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D.H.勞倫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 1930)一生寫了超過 800 首詩,他的詩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 年左右,並於 1913 年出版第一本詩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雖然他更為人熟知的是小說作品,但他在詩歌領域的創作同樣豐富,且對後來的現代詩人也有一定的影響。D.H.勞倫斯的詩歌特色在於其誠實直接的語言風格、豐富的自然意象、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以及對文明與本能張力的批判。他不以詩藝取勝,而是以詩為一種生命表達與靈魂解放的方式。雖然他的詩在當代不如小說那樣廣為人知,但他的詩作其實深具哲思與藝術價值,是理解他整體創作理念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書作者蔡振念以中文學者及詩人的專業背景,深入鑽研勞倫斯的精神世界,將其一生重要的代表詩作(72首)翻譯成中文,透過中英對照,以供臺灣詩壇及學界參考。本書可謂華文翻譯勞倫斯詩選最多及最完整的著作。
「美國本身就是一首最了不起的詩」──華特.惠特曼 沒有一個美國詩人比惠特曼更具有影響力。早在150年前,他就以詩的創作,表現了民主與自由、生命與死亡的各種辯證。他歌頌商人、木匠、耕童、罪犯;他歌頌母親、女工、娼妓;他歌頌靈魂,也歌頌肉體;歌頌群體,也歌頌個人。 《草葉集》於1855年自費出版,從最初短短的95頁,歷經惠特曼一生的8次增訂、改版,直到他過世為止,這部詩集已成為收錄上百篇詩作、長達數百頁的鉅著。如今,《草葉集》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惠特曼友人暨評論家瑪麗.貝倫森(Mary Berenson)曾說:「沒有惠特曼,沒有草葉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美國。」 對於遠在台灣的我們,透過《草葉集》汲取惠特曼的思想,或許可以這麼說吧:沒有惠特曼,沒有草葉集,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何謂自由,何謂民主。 《草葉集》的主題看似崇高至上,好像不斷訴說著精神和智識的重要性,然而惠特曼自己曾寫道:「就核心主旨而言,我希望《草葉集》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關乎生命的,關乎血肉的,也關乎身體慾望,關乎動物本能。《草葉集》並非一部歌詠理性或是學術性質的創作詩集,而是發自情緒與肉體的激情吶喊。」 靈魂與肉體在詩裡彼此對立卻又互相協調,正是這樣的二元辯證,使得惠特曼的詩無論在思想上或是美學上,都有著不可動搖的經典地位。 本書精選50篇草葉集選詩,從人類處境的長篇高歌,到自我思索的喃喃絮語,橫跨了惠特曼的早年至晚年。並有中英雙語對照,帶你掌握經典原文。 〈寫給你〉(To You) 陌生人啊,你我若相逢,而你欲對我言語,何不對我訴說? 我又何不對你傾訴? 〈我歌頌自我〉(One's Self I Sing) 我歌頌自我,一個簡單獨立個體, 也訴說民主與群眾的語言。 〈始自巴馬諾克〉(Starting From Paumanok) 我會寫出豐富資產的真實詩歌, 為身心寫出不被死亡所擾的永恆事物; 我要頌揚自我主義,萬物的根基,我會是歌唱人格的吟遊詩人。 〈我歌頌電流竄動的肉體〉(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肉體真的不能如同靈魂完美? 若軀體不是靈魂,那靈魂又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