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1107_為什麼要說對不起(王宏哲
1107_李珠珢的主場日記
  • 排序
  • 圖片
  • 條列

故事放映中:臺灣文學影視化百年旅程

★跨時代全面性解析臺灣文學改編影視專書★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遠流編輯出版 ▌ 借銀燈照傳奇,從映畫時代到串流世代的文學IP紀事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影視內容成為大眾目光焦點的時代,文學IP的改編與活化備受關注。本書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黃儀冠主編、遠流編輯出版,匯集二十四篇跨領域專家的精闢文章,是首部全面且深入探討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專著。以時間為經、主題類型為緯,勾勒從日治時期到當代,近百年來,文學作品在電影電視等媒介上展現的多元風貌與時代印記。本書以四個單元貫穿百年流變:「映畫時代 隨片登臺」講述日治到戰後初期的改編,例如從〈藝旦之家〉到《嘆烟花》的改編之路,楊麗花等風靡一時的歌仔戲聲影,辯士居中扮演的角色等。「聚光燈 類型與風格」聚焦於不同文學類型在影視改編中的呈現,例如對瓊瑤小說的重新詮釋,金庸作品的民族主義演變,同志文學改編的先鋒位置,文人電影的斷代記憶,以及推理懸疑主題方興未艾等。「長鏡頭 社會寫真」剖析鄉土文學改編與新電影所引領的社會關懷與敘事美學,談及著名的「削蘋果事件」,女性文學改編電影的新視角,侯孝賢與朱天文對美學形式的探索,霧社事件與張愛玲作品的當代詮釋等。「場面調度 多元轉譯」特別關注文學劇與作家紀錄片,例如《台北歌手》演繹呂赫若其人其作,客家文學改編的土地之愛,「他們在島嶼寫作」與「飛閱文學地景」等文學影像計劃,以及《花甲男孩》跨域製作回顧等。 ▌ 從書頁到膠卷,匯集多領域作家評論者精闢撰文結合歷史爬梳、文本分析與風格論述等多重面向,剖析文字轉譯成影像的過程,引領讀者跨越時間長河,看見從映畫時代到串流世代的改編樣貌,同時投影出台灣的社會變遷、藝術文化發展與政治意識型態等。作者群涵括多個主題領域的研究者、作家、相關工作者,包括:施如芳、石婉舜、張靜茹、林芳玫、陳煒智、陳相因、曾秀萍、黃猷欽、冬陽、張皓棠、謝世宗、羅珮嘉、王萬睿、池思親、石岱崙、莊宜文、陳南宏、陳國偉、陳允元、楊淇竹、徐明瀚、謝欣芩、馬翊航、楊富閔等。展現相映成趣的多方視角,兼具深度與多元性。書中觸及諸多經典作品,涵蓋愛情、武俠、推理等類型,探觸身分認同、成長敘事、鄉土關懷、族群意識等議題。例如《婉君表妹》、《再見阿郎》、《楚留香》、《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嫁妝一牛車》、《在室男》、《傾城之戀》、《殺夫》、《孽子》、《桂花巷》、《射鵰英雄傳》、《紅玫瑰與白玫瑰》、《寒夜》、《賽德克.巴萊》、《花甲男孩轉大人》、《台北歌手》、《誰是被害者》、《八尺門的辯護人》、《鹽水大飯店》等。搭配若干原著書封、珍藏史料與影視海報劇照等,展現臺灣故事如何被轉譯、傳播並相承的世紀光影紀事,值得文學與影視讀者觀眾、研究評論人、產業工作者閱讀參考。名家推薦李 遠 | 作家、編劇、文化部長馬 欣 | 影評人莫子儀 | 演員褚明仁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聞天祥 |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劉梓潔 | 作家、編劇蘇致亨 | 《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中日電影發展史 1897-1945(下)

沈西城  著
初文  出版
2025/10/24 出版

【中、日戰時的電影人事】張善琨、川喜多長政、陳雲裳、李香蘭《木蘭從軍》、《萬世流芳》、《春江遺恨》下冊講述日本電影部分,時限定在一九三七年為止。一來,日本強推新的電影法,日本電影變得乏善可陳。二來,不少日本電影界人才,諸如川喜多長政、李香蘭、稻垣浩、阪東妻三郎等,都曾因軍方要求,來華拍攝電影。因此,在闡述戰前山中貞雄與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貢獻之後,視點集中在中國。從「上海孤島」開始,以張善琨與川喜多長政為主要綫索,敘述戰時從黑暗到黎明,諸多電影工作者折衝周旋於敵我雙方,在這樣錯綜複雜的環境,對中國電影事業,作出了最大的努力。川喜多長政:「我接受了那任務後,心情很不開心,因為我知道軍方的方針和我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不過,另一方面,我所擔心的是,我不去,會有誰去?」張善琨:「他(張善琨)本來就與英美法人比較親近,從未與日本人交往,是有着排日情緒的主兒。盧溝橋事變後他在法租界的攝影棚拍攝了《木蘭從軍》,給中國民眾帶去了歡樂。但我知道,謳歌抗日精神無疑是他真正的用意所在。」撰文推薦:「本書資料豐富,對喜愛研究早期中、日電影的讀者自是難得的機會。西城兄早年遊學日本,涉獵甚廣,對日本之人情世故及風俗愛好認識甚深,故行文流暢易讀。我知今日喜愛日本電影的年青人仍多,本書用輕鬆筆法有系統地介紹早期中、日電影的發展史,饒有趣味,特此向大家推薦。」——吳思遠

79 特價31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舊夢浮生

沈西城  著
初文  出版
2025/10/10 出版

回望香港璀璨輝煌的流行文化重看當年歌影視的風雲人物導演人生:王天林、胡金銓、張徹、楚原歌嘆眾生:陳蝶衣、黃霑、盧國沾、黎小田別出鬼才:黃玉郎、甘國亮、劉天賜、鄧偉雄銀幕光影:柯俊雄、鄧光榮、謝賢、新馬師曾今趟人物盡是文化圈、娛樂圈中人,少去學究氣,添上大眾味。我的文章,近年,有意無意間傾向後者,大概是要挨近群眾吧!書裏面登載的幾十篇小品,都是近年所寫,希望厚愛我的讀者都會喜歡。

79 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頁數1/1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