言。為便修行者易於明白。誠稀有難得法寶也。
【電子書】覺21:達摩覺觀 二十一天豐盛之旅
◎善巧說法,開示達摩祖師《血脈論》、《悟性論》等明心寶典。◎字字真見,句句入心,簡單易學,為現代人進入禪門的金鑰。◎面對自我,心地練習,與自己寧靜對話,以契無上心法。本書是作者見壽法師帶動居士21天靜坐、21天養成好習慣的線上用功紀錄。經由21天學習,創造難能可貴的「禪喜」、「法悅」。為讓更多人能循序建立覺知的智慧,故將開示引導謄編此書,以饗同好。開示是依「達摩祖師禪」、「達摩三經」的內文,深入淺出~教導忙碌的現代人,如何運用佛法中「覺性」、「覺知」的鍛練,改變錯誤的生活認知,和因循的習慣。法是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不分身分高低、能夠一卷一卷依照內文學習,二十一天即可改變生命,真正進入喜樂之禪生活。達摩覺觀21天豐盛之旅21天改變自己21天與覺相合21天明心見性從鑽石到禪師,想知道一個鑽石般的貴婦與禪師的差別嗎?見壽法師,一個曾經坐擁人間富貴、出入都是鑽石翡翠般的精鑽人物,如何找到自己自性的安身立命之處?從人人羨慕的名車、洋房、翡翠、鑽石堆克拉克拉、順遂無憂的生活中,一轉人生跑道,進入全然修行的「當下」?生活與禪、高與低、美與醜?這些一般人口中對立的形容詞在禪師眼中、也只是「名詞」?沒有辦法去定義的「絕對」、不被固定修行成見束縛的「當下」。從「覺」的生活來看待一切的「緣起」〜創造緣起,運用緣起、不住緣起、放下緣起〜這是一個自在的人看待生命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對見壽師父的觀點:隨緣度眾、不捨一眾生〜歡迎你 慢慢地進入這一個接受自己的過程 創造自己值得的人生
【電子書】覺21:達摩覺觀 二十一天豐盛之旅
◎善巧說法,開示達摩祖師《血脈論》、《悟性論》等明心寶典。◎字字真見,句句入心,簡單易學,為現代人進入禪門的金鑰。◎面對自我,心地練習,與自己寧靜對話,以契無上心法。本書是作者見壽法師帶動居士21天靜坐、21天養成好習慣的線上用功紀錄。經由21天學習,創造難能可貴的「禪喜」、「法悅」。為讓更多人能循序建立覺知的智慧,故將開示引導謄編此書,以饗同好。開示是依「達摩祖師禪」、「達摩三經」的內文,深入淺出~教導忙碌的現代人,如何運用佛法中「覺性」、「覺知」的鍛練,改變錯誤的生活認知,和因循的習慣。法是不分國界、不分宗教、不分身分高低、能夠一卷一卷依照內文學習,二十一天即可改變生命,真正進入喜樂之禪生活。達摩覺觀21天豐盛之旅21天改變自己21天與覺相合21天明心見性從鑽石到禪師,想知道一個鑽石般的貴婦與禪師的差別嗎?見壽法師,一個曾經坐擁人間富貴、出入都是鑽石翡翠般的精鑽人物,如何找到自己自性的安身立命之處?從人人羨慕的名車、洋房、翡翠、鑽石堆克拉克拉、順遂無憂的生活中,一轉人生跑道,進入全然修行的「當下」?生活與禪、高與低、美與醜?這些一般人口中對立的形容詞在禪師眼中、也只是「名詞」?沒有辦法去定義的「絕對」、不被固定修行成見束縛的「當下」。從「覺」的生活來看待一切的「緣起」〜創造緣起,運用緣起、不住緣起、放下緣起〜這是一個自在的人看待生命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對見壽師父的觀點:隨緣度眾、不捨一眾生〜歡迎你 慢慢地進入這一個接受自己的過程 創造自己值得的人生
【電子書】無罣礙
讀《心經》,讓你放下罣礙、看見可能,得到自由心經滙集了釋迦牟尼佛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遇到違緣、困難或痛苦時,若能將自心專注於空性境界並念誦《心經》,一定會獲得力量——索達吉堪布*喇榮五明佛學院備受尊敬的索達吉大堪布傳講*補充講解心經(燉煌石室本)中的序分和流通分,完整學習《心經》*以詳細的科判架構逐字講述,是修習《心經》甚深智慧的基礎*含《心經》修持法,是實修心經必知的法門心經蘊含了能到達彼岸的智慧《心經》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意指智慧到達彼岸的心經。雖然只有短短260字,但釋迦牟尼佛對空性的教法,都涵攝其中。藉著空性的智慧,能掃除一切無明與執著,讓清淨的本心浮現,自然就能無有罣礙、得到自由,度到解脫的彼岸。‧世間人總是將空的東西執為不空,將無我執為有我,將不清淨執為清淨,將不快樂執為快樂。‧一切色法都是不存在的;而在不存在當中,萬法又都可以顯現。‧讀《心經》是為了破相、破我執。如果真正能破掉我執,那麼輪迴的根本——無明也就不存在了。‧通達了般若空性,就不會再患得患失、焦慮不安,從而斷除自相續中的障礙,斷除障礙以後,依障礙而生的恐怖也就全部消失了。‧加持就是力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有空性力的加持、佛威力的加持、真實諦的加持。如果我們對《心經》具足信心,還會得到自己信心力的加持。索達吉堪布最具次第的心經傳講帶領你一步一步聞思《心經》、修持《心經》、體驗《心經》‧講解心經的緣起、譯本與譯者‧藏傳《心經》與漢傳《心經》的相互補充‧什麼是般若空性、如何修持般若空性,到達般若空性後的功德‧從顯宗與密宗兩種角度解釋空性‧了解般若波羅蜜多心咒的顯義與隱義‧如何修持《心經》
【電子書】青山無語,雲無跡
一位中國佛教法師,如何成為美國陸軍宗教師?真實的人生故事,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就像山、雲一樣,無言勝有言,無跡勝有跡。可以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人生故事,往往只是人生的記憶片段,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楔子人生青山無語,雲無跡。寫這故事,是同心的對話,但同心的對話又如影虛無。就像今早的雲,落在伊利森公園,南端山頂樹樵上坐,不經意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洛城有雨的季節是少見的,今年雨下多了,夜裡嘩嘩啦啦。連續三天兩夜,又兩天一夜,傾盆而下,淋醒夢中人。然後,天冷了,比過去冷。讓人想起冬季有未了的心願。彷彿洛磯山脈重疊峰巒上積雪,擠壓山脊,嗄嗄呤。大熊湖的水也封凍了,熊山上的樹,在風雪的世界裡多株倒。或許人生如夢,夢人生?夢世界裡白雪皚皚,風撫山湖。醒來,雪消融了,風一去不返,去了又返?宛如秋去冬來又一春,沙漠時有風回旋。天意又有誰能測呢?於是,我想到了放下所有,拎個簡單行囊,裝上衲衣幾件,僧鞋一雙。去踏雪的皚皚,去追風的無常,去看心靈世界的夢回天地,去償還未了的宿世前緣。
【電子書】逐跡佛陀
佛陀是怎樣的人?他如何與人相處?&從最悠久的巴利三藏文獻,看最真實的佛陀生平事蹟!&再現2500年前的印度,跟隨佛陀塵土上的足跡!&&&「我喜歡把佛陀看作人──一位超凡脫俗的人,正如達彌卡法師所展示的那樣。」&──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Sarah Shaw&&&這是一本根據佛陀生平的最早記錄──巴利三藏古籍撰寫的佛陀傳記。達彌卡法師引用了大量經文,通過嚴謹的論證和推敲,完整地把佛陀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法師筆下的佛陀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直觀的看到他為了廣泛地傳播佛法,如何四處奔波──一次弘法之旅中要走多少公里、忍受何等的艱辛,在橋樑稀少的地方如何渡河等細節。忠實地還原最早古籍中所記載的歷史場景,沒有華麗的傳奇故事而盡顯真實──這就是最初幾代佛教徒眼中的佛陀,而不僅是讓佛陀更符合現代人的想像。&&&偉大的世尊與常人一樣,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舉棋不定或是受人責難。這與我們以往了解的佛陀形象或許截然不同,但顯得更具人性且立體。閱讀本書就好似親臨現場,見證佛陀怎麼面對教團內部的危機、引導性情各異的僧俗弟子──透過觀察佛陀如何體現過人的智慧和慈悲,克服世俗困境,我們也在心中升起了對佛陀的虔誠與信心。這是一本具有深度且結合了傳記、宗教和歷史的精采傳記,我們能從中更加理解佛教的真意,是你了解佛陀的絕佳選擇!&&&◎想了解佛陀生平?就看這本!&1)源自最悠久的巴利典籍:本書取材自最古早的巴利三藏經典,作者達彌卡法師嚴謹的推敲與考證,忠實完整地還原佛陀的一生!&2)有別於華麗的佛陀傳說,真實呈現「人類佛陀」:本書沒有令人目眩神迷、詞藻華麗的神奇故事,作者筆下的佛陀和常人無異,完全的人性化而盡顯真實,與我們更加貼近!&&3)全方面的考察與釐清:此書不僅清楚記錄了佛陀的一生,連佛陀一天之內的活動都詳細的考察。此外,法師亦釐清一些關於佛陀生平的疑團和誤解,例如,為什麼佛陀只有羅睺羅一名兒子?他的死因是否與進食不潔食物有關?為讀者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
【電子書】逐跡佛陀:巴利古籍所載的佛陀生平
佛陀是怎樣的人?他如何與人相處?&從最悠久的巴利三藏文獻,看最真實的佛陀生平事蹟!&再現2500年前的印度,跟隨佛陀塵土上的足跡!&&&「我喜歡把佛陀看作人──一位超凡脫俗的人,正如達彌卡法師所展示的那樣。」&──牛津大學佛教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Sarah Shaw&&&這是一本根據佛陀生平的最早記錄──巴利三藏古籍撰寫的佛陀傳記。達彌卡法師引用了大量經文,通過嚴謹的論證和推敲,完整地把佛陀的一生呈現在讀者眼前。法師筆下的佛陀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直觀的看到他為了廣泛地傳播佛法,如何四處奔波──一次弘法之旅中要走多少公里、忍受何等的艱辛,在橋樑稀少的地方如何渡河等細節。忠實地還原最早古籍中所記載的歷史場景,沒有華麗的傳奇故事而盡顯真實──這就是最初幾代佛教徒眼中的佛陀,而不僅是讓佛陀更符合現代人的想像。&&&偉大的世尊與常人一樣,也會做出錯誤的判斷、舉棋不定或是受人責難。這與我們以往了解的佛陀形象或許截然不同,但顯得更具人性且立體。閱讀本書就好似親臨現場,見證佛陀怎麼面對教團內部的危機、引導性情各異的僧俗弟子──透過觀察佛陀如何體現過人的智慧和慈悲,克服世俗困境,我們也在心中升起了對佛陀的虔誠與信心。這是一本具有深度且結合了傳記、宗教和歷史的精采傳記,我們能從中更加理解佛教的真意,是你了解佛陀的絕佳選擇!&&&◎想了解佛陀生平?就看這本!&1)源自最悠久的巴利典籍:本書取材自最古早的巴利三藏經典,作者達彌卡法師嚴謹的推敲與考證,忠實完整地還原佛陀的一生!&2)有別於華麗的佛陀傳說,真實呈現「人類佛陀」:本書沒有令人目眩神迷、詞藻華麗的神奇故事,作者筆下的佛陀和常人無異,完全的人性化而盡顯真實,與我們更加貼近!&&3)全方面的考察與釐清:此書不僅清楚記錄了佛陀的一生,連佛陀一天之內的活動都詳細的考察。此外,法師亦釐清一些關於佛陀生平的疑團和誤解,例如,為什麼佛陀只有羅睺羅一名兒子?他的死因是否與進食不潔食物有關?為讀者還原當時的歷史場景!
【電子書】青山無語,雲無跡:我在美國陸軍的弘法因緣
一位中國佛教法師,如何成為美國陸軍宗教師?真實的人生故事,是無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就像山、雲一樣,無言勝有言,無跡勝有跡。可以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人生故事,往往只是人生的記憶片段,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楔子人生青山無語,雲無跡。寫這故事,是同心的對話,但同心的對話又如影虛無。就像今早的雲,落在伊利森公園,南端山頂樹樵上坐,不經意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洛城有雨的季節是少見的,今年雨下多了,夜裡嘩嘩啦啦。連續三天兩夜,又兩天一夜,傾盆而下,淋醒夢中人。然後,天冷了,比過去冷。讓人想起冬季有未了的心願。彷彿洛磯山脈重疊峰巒上積雪,擠壓山脊,嗄嗄呤。大熊湖的水也封凍了,熊山上的樹,在風雪的世界裡多株倒。或許人生如夢,夢人生?夢世界裡白雪皚皚,風撫山湖。醒來,雪消融了,風一去不返,去了又返?宛如秋去冬來又一春,沙漠時有風回旋。天意又有誰能測呢?於是,我想到了放下所有,拎個簡單行囊,裝上衲衣幾件,僧鞋一雙。去踏雪的皚皚,去追風的無常,去看心靈世界的夢回天地,去償還未了的宿世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