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_114 國中小參考書現貨
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中文書 > 全部商品

圖解西洋經典餐瓷器全書:從歷史、藝術、工藝、名窯、品牌到應用、鑑賞與收藏,西洋瓷藝愛好者必備指南

積木文化 出版
2023/11/04 出版

認識在百年歲月中誕生的西洋經典餐瓷 精美的西洋餐瓷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為什麼要這樣鑑賞?那樣思考? 以淺顯的文字與清晰的邏輯,梳理西洋瓷器的工藝美學精髓, 探究西洋瓷器的文化背景、變遷演進, 剖析瓷器背後的文化意涵, 全方位的解讀,帶你看懂雋永不凡的西洋瓷器。 知識、品鑑、實用兼具的西洋餐瓷精品「終極版」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于禮本/審訂* 本書涵蓋西洋陶瓷器的基礎知識、經典品牌、美術風格、誕生背景與重要人物等知性建構,並深究餐瓷與電影、音樂、文學作品等藝術的關係。兼顧專業知識與實用樂趣,讓你學會賞析重點、理解創作的歷史背景,看懂作品背後傳達的真正含意。知識與趣味兼具,培養工藝美學與鑑賞能力的最佳實用書。 【一本就懂】西洋餐瓷全知識 有別一般的品牌型錄、陶瓷史學術書或古董專書的枯燥、厚重。 學習、欣賞與實用兼具,品鑑西洋餐瓷器的入門專書。 在進入西洋陶瓷器世界之前,須先奠立扎實的基本知識, 從分類、部位名稱、製作、釉藥裝飾等基礎開始。 依不同國家,介紹世界知名的經典西洋餐瓷器品牌, 詳盡解說各國重要窯廠的歷史與特色, 深入解讀背後的意涵。 從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哥德式到現代裝飾風格, 理解西洋餐瓷誕生的歷史背景、文化趣事與時代意義。 按時間順序彙整西洋餐瓷設計紋樣的美術風格, 精美圖片與解析,瓷器關鍵元素與風格細節盡收其中。 並細說西洋餐瓷史上不可磨滅的重要人物, 以及相關的文學、音樂、電影、設計與知識。 最後收錄西洋餐瓷的選購、收納、保養,以及與料理或其他餐具的搭配原則。 在生活中享受「時代」給予的贈禮,就從這本開始 「西洋餐瓷器」鑑賞與珍藏入門 德國:Meissen麥森、Nympenburg寧芬堡、Villeroy&Boch唯寶、KPM Berlin柏林皇家御瓷、Hutschenreuther獅牌、Rosenthal羅森泰 法國:Sèvres賽佛爾、Ancienne Manufacture Royale皇家利摩日、Bernardaud柏圖瓷窯、Haviland哈維蘭 義大利:Ginori 1735基諾里1735 英國:Royal Crown Derby皇家皇冠德比、Royal Worcester皇家伍斯特、Wedgwood瑋緻活、Spode斯波德、Minton明頓、Royal Doulton皇家道爾頓 中歐、東歐、俄羅斯:Imperial Porcelain俄皇瓷窯、Augarten奧格騰、Herend赫倫 北歐:Royal Copenhagen皇家哥本哈根、Rorstrand羅斯蘭、Arabia阿拉比亞、Iittala伊塔拉 日本:NIKKO、NARUMI鳴海、Noritake則武、大倉陶園、Gien吉安、Porceleyne Fles 【瓷藝愛好,典藏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徐瑞芬/國際瓷繪藝術家、大洋洲華商經貿聯合總會藝文推廣委員會 主任委員 張清淵/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院 專任教授兼所長& 崔愛玲/橄欖樹下 文創總監 楊玉琴/Kellys Partea Room 凱莉紅茶文化有限公司 總監 謝珮琪/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版主 顧為智/《歐洲手繪瓷盤》作者 【推薦語】 投入瓷繪創作研究20餘年的我,欣見臺灣終於有一本如此全面的西洋經典餐瓷器專書出版,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文字、系統性的分類方式和大量精美的圖解說明,深入淺出帶領讀者一窺西洋餐瓷的奧妙精髓,期盼讓更多人認識餐瓷藝術之美,讓生活及心靈充滿繽紛色彩!──徐瑞芬 17、18世紀歐洲從中國進口的陶瓷點燃了西洋瓷熱潮,本書鉅細靡遺呈現歐洲各國瓷器如何為生活帶入風格,及其歷史文化的演變。──崔愛玲 &

75 特價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器物無聊:十四場與日本陶藝家的一期一會【增修三版】

林琪香  著
木馬文化 出版
2023/11/15 出版

◆雋永珍藏.增修三版◆ ◆新增千年陶鄉瀨戶本業窯專訪、陶藝小知識、多間特色器物店鋪介紹◆ & 「仔細地看,就會看出萬物蘊藏的特質。自覺生活平凡,可能只是我們太粗心大意。」 & 是什麼造就日本陶器獨一無二的魅力—— 窺看職人與環境、與時代共生共處的迷人哲思 & 器物太無聊……不,器物不無聊,只是器物蘊含的情感與故事,更為動人。 & 本書不僅僅紀錄了陶藝家動人的生命故事、捕捉他們率真造陶的珍貴畫面,更從歷史溯源、自然環境變遷到百年文化傳承細細刻劃,展現民藝之美所以雋永,以及其平凡中的不凡。 & 工藝巨匠柳宗理為何會把最重要的人生器物,交給出西窯製作? 名家大谷哲也怎麼透過「減法」哲學造出多層次細膩白瓷? 丹波燒第十代傳人的市野太郎,何以IKEA為靈感造出大受歡迎的可愛陶器? 對哲學陶藝家小野哲平而言,畢生藉雙手將情感注入陶土的衝動從何而來? 千年陶鄉瀨戶本業窯如何在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變遷下,找到自身的定位? & 本書特色 & ● 專訪14位日本代表性陶藝職人、踏遍造陶重鎮,揭開日常器物蘊藏的風土與深刻情感。 ● 精選7間日本特色器物店鋪,一窺店主別具慧眼的選品理念,找到陪伴自己的每日器物。 ● 收錄4個日本在地陶藝課程資訊,深度體驗陶藝之鄉最純粹的手作美好。 & 「用平底土鍋做義大利麵時,腦內便浮現大谷哲也先生那灑滿了陽光的家——於忙碌工作的縫隙裡,填滿生活小趣味的大谷先生。用鐵繪小碗盛味噌湯時,鼻子便嗅到於城進先生家時吃到的湯麵的香氣——總是氣定神閒,對新鮮事物張開懷抱歡喜迎接的城進先生。把馬鈴薯沙拉放於青花小盤時,耳畔便響起在市野吉記先生車內聽到的爵士樂曲——滿身溢發著對陶瓷的熱情的市野先生。將餅乾起司放在黑白碟子作為點心時,嘴裡就漾起了矢島操小姐分我的半個奶油麵包的甜美——羞澀腼腆輕聲細語的矢島小姐……」 & 資深雜誌編輯、日本文化專欄作家林琪香走訪日本各地,親身踏進與職人朝夕相處的工房,最初想著要詢問陶器的製作方式,卻被陶藝家狠狠一句「討論製作技術等,太無聊了吧。」打醒。方才了解原來陶器製作,我們所關心的技術層面只是一個環節,更多的是環境與人心的緊緊聯繫,再多的是,更要考量時代、作用等種種。民藝器物,不撫過不用過,便無法完全理解它的好,而這「好」也是「剛剛好」,是工匠們考慮著使用時的種種,添加減去,慢慢捏成的。每個步驟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每種美的形成都包含著許多我們所看不見的。 & 好評推薦 & 松浦彌太郎/ 生活風格名家 江明玉/小器生活創意總監 米力/生活器物作家 Hally Chen /《喫茶萬歲》作者 歐陽應霽/飲食文化研究者 澤田眉香子/《京都器皿散步》作者 & 「少見這般由華文作家親身踏查、日本當代陶藝家與名窯的第一手資料與專訪,引領器物愛好者深入認識工藝背後的價值與魅力。曾錯失這本書初版的我,今日增修版讀起來,有種相見恨晚的滿足。」——Hally Chen /《喫茶萬歲》作者 & 「日本的陶瓷器多是從中國習得的,到了今天,因流露著自然、美與祥和平靜的感覺,而被視為了生活的藝術。此書把日本現代陶藝的風景與陶藝家的熱情,透徹地展現出來,深刻得教人驚訝。」——澤田眉香子/《京都器皿散步》作者 &

79 特價3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青花宴

李念祖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25/09/03 出版

◎瓷器的收藏,作者認為不僅在於鑑識是否為到代的真品,還在於藝術上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在器用之外別具詩意。一如徐悲鴻所言:「寧買假而似真,不買真而似假。」因此,更值得品味的,是青花瓷上展現的意境與祕境,此即本書意旨所在,這是一本市面上絕無僅有的作品。 ◎全書共收錄三百多件精美瓷器,豐富精緻的器形、紋樣與圖繪,一次盡收眼底。 ◎作者前不久寫有一本以大航海時代東西方瓷器貿易為背景的小說《最後的青花:十字蟹與拉丁文密碼》,書中遺失四百年的寶藏,盡在本書中。 詩詞,是心靈的音符青花,是瓷器的水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今古之冠。──明.沈德符作者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帶領讀者走入詩詞與瓷藝交織的璀璨世界,解讀各式不同青花瓷的紋飾和造型。其中有貫穿古今的典故、東西文化的交會、伊斯蘭樣式的影響、歷史源流的演變,詩詞故事的敘說、獻禮祭祀的用器、佛教寶相花紋的隱喻、密教梵文的種子字、《易經》的天地之數等,埋藏其中的深意不一而足,值得細細品味思索。在逐步的推敲琢磨中,漸漸領略青花的詩意、藝術與風采,滿目繽紛而美不勝收。《青花宴》以詩意的筆觸賞析青花瓷的風華,六章如六道風景,各自鋪陳稀世珍品、瑞獸花鳥、歲月流光,串聯古詩意境與瓷器紋飾,讓讀者在閱讀中與千年前的工匠與詩人對話。這不僅是一本談青花瓷的書,更是一場穿越時間的文化盛宴。Step into a luminous world where poetry meets porcelain. This elegant volume invites readers on a lyrical journey through the Ming dynasty's finest blue and white ceramics—each chapter titled after a classical Chinese poem and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lens of verse.With refined scholarship and poetic sensitivity, the author unveils how the spirit of ancient poems echoes in the form, motif, and glaze of porcelain masterpieces. A banquet of beauty and meaning awaits—where every vessel tells a story, and every poem reveals a hidden glaze of time.

79 特價59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泥火涅槃,瓷都新生:從衰敗中再造輝煌,景德鎮匠人如何將一抔泥土,鍛造成傳世藝術瑰寶?

涂睿明  著
崧燁文化 出版
2025/04/02 出版

瓷器歷史映照著文明變遷景德鎮匠人守望歲月,讓瓷藝煥發新生從廢墟到復興,景德鎮如何再現瓷都榮光?千年技藝的蛻變,在現代世界重塑傳統之美➤從鐵飯碗到瓷都作者毅然決然辭去穩定的職位,投身景德鎮的製瓷世界,探索傳承千年的手工藝文化。當時景德鎮還未迎來如今的繁榮,作者卻敏銳地察覺到這座古老瓷都被低估的潛力,在實踐與學習中鑽研陶瓷技藝,最終成為業界專家。這場跨越十餘年的旅程,讓他見證了景德鎮的復興,也大大改變了作者的人生。➤景德鎮的手工藝復興瓷器的誕生,是泥與火交織的藝術,而手工製瓷更是匠心與歲月的結晶。本書詳細記錄了瓷器的製作流程,從選泥、拉坯、刻花、施釉到燒製,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傳統工藝的智慧。書中透過景德鎮的發展,闡述當代陶瓷產業的轉型與創新,分析了手工藝如何在現代社會重新獲得價值,讓讀者看到傳統技藝適應時代需求的方式。➤文化與商業並行瓷器的價值不僅在於工藝,更在於其背後的文化影響力與商業潛能。景德鎮不僅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手工藝之城,更是一個連結世界的文化符號。從青花瓷在歐洲掀起的熱潮,到今日景德鎮吸引全球設計師與藝術家的現象,這座城市在後工業時代找到了新的生存之道,一次次在低谷中重生。➤從歷史到當代的演變許多人以為景德鎮的輝煌已成過去,然而本書揭示了它在近年來的驚人轉變。從國際知名設計師進駐,到新一代工藝師的崛起,景德鎮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與手工藝價值,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作者透過深度的分析與第一手的觀察,為讀者梳理出景德鎮復興的關鍵因素,進一部探討手工藝在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獻給所有熱愛手工藝與文化的人本書不僅僅是單純講述瓷器,更是一場對傳統工藝與文化價值的深度思考,無論是對陶瓷感興趣的愛好者,還是關注文化產業發展的讀者,都能在書中獲得啟發。這是一部關於選擇與堅持的故事,也是一本展現景德鎮如何跨越時代、持續綻放光彩的作品。本書特色:本書是一部融合個人體驗與深度研究的陶瓷探索之作,展現製瓷工藝細節與匠人精神。作者辭職投身景德鎮,親手製作瓷器,以十多年的實踐累積,書寫出一場關於陶瓷的淬鍊旅程。書中深入闡述製瓷的技術流程,更探討了景德鎮的歷史、文化與瓷器的國際影響,思考傳統工藝的當代價值與未來發展,讓讀者深刻體會到瓷器的魅力。

9 特價531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千窯一夢,瓷火鍊金:烈焰淬鍊泥土,雕琢匠人一生執念

涂睿明  著
崧燁文化 出版
2025/03/26 出版

瓷器不只是器物,更是文化與時代的見證親歷製瓷全過程,感受千年技法的匠心美學融合歷史、工藝與美學的深度探索見證傳統技藝的手工之美➤深入瓷器世界,體驗手工之美本書融合了個人經歷、工藝探索與文化研究。作者原本在海關工作,出自對瓷器的熱愛,毅然決然辭職前往景德鎮,親身投入製瓷行業。多年來,他不僅親手製作瓷器,還潛心研究陶瓷工藝,最終將自己的所學所悟匯聚成本書,以簡潔流暢的文字,帶領讀者走進陶瓷世界,體驗從泥土到瓷器的蛻變,讓傳統工藝的魅力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兼具理論與實踐的入門指南本書不同於一般的陶瓷學術專著,而是從實踐角度出發,兼顧理論與工藝細節,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瓷器的製作流程。從選泥、拉坯、刻花、施釉到燒製,每一個環節都詳實記錄,輔以作者自身經驗與感悟。書中涵蓋了傳統陶瓷技法,更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創新,讓古老技藝在當代生活中發揮新的價值。➤文化視角與美學思考瓷器是承載著深厚文化意涵的一種手工藝。本書從歷史、美學、工藝三個層面解析瓷器的魅力,探索其在不同時代的演變與影響。透過本書,讀者不僅能理解陶瓷的製作過程,還能對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有更深刻的體會。➤適合各類型讀者的實用讀物無論是對陶瓷感興趣的初學者,還是希望深入了解工藝細節的愛好者,都能在書中有所收穫。初學者能夠透過生動的敘述領略瓷器之美,而陶瓷研究者則能獲得更多技術層面的啟發,讓讀者走入瓷器的世界。➤讓傳統工藝在當代綻放新光彩從生活美學到文化認同,瓷器不僅是一種器物,更是連結過去與未來的橋梁。隨著科技發展,許多傳統手工藝面臨挑戰,而本書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到瓷器的獨特魅力,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傳承與創新,重新認識手工藝的價值,在日常生活中發掘瓷器的獨特之美。本書特色:本書是一部融合理論與實踐的陶瓷入門之作,帶領讀者深入景德鎮的瓷器世界,揭示製瓷工藝、文化與美學。作者以親身經歷為線索,細緻講述瓷器製作的背後故事。全書強調文化研究與工藝實踐的並重,透過生動的敘述,展現瓷器的深厚底蘊,讓讀者在欣賞瓷藝之美的同時,感受到工匠精神。

9 特價46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宋朝瓷器

提秦九鎮  著
藝術家 出版
2024/05/28 出版

宋朝瓷器為什麼美?作者廣泛收藏文物多年並從中領略古代器物的美感要件,他從釉色、型式及樣式、工藝工法來解析宋瓷之美,透過完整器的陳列、物與文字敘述相結合,如:芒、俐落、莊重、靜謐、瑩澈、蔥翠、秘色,將有助於讀者進入欣賞的殿堂,發思古之幽情、繼而感念先賢職人們,或追求釉色、或追求器型、或追求個性、或追求通俗之美。 & 本書詳細介紹宋朝各窯口的緣起、造型、工藝工法,諸如秘色瓷是越窯的精品、柴窯存在於江西景德鎮、哥窯和官窯取土同源等,多有論述。作者長期研究宋瓷,藉由瓷器的外觀、聲響、觸感並引用古代典籍來介紹瓷器之美。宋朝窯口如越窯、柴窯、汝窯、官窯等各具特色,各地出產的瓷器在曲線、色彩、式樣方面處處充滿巧思,形成鮮明而獨樹一幟的樣貌。 & 本書特色 & 本書介紹宋朝各窯口瓷器的釉色、型式及樣式、工藝工法之美,文字搭配豐富的彩色圖版,呈現出每個窯口的獨特作品。 &

9 特價27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覺知鑑賞:探索日本茶陶的美學意識

李啟彰  著
樂知 出版
2023/06/21 出版

一本以中文探索日本茶陶審美觀的書籍。史學家矢部良明將「天正十四年(1586)之變」作為日本茶道美學的分水嶺,此前是對唐物豪奢的崇拜,此後則擁抱高麗茶碗的枯寂。隨後又從尊井戶茶碗為天下第一,轉變為日本國產茶碗一樂、二萩、三唐津的排序。 & 這個三重轉折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審美觀的重大轉變勢必來自於文化深層的醞釀,也必然在歷史上留下足跡,本書作者相信在探索該「審美」變革時能汲取驚人的養分。「直觀」是柳宗悅在《茶與美》留下的瑰寶,但未指引去向,作者則試圖以前作《器與美》勾勒由內(修為)而外的路徑,再以本書由外(歷史名碗)而內地引導讀者如何實踐「直觀」。 & 作者希望藉由「覺知審美」來剖析及挑戰幾個日本業界不願碰觸的議題,包括「一樂、二萩、三唐津」排行的私心,落款長次郎的作品卻非其手作的探究,以及樂燒十五代直入的盲點等。並在綜合諸多史料後,對千利休切腹的關鍵因素,中日陶瓷審美的歷史差異,井戶茶碗的身世之謎等議題,提出與主流相異或嶄新的看法。 & 日本的陶瓷審美放諸全球,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並深深地影響著當代東、西方的陶藝創作。作者希望讀者們能藉由本書,進行一次性的濃縮研究,不僅對審美變革前後的日本陶瓷史有所了解,更能共同探索日本茶道與禪相融合的審美精髓。依此培養出不論是面對古文物或是現代作品,都能了然於胸的鑑賞能力。 & 何謂「覺知審美」? 1. 由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所感知的美。 2. 不藉由任何美學架構來覺知美。 3. 感動,是一把覺知審美的鑰匙。面對自己心儀的器物,培育出感動,在能感動之前,不輕易放棄,終將理解何為「覺知審美」。 4. 覺知審美,是一種能量的共振。感動,即是共振,是一種自己的心與器物創作者之心能量的共振。 5. 凝視一件器物,若內心能感知是寧靜、是煩躁、是喜悅、是哀傷,都是理解覺知審美的一大進步。 6. 以實踐願意接受變化的「無我」來鍛造五感,摒棄個人的好惡來感知美,才能真正理解何為「禪之美」。 7. 覺知審美的最高階:靈的感動。從心的感動竄升到靈的感動,肉身在物理上的共振會更高頻,位置會往腦頂端上竄。情緒上能更和諧,甚至能感受到愛與溫暖。 & 本書特色 & 1. 從巔峰造極的唐物、來自朝鮮的高麗飯茶碗、和物中排名第一的樂燒,到當代名工的創作,千載間演繹著覺知審美的絕妙故事。 2. 村田珠光、武野紹鷗到千利休三巨匠的世紀審美觀。 3. 以井戶茶碗身世之謎,延伸出禪意之美的辯證。 4. 現代人如何培養賞析古董?帶你回到不同的歷史年代,針對八十多件作品,每一件器物的全解說。 5. 從心的感動提升到靈的感動,實踐「無我」來鍛造五感,透視日本茶道與禪相融合的審美精髓。 6. 由器物藝評家、資深茶人與熟稔陶藝的畫師,攜手合作的日本茶陶鑑賞專書。 &

9 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圖解日本陶瓷器入門(暢銷紀念版)

松井信義  著
積木文化 出版
2023/01/11 出版

【本書特色】 ◆ 解讀陶瓷器基本知識與各種造型紋飾,深入淺出、簡潔易懂。 ◆ 收錄超過150張精緻圖片與插畫,華美光潤的質感躍然紙上。 ◆ 介紹日本14個名窯產地作品特色、歷史沿革,輕鬆掌握鑑賞重點。 ◆ 傳授如何正確挑選、使用陶瓷器的超實用生活資訊。 ◆ 入門者常見疑問QA,由專家解答關於陶瓷器的種種疑惑。 陶瓷專家熱情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江明玉/小器生活創意 總監 呂嘉靖/中華陶藝協會榮譽理事長 游冉琪/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 謝小曼/美學生活家 小慢茶館主人 「本書介紹日本名窯、名家、名物及材料、工法。內容精采細膩,讀來淺明易懂。透過此書引導,對陶瓷藝術的了解得以一窺堂奧。」——中華陶藝協會榮譽理事長呂嘉靖 用途豐富且具有多樣面貌的陶瓷器,高貴如古董珍寶、親切如日常用品。 陶器溫潤厚實,瓷器薄滑光潤,土器質樸拙趣…… 令人愛不釋手的陶瓷器皿,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學問呢? & 本書詳細解說陶瓷器基礎知識及各種專業用語,透過豐富的圖文範例與清楚易懂的版面設計,帶領讀者走入細膩深廣的日本陶瓷器世界! 第1章──陶瓷器的裝飾 介紹十種不同的裝飾手法及紋樣設計,為每個外型相異的陶瓷器皿注入生命與獨特性。 第2章──日本全國知名產地 廣蒐十四個知名產地,剖析由不同風土文化衍生出的作品特色。 第3章──日本陶瓷器的沿革 了解陶瓷器在歷史中的演變,認識重要的日本陶瓷藝術家。 第4章──陶瓷器的基本知識 器皿的各部位名稱?陶器與瓷器有何不同?越貴的越好嗎? 第5章──陶瓷器的挑選及使用方法 正確的挑選及使用方法,不可錯過的實用資訊。 & 日本亞馬遜讀者一致好評★★★★★ 「這是一本最好的陶瓷器入門書!」 「豐富圖片讓我墜入陶瓷器的美麗與魅力中!」 「輕鬆易懂的入門書!看完之後讓我對日常餐具更有愛!以簡潔文字呈現出豐富資訊,對於完全不懂陶瓷器的我來說,也很容易了解!」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琺瑯藝術入門:色彩與溫度的對話

吳竟銍  著
苔蘚文化 出版
2022/01/03 出版
9 特價70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御瓷菁華: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

澳門文化 出版
2021/12/30 出版

瓷器既是古今百姓生活中最常用的器物,也是歷代皇宮貴族用器的主體。明代宮廷無論在日常陳設、祭祀、宗教或內外賞賜等方面,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陶瓷器。而御窯瓷器是最凸顯皇帝絕對權威的御用物資之一。《御瓷菁華 - 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御窯瓷器》為精裝展覽圖錄,收錄相關展覽全部展品圖像,並附每件展品研究資料,同時收錄一篇故宮博物院專家針對明代御窯瓷器所撰寫研究論文。本書將按時間為軸,收錄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瓷器中遴選出的自明代洪武至萬曆各朝具有代表性的禦窯瓷器,共120件套

9 特價787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當醫生愛上了古玩

鄭博章  著
心創世界 出版
2021/11/01 出版

婦產科鄭博章醫師近20年陶瓷收藏回顧,帶您進入無價的陶瓷藝術世界 & 【本書簡介】 ◎從素人一步步走向收藏家,20年的積累珍藏全記錄。 ◎全書僅以陶瓷為主題,讓讀者盡情領略各式陶瓷之美。 ◎全彩印刷、圖文配合,鑑賞瓷器的同時也能透過文字瞭解更多背景,豐富學識。 & 行醫多年的鄭醫師閒暇之餘收藏古玩, 從國內到國外,成為瘋狂尋寶家。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對於珍玩只求其真且精,絕不貪多求全, 也不附庸風雅,更不唯利是圖! & 珍玩放在家裡就是些死東西,能派上用場,才是真的活寶貝, 所以,將收藏已久的瓷器珍玩,拭去最後的灰塵, 讓它們重新發出光芒,重新榮耀它們自己!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元青花瓷與釉裡紅瓷綜論

時報文化 出版
2020/10/20 出版

瓷器工藝在中國發展已久,到了元朝,開始出現重要的關鍵點─那就是江西景德鎮的崛起,元朝政府在此地設立了全國唯一的一所管理陶瓷產業的機構─浮梁瓷局,這個重大改革讓中國陶瓷發展史出現關鍵性的轉捩點。雖說當時的傳統窯址並未完全停擺,但生產出來的成品質量較粗獷,算是相當符合遊牧民族的習性。然而比較重要的是,改由景德鎮燒製成功的新品種瓷器─青花瓷器後來居上,順勢發展成為明、清兩代主要的瓷器品種,甚至完全改變了中國瓷器的生產面貌,堪稱具備劃時代的意義與藝術價值。 至於釉裡紅瓷,則是中國傳統瓷器發展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品項,更是陶瓷裝飾歷史上相當重要的發明之一。加上流傳至今的瓷器數量不多,由此更可窺見其歷史參考價值、藝術上的珍貴,堪稱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79 特價25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現代陶藝家60

黎翠玉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9/09/24 出版

總的來說,台灣陶藝家在創作的地理位置,雖然位在中國支脈的邊緣,但並未承襲中國對於釉色燒造與型制規範所著重的傳統,而是相較崇尚自由、崇尚自我內在發掘的創新態度,更多在材質實驗、創作技巧與風格的深究,甚至將陶藝提升至純藝術作表現,關注社會脈動、為時代發聲,做為表彰自身獨特性與藝術位置的重量。──黎翠玉 台灣現代陶藝的興起,大抵以1981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的「中日現代陶藝家作品展」,作為一個重要指標。當年仍屬年少的黎翠玉,就是隨著這股風潮,一起成長;從看陶、作陶、到話陶,黎翠玉見證了台灣現代陶藝的成長、茁壯,也成為這段歷史最貼身、忠實的觀察者與記錄者。──蕭瓊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美術史學者 除了具有生態結構、專業的分析與掌握能力之外,對於藝術家本身、藝術家工作環境、藝術收藏家等,黎翠玉也有極為近身的觀察能力和理解態度。也許這正是她的書,讓人覺得具備多元專業、親切生活與充滿人性的原因。──黃海鳴/前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藝術評論家、策展人 1990年代投入陶藝創作的黎翠玉,其藝術版圖以陶藝為核心,涉略藝術史、策展、評論、行銷等多元範疇,始終貼近臺灣的陶藝生態;2006年開始,黎翠玉於《藝術家》雜誌開闢「誌上話陶」專欄,持續紀錄臺灣陶藝的生態發展至今。 《台灣現代陶藝家60》為黎翠玉「誌上話陶」專欄之精華集結。收錄其自2016年起,親身訪談的六十位在教育、造形、釉藥和文創等方面深具特色的臺灣當代陶藝家。黎翠玉以創作者、觀察者,以至紀錄者的細膩視角,評介陶藝家們的藝術風格,以及創作的心路、理念與成就;更透過實際專訪的照片影像,帶領讀者走進陶藝家的工作室,直擊每位陶藝家在成形、燒窯等方面特有的獨創技法,領略陶藝作品從無到有的誕生過程。全書文字親合,並收錄豐富的作品及藝術家工作室圖像,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陶藝入門書。 本書特色 《台灣現代陶藝家60》為《藝術家》雜誌「誌上話陶」專欄之精華彙編,收錄六十位臺灣當代陶藝家的精彩專訪紀錄。

9 特價40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台灣純柴燒鑑賞

徐良志  著
白象 出版
2019/07/01 出版

◎作者潛心研究柴燒陶藝多年,完善純柴燒技術,為傳統陶藝的傳承與發揚奉獻一份心力。◎用淺顯易懂的圖文配合形式,引領讀者逐一欣賞純柴燒陶藝品,並講述環保、柴窯形式、常見技法等相關知識。◎書中陶藝品由專業攝影師張程凱老師掌鏡,並以全彩大圖呈現,為讀者帶來一場純柴燒的視覺盛宴。純柴燒陶藝係指陶瓷製作過程完全以天然黏土製成,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不人工施釉,燒製全程以薪柴為燃料的燒窯方式創作。與人工施釉的釉柴燒相對,故名之。作者憑藉對柴燒陶藝的愛好與堅持,加上多位學者、工藝師輔以學理、美學、窯爐結構與氣學理論等,不斷研究試煉,終於完善現今獨一無二的柴燒技術:純柴燒。有別於操作容易、釉藥色彩可任意調配、燒製僅須2~3天的釉柴燒,純柴燒失敗率高、成本重,燒製須3天起跳,挑戰性非一般柴燒可比。也因此,換來了可操作性大、色彩層次豐富特殊、具有良好轉化效果的藝術作品。甚至,器皿使用、把玩後,色彩還會產生良性變化,賞玩性更高一層。純天然的燒製方式,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養生需求。讓我們跟著徐良志老師,一起進入純柴燒的美麗殿堂吧!更多精彩內容請見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8283.pdf

9 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饒玉:宋代饒州窯青白瓷

紹逸堂  著
大鴻 出版
2019/07/01 出版

景德陶,昔三百余餘座。埏埴之器,潔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饒玉”之稱,其視真定紅磁,龍泉青秘相競奇矣。南宋.蔣祈《陶記》瓷器庫在建隆坊,掌受明、越、饒州、定州、青州白瓷器及漆器以給用,以京朝三班內侍二人監庫。《宋會要輯稿.食貨》卷五二之三四饒州窯即景德鎮窯,因宋時景德鎮屬饒州府管轄,故名。本書旨在擷取最具饒州窯特點的宋代青白瓷珍品饗以讀者,以期褪去饒州窯這塊美育的朦朧面紗,將其大美呈現在世人面前,使人們能夠重新認識饒州窯的重要歷史地位。

95 特價190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遠洋外貿瓷

張錯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9/05/21 出版

《遠洋外貿瓷》一共十二章,先從第一章為外貿瓷類型定位,把中國海貿背景鋪陳出來,從唐宋到明清,尤其是鄭和的大航海時代。第二章繼寫西方海上霸權興起與殖民主義的囂張,一艘艘開來東南亞的炮艦,有如水銀瀉地,漫淹整個亞洲海岸線。第三、四章集中寫16至19世紀明末清初三百年中西貿易的高峰期,以及有關外貿瓷的典故與故事。第五、六章專論外貿瓷的代表器物─克拉克與軍持。第七章談外貿瓷的兩大項目,粉彩與素三彩,尤其是康熙盛世的素三彩,影響入後來的廣彩,都是外貿瓷的大宗買賣。第八章談外貿瓷為人忽視的青白及為人重視的青花。第九章談外貿瓷器的瓷偶及特製用品。第十、十一、十二章特別強調東南亞外貿瓷的互動研究,因為學術與收藏的共同興趣,一直要到1980年代收藏家和學者才在展覽中展示這一地域外貿瓷的特色與文化歷史,尤其是馬來西亞的娘惹瓷、越南的青花瓷、泰國的青瓷。 作者張錯長期投入視覺藝術與物質文化的研究,書中將中國對外貿易作為背景脈絡,以時間為經、地域為緯,探討遠洋外貿瓷的相關領域,透過文圖對照的方式闡述其價值與文化意義,絕對不容錯過! 本書特色 你只知道傳統的清宮舊藏瓷器嗎? 貿易史上還有很多銷往西方、根據歐洲文化量身打造的瓷器, 以及受中國製瓷技術影響產於日本、東南亞地區的外貿瓷; 各種充滿地方性的瓷器變體,將拓展你對中國瓷器的認識!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色繪古都:京都陶瓷漫步

陳彥璋  著
典藏 出版
2017/07/03 出版

京都人相信,每天使用的器物, 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品味。 京都陶瓷是京都人引以為傲的日常風景, 京都人用古都自產的陶瓷來盛裝野菜與旬食, 從天皇到庶民,這樣的京燒器物,在在傳遞出對美好生活的態度與堅持。 作者為專業古董鑑藏家,將其從事日本工藝品的研究心得與市場經驗不藏私分享 ◎挖掘唯有行內人才知道的百年古董老店經營之道! ◎京燒陶瓷怎麼找、怎麼看、怎麼買、怎麼選購的完整攻略! ◎按圖索驥!附有古董店家的區域位置圖與店舖基本資訊及商品種類! 看見京都在生活器物與實用美學的豐美面向 京都人尊重自然、崇敬萬物,對四季更迭、天地諸相有著特別的感受能力!實踐在生活中,則蔓生出京都料理的優雅意境、形塑出京都器物的工藝美感;而京燒,則代表了京都人所有有形與無形的追求中,最具體而微的京都美學! 十七世紀時,京都的陶藝工匠以京都的土壤燒製陶瓷並加以彩繪,即為京燒。京燒因其器形優美、繪工精巧,又產自天皇居所,深受皇室貴族喜愛,是地位與品味的表徵,時至今日,亰燒使用於一般的生活日常,同樣也是美感與品味的展現。 本書不僅從實用的角度,細述京燒陶瓷如何製作、鑑別、審美?以及如何選購?更揭露多家具有重要地位的百年古董老店舖,深入探訪經營者,挖掘各家經營強項。更從美學的觀點,敘說京燒的發展脈絡、名家流派與歷史演進。一本書就能行家領路透見京燒,看見器物在京都日常裡的生活實用之美。

9 特價36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瓷珍藏 - 十九世紀歐洲皇室的藝術氛圍

朱莉  著
飛鳥季社 出版
2017/06/28 出版

LIVE直播!十九世紀歐洲皇室生活實境秀 & 欣賞歐洲古瓷不是附庸風雅,是看一部關於當年歐洲皇室日常生活的真實紀錄片;閱讀這本書猶如搭乘時光機,和作者同遊百年經典古瓷中描繪的篇篇綺麗好風景。 & 本書收錄Sèvres、Royal Vienna、Meissen、KPM Berlin、Dresden、Royal Worcester等歐洲六大百年瓷廠經典杯碟之作,透過百餘張實品拍攝圖片,帶領讀者細細領略經典歐洲古瓷之美。

9 特價70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淬鍊:五味俱全品陶瓷

余鑑昌  著
商訊文化 出版
2017/03/01 出版

《淬鍊:五味俱全品陶瓷》這本巨著,為陶瓷藝術塑造新生命,開啟文創另扇窗,是本感性與理性兼具且內容豐富的作品! 本書編者余鑑昌律師專心本業之餘,優游於陶瓷、玉石、書畫等文物,在賞識陶瓷之中將年代、材料、製程、技術等,以詩句方式描述,賦予陶瓷文物新的文學詮釋與生命,尤其寫入台灣陶瓷轉型新風貌,著墨中可以了解台灣文創新意。 此外,更敦請林隆達教授、張炳煌教授及張太白老師、許羽君老師等書法家寫出俊拔、飛舞之書法;請名畫家梁銘毅老師以深厚的畫功把陶瓷文物揮灑出秀逸畫作;請音樂創作者楊和哲老師依陶瓷之特質精心譜曲;請陶藝家曾文生老師創作台灣陶柴燒的萬幻之變,請黃素味小姐以攝影技巧美化實物;復集會計師羅希寧、李碧蓁,律師劉明益之專業,就文物收藏、交易應注意事項,提供稅務、法律意見。 「淬」感性單元中在於期待讀者能了解陶瓷文物之歷史,並將詩、書、畫、曲、照與實物相互融合,綜合欣賞陶瓷之美;「鍊」討論單元中將收藏、交易法律及稅務方面專業知識躍然於文,本書可謂集文物、文化及專業的創新之作。 本書一則將「文」說陶瓷、「詩」說陶瓷,「畫」說陶瓷、「書」說陶瓷及「曲」說陶瓷等不同文化領域加以相連;二是結合律師、會計師、畫家、書法家、作曲家及陶藝家共同創作,締造了「連結」與「多效益」兩項創舉。 閱讀「鍊」討論單元第四章「藝術品之金融商品及證券化」後,可以了解在大陸之現況和窘境,台灣未來若要在此方面有所進展,必然有甚多提供產官學及賞玩者參考努力之處,使創作者、銷售者及購買者三方皆有合理的報酬!

9 特價37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白瓷之路:一位瓷人串連東西方的朝聖之旅

活字文化 出版
2016/11/16 出版

★《紐約時報》暢銷作者,《柯克斯評論》2015年最佳非小說獎、《書商》雜誌編輯選書 ★《紐約客》雜誌譽為「最擅長說器物故事的大師」。 簡單的白瓷,堪稱是促成東西方交流的最重要文物。1291年,馬可波羅帶回來自中國的第一件瓷瓶,從此掀起西方對白瓷的渴望與痴狂。艾德蒙.德瓦爾結合旅遊、回憶與史料的豐富之旅,引人入勝。 「對白色的迷戀,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 「我讀過《白鯨記》,所以我知道白色的危險,我想我也瞭解沈迷於白色的危險是什麼,就是被純淨所吸引拉扯過去。在它所構築的虛擬實境中,整個人被轉型和改變,你覺得你獲得了新生。」 一趟追索白瓷源頭的旅程,一個走訪瓷器串聯起近代東西交流路程的朝聖之旅。暢銷史學作家、國際知名的陶瓷藝術家艾德蒙•德瓦爾(Edmund de Waal), 繼《琥珀眼睛的兔子》之後又一力作,用半生的期待與準備,皓首窮經,18個月的時間,踏上白瓷的尋根與朝聖之旅。 他深入走訪了白瓷源頭的三地:中國景德鎮、德國德勒斯登、英國普利茅斯,檢視了景德鎮由盛至衰的過程,也補充了納粹德國時期,一段史書從未提及的殘酷白瓷史。發現,白瓷不僅是串連東西方交流歷史的最具代表性文物,也是一種堪令無數人以身殉職的危險迷戀。 1291年馬可孛羅將第一件瓷器從中國帶回遙遠的威尼斯,這是進入歐洲的第一件瓷器。從此全歐洲的王侯貴族,全都瘋狂地愛上了來自東方的CHINA, 並以超過金子的高價進口。 在這之前,歐洲能做出陶器與軟瓷,卻從未曾見過如此晶瑩堅硬又輕巧的硬瓷。 軟瓷一刮,上面的釉彩就掉了,硬瓷則不然。白瓷的主要原料是兩種:瓷土與高嶺土,看似單純,但四百年來歐洲皆無法破解,硬瓷的燒製配方成為中國的不傳之秘,以致來自中國的白瓷有如黃金般貴重。 十六、七世紀,天主教耶穌會士紛紛來到中國,以傳教之名進入康熙宮廷,或長住到景德鎮,當起商業間諜,以便近身觀察書寫陶瓷的製程,寫成書信報告,在歐洲出版。除了研究瓷器,也研究中國這個神秘、強大、富庶又美麗的國家的一切。整個歐洲陷入對中國風的狂熱,眾多王侯不惜萬金,迢迢買來精美China,蓋出瓷宮,進而渴望白瓷秘方,找尋頂尖煉金師,投入官窯一再嘗試淬煉……。 十八世紀初,1708年,歐洲第一件白瓷,終於在德國薩克森王奧古斯特二世的實驗室中,被成功地燒製出來。秘方被盜,流傳出去。 半世紀之後,英國商人,也靠研發精神,成功破解了硬瓷秘方。英國的Wedgwood,德國的Meissen成為御用精品,歷久不衰且愈發精美貴重。數十年後,景德鎮卻成了英國瓷器的代工廠。 1966年文革開始,景德鎮成了「破四舊」的對象。除了生產毛像、革命相關的主題,舊有的藝術創作和非關實用的設計都成了禁忌。中國數千年來,瓷器作為一項藝術精品,早就達到了巔峰造極的成就,卻在這百年之中迅速地衰退。 德瓦爾以溫柔又人道的眼光,委婉地走訪出一個個真實、動人、豐富的故事。24萬字的篇幅,無數典籍的旁徵博引,也完整地寫出了瓷器史的迷人面貌。無論是否對瓷器有所認識,接觸此書後都將深受此書的吸引。

9 特價50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細說陶瓷:工作室運作指導

新一代圖書 出版
2016/09/05 出版

這本全面且宏觀的陶藝參考指南整合範圍廣大的技能、技術和技術資料。提供學生和專家必要的查詢資源,依主題探索技術來協助創造過程,提供詳細的描述和按部就班的過程照片。本書中所有技術皆經過相關實踐與質量的嚴謹審查。指南操作的側欄,提供使其獨特的工作更複雜的技術討論。包括形成技術,從捏塑、盤繞、泥板到模具製造、泥漿鑄模和擠壓,詳細探索、泥漿裝飾、轉盤、上釉、釉譜和其應用的廣泛指南。示範如何設計工作室,與建立好的實作工坊、工具用法和材料回收,為您的作業創造一個強力的基礎環境。 本書內容也包括燒陶和窯的相關指南。這本書籍是任何陶藝家的必備指南,泛舉假日工藝家、夜校生或大學生,為陶藝實作技術與過程探尋提供全面的參考資料。

9 特價94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有酒盈墫:酒中有真意.真意不在酒

李念祖  著
暖暖書屋 出版
2016/07/25 出版

尋瓷訪酒詩帶路,琳瑯滿目大觀園 酒中有千秋,壺中有歲月,詩中有真情 飲天地醇醪,澆胸中壘塊 作者將其珍藏多年的古今酒器及各地好酒三百多件,依照器形、釉色、紋飾分門別類,並引古詩為題,量身打造出一片瓷中有酒,酒中有詩,覽之悅目,飲之醺然的有機園地,套句他的話,真可謂「尋瓷訪酒詩帶路,琳瑯滿目大觀園。」 書中之酒皆為瓷瓶,酒器亦復如是。這些他費盡心力從台灣、金門、馬祖、港澳、大陸,乃至於琉球、日本、韓國、法蘭西等地所蒐羅的陳年佳釀及古今酒器,有青花、粉彩、鬥彩、琺瑯彩,以及褐釉、黑釉、白釉、祭紅、祭藍、天青、粉青等單色釉瓷器,觀之如行山陰道,五彩繽紛,令人目不暇給。而各式酒器上的圖繪紋飾,包括傳統的花卉草蟲、鳥魚禽獸、山水美景,乃至於幾何紋飾及歷史人物故事等,經他巧手點撥,立刻形象鮮明地躍然紙上,述說著一篇又一篇精彩的人生故事。創意慧眼並佳器美酒聚於一堂,實為難得之心靈饗宴。 & 本書特色 & ◎作者收藏古董青花瓷,以及台灣、大陸、港澳、日本、韓國、法國等各地的酒器多年,而這些酒器的設計都其來有自,皆可找到相對應的古董瓷瓶樣式、花樣或彩繪。這些古董有些是作者所藏、有些也可以在兩岸故宮看到。作者以酒會瓷,再以詩酌文,形成詩、瓷、酒三者交會的篇章,費時三年而成。 ◎書中共計80篇文章,分成十大段落,以詩詞為題,依序道出詩瓷酒的故事。每篇文章皆有作者珍藏多年的三至四款酒器和瓷器,有些收藏甚至在市面上極為難得一見。

9 特價79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春花夢露:林英玉作品集(1998-2015)

蕭瓊瑞等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6/03/16 出版

林英玉在看似充滿庶民社會乃至政治亂象的圖像語彙外,帶著一種更為深沉、似乎來自潛意識的各式形體與物象,引發人們更多的聯想與反思……———藝術史學者蕭瓊瑞 林英玉的創作讓我聯想到15、16世紀時的畫家西羅尼穆斯‧波西的作品,在那個被米開郎基羅、達文西、拉斐爾等,義大利三傑的驚世駭俗才華覆蓋的歐洲,波西的作品卻獨自散發出另類的光輝……———藝評家、策展人陶文岳 林英玉很有爆發力,很有透視到台灣性格內部經驗、並且能將其外化的珍貴能力,是一個可以持續觀察與期待的年輕生猛藝術家……———前北美館館長黃海鳴 林英玉,在將近四十歲時才埋頭鑽進了藝術的領域,2006年在成大藝術中心舉行首次個展後開始受到矚目。《春華夢露——林英玉作品集》收錄藝術家在1998-2015年間百件創作精品,並藉多位知名藝評家、策展人、藝術史學者的專文評論,引領讀者共賞林英玉深沉、獨特的潛意識圖像語彙!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平安春信:故宮珍藏花器精品

澳門文化 出版
2016/01/12 出版

精裝,一卷,附別冊,收錄“平安春信”展覽所有展品圖像。畫冊按展覽分三大類,六大專題。平裝別冊收錄展覽論文、作品說明等。

9 特價283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黃河彩陶紋飾鑑賞與收藏

李志欽  著
大展 出版
2016/01/01 出版

黃河彩陶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以其嫻熟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裝飾紋樣,再現了人類童年的天真與稚氣,是原史先民生活的精采紀錄。

9 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王惠民百陶集

王惠民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5/12/16 出版

王惠民創作陶藝作品,以文字記錄下每一件作品在創作時的心境,從意念的出發,乃至於在作陶時的實踐理念,且獨自一人完成創作,並將諸心靈之中時興時滅轉瞬成空的內心感覺。王惠民一百篇論文中的創作情境自白,真情流露,確實非常難得可貴,他一手創作陶藝外,還能寫作文章自述作陶時的奧秘心得,逐月一篇的發表,歷時八年四個月,他竟完成了「百陶集」的心願,百件陶作加上一百篇文章的論述自白,可讀可觀,體現了他在陶藝創作上,確已達到「心」境界。這是他藝術人生的再出發與真體驗,亦是陶瓷藝術上的重大成就。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瓷痴藏瓷-1987~2015

雲液雅集  著
風格司 出版
2015/08/21 出版

出版這本書最重要是向前輩 坂本五兵衛先生致敬。 &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職在東西,有幸認識前輩。拜生先所賜在古瓷器學習過程中,無論是學習邏輯或收藏心態上,早已建立一道防火牆,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學費。 & 至今仍心存感激,前輩並分析投資與收藏的理念-收藏自身要有明確的方向,不宜盲目追求。理性、節制、遠慮、眼力和判斷力,是以藏養藏最基本的概念。 & 專一古瓷器,說來簡單,做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度。近三十年已矣,對古瓷器的學習熱忱從未衰減。 & 再次向前輩 坂本五兵衛先生一鞠躬。非常的感謝您。 & (坂本五兵衛為日本不言堂創始人坂本五郎長子)

9 特價81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官窯瑰寶-成化鬥彩瓷器圖錄

林成業  著
紫宸社 出版
2015/07/20 出版
9 特價108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珍錫茗緣

池宗憲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5/01/06 出版

茶韻鑑賞《珍錫茗緣》出版 & 凡茶宜錫,以錫為器,適用而不侈 & 自2007年至2014年,著名茶人池宗憲在「藝術家出版社」業已完成了三個系列、共九本的茶藝專書;這三個系列包括「茶敘藝術」、「茶翫雅集」、「茶韻鑑賞」,而《珍錫茗緣》則是「茶韻鑑賞」中的第三本。 & 池宗憲在《珍錫茗緣》書中指出:「錫器作為一種茶道高雅的尊崇,它開導茶與人和諧的奧秘,以及社會秩序的人文主義。基本上,錫不搶眼,愛它是一種不完美的崇拜,它用溫良樣貌示人,或以藏茶,承載杯器的溫馴,而忘卻它具有人情味且不居功的品德。」 & 近年來,因由日本回流的錫製茶道具在市場上屢創高價,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本書作者深覺:「錫器帶著枯索高傲的幽光,更挾著不同時空留下同器不同名的絢麗名稱,例如茶罐、茶盒與茶裝都是貯茶之器,建水或稱渣方,這些埋藏塵封的歷史再掀聲浪……」這也是引起池宗憲撰寫《珍錫茗緣》,解構其內涵和探究之因。 & 茶之道,深厚廣博,是一種歷久不衰的文化底蘊;喝茶,不分顯貴庶民,因為,它是歷史,是藝術,是品味,更是生活。

9 特價25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歐洲名窯陶瓷鑑賞

吳曉芳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4/04/22 出版

自中國瓷器於十六世紀傳到歐洲以後,擁有「白金」美稱的瓷器,就成為歐洲各國王室競相蒐藏與展現國力的對象。由軟質瓷器、骨瓷至真正的硬質瓷器,大量的心力與財力,皆投注於解開白皙無瑕的瓷器製作之謎上。 本書即以這段兼具優雅華美與暗潮洶湧的歐洲瓷器故事為背景,綿密梳理三十一處歐洲重要陶瓷窯發展地的創製開端、進展與陶瓷器特徵,全書並附有多達七百幅精美陶瓷器圖版,在引領讀者追溯歐洲瓷器起源的同時,也將陶瓷器的華麗、古典、簡約、浪漫、前衛的繁複面貌一網打盡,提供對歐洲陶瓷的最佳鑑賞與品味。書末附錄的瓷器色彩表、窯印表、發展年表與陶瓷窯分布圖,則提供了辨別陶瓷的實用知識,並勾勒出歐洲陶瓷發展的地理與歷史條件,是讀者涵養歐洲陶瓷之美的暖身之作。

9 特價72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歐洲手繪瓷盤:收錄近200年共600多件行家必收代表作品

雅書堂 出版
2014/02/14 出版

本書作者集結整理自身收藏的歐洲瓷盤,分門別類。 並精挑細選各廠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編輯成冊。 入門者一本不可錯失的入門參考書籍,更是收藏家必定珍藏的經典。 & 「其白如雪,其溫如玉,其聲如罄,其硬如石。」 瓷器的美好特質深深吸引歐洲貴族王室的目光, 並爭相收藏成為展現財力的象徵。 歐洲瓷器在釉料的研發上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因而造就不少色彩繽紛的彩繪作品,自然流露出華麗貴氣的氣質。 與中國瓷器相對比,歐瓷的畫風著重寫實與光影, 而中國瓷器則注重意象與意境,大異其趣,端視個人喜好而定。 本書作者集結整理自身收藏的歐洲瓷盤, 分門別類,並精挑細選各廠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編輯成冊, 除了是對自己的收藏編寫紀錄之外, 也是入門者一本不可錯失的入門參考書籍, 更是收藏家必定珍藏的經典。

9 特價225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玉器鑑賞與收藏

傅慧娟  著
大展 出版
2014/02/01 出版

《玉器鑑賞與收藏》吸收了前輩們的研究成果,並結合筆者傅慧娟在玉器鑒定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介紹了玉石的基礎知識,對古代玉器從種類和時代特徵兩方面予以闡釋,並專辟章節介紹常見紋飾的斷代。在書的最後,介紹了有關玉器作偽及鑒別方面的知識。在文字敘述的同時,還配以精美圖片,以期能對讀者鑒賞和收藏玉器有所幫助。

9 特價54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古陶瓷鑑賞與收藏

王丹丹  著
大展 出版
2014/02/01 出版

前言 古陶瓷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極其豐富,藝術精品價值極高。瓷器更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歷史文化發展的重大貢獻,這已經為世界所公認。 瓷器還是火與土完美結合的藝術,人類在燒製瓷器的同時,也將自己的靈魂與智慧融匯其中,使器物充滿靈氣,蘊涵生命。 古陶瓷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中國古陶瓷發展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它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歷史的見證。每一件器物背後都凝聚著人類文明與智慧,蘊涵著一段歷史,述說著一個又一個故事。與書畫、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其他文物一樣,古陶瓷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實物見證,是不可能再生的物質財富。在它們的身上蘊涵著古代文化的氣息,我們透過對這些古陶瓷的觀察與研究,可以追尋到歷史的蹤跡。 古陶瓷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古陶瓷具有造型之美、彩繪之美、釉色之美,透過對古陶瓷的欣賞,我們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愉悅,而且越是名窯精品,它所給予人們的美的享受、美的震撼越是強烈。 我們還可以這樣說,古陶瓷的文物研究價值也非常高。因為中國的古陶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研究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演變和人文歷史,古陶瓷不可或缺。既然古陶瓷具有了歷史、美學和研究價值,那它就必然具有收藏價值。有了收藏價值,也就一定會產生相應的經濟價值。在市場經濟已佔據社會經濟主體地位的今天,這個道理不言而喻。 縱觀中國歷史上大的收藏熱潮,前後大約有五次:北宋、晚明、清乾隆、民國、跨世紀的今天。這五次收藏熱潮,無疑都是以稀有的文物為依託,以飆升的市場價值為槓桿,將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一次次地在民眾中推廣開來。所謂「盛世收藏,亂世黃金」,如今恰逢盛世,收藏熱潮方興未艾,一浪高過一浪。文物的商業價值,屢創新高。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在英國佳士得以11億元台幣的天價拍出,成為亞洲藝術品中的天字第一號,從而震撼了國內學術界、藝術品收藏界和投資市場。 本書是古陶瓷愛好者的收藏入門參考書,除講述了收藏鑑定的一般知識外,還介紹了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代、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宋遼金時期以及元明清各朝各代古陶瓷器的造型、工藝、胎釉、紋飾、款識等的特點,以及它們的演化過程,希望幫助古陶瓷愛好者在鑑賞收藏時能夠辨明朝代、識別真偽。在收藏過程中,辨偽防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歷代都有仿造本朝和前朝器物的習慣,這在我國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作假的手段也層出不窮。收藏愛好者一定要細心觀察,不斷對比,慎重購買。 「老仿老」有後朝仿前朝的,也有本朝仿本朝的。只要是民國及民國以前的陶瓷器,也都能稱之為古董、老件,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這是因為它仿製的年代較久,已經進入了古董範圍,和「新仿老」有很大的區別。 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急於求成,不要東西剛買來就想出手賺錢發財。對於古玩收藏更應該理性對待,應多查閱書本及相關資料,多請教專家,反覆仔細對比,這樣才可以鍛鍊眼力,積累收藏經驗,不要總想著去撿漏佔便宜。 當今古玩市場中,現代仿製品、做老做舊的物品幾乎到處都是。想淘真品就要多學習、多鑑別、多請教、多掌握相關知識。千萬不要不懂裝懂,否則,遇到真品你會錯過,遇到贋品則容易上當。總之,收藏本身更多的是在於品味一種文化,培養一種心境,是一個取得知識的快樂過程。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作者曾得到安徽科技出版社社長、編輯的關心支持,李廣寧先生給予熱情幫助並作跋,卞堅先生對書中的插圖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併致以衷心感謝。由於本人學識淺疏,書中定會有疏漏、錯誤之處,還望讀者不吝賜教。 & 王丹丹

9 特價58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朱艷增華:故宮珍藏清乾隆漆器精品 (上下卷)

澳門文化 出版
2014/01/12 出版

該畫冊精裝,分上、下兩卷,收錄“朱艷增華”展覽所有展品圖像。按髹漆工藝為分十個專題展示清乾隆朝漆器的高超工藝,作品包括大型漆器家具,如靠背椅、坐墩、炕几等,精緻器物,如花式盒、套盒、圓盤、燭臺等。另,平裝別冊收錄展覽論文、作品說明等,以供讀

9 特價438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紫砂鑑定

和平國際 出版
2013/12/26 出版

「一兩紫砂一兩金」已不足以形容紫砂壺的價值, 2013年,一把近代名壺在拍賣場上以台幣7300萬成交; 這小小的泥壺究竟有什麼魅力, 竟年年增值20%,還讓收藏家競相爭逐? & 紫砂壺於明末已十分受矚目, 近代收藏熱潮則由台灣再度展開,遍及對岸甚至日本。 相對於「收藏者眾」的,是「贗品亂真」, 製作精美的仿製品,竟也成了「傳器」, 要怎麼在紛亂的市場中獨具慧眼挑出珍品? 請看精研紫砂壺的專家傾囊相授的鑑賞技巧與辨偽撇步! ★鑑賞紫砂壺的基本功,分門別類逐一細載 •5種形制(砂壺樣式)、20種裝飾手法的源起與運用 •91位明清以降的名家作品風格辨識與款識、壺面刻畫賞析 •100隻以上著名紫砂壺圖文並茂介紹 ★專家的5個基本辨偽絕技 •鑽研紫砂壺多年的學者與製壺大師聯手教看真假壺 •民國初年曾有大批精美的仿古製品,其收藏價值也在本書中披露 ★特別收錄「紫砂壺製作細部圖解」 透過當代製壺名家的精巧手法,一解外人少見的紫砂壺製作過程,有助於美學的領略,增強辨偽功力 ⊙紫砂收藏者眾,台灣早已有多本專書甚至雜誌月刊發行,但本書以系列圖片公開製壺過程,縱非空前,亦屬罕見。 本書特色 【圖片多、解說詳盡】 市面不乏紫砂壺圖集,但礙於圖片取得不易,不僅售價高昂,更難以完整收錄歷代精美傳器。本書作者透過多種管道,取得大量紫砂壺外觀及細部彩色照片,更有明清以降的91位紫砂大師、百隻以上的名壺賞析。 【破解偽造手法最到位】 紫砂泥已日漸枯竭,傳器價格因而水漲船高,2013年顧景舟作品拍賣價7300萬便是一例。這也導致了贗品不斷。往常紫砂壺多半以「款識」為主要鑑定方法,但贗品也以「真款假壺」因應。本書透過「胎泥判準」「標準器」「製作要則」等5大原則,細膩講解破偽之道。 【製壺手法大公開】 製作紫砂壺的工具,世人多半只知其名,難得一見實際作用,自然也不知道這些工具會在壺上留下什麼痕跡。本書由三位製壺大師親手示範製作過程,細部分解動作一項不缺,是領先市場相關書籍的一項創新。

9 特價43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釉藥學

藝術家 出版
2013/09/29 出版

「釉藥學」是筆者從事美術陶瓷製造三十餘年所累積的知識與實務經驗,加上十數年的研究、教學與創作歷程;並同時儘可能地蒐集相關資料,引用專家學者的研究報告,將陶瓷製作過程中的重要環扣之一「釉」,有系統的編寫成陶瓷釉藥理論與實務兼顧的教育、工具書。自2003年本書出版,近年來,許多陶藝愛好者,專業工作者陸續反應無法在坊間書局購得。因緣際會,時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陶林葉茂──林葆家生命史回顧與傳習成果展」。在參與展覽專輯的策劃討論中,與藝術家出版社發行人何政廣談及了《釉藥學》一書,承蒙慨然應允接續鶯歌陶瓷博物館再版發行本書。新版除了文字的審度勘誤,並更迭幾張更為適切的圖片外,本書維持初版的格式,第一篇的基礎科學共有九章,包括釉的定義、原料、窯業計算、調配與施釉、釉的形成及其物理化學性質、釉的燒成窯爐,以及製作過程或因材料特性引起的缺陷及其矯治方法;第二篇分五章,分別敘述各種形式的釉藥,描寫各類型釉的特性與用途、調配的原料與化學組成範圍及燒成條件的要求。熟悉第二章的「原料」、第三章的「計算」後,讀者可以引據第十至十二章列舉的範例、或參考各種來源的配方,使用當地容易到手的原料修改、調配適合自己作品的釉藥。第十三、十四章特別敘述陶瓷顏料與化妝土技法,熟練運用可以加強作品的釉色與裝飾之美術效果。全書中配合章節內容置入了圖與表,讓讀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引據;進而在釐清概念後,方便規劃試驗以充實理解的深度與應用。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青花瓷收藏知識三十講

劉莉  著 、湯洪泉  著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3/01/28 出版

商代人們就能燒製出原始青瓷,東漢時期瓷器的生產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後經歷代的發展與不斷創新,尤其是鞏縣唐三彩釉中鈷藍的運用和鞏縣的白瓷,長沙窟的釉下彩繪工藝的掌握,都為青花瓷的產生創造了條件……本書以提問的方式,先後提出三十個問題,詳盡介紹了中國青花瓷最早出現在什麼時代、有明確出土年代的青花瓷是在哪一朝代、為什麼說青花瓷在中國陶瓷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術界是如何將青花瓷分期的、青花瓷製作的四要素是什麼、它的製作都經過了哪些生產工序、青花瓷鑒定的內容、依據和方法都有哪些、仿古作假的手法都有哪些、在鑒定瓷器過程中應該掌握哪些名詞術語等,圖文並茂!本書特色青花瓷素雅端麗,溫潤亮澤,雅俗共賞,中外同愛,而中國與瓷器的英文都是China,二者從來就難解難分,要充分玩味中華文化,自不能不了解青花瓷。周杰倫能以一首青花瓷牽動全球華人的心,絕非倖致。瓷器與一般書畫有重大區別,除了具有實用與藝術價值外,其製作技術更能展現當時的科技與經濟實力,與時代的命運緊緊相繫,意義非比尋常文物。本書從收藏的角度入手,歷數各朝各代青花瓷的演進與特色,娓娓道來,讓讀者眼界一新,視野寬廣,品鑑功夫再上層樓,也就更能窺得其中堂奧,領略青花之美,形制之巧,技藝之精,與文化之豐贍流長了,縱非收藏家,亦覺受益良多。

9 特價18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西洋玻璃藝術鑑賞

吳曉芳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2/12/25 出版

威尼斯的蕾絲玻璃,波希米亞的無色玻璃、英國的華麗切割風格法國南希派、新藝術、拉里克、瑪里諾等的各家爭鳴美國第凡尼、工作室玻璃運動的現代玻璃創作追溯西洋玻璃藝術的歷史與美學,呈現人類工藝史上最晶瑩的想像晶瑩透徹的玻璃,是人類工藝美學史上最沁心的一頁。從歐洲、俄羅斯、美洲到中國,多彩而明淨的玻璃花器、瓶罐、杯壺與鑲板,在精雕細琢的花鳥人物、千變萬化的風景紋樣中,成了一幅幅立體畫作,其中輝映著藝術家們的匠心獨具,也承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軌跡。本書為作者鑽研西洋玻璃美學發展多年後的結晶,書中走訪南歐、中西歐、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瑞典等地,分章介紹其與時代演變息息相關的玻璃產業發展,以及由此孕生的玻璃創作技法、特色與地域表現。於是,在南歐的威尼斯,我們看見了纖細如絲的蕾絲玻璃;在中西歐,我們遇見了透明純淨的波希米亞無色玻璃、比利時瓦隆名噪一時的玻璃產業;在俄羅斯,我們可追蹤十七世紀以來因應官民需求、政局變化而起落的玻璃作品風格;在英國,我們震懾於玻璃餐具中炫目的「華麗切割風格」;在法國,我們領略了魯梭(Eugene Rousseau)、南希派、新藝術、拉里克(Rene Lalique)、瑪里諾(Maurice Marinot)等名家作品的爭鳴;在美國,我們見識了大西洋另一端第凡尼(Louis Comfort Tiffany)的精湛手藝;在瑞典,我們可在其晚熟而迅起的玻璃產業發展中勾勒現代玻璃藝術的面貌;最後,戰後美國的「工作室玻璃」運動,則展現了當代玻璃創作的概念深度與美學視野。從生活器物、裝飾器皿到概念創作,本書收錄了歷史上遠觸人類想像邊界的二百餘幅玻璃作品圖版,書末並附上玻璃工藝的材料與製法、裝飾與鑑賞、作家與工坊簽印、專有名詞對照表、收藏機構列表等說明,為西洋玻璃藝術的古往今來、表現與技法,構築了一幀圖文豐富、讀賞皆宜的紙上盛景。

9 特價50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國寶X檔案:青銅器(上)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2/03/09 出版

在周代,「鼎」居青銅禮器之首。「鼎」字被賦予顯赫、尊貴、盛大之意。中國古代青銅器絢麗璀璨,人們將生活、信仰、傳說、歷史和青銅有機地結合起來,製作出各式各樣青銅器藝術品。商周以來,統治者喜愛以神祕繁縟的紋飾,如饕餮紋、夔龍紋等裝飾在青銅禮器上。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思想空前活躍,百家爭鳴,人們個性開朗,且崇尚浪漫情懷,青銅器則由厚重變得輕巧,從濃厚的神祕色彩蛻變為寫實風格。《國寶X檔案:青銅器》(上)介紹存世最大且最重的司母大方鼎,與已發現最大的圓鼎子龍鼎相映成輝,一圓一方堪稱雙璧國寶。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的毛公鼎、大禾人面紋方鼎、王子午鼎、蔡候申銅方壺、四羊方尊、錯金銀雲紋銅犀尊、渾源犧尊、越王勾踐劍……。本書深入介紹每一件青銅器國寶,詳盡剖析鑄造始末、工藝、紋飾與造型設計、銘文傳達歷史,並留存古文字的藝術魅力,隨著考古學家小鏟子的輕輕翻動,讓我們經由青銅國寶背後的小故事,由衷讚嘆華夏祖先曾經的輝煌與奇蹟!本書特色「國寶X檔案」系列每一件國寶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中國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197件國之魂寶背後宛轉悠揚的故事,觀眾思緒也隨著情節的發展而起伏變化,或拍手讚歎,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長歎,或義憤填膺……青銅顯帝王之尊,碧玉含君子之氣,書畫載乾坤之事,美瓷揚華夏之韻……每一件國寶都彌足珍貴。《國寶X檔案》系列圖書透過系統性的編排與圖片蒐羅整理,讓讀者體會國寶文物帶來的感動與震撼。「國寶X檔案」系列:《書法‧碑刻》、《玉器‧陶器‧瓷器》、《繪畫(上)(下)》、《青銅器(上)(下)》、《古建築‧壁畫‧石刻》、《金銀器‧古籍》家國重寶──商周貴冑的青銅藝術從遠古時期先民用來烹煮食物,到夏、商、周以九鼎作為傳國重器;鼎,從家用器皿,演變為貴族王權象徵。22件青銅國寶,盡現鑄造工藝與造型設計,展現華夏藝術典範;由青銅鑄造技術的變革及形制與紋飾變遷,讓人更具體地認識它在社會、經濟及政治的時代意義。

9 特價26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玉貌清明:故宮珍藏兩宋瓷器精品集

澳門文化 出版
2012/02/15 出版

該畫冊分上、下兩卷,精裝,收錄“玉貌清明 - 故宮珍藏兩宋瓷器精品展”所有展品圖片,以“宋室清韻”及“民間逸賞”兩大部分共八大專題展示兩宋官窯及民窯瓷器。兩宋時期是中國陶瓷史中最具創造力的時代,民窯瓷器與官窯瓷器共同組成宋代瓷文化的全貌。展品豐富,包括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及文房用器:碗、盤、壺、罐、枕、盒、爐與洗等,造型樸實大方。另,平裝別冊收錄論文、作品說明、窯系介紹,以及兩宋帝王年表,以供讀者參考。

9 特價405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茶壺:選壺.養壺.賞壺

張豐榮  著
舜恕文化 出版
2012/01/10 出版

本書共分六個單元:1.「話.茶壺」2.「選.茶壺」3.「養壺.賞壺」4.「賞.名家茗壺」5.「賞.石壺」6.「賞.現代銘壺138」 教導讀者如何選購好壺、養壺的訣竅以及正確的養壺知識,並且介紹數十款名家紫砂壺、數十款名家石壺與一百多把精選好壺。本書提供讀者有關辨識古壺、選購現代壺的必備知識,讓讀者在購買茶壺時免於吃虧上當。

9 特價32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國寶X檔案:玉器‧陶器‧瓷器

龍圖騰文化 出版
2011/11/28 出版

遙遠古玉飄來先祖的聲聲呼喚,原始陶器展現華夏藝術典範,魅力樸瓷秀出動人故事;拂去歷史塵埃,揭開神祕面紗,33件國寶盡收時代縮影,讓人恍入時光隧道,身臨其境。中華民族圖騰象徵的「玉雕龍」如何被發現,成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代表;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的「翠玉白菜」如何進入清皇宮,誰是它最早的主人;被稱為申奧大使的「陶鷹尊」在仰韶文化中占有什麼地位;泰山三寶之一的「黃釉青花葫蘆瓶」如何失而復得……古代君子不可或缺的貼身玉器、達官貴族與常民生活所使用的陶瓷器等,這些老祖先文物透過考古發現或宮廷遺存流傳下來,已然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瑰寶。上述重要的國寶級文物,在《國寶X檔案:玉器‧陶器‧瓷器》一書中都有詳盡介紹。

9 特價351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陶人陶觀:日本當代陶藝名人集

邵婷如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1/11/15 出版

二十位日本當代陶藝家 + 一位台灣陶藝創作與評論者激盪出一段日本當代陶藝發展史 + 對台灣陶藝界的無數漣漪二十位日本當代陶藝家,能夠為戰後迄今的日本當代陶藝發展,述說一段怎樣的歷程?在身兼陶藝創作者身分的本書作者邵婷如眼中,這段歷程又帶來什麼個人啟示?能夠為台灣陶藝創作開展何種視野?本書是一段前後長達八年的採訪紀錄,成書之際,最年長的一位陶藝家已過世,部分陶藝家則年事已高,使得本書所留下的隻字片語,彌足珍貴。他們的陶藝之路不僅刻畫著日本當代陶藝的足跡,塑造了他們在今日日本陶藝界中的大師身段,其意念與語彙的獨特表現,亦足以為台灣當代陶藝創作帶來綿遠的漣漪。

9 特價34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臺灣百年‧陶瓷‧北投燒:臺灣現代陶瓷的故事

陳新上  著
博揚文化 出版
2011/08/04 出版

北投陶瓷自從日治時期以來,引進現代製陶技術,以北投優良的黏土,燒製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建築陶瓷與工業陶瓷等各種陶瓷器。因而北投窯場眾多,無論在胎質、產品、釉色、裝飾等各方面,都呈現與臺灣其他地區陶瓷不同的特色。北投陶瓷過去其從業人員之眾多,技術水準之高超,產品種類之豐富,品質之精緻,全臺無出其右者。這本圖錄為「百年北投陶瓷展」而出版。同類展覽之前曾在臺北市北投區財團法人鳳甲美術館以及南投縣國立臺灣工藝研究所展過,此次為第三次展覽。雖然此三次展覽都以以歷史的發展為主要脈絡,然而此次展覽文物與文獻並重,而且在文物方面,將目前所知的日治時期有款的北投陶瓷作品集中起來,作一次完整的展示,以呈現北投陶瓷的內涵與發展軌跡,是本次展覽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9 特價540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瓷器鑑賞與收藏

沈泓  著 、舒惠芳  著
大展 出版
2010/11/01 出版

10年前,筆者在《1998—1999中國家庭投資》一書中的瓷器章節中分析:「青花是中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瓷,對於圖案清晰、線條流暢、意境高古、藝術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特別是帶人物圖畫、有情節、繪畫好的青花要果斷收進。」並預測:「隨著現代人回歸簡樸和回歸單純的審美潮流湧動,青花潛力無限。」不到10年,正如筆者「青花潛力無限」的預測,一只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圖罐以2.3億元在倫敦拍賣成交,創造了中國瓷器最高價。一切都如筆者所分析,該青花瓷器創造了中國瓷器最高紀錄,是因為「所繪圖案精美,人物刻畫細膩傳神」(有關專家評價),正如筆者強調的「對於圖案清晰、線條流暢、意境高古、藝術精湛的青花可大量收藏」。專家在分析該青花瓷器為何能拍出天價時評論:「貴在有人物、有故事……」這正應了筆者10年前對瓷器收藏者的忠告:「特別是人物圖畫、有情節、繪畫好的青花要果斷收進。」在《1998—1999中國家庭投資》一書中,我推薦了4種具有收藏投資增值潛力的品種,一是官窯瓷器,二是青花瓷器,三是明清瓷器,四是四大名窯瓷器。從近年中外拍賣市場看來,中國瓷器成交價前十名的正是這四類瓷器。筆者欣慰地看到,很多看了本人著作而走向瓷器收藏道路的讀者,都避免了走彎路。在「大量收藏」和「果斷收進」間,青花瓷器這些年在不知不覺中以平均每年100%以上的增幅在增值。上述的預測和預言,在當時很多人看來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可相信的。然而卻都提前成了事實。在本書中,又有一系列的超前預測和預言,我想現在的很多人看了仍然會瞠目結舌,仍然會感覺不可思議,好在時間是最公平的裁判,歷史的演變是不以任何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如本書中的預言有:「中國瓷器在如今成交紀錄的基礎上再漲10倍並不遙遠」,「在我看來,2.3億元並非中國瓷器的最終價,3.9億元也不是藝術收藏品的最終價,當中國瓷器一件拍出23億元或39億元成交價的時候,那時或許有人會認為23億元一點都不高了!」「瓷器價格仍然會不斷上揚」……但是,這種上揚並非是中國所有瓷器收藏者的喜宴,也許會是他們中很多人的悲歌。因為,現在人人都知道古瓷器值錢,很多人看到早期介入這個市場的先行者成了千萬富翁,於是紛紛湧入這個市場,以為真的只要「家有鈞瓷一片,勝過黃金萬兩」。其實這是對古瓷器收藏的誤解。他們不知道,早期介入這個市場的人可以收藏創富,是因為他們介入得早,當時市場還沒有啟動,參與的人少,價格低,市場上都是真貨。而後來者很多人是血本無歸的。他們虧在哪裡?虧在他們沒有古瓷器的知識,因此買的大多是贗品,虧在他們急功近利。可見,瓷器收藏投資是一個風險巨大,主要風險就是假瓷器。儘管筆者對瓷器收藏前景充滿樂觀,那是對大勢的研判,但這本書已經不可能像前幾本書那樣意氣風發地號召讀者「大量收藏」和「果斷收進」了,時過境遷,世事如風,幾年時間,沙泥俱下,魚目混珠,面對贗品氾濫的偽瓷時代,筆者對初入門的瓷器收藏者充滿了深深的憂慮和憐憫。所以,這本書在預測未來的同時,也對瓷器收藏初入門的讀者發出忠告和警示——第一個忠告是:不果斷,不大量,慎收藏。第二個忠告是:多看少動,多看少動,還是多看少動。第三個忠告是:如果忍不住要動,控制在200元以內。第四個忠告是:認真收藏三年瓷片後再談瓷器收藏。當然,瓷器收藏市場確實又是一個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魅力和誘惑的市場。收藏機會在哪裡?不在於資本,而在知識和學問,在於讀書和過眼、過手。這裡,真正體現了知識就是金錢的價值。

9 特價720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瓷心一片:擊壤以歌‧埏埴為器

張錯  著
藝術家 出版
2010/09/15 出版

張錯繼《雍容似汝》後的瓷書力作二十篇訪古尋今、探祕審美的雅致瓷文呈現文心、詩心與藝心,所鑄成的瓷心一片《瓷心一片》為張錯繼《雍容似汝》後另一力作,一片瓷心實是愛陶瓷者痴心一片。他學貫中西,博學強記,在文史領域創作與研究兼具,勤奮不輟,博覽群書,遍訪窯址;以詩人靈敏的抒情觸覺、瑰麗的奇譎語法、嚴謹的學術態度,勾勒出視覺、物質文化中「賞物」、「研物」的美學內涵。本書包含二十篇瓷文,從宋代青白瓷、唐三彩、花釉、克拉克瓷、明代琺華彩瓷到墨彩瓷,均以圖文相襯,在歷史與出土文物的遠觀近察中,呈示各朝代下的瓷色變化、形制之妙。熔文心、詩心、藝心於一爐,鑄出瓷心一片。

9 特價324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故宮陶瓷館

藝術家 出版
2010/01/15 出版

由北京故宮文華殿新近改陳的「陶瓷館」,為故宮博物院第五個陳列專館。《故宮陶瓷館》一書的編輯,即從故宮35萬件藏瓷中精選出414件,其中不少件為殊少曝光的陶瓷珍品。本書內容,主要刊登414件藏品的精美圖版及詳細解說,故宮院長鄭欣淼撰寫序文,並有論述陶瓷專文兩篇(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概況/耿寶昌,中國古陶瓷美的歷程、欣賞與展示/呂成龍),以及相關辭彙釋義、故宮陶瓷館藏品款識示例的附錄。本書陶瓷跨越的年代包括:新石器時代17件、商6件、西周1件、戰國3件、西漢4件、東漢10件、三國1件、西晉5件、東晉5件、南朝2件、北朝3件、隋5件、唐36件、五代6件、宋57件、金8件、遼5件、西夏1件、元24件、明(洪武10件、永樂11件、宣德11件、正統2件、景泰1件、天順2件、成化10件、弘治4件、正德6件、嘉靖12件、隆慶1件、萬曆11件、天啟2件、崇禎1件等)、清(順治3件、康熙30件、雍正24件、乾隆31件、嘉慶4件、道光3件、咸豐3件、同治2件、光緒6件、宣統2件等)。透過本書介紹的414件陶瓷珍品,可做為閱讀、鑑識欣賞中國陶瓷發展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9 特價504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故宮文物寶藏清瓷篇:華麗的清瓷

龍岡 出版
2009/07/24 出版

清朝宮中琺瑯彩瓷,在康熙一朝而言,是一嘗試階段,到了雍正朝,尤其是自雍正六年起才步入完美成熟的時期,直到雍正末,這一段時期的宮中琺瑯彩瓷,雖然質地為瓷器,但所畫出來的畫可以說與宮廷畫沒有兩樣,更值得珍貴的是這些畫是畫在精細而脆弱的立體器物上。此類宮廷畫與瓷器的結合,創出了宮廷的最佳工藝品,也因此將瓷器提升為宮廷工藝最重要之ㄧ環。乾隆時期的作品雖承其餘續,但由於前述的各種因素,使其不及於雍正時期的作品。以上將康、雍、乾三朝燒造宮中琺瑯彩瓷的背景略作敘述,希望讀者能對琺瑯彩瓷作更深一步的瞭解與欣賞。另外在簡略的分說明裡,盡可能將繪畫內容所包含的花鳥名稱寫出,這些圖繪都是細膩的寫實花卉、禽鳥及山水風景皆也是吉祥寓意圖繪。在附有阿拉伯數字及品名的即是在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乾清宮琺瑯、玻璃宜興瓷胎陳設檔」中所能找到的對應名稱,金試將其舉出,雍正朝之資料列得較詳細,康熙及乾隆朝則較籠統,由於繁多,且有些品名記載並不詳盡,故只略舉其要,以資參考。就實務而言,自清朝以來,這些宮中琺瑯瓷一質都很受珍視。傳世品的件數及種類也為方家所掌握,因此當不至於有遺漏。

9 特價252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頁數1/2
移至第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