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107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文字的力量(2版):當代基督教作家溯源之旅

橄欖  出版
2025/11/07 出版

文字能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創造力,並幫助我們明白這世界的意義!在這本令人神迷的文集中,二十一位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作家,分享了他們如何受到文學大師和其著作影響的故事:◎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如何幫助溫傑林面對困擾他許久的家庭問題。◎ 杜斯妥也夫斯基對神的熱切和渴求,如何影響畢德生面對他的生命關鍵時刻。◎ 潘霍華的作品如何使傅士德免於放棄基督教信仰。◎ 鄧約翰如何永遠改變了楊腓力對於痛苦的想法。每章結尾並附有短篇導讀,邀請你更深入地探討這些經典作品──並發掘新視野、想法和靈感。本書特色:● 本書共21章,每章由一位當代最受歡迎的基督教作家撰寫而成,您可以分享這些作家們如何受到文學大師和其著作影響的故事。● 文筆優雅生動,並從中引述文學大師的作品,不僅豐富讀者的心靈,也帶給我們生命的啟示,令人感受到文字浩大而震撼的力量。● 本書對以下幾位名家的大作均有精闢入裡的洞察:托爾金、盧雲、奧康納、狄更斯、索忍尼辛、雷.布萊伯利、杜斯妥也夫斯基、齋克果、艾略特、彌爾頓、莎士比亞、杜尼耶等。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願以孤獨換自由─三毛:一位靈魂漂泊者的自白

金文  著
崧博出版  出版
2025/11/05 出版

她踏過千山萬水,尋找夢、尋找家,也尋找自己從書香童年到沙漠愛情,每一步都走得自由又孤獨──【生命的流浪者:三毛的靈魂足跡】本書是一部描寫傳奇作家三毛人生歷程的傳記作品。書中以時間為線索,帶領讀者走入三毛的童年、成長、流浪與愛情,以細膩筆觸描繪她心靈深處的孤獨與自由。三毛用生命書寫流浪,也用流浪療癒生命的傷痕。她曾說「我是一個浪子」,這句話成為她一生的注腳。書中讓我們看見她為了尋找心靈的歸屬,不惜遠走他鄉,走遍五十多個國家,從重慶到臺灣,從西班牙到撒哈拉沙漠,每一步腳印都刻劃著她不安分卻真誠的靈魂。▎流浪不是逃避,而是一種選擇本書強調三毛的流浪並非單純的逃避現實,而是一種源於本性與自由意志的選擇。她嚮往自由、熱愛文字、抗拒庸常。這樣的性格讓她在傳統女性角色之外,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從德國柏林孤身學習語言的壓力,到美國求學時的文化衝擊,再到撒哈拉與荷西的愛情歲月,每一段經歷都是她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三毛對異鄉既懼怕又嚮往,她在書中坦言迷失過、痛苦過,但也正是這樣的漂泊讓她發現了自己。▎愛與失去:一場生命的高燒書中描繪三毛幾段重要的愛情,特別是她與荷西的故事,是本書最動人的篇章之一。荷西對她而言不只是伴侶,更是她在漂泊中唯一的牽掛與港灣。兩人的愛情深刻卻短暫,荷西的意外離世帶給三毛深沉的創傷,但她並未就此封閉自己,反而以文字與回憶讓愛延續。她的情感真摯熱烈,對愛情的投入近乎絕對,無論是初戀的羞澀、失戀的痛苦,或與荷西的靈魂交會,都讓人感受到她將愛當作生命中心的態度。▎她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自己的主人書中不忘回溯三毛的家庭背景。她來自一個重視文化的家庭,父母開明,從小就給她充足的閱讀環境與情感支持。這段童年的鋪陳讓讀者理解,三毛的文學氣質與浪漫天性不是偶然,而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然長成。雖然與家庭關係深厚,但她仍選擇離家遠行,只因她知道,真正的成長來自獨自面對世界的那一刻。▎文筆是武器,也是避風港本書語言風格深受三毛原作影響,既保留了抒情的味道,也不乏冷靜觀察的現實眼光。無論是描寫風景、人情,還是心理掙扎,都能展現三毛文筆中柔中帶剛的特質。她用詩意的語言包裹痛苦,讓創傷昇華為文字,讓人生的失重感在書頁中成形。書中也藉由作者對三毛語錄、作品與生平的引述與梳理,帶出她那種將文字當作精神出口的生命姿態。【她的故事,我們的共鳴】本書不只是三毛個人生命的記錄,也是一代人對夢想與自由的反思。無論你是否熟悉三毛,都能在書中看見一個勇敢追尋自我、不懼孤獨、用熱情對抗命運的靈魂。這不只是一部傳記,更是一場關於生命本質的探問:我們究竟是誰?要往哪裡去?三毛走在前面,告訴我們:「沒有一種人生是標準答案,唯有忠於自己,才不枉此生。」本書特色:本書以深情細膩的筆觸描繪三毛一生追尋自由、愛與夢想的流浪旅程,從童年家族的文化養成,到異鄉求學、戀愛與漂泊,以獨特角度書寫女性成長、自我覺醒與情感蛻變。語言詩意濃烈,情感真摯動人,展現她面對痛苦的堅韌與對愛的執著。本書從真實出發,帶著感性觀點,看見三毛如何走過人生每一站。

79 特價29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如何閱讀文學

商周出版  出版
2025/11/01 出版

當代最重要的英國思想家 & 頂尖文化評論家 泰瑞‧伊格頓  帶著你找到文本分析的樂趣,開啟慢讀新風潮!   閱讀文學的重點,不只在於作品「說了什麼」,也包括它「如何說」!  這是一本寫給初學者與文學愛好者的指南。當代最頂尖的文化評論家泰瑞‧伊格頓以一連串精彩的分析手法,為讀者示範了從敘述、情節、角色、文學語言、詮釋、小說的本質、價值判斷等各個面向的分析方法,並引用了從莎士比亞到 J. K‧羅琳等大量英文經典文本,從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再到後現代主義均提供了有用的分析路徑與評論,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文學「伴讀」之書,也是最翔實有用的文學分析入門。  開頭 Openings  創世記的開頭、白鯨記的開頭、咆哮山莊的開頭……各有其不同的特色與筆調。文學作品的開頭,除了負責捉住讀者的目光,其實也暗示了作品的情節展開、格局與人物的性格。  人物 Character  文學人物的生命只存在於文本之中,唯有閱讀,才能讓他們持續存在。不同流派的角色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他們所帶給讀者的,是想像與體驗另一種生活的可能。  敘事 Narrative  敘事是文學作品所採取的觀點。敘事者的設定,將決定作品的特色、限制與是否可靠。而情節則是書中內容的概述,是敘事的一部分,當人們問我們故事在說什麼時,他想知道的就是所謂的情節。  詮釋 Interpretation  文學的存在不是為了告訴我們事實為何。當小說被置入某個特定的脈絡中,其真實或虛假就不再是重點。要緊的是,小說如何在想像的邏輯裡行動,而我們如何對之做出詮釋。  價值 Value  文學作品的好壞如何判斷?洞察的深度、與真實人生的貼近程度、形式的連貫、普世性的訴求、道德的複雜性、語言的創造性、想像的視野……這些都曾被視為評估作品的指標,而世代不間斷的詮釋與閱讀,將賦予文學作品新的價值。 【專家名人推薦】  朱偉誠(臺灣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凌性傑(作家)誠摯推薦  看到伊格頓對於西方文學名著信手拈來,旁徵博引,精讀細品,不時夾雜著英國人特有的幽默,透露出個人的立場,即使讀者不見得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也會折服於他的博學,欣賞他的評論與個性,油然生出『斯人也而有斯文也』之感……(本書)除了注意文本細節(微觀),闡明不同文學主義與流派的差異(宏觀)之外,也透露了伊格頓的左派觀點與英式幽默。──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卓越、眩目以及其他書評家的形容詞都不足以形容《如何閱讀文學》。而且這本書──容我斗膽這麼說──還很好笑。顯然你應該讀讀泰瑞‧伊格頓剛完成的這部作品,因為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不管怎麼說,這個人可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批評家與老師,他以福爾摩斯的技巧抽絲剝繭,同時也揶揄句子乃至於某個單字的意義。但《如何閱讀文學》真正特出的地方,在於伊格頓個人的機智與幽默,他的隨和與親切躍然紙上。這不只是一本值得研讀的書,也是一本床邊書,一本充滿樂趣的書。──麥可‧德達(Michale Dirda),《悅讀經典》(Classics for Pleasure)作者  這不只是一本娛樂書,而是一本重要的書。在尼采之後,伊格頓提到「慢讀」這項人類活動正遭受嚴重的威脅。在本書中,他引領我們回到最基本的元素,透過一連串敏銳的分析,將閱讀的核心面向融入其中。我喜愛伊格頓輕鬆的筆調,如此容易理解而具體;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失了細微或巧妙。這是一本適合每個讀者閱讀的作品,不只限於初學者。而且也非常適合在課堂上講授。──傑‧帕里尼(Jay Parnini),《詩為何重要》(Why Poetry Matters)作者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文學的外邊

張歷君  著
香港文學館 出版
2025/10/31 出版

理論的遊牧 抽象的深情張歷君橫跨二十年文學評論選集王德威:「張歷君是當代中文及比較文學界最獨特的聲音之一。」王德威、黃子平 專文作序李歐梵、李維怡、郭詩詠、楊佳嫻、潘國靈、謝曉虹、鄺可怡 共同推薦本書乃作者二十年(2002-2023)來的文學評論選集,涵蓋香港文學、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和世界文學等三個領域的評論文章。香港文學部份既包括關於香港文學的外邊思維和香港魯迅閱讀史等議題的討論,亦網羅有關香港不同輩代作家如西西、馬覺和李智良的作品分析;世界文學部份主要探討歐陸現代派作家波德萊爾、卡夫卡和巴塔耶作品的文學理論意涵;二十世紀華文文學的部份則嘗試將華文作家、思想家和戲劇家如路翎、張東蓀和梅蘭芳等,重新置放在跨文化和跨媒體的視野中進行再解讀,借此展示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的緊密聯繫和同步性。本書作者立足香港,致力溝通連結二十世紀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他多年來一直透過各個不同層面的文學評論實踐,探究「香港作為方法」這一命題在理論和方法上的意義,亦即隱含於香港文學和香港文學批評中的「外邊思維」和「視差視野」。這種「香港作為方法」的批評視野貫串全書,構成這本文學評論選集的主要特色。

79 特價4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走進台灣新文學史:方法與視野

陳芳明  著
聯經  出版
2025/10/30 出版

在整個東亞歷史的版圖上,台灣文學曾經被置放在非常邊緣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台灣作家歷經了戰前的殖民時期,又穿越了戰後的戒嚴時期,使島上許多文學創作者找不到自我定位。 台灣解嚴之後,台灣文學慢慢獲得解放,政治權力干涉退潮之後,全球化浪潮開始對台灣文壇產生巨大衝擊。文學史的書寫者,需要保持雙重視野,在歷史與文學之間尋找對話的空間。 很少有作家可以脫離客觀環境的限制,一定的時代有一定的文學特質。從事文學批評,或許無需在意客觀歷史的發展,但是文學史的書寫,不可能把歷史與文學分割開。歷史文獻的閱讀與文學作品的閱讀,應該同時並進。歷史如果是一條時間的長河,文學史是在長河的兩岸尋找禁得起沖刷的文學作品。 本書是陳芳明在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開授的一門課,課程在解釋《台灣新文學史》背後的思維。在一定基礎上,文學史也是一種文學批評,彰顯出作者的美學思考。這部方法論既有史料學的思考,也有編年史的意義,可以作為台灣現代史書寫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一位知識分子與社會對話的參考。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半生煙火,半生流浪─三毛傳:以腳步丈量世界,用文學記錄一場關於夢想與傷痛的旅程

沈念  著
千華駐  出版
2025/10/29 出版

用流浪寫下自由人生,風沙中漂泊的靈魂永遠的撒哈拉傳奇──三毛熱愛、孤寂、自由……在荒漠裡書寫愛情與夢想,把孤獨化為一代人的浪漫▎叛逆童年與閱讀啟蒙  三毛,1943年出生於重慶,自小性格叛逆敏感,對世俗的規範並不適應。她不喜歡制式的教育環境,甚至因受過老師侮辱而休學在家。然而,孤單的歲月卻讓她在書籍中找到慰藉。《三毛流浪記》、《愛的教育》等作品成為她生命早期的精神養分,也為她日後的筆名與人生觀埋下伏筆。書籍與文字讓她逐漸開啟對世界的探索,也養成了她日後將人生經歷化為故事的能力。▎漂泊人生與文學養分  成年後的三毛展開長達數十年的漂泊旅程,她熟諳多種語言,走訪超過五十個國家,並將自身的經歷轉化為文字。《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等作品不僅描繪她與外國丈夫荷西的愛情,也融入她對自然、人性與自由的深刻體悟。她筆下的沙漠,既荒涼又充滿生命力,反映出她對人性純樸與自由的渴望。三毛的文字真摯、自然,不假雕飾,讓她在文壇樹立了獨特的位置。▎愛情、失落與孤寂  三毛的一生繞不開與荷西的愛情。這段跨越國界的婚姻,給了她人生最豐富的喜悅與最深刻的悲痛。荷西的早逝成為她生命中最大的打擊,使她多次陷入自殺邊緣。雖然她名聲大噪,回到臺灣後受到萬人追捧,但榮耀無法平復內心的空洞。三毛常在孤夜中獨自哭泣,她在作品裡流露的溫柔與堅強,其實背後藏著深沉的孤寂與對愛的無盡渴望。▎生命哲思與永恆遺產  三毛一生追求的並非物質,而是精神與靈魂的契合。她強調「真與愛」是人間最珍貴的價值,並在作品中不斷傳遞對生命、自然與人性的關懷。雖然最終選擇以自我了斷結束生命,但她的文字依舊持續感動後人。透過她的故事,讀者能看見一個以生命書寫愛與自由的女子,並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三毛不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以文字延續靈魂的旅人。【本書特色】:本書以細膩筆觸勾勒出三毛的一生,從叛逆童年到浪跡天涯,展現她以文字追尋愛與自由的靈魂。書中不僅描寫她與荷西的動人愛情,也記錄她在異國荒漠的冒險與思索,將人生的喜樂與孤寂真實呈現。真摯自然,沒有矯飾,卻能觸動人心。讀者能從中看見一位用生命書寫愛、信仰與人性的女子,並獲得重新思索生命價值的啟發。

79 特價23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牌經紀人的暢銷小說寫作指南

二十張出版 出版
2025/10/29 出版

★「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丹‧布朗要寫出小說高潮,你需要_____?拿出你的原稿吧──王牌經紀人教你這樣做!從背景設定、大綱撰寫、人物刻畫、場景編排到最後的草稿修訂《魔球》推手、紐約金牌經紀公司「作者之家」創辦人帶你登上暢銷書排行榜!★肯.弗雷特——愛倫坡終身大師獎得主、暢銷小說《上帝之柱》作者專文推薦---------------------------------------------------------------------------------你在寫小說嗎?你已經很努力但作品卻乏人問津?你一定很想問:我的書與暢銷書差別在哪裡?經手過數十本重磅暢銷小說的作家經紀人亞伯特‧祖克曼想告訴你的是:要寫出具有「爆紅」、「大賣」潛力的暢銷小說,首先,看看你的原稿吧!接著問問自己:◆你的小說故事背景是否具話題性、時髦、甚至「性感」?是否貼近人們近來的興趣與關心?◆你有撰寫大綱嗎?所有的大書都經過計畫再計畫,你的每個章節是否都安排了劇情高潮?是否有至少一個角色能讓讀者產生同理心?◆你安排角色的登場方式與時間點,有成功讓讀者記得並認出你的小說主角嗎?◆主要情節與次要情節的穿插方式,是否讓讀者迎來重要劇情轉折時更受吸引?◆在你設定的大場面中,你是否成功製造高潮?驚訝與巧合的暗示或鋪陳,有讓故事保持可信度嗎?◆寫完第一版草稿之後,還可以留意場景、角色的哪些細節,進而改善寫作、讓故事更加生動?「暢銷小說就像手錶,是以互有關連的眾多零件打造而成,所有零件都不可或缺才能成功運作。」──亞伯特‧祖克曼在本書中,祖克曼將多年來與暢銷書作家的合作經驗傾囊相授。他具體拆解暢銷小說結構的實際醞釀,解讀小說大綱的不同版本,乃至場景的編排手法帶來的戲劇效果。以《教父》、《飄》、《刺鳥》、《危險情人》、《來自聖彼得堡的男人》五本經典作品為例,你會知道《教父》如何透過間接描寫角色言行,保留神祕感,讓西西里底層混混被讀者尊為真正的非凡人物;《飄》如何透過大小場面的精密製造與不斷堆疊,讓讀者為男女主角從冤家到愛侶的路途又哭又笑。換言之,閱讀本書,你不僅會認識「暢銷小說」的特質,也將徹底檢視自己的作品:從故事的初始概念發想開始,小說大綱的建構與改寫方式、人物的發展與關係強化、情節編排的調整改善,以及在將書稿寄給出版社之前如何再次豐富、重寫或修潤二稿與定稿。透過祖克曼的寫作分析與提點,給自己一個逆轉的機會。撰寫小說無疑十分燒腦、耗費時間、過程複雜,跟著王牌經紀人這樣做:挖掘大大小小的劇情細節,處理失敗的劇情開端與發展,不斷試誤,改寫再改寫──你就是下一個暢銷小說家。

79 特價3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讀宋詞,日子怎過得淋漓盡致(北宋篇):道盡人生的綺麗與唏噓,你一定也能吟唱幾句,這是現代歌詞的靈感泉源。

鞠菟  著
任性出版  出版
2025/10/29 出版

國文老師強力大推版!!世界大學排名亞洲第一——清華大學策劃出版,最暢銷的宋詞讀本,中國中小學指定讀本,預購階段網路點擊超過75萬次,預售即突破12萬冊。高中、科大、高師大等各界國文老師強力推薦,讓學生不再死背,讀懂甚至引用宋詞來聊表心意。 ◎看過北宋柳永幫歌女填的歌詞,你才明白怎麼讀懂女人心。◎方文山寫的青花瓷紅遍兩岸,他說,李清照是啟蒙,宋詞是他創作的養分。◎但願人長久、獨上西樓、人約黃昏後、幾多愁……。這麼有畫面的字句,你信手拈來、甚至隨口吟唱,你想描述的所有心境,宋詞裡都有絕妙好辭可以引用,不讀宋詞,你怎理解人生如何淋漓盡致。 宋朝,經過五代十國半世紀的分裂亂世,直到宋太祖趙匡胤一統江山,於文學的天空中再度光芒萬丈,宋詞,與唐詩並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雙峰。 本書作者鞠菟擁有工科和管理雙學士學位,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經理,卻是個超級歷史迷,他結合了史書史料、野史神話,再加上一點推理聯想,透過宋詞,將詩詞歌賦、名人典故、歷史知識,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一邊讀你一定也能邊唱幾句,現代流行歌的始祖打哪開始?就是宋詞。 ◎北宋:‧李後主無力回天,《菩薩蠻》教君恣意憐:面對強盛的宋朝,李煜只能縱情聲色來麻痺自己,其中最有名的是《菩薩蠻》一句「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暗示他與小周后的情愛。  ‧無言獨上西樓,世事漫、隨水流:被迫投降成為俘虜,後主李煜在這壓抑的環境下,兩首名篇《相見歡》誕生。「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成了表述愁緒的不朽名句。宋詞也在李後主把國仇家恨寫進其中後,才開始走向與唐詩並峙的征程。‧蘇家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可說是宋朝最亮眼的三顆星,據說天地的靈氣全匯集在三人之上,連民間都傳唱:眉山生三蘇。草木盡皆枯。但真正厲害的人其實不是這三個蘇,而是發掘他們的主考官歐陽修。‧《鶴沖天》得罪皇帝,讓柳永填詞紅到西夏寫詞暗喻執政者有眼無珠,宋真宗直接宣判柳永往後科舉上的死刑。之後柳永只能留連青樓,幫歌女填詞,卻也讓他的創作風靡民間。 ‧《岳陽樓記》,史上第一看圖寫遊記范仲淹根本沒去過岳陽樓,卻被好友哀求寫篇文章宣傳一下此地美景怎麼辦?沒想到,他只靠一封信和一幅畫,就寫出氣勢磅礡的《岳陽樓記》。還有,「爆竹聲中一歲除」,多數人以為在描寫新年,其實這是王安石內心的變法。唐初有神童駱賓王,7歲寫下《詠鵝》,宋朝則有神童黃庭堅,才氣更上一層樓。這本宋詞不只賞析作品,獨特之處是超多妙趣故事:我們不再誤會李後主荒誕,想學蘇東坡做人──敵人不忍加害的好人,希望像范仲淹一樣讓所有人尊敬、如歐陽修一樣有識人之明,別像王安石那樣拗,希望遇到李之儀這樣的伴侶……。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不讀宋詞,日子怎過得淋漓盡致(南宋篇):道盡人生的綺麗與唏噓,你一定也能吟唱幾句,這是現代歌詞的靈感泉源。

鞠菟  著
任性出版  出版
2025/10/29 出版

國文老師強力大推版!!世界大學排名亞洲第一——清華大學策劃出版,最暢銷的宋詞讀本,中國中小學指定讀本,預購階段網路點擊超過75萬次,預售即突破12萬冊。高中、科大、高師大等各界國文老師強力推薦,讓學生不再死背,讀懂甚至引用宋詞來聊表心意。◎方文山說「李清照是我的啟蒙,宋詞是我創作的養分」,代表作《青花瓷》紅遍兩岸。◎讀了辛棄疾的《美芹十論》、《九議》,就能理解他為何被稱為最後一位偉大的詞人。◎趙明誠?沒聽過,儘管很有才氣,但世人只會稱呼他第一詞女李清照之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花落花開自有時;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麼有畫面的字句,你信手拈來、甚至隨口吟唱,你想描述的所有心境,宋詞裡都有絕妙好辭可以引用,不讀宋詞,你怎理解人生如何淋漓盡致。 宋朝,經過五代十國半世紀的分裂亂世,直到宋太祖趙匡胤一統江山,再現於文化的天空中,宋詞,與唐詩並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雙峰。 本書作者鞠菟擁有工科和管理雙學士學位,還是全球500強的企業經理,卻是個超級歷史迷,他結合了史書史料、野史神話,再加上一點推理聯想,透過宋詞,將詩詞歌賦、名人典故、歷史知識,串聯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一邊讀你一定也能邊唱幾句,現代流行歌的始祖打哪開始?就是宋詞。 ◎南宋:‧周邦彥寫詞被貶,再作一首卻跳級升官:跟宋徽宗同時愛上名妓李師師,周邦彥只好躲在床下作《少年遊》。此詞卻暴露了皇帝的青樓行,龍顏大怒貶了周邦彥。周離開京城再填一闕《蘭陵王》,卻讓皇帝起愛才之念,官職連跳好幾級。  ‧紅酥手、黃滕酒,陸游名與漢江流大家都以為「紅酥手」描寫的是陸游的前妻唐婉的纖纖玉手,但這其實是一段強勢婆婆干涉兒子婚姻的悲劇,婆媳問題果然是古今難題呀。 ‧辛棄疾滿腦攻金戰略,孝宗認同卻不採用:辛棄疾為宋孝宗提供了進攻金國的戰略,但去打仗的將領張浚卻少做了重點,導致宋大敗。他只好再提《美芹十論》、《九議》,孝宗雖認同,卻被金國打怕了,沒有再出兵。結果十論九議,只能說說就好,紙上談兵。‧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這名字取得好,皇帝御筆一揮從第五名躍為狀元。但南宋末年貧弱,名字再好也沒用,天祥當官沒幾年,就被元軍擒獲。但他不願向敵國屈服,寫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本宋詞不只賞析作品,獨特之處是超多妙趣故事:李清照一介女流但豪邁壯闊更勝蘇軾;你一定讀過朱淑真的詞卻不自知;岳飛除了戰無不勝,書法與作詞也成就不凡;辛棄疾文武全才,他的治軍四預言條條應驗,卻過了十年才有人重視;文天祥寫了一首被稱為「完美」的詞……。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L’œuvre de Jean-Philippe Toussaint : narration, personnage et écriture,du minimalisme à la (sa) cont

翰蘆圖書  出版
2025/10/27 出版

本書旨在探討比利時作家讓-飛利浦.圖森(Jean-Philippe Toussaint)三十五年創作歷程中十二本小說的演變及其與當代性的關聯。透過觀察敘事手法轉變、視角調整、人物塑造,以及將真實經驗轉化為小說的過程,揭示圖森對當代人生存處境與焦慮的深刻呈現。他突顯試圖以理性分析感性所引發的荒謬感,於「非地方」的空間中描繪孤獨與同質化,同時保有主體性與對他者的渴望。其人物形象從早期作品的退縮內斂,轉向中年的情感奔放,再至近期對親情的描摹,展現鮮明的成長軌跡。雖以刻劃人物內心為主,作品亦折射現代社會脈絡的轉變,映照當代人的精神樣貌與社會意義。作為長期讀者與研究者,本文亦關注閱讀經驗中的樣態與情感共鳴,探討其作品兼具普遍性及個別性的特質。最後,從極簡主義、新新小說、後現代主義到當代論述的流派視角觀之,圖森作品經歷了多重標籤的洗禮,最終形塑出具個人特色且持續變動的「當代性」。RésuméCet ouvrage se propose d’examiner l’évolution des douze romans publiés par l’écrivain belge Jean-Philippe Toussaint au cours de ses trente-cinq années de création, ainsi que le lien que ceux-ci entretiennent en terme de contemporanéité. Observant la transformation de la technique narrative, le réajustement des points de vue, la caractérisation des personnages, ainsi que le processus par lequel l’auteur transpose son expérience personnelle dans la fiction, cette étude met en lumière la manière dont Toussaint rend compte, avec acuité, des conditions d’existence et des angoisses de ses contemporains. Il souligne particulièrement la tentative de ceux-ci de rationaliser le sensible, et l’absurdité qui en découle, tout en dépeignant, dans des « non-lieux », la solitude et l’homogénéisation, sans renoncer ni à la subjectivité ni au désir de l’Autre. Les personnages évoluent ainsi d’une retenue introvertie dans les premiers romans vers une libération progressive des émotions qui aboutit, dans les romans les plus récents, à une attention subtile portée aux liens familiaux, dessinant une maturation nettement marquée du parcours de l’auteur. Bien que centrée sur l’intériorité des personnages, l’écriture se fait le reflet des mutations de la société moderne, ainsi que de l’état d’esprit et de l’appréhension de cette société par ses contemporains. Lectrice de longue date de l’œuvre de Toussaint, nous avons également souhaité dans cette étude analyser les modalités de lecture et la résonance affective suscitée par cette œuvre, en interrogeant sa double dimension de singularité et d’universalité. Enfin, la création de Toussaint s’est vu étiquetée différemment au gré des différents courants que sont le minimalisme, le Nouveau Nouveau Roman, le postmodernisme ou encore le discours contemporain, pour finalement proposer une « contemporanéité » toute personnelle et en constante évolution.

特價4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回憶舒巷城

馬輝洪  著
好年華  出版
2025/10/24 出版

《回憶舒巷城》增訂版一書內容豐富,除了幾篇對舒巷城的訪問,並收入對其家屬及友人的訪談共近二十多篇,讓讀者可從多個角度去瞭解舒巷城的生平為人與寫作歷程,可讀性高。其中對張五常、李怡、聶華苓等人的幾篇訪談,引人矚目,不能不讀。此書對文學研究者來說,亦具參考價值。——陳浩泉訪問巷城的親人朋友,希望從訪談中,知道巷城一些未被提說過的事迹,特別是創作方面,這樣,他(馬輝洪)便可以「為目前的文獻,做點補白的功夫」。——王陳月明(巷城嫂)美好的事,若一再迭現,往往會如漣漪,牽動水一般的溫情柔意,召喚有心人賡續其雅,令它加強擴大,增深添廣。譬如眼下這本回憶、訪談錄,便是緣起於舒巷城先生其人其文的益發傳揚,落實於其作品價值的日漸為人所共認同識,又閃光送暖、芬芳洋溢於那些字裡行間挖掘出來的越來越多的人文氣息的。——梅子本書是為圍繞本港作家舒巷城先生之訪談錄。全書分上篇、下篇,上篇收錄舒巷城先生生前四篇訪問稿,下篇為編者馬輝洪訪問與舒巷城先生其人其文有所聯繫之各方友好後整理而成的訪問稿。是書初版於2012年出版,自出版後,編者仍堅持不懈四出走訪,使是次增訂版新收入十四篇訪問,連同初版訪問稿,全書共有訪問稿二十餘篇。此外,亦新增附錄部分,進一步充實本書內容。書中內容豐富,讀後既能從多角度了解舒巷城先生生平及其作品,亦能認識香港文學的發展。

79 特價6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渡越.馬來西亞:華語小文學的淑世論

曾昭程  著
時報文化  出版
2025/10/21 出版

看文學如何在邊緣地帶生長繁茂勘察文化生態系統互相滲透的演化過程王德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張錦忠 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兼約聘研究員專文推薦「馬來西亞」所蘊含的文字圖景如此複雜,投射任何「小文學」所承載會意形聲、秘響旁通的能量,遠超過主流文學。這,正是曾昭程所謂「渡越」的意義。──王德威昭程在本書所展開的「渡越論述」,始於一個越渡語言(華文/中文)或在多語之間過渡、穿越、交錯、往返的「南洋論述」,其中隱含越渡族裔疆界(甚至「國家」)的文學理想。──張錦忠馬來西亞(及其前身馬來亞)華文文學(簡稱「馬華文學」)在多個層面皆身處邊緣化的境地。在以西方為中心的國際文學空間中,馬來西亞被視為邊緣地區。現代華語文學建制則偏向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更有甚者,在馬來西亞,只有以國語馬來語寫作的文本才會被國家機關賦予國家文學的地位。儘管境遇艱難,馬華作家仍能以富有創造力和啟發性的作品面向世界,且逐漸獲得各界認可,由此彰顯馬來西亞作為華語文學創作的重要實驗場域。曾昭程在論述馬華文學獨特的演化模式時指出,馬華作家充分認識其在世界華語文學空間中的邊緣地位,但這份自我認識並未形成創作的阻礙,反而成為他們進行審美創新的動力。他重點介紹了馬來西亞與其他華語地區之間的歷史聯繫,並探討了馬華作家如何「以文淑世」,意即他們怎樣在連通的文學空間裡形塑和改善世界與自身的創作境遇。通過聚焦林參天、韓素音、王安憶和李永平四位作家的寫作實踐,曾昭程辨析他們的作品所塑造的獨異文學語言風格,並勘探這些作品對多語社會現實的敘事再現,兼或作家反思殖民時期的馬來亞或獨立後的馬來西亞如何成為值得被文學刻畫的疆域。他對1930年代到2000年代馬華文學生產的各種亞際「渡越」形態進行歷史化的解讀,其相關實踐包括作家的行旅經驗、他們思維與心態上的轉變,以及社會群體之間的互動。曾昭程主張,邊緣地帶生成的新穎觀點對理解華語文學的全球化發展至關重要。《渡越.馬來西亞》強調邊緣的?部多元性及其跨域連結的歷史,為重繪全球華語文學乃至世界文學圖景提供了富有見地的論述。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解碼《坎特伯里故事集》:從朝聖之旅開啟的中世紀八點檔

蘇其康  著
貓頭鷹  出版
2025/10/18 出版

從人間喜劇到鄉野傳奇,從英勇騎士、腐敗教士到無良婦人,揭開中世紀的文化面紗影響莎士比亞、馬婁一代文人的大師與但丁比肩的偉大詩人、中世紀英國文學第一人英國文學開山始祖最具代表性作品《坎特伯里故事集》你看懂了嗎?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譯者蘇其康教授剖析《坎特伯里故事集》背後沒說完的故事《坎特伯里故事集》是「英國文學之父」喬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他的創作《坎特伯里故事集》即是英國文學的開山師祖。《坎特伯里故事集》囊括了傳奇、諷刺詩、散文、聖徒行傳等多種文體,不僅有極高的文學成就,更為後世記錄了中世紀的日常生活、文化寓意和歷史傳說。本書將由蘇其康教授為我們解開故事背後的文化符碼。多重視角下的中世紀故事從一家旅店起始,喬叟與一群前往坎特伯里大教堂朝聖的旅人,在旅店店主的建議下,開始比賽輪流說故事。這群朝聖者有著相同的宗教目的,卻有著不同的身分背景,他們是商人、騎士、鄉紳、寡婦、船員、廚師、學者、修道士、醫生、磨坊主,他們的視角代表著中世紀各階層人民的經歷。隱形的道德訓誡在中世紀,朝聖是一種熱門的活動,有些人將它當成一種旅行,但更多則是帶有宗教贖罪寓意的行動,這個以朝聖為目的的說故事比賽,囊括了各種愛情鬥智、教條宣導、誨淫誨盜和荒唐奇幻等情節。其諷刺喜劇和多重視角不易讓人覺察說教意味。解讀中世紀的人心喬叟的故事反映了中世紀的生活。當時有種說法:托缽僧所到之處讓仙靈絕跡,表示全歐人數上萬的托缽僧,頻繁出遊募捐,容易令教眾厭煩。喬叟也是極富觀察力的說書人,在「巴芙婦人」的故事裡,他透過結了五次婚的寡婦,以及貌醜老婦想嫁年輕騎士的故事,探問中世紀女性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喬叟恐怕是那一千年來少數能夠讀懂女性心聲的文人。未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歷史本書將由《坎特伯里故事集》譯注者蘇其康教授,引領我們穿越時光,領會14世紀中古社會與文化,並進入每一則故事中,從經典的騎士傳奇,到近年女性主義喜愛的巴芙婦人,我們將不只看故事,還能看懂這些故事背後傳遞的訊息。《坎特伯里故事集》是個未完成的故事,也是不完美的結局。故事中30位旅人,原本每人要說4個故事,最終應有120則,但最後留存至今僅有24篇。故事未完,但其中留下的文化意涵卻綿延至今,值得我們專程走一趟。◎好評推薦作者蘇其康對中世紀知識瞭若指掌,以通暢文字引領讀者浸沐坎特伯里故事中的風土景觀,其學問之淵博令人嘆為觀止,而這冊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的「紅利」可說是——「一本書讓你讀懂喬叟」。――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退休教授本書為讀者提供一條深入理解喬叟作品與其時代的途徑......既幫助初學者掌握複雜人物與故事脈絡,也為熟悉經典的讀者提供新視角。它不僅是導讀,更是一把鑰匙,帶領讀者走進喬叟的世界,感受中世紀社會的豐富面貌。對學界與廣大讀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寶貴資源。──劉雅詩/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當年讀《坎特伯里故事集》時,沒有特別注意到巴芙婦人的序言最長,對父權的反擊既詼諧又犀利,不輸二十世紀女性主義。本書以近三分之一篇幅分析十四世紀英倫的社會結構和生活形態,讓我們更親近喬叟筆下的人事物,並經由精彩的導讀與今生今世產生連結。——顧燕翎,前國立交通大學通識中心教授、前台北市社會局長、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79 特價40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善書、經卷與文獻(13):紀念路遙文集

馬力  著
博揚文化  出版
2025/10/17 出版

本刊是全世界關心中文善書、經卷與宗教文獻的學者所辦的。我們希望透過這個平台,與關心此領域的專家交流,也提供年輕研究者,發表機會!

79 特價277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長路漫漫:五四世代.波希米亞人

郝譽翔  著
聯經  出版
2025/10/16 出版

以人寫史,梳文寫情。魯迅、郁達夫、蔣光慈等,五四作家的心靈小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在《徬徨》中題上了〈離騷〉古句,預言了在「鐵屋子」醒來的五四世代未來必須面對的命運。五四世代要走上的漫漫長路,源頭要從八國聯軍之役說起。這場動搖中國根基的戰爭,掀起的不只是二十世紀中國現代化改革的序幕,更引來爆烈的革命行動,徹底終結了兩千年的帝制與科舉傳統。然而改朝換代後,路途從此明朗平坦了嗎?睡在「鐵屋子」裡的人都醒了嗎?民國初期的荒謬世道、來自世界的顛盪動亂,隨同各種躁動思潮,一齊喚醒了在這段歷史轉折點誕生與成長的青年世代。他們是在「鐵屋子」中獨醒的一群人,注定要在一條沒有前人走過、幾乎潰不成道的路上,憑著一己之力,孤獨徬徨地摸索前行。本書透過「孤獨者」魯迅、「零餘者」郁達夫、「短褲黨」蔣光慈三位文人的生命軌跡,以及藉由側寫與他們擦身而過、或攜手同行的眾多同道之人,盡力組織出這一代知識分子駁雜、矛盾卻也自由非常的精神圖譜。我們將目睹到——在青年覺醒的火炬點燃了五四運動的同時,他們邂逅、聚合、相知,卻也照亮了未來分歧的道路起點。這些歧路最終演化成更大的分野——中與西、左與右、國與共,直至最終的兩岸隔海相望。在時代的洪流中,每個人都必須做出選擇,有些選擇或許使他們的生命有如燦爛的煙火,在令人驚詫愕然之餘,卻又在下一刻悵然它的短暫。即使如此倏忽即逝,但這已是一條竭盡這個五四世代所能的、上下求索而出的漫漫長路。五四世代的這些作家也同樣活在病毒橫行的年代之下,我好奇他們大多出生於破產的仕紳階級,而他們如何叩/問自我存在的意義,面對大時代的逆境與新世紀的來臨?——郝譽翔

79 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樓才子柳永,多情只因太深情:從紅塵詞客到千古詞宗,柳三變把不合時宜活成了千古傳奇

沐雪兒  著
千華駐  出版
2025/10/15 出版

慢詞第一人,寫盡天涯羈旅與人間離合仕途蹉跎難掩才情,詞章成就千古絕唱柳永以筆為舟,載過繁華與寂寞的江湖▎詞人傳奇:從紅塵到天涯本書以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為主角,透過細膩筆法與深情敘述,重現這位傳奇詞人的生命旅程。從柳永年少時離開書香世家、踏入風塵的際遇寫起,描繪他如何在紙醉金迷的汴京繁華中,以詞成名、以情動人,並最終走上一條雲水飄泊、詞心無塵的孤獨之路。全書以章節推進方式,循序呈現柳永由意氣風發到心境蒼涼的生命歷程,展現一位才子在紅塵、仕途與理想之間掙扎的靈魂。▎詞心寄志:柳永的情與不甘他筆下的「慢詞」不只是風月場中的風流遊戲,更是對人生際遇、仕途失意與真摯情感的抒發。柳永雖多寫歌妓、青樓與俗豔之景,卻無損詞中真性情的流露。他渴望功名,卻屢遭挫折;他鍾情紅顏,卻多有別離。這些人生中的高低轉折,都化為他詞中的沉鬱與婉約,也構成小說中的情感主軸。作者巧妙鋪陳柳永與多位女性之間的情感糾葛,使得柳詞不再只是文學作品,而是血肉有情的生命見證。▎文史交融:重構宋代風貌全書不僅還原了北宋京城的風華與市井風情,也細緻描寫了士人與詞人的矛盾、宦海的浮沉,以及文學與政治間的張力。書中巧妙穿插真實歷史事件與人物,例如與柳永同代的文人、皇帝與歌伎,使讀者如親歷千年前的繁華與蒼涼。無論是詞壇風尚、官場文化還是坊間市聲,皆描寫入微,呈現出一幅多層次的宋代文化畫卷。▎筆墨風韻:雅俗共賞的小說敘事作者採用文白交融的敘事方式,不僅保留了古典小說的韻味,也讓現代讀者更易進入故事情境。書中詞句講究、章節結構緊湊,並不時引用柳永詞作原文,讓詞與人、情與景自然融合,營造出濃厚的文學氛圍。既有歷史小說的厚度,也有言情小說的情感張力,是一部兼顧知性與感性、敘事與抒情的傑出之作。▎雲水無塵:一位詞人的孤獨歸程本書最終以柳永晚年孤寂、寄身下僚、詞心依舊的狀態作結,呼應全書「雲水無塵,天涯客」的主題。他雖未能官至顯位,卻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詞章;他的一生,雖多風霜與離散,卻也寫盡紅塵真情。這部作品既是對柳永的深情致敬,也是對中國古典詞文化的再現與重釋。透過這部小說,讀者將不只是認識一位詞人,更將與他一同感受那份來自千年前、卻仍餘音繞梁的情與詞的共鳴。本書特色:本書以細膩筆觸描繪北宋詞人柳永的一生,從書香世家的少年志氣,到仕途坎坷、流連風月,展現其才情與人性的矛盾掙扎。書中融合史料與文學想像,情節流轉自然,語言富詩意,貼近柳永詞風。作品不僅描繪柳永的愛情與懷才不遇,更反映時代變遷與文人處境,呈現一位孤高詞人「詞以載道、情以寄懷」的生命軌跡。

7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到處都是張愛玲:傷心時蒼涼,高興時亦有蒼涼……她看透繁華虛妄,寫盡世間悲歡

彭志剛  著
樂律  出版
2025/10/15 出版

一身傲骨,半生冷艷用文字抵抗命運,寫盡浮華背後的蒼涼她是才女,更是亂世中最清醒的靈魂⚑ 生如浮花本書以張愛玲的人生為軸,採取文學敘事與史實交織的方式,以詩意流動的文字,書寫這位傳奇女作家從名門望族走向流離孤絕的七十一年生命歷程。作者不僅描述其外在經歷,更深掘她內心幽微的情感轉折與性格演變,形成一幅濃郁蒼涼的文學肖像畫。⚑ 從繁華到蒼涼書中細膩描寫張愛玲童年所處的家庭背景:身為清末重臣之後,卻因父親沉溺鴉片與家庭紛爭而早早經歷親情破碎。母親的離去與父親的軟禁,讓她從小就學會用文字築起心靈堡壘。青春期的她,在家庭與社會雙重壓力中苦苦掙扎,形成她日後冷峻、清醒而又悲觀的文學風格。書中對其少女時代的描寫格外動人,展現她在壓抑中仍努力追求自由與知識的堅毅。⚑ 穿越時代風雨的女性之聲本書不僅是一部個人傳記,更是一部映照時代的女性史。張愛玲身處亂世,卻堅持書寫個體情感與女性處境,挑戰主流歷史敘事與父權結構。她的愛情,無論是與胡蘭成的短暫熱烈,或晚年與賴雅的平靜相守,皆充滿矛盾與深情,呈現一位才女在「愛與恨、名與孤、俗與雅」之間的徘徊與掙扎。⚑ 文學解讀與思想深度本書另一大特色是對張愛玲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作者結合張愛玲的小說、散文、書信與未公開手稿,逐層剖析其文字背後的情感與思想。從《金鎖記》、《傾城之戀》到《小團圓》,每一部作品都與她的生命經驗密切相關,文字成為她與世界對抗的方式,也成為她自我療癒的過程。⚑ 詩意筆觸,冷峻現實本書文字雅緻細膩,既如畫筆勾勒,又如刀鋒切割,將張愛玲矛盾複雜的性格真實呈現。從家族盛衰、親情傷痕,到時代更迭與情感漂泊,作者以戲劇化的筆法與文學敘事結構,讓這本傳記不僅具備歷史深度,也擁有小說般的閱讀魅力。⚑ 一部女性心靈與時代命運的交響曲本書講述張愛玲的一生,更透過她的生命經歷與文學作品,描繪出一代女性在歷史浪潮中的掙扎與倔強。是對張愛玲的深情致敬,也是一面照見我們自身情感、夢想與失落的鏡子。對於喜愛張愛玲、關注文學與女性議題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細細咀嚼的佳作。本書特色:本書細膩描繪張愛玲從貴族沒落、童年失愛、青年掙扎到晚年孤絕的生命歷程,融入大量書信、作品與時代背景的交錯解讀。展現她文學天賦,也揭露內心的傷痕與複雜情感。書中不僅真實還原張愛玲的人生軌跡,更以感性筆觸,刻畫她在愛與自由間的掙扎,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與歷史溫度的傳記作品。

79 特價31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