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2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 > 全部商品

金石堂
【電子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心空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31 出版

這部經之講解,乃心空法師二十餘年來潛研經中教義的心得,法師曾應各叢林及各地方佛經講堂、講座之邀請,而闡揚般若經中之妙理講解,亦有一、二十年之久矣。 此經原包括在《大般若經》六百卷中,第五百七十七卷的獨立經卷。辭有盡,理無窮。能斷除眾生一切的煩惱,脫離日常生活的苦厄,到達心地安樂之境界,可為成佛作祖之舟航,化度眾生,速離苦海之寶筏也。

7 特價168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徹悟禪師開示語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徹悟禪師開示語錄

徹悟禪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31 出版

本書是際醒法師因為受到永明延壽禪師的影響,禪淨兼修,提倡淨土宗。原想棲隱,但追隨者多,所以重建道場,領眾同修淨土,世稱「紅螺徹悟」。際醒法師為利益眾生,特收集《徹悟禪師語錄》、《勸發菩提心文》、《念佛警策》等輯為一冊,做為修淨業之根本。

7 特價52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從無我空到達解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從無我空到達解脫

慧廣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31 出版

佛法的終極目標,乃是在於求得人生煩惱與痛苦的解脫,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修行 因為「無我」乃是解脫的入門,修行如果不能達到無我,而要獲得解脱,那是不可能的,這在《雜阿含經》裡己經說得很清楚。何以「無我」呢?不但理上要瞭解,事上也要能達到。所以,無我的道理已經瞭解了,還必須從事於事上的修行,以去除對我的執著。等到事與理吻合,理事皆「無我」了,也就是「空」;空,便是解脫。但解脱有事解脫和理解脫,事解脱並不究竟, 必須達到理解脫—―「明心見性」才行。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中世紀正理學之父:陳那大師傳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中世紀正理學之父:陳那大師傳

徐東來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4/01/26 出版

中世紀正理學之父—陳那大師傳 陳那大師,印度瑜伽行派論師。出生於婆羅門家庭,接受良好的婆羅門教育,舉凡天文、地理、文學、祭祀無不精通。及長,先投佛教的犢子部出家,後跟隨世親學習,開始其一生為佛教事業奮鬥的弘法歷程。 大師對佛教的貢獻,不僅是對心識上的分析,更開闢出佛教的五明之一─因明學,且在運用因明與人辯論的過程中,獲得了「論辯牛王」的稱號。 因其在因明學方面留有不朽之功積,集因明說之大成,創「新因明」,造成印度理學劃時代之新里程,被稱為中世紀正理學之父,或新因明之祖。 【中國佛教高僧全集】 高僧的行誼風采不再是遙遠的記憶,《中國佛教高僧全集》以親切的風貌, 再一次溫渥現代人的心靈。這是一套現代小說版的高僧全集,內容忠於經典傳記的基本精神,形式則以創新的小說體裁,具體呈現出歷代高僧的道範佛心,引領讀者身歷其境,去體會感受其至情至性的生命情境。平凡中見偉大,堅毅處見婉約。 &

7 特價1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祈求即滿願之蓮師祈請文集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祈求即滿願之蓮師祈請文集

卻札蔣措  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4/01/13 出版

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之再來、觀音之顯化,也是從無量光佛心間射向人間最閃耀的一道光。 蓮花生大士是諸佛聖者的總集,是一切成就與加持的源頭,是降妖除魔的神力士,也是驅散障難烏雲的陽光。 ◎為甚麼要祈請蓮師? ★ 許多佛法成就者曾說過:「在亂世之中,我們要依靠的就是蓮師。」特別是當今世界,在疾疫、戰爭等災難肆虐蔓延之黑暗時刻,蓮師的威光就更顯珍貴。 ★ 發甚麼願、得甚麼果,心念在因果世界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能依照佛菩薩與祖師大德等聖者們所教示的願文來發願,唸誦之中便自然轉念為善,在真摯虔信與聖者諦實力的會聚之下,緣起力量實在不可思議,果報深廣也將不可思量。 ★ 蓮花生大士擁有一切諸佛的慈悲和智能,不論是誰祈請,都能立刻給予加持。只要憶念蓮師、祈請蓮師,即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難,得財增權、無病長壽,乃至獲得無上菩提。虔誠修法祈請者,便能獲得偉大蓮師日夜不間斷的護佑,進而與上師蓮師相應,達到共悉地的成就。 ◎本書特色: ★本書將三十多篇蓮師願文彙編成冊,有些是來自蓮師埋藏的伏藏法,有些則是歷代大師們的著作。 ★伏藏法本來就源自蓮師,字字句句都是蓮師真性流露。而龍欽巴尊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米旁仁波切乃至多傑德千林巴等大師不僅都是伏藏師,也皆是多次親見蓮師、心意與蓮師無二無別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們所寫下的祈願文,雖無伏藏法之名,實則無異蓮師的意伏藏!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卻札蔣措親自編譯!卻札蔣措是台灣人,曾在印度學習西藏語文及佛法,能將祈請文翻譯成易讀的中文譯文。他曾在揚唐仁波切和噶陀格澤仁波切於歐美等地傳法時隨侍擔任翻譯。 &

75 特價41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呼喚蓮花生

卻札蔣措  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4/01/13 出版

蓮花生大士是釋迦牟尼佛之再來、觀音之顯化,也是從無量光佛心間射向人間最閃耀的一道光。 蓮花生大士是諸佛聖者的總集,是一切成就與加持的源頭,是降妖除魔的神力士,也是驅散障難烏雲的陽光。 ◎為甚麼要祈請蓮師? ★ 許多佛法成就者曾說過:「在亂世之中,我們要依靠的就是蓮師。」特別是當今世界,在疾疫、戰爭等災難肆虐蔓延之黑暗時刻,蓮師的威光就更顯珍貴。 ★ 發甚麼願、得甚麼果,心念在因果世界是非常強大的。如果能依照佛菩薩與祖師大德等聖者們所教示的願文來發願,唸誦之中便自然轉念為善,在真摯虔信與聖者諦實力的會聚之下,緣起力量實在不可思議,果報深廣也將不可思量。 ★ 蓮花生大士擁有一切諸佛的慈悲和智能,不論是誰祈請,都能立刻給予加持。只要憶念蓮師、祈請蓮師,即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難,得財增權、無病長壽,乃至獲得無上菩提。虔誠修法祈請者,便能獲得偉大蓮師日夜不間斷的護佑,進而與上師蓮師相應,達到共悉地的成就。 ◎本書特色: ★本書將三十多篇蓮師願文彙編成冊,有些是來自蓮師埋藏的伏藏法,有些則是歷代大師們的著作。 ★伏藏法本來就源自蓮師,字字句句都是蓮師真性流露。而龍欽巴尊者、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米旁仁波切乃至多傑德千林巴等大師不僅都是伏藏師,也皆是多次親見蓮師、心意與蓮師無二無別的大成就者。所以他們所寫下的祈願文,雖無伏藏法之名,實則無異蓮師的意伏藏! ★《我的淨土到了》作者卻札蔣措親自編譯!卻札蔣措是台灣人,曾在印度學習西藏語文及佛法,能將祈請文翻譯成易讀的中文譯文。他曾在揚唐仁波切和噶陀格澤仁波切於歐美等地傳法時隨侍擔任翻譯。 &

特價41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心,才是幸福的關鍵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心,才是幸福的關鍵

濟群法師  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4/01/11 出版

心,是念頭的加工廠。 你有一條什麼樣的生產線,就會加工出甚麼樣的產品。 ◎我們有甚麼樣的心,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佛法認為,心是無常、無我的,這一特徵,決定了我們可以對心進行改造。 ◎德行是基礎,身心健康是關鍵,外在條件是輔助。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幸福才完整。 & 我們的內心每天會自導自演地播放小劇場,但會不斷重複的都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因為我們對內心缺乏觀照,所以這種重複往往是被動的,是不自覺地被串習推動。我們看到喜歡的人,不由自主就高興;看到討厭的人,不由自主就起了瞋心。但我們該想一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情緒?這些情緒是否健康?是否會使心陷入貪著或對立中?如果不加以觀察,這些情緒就會隨串習自動複製,就像電腦自動複製的病毒,最後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 & 當我們把念頭當做「我」,就會被念頭所糾纏,使之成為生命的主宰。但我們要知道,念頭終究是虛妄、沒有根。如果我們對念頭保持觀照、保持距離,它就無法影響我們了。濟群法師於本書告訴我們:把向外的目光收回,轉而向內觀照。當我們張開眼睛時,可以看到天地山河,看到目光所及的一切;而當我們有能力打開心眼時,就能像佛陀那樣,對宇宙萬有了了分明。因為心和宇宙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有認識心性,才能如實了知世界。 & 佛法就是心法,一切都是立足於心來認識的。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很多工作正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許多人感到危機重重。其實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生而為人,無法被取代、被超越的是什麼?找到這個寶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能安身立命,自給自足。心,正是那個具足一切的所在。抓住這個根本,我們才不會被外在的世界所轉,真正看清「我是誰」,並由認識心性,而能了知世界真相,解脫生死輪迴,找到生命意義,最終成就佛菩薩那樣悲智圓滿的品質。 &

特價2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心,才是幸福的關鍵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心,才是幸福的關鍵

濟群法師  著
橡樹林文化 出版
2024/01/11 出版

心,是念頭的加工廠。 你有一條什麼樣的生產線,就會加工出甚麼樣的產品。 ◎我們有甚麼樣的心,決定了我們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佛法認為,心是無常、無我的,這一特徵,決定了我們可以對心進行改造。 ◎德行是基礎,身心健康是關鍵,外在條件是輔助。建立在這些基礎上的幸福才完整。 & 我們的內心每天會自導自演地播放小劇場,但會不斷重複的都是我們最在意的事。因為我們對內心缺乏觀照,所以這種重複往往是被動的,是不自覺地被串習推動。我們看到喜歡的人,不由自主就高興;看到討厭的人,不由自主就起了瞋心。但我們該想一想,為什麼會產生這些情緒?這些情緒是否健康?是否會使心陷入貪著或對立中?如果不加以觀察,這些情緒就會隨串習自動複製,就像電腦自動複製的病毒,最後發展到難以控制的程度。 & 當我們把念頭當做「我」,就會被念頭所糾纏,使之成為生命的主宰。但我們要知道,念頭終究是虛妄、沒有根。如果我們對念頭保持觀照、保持距離,它就無法影響我們了。濟群法師於本書告訴我們:把向外的目光收回,轉而向內觀照。當我們張開眼睛時,可以看到天地山河,看到目光所及的一切;而當我們有能力打開心眼時,就能像佛陀那樣,對宇宙萬有了了分明。因為心和宇宙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有認識心性,才能如實了知世界。 & 佛法就是心法,一切都是立足於心來認識的。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很多工作正被人工智慧所取代,許多人感到危機重重。其實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生而為人,無法被取代、被超越的是什麼?找到這個寶藏,不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能安身立命,自給自足。心,正是那個具足一切的所在。抓住這個根本,我們才不會被外在的世界所轉,真正看清「我是誰」,並由認識心性,而能了知世界真相,解脫生死輪迴,找到生命意義,最終成就佛菩薩那樣悲智圓滿的品質。 &

75 特價28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直心淨明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直心淨明

惟明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08 出版

作者自謙讀書不求甚解,只觀其大意,因此對於經書、語錄精簡部份——序、跋、碑、記、論、述、偈、章等,較為留意。透過這些,可以欣賞作者的精心傑作,及以此為橋樑,瞭解經文大意、思想重點。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於方便初機者,不計譾陋,輯出若干篇(共分三輯:闡教篇、禪宗篇、集錦篇),算是野人獻曝!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金剛經註講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金剛經註講

弘定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08 出版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經典之一,被尊為經中之王。 相傳是釋迦牟尼佛在祗樹給孤獨園為須菩提尊者而宣說的經典,佛在此闡述一切法空,指出一切事物本體皆空,若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就要破除四相,破除我執、法執,乃至一切執著,應該要在放棄一切執著的基礎下,生起菩提心,廣度眾生。 本書是弘定法師應信眾要請,講解《金剛經》,再結集成書。

7 特價24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慧遠大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08 出版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凡二卷,或一卷。隋代(淨影寺)慧遠撰。又稱《無量壽經疏》、《大無量壽經疏》、《大經義疏》、《淨影大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係康僧鎧所譯《無量壽經》之註釋書。於文前舉出二藏二教之教判,以《無量壽經》為菩薩藏頓教所攝;次釋經名,分科經文,一一解釋文義。本書為《無量壽經》現存最古之註疏,其分科及三願分類等方法,為古來之淨土諸家所引用。

7 特價33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佛教淨土法要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教淨土法要

宋智明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4/01/08 出版

淨土是極樂妙境,也是自心的明鏡,如能從淨土的信仰深入領解其中的真義,然後發大誓願,修於淨土的妙行,那麼,一切佛法盡攝其中,一切功德圓顯自心,於是必能明悟:淨土者自心之淨土,彌陀者自性之彌陀。 本書分為三卷: 一、以天臺性修的原理,導入白毫觀的修法,是以理導行,證念佛三昧。最後以「始終心要」之法旨,點示整個悟修的理行之本。 二、專門介紹有關淨土的修持念佛的方法,及如何纔能往生的原理與條件,其中包括行持、法規、工夫、教學、意趣、釋疑、病中修持及功課等。 三、以眾生亟盼回歸的心理,指示回歸之路,甚麼是家?如何回歸?甚麼是人生?如何面對生死?如何解決人類問題,走向生命的真實等。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千古跫音聽阿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千古跫音聽阿含

心保和尚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4/01/05 出版

根源佛陀的聖言 直斷無明生死大患 千古流傳 度一切苦厄 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近年於各處講說《阿含經》,以幽默、生活化的方式,闡述佛陀的智慧,針對生命、生活、生死問題,給予安頓身心之方,帶領大家一同領略千古法音。 每個人都有困難, 透過無我,可以突破。 很多煩惱是自己想出來的, 它本來沒有, 不過我們很厲害,可以無中生有; 本來可以自在, 但是就把自己搞得很苦惱, 佛陀有什麼辦法呢? 只能說I am sorry! ~心保和尚 「阿含」義譯是「佛陀傳來的聖教」,以佛法核心教義,揭示凡夫到聖者究竟解脫之道。生活裡遇到人、遇到事情,我們用什麼觀念來處理?可能貪小便宜、計較、對立,甚至打罵、毀謗、煩惱……。佛陀又是怎麼處理?他以慈悲、智慧、忍辱……讓煩惱少一點,甚至不生煩惱。 我們不想煩惱,煩惱會帶來痛苦,因此要清楚苦從哪裡來?知道原因,還要知道去除煩惱的方法。經典就跟地圖一樣,可以導正、引導到目的地,心保和尚透過《阿含經》選讀,為大眾點明消除煩惱、趨向自在的SOP。 &

7 特價26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佛教建國信仰與佛教造像(上)、(下)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教建國信仰與佛教造像(上)、(下)

古正美  著
聯經 出版
2024/01/04 出版

本書內容談論兩種大乘佛教的建國信仰:一是貴霜王朝於1世紀後半葉在犍陀羅奠立的佛教建國信仰,二是龍樹在2世紀中期左右於南印度奠立的佛教建國信仰。這兩種大乘佛教政治傳統同時運用文字(經典)和藝術形象來推廣信仰,因此,本書也探討大乘佛教經典及佛教造像,如何與這兩種政治傳統交織發展。 以往學術界對佛教建國信仰鮮有討論,這是古正美教授投入這個領域的原因之一。透過長期而深入的研究,她發現,上述兩種政治傳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她也指出,大乘佛教自在歷史上崛起之時,便具有政治信仰的個性,而這是古代印度發展的佛教不曾見過之特質。大乘佛教因此可說是中亞文化影響的情況下形成的新佛教傳統。

特價17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4/01/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 【本書簡介】 ◎本冊討論天台、華嚴、律宗、淨土等中國四大顯教;及中國真言、東密、藏密等世界三大密教。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為第二集下冊,內容包括86問: 天台宗:215-219問,共5問。 華嚴宗:220-229問,共10問。 律宗:230-239問,共10問。 淨土宗:240-253問,共14問。 中國真言宗:254-266問,共13問。 東密:267-270問,共4問。 藏密:271-300問,共30問。 讓你詳實掌握中國四大顯教,及世界三大密教。 &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4/01/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 【本書簡介】 ◎本冊討論天台、華嚴、律宗、淨土等中國四大顯教;及中國真言、東密、藏密等世界三大密教。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為第二集下冊,內容包括86問: 天台宗:215-219問,共5問。 華嚴宗:220-229問,共10問。 律宗:230-239問,共10問。 淨土宗:240-253問,共14問。 中國真言宗:254-266問,共13問。 東密:267-270問,共4問。 藏密:271-300問,共30問。 讓你詳實掌握中國四大顯教,及世界三大密教。 &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

依空法師  著
天下文化 出版
2023/12/20 出版

佛光山一千多位弟子,每個人和師父都有特殊的因緣, 每個人一定私藏有許多和師父的精采公案和故事。 「人真、情真、文真」, 本書真摯真誠地呈現了一位大師的偉大典範。──依空法師 星雲大師已離開我們三百多個日子了。 儘管如此,大師的巧善方便,三好四給,仍源源不斷地留存、體現在每個弟子的筆下、心中。 星雲大師的弘法之路始於一九五三年的宜蘭,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如今全球道場近三百處,不僅安身各大城市,將佛法、共修推廣給亟需心靈安定的現代人,更將教育、慈善事業深入偏鄉,只要有佛光人的地方,就能見到普照的佛光。 本書是三十二位有緣親炙大師,來自台灣各地及全球各重要城市、區域——夏威夷、港澳深、紐西蘭、東京、美國、南京、溫哥華、瑞典、南美洲、新加坡、馬來西亞、芝加哥——的法師們,以文字、圖片記錄三十二篇對星雲大師的追悼、紀念與懷思。三十二種因緣,三十二種身教言教,世界各地的弘法挑戰與大師願力的不可思議,在娓娓道來的文字中化作相同的信念、唯一的追隨:盼星雲大師倒駕慈航,乘願再來,再續法緣,繼續弘法利生。 &

特價37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唯有從認識上著手改變才能打破我們生命中的無明 《辯中邊論》是彌勒菩薩傳世的重要論典之一,也是唯識宗重要的依據論典。唯識宗的依據典籍為「一本十支」,本為根本,支為支幹。「本」便是《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雖為「十支」之一,但其地位僅次於《瑜伽師地論》。 「中」是中道,「邊」是邊見,《辯中邊論》即討論中道(真理)與邊見(謬論)的不同。中道即正道、正確的認識,也就是符合真理的認識,即成佛之道。例如八正道的修行是以正見、正思惟為基礎,並遠離和真理不相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時,還要遠離常人所熱衷的物欲生活,及當時很多宗教宣導的無益苦行,也就是遠離以上二邊。 唯識學是一種認識論,唯有從認識上著手改變,才能打破我們生命中的無明。《辯中邊論》幫助我們辨別什麼是中道實相,什麼是符合中道的修行,什麼是斷見、常見、有見、無見等邊見,什麼是落入邊見、邪見的修行。由此顯示我們認識中的真理與謬論的差別。通過本論的學習,能使我們擺脫邊見和邪見,安住於中道行中。 佛教中任何一個完整的修學體系,都必須確立自宗的中道見。唯識的中道見對於我們認識人生、指導修行具有獨到之處,以妄識作為有情生命的立足點,並以此解釋世界的存在及如何依修行成就解脫,對於唯心所現這一問題的闡述,更貼近於現實人生。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禪宗,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壇經,一把最快速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顯示《六祖壇經》沒有太多的名相術語。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匯總並流傳於世。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啟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面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複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的心。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濟群法師講《壇經》,根據內容增加了重點標題,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講述了哪些問題;既讓我們的知見更清楚扎實,也可幫助我們,活出智慧與精采的人生。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水本來只是流動的液體,是低溫將它們凍成了冰。執著就像低溫一樣,將妄想凝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 唯識學是一種認識論,其修行是從改變認識入手。每個人只能生活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離開自己的認識,這一世界就不存在了。除了個體之外,宇宙中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世界雖然複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認識」與「存在」兩方面。《唯識三十論》正是解決認識與存在的關係。世親菩薩撰寫本論,就是為了破我法二執,以顯唯識中道之理——世間萬有只是心識的顯現,當證得我空、法空,就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唯識三十論》的思想主要由四部分組成:1.八識,2.諸法唯識,3.三性、三無性,4.瑜伽止觀。現代人研究唯識,往往停留在前三項,忽略了唯識止觀的部分,這就使唯識趨向哲學化。但在學佛過程中,「見」和「行」是缺一不可的。唯有「解行相應,教觀並重」,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所以本論也是強調學佛需「解行並重」的論典。 《唯識三十論》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個偈頌,但文約義豐,正所謂「含萬象於一字,約千訓於一言」,既是一部唯識學概論,也是唯識學集大成之作。本書附篇亦介紹唯識重要論典《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攝大乘論》等,讓我們對唯識有更全面的認識。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生命都有覺醒的潛質,也就是內心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在。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 《金剛經》與《心經》同屬般若系經典,但修行側重點不同。《心經》是以般若正見,通過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的禪觀,引導我們直接體認空性。而《金剛經》闡述的空性修行,則貫穿於整個菩薩道,包括菩薩應該如何修習布施、忍辱,如何莊嚴國土、利益眾生,是在做事過程中通達空性。 《心經》是引導我們通過對五蘊乃至四諦的觀照體認空性,雖然更為直接,但偏於智慧一邊。如果結合《金剛經》,知道如何將般若正見落實到具體行持中,以見導行,悲智雙運,就可以深化對《心經》的修學。 我們現有的世界,有美醜、善惡、男女、虛空大地的分別,這些只是緣起的顯現,並不對立,但因為凡夫有我法二執,就形成了二元對立。中觀的見地是讓我們看清,一切現象都是條件關係的假相,其中是沒有自性的。當我們認識到無自性,也就能進一步,從每個現象的當下體認空性。這個過程需要建立正見,更需要通過禪修訓練,培養觀照般若,才能證悟實相般若。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開啟內在智慧的鑰匙:《六祖壇經》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禪宗,一種直指人心的生活意境與精神高度壇經,一把最快速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鑰匙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這些令人耳熟能詳的句子,顯示《六祖壇經》沒有太多的名相術語。而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風範行止所要示現的是:人不靠外在物質名利,以自己內在本有的智慧,就可以活得莊嚴精采。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中唯一被尊為「經」的祖師著述,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等地所說之法,由門人記錄、匯總並流傳於世。 從修行意義上說,《壇經》開顯的方法,能使我們以最快速度開啟內在智慧,親見本來面目。換言之,這是一條修行捷徑,故稱頓教,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從本質來說,佛法是簡單而非複雜的,是直接而非迂迴的,能化繁為簡,因為佛法修行的重點不在別處,而是在我們的心。只是由於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佛陀才會應病與藥,開示種種法門,演說諸般經教。但他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建立一套龐大的哲學體系,而是從不同的契入點,引導我們將目光轉向內心,轉向這個和我們生死相隨但又始終面目模糊的心,進而看見心的本來。 濟群法師講《壇經》,根據內容增加了重點標題,有系統的分析與講解,讓讀者可以更清楚其中講述了哪些問題;既讓我們的知見更清楚扎實,也可幫助我們,活出智慧與精采的人生。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超越「二」的智慧:《心經》、《金剛經》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生命都有覺醒的潛質,也就是內心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就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在。 在漢傳地區,《心經》和《金剛經》是知名度最高的兩部佛典。其中的一些經文,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類,更是為人熟知。 《金剛經》與《心經》同屬般若系經典,但修行側重點不同。《心經》是以般若正見,通過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諦的禪觀,引導我們直接體認空性。而《金剛經》闡述的空性修行,則貫穿於整個菩薩道,包括菩薩應該如何修習布施、忍辱,如何莊嚴國土、利益眾生,是在做事過程中通達空性。 《心經》是引導我們通過對五蘊乃至四諦的觀照體認空性,雖然更為直接,但偏於智慧一邊。如果結合《金剛經》,知道如何將般若正見落實到具體行持中,以見導行,悲智雙運,就可以深化對《心經》的修學。 我們現有的世界,有美醜、善惡、男女、虛空大地的分別,這些只是緣起的顯現,並不對立,但因為凡夫有我法二執,就形成了二元對立。中觀的見地是讓我們看清,一切現象都是條件關係的假相,其中是沒有自性的。當我們認識到無自性,也就能進一步,從每個現象的當下體認空性。這個過程需要建立正見,更需要通過禪修訓練,培養觀照般若,才能證悟實相般若。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真理與謬論:《辯中邊論》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唯有從認識上著手改變才能打破我們生命中的無明 《辯中邊論》是彌勒菩薩傳世的重要論典之一,也是唯識宗重要的依據論典。唯識宗的依據典籍為「一本十支」,本為根本,支為支幹。「本」便是《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雖為「十支」之一,但其地位僅次於《瑜伽師地論》。 「中」是中道,「邊」是邊見,《辯中邊論》即討論中道(真理)與邊見(謬論)的不同。中道即正道、正確的認識,也就是符合真理的認識,即成佛之道。例如八正道的修行是以正見、正思惟為基礎,並遠離和真理不相應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同時,還要遠離常人所熱衷的物欲生活,及當時很多宗教宣導的無益苦行,也就是遠離以上二邊。 唯識學是一種認識論,唯有從認識上著手改變,才能打破我們生命中的無明。《辯中邊論》幫助我們辨別什麼是中道實相,什麼是符合中道的修行,什麼是斷見、常見、有見、無見等邊見,什麼是落入邊見、邪見的修行。由此顯示我們認識中的真理與謬論的差別。通過本論的學習,能使我們擺脫邊見和邪見,安住於中道行中。 佛教中任何一個完整的修學體系,都必須確立自宗的中道見。唯識的中道見對於我們認識人生、指導修行具有獨到之處,以妄識作為有情生命的立足點,並以此解釋世界的存在及如何依修行成就解脫,對於唯心所現這一問題的闡述,更貼近於現實人生。

特價36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認識與存在:《唯識三十論》解讀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14 出版

水本來只是流動的液體,是低溫將它們凍成了冰。執著就像低溫一樣,將妄想凝聚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世界。 唯識學是一種認識論,其修行是從改變認識入手。每個人只能生活在自己認知的世界中,離開自己的認識,這一世界就不存在了。除了個體之外,宇宙中還有無量無邊的眾生。每個眾生都有自己的世界,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世界雖然複雜,但歸納起來,不外乎「認識」與「存在」兩方面。《唯識三十論》正是解決認識與存在的關係。世親菩薩撰寫本論,就是為了破我法二執,以顯唯識中道之理——世間萬有只是心識的顯現,當證得我空、法空,就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理。 《唯識三十論》的思想主要由四部分組成:1.八識,2.諸法唯識,3.三性、三無性,4.瑜伽止觀。現代人研究唯識,往往停留在前三項,忽略了唯識止觀的部分,這就使唯識趨向哲學化。但在學佛過程中,「見」和「行」是缺一不可的。唯有「解行相應,教觀並重」,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式。所以本論也是強調學佛需「解行並重」的論典。 《唯識三十論》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個偈頌,但文約義豐,正所謂「含萬象於一字,約千訓於一言」,既是一部唯識學概論,也是唯識學集大成之作。本書附篇亦介紹唯識重要論典《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攝大乘論》等,讓我們對唯識有更全面的認識。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萬法歸心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萬法歸心

惟明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作者自謙讀書不求甚解,只觀其大意,因此對於經書、語錄精簡部份——序、跋、碑、記、論、述、偈、章等,較為留意。 透過這些,可以欣賞作者的精心傑作,及以此為橋樑,瞭解經文大意、思想重點。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於方便初機者,不計譾陋,輯出若干篇(共分三輯:闡教篇、禪宗篇、集錦篇),算是野人獻曝! &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心定和尚訪談錄:行佛—以師心為己心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心定和尚訪談錄:行佛—以師心為己心

心定和尚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3/12/08 出版

本書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重要弟子心定和尚的口述訪談錄,記錄其從童年、青年的成長歷程,到跟隨星雲大師披剃出家、建寺弘法,一生70多年來的歷史,並以此緬懷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 星雲大師口中盛讚以慈悲心腸著稱的心定和尚,不但文筆曉暢、思慮縝密、吃苦耐勞,且好學不倦,對佛教梵唄、儀軌等樣樣專精可謂是十項全能的佛門龍象。 心定和尚以行佛的赤子之心,與您分享一甲子的修行歷程,精彩的點點滴滴不時給人「原來如此」的驚嘆,字裡行間引領我們循跡找到自己生命的快樂天地。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蕭碧霞師姑訪談錄:跨世紀的追隨—我生命裡的良師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蕭碧霞師姑訪談錄:跨世紀的追隨—我生命裡的良師

蕭碧霞  著
佛光文化 出版
2023/12/08 出版

本書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重要在家弟子蕭碧霞師姑的口述訪談錄,記錄其成長乃至跟隨星雲大師學佛及義無反顧為佛光山奉獻一生的歷程,並以此緬懷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 「一碗麵」名聞兩岸三地的蕭師姑,自幼聰穎活潑開朗,並有行俠仗義的性格。星雲大師讚嘆蕭師姑之所以能成為蕭師姑,她對外不攀緣,沒有私人的交往,對常住很忠誠,甚至金錢上也無私奉獻。 秉持無我的精神,她熱誠提攜後學,恭敬三寶。將整個生命投入弘法利生,為自己寫下歷史也見證人間佛教思想的落實,實在堪為師姑的模範。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印光大師開示語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印光大師開示語錄

印光大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善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亦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准,故致有此過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義,則其利大矣。」

7 特價252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大乘起信論講義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大乘起信論講義

圓瑛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大乘起信論》,略稱《起信論》,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論書,法性宗的提綱挈領之作,相傳為馬鳴菩薩依據《楞伽經》所造,依據真諦三藏之弟子曹毘為其所作傳記,此論為真諦於太清四年(公元550年)譯。篇幅凡一卷,是自隋、唐起對漢傳佛教影響很大的一部論著。 & 自唐代開始,出現質疑,認為此論是在中國所寫作,非由馬鳴所造。學者望月信亨、梁啟超、歐陽竟無、呂澂等人皆主張此經是在中國創作。境野黃洋、宇井伯壽、湯用彤等人則主張是由印度傳入,在中國譯出。 & 本論主要闡述了於大乘佛教生起正信的理論,簡明扼要地概述了如來藏唯識學派思想,體現了漢傳佛教部份宗派所推崇的即身成就見性成佛之宗旨。 &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妙法蓮華經冠科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妙法蓮華經冠科

蕅益智旭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古德講經,喜用科判,將經文詳細分大綱章節細目,使各段經文含義,目之了然。有了科判,使究經者,對經文字句易解。 & 《法華經》有多種版本,唯獨經過蕅益大師科判這一本版本,盛行流通,普遍令人喜讀。然《法華經》之科判非蕅益大師獨創,古之講《法華經》者,有光宅法雲、天台智者、嘉祥吉藏、窺基大師等人,都用科判辨析經文。湛然尊者還以科表方式將天台三大部分科判文,非常細微。 & 而蕅益大師特別熟透天台大師的三大部釋文。依之消化刪減,如其將二十卷《法華玄義》節要成上下二卷《妙法蓮華經玄義節要》,另有『妙法蓮華經綸貫』一文,依據天台五時八教釋義《法華》稱妙之所以。以上所舉諸師詮釋經文科判,推得蕅益大師對《法華經》的詳細科判,是依據《法華文句》與《法華文句記》二書的分類判文方法。再詳加己之體解以細目章節分類,寫在《法華》經文上方空白處,以及經文行間空隙處。 & 至其內容,大略依據文句分通、別迹本二門的大綱。自〈序品〉放光處至〈安樂行品〉,為迹門『開權顯實』。自〈從地涌出品〉至〈分別功德品〉為本門『開近顯遠』。〈隨喜品〉至〈常不輕菩薩品〉為流通段。自〈如來神力品〉至〈普賢菩薩勸發品〉,是總的流通本迹二門。 & 推薦好評 & 迹門所說是菩提伽耶樹下成道的近代釋迦文佛,本門表明的是久遠成道的釋迦文佛。表示佛法慧命的代代傳承,永續流芳。」——台南湛然寺 雲庵師父 &

7 特價546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持名念佛修淨業:淨土信仰的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持名念佛修淨業:淨土信仰的持名念佛與斷惡修善

大安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淨土法門是佛教中最簡易殊勝的修行方法, 但您知不知道要如何念佛防魔? 什麼是五念、十念法門? 為什麼修行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能把我們這一顆凡夫的心送往西方極樂淨土? 本書將帶您一一掌握其中的訣竅。 &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找一個不變的修行:改變命運,解脫煩惱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找一個不變的修行:改變命運,解脫煩惱

慧廣法師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 現代人藉著網路科技 把古代人要花費很久時間 才能達到的修行 很快就達成了,我們 應該慶幸、珍惜 能夠活在現代這個時代 &

7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豁達寬容:身心安頓的智慧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豁達寬容:身心安頓的智慧

杜天宇  著
華夏出版 出版
2023/12/08 出版

《豁達寬容:身心安頓的智慧》一書,以中國文化的精髓為基礎,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為核心,融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華,通過富有禪意和哲理的故事、濃縮的東方傳統智慧精華,全方位展示了佛的智慧和道的真諦,並與時俱進地引發了相關的人生哲理,以更貼近生活,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 & 願你能靜下心來,反複品味書中的故事和哲理,逐漸將禪的精神、佛的智慧、道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當中,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把握時代脈搏,昇華人生的意義。仔細閱讀本書,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

7 特價22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07 出版

「發菩提心」就是開發覺醒的心 「行菩薩行」就是把菩薩品質變成自身人格 & 菩提心、菩薩行和空性見,是大乘菩薩道的三大內涵。其中,又以菩提心為核心,這是崇高的利他主義願望,是積極入世,幫助眾生解除輪迴痛苦,引導眾生走向覺醒的精神。 & 發起願菩提心之後,接著是行菩薩行。如何使菩薩行更有效,使願心真正落到實處?就形成了菩薩戒,以戒律對菩薩的行為作出規定。 & 「瑜伽菩薩戒」出自《瑜伽師地論》。按照漢傳佛教的觀點,作者是彌勒菩薩,因為這些內容是通過無著菩薩傳出的,根據藏傳佛教的觀點,就是無著菩薩所造。本論由玄奘三藏翻譯,共一百卷,介紹了菩薩的種種修行,如施品、戒品、忍品、精進品、靜慮品、慧品等,瑜伽菩薩戒就出自〈戒品〉。當年玄奘排除萬難西行前往印度求法,在那爛陀大學戒賢論師座下聞法。最主要目的,就是學習《瑜伽師地論》。 & 佛學經論中講到戒律的不少,例如出自《梵網經》的「梵網菩薩戒」,是盧舍那佛為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所說,其見地和要求很高,屬於大菩薩的境界,做起來自然也很難。相比之下,瑜伽菩薩戒是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所說,更為善巧,也更容易落實。本書引導我們完整學習〈戒品〉,可以使我們對瑜伽菩薩戒有深入了解,進而走向入世的大乘菩薩道。 &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學著做菩薩:《瑜伽菩薩戒品》講記

濟群法師  著
商周出版 出版
2023/12/07 出版

「發菩提心」就是開發覺醒的心 「行菩薩行」就是把菩薩品質變成自身人格 & 菩提心、菩薩行和空性見,是大乘菩薩道的三大內涵。其中,又以菩提心為核心,這是崇高的利他主義願望,是積極入世,幫助眾生解除輪迴痛苦,引導眾生走向覺醒的精神。 & 發起願菩提心之後,接著是行菩薩行。如何使菩薩行更有效,使願心真正落到實處?就形成了菩薩戒,以戒律對菩薩的行為作出規定。 & 「瑜伽菩薩戒」出自《瑜伽師地論》。按照漢傳佛教的觀點,作者是彌勒菩薩,因為這些內容是通過無著菩薩傳出的,根據藏傳佛教的觀點,就是無著菩薩所造。本論由玄奘三藏翻譯,共一百卷,介紹了菩薩的種種修行,如施品、戒品、忍品、精進品、靜慮品、慧品等,瑜伽菩薩戒就出自〈戒品〉。當年玄奘排除萬難西行前往印度求法,在那爛陀大學戒賢論師座下聞法。最主要目的,就是學習《瑜伽師地論》。 & 佛學經論中講到戒律的不少,例如出自《梵網經》的「梵網菩薩戒」,是盧舍那佛為釋迦牟尼佛及諸大菩薩所說,其見地和要求很高,屬於大菩薩的境界,做起來自然也很難。相比之下,瑜伽菩薩戒是彌勒菩薩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所說,更為善巧,也更容易落實。本書引導我們完整學習〈戒品〉,可以使我們對瑜伽菩薩戒有深入了解,進而走向入世的大乘菩薩道。 &

特價32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看懂印度佛教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看懂印度佛教

呂冬倪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中國佛教源於印度佛教,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你應該懂得印度佛教。 ●呂冬倪老師《看懂印度佛教》和《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二書,再加《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和《看懂證道歌》三書,總計有五本有關佛教、佛法和修持心法的一系列書,對學習佛法大有幫助。 ●本書探討印度佛教五大議題: •印度佛教前傳 未來佛都出自兜率天、你相信佛菩薩是自右脅出生的嗎?佛經裡面所說的億、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因緣、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的因緣。 •婆羅門教簡介 雅利安人的歷史、婆羅門教的教義、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婆羅門教的經典。 •釋迦牟尼佛及其十大弟子簡介。 •印度佛教歷史 佛教經典的產生、阿育王時代的向外傳教、北傳佛教、南傳佛教、部派佛教、第一位大乘佛教論師馬鳴菩薩、第一個大乘佛教學派中觀學派、第二個大乘佛教學派唯識學派、印度的現代佛教。 •佛教修行心法 唯識論心法、釋迦牟尼佛傳授安那般那守意法給他的獨生子羅雲、《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的修行心得等。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 ◎本冊討論中國佛學至為重要的三論宗、禪宗、天台宗,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為第二集中冊,延續上冊(1問-167問),內容包括:三論宗168-188問,共21問;禪宗189-207問,共19問;天台宗208-214問,共7問,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

7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獲得心靈真正的自由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獲得心靈真正的自由

圓神 出版
2023/12/01 出版

內在轉化的目的是訓練我們的心超越外境的干擾; 修持靈性意識的目的是淨化生命裡埋藏已久的雜質。 只有在內在世界中才能洞察真實的自己,從而如實的接納自己。 &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人類精神層面與內在世界,有系統的講述內在世界的結構、各個面向、心識作用、如何消融負面情緒、如何轉化內在;詳細解說生命的本體--靈性意識,解釋靈性意識與宇宙意識的關連;以及引導讀者如何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內在轉化和修行是生命覺醒的同一條道路。 & ★只有經由個人精神層面的轉化,才能達到內心的開悟與和諧;也只有經過精神靈性面的修持,才能獲得真實持久的快樂。內在轉化和修行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重塑生命,成就原本清淨的自己,讓生命在這一世的遷移中獲得身心的安頓。 & ★如果能持續做內在轉化的功課,並精進修持靈性意識,一點一點去清理,一步一步去拓展,直到脫離各種負面情緒的掌控,淨化了累世較為薄弱的業力,內在世界就會回復原本應該有的廣闊空間。那時,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心靈的自由、身心的安頓、生命提升的力量,以及時時安住當下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 ★誠摯推薦: 丁乃竺 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及製作人 方新舟 誠致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王常懿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 李振清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審譯會召集人 吳欽智 華碩電腦技術長/前揚智科技創辦人 沈祖為 紐約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門婦女發展組前主管 孫國燕 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董事長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 張玨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張安平 台灣水泥董事長/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閻初 世界書局總經理 陳文雄 六度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英特爾公司前董事/美國史丹福大學前董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7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

藍傳盛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本系列共六百問,苑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學者能迅速一窺佛法精要與全貌。 & ◎本冊討論中國佛學至為重要的三論宗、禪宗、天台宗,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透過問答方式,針對疑惑具體解答,最後全面網羅常見問題,呈現完整的佛學知識。 ◎書寫明快扼要,但詳實深入,能令學人短期內即有所斬獲,並建立正確的佛學概論。 & 藍傳盛醫師的本系列作品共有:《佛法三百問》、《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上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中冊)》、《佛法三百問第二集(下冊)》(尚未付梓),對佛教各宗做了深入簡出的介紹及探討,是大德居士進入佛法世界的最佳鑰匙。 & 本系列作品共有六百問,內容實已涵蓋佛法全貌,宛若一部袖珍型佛法百科全書,可供學人查閱及研究之用。內容廣泛完備,舉凡佛法大小乘、印度佛學三系、中國八大宗及藏密等,無不網羅殆盡,並透過一問一答,完整呈現扼要而且深入的佛學知識,能令學人得以一窺佛法全貌。 & 本書為第二集中冊,延續上冊(1問-167問),內容包括:三論宗168-188問,共21問;禪宗189-207問,共19問;天台宗208-214問,共7問,快速建立漢傳佛教正確觀念。 &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看懂印度佛教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看懂印度佛教

呂冬倪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中國佛教源於印度佛教,但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所以你應該懂得印度佛教。 ●呂冬倪老師《看懂印度佛教》和《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二書,再加《看懂心經》、《看懂禪機》和《看懂證道歌》三書,總計有五本有關佛教、佛法和修持心法的一系列書,對學習佛法大有幫助。 ●本書探討印度佛教五大議題: •印度佛教前傳 未來佛都出自兜率天、你相信佛菩薩是自右脅出生的嗎?佛經裡面所說的億、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因緣、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的因緣。 •婆羅門教簡介 雅利安人的歷史、婆羅門教的教義、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婆羅門教的經典。 •釋迦牟尼佛及其十大弟子簡介。 •印度佛教歷史 佛教經典的產生、阿育王時代的向外傳教、北傳佛教、南傳佛教、部派佛教、第一位大乘佛教論師馬鳴菩薩、第一個大乘佛教學派中觀學派、第二個大乘佛教學派唯識學派、印度的現代佛教。 •佛教修行心法 唯識論心法、釋迦牟尼佛傳授安那般那守意法給他的獨生子羅雲、《楞嚴經》二十五位菩薩的修行心得等。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特價35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呂冬倪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印度佛教滅亡了,中國和西藏成為世界大乘佛教重鎮,認識它們,就從本書開始! ◎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和西藏並融入當地文化後,形成別有特色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中國和西藏佛教的教義和內涵,得到心靈的安頓。 ◎除簡介中國和西藏佛教之外,還介紹佛教的經典,以及重要的《唯識學》。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67年左右。最流行的傳說是,東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陽城雍門西,佛像可能也於此同時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大為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之後在中國遍地開花。 但是,佛教在發源地印度,卻於十三世紀初消亡,所以中國和西藏成為現今世界大乘佛教的重鎮。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並發揚菩薩道精神,上證菩提,下度眾生。 ●本書專論: 「中國佛教」的歷史、「禪宗」的「五家七宗」、「中國佛教」的派別; 「藏傳佛教」的歷史、「藏傳佛教」的派別; 「佛教」的經典、「佛教」的《唯識學》。 ●本書兼論: 「台灣佛教」的歷史; 「台灣」的「藏傳佛教」、「台灣」現在主要的「佛教派別」。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深入內在的轉化與修行

圓神 出版
2023/12/01 出版

內在轉化的目的是訓練我們的心超越外境的干擾; 修持靈性意識的目的是淨化生命裡埋藏已久的雜質。 只有在內在世界中才能洞察真實的自己,從而如實的接納自己。 &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探討人類精神層面與內在世界,有系統的講述內在世界的結構、各個面向、心識作用、如何消融負面情緒、如何轉化內在;詳細解說生命的本體--靈性意識,解釋靈性意識與宇宙意識的關連;以及引導讀者如何走在修行的道路上。內在轉化和修行是生命覺醒的同一條道路。 & ★只有經由個人精神層面的轉化,才能達到內心的開悟與和諧;也只有經過精神靈性面的修持,才能獲得真實持久的快樂。內在轉化和修行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重塑生命,成就原本清淨的自己,讓生命在這一世的遷移中獲得身心的安頓。 & ★如果能持續做內在轉化的功課,並精進修持靈性意識,一點一點去清理,一步一步去拓展,直到脫離各種負面情緒的掌控,淨化了累世較為薄弱的業力,內在世界就會回復原本應該有的廣闊空間。那時,我們所感受到的就是心靈的自由、身心的安頓、生命提升的力量,以及時時安住當下的平和、寧靜與喜悅。 & ★誠摯推薦: 丁乃竺 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及製作人 方新舟 誠致文化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王常懿 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 李振清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審譯會召集人 吳欽智 華碩電腦技術長/前揚智科技創辦人 沈祖為 紐約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門婦女發展組前主管 孫國燕 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董事長 海英俊 台達電董事長/台灣氣候聯盟理事長 張玨 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召集人 張安平 台灣水泥董事長/雲朗觀光集團執行長 辜懷群 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閻初 世界書局總經理 陳文雄 六度基金會董事長/美國英特爾公司前董事/美國史丹福大學前董事 (按姓氏筆畫排序)

特價21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

呂冬倪  著
白象 出版
2023/12/01 出版

印度佛教滅亡了,中國和西藏成為世界大乘佛教重鎮,認識它們,就從本書開始! ◎印度佛教傳到中國和西藏並融入當地文化後,形成別有特色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讓讀者們用最短的時間,看懂中國和西藏佛教的教義和內涵,得到心靈的安頓。 ◎除簡介中國和西藏佛教之外,還介紹佛教的經典,以及重要的《唯識學》。 佛教傳入中國,大約是在東漢明帝時期,約在公元67年左右。最流行的傳說是,東漢明帝夢見「金人」,於是遣使求法,立白馬寺於洛陽城雍門西,佛像可能也於此同時傳入中國。到了南北朝時期佛教開始大為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之後在中國遍地開花。 但是,佛教在發源地印度,卻於十三世紀初消亡,所以中國和西藏成為現今世界大乘佛教的重鎮。大乘佛教提倡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利益一切眾生,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並發揚菩薩道精神,上證菩提,下度眾生。 ●本書專論: 「中國佛教」的歷史、「禪宗」的「五家七宗」、「中國佛教」的派別; 「藏傳佛教」的歷史、「藏傳佛教」的派別; 「佛教」的經典、「佛教」的《唯識學》。 ●本書兼論: 「台灣佛教」的歷史; 「台灣」的「藏傳佛教」、「台灣」現在主要的「佛教派別」。 ●「看懂宗教」系列叢書: 用最短的時間,看懂各大宗教的教義和內涵, 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宗教來信仰。 一、《看懂猶太教》:上帝「耶和華」是誰? 二、《看懂基督教》:「耶穌」消失了十八年?  三、《看懂斯蘭教》:《古蘭經》到底在說什麼?  四、《看懂道家》:「道家」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五、《看懂道教》:「道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六、《看懂印度佛教》:「印度佛教」的前傳 七、《看懂中國及藏傳佛教》:「佛教」的「修行心法」是什麼? 八、《看懂一貫道》:「一貫道」的價值是什麼? 九、《看懂北海老人全書》:這才是「一貫道」真正的經典 & &

7 特價28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跟著佛陀去旅行:印度12大聖地完全朝聖、人文史蹟千年一歎,以及沒說你不知道的佛陀人生小劇場!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跟著佛陀去旅行:印度12大聖地完全朝聖、人文史蹟千年一歎,以及沒說你不知道的佛陀人生小劇場!

林許文二  著 、陳師蘭  著
柿子文化 出版
2023/11/30 出版

人生有煩惱,認識佛陀要趁早! 走他親履過的路, 回放他的無上智慧, 從聖地的今昔對照, 上一堂生命無常與解脫的課! & ★全新設計+增修法顯、玄奘朝聖見聞+新增百年前考古珍貴圖文首度公開 & ★文學和實用兼備!超越旅遊工具書規格的印度12大聖地深度導覽──從佛陀故事到史蹟導覽,不論帶書實地走訪或書中臥遊,都能如置身聖境、親識聖者。 & 這就是人生! 不只你覺得生活難,佛陀的一生也不容易…… & 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人的覺醒,還讓世間的苦,終於有了轉為平靜、喜悅、解脫的機會!不過,佛陀雖是體證人生真相和解脫之道的覺者,一般人生活有的酸甜苦辣和難題,他一樣要一一經歷! & ◆投胎有瑞相,出生前就被預言將為世界帶來光明的佛陀,還是從他母后腋下至肋骨之間的位置降生的,你知道「右脅而生」比較神聖的傳說其實跟印度的種姓思想有關嗎?& & ◆父母的心尖寵,被預言不是統治天下就是修成人天導師,還從小就是學霸,究竟生命的疑惑有多折磨,讓天生贏家的佛陀捨下榮華富貴、父母、嬌妻和愛子,也要苦行流浪找答案? & ◆以為將身心折磨到不成人形就能找到生命解答,卻快沒命了還摸不到真理的邊,還好最後的靈光一閃雖遲但到,而讓佛陀瞬間明白「如何找到菩提大道」的,竟是一首民間歌謠? & ◆突破無明遮障、看清自我虛幻,教學對已覺悟的佛陀來說應該不難吧?但其實佛陀不只曾經遲疑過是否該對眾生說法,甚至連第一次說法就出師不利被人看不起! & ◆弟子圖謀篡位企圖下毒暗殺佛陀、黑粉造謠與佛陀生子後被拋棄、僧團鬥諍到嫌佛陀的調解是多事;覺悟並不代表佛陀的人生就暢行無阻,僧面不看、佛面也不看的人,還是很多的…… & ◆知法卻不行法的聲聞弟子不少,但佛陀也有可愛踏實的胖子死忠粉--波斯匿王,他請侍者天天在用餐時背誦佛陀給他的「減肥偈」,從此飲食節制,很快就找回年少的精瘦俊秀! & ◆在生命最後一夜,慈悲的佛陀強忍身體痛楚為一名外道說法並收為弟子,相對於錯失機會成為佛陀入室弟子的外道--優波迦,這名外道--須跋陀羅,成了佛陀生命中渡化的最後一位比丘。 & ◆你知道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餐吃的是蘑菇料理嗎?你知道這蘑菇竟是佛陀的催命符,讓才重病初癒還很虛的佛陀再次瀕臨死亡?而這次,我們的人間導師沒能撐過去…… & 佛陀是人,他雖然比旁人幸運,天生人生勝利組,但他不快樂;他受良好的教育,但求道之路崎嶇難行;他夜證菩提,遊化宣說正法,建立僧團,其間依然會遭逢生命中的橫逆,佛陀沒有感慨嗎?當然有,但他還是釋懷了,繼續慈悲地勉勵弟子、為世人解說無常的道理,最後,服從生命的法則離開人間。 & 人文古事+歷史遺產+奇蹟絕景+傷春悲秋感懷指南, 朝聖之路別白走! & 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研究逾五、六十本經典與文獻資料,親自走訪印度12大聖地,實地拍攝數百張第一手照片,再搭配珍貴的古畫和老照片,帶領我們尋著佛陀的足跡、聖弟子們的身影,不只述說佛陀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十年人生,也看到佛法在印度流布、興盛、衰微、沒落,歸於平靜…… & ◆「藍毗尼園」裡最重要的史蹟是那剩半截的阿育王石柱?因為柱身上的「世尊在此出生」向世人證明了佛陀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證明了阿育王是虔誠的信徒,而不是利用佛陀搞政治。 & ◆佛陀的老家「迦毗羅衛」遺址有兩處?是尼泊爾的提羅科拉特,還是印度的畢波羅瓦,古迦毗羅衛城之爭,至今還在繼續當中…… & ◆唐朝玄奘來到「菩提迦耶」時,正法已開始減退了?佛陀入滅後,菩提迦耶的南北兩處各豎立有菩薩像,耆老們說:菩薩像消失,即法盡之時,而玄奘來時,南方菩薩像已被塵土淹到胸部了。 & ◆初轉法輪的「鹿野苑」遺蹟被資源再利用變成商場的建材?佛陀入滅數百年後,鹿野苑不只因為佛教自身的分裂、印度教的侵吞和回教的入侵而化為廢墟,連傾頹的磚瓦石塊也保留不住…… & ◆「王舍城」旁佛陀入滅後第一次經典結集的「七葉窟」要如何容納數百人?為了不讓正法滅亡而舉辦的首次僧團大結集,有近五百名阿羅漢參與,但現在的七葉窟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啊!? & ◆聞名世界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大僧院,東晉西行的法顯無緣入學?該僧院是佛滅千年後才建的,六十二歲高齡出國遊學的法顯生不逢時,只能讓晚他二百多年才西行取經的玄奘當學生代表! & ◆「舍衛城」裡鋪金建造的祇園精舍,因為一隻老鼠而七層樓全毀?法顯《佛國記》寫到,本來香火興盛的精舍,因老鼠銜出燈芯,引燃佛殿上的布幡,波及整座精舍,七層樓燒光光…… & ◆法盡之地「憍賞彌」的阿育王石柱證明了僧團鬥諍現象從佛陀時代一直持續到阿育王時期?石柱上的敕文寫著:「任何人若於僧團中製造分裂,不論僧尼,均令其著白衣,並擯出僧團。」 & ◆佛陀入滅後,各族國王趕到「拘尸那羅」,在今天的「安迦羅塔」處參加火化儀式並「八分舍利」?迦毗羅衛的釋迦族竟然也來八分舍利了,但佛經不是說釋迦族在佛陀生前就被滅族了嗎? & 印度佛教就這樣靜靜地消逝在佛陀的故鄉,但佛陀的正法卻輕輕拂進世界各個角落,繼續滋潤著人們乾渴的心靈。雖然西方研究和考古團隊,拿著英譯本的《大唐西域記》、《佛國記》飄洋過海來到印度挖掘、調查、做記錄,原是為了要證明「佛教只是傳說」來宣揚上帝的愛,卻陰錯陽差地使佛陀的生命透過地理上的確定和古文物的證據,與二千五百多年後的億億萬萬人們產生了具體的連結,進一步讓佛陀和他的正法更加發揚光大……。 & 佛陀的故鄉留不住佛陀的法有點悲催, 好在佛陀的正法跨出了印度, 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依然不墜, 讓在苦海裡浮沉的我們還有上岸的機會! & 好評推薦 & 印度,是佛陀的祖國,要認識佛陀,從這部書可以認識佛陀的聖德和慈悲。──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 & 《跟著佛陀去旅行》是探索印度的工具書,是前往印度旅行者必備的參考書。俗語云:「飯可以少吃、話可以少說。」而這本書不能少看,因為書裡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豐富內容,或許你想要的答案就在其中。──心培和尚,國際佛光會理事 & 如何才能拉近兩千五百年時空距離,使我們得以重新聆聽並體驗古聖人的教誨--佛陀說「苦」及「苦的解脫」?在此,我推薦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精心合著的這本書,相信它將成為你進行一趟心靈之旅的最佳嚮導。──溪淞,名作家、畫家、美學家 & 本書確實是旅遊工具書,不過往返的地點是過去和現在。本書讓讀者回到佛陀弘法時期身歷其境,同時縱觀歷史滋養知識之田。世尊踏足過的輝煌聖地尚且無常,何況我們?──阿米,Youtube「蛀蟲米Rottenamimi」佛學頻道主 & 多年前至印度參訪時,帶的就是這本書,它不只實用,更有「法」的啟發。很高興得知本書將改版更新,相信各方面都會更提升,實為有志讀者們的福音。──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 《跟著佛陀去旅行》的作者林許文二與陳師蘭,另外還著有《印度謎城》以及《圖解桑奇佛塔》,是真正的印度聖地專家。他們為朝聖者和旅行者創作了一部充滿美麗圖片、豐富資訊和實用祕訣的好書,對所有到印度聖地的旅行的人們來說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旅遊指南。──史泰朗,印度-台北協會前會長 &

特價59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跟著佛陀去旅行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跟著佛陀去旅行

林許文二  著 、陳師蘭  著
柿子文化 出版
2023/11/30 出版

人生有煩惱,認識佛陀要趁早! 走他親履過的路, 回放他的無上智慧, 從聖地的今昔對照, 上一堂生命無常與解脫的課! & ★全新設計+增修法顯、玄奘朝聖見聞+新增百年前考古珍貴圖文首度公開 & ★文學和實用兼備!超越旅遊工具書規格的印度12大聖地深度導覽──從佛陀故事到史蹟導覽,不論帶書實地走訪或書中臥遊,都能如置身聖境、親識聖者。 & 這就是人生! 不只你覺得生活難,佛陀的一生也不容易…… & 不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個人的覺醒,還讓世間的苦,終於有了轉為平靜、喜悅、解脫的機會!不過,佛陀雖是體證人生真相和解脫之道的覺者,一般人生活有的酸甜苦辣和難題,他一樣要一一經歷! & ◆投胎有瑞相,出生前就被預言將為世界帶來光明的佛陀,還是從他母后腋下至肋骨之間的位置降生的,你知道「右脅而生」比較神聖的傳說其實跟印度的種姓思想有關嗎?& & ◆父母的心尖寵,被預言不是統治天下就是修成人天導師,還從小就是學霸,究竟生命的疑惑有多折磨,讓天生贏家的佛陀捨下榮華富貴、父母、嬌妻和愛子,也要苦行流浪找答案? & ◆以為將身心折磨到不成人形就能找到生命解答,卻快沒命了還摸不到真理的邊,還好最後的靈光一閃雖遲但到,而讓佛陀瞬間明白「如何找到菩提大道」的,竟是一首民間歌謠? & ◆突破無明遮障、看清自我虛幻,教學對已覺悟的佛陀來說應該不難吧?但其實佛陀不只曾經遲疑過是否該對眾生說法,甚至連第一次說法就出師不利被人看不起! & ◆弟子圖謀篡位企圖下毒暗殺佛陀、黑粉造謠與佛陀生子後被拋棄、僧團鬥諍到嫌佛陀的調解是多事;覺悟並不代表佛陀的人生就暢行無阻,僧面不看、佛面也不看的人,還是很多的…… & ◆知法卻不行法的聲聞弟子不少,但佛陀也有可愛踏實的胖子死忠粉--波斯匿王,他請侍者天天在用餐時背誦佛陀給他的「減肥偈」,從此飲食節制,很快就找回年少的精瘦俊秀! & ◆在生命最後一夜,慈悲的佛陀強忍身體痛楚為一名外道說法並收為弟子,相對於錯失機會成為佛陀入室弟子的外道--優波迦,這名外道--須跋陀羅,成了佛陀生命中渡化的最後一位比丘。 & ◆你知道佛陀入滅前的最後一餐吃的是蘑菇料理嗎?你知道這蘑菇竟是佛陀的催命符,讓才重病初癒還很虛的佛陀再次瀕臨死亡?而這次,我們的人間導師沒能撐過去…… & 佛陀是人,他雖然比旁人幸運,天生人生勝利組,但他不快樂;他受良好的教育,但求道之路崎嶇難行;他夜證菩提,遊化宣說正法,建立僧團,其間依然會遭逢生命中的橫逆,佛陀沒有感慨嗎?當然有,但他還是釋懷了,繼續慈悲地勉勵弟子、為世人解說無常的道理,最後,服從生命的法則離開人間。 & 人文古事+歷史遺產+奇蹟絕景+傷春悲秋感懷指南, 朝聖之路別白走! & 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研究逾五、六十本經典與文獻資料,親自走訪印度12大聖地,實地拍攝數百張第一手照片,再搭配珍貴的古畫和老照片,帶領我們尋著佛陀的足跡、聖弟子們的身影,不只述說佛陀從出生到涅槃的八十年人生,也看到佛法在印度流布、興盛、衰微、沒落,歸於平靜…… & ◆「藍毗尼園」裡最重要的史蹟是那剩半截的阿育王石柱?因為柱身上的「世尊在此出生」向世人證明了佛陀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也證明了阿育王是虔誠的信徒,而不是利用佛陀搞政治。 & ◆佛陀的老家「迦毗羅衛」遺址有兩處?是尼泊爾的提羅科拉特,還是印度的畢波羅瓦,古迦毗羅衛城之爭,至今還在繼續當中…… & ◆唐朝玄奘來到「菩提迦耶」時,正法已開始減退了?佛陀入滅後,菩提迦耶的南北兩處各豎立有菩薩像,耆老們說:菩薩像消失,即法盡之時,而玄奘來時,南方菩薩像已被塵土淹到胸部了。 & ◆初轉法輪的「鹿野苑」遺蹟被資源再利用變成商場的建材?佛陀入滅數百年後,鹿野苑不只因為佛教自身的分裂、印度教的侵吞和回教的入侵而化為廢墟,連傾頹的磚瓦石塊也保留不住…… & ◆「王舍城」旁佛陀入滅後第一次經典結集的「七葉窟」要如何容納數百人?為了不讓正法滅亡而舉辦的首次僧團大結集,有近五百名阿羅漢參與,但現在的七葉窟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大啊!? & ◆聞名世界的佛學中心「那爛陀」大僧院,東晉西行的法顯無緣入學?該僧院是佛滅千年後才建的,六十二歲高齡出國遊學的法顯生不逢時,只能讓晚他二百多年才西行取經的玄奘當學生代表! & ◆「舍衛城」裡鋪金建造的祇園精舍,因為一隻老鼠而七層樓全毀?法顯《佛國記》寫到,本來香火興盛的精舍,因老鼠銜出燈芯,引燃佛殿上的布幡,波及整座精舍,七層樓燒光光…… & ◆法盡之地「憍賞彌」的阿育王石柱證明了僧團鬥諍現象從佛陀時代一直持續到阿育王時期?石柱上的敕文寫著:「任何人若於僧團中製造分裂,不論僧尼,均令其著白衣,並擯出僧團。」 & ◆佛陀入滅後,各族國王趕到「拘尸那羅」,在今天的「安迦羅塔」處參加火化儀式並「八分舍利」?迦毗羅衛的釋迦族竟然也來八分舍利了,但佛經不是說釋迦族在佛陀生前就被滅族了嗎? & 印度佛教就這樣靜靜地消逝在佛陀的故鄉,但佛陀的正法卻輕輕拂進世界各個角落,繼續滋潤著人們乾渴的心靈。雖然西方研究和考古團隊,拿著英譯本的《大唐西域記》、《佛國記》飄洋過海來到印度挖掘、調查、做記錄,原是為了要證明「佛教只是傳說」來宣揚上帝的愛,卻陰錯陽差地使佛陀的生命透過地理上的確定和古文物的證據,與二千五百多年後的億億萬萬人們產生了具體的連結,進一步讓佛陀和他的正法更加發揚光大……。 & 佛陀的故鄉留不住佛陀的法有點悲催, 好在佛陀的正法跨出了印度, 經過二千五百多年依然不墜, 讓在苦海裡浮沉的我們還有上岸的機會! & 好評推薦 & 印度,是佛陀的祖國,要認識佛陀,從這部書可以認識佛陀的聖德和慈悲。──星雲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 & 《跟著佛陀去旅行》是探索印度的工具書,是前往印度旅行者必備的參考書。俗語云:「飯可以少吃、話可以少說。」而這本書不能少看,因為書裡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豐富內容,或許你想要的答案就在其中。──心培和尚,國際佛光會理事 & 如何才能拉近兩千五百年時空距離,使我們得以重新聆聽並體驗古聖人的教誨--佛陀說「苦」及「苦的解脫」?在此,我推薦林許文二和陳師蘭精心合著的這本書,相信它將成為你進行一趟心靈之旅的最佳嚮導。──溪淞,名作家、畫家、美學家 & 本書確實是旅遊工具書,不過往返的地點是過去和現在。本書讓讀者回到佛陀弘法時期身歷其境,同時縱觀歷史滋養知識之田。世尊踏足過的輝煌聖地尚且無常,何況我們?──阿米,Youtube「蛀蟲米Rottenamimi」佛學頻道主 & 多年前至印度參訪時,帶的就是這本書,它不只實用,更有「法」的啟發。很高興得知本書將改版更新,相信各方面都會更提升,實為有志讀者們的福音。──陳德中,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 《跟著佛陀去旅行》的作者林許文二與陳師蘭,另外還著有《印度謎城》以及《圖解桑奇佛塔》,是真正的印度聖地專家。他們為朝聖者和旅行者創作了一部充滿美麗圖片、豐富資訊和實用祕訣的好書,對所有到印度聖地的旅行的人們來說是一本極具價值的旅遊指南。──史泰朗,印度-台北協會前會長 &

特價599
電子書
下次再買
Readmoo
【電子書】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暢銷新版】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哲學家的學佛筆記【暢銷新版】

冀劍制  著
啟動 出版
2023/11/27 出版

好評長銷,具有深度的佛學智慧。 佛學要你「相信」,哲學要你「懷疑」, 哲學教授將兩者互相印證, 提出了一般人「離苦得樂」的新法門! 哲學不能懷疑「邏輯」,佛學則不能懷疑「佛陀」。 許多人為了想要止息痛苦,尋求快樂而接觸佛學, 不過,佛學專有名詞一直是自學過程中的障礙, 「貪嗔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慈悲心」、「正念」…… 本書作者冀劍制為哲學教授,他發現在他受過哲學條理分明的訓練中,剛好可以用來理解佛學的精義,以及用簡單的日常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我把這件事情當作是我的使命, 發心完成一本好讀又能彰顯佛學精要的書籍。」 本書分為【上篇】離苦得樂的「思索」、【下篇】離苦得樂的「修行」。 作者援引波普爾的否證論、英國哲學家休莫對自我存在的懷疑、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海德格的現象學、儒家的中庸之道、莊子的大自在,以及宋明理學等哲學思想,用最口語易懂的方式,一一印證佛學理論,說明化解貪、嗔、痴等帶來人世痛苦的方法,一窺佛學中「無我」、「去我執」的精神境界。 另外,佛學記載了各種「離苦得樂」的本事,以及如何培養的祕訣。這種改變的過程,在佛學裡就稱之為「修行」。在宗教修行上,有更多超出我們一般想像的特殊經驗。這些經驗常常和人世以外的話題有關,像是看見上帝、體悟人生大道,甚至像是通靈等體驗,哲學上通稱這類經驗為「神祕經驗」。 佛學中的「悟道」顯然就屬於這類神祕經驗。如果沒有經由修行體會,只是知性上的理解,那我們可以猜測這些理解應該都是偏離核心思想的。 作者以其實際「修行」的經驗,具體分享「靜坐」、「一念心」、「正念」等修行方法,以及對生活帶來的真實改變。 佛學有很多學習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 如果你想要「離苦得樂」,卻在「理性思考」和「修行方法」上無法理解佛學, 哲學教授與佛學院院長,在本書提供一個學習的方便法門。 &

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金石堂
【電子書】菩提伽耶那一夜 全站活動優惠

【電子書】菩提伽耶那一夜

依空法師  著
香海文化 出版
2023/11/21 出版

我的色身父親教我 知恩、感恩、報恩的千古道德, 我的慧命師父教我 布施、慈悲的修行功德。 《菩提伽耶那一夜》分六輯:悲欣交集、慧命薪傳、生命出口、一念淨信、諸話連篇、佛教文學等33篇文章。從幼年在家人帶領下,親近星雲大師所駐鍚的宜蘭雷音寺,到出家五十年的心路僧蹤。 寫父親的俠義心腸、母親的賢德虔誠,連結古德高僧的父母行誼,如經典所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寫生死交關,卻謂借得「四餘(病者,命之餘)」,借此餘裕深入經藏,遊心法海;寫921救災的見聞與體悟、寫菩提伽耶那一夜的釋然解脫、寫佛教文學中的禪學、飲食、歷史、賞析……。 文中可見作者在提起與放下之時自如,在上台與下台之際自在,在病疾與生死之中自若,在入世與出世之間自覺。這是一位修行者帶來的消息,以萬鈞之筆寫菩提之心。 &

7 特價273
電子書
下次再買
頁數6/33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