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覺:尋師身影不是夢
僅以此書紀念 聖嚴法師 圓寂15週年歷經12年,繼2010年製作《他的身影1》影集,製作人張光斗與《他的身影2》團隊,在2022年8月再度踏上聖嚴法師海外弘化的行旅,前往波蘭和英國、克羅埃西亞、以色列、巴基斯坦、瑞士、墨西哥、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拍攝、採訪。張光斗隨師記行十多年,許多聖嚴法師悲心度化的身影在他心中,此行,雖沒有法師色身可追隨,卻有更多的承擔與願力,願將法師在海外弘化的點滴,以及悲心傳承的禪法,在西方的延續與發揚,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感受法師的宏願。
【電子書】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
◎「藍氏動定禪」能補足靜定的不足,並成為其他佛法修行之助行。◎「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電子書】覺:尋師身影不是夢—緬懷聖嚴師父圓寂15週年
僅以此書紀念 聖嚴法師 圓寂15週年歷經12年,繼2010年製作《他的身影1》影集,製作人張光斗與《他的身影2》團隊,在2022年8月再度踏上聖嚴法師海外弘化的行旅,前往波蘭和英國、克羅埃西亞、以色列、巴基斯坦、瑞士、墨西哥、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地拍攝、採訪。張光斗隨師記行十多年,許多聖嚴法師悲心度化的身影在他心中,此行,雖沒有法師色身可追隨,卻有更多的承擔與願力,願將法師在海外弘化的點滴,以及悲心傳承的禪法,在西方的延續與發揚,呈現在世人的面前,感受法師的宏願。
【電子書】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下冊)
◎「藍氏動定禪」能補足靜定的不足,並成為其他佛法修行之助行。◎「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電子書】你在忙什麼?
有苦就有法 法為清淨水,洗淨愛欲塵身體的忙碌,根本在心佛法不僅是種信仰,更是一種智慧,願佛教讓心靈寧靜的智慧,能幫助你減少無意義的忙碌,活得更加淡定。 【索達吉堪布給現代人的心靈法語】 洗濯塵世的說法者,守護心靈的藏傳佛教大德、暢銷書《苦才是人生》作者,在哈佛、耶魯、史丹福、牛津、劍橋、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索達吉堪布,從現代人最關心的財富、壓力、愛情、幸福等主題入手,為終日奔忙的芸芸眾生開示讓自己心靈沉靜的法門。 *額外收錄大師與年輕人的現場對話,百則對智慧,對人生最素樸的問題,每一則背後都顯露著佛法。 ◎關於財富:一生賺再多的錢,70%是留給別人花的,不如盡量把它用在有意義的事上。 ◎關於愛情: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追求愛情時,心裡要有一些關於無常的準備。 ◎關於壓力:佛教中講苦,並不是逃避,有一顆隨緣心,常常幫助別人,不只光關心自己,痛苦就會愈來愈少。 ◎關於利他:有時候,你愈是想自己,愈得不到什麼利益,心裡愈是裝著別人,福報反而不期而至。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略稱,意思是勇敢的心,敢於放下自己,萬難無畏的去利他,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關於貪欲:貪欲真的非常可怕,在它驅使下所做的一切,暫時看不出什麼危險,但如同溫水煮青蛙,等意識到問題嚴重,就來不及了。 ◎關於我執:私心少了,天地就寬了,我執大的人,哪怕給他全世界所有的一切,仍有諸多不滿。放下我最好的方法,就是利他。 ◎關於幸福:真正的幸福,要建立在內心上,知足,就是獲得幸福的藥方,有了它,哪怕人生過得平淡無奇,照樣可以品味幸福。
【電子書】善財五十三參
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是佛教思想中,非常有名的故事。本書係華嚴經─入法界品的白話譯著,隨著善財童子參訪,引您歷見百多位佛門智者的法門要義,增加您的智慧與喜樂。在佛經中提到學佛者,遊行參訪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大般若經》中,一再向東參訪的曇無竭菩薩;另一個是《華嚴經》中,一再向南參訪的善財童子。在五十三參中,化除了種種對立。如化善惡為一體中的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婆須蜜多女等的貪、嗔、癡,皆可轉化為無上菩提。又如內外一體的長者、居士等與比丘、比丘尼皆可為善友,可知五十三參中,處處彰顯圓融的法界性德。
【電子書】楞嚴經蠡測【第伍冊】
*一賭唐宋時期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元禪師等大師龍象輩出的燦爛輝煌文化!&*揭開國公王安石、尚書張商英等文人大家浸習《楞嚴經》融入人生的獨到心得!&*闡述《楞嚴經》七處徵心、能所相對的境界和覓心法門的殊勝竅訣!&《楞嚴經》自唐代漢譯以來,風行中國多年,歷朝振翹搖楚的俊彥之才均有深入其中,直探心源之人,紛呈至今數說不盡,在唐宋所有的為官為仕文林士族之列,若要說有人對於《楞嚴》一書像王安石研究得透徹的,實為屈指可數。&王安石不但貴為丞相,最後也被封為荊國公,他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傳奇,就連歐陽修也曾經不止一次地讚美他,甚至於寫下了「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他自幼因為家庭宗教信仰,以及他的父親家中所供奉的西方三聖,奠定了他在未來的下半生修學佛法的因緣。他日後鑽研《楞嚴經》深入研究到二十五位菩薩圓通章時,其中的幾位菩薩的修行法門,這影響王安石極深、極廣,特別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王安石對於《楞嚴經》幾乎日日捧誦,時時參究,每每讀後多做眉註,閱後小得,數年之內足以用車載斗量、牙籤萬軸形容亦不為過。他獨步《楞嚴》,在佛門中無人不曉,尤以洪覺範特別以文讚嘆,本書即以王安石的軼事為軸,引領出《楞嚴經》中的諸般奧義及唐宋之際無數《楞嚴》學人之佚事。其人其事,典型在夙,值得學人仔細品讀。&& 當這些老修行和諾那活佛談到了《楞嚴經》的內容跟核心的時候,諾那活佛擊掌稱妙並且說到:「其實,你們的無上大法在中國早就俱足了,為何要捨近求遠?」 吾人的內心其實存在著真心,這一片真心就是《楞嚴經》的核心,妙明真心的所在。當修行獲得了真心現前便能明瞭所謂的「真心」,它是遍十方一切處。學習《楞嚴經》對於現代人來講最重要的是要讓現代人了解到,在生活中為什麼會容易產生那麼多的糾葛?
【電子書】觀修《金剛經》
《金剛經》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經中透過世尊與弟子的對談,闡述空性的教義,強調對事物真實本質的正確認識,達到超越煩惱的境地。空性的理解對於掌握佛教核心教義、培養智慧和實踐慈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並對佛教徒的修行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導性的價值。 ‧本書為雪歌仁波切於2017年在台灣舉辦的《金剛經》觀修營講記全書共有35講,講解主要以玄奘法師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主,參照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引用世親菩薩《金剛經七義》的科判,再根據經中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分段,逐段講解,同時也參考蓮花戒大師的《金剛經》注釋,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脈絡。 ‧運用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深入剖析、探究《金剛經》本書引用科判、對談、分類,內容看似龐大,但也因為如此,能夠讓讀者用最具系統、邏輯和思辨的方式認真深讀《金剛經》。只要跟著本書的章節,好好觀想、思惟、學習,便能抓住《金剛經》前後脈絡中的道理。
【電子書】觀修《金剛經》
《金剛經》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經中透過世尊與弟子的對談,闡述空性的教義,強調對事物真實本質的正確認識,達到超越煩惱的境地。空性的理解對於掌握佛教核心教義、培養智慧和實踐慈悲有著深遠的影響,並對佛教徒的修行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導性的價值。 ‧本書為雪歌仁波切於2017年在台灣舉辦的《金剛經》觀修營講記全書共有35講,講解主要以玄奘法師所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為主,參照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引用世親菩薩《金剛經七義》的科判,再根據經中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分段,逐段講解,同時也參考蓮花戒大師的《金剛經》注釋,幫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金剛經》的脈絡。 ‧運用世尊與須菩提的對談深入剖析、探究《金剛經》本書引用科判、對談、分類,內容看似龐大,但也因為如此,能夠讓讀者用最具系統、邏輯和思辨的方式認真深讀《金剛經》。只要跟著本書的章節,好好觀想、思惟、學習,便能抓住《金剛經》前後脈絡中的道理。
【電子書】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3):探索小乘與大乘之間的精髓教義
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深透的體現了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本書為《維摩詰經》第四品「菩薩品」及第五品「文殊師利問疾品」的內容解讀。范明公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之道,即「不捨小乘,不住大乘」。這表示,大乘菩薩道為最尊、最上、最第一之法,但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如六度萬行、三十七道品皆為修行基礎。提醒中土眾生修佛之人應以小乘為根基起修,唯有根基築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也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維摩詰經》是中華佛教史上一部著名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史影響非常巨大。它一共有三卷,十四品,字數為33,236個字。目前《維摩詰經》流傳有七個版本,其中流通最廣且影響力最大是中國姚秦時代,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也是這本書所依據講解的版本。《維摩詰經》分三卷,按照佛經的分類,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前提,即為什麼講這部經?主題是什麼?它主要講述法會的緣起。第二部分「正宗分」:第二品到第十二品是正宗分,是《維摩詰經》的主幹部分。第三部分「流通分」:第十三和十四品是流通分,即流通這部經典的功德所在,盛讚受持宏傳這部經典。在學習經文前,先瞭解這十四品的大意,這是研讀經典的學習方法:第一步先對經典建立一個框架體系,清晰經文的脈絡後,再進一步分解成局部,深入學習經義。從一至十二品著手,先瞭解經文的緣由及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是從第四品是菩薩品,聲聞乘的弟子不敢去,佛祖又選哪位去呢?於是選大乘的菩薩,比如彌勒,光嚴童子等大乘菩薩,然而這等大乘菩薩也覺得自己道行、境界遠遠不及維摩詰居士,也不敢代表佛祖前去問疾。這一品詳細講述這幾位大菩薩具體哪些修行境界不如維摩詰。這裡所說的維摩詰問疾,僅僅是一個事件,借由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於修行境界(包括修行方法的高低)的闡述。第五品是文殊師利問疾品,前面聲聞乘弟子和大乘菩薩都不敢去,於是佛祖就命大乘菩薩中智慧的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前去。通過文殊師利帶領著眾聲聞及大乘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在維摩詰的住所,與維摩詰居士反復論法。這一品深入地闡明:什麼是空,什麼是菩薩行等大乘經義,這是《維摩詰經》裡很重要的一品。以上講述的是《維摩詰經》主要的觀點、話題、以及充分的解答,這是整部經文的主體。事實上,如前所提及《維摩詰經》的重要性,主要在以下二點:第一:《維摩詰經》裡面的論點和主題是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這些在《維摩詰經》裡講得非常透徹。從思想、義理這個方面來講,整部《維摩詰經》有兩個最重要的觀點:第一個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第二個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第一個觀點即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唯心淨土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涉及,但只有《維摩詰經》裡講述最直截了當,最生動透徹,它對中國的佛教——天臺、華嚴、禪宗這幾個宗派的影響非常巨大。第二個觀點即世間及出世間不二,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對立起來,它是不二即沒有差別,這裡主張是出世就是入世,這是《維摩詰經》最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身就是一個為化度眾生而出入世間的人,更甚的是他常在世間諸淫舍酒肆出入(淫舍即紅燈區、夜總會、妓院),天天聲色犬馬,天天喝酒吃肉,但他同時又能保持一塵不染的大悲菩薩。他為什麼要化身成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就很違反佛理、佛戒、佛律,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誡修行的眾生應該做到「隨所化生而取佛土」(這是經典裡面的語言),即心中不要有分別,沒有什麼低劣的行業是不可能去修行的;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我大乘菩薩在,我用我的方法去救度他們,度化他們,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它的精神。這樣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把從前被供奉起來的佛教,且高高在上地位給拉下來,拉回到眾生的尋常日用間,使佛教更加落地,也只有更加落地的佛教,才能深植於本土,更廣傳留故。
【電子書】明公啟示錄:解密維摩詰經的大乘佛法實踐道3
何謂真正的道場?何為授記?何為著魔?何為真正的布施?維摩詰藉由機緣為菩薩四大弟子們說法,傳達般若智慧皆從有為法而來,都應從最基本的小乘教義開始修起,把根基打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由專研多年的范明公以深入淺出方式,點明《維摩詰經》的重要性有二:第一:此為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深透的體現了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本書為《維摩詰經》第四品「菩薩品」及第五品「文殊師利問疾品」的內容解讀。范明公先生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讀者呈現了大乘菩薩道的修行之道,即「不捨小乘,不住大乘」。這表示,大乘菩薩道為最尊、最上、最第一之法,但修行還需從最低處起修,如六度萬行、三十七道品皆為修行基礎。提醒中土眾生修佛之人應以小乘為根基起修,唯有根基築穩了,才能走向大乘菩薩道,也才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之道!@特色1:保留典故及故事,吸引一般人容易閱讀:《維摩詰經》中故事性很強元素,例如天女散花、請飯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鮮活,想像奇迥,富於文學趣味。而且《維摩詰經》中的許多典故,多變成禪宗公案。 @特色2:釋義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入門:用淺近的方法引生大眾的信仰,是大乘經典的一大特色。@特色3:運用現今社會情況帶入經義:以其慣有的現代筆法來執寫此部經典,教導眾生如何在入世的生活中,以出世心來應變各種生活中的困頓與難題、苦難、病苦。@特色4:以凡人非居士或修佛者更貼近經典:身為紅塵人更知紅塵事,因此以其凡夫俗子身份寫來此部經典,讓佛法教義更簡單易讀、更與生活息息相關。《維摩詰經》是中華佛教史上一部著名的經典,對中國佛教史影響非常巨大。它一共有三卷,十四品,字數為33,236個字。目前《維摩詰經》流傳有七個版本,其中流通最廣且影響力最大是中國姚秦時代,由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翻譯的版本,也是這本書所依據講解的版本。《維摩詰經》分三卷,按照佛經的分類,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序分」:序分就像一個前提,即為什麼講這部經?主題是什麼?它主要講述法會的緣起。第二部分「正宗分」:第二品到第十二品是正宗分,是《維摩詰經》的主幹部分。第三部分「流通分」:第十三和十四品是流通分,即流通這部經典的功德所在,盛讚受持宏傳這部經典。在學習經文前,先瞭解這十四品的大意,這是研讀經典的學習方法:第一步先對經典建立一個框架體系,清晰經文的脈絡後,再進一步分解成局部,深入學習經義。從一至十二品著手,先瞭解經文的緣由及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是從第四品是菩薩品,聲聞乘的弟子不敢去,佛祖又選哪位去呢?於是選大乘的菩薩,比如彌勒,光嚴童子等大乘菩薩,然而這等大乘菩薩也覺得自己道行、境界遠遠不及維摩詰居士,也不敢代表佛祖前去問疾。這一品詳細講述這幾位大菩薩具體哪些修行境界不如維摩詰。這裡所說的維摩詰問疾,僅僅是一個事件,借由這個事件引發了很多關於修行境界(包括修行方法的高低)的闡述。第五品是文殊師利問疾品,前面聲聞乘弟子和大乘菩薩都不敢去,於是佛祖就命大乘菩薩中智慧的代表——文殊師利菩薩前去。通過文殊師利帶領著眾聲聞及大乘菩薩去探視維摩詰,在維摩詰的住所,與維摩詰居士反復論法。這一品深入地闡明:什麼是空,什麼是菩薩行等大乘經義,這是《維摩詰經》裡很重要的一品。以上講述的是《維摩詰經》主要的觀點、話題、以及充分的解答,這是整部經文的主體。事實上,如前所提及《維摩詰經》的重要性,主要在以下二點:第一:《維摩詰經》裡面的論點和主題是我們修行大乘佛法的方法及修行境界的最佳指導,是修行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區別。第二:如何修行大乘的佛法才能走上一條成佛大道。這些在《維摩詰經》裡講得非常透徹。從思想、義理這個方面來講,整部《維摩詰經》有兩個最重要的觀點:第一個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第二個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是畫龍點睛之筆。第一個觀點即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唯心淨土在不少的經典中都有涉及,但只有《維摩詰經》裡講述最直截了當,最生動透徹,它對中國的佛教——天臺、華嚴、禪宗這幾個宗派的影響非常巨大。第二個觀點即世間及出世間不二,不能把世間和出世間對立起來,它是不二即沒有差別,這裡主張是出世就是入世,這是《維摩詰經》最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身就是一個為化度眾生而出入世間的人,更甚的是他常在世間諸淫舍酒肆出入(淫舍即紅燈區、夜總會、妓院),天天聲色犬馬,天天喝酒吃肉,但他同時又能保持一塵不染的大悲菩薩。他為什麼要化身成這樣?給我們的感覺好像就很違反佛理、佛戒、佛律,其實他是用這種方式來告誡修行的眾生應該做到「隨所化生而取佛土」(這是經典裡面的語言),即心中不要有分別,沒有什麼低劣的行業是不可能去修行的;只要有眾生的地方,就有我大乘菩薩在,我用我的方法去救度他們,度化他們,這是一種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俗而化它的精神。這樣出世又入世的精神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把從前被供奉起來的佛教,且高高在上地位給拉下來,拉回到眾生的尋常日用間,使佛教更加落地,也只有更加落地的佛教,才能深植於本土,更廣傳留故。
【電子書】甘露心華:《道之三主要》釋義
《道之三主要》是一部由至尊宗喀巴祖師親著的菩提道次第論著。全文只有十四偈、五百多字(註:漢譯本為三百九十九字),但卻已統攝了三藏一切佛法義理在內。極適合研學《廣論》的人士加以修學;對未曾研學《廣論》的人來說,本論亦是一本能令瞭解三藏佛法之心髓的寶典。
【電子書】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凡四卷。唐代窺基撰。略稱《成唯識論樞要》、《唯識論樞要》、《唯識樞要》。或單稱《樞要》。係闡述《成唯識》之中心綱要,明辨其旨,使令確切,如在掌中,故稱「掌中樞要」。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係唯識三種註疏之一,與《成唯識論演秘》、《成唯識論了義燈》併稱為「唯識三疏」,或「唯識三個疏」。卷首初以五門分科,即攝明時益、辨宗體、歸名乘、攝藏分、敘因釋,次以彰論同異、教歸所在、敘釋題文等三門分別論述。本書初敘成唯識論之成立、傳來、糅譯等因緣,次釋本論之題目及所被之根機,其次解釋論文,於《成唯識論述記》所說之未詳盡處,更詳釋之,特別對唯識三十頌科段、五種姓義、三類境等重要問題,均廣泛解其論意。文中處處揭有「如疏」或「如唯識章說」之語,可知本書似完成於《成唯識論述記》及《大乘法苑義林章》之後,然述記中亦有「如樞要說」或「如別章」等語;故可推知本書及述記應於同時完成者。註釋書有唐代智周之《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憬興之《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等。【佛光大辭典】
【電子書】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佛說法四十九年,全部精義實匯歸於般若大海。《中論》為渡般若之慈航;《入中論》乃達《中論》之梯階。總其要旨是在成立一切法無自性而建立因果緣起。惟文義幽邃極難通達!宗喀巴大師從而疏之,顯彼密意。全論以十波羅密配釋十地。其前五度及後四度與大乘各宗無大差異,而〈慧品〉中則詳辯正見廣為質難,不但不共瑜伽經有,且不共自續別於他生義中廣破唯識分及清辨精微奧妙歎未曾有,諸有智者幸善觀擇次封仰慕此論。
【電子書】能斷(二版)
手捧金剛經,能斷一切苦!在哈佛、耶魯、史丹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索達吉堪布的生命開示*本書附索達吉堪布專門請人繪製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全彩畫像,開經前恭敬默唸佛號,可助理解經義。《金剛經》是能斷人生各種執著,給身心帶來強大正能量的生命開示,只要你掌握了哪怕只是其中短短一句的智慧,就能使你強大。對世界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以現代的方式,逐字逐句解說《金剛經》,給你能斷煩惱的智慧,告訴你斬斷各種執著最為殊勝的竅訣和方便。˙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會鹹得發苦,而撒進一座湖裡,就沒什麼味道。同樣,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也取決於盛它的容器。˙處境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是造成我們痛苦的主因,對外境的執著,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本來源。˙想徹底根除痛苦,不能一味從改變外在環境下手,更應該從斬斷內心的執著做起!˙很多人認為空性是什麼都「沒有」,但實際上恰恰相反,空性是什麼都「有」。˙萬法如果不空,就不可能有無常變化,就像一顆種子,不空,它永遠無法結出果實。˙正因為是空性,才會隨緣而變,才能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起伏不定、喜怒哀樂,這一切看似實實在在,但你若學了《金剛經》,就會明白:它並不是人生的真相。只有斷除了對萬法的執著,通達本來無「我」,才會懂得人生到底是什麼──索達吉堪布
【電子書】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上冊)
◎「藍氏動定禪」能補足靜定的不足,並成為其他佛法修行之助行。◎「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電子書】達摩少室六論
◎達摩少室六論:二入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無心論、絕觀論。◎這本書為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翻譯完《達摩少室六論》之後,重讀校對經文的當下,不時地從內心發出由衷的讚嘆:「這麼好的修行題材早該問世!」但實情是,也許是不容易解讀吧!人說佛法淵深浩瀚如海,指的是難以言宣的源頭真理,以及一些綴述它的形上描繪,但是事理若無形又怎能以有形言語文字來解說它呢?我們說儘管如此,還是要有一些近於真理的周邊旁說來窺探真相,所謂月影非月也離不開月,以用來反作推敲,求得心法。凡此,這都是為了幫助學人趨登彼岸,到達心境安寧的港灣。這本書是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他們是禪門宗匠,來解釋本來面目的真理再自然不過了。是以,更突顯了這本論集的重要性。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例如對於「殺盜淫」的情形要怎麼面對的迷惘解惑,讓人們在處事心態上有個方向。因此,我個人極為推崇這本論集重現於讀者。
【電子書】達摩少室六論
◎達摩少室六論:二入四行觀、血脈論、悟性論、破相論、無心論、絕觀論。◎這本書為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翻譯完《達摩少室六論》之後,重讀校對經文的當下,不時地從內心發出由衷的讚嘆:「這麼好的修行題材早該問世!」但實情是,也許是不容易解讀吧!人說佛法淵深浩瀚如海,指的是難以言宣的源頭真理,以及一些綴述它的形上描繪,但是事理若無形又怎能以有形言語文字來解說它呢?我們說儘管如此,還是要有一些近於真理的周邊旁說來窺探真相,所謂月影非月也離不開月,以用來反作推敲,求得心法。凡此,這都是為了幫助學人趨登彼岸,到達心境安寧的港灣。這本書是達摩祖師和其弟子修行的經驗累積,也沿用了佛陀所說經要而留下的心得記錄。他們是禪門宗匠,來解釋本來面目的真理再自然不過了。是以,更突顯了這本論集的重要性。除了第一義諦的述說,在入世法方面,也解釋了修行人於世間法,要如何應對的態度,例如對於「殺盜淫」的情形要怎麼面對的迷惘解惑,讓人們在處事心態上有個方向。因此,我個人極為推崇這本論集重現於讀者。
【電子書】藍氏動定襌:最實用的佛法修行法(上冊)
◎「藍氏動定禪」能補足靜定的不足,並成為其他佛法修行之助行。◎「藍氏動定禪」讓你「整天」都可以利用時間不斷持續修行。◎作者佛理精湛,同時自己身體力行,並以醫者專業見證成效。作者提出「藍氏動定禪」的修行方法,書中對此有詳細的介紹,同時也結合其他修行方法的理論,尤其對定慧及止觀有深入探討,讓你人生無處不是禪。修定成功與否在於能否長時及持續不斷修習,本書藍氏動定禪即於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中,工作空閒中持續不斷,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結合戒定慧及止觀而修,同時參酌南傳佛教之內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兼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以為助行,相信只要精進持續不斷地修行,假以時日必有所成就。定有靜定及動定兩種,靜定即於無事時,擇時安靜禪坐而修。動定則於動態的日常生活之行住坐臥中,或工作之空閒時,仍持續不斷地心中默唸四句念「拿摩、藥師、琉璃空、光如來假」或三句念「拿摩、阿空、彌陀佛假」及同時觀想聖像而修。並配合戒定慧及止觀,精進不懈地修行。亦參酌南傳佛教之内觀禪修及中國唐朝前之禪經修行,及以其他佛法修行方法為助行,如此日以繼夜,長期持續不斷地修習,終必能修成正果。
【電子書】慧心傳道覺有情
本書收錄六十八篇「慧心傳道」專欄文章,內容以人間真實事例為主體,援引佛教經典、公案故事,以古鑑今,文筆敘事流暢易讀易懂,將佛法精義融入其中。善意的傳遞,不僅可以改變他人的命運,更能淨化自己的心靈,使我們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找到心靈的寧靜。
【電子書】星光雲水:隨侍大師七十年
慈惠法師,一位摩登的職業粉領上班族,她最初在下班後回家的路上,看到沐浴著太陽灑下的金光,僧袍在風中飄動的,一位出塵的出家人,他是「北門口的師父」。佛緣巧合,從一齣佛誕節擔綱演出的〈蓮華女的覺悟〉舞台劇開始,一生追隨星雲大師翻譯七十年,從台語到日語,深入翻譯三昧。慈惠法師是當年台灣留學日本,第一位取得碩士學位的比丘尼。他被譽為佛教界「第一才女」,文化、教育事業遍及全世界;他是佛光山律儀的最高「執法官」,他的嚴格、嚴厲,正是另一面的大慈悲之心。他協助大師翻譯七十載,最後能「翻譯一切」,從僧伽教育到社會教育,從音樂到學術,從「世間」,翻譯到「佛界」,成為: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幸福人間佛教。星雲大師說:「美國西來大學、台灣佛光和南華兩所大學,一磚一瓦也是慈惠替我去籌建。大學之外,他除了擔任過普門中學校長,今天佛光山多方面的教育事業,從幼兒園、國中小、高中,到佛學院、都市佛學院、海內外的中華學校、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等,能在世界各地發展,他真是功不可沒。我在台灣到處講經說法,都是靠慈惠替我翻譯台語,他還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日本大谷大學文學碩士學位,我到日本弘法,他就替我翻譯日文……七十餘年,從不間斷,也沒有要求我放過一天假,他整個『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放眼古今的比丘尼,也沒有這種人才。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多年來,也有不少傑出的比丘尼,但能在教育上,幫忙建幾所大學,邀請多少優秀的老師,普遍的發展全世界的佛教教育,能有幾人呢?」91歲高齡的慈惠法師,口述的這部佛光山開山史,記載了佛光山從無到有的歷程,細述了星雲大師為佛教培養人才的用心良深,紀實台灣佛教七十餘年發展的軌跡,更見證了台灣比丘尼對世界佛教的偉大貢獻!其中佛門師徒的相互知心,彼此尊重,溫潤含光的慈愛,彰顯人間佛教人情味的深義!
【電子書】Buddhist Encounters:Finding a Home in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human condition affects us all. As we journey through life, we face birth, aging, sickness, and death, each bring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How can we better understand our human conditio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In Buddhist Encounters: Finding a Home in the Human Condition, Dr. Lewis R. Lancaster explores the essence of our existence, addressing the internal conflicts and external pressures exacerbated by the post-pandemic and AI era. Through the lens of Buddhist teachings, he seeks answers to these timeless issues, reflecting on the very dilemma that concerned the Buddha himself.
【電子書】有容乃大:走進佛光 走向世界
從《慈容法師訪談錄──走進佛光,走向世界》這一本書的標題,很貼切的形容了容法師一生跟隨師父上人星雲大師在弘揚人間佛教的發心與發展。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看到,幼年的容法師就懂得體恤父母的辛勞,在戰亂中,背著妹妹逃難躲空襲,即便汗流浹背、衣服磨破,他也不喊苦、不喊累。長大後,因緣際會,與朋友親近宜蘭雷音寺,讀到大師的《釋迦牟尼佛傳》,從此確定了向道心,從宜蘭到高雄,從台北到美國、到全世界,可以說,一心一意追隨大師弘揚人間佛教。
【電子書】奔向祕境
洞悉不變的本質才能成就恆常不迷惘的心MIT達賴喇嘛倫理與轉化價值中心執行長丹增.普里亞達爾仁波切袈裟下的實踐與思考勇氣、學習與臣服從古老的東方古國,進入西方學術殿堂他橫跨哲學與科學,為日新月異的時代奉獻己力丹增.普里亞達爾,獨生子,出生於印度的婆羅門望族。6歲開始,他一再出現奇特的夢;就連清醒時也會看見幻象:一座原野上的石峰;一群剃髮之人身披長袍,色如落日。10歲的某個夜晚,他溜出學校宿舍,任憑火車、巴士載著,輾轉來到未曾造訪、卻在夢中見過的靈鷲山。他在山上的寺院落腳,認識了生天目法師,每天一起誦經、擦地。當他篤定找到了一生的歸宿時,心急如焚的家人也找到了他,一段探索未知的冒險就此展開。一路上,他與父母衝突、拉扯;他目睹本應受人敬重的僧尼勾心鬥角,經歷了敬愛的生天目法師遭人暗殺;他遇到達賴喇嘛、顙東仁波切、屠圖大主教等多位導師,並從中體悟到邁向智慧與超越的過程:洞悉實相:那些我們緊抱不放卻從不懷疑的現實,正是大部分問題的來源;但不論是佛法或科學都指出,這些「現實」包含了許多由我們建構的表象。思索無常: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死亡的無常,看穿成功的陷阱有多麼虛幻,而真正重要的又是什麼。破除我執:我們全都渴望自己是天選之人,但唯有明白每一個人都同樣獨特,才能鬆開虛妄的執著與愛戀。珍視關係: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彼此分離而獨立存在,我們都只是一張大網中的小線繩,我們的價值與目的也只能存在於彼此的關係之中。這段旅程猶如果實中的一粒種子,蘊含了一座關於喜悅、慈悲與關懷的森林。――――國內外感動推薦――――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許瑞云∣醫師、「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賴佩霞∣身心靈成長教練主動脈∣醫師丹增仁波切的非凡故事切中所需,能顛覆我們機械式的世界觀。關於如何重新調整我們與自己、鄰居和地球的關係,他的見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這個呼籲來得及時,能讓我們聚焦,把信任和福祉當作公民進步和全球療癒的指標。——賴瑞.布林特(Larry Brilliant)博士,MD/《時而輝煌》(Sometimes Brilliant)作者;斯科爾應對全球威脅基金會前執行長兼 Google.org 總監在《奔向祕境》一書中,丹增.普里亞達爾分享了他靈性追求的迫切感和魔力,他的文筆如此引人入勝,讓我讀來愛不釋手。——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紐約時報暢銷書《EQ》作者這是一個非凡的故事和追尋之旅,充滿關於如何過著慈悲、自律和正直的生活的真知灼見。——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暢銷書《逆思維》作者丹增富有勇敢的精神和坦率的本性,任何在生命中追求平靜與意義的人都可視為榜樣。——梅樂蒂.霍布森(Mellody Hobson)/星巴克董事長丹增的生命故事令人驚嘆,這不只是一段極為扣人心弦的旅程,充滿意義、發現和精神覺醒,這也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故事。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奔向祕境》從頭至尾都令人著迷,它鼓勵我們所有人與更深、更高層次的自我建立連結。丹增不著痕跡地在多個世界穿梭,他的旅程令人嘆為觀止。——雅莉安娜.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全球繁榮公司(Thrive Global)創辦人暨執行長丹增.普里亞達爾是一位非凡的僧侶,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多瑪斯.牟敦。他的訊息帶有普世性,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以歡迎的姿態邀請我們探索人類意識最為先進的狀態。——唐納.莫里森(Donald Morrison)/多瑪斯.牟敦中心的主席(Chair of Thomas Merton Centre)、行動研究(Research in Motion)公司前營運長《奔向祕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經歷、一則傳記、一種生活方式和一份新的生命探索宣言。丹增.普里亞達爾以非凡的信念和優雅的筆觸寫下了這本書,而這種信念和優雅只能來自於完滿的實踐。這本書帶來了喜悅,並將讀者朝著好奇心輕推了一把,這是只有少數書籍才能做到的。同時,它也是一條道路、一段旅程。我愛不釋手。——辛達塔.穆克吉(Siddhartha Mukherjee)/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暢銷書《萬病之王》作者丹增向我們表明,即使遇上了悖論和神祕之事,這個世界也不會就此崩潰。他無畏地擁抱了那種模糊性,邀請我們邁入全然自覺的生活,為眾人的利益覺醒並付出愛。——詹姆斯.奧賓斯基(James Orbinski)/無國界醫生前主席故事精彩,講述了一段受到指引的生命歷程,追尋著更深刻的真理。面對家族義務,卻又受到另一種人生願景所吸引,丹增.普里亞達爾仁波切分享了他邁向靈性存在之旅。這個美麗的故事是關於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度過人生,並意識到更多可能性,也不害怕對著未知拋出問題。——雪倫.薩爾茲堡(Sharon Salzberg)/《紐約時報》暢銷書《靜心冥想的練習》(Real Change)作者這是一位非凡人物的非凡故事,一趟非比尋常的信念和承諾之旅,看似同時根植於最古老的脈絡,又與我們最為現代的關注焦點相連。它為當代靈性和生意盎然的佛教文化提供了深刻的洞察。——羅利.史都華(Rory Stewart)/《紐約時報》暢銷書《中間之地》(The Places in Between)作者、前英國國會議員這是關於心靈勇氣與追求真理的敘事,不可或缺又引人入勝,遠遠超出了我們當代遮掩顛倒妄見的面紗。——史汀(Sting)/英國搖滾詩人文筆坦率而高雅,丹增.普里亞達爾的故事著實令人驚嘆。——羅伯特.瑟曼(Robert A. F. Thurman)/哥倫比亞大學印藏佛學研究之宗喀巴大師榮譽教授
【電子書】藏傳釋迦牟尼佛傳
人世間偉大的覺者,悉達多.喬答摩,在菩提樹下,逆順觀十二因緣,「明星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成道後四十五年的遊化,照亮無數人們煩惱纏縛的心,種種圓滿成就,成為人類永恆的典範。後人相繼集結佛陀言行紀錄,反映了對這位導師的永遠懷念。《藏傳釋迦牟尼佛傳》原書名為《無誤講述佛陀出有壞美妙絕倫傳記.善逝聖行寶藏》,是十五世紀末藏傳佛教的作品,作者為格桑曲吉嘉措,他在藏曆第八個拉瓊(勝生年)之第四十八年,也就是木虎年(1494)完成這部書。本書是很權威的佛陀傳記,作者根據當時藏傳佛教經典裡所有關於佛陀本行之內容編寫而成。在此之前,大部分佛陀事蹟散見於各經典裡,或者是以故事形式存在。在釋迦牟尼的十二大宏行裡,本書就「轉法輪」這個部分內容,以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記述得非常詳細,可以找到幾乎一切佛說經典的產生原由和經過。漢藏民族的傳統文化乃至歷史都有佛教的影響,而藏傳佛教又以其傳承的完整性和發展的獨特性著稱於世,是東方文化寶庫中一顆漸為人知的瑰寶。而從藏傳佛教的觀點看到的佛陀,更是不同於漢譯佛典裡的印象,很具有對觀的歷史價值。
【電子書】證嚴上人佛教思想研究
證嚴上人立意將佛教思想理性化、實踐化、生活化,他所創立的慈濟功德會及慈濟四大志業,都是闡述佛教於人間、於生活中的理想,強調佛法是可實踐、可理性理解、可落實在生活中、可經世致用的文明體系。何日生博士參與慈濟逾三十年,曾訪學哈佛、牛津、劍橋等大學,專研佛教哲學,將證嚴上人針對佛教經典義理、對應世間事理之開示,歸納出證嚴上人之佛教哲學思想,敘明其對於當代影響與時代意義。
【電子書】藏傳釋迦牟尼佛傳
人世間偉大的覺者,悉達多.喬答摩,在菩提樹下,逆順觀十二因緣,「明星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成道後四十五年的遊化,照亮無數人們煩惱纏縛的心,種種圓滿成就,成為人類永恆的典範。後人相繼集結佛陀言行紀錄,反映了對這位導師的永遠懷念。《藏傳釋迦牟尼佛傳》原書名為《無誤講述佛陀出有壞美妙絕倫傳記.善逝聖行寶藏》,是十五世紀末藏傳佛教的作品,作者為格桑曲吉嘉措,他在藏曆第八個拉瓊(勝生年)之第四十八年,也就是木虎年(1494)完成這部書。本書是很權威的佛陀傳記,作者根據當時藏傳佛教經典裡所有關於佛陀本行之內容編寫而成。在此之前,大部分佛陀事蹟散見於各經典裡,或者是以故事形式存在。在釋迦牟尼的十二大宏行裡,本書就「轉法輪」這個部分內容,以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記述得非常詳細,可以找到幾乎一切佛說經典的產生原由和經過。漢藏民族的傳統文化乃至歷史都有佛教的影響,而藏傳佛教又以其傳承的完整性和發展的獨特性著稱於世,是東方文化寶庫中一顆漸為人知的瑰寶。而從藏傳佛教的觀點看到的佛陀,更是不同於漢譯佛典裡的印象,很具有對觀的歷史價值。
【電子書】一行禪師.石童:愛與慈悲的十篇故事
十篇與佛法緊密交織的動人故事開啟探索一行禪師生命歷程的奇幻之旅一行禪師曾在越戰期間前往歐洲呼籲和平,從而被剝奪返回越南的權利,就此於海外流亡近四十年。在本書中,禪師用優美而詩意的語言,講述戰爭、出走、流亡生活、利己主義、制度壓迫和師徒關係等深刻的主題。每篇故事都是一個關於佛法教義的微觀世界,同時也是作者人生經歷的投影。一行禪師除了是位舉世聞名的禪修者,也是出色的說故事的人。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與壯麗,見證了世間的傷痛和奇蹟。宛如於海上航行,時而遇上狂風暴雨,撼動內心,時而在夜間享受滿目星空、於清晨的寧靜中感受平靜。故事中親人離散、難民逃亡等情節並非虛構,背後是越南充滿創傷的戰爭史和一行禪師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傷痛,曲折的國勢與一行禪師跌宕起伏的生命交織,化悲痛為力量,寫就了這本動人的短篇小說集!本書十篇故事的開篇皆附有一張禪意插畫,末尾還有故事簡介,讓讀者能更加理解禪師的靈感來源與故事意涵。閱讀本書彷彿進入當時的時代背景,閱讀禪師真實的人生故事!一行禪師於字裡行間流露出透徹的智慧,傳達給世人永恆的愛與慈悲,看過必留下長久不散的餘韻!
【電子書】一行禪師 石童:愛與慈悲的十篇故事
十篇與佛法緊密交織的動人故事開啟探索一行禪師生命歷程的奇幻之旅一行禪師曾在越戰期間前往歐洲呼籲和平,從而被剝奪返回越南的權利,就此於海外流亡近四十年。在本書中,禪師用優美而詩意的語言,講述戰爭、出走、流亡生活、利己主義、制度壓迫和師徒關係等深刻的主題。每篇故事都是一個關於佛法教義的微觀世界,同時也是作者人生經歷的投影。一行禪師除了是位舉世聞名的禪修者,也是出色的說故事的人。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與壯麗,見證了世間的傷痛和奇蹟。宛如於海上航行,時而遇上狂風暴雨,撼動內心,時而在夜間享受滿目星空、於清晨的寧靜中感受平靜。故事中親人離散、難民逃亡等情節並非虛構,背後是越南充滿創傷的戰爭史和一行禪師親眼目睹、親身經歷的傷痛,曲折的國勢與一行禪師跌宕起伏的生命交織,化悲痛為力量,寫就了這本動人的短篇小說集!本書十篇故事的開篇皆附有一張禪意插畫,末尾還有故事簡介,讓讀者能更加理解禪師的靈感來源與故事意涵。閱讀本書彷彿進入當時的時代背景,閱讀禪師真實的人生故事!一行禪師於字裡行間流露出透徹的智慧,傳達給世人永恆的愛與慈悲,看過必留下長久不散的餘韻!
【電子書】禪悅
禪修是「放下」之道放下外在的複雜世界,達到內在強大的安穩,這種解脫世間的淨心經驗,是不可思議的禪悅。禪修中的快樂很重要,「對呼吸欣喜若狂」是這條道路的精華。當愉悅伴隨呼吸生起時,請像對待珍寶般地珍惜、保護它。當你欣喜若狂,又完全正念、安定,穩如磐石,就是心解脫的跡象。‧禪修是「放下」之道禪修的目標是心的美好寂靜、安定與清明。在禪修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增長願意放下或捨棄一切負擔的心;我們放下外在的複雜世界,以便達到內在強大的安穩。禪修是淨化與增強內心的方法;這種解脫世間的淨心經驗,是不可思議的禪悅(bliss)。如果你能遵循禪修之道,內在的快樂會如永不退潮的潮水般湧現。‧禪修能改善生命品質壓力問題和你的責任重量無關。問題是你拿起責任太久,不懂得如何暫時放下它們。禪修並非不負責任且永遠放棄你的義務,而是增強你放下負擔能力的練習,無論負擔有多重,每次只要你想要放下,就可以休息一會兒,以便之後更有效率地挑起那個責任。當你知道如何放下時,生命就不沉重了。此外,透過這種正念靜默的訓練,一切溝通的障礙都會完全消除。你能聽到身體的需求、家人的需求,家庭將會和樂融融,過著長壽又快樂的生活。‧本書重點本書提供漸進而完整的禪修課程,適用於對禪修有興趣卻視之為畏途的初學者,也能讓致力於禪修者藉由一些善巧方法,達到禪定境界的安穩與平和。禪修是放下之道,在修習的各個階段,都要學著捨棄、放下與出離。對初學者來說,禪修的入門之鑰就是拋開過去與未來:不要緬懷過去,也不要擔心未來。在禪修的這個階段只有一個時間,那就是當下。當你放下阻礙深入禪定的初步負擔,就能體會靜默之心的美妙。禪修可以用「進入事物的核心」來概括,禪修者先進入時間的核心「現在」,然後進入沒有一切思想的現在的核心,接著以呼吸進入身體的核心,再進入呼吸的核心「美麗的呼吸」,然後進入美麗呼吸的核心,禪修者在那裡體驗禪相,然後進入禪相的核心而進入初禪,接著進入初禪的核心──第二禪,依此類推,如此層層深入身體與心理的源頭,達到意志的源頭、造作者的所在地。最後他看見一切都是「空」的,根本沒有一個自我。本書的重點放在所謂「禪修」的出離。第一個階段是出離時間的轉換,進入無時間,或當下覺知的禪修狀態。然後,學習出離內在私語的暴君──思想,以便進入光明莊嚴且靜默的當下覺知。接著,藉由專注於身體的呼吸功能,修習部分出離身體與五入處,直到只有呼吸為止。然後,透過美麗的呼吸──禪相的階段,完全出離身體與五入處的世界。很快的,進行到出離造作者以便進入禪那,我們逐漸出離唯一剩下來的東西──覺知者或心,達到更高妙的禪那,並透過它們來到輕飄飄的無色定。本書也是排解疑難的指南,修行中遇到的特定問題都能在此尋得解決方法。禪修過程中一定會遭遇各種形式的障礙,包括欲貪、瞋恚、惛眠、疑懼等,這些障礙就像一道道關卡,只要能突破一關,就更接近禪定的目的地。本書針對每個障礙特闢專章說明,當你洞悉這些障礙的生起緣由,就自然能從中發現克服之道。【名人推薦】有志於禪那修行與佛道奧義者,請仔細閱讀本書,並嘗試它的修行方法。許多人將從它的豐富與睿智話語中,以及更從它所點出的經驗中獲益。──當代南傳佛教大師傑克.康菲爾德(Jan Willis)本書饒富趣味、令人愉快與真材實料的。阿姜布拉姆的話語,令人耳目一新,也讓人完全信服。我說不出在閱讀布拉姆對禪那論述時有多麼興奮。我本人也教導禪那,因此我知道這個領域的困難度有多高。有了布拉姆的書,我便有了一本翔實的手冊可用。它絕對不容小覷。正在尋找「禪悅比性更好」的可靠指導的讀者們,這本絕妙的書就是你們要找的。──葛倫.瓦利斯(Glenn Wallis),《法句經》(The Dhammapada: Verses on the Way)譯者阿姜布拉姆清除了禪那的神祕面紗。就像摸索多年著使用外文手冊好幾年之後,突然找到一本操作手冊一樣。本書充滿慧黠的故事,布拉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其他老師不敢輕易嘗試的主題,這是一本好讀且重要的書。」──約翰.羅伯茲(John Roberts),西北佛教會(Buddhist Council of the Northwest)※原書名:《快樂呼吸十六法:進入禪悅的境界》
【電子書】不焦慮的活法
1+1雙書特別版── 費勇老師詳解金剛經 + 隨身讀本★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本書讓你收穫佛陀的正能量,讓內心強大、平靜,撫平焦慮、煩燥等負面情緒。《金剛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來面目與講話實錄,全文五千餘字,字字蘊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諦。《金剛經》講的是什麼呢?它教你一下子就把煩惱與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如鑽石堅定不被煩惱以及快樂動搖。《金剛經》不會告訴你怎麼找工作、吃什麼,但會告訴你: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還會告訴你: 如何改善自己的情緒?如何回到最純淨的心靈狀態?如何面對突發狀況生死?活在世間,必得為謀生而勞作,要如何把苦役變成享受,在勞作中心生歡喜,每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費勇老師教你解讀經文,把深奧的經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融入現實生活的思考,讓你從焦慮中解脫。_______〔《金剛經修心讀本》〕規格10.5*15*0.63cm精巧易攜帶,方便通勤讀經。
【電子書】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
1+1雙書特別版── 費勇老師詳解金剛經 + 隨身讀本★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當當網平均7分鐘賣出一本本書讓你收穫佛陀的正能量,讓內心強大、平靜,撫平焦慮、煩燥等負面情緒。《金剛經》被譽為「萬經之王」,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人世間的本來面目與講話實錄,全文五千餘字,字字蘊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諦。《金剛經》講的是什麼呢?它教你一下子就把煩惱與快樂看透,然後,你的心如鑽石堅定不被煩惱以及快樂動搖。《金剛經》不會告訴你怎麼找工作、吃什麼,但會告訴你: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還會告訴你: 如何改善自己的情緒?如何回到最純淨的心靈狀態?如何面對突發狀況生死?活在世間,必得為謀生而勞作,要如何把苦役變成享受,在勞作中心生歡喜,每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費勇老師教你解讀經文,把深奧的經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融入現實生活的思考,讓你從焦慮中解脫。_______〔《金剛經修心讀本》〕規格10.5*15*0.63cm精巧易攜帶,方便通勤讀經。
【電子書】沒什麼放不下
「所謂放不下,只是這世界的錯覺」索達吉勘布 在生活中沉思、在沉思中覺悟、揮別整日煩惱不堪的生活。 別讓矛盾糾紛、煩惱痛苦、懈怠放逸、貪愛物欲、我執之見等陋習,埋葬掉自己本應擁有的幸福和快樂。在生活中應該多一份沉思、多一份擺脫痛苦的勇氣 本書作者索達吉勘布,書中親訪各界煩惱困苦的眾生,傾聽他們的苦悶給予答案。 人生斷捨離提醒: ★人生在世要學會輕安、自在 煩惱是無緣無故的風,如果無法保持平靜淡定,對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糾纏不休,我們的心湖就會被煩惱的風掀起波瀾。 ★好事不如無事 對生活憂愁的人時刻把過去的苦惱記在心上、滿心惆悵,當導師問起他生活中種種瑣碎的煩惱如何解答時,他已給出了答案:餓了就去吃飯,吃完飯就洗碗。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卻蘊含著最智慧、最深刻的道理:當下,才是一切。 ★心無罣礙,點亮一盞心燈 禪修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學會捨得。學會捨棄,學會剪除生活多餘的枝葉,這樣才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不為名利成敗所累,身心自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抱持一顆清淨的心。 清淨心裡生歡喜,這種歡喜不是從外界來的,而是由內心生發出來,是真正的歡喜,不會隨外物而變。 本書特色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大師最深切的提醒。 *用現代方式傳遞並力行斷絕人生的苦難、疑惑、煩惱。 *書中親身走訪百位辛苦的眾生,傾聽他們的苦悶給予答案。 *一位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上百所高校的講台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靜心推薦 游乾桂(作家)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
【電子書】就這樣正好:內觀修行故事集
這本故事集是台灣及中國大陸內觀禪修舊生的修行心路歷程分享。 內觀(Vipassana)的意思是如實觀察真相。 這是印度古老的修行方法之一,傳承自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由出生、成長於緬甸的印度人葛印卡先生(Satya Narayan Goenka, 1924.1.30〜2013.9.29)於1969年開始弘傳世界, 目前全球有245個內觀中心、129個臨時上課據點。 台灣有兩個內觀中心:台中新社「法昇中心」和高雄六龜「法邁中心」,兩個臨時上課據點:高雄阿蓮觀因寺和嘉義天主教輔仁幼兒園,近30年持續開課不斷。 台灣區上過課的舊生超過二十萬人,而聽過葛印卡內觀課程的人,粗估至少在十倍以上。 這是台灣第一本內觀修行故事集。 &
【電子書】為自己選對一幅唐卡(二版)
你跟你的佛菩薩對準頻率了嗎? 唐卡,不只是薄薄的一張畫而已,它可以遍滿廣大的心靈空間, 為你示現一個神祕境地,並帶你到達那裡,它甚至還會對你說話。 ★隨書贈送──〈黃財寶天王〉原寸複製唐卡,讓你幸福、清淨、豐饒、滿願,一整年! ★藏傳佛教導師 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巴(泰錫度仁波切)& 特別推薦 【選對唐卡,驅動心靈聖境】 選對一幅正確的唐卡,會散發清淨之光,為自己、家人、住家或辦公室── ★創造一個祈福祝禱的處所★平衡周遭環境的負面力量、清除障礙 ★提醒觀看者自身本具的覺性★帶領修持者通往聖者的祕境★達到心靈的至高境界 【跟你的佛菩薩對準頻率!】 藏傳佛教的修持運用大量的觀想與祈願,而唐卡便是引領人進入觀想與祈願的路徑。因此,唐卡中佛菩薩的形貌、顏色、法器、手勢、坐姿,以及周圍的場景,都必須依照嚴格的造像度量規矩來創作,這樣才能圓滿體現佛菩薩本尊聖像,讓你跟佛菩薩對準頻率,得到祝福與指引。 【畫師帶路,開啟清淨加持之門】 唐卡繪畫被稱為「身語意的繪畫」:「身」是用來繪製唐卡,「語」是用來念誦咒語,「意」是用來觀修本尊。一位經過嚴格儀軌訓練的西藏唐卡畫師,除了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造像度量之外,而更重要的是擁有一顆清淨心,保持身語意的清淨來作畫。經由這樣而創作出的唐卡,能散發清淨能量,將本尊聖像的加持力傳達給人們。 ◎本書簡介 ■藉由神聖唐卡,找尋自身內在的佛 藏傳佛教發展出輝煌燦耀的神聖藝術型態──唐卡。幾千年來,這種深具影響力的圖像藝術為西藏人以及愈來愈多世界各地的人,引見了天神、天女、諸佛與菩薩。 為何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引見諸佛的聖境,又能讓人從畫中領受加持呢?創作者——畫師,是一個關鍵,他必須知道什麼是正確的造像度量,以及如何念誦咒語和觀修本尊。經由這樣創作一幅正確的唐卡,便能活靈活現散發清淨之光,提醒著觀看者自身本具的覺性。 本書作者蔣詠‧辛傑,是當今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或稱泰錫度仁波切)的弟子。從小承襲了舉世聞名的西藏唐卡畫風——噶瑪嘎孜畫派,此畫派從第八世大寶法王噶瑪巴米覺‧多傑(Mikyo Dorje, 1507-1554)認證為噶瑪巴自己的化身南喀‧扎西(Namka Tashi)創立,經由第八世司徒班禪丘吉‧炯涅發揚光大,一直延續至今。 本書透過畫師本身的作品及市面上各類的畫作交互比較、說明唐卡的畫派和圖像有哪些不同變化,同時幫助讀者如何從身相特點、顏色、裝襯裱畫等元素,一窺其中的差異,這些選擇唐卡的基本原則適用於所有傳承的唐卡,即使你不是佛教徒,也可以藉由這些內容找到一幅合宜、難得的唐卡,幫你達成不同的心願。 &
【電子書】療病諸經咒初集:藥師經、七佛藥師經、療痔病經等除病經咒總匯編
《療病諸經咒初集——藥師經、七佛藥師經、療痔病經等除病經咒總匯編》一書費盡千辛萬苦與萬般周折,終於在日前順利完書。 本書集結《藥師經》、《七佛藥師經》、《佛說療痔病經》三 經的經文及相關咒語內容;此外,對於其他療病之相關經咒也略有涉獵,期冀芸芸眾生在成佛道上,能夠因色身的安頓無虞而精進向前。 《療病諸經咒初集——藥師經、七佛藥師經、療痔病經等除病經咒總匯編》主要有三個單元: 1、藥師經:主要針對藥師法門做一詳細的介紹。包含藥師 經、藥師佛、藥師咒。尤其列出漢地較少涉獵的《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期冀開闊大家的視野。 2、佛說療痔病經:針對坊間結緣書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說明與介紹,書中所列的漢譯咒語,則轉寫成梵文羅馬拼音。 3、其他療病經咒:本單元收集療病的相關經咒,如《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囉嚩 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等經所列的咒語,此外再附上〈觀世音菩薩除病咒〉及〈孔雀明王心咒〉。 &
【電子書】次第花開
希阿榮博堪布的開示早已影響了數十萬人,它也即將改變你的人生。※隨書附贈希阿榮博堪布影視開示QRcode《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近幾年來所寫的隨筆集。這些內容以現代的思維和表達方式,為我們娓娓道來人生本應有的美好境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我們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鼓勵和啟發,讓我們了解修持佛法是最值得投資的事業,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就是我們今生和來世最重要的財產。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導引我們如何面對心的本性,讓我們從自我的困境──無知、傲慢、恐懼、執著中解脫出來,真正踏實地走在安樂的道路上。&
【電子書】次第花開
希阿榮博堪布的開示早已影響了數十萬人,它也即將改變你的人生。※隨書附贈希阿榮博堪布影視開示QRcode《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近幾年來所寫的隨筆集。這些內容以現代的思維和表達方式,為我們娓娓道來人生本應有的美好境界。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我們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鼓勵和啟發,讓我們了解修持佛法是最值得投資的事業,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就是我們今生和來世最重要的財產。書中處處散發著慈悲與智慧的光芒,堪布睿智柔和的文字,樸實生動的開示,導引我們如何面對心的本性,讓我們從自我的困境──無知、傲慢、恐懼、執著中解脫出來,真正踏實地走在安樂的道路上。&
【電子書】「如」何「來」征服宇宙
「如」何「來」征服宇宙 自古以來,人類對自身與宇宙的關係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和探索。本書將帶您踏上一段充滿驚奇與啟發的旅程,從古老的哲學智慧到現代的科學發現,揭示我們與宇宙之間的緊密聯繫。 中國古代哲學家洞悉「天人合一」的真理,佛教強調「天地同體,草木同根」的理念,表明人類與宇宙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道家大師莊子提出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思想,在現代科學中得到了新證據。天體物理學家發現,我們的身體元素來自於恆星塵埃和核聚變氣體,證明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 本書探討黑洞的形成與特性、上帝粒子、天使粒子和魔鬼粒子的揭秘,每一個探索都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宇宙大爆炸理論和宇宙膨脹假說將帶您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形成的可能性。同時,本書將揭開納斯卡線圖案、埃及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的神秘面紗,這些古老的文明遺跡不僅展示了早期智慧的結晶,更啟發我們思考生命的本質和人類的源起與未來。 此外,本書探討量子力學的弦論與超弦論,以及佛教中的阿賴耶識理論,這些深奧的科學與哲學思想將引領您認識自身的潛力。西藏宗教法理中的「難得人身寶」觀念,提醒我們要珍惜這得之不易的人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人生的價值。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本書展示這些科技的最新應用並探討它們對未來生活的影響,同時思考如何在科技發展中保持人類的本質。 「圓滿人身寶,我即征服了宇宙,並超越了宇宙」。無論您是對宇宙奧祕感興趣,還是希望挖掘自身的潛力,本書都將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洞見。閱讀本書將帶您進入一場融合科學、哲學與自我探索的奇妙經歷,揭開宇宙與生命的奧秘,激發個人的無限潛力,成就非凡精彩的人生。 &
【電子書】俱舍九題:高階阿毘達磨串講
阿毘達磨,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大法」,佛教著作分類之一,為「論書」的一種,結集為論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針對修多羅中的觀點,進行統整與探討。 & 阿毘達磨被解釋為「無比法」、「對法」,佛世時已有阿毘達磨這種用來解釋、分別經藏的分析方法。《摩訶僧祇律》稱「阿毘曇者九部經」,九部經即九部法、九分教,無比是佛法相對於世間法而言。在《大毘婆沙論》等中,阿毘達磨為「分別諸法自相共相」之「依增上慧論道」,是與戒律和契經相對而言的專門著作,這個術語的含義眾說紛紜。
【電子書】如何來征服宇宙
「如」何「來」征服宇宙 自古以來,人類對自身與宇宙的關係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和探索。本書將帶您踏上一段充滿驚奇與啟發的旅程,從古老的哲學智慧到現代的科學發現,揭示我們與宇宙之間的緊密聯繫。 中國古代哲學家洞悉「天人合一」的真理,佛教強調「天地同體,草木同根」的理念,表明人類與宇宙息息相關、密不可分。道家大師莊子提出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思想,在現代科學中得到了新證據。天體物理學家發現,我們的身體元素來自於恆星塵埃和核聚變氣體,證明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 本書探討黑洞的形成與特性、上帝粒子、天使粒子和魔鬼粒子的揭秘,每一個探索都是一次心靈的震撼。宇宙大爆炸理論和宇宙膨脹假說將帶您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形成的可能性。同時,本書將揭開納斯卡線圖案、埃及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的神秘面紗,這些古老的文明遺跡不僅展示了早期智慧的結晶,更啟發我們思考生命的本質和人類的源起與未來。 此外,本書探討量子力學的弦論與超弦論,以及佛教中的阿賴耶識理論,這些深奧的科學與哲學思想將引領您認識自身的潛力。西藏宗教法理中的「難得人身寶」觀念,提醒我們要珍惜這得之不易的人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人生的價值。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本書展示這些科技的最新應用並探討它們對未來生活的影響,同時思考如何在科技發展中保持人類的本質。 「圓滿人身寶,我即征服了宇宙,並超越了宇宙」。無論您是對宇宙奧祕感興趣,還是希望挖掘自身的潛力,本書都將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深刻的洞見。閱讀本書將帶您進入一場融合科學、哲學與自我探索的奇妙經歷,揭開宇宙與生命的奧秘,激發個人的無限潛力,成就非凡精彩的人生。 &
【電子書】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瘋聖竹巴袞列傳奇生平與道歌
在神聖的喜馬拉雅山上、虔誠的佛教國度裡來了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甚至可說是離經叛道的「聖者」祂,是竹巴袞列,不丹的先聖之一其行為葷腥不忌,令人啼笑皆非──然其瘋行與道歌,詼諧卻醒世,往往發人深省◎特別恭錄竹巴傳承精神領袖 嘉旺竹巴法王中文版推薦序◎「竹巴袞列有其非常獨特的行事風格。我們或許會因其不守陳規的行為感到困惑,即便是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仍舊會被視為是荒誕、粗俗、無禮與不被允許的行為,所以這也是終究為什麼我們會用『瘋』這個字。但事實上,出自一名證悟瑜伽士意料之外的舉動,經常是一場絕妙的教示、一記令我們重新深思何者為重的當頭棒喝。」──竹巴傳承精神領袖‧嘉旺竹巴法王這是一部關於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竹巴袞列其粗俗又神聖的傳記。書中沒有值得歌功頌德的高尚情懷,而是藉著竹巴袞列坦情率性的瘋顛行徑,諸如對性所持的正面態度、對寺院組織與僧侶權術所具的反感,以及不受教條規範的瑜伽士生活方式等,向世人解密竹巴袞列的甚深思想,教示眾生反思醒悟,得以出脫世間二元概念,離苦得樂。竹巴袞列或許不是最偉大的學者或哲學家,但他留下詼諧卻具啟發性的詩歌與趣聞軼事,使他成為最貼近平民的一位聖者,一位眾人公認與他們最親近的大成就者。
【電子書】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
在神聖的喜馬拉雅山上、虔誠的佛教國度裡來了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甚至可說是離經叛道的「聖者」祂,是竹巴袞列,不丹的先聖之一其行為葷腥不忌,令人啼笑皆非──然其瘋行與道歌,詼諧卻醒世,往往發人深省◎特別恭錄竹巴傳承精神領袖 嘉旺竹巴法王中文版推薦序◎「竹巴袞列有其非常獨特的行事風格。我們或許會因其不守陳規的行為感到困惑,即便是以今日的標準來看仍舊會被視為是荒誕、粗俗、無禮與不被允許的行為,所以這也是終究為什麼我們會用『瘋』這個字。但事實上,出自一名證悟瑜伽士意料之外的舉動,經常是一場絕妙的教示、一記令我們重新深思何者為重的當頭棒喝。」──竹巴傳承精神領袖‧嘉旺竹巴法王這是一部關於藏傳佛法最受歡迎的聖者──竹巴袞列其粗俗又神聖的傳記。書中沒有值得歌功頌德的高尚情懷,而是藉著竹巴袞列坦情率性的瘋顛行徑,諸如對性所持的正面態度、對寺院組織與僧侶權術所具的反感,以及不受教條規範的瑜伽士生活方式等,向世人解密竹巴袞列的甚深思想,教示眾生反思醒悟,得以出脫世間二元概念,離苦得樂。竹巴袞列或許不是最偉大的學者或哲學家,但他留下詼諧卻具啟發性的詩歌與趣聞軼事,使他成為最貼近平民的一位聖者,一位眾人公認與他們最親近的大成就者。
【電子書】本淨之心:自然學會「大圓滿」的無條件幸福
獲得無條件幸福的實修指南 《本淨之心》是一本大圓滿實修指南,引導我們得到無條件的幸福。體驗到我們本淨的心,也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並由此獲得真正的、無條件的幸福。 本書分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闡明心無染清淨的本質,以及心是如何染汙、迷失。 —第二部到第四部,依次說明深入覺醒的三個原則,分別是證悟、禪修、以及善心,探討與證悟和禪修相關的內容。 —第五部是藉由《密續精義》解密覺醒的四個過程。 《本淨之心》是解鎖大圓滿詞彙的鑰匙。覺醒,最終也是來自於本淨之心。就在現在,就在今天。本淨之心的禪修教導,是基於大圓滿法的傳承。這個傳承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特徵:你是可以在今生就證悟的。如果你具備了合適的條件,並得到一位很善巧的、很有證量的大圓滿上師的引導,那也許就是幾年的時間。證悟並不神秘,也不是遙不可及。 你的心,一週七天,每天24小時,徹徹底底地、完完全全地安處於清淨的狀態中。本書不僅是要讓人們瞭解到這一點,更主要的是為大家提供一條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清晰可見的、易於實踐的道路,讓大家能夠真正得到解脫,並體驗到圓滿的、無條件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