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香港電影的書有不少,只有這本讓你特別開胃。用飲飲食食,向香港電港致意用食物,記住一個城市你可能已經看過不少香港電影了,但有留意過當中出現的飲食場面嗎?你可知道:▎香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和「吃」結上姻緣,而且片名就是關於一種食物?▎燒鴨和燒鵝兩樣都很受歡迎,但到底哪一樣比較常出現在香港電影裡?▎香港電影中的黑社會聚餐,通常吃些什麼?▎在《明月幾時有》中,彭于晏要特別帶去給周迅吃的,為什麼是眉豆茶果?▎乾炒牛河大家都很常吃,但其實「「濕炒牛河」才是始祖,你吃過未?▎竟然有人為了好好吃一盒叉雞飯而差點賠上性命?是哪部電影?▎香港電影中的解酒方法五花百門,你嘗試過的有哪些?▎半個世紀以前香港年輕人最喜愛的戶外活動中,與飲食相關的是什麼?(不是BBQ)▎香港電影史上,能藉幾塊蘿蔔糕就引出一場重頭戲的編劇,到底是何方高人?▎喜歡臭豆腐的夥伴們,知道搭配臭豆腐最獨特和美味的吃法是什麼嗎?▎香港電影史上最令人心酸的生日會又是哪一個?▎港人愛吃咖喱原來與十八世紀隨英國人同步抵達香港的印度人有關?至於要怎樣煮咖喱才最好吃,有一部香港電影裡有特別招數,到底是哪一部?(部分答案在此頁,看下去就有)飲食是日常生活之本,也是反映地方文化最鮮活的憑據之一,更是每個人對家鄉最親切的記憶。一個多世紀以來的香港電影當中,呈現了無數香港的日常生活形態,其中飲食,就是最道地和具表達力的元素,也由此產生了不少與食物相關的電影。香港電影與飲食結緣甚深,但卻少人探究其中所反映的文化脈絡、社會變遷,還有使人目不暇給的自由想像與創意。★這是超級影迷經年累月的觀影紀錄,更是狂熱書迷的文化考據和飲食盤點,這是落足料並鑊氣十足地泡製出來的,半個多世紀香港電影飲食之書。(以下為部分答案,其他在書中尋)由香港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就和「吃」結上姻緣。影片叫《偷燒鴨》,攝於一九O九年,導演(據說當時還未出現「導演」這個詞)朱少坡同時也是戲裡演偷燒鴨的演員。不知道是否來自這部短片的基因,在後來的香港電影裡也相繼出現過偷燒鴨的場面。 --〈偷燒鴨〉香港電影史上,能藉幾塊蘿蔔糕引出一場重頭戲的編劇,唯有張愛玲。在張愛玲編劇、王天林導演的《南北一家親》(一九六二年)裡,廣東佬梁醒波與「外江佬」結怨,不許兒女與外省人拍拖。--〈好在還有蘿蔔糕〉早已本土化的咖喱魚蛋,
★涵蓋好萊塢、歐洲、亞洲電影及重要電影人的發展概況。★400幀珍貴劇照,精采圖說,閱讀欣賞一次到位。★名導演的藝術觀點與成就、名演員銀幕內外的人生故事。★每章前配以世界大事年表,從社會、文化、科技等角度橫向解讀電影發展。★收錄2000年後全新章節,展現電影發展潮流。看電影,也看懂電影!有趣的電影史,比電影還精采。從好萊塢到全球影業,21段精闢評述,閃回電影百年傳奇。電影科系必讀教科書《認識電影》作者Louis Giannetti最新作品電影監製 / 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教授 焦雄屏Peggy Chiao翻譯 經濟的因素,戰爭的動盪,社會的變革,無不牽動著電影美學與主題的走向。電影,反映了它所屬的時代。《閃回:世界電影史》以每十年為段落,總計二十一段趣味盎然的閃回,探討了電影從1896年草創之初,到2000年後的重要電影人與文化運動。內容不但觸及好萊塢電影、歐洲電影、亞洲電影各階段的發展概況,作者還在各章節前,製作了重大歷史∕文化事件與電影史的對照表,作為提綱挈領之參照,使讀者從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氛圍,輕鬆掌握電影發展脈絡。藉由這種對照,我們了解到作為一種大眾傳播,電影是如何影響觀眾的價值觀、社會的意識型態,同時也深深受限於票房與時代的喜好。全書並收錄豐富的照片與大量的圖說,讓這個視覺藝術充滿圖像式的解釋。「翻譯此書,對吉奈堤有些觀點十分贊同,比方他因深諳類型電影及美國片廠制度,對電影與社會的密切互動關係頗有犀利看法。他說,一個國家的社會史,可由其明星反映出來。他舉出約翰.韋恩這位明星,韋恩數十年一直居票房最高明星之首,他代表了一種美國價值觀,或美國人希望自己有的價值觀:自信,有懾人的威嚴,對世故聰明的人或事不信任,我行我素,又帶點孤獨與疏離性格。他是個大男人,或帶著男孩性格的大男人,見到女性總有點羞怯不自在,他非常愛國,講究自我犧牲,說穿了是保守的右翼中產階級。美國人愛他,不是因為他的外表,而是他所代表的價值觀。所以那麼多俊男敗在他手下,他是美國電影黃金時代最珍貴的明星。」——焦雄屏.電影監製 / 臺北藝術大學電影研究所教授台灣電影中心.策劃編輯
★2025年第27屆台北電影節閉幕片★ ★億萬票房導演姜瑞智最新鉅作★ ★牧森、劉育仁、余杰恩|領銜主演★ 青春╳敢鬥╳音樂╳動作 挑戰高難度的行進管樂大賽拍攝! |收錄精彩劇照與幕後花絮| 電影《進行曲》由《角頭》系列導演姜瑞智,聯手《痞子英雄》編劇陳慧如、《聽見歌再唱》監製陳鴻元、金獎電影配樂侯志堅,歷時六年醞釀、製作,精彩重現高中樂旗隊的熱血青春與勇敢逐夢! 《進行曲》描述一群參加行進管樂隊的高中生,面臨社團存廢危機之際,決定用音樂進行革命、不顧一切奮起追尋自己夢想的故事!改編自建中樂旗隊的真實故事,由牧森、劉育仁、余杰恩三位新人主演,電影在行進管樂的震撼與魅力中,喚起每個人心中曾有過的自我找尋與掙扎抉擇,創造出不分世代的青春共鳴。 本書訪談創作團隊、劇組成員和三位主要演員,暢談製作過程的幕前幕後與甘苦心情,同時收錄劇中精彩劇照,再現電影籌備、拍攝過程,不僅呈現出高中行進管樂隊的活力和熱情,也記錄了電影製作團隊的浪漫與堅持。
「如果你想要全然面對現實、想要心情低落,你可以去看晚間新聞。」--羅禮士「作者以動作英雄的狂暴精神寫出80年代最精彩的電影故事,更呈現出它們對現代文化的意義……有料又有娛樂感的好書。」--克里斯.納沙瓦提(Chris Nashawaty),美國資深影評人從前,有個熱血賁張、肌肉炸裂的電影時代每個英雄都沒有特異功能、每場打鬥也沒有特效加持他們用拳頭和槍械(以及嘴炮)來伸張正義、捍衛世界和平這是八個硬漢的人生故事,也是你我的美好回憶七?年代的美國迫切需要英雄:越戰慘敗、股市暴跌、總統被起訴,到處瀰漫著絕望感。就在這時,救世主到來了!一共有八位。首先是心思和文筆都與外表反差極大的「義大利種馬」史特龍,以及美國夢的實踐者「環球先生」阿諾。再來是「他不需要武器,他自己就是武器」的武術大師羅禮士。布魯斯.威利接下了那個沒人要演的小人物警察,後來成為「終極系列」的代言人。尚-克勞德.范.達美為了一圓武打明星夢到處向人展示他的劈腿絕技。杜夫.朗格曾經把史特龍打到住院。最後還有身分成謎的史蒂芬以及我們都很熟悉的成龍。這些英雄都有獨特的出場方式和絕招。他們能夠剷除整支軍隊,手法比恐怖分子更兇狠。他們恢復某種早已喪失的精神:永不放棄、也永不放開板機。不過,到了1993年,當《侏儸紀公園》票房打敗《最後魔鬼英雄》後,以男子氣概和肌肉為招牌的動作電影從此不再是娛樂片的霸主。直到2010年《浴血任務》成為賣座電影,以及網路迷因的風行,這些老牌巨星才有了新時代的面貌。作者從1976年的《洛基》談起,細數十多部動作片的製作過程與八位巨星的崛起、掙扎與重生,內容有笑、有荒謬也有衝突,帶大家重溫拳拳到肉、不靠電腦特效的動作片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