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聖經收藏索引(II)
✦黑膠唱片:時代的聲音,歷史的回聲✦愛樂者與發燒友必備的黑膠收藏寶典▾除了唱片公司的目錄及曲目表單之外,所有目錄和相同錄音版本的對照表都被分類整理,按照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名稱排列,讀者還可以依據個人的興趣,依指揮家或演奏者的名字。【你可以查到】✦RCA LSC (LDS)系列的唱片目錄✦RCA唱片 VICTROLA系列的唱片目錄✦EMI ASD三位數編號;EMI-COLUMBIA SAX;EVEREST SDBR;MERCURY SR和COMMAND CLASSICS系列的唱片目錄。✦企鵝唱片指南三星帶花唱片中英文榜單,另外依作曲家和演奏家名稱列表。本書特色▍對照索引、方便查詢,助你輕鬆找到名盤!讀者可以依照指揮家、演奏者、作曲家、演奏家等,輕鬆查詢他們所演奏的作品。不論是專業研究者還是業餘愛好者,運用各式索引方式讓黑膠唱片愛好能在浩瀚的黑膠唱片世界中,輕鬆找到心儀的作品。▍數位時代的反叛,黑膠唱片復興的懷舊浪潮!在數位音樂當道的今天,黑膠唱片的復興不僅帶來懷舊情懷,更引發了對過去音樂黃金時代的回憶與探討。➨作者多年來編纂的黑膠唱片圖鑑與索引,除了希望與讀者分享收藏經驗之外,對於它所影響的音樂文化市場也希望能有些貢獻,特別寫下《黑膠唱片:時代的聲音,歷史的回聲》,探討黑膠唱片在市場上的復出、懷舊產業的影響、近年來的市場發展、影響價格的因素以及未來市場的展望。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V)
✦史上第一本✦音樂錄音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35mm磁帶錄音)愛樂者與發燒友必備的黑膠收藏寶典▾↳英國EMI唱片公司最受收藏家喜愛的早期ASD系列錄音以及全部的EMI-Columbia SAX系列目錄圖鑑。↳最受音響發燒友喜愛的三軌35mm磁帶錄音:EVEREST、MERCURY及COMMAND唱片的全部版本圖鑑。總共收錄了超過1300張經典錄音專輯,這些專輯因其優秀的錄音品質和珍貴的歷史價值,成為了古典音樂唱片收藏界的重要資源。每張專輯的資料均包括專輯編號、封面圖片、內標介紹、曲目詳情、錄音師資訊以及相關評價。本書特色▍特蒐ASD三位數編號、SAX 2000系列英國EMI公司早期ASD三位數編號系列和英國哥倫比亞公司最受收藏家喜愛的SAX 2000系列。➨這些唱片以其出色的錄音品質和演繹而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外,因其錄音的優秀品質、極具價值的演奏以及出色的音樂表現,成為古典音樂唱片收藏領域中的珍品。▍EVEREST、MERCURY、COMMAND系列圖鑑全收錄特別整理上一世紀出版的35mm磁帶錄音的經典名盤,包含EVEREST、MERCURY和COMMAND等公司的所有古典音樂唱片的圖鑑與介紹。➨這些錄音由於採用了35mm磁帶技術,具有更高的動態範圍和更低的失真率,並且在音質上達到了當時的頂尖水準,因此成為了古典音樂唱片收藏家們的夢幻收藏品。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V)
✦史上第一本✦美國RCA唱片公司在黃金年代錄製全部影子狗與白狗版本的目錄圖鑑!▾這些經典唱片匯集了眾多專家的資料和評論,每一張都承載著當時的音樂精神和文化記憶。它們不僅連接了過去與現在,更能激發新一代音樂愛好者對黑膠唱片文化的熱情與欣賞,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之選。本書特色▍特蒐RCA VICTOR圖鑑與詳細說明精心整理RCA VICTOR公司Living Stereo系列中所有影子狗(Shaded Dog)和白狗(White Dog)的圖鑑與詳細說明。▍Victrola系列圖鑑全收錄附上Victrola系列的完整圖鑑,涵蓋LSC系列的經典再版及未公開的重要錄音,同時提供與英國版SB系列相同錄音的索引對照,讓收藏家們輕鬆對照,這是每位黑膠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聖經。
金庸墨蹟(平裝版)
從大痛苦到大歡喜 金庸先生給世界的祝福 & 生命中再也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 自己得到自由,也要幫助別人得到自由, 這是人生的目的。──金庸 & 寫經,是學習佛法的途徑,也是佛教修行的法門。《金剛般若婆羅密經》曰:「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抄寫佛經,其功德如同讀誦演說,能令人生清淨心,體悟佛法般若,明瞭如來真實義。 金庸先生小時候常聽祖母誦經,慧根早植。上世紀七○年代下半葉他開始親近佛教,發願追隨佛陀,探求如何解脫人生痛苦和煩惱。他閱讀了大量的佛經典籍,撰寫〈論色蘊〉論文,翻譯《法句經》,並將精深的佛教思想融入創作的小說中。寫經,是金庸先生學佛的踐行。 《金庸墨蹟》收錄了金庸先生親筆抄寫的經文偈句六十八頁,值紀念金庸百周年誕辰,首次結集出版。願以此莊嚴佛淨土,迴向諸眾生,信受奉行,離苦得樂。 & 「金庸百年」,金庸手抄佛經真跡首度公開! 兩岸三地同步發行,台灣設計師操刀設計,華人世界炙熱話題。 ☆珍藏大師墨寶── 擁有全球華文最多讀者的作家,遺留下近七十張平日抄經的手箋,得家人同意釋出,首度結集出版,對於了解一位大師級作家的日常、思想、興趣、性格,是非常難得的文獻;對於金迷來說,更是除了小說、社論專欄之外,得以親近作家的珍貴遺作;而「手抄」這件事,也是呼喚讀者可以身體力行的一件事,體會手寫的溫度、運筆的心意,都能帶給讀者真善美的感動。 & ☆品讀佛教經文── 佛教思想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華人,成為心靈的慰藉、失意的明燈、智慧的箴言、哲理的思辨。此作品等於是透過金庸的「選讀」,帶著我們一起研讀《金剛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地藏菩薩本願經》等經文段落和偈頌。「寫經」更有祝福、祈福之意,有求智慧、勇氣、慈悲的信仰價值。經文的意涵加上大師的手跡,張張皆可成為藝術品。 & ☆創作脈絡探源── 無論是《飛狐外傳》結尾圓性唸頌的:「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抑或《笑傲江湖》中儀琳為令狐大哥祝禱:「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天龍八部》甚至以佛教八種神道精怪命名,以佛理貫串全書,看人間百態與塵世歡苦。金庸對佛經的理解,滲透入他的每一部小說中,對於探究他作品中的思想脈絡,亦是極重要的研究資料。
【首刷限量藏書票】永恆的巴黎傳奇:粉彩、流蘇、礦石、古書、五金、標本、家具、草藥、種子、人偶……承載珍奇跨越世紀的百年名店
★首刷限量.隨書即贈.精美藏書票2款★ 彷彿隱身斜角巷的神奇店鋪, 屹立數百年,販售琳瑯滿目的珍奇商品, 你可能一生從未見識,現在只要翻開書,就能沉浸其中。 歡迎走進巴黎最傳奇的永恆名店, 尋找屬於你的靈感物件。 「在巴黎隱密的手工藝世界中迷失吧,這些地方幾世紀以來,都為行家們提供最頂級的商品。」──Indulge Magazine 「作者以一種謙遜、小心翼翼甚至呵護的態度記錄十九間巴黎老店鋪的面貌與內涵。他為店家拍的照片美到像油畫,文字細膩靈巧,他說這些店鋪保存了巴黎的老靈魂,而他要將這份感動好好地交到我們手中。非常值得珍藏的一本書,推薦給大家。」──楊雅晴︱作家 「克利希廣場(Place Clichy)上一家草藥店,飄蕩著草藥和植物芳香,薇薇安拱廊街(Galerie Vivienne),書店裡那些裝訂精美的珍稀書籍散發著無窮魔力。再往前走,跳上時光機,回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蒙帕納斯(Montparnasse),探索印刷廠和繪畫學院。位於巴黎最漂亮的福斯坦堡廣場(Place Furstemberg)上的一家古董店櫥窗駐足,還是在那家歷來以動物標本和昆蟲學為專業的商號流連忘返。然後,沿著塞納河畔漫步,隨意跨進首都巴黎最古老的美術顏料社,您將感動莫名,一如塞尚和竇加在他們那個時代一樣。」 細訴巴黎十九家屹立二百至三百年的傳統手工藝老字號:家飾、畫材、家具、古書、動物及礦石標本,還有香料、乾貨……一段段永垂不朽的歷史,蘊含店主人家族的心血,世世代代堅持傳承美妙工藝的不朽精神,如縷縷古幽之香,飄進靈魂,彷彿見到印象派大師就在眼前。 將近三百年來,大都會博物館就只和Passementerie Verrier訂製流蘇,如果希望找到珍稀的古老飾板和五金把居家裝點成宮殿,就要走進Boiseries Féau和A la Providence,Maison du Pastel有祖傳的手工色彩,能畫出最優美的舞者,Ultramod的奢華面料、絲帶倉庫為頂尖時尚設計師提供絕美配件。這些永恆名店是光之城的靈感泉源,是藝術家、設計師、工匠、手作愛好者得以找到夢幻物件的地方,老巴黎的靈魂由此而生。 &
日常器皿【美好生活提案1】
培養出屬於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 進入風靡世界、讓生活質感升級的的器皿世界 讓日常的每一天更添樂趣及風格 & 「只想與真正喜歡的物品一起生活」、「想要能讓每天更加豐盛美好」……期盼擁有的美好生活,從來就不是天方夜譚,而好品味及好眼光更不是天生擁有。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與我們同在的「器皿」。雖然是「需要使用的日用品」,但若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品項,並且配合不同的料理與季節享受變換組合的樂趣,一定能讓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 ◆與命中註定的器皿相遇 ◆讓質感與美感相伴於生活之中 ◆享受器皿的方法 X 推薦作家55人 X 基礎知識 &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循序漸進,帶領讀者更認識陪伴我們生活的「器皿」。 & 1、更享受器皿樂趣的生活 由器皿藝廊店主們現身說法,從選擇方法、怎麼使用器皿盛裝食物、素材的搭配到日本陶器重鎮的器皿巡禮之旅⋯⋯協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與器皿相伴的生活方式」。 & 2、備受注目的推薦作家55人 陶器、瓷器、木工、玻璃、漆器⋯⋯搜羅目前日本線上受到注目的器皿作家,各種風格一字排開,一定會出現讓你怦然心動的美麗器皿作品。 & 3、讓挑選器皿變得更有樂趣的基礎知識 器皿的尺寸、形式、材質、釉藥、裝飾技法,以及器皿在日本的發展歷史、主要產地到日常的器皿保養方式⋯⋯在進入器皿世界前,一口氣補足最基本知識。 & 名人推薦 & 生活器物作家/米力 小器生活執行長/江明玉 生活系Instagrammer/哈利 飲食作家/盧怡安 (以上推薦人以姓名筆畫排序)
日本民藝與手工藝【美好生活提案2】
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選物標準 認識日本庶民日常長久使用的手作道具及器物 體驗柳宗悅民藝運動「用之美」精神 & 「由無名職人之手創作,容易到手的廉價物品。重覆地一再製作,由熟練技術所支撐的用品。傳統與風土、受到大地的恩賜支持的……」日本大正時期民藝之父柳宗悅如此定義「民藝」。民藝指的不是特定的事物,而是看待物品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與體驗「用之美」。 & ◆探索日本地方手工藝道具 ◆歷經時間考驗的日常美學展現 ◆61件推薦生活道具及玩具X 基礎知識 X 日本手工藝之旅 &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循序漸進,帶領讀者認識建構出日本日常生活風貌的「民藝與手作日用品」。 & 1、想要長久使用的生活道具及鄉土玩具 由各方民藝代表推薦共61件生活道具和鄉土玩具。以民藝品為主,基於民藝精神創作的物品、在現代生活中能感受到「用之美」的品項、自古以來陪伴人們的鄉土玩具⋯⋯ & 2、民藝必備基礎知識 除了整理出平易近人的基礎知識,也由串起傳承工藝的專家們,分享他們享受手工藝的方式,以及深入了解與品味之道。 & 3、享受日本手工藝之旅 若想深入認識民藝或手工藝,到產地旅行是最好的方法。介紹民藝及手工藝愛好者會想拜訪的產地或設施、能接觸創作者或實際參觀工作狀態的工房。
美好生活提案套書兩冊:《日常器皿》+《日本民藝與手工藝》
本套書組合:《日常器皿【美好生活提案1】》+《日本民藝與手工藝【美好生活提案2】》(兩冊) & 美感養成就從生活中實踐與學習 為你提供美好生活的養分 & 《日常器皿》 & 培養出屬於自己對事物的鑑賞眼光 進入風靡世界、讓生活質感升級的的器皿世界 讓日常的每一天更添樂趣及風格 & 「只想與真正喜歡的物品一起生活」、「想要能讓每天更加豐盛美好」⋯⋯期盼擁有的美好生活,從來就不是天方夜譚,而好品味及好眼光更不是天生擁有。在日常生活中總是與我們同在的「器皿」。雖然是「需要使用的日用品」,但若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品項,並且配合不同的料理與季節享受變換組合的樂趣,一定能讓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 ◆與命中註定的器皿相遇 ◆讓質感與美感相伴於生活之中 ◆享受器皿的方法 X 推薦作家55人 X 基礎知識 &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循序漸進,帶領讀者更認識陪伴我們生活的「器皿」。 & 1、更享受器皿樂趣的生活 由器皿藝廊店主們現身說法,從選擇方法、怎麼使用器皿盛裝食物、素材的搭配到日本陶器重鎮的器皿巡禮之旅⋯⋯協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與器皿相伴的生活方式」。 & 2、備受注目的推薦作家55人 陶器、瓷器、木工、玻璃、漆器⋯⋯搜羅目前日本線上受到注目的器皿作家,各種風格一字排開,一定會出現讓你怦然心動的美麗器皿作品。 & 3、讓挑選器皿變得更有樂趣的基礎知識 器皿的尺寸、形式、材質、釉藥、裝飾技法,以及器皿在日本的發展歷史、主要產地到日常的器皿保養方式⋯⋯在進入器皿世界前,一口氣補足最基本知識。 & 《日本民藝與手工藝》 & 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選物標準 認識日本庶民日常長久使用的手作道具及器物 體驗柳宗悅民藝運動「用之美」精神 & 「由無名職人之手創作,容易到手的廉價物品。重覆地一再製作,由熟練技術所支撐的用品。傳統與風土、受到大地的恩賜支持的……」日本大正時期民藝之父柳宗悅如此定義「民藝」。民藝指的不是特定的事物,而是看待物品的方式、思考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與體驗「用之美」。 & ◆探索日本地方手工藝道具 ◆歷經時間考驗的日常美學展現 ◆61件推薦生活道具及玩具X 基礎知識 X 日本手工藝之旅 & 本書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循序漸進,帶領讀者認識建構出日本日常生活風貌的「民藝與手作日用品」。 & 1、想要長久使用的生活道具及鄉土玩具 由各方民藝代表推薦共61件生活道具和鄉土玩具。以民藝品為主,基於民藝精神創作的物品、在現代生活中能感受到「用之美」的品項、自古以來陪伴人們的鄉土玩具⋯⋯ & 2、民藝必備基礎知識 除了整理出平易近人的基礎知識,也由串起傳承工藝的專家們,分享他們享受手工藝的方式,以及深入了解與品味之道。 & 3、享受日本手工藝之旅 若想深入認識民藝或手工藝,到產地旅行是最好的方法。介紹民藝及手工藝愛好者會想拜訪的產地或設施、能接觸創作者或實際參觀工作狀態的工房。
日野日出志 恐怖劇場
恐怖漫畫先鋒──日野日出志! 日野漫畫連「伊藤潤二」都瘋狂收藏! 特別收錄兩人對談,論恐怖漫畫的未來! 作品兩度翻拍成真人電影! 《豚鼠──下水道的美人魚》、《豚鼠2──血肉之華》 生涯漫畫作品更逾四百部! 《小拳王》作者──千葉徹彌,他筆下的世界帶著日本人的傳統價值觀。 恐怖漫畫家──御茶漬海苔,少了日野日出志的話,漫畫界將面目全非。 知名藝人──山咲撤,從小就對日野老師的作品充滿熱愛。 插畫家──三浦純,日野作品對處男來說太恐怖了! 手塚治虫之子──手塚真,《怪醫黑傑克》中提到日野日出志的原因! 不管你是否認識這位泰斗──日野日出志 不論你是否鍾情恐怖漫畫──日野日出志 今天過後 你將為了深掘他的內心、作品而陷入瘋狂…… 擁有豐富影響力、在漫畫界以「搞笑」與「恐怖」的風格獨樹一幟,為恐怖漫畫奠定高標準,作品充斥孤獨感、親情、慾望、美感…… 從各種不同角度解讀日野老師的作品都會獲得不一樣的領悟,範圍涉略文學、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呈現出關乎環境、家庭關係、個人美學……等多方議題。 以近乎黑白電影的方式呈現簡單卻細膩的畫面,假借誇張的人物表情降低讀者戒心,再用極具衝擊性的內容撼動讀者,一但讀過就再也無法忘懷的日野日出志漫畫,就此將深深烙印在你腦海中,而他是你生活中的夢魘、或是人生路上的甘露,就看你如何定義了…… 【讓許多人不停歇探索的日野日出志】 許多人以研究日野日出志的作品位生活重心,更甚者會出書談論其作品,以《藏六的怪病》一作來說,母親到底對於藏六抱有什麼樣的情感,是虛假還是真摯?母愛的定義為何?藏六的膿瘡是藏六對於美學的堅持與孤寂,而藏六最後化為烏龜又有何意義呢? 【徹底考察「日野日出志案件」】 以日野老師真人電影《豚鼠2──血肉之華》為主,探討真實與虛假的模糊邊界,傳遞日野老師特殊手法不論在漫畫還是電影,都將觀眾(讀者)放置在兩者之間來回拉扯,內心明白是作品的同時,又抱有一絲「可能真實」的疑慮。 日野老師的電影更將「生態紀錄」和「極簡」表現手法推向極致,把懸疑、恐怖、血腥變成真假虛實的奇幻藝術境界。 【日野漫畫連榻榻米也是重點之一?】 「我不太喜歡請助理,尤其是那個榻榻米的紋路,不管讓哪一個助手來畫都畫不出來我要的模樣。」 伊藤潤二在訪談中提到,其畫風深受日野漫畫中詭譎又細緻的榻榻米影響,能以如此精細的畫工,營造出最棒的氣氛,大大增加了恐怖的感覺! 【連《哆啦A夢》都可以改成恐怖漫畫《銅羅衛門》!?】 原本想要成為搞笑漫畫家,卻在恐怖漫畫界大放異彩,秉持的獨有的可愛畫風,更是把魔爪伸向大眾喜愛的《哆啦A夢》,改編成強烈日野風格的《銅羅衛門》,封面就將胖虎的頭顱踩在腳底!?這到底是什麼樣扭曲的故事呢? 【成為漫畫家界的反派──與八名信夫的特別對談】 男人的美學!?與「八名信夫」的獨家對談收錄! 《藏六的怪病》讓身為演員的八名,從藏六的身上感受到親情、關懷、血緣的牽絆。作者似乎在提醒這個薄涼的世代,要謹記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親情的重要、以及對故鄉的愛。 【對年輕人的特別期望】 《少年日記》將小時候看見的景物,截下一瞬間的畫面,以日野老師幼年的想像力繪製而成的作品,是老師少數主動向編輯提案的作品,也是日野老師的原點。 本書特別收錄《少年日記》,更以跨頁呈現日野老師的幼年幻想! 【本書收錄作品】 《明天的地獄》未完待續大公開! 《藏六的怪病》頭刊彩頁! 《人魚殘影》彩頁呈現! 《千隻紅蜻蜓》彩頁呈現! 《少年日記》大跨頁第一話! 【論:為什麼日野日出志的作品,十幾年來,始終留在人們的心中呢?】 講談社第一屆漫畫新人獎──里中滿智子小姐曾如此對日野老師的作品道:「核心價值穩固的作品自然能千古流芳。」 《藏六的怪病》裡可以看見全人類普遍面對的永恆命題。人為何出生,死後又會如何?何謂活著、何謂美、何謂藝術、何謂創造?這些永無止境的大哉問,都可以在此部作品裡看見。或許正如同鑽研日野日出志多年的前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文藝系教授.清水正所言:「追求藝術者無可避免得吃盡苦頭。」 被嫌棄畫風過於噁心、題材過於顛覆傳統的日野日出志,倘若有朝一日成為學校指定圖書的話,便會失去其本身應有的力量,所以說真正的藝術勢必受到打壓。 當《地獄的搖籃曲》指著讀者大喊:「你看完這部漫畫後三天就會死。」如此宛如荒誕笑話的言論,把那些想安然暢遊在虛構世界讀者,粗暴的跩出這個認知,甚至還造成編輯部接到許多孩子來電,詢問自己會不會死,這也算是另類的童年回憶(心理陰影)吧?(笑 而《豚鼠2──血肉之華》更是大大升級了這種恐懼,片頭字幕告訴你「這是翻拍的作品」,卻又把非現實帶出了一股深意,把當時流行的殺人直播類型影片,推向更高境界,反轉真實與虛假。 這或許就是日野日出志的魅力所在,從 不論講了多少次,這種震撼可能也無法確確實實的傳遞給各位,還請大家拿起書籍,瞭解這位傳奇人物的內心、以及他所購艦的世界,並沉醉其中吧! 《廢柴老爹》作者──古谷三敏,將日野老師的成就視為畢生志業。 美食漫畫家──BIG錠,日野日出志是日本黑色幽默的代表。 恐怖漫畫界女王──犬木加奈子,日野漫畫會讓人久久移不開目光。 「JUMP」漫畫家──三浦滿,好想將日野老師的作品大量影視化。
日本刀:全面剖析日本刀的鍛造與鑑賞藝術
●日本「無鑑查」刀匠排名第一的吉原義人,全面公開日本刀鍛造技藝的驚世之作,日本傳統製刀的不傳之祕首度公諸於世。●詳細介紹日本刀傳承千年的歷史源流、傳統煉鋼與鍛造法、鑑賞要訣、押形圖譜、歷代名刀,與數千種專業用語。●全彩大開本,精美圖片搭配詳盡文字,是中文世界最權威的日本刀專書。有天才刀匠之稱的日本製刀大師吉原義人,全面公開日本刀鍛造技藝的驚世之作,全新增訂版重新上市!全書分為五章,說明日本刀的鑑賞、歷史、傳統工法、鍛造和修飾,由日本上古時代開始,一路從日本刀的演進與發展,一直介紹到刀身、護手、刀鞘等上千項細部特徵,鉅細靡遺地解析這項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終極器物。想了解日本刀的源流、鍛造技術與鑑賞要訣,本書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必備之作。日本製刀大師吉原義人在本書中詳盡而全面地公開日本刀的鍛造、潤飾與鑑賞之道,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日本刀不僅在世界刀劍史上獨具一格,也是一種深具藝術境界的工藝品,可從科學、技藝、精神、哲理與靈魂等層面加以鑑賞。日本刀在武器上的功能性,在冶煉技術上的科學性,乃至於刀刃本身的造型和鋼材上的結晶,以及追求極致完美的精神,共同構成日本刀卓爾不群的美感。本書的出版目的,就在於透過對日本刀的通盤介紹,建構出完整的日本刀背景知識,同時搭配由吉原義人和其他匠師親自演繹的步驟照片,說明現代日本刀的製作流程與修飾工法,好讓讀者在接觸、欣賞日本刀時,有一套嚴謹的鑑賞標準。現代日本刀匠仍完全遵循古法,進行玉鋼的打造、刀條的鍛冶,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刃文,並在精細的分工之下,結合雕師、研師和鞘師的心血結晶,才得以組裝成一把稀世藝品。翻開本書,日本刀的祕密將一覽無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索引(I)
★黑膠迷必備收藏索引★ 評價榜單與名盤序號對照 錄音師與相關評價註記 ★沉浸黑膠唱片世界的最佳索引★ & 內容包含英國笛卡唱片與美國倫敦唱片中最佳評價榜單 (依演出者排序) ,以及笛卡和倫敦唱片在黃金年代的全部名盤序號對照與首版資訊索引。共有3000多張同樣錄音版本的唱片編號並列對照,還有錄音師、參考價格以及相關評價註記。為了紀念TAS雜誌已故主編哈利.皮爾遜,特別編列他所推薦的全部新舊發燒天碟榜單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I)倫敦:笛卡唱片
*市面上唯一* *黑膠收藏者,最需要的實用圖鑑* & 美國LONDON唱片與英國DECCA唱片的對照大全 匯集1958年到1983年間私人收藏, 深入研究比對資料,悉心編輯而成, 是一本無可取代的黑膠唱片聖經。 本書特色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英美兩地發行唱片完整對照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在美國發行的唱片品牌為LONDON。兩者大多是同樣的錄音製作。但也有多張唱片錄製僅在英國DECCA發行,或者只在美國LONDON發行的情形。再加上各自有不同的系列編碼以及封面設計,對於一般的收藏者來說,非常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對於發燒友來說很需要一個詳細正確的對照表。 ★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無私分享 作者整理了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並且參考其它資料,編輯這本對照圖鑑。目前市面上未能找到詳細的一本DECCA或LONDON的唱片分類目錄,這是一本對收藏者而言非常實用的對照圖鑑。因為獨一無二,所以稱為黑膠唱片聖經。
黑膠唱片聖經收藏圖鑑(II)笛卡:倫敦唱片
*市面上唯一* *黑膠收藏者,最需要的實用圖鑑* & 英國DECCA-LONDON的唱片對照大全 匯集1958年到1983年間私人收藏, 深入研究比對資料,悉心編輯而成, 是一本無可取代的黑膠唱片聖經。 本書特色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英美兩地發行唱片完整對照 古典黑膠大廠—英國DECCA,在美國發行的唱片品牌為LONDON。兩者大多是同樣的錄音製作。但也有多張唱片錄製僅在英國DECCA發行,或者只在美國LONDON發行的情形。再加上各自有不同的系列編碼以及封面設計,對於一般的收藏者來說,非常容易造成混淆,所以對於發燒友來說很需要一個詳細正確的對照表。 ★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無私分享 作者整理了從1958年到1983年間所有的收藏,並且參考其它資料,編輯這本對照圖鑑。目前市面上未能找到詳細的一本DECCA或LONDON的唱片分類目錄,這是一本對收藏者而言非常實用的對照圖鑑。因為獨一無二,所以稱為黑膠唱片聖經。
時光收藏者:品味中國藝術三百年
約翰‧伯格(John Berger)曾說: 「我們觀看過去的藝術品,就如同置身於歷史之中。」 收藏是一種非常個人性的行為; 但是在這本書裡,所有的收藏,卻意外地成為一種「大歷史」。 而且是一個民族的近代史、現代史與當代史。 本書收羅的藏品,時間橫跨清中期到二十一世紀,作者書寫了一段段可能曲折、可能快意、可能悲愴的藏畫故事,揭露畫布背後,原本要被遺忘,或刻意被抹除的曾經。在書中,藝術品扮演起一面面社會的多稜鏡,紀錄與閃耀那一場場徹底真實、絕非虛構的微劇場,在真實無法被客觀對待的年代裡,讓藝術代替歷史,一代代的流傳下去。 &
大過猴年 (2016年版)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海報型式,可剪可貼,打開即是一張張海報,便於張貼應用,讓這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民間藝術,不僅只被當作老古董欣賞,也可以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恢復民間藝術最初的意義。封底裡並有剪紙技法供讀者參考。
陀螺:創作與讓生
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旋轉物, 其旋轉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這種狀態像極了創作中的自己。 & 高俊宏的藝術,每十年是一大步。 & 最早的藝術,開始於1993年進入國立藝術學院。就學時期與同輩創作者,以身體進行創作,一直持續到畢業、入伍,2000年9月退伍後進入社會。2004年他將過去十年的創作,集結出版了圖文書《Bubble Love》,以此告別第一個十年,並踏入另一個十年的創作。 & 作者描述自己近十年的創作狀態:「就像傅柯(M. Foucault)在《主體解釋學》裡說的『陀螺』:一種錯覺般以自我為中心的旋轉物,只是這陀螺的旋轉,其實是來自無數外力的鞭打、策動。」 & 在自轉著並旋轉著的狀態中,2007年他開始在廢墟創作,2011年踏入重現廢墟之旅,這段旅程後來開展出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場景――2012年《湯姆生計畫》、2014年《廢墟影像晶體計畫:十個場景》,「廢墟影像晶體計畫」並獲第12屆台新藝術入選獎。 & 「無論高俊宏從前的作品有多無效,在真實場景與其中行動者表演之間的縫隙中,它們仍撐開了一點什麼。」 & 究竟高俊宏是什麼樣的藝術家?他近十年的藝術敘說了什麼、撐開了什麼?對應了哪些外力――社會力量的鞭打、策動?一位當代藝術家的創作生命,如何從作品中一步步過渡,從虛無走向飽滿?在這本藝術創作書寫與檔案的結集中,他將為讀者現身說法。
立體書不可思議
打開立體書,啟動無限巧思與想像力 立體書(pop-up book)最早誕生於13世紀的英國。最初,立體書是提供成人使用的資訊處理工具,在中世紀的歐洲則被應用在天文、醫學等專業領域,直到18世紀中期,專供兒童閱讀的立體童書才逐漸面市。 & 立體書既是書,也是精妙的紙藝品,本書作者楊清貴集結22年來的珍藏及研究,以專業收藏家的淵博知識,引領讀者穿越立體書近八百年的時空。除了古今各類立體書經典一次盡收眼底,立體書的形式和技術演進歷程也有精闢的解說,為讀者打開另一番奇妙的藝術視野。 & ◎ 獨家私人收藏大公開 ◎ 國際立體書大師驚豔的世界級珍藏 & 全書囊括: ★80本珍貴古董立體書、323幅精美藏品照片 ★31款立體書形式、24種紙藝技術解析 ★橫跨近800年的立體書深度歷史專論 ★你不能不知道的32位立體書演進史重要人物 ★42個精選線上典藏立體書QR code
行家這樣尋寶
藝術收藏是追求性靈享受與知識成長的人生,但許多收藏者往往窮極一生,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卻買到一屋子藝術價值不高的文物藝術品,甚至有許多假貨。 購買文物藝術品的邏輯,與一般購買量產商品大不相同,收藏藝術品需具備很高的人文與藝術素養。 & 歷史告訴我們,一流的收藏家往往不是最有錢的人物,而是最有「心」的人物。 收藏家的進步,同時激發藝術家進步。 看專家如何帶你一步步慧眼尋寶! & 以物讀史 ‧橫跨7000年歷史 ‧囊括臺灣、中國、日本、西方文物歷史 & 從豐富學識及鑑定經驗,帶你看懂價值不凡的古物。 ‧辨識青銅器、金銀器、銅鏡、鎏金佛像、陶器、瓷器、茶具、書畫真偽,識破加工處理 ‧180張珍貴文物圖片(真品、贗品對照) ‧瞭解古董界行話,成為鑑識收藏行家
大過馬年(2014版)
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海報型式,可剪可貼,封底裡並有剪紙技法供讀者參考。這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民間藝術,不僅只被當作老古董欣賞,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恢復民間藝術最初的意義。
清卿薄意
林清卿--薄意雕刻第一人玩賞福州壽山石之初,我輾轉聽到收藏家和藝評家講述「薄意雕刻大師」林清卿傳奇時,油然而生仰慕之心,從此刻意購買和仔細閱讀陳錫銘、王一帆合著的《壽山夜話》、劉愛珠編著的《薄意大師林清卿》……等等相關書籍後,逐步深刻認識林清卿開創薄意雕刻藝術成就,對他更加尊崇和敬佩 。這次藉由出版我多年收藏的林清卿102件作品而出書,特別就個人淺薄的角度和觀點,簡述對我所認識的林清卿大師,殷切懇請諸位藝術同好和先進們予以多加指教。開創「文人書卷氣」典範對全球熱愛品味玩賞福州壽山石的人而言,林清卿是和薄意藝術雕刻劃上等號的第一人。在福州壽山石界,他的名氣如雷貫耳。因為,他將中國繪畫藝術、古代雕刻精華的畫理和筆墨韻味,融入薄意雕刻,獨樹一幟的開創「文人書卷氣」典範,至今依然讓人望塵莫及。依我個人的淺見,林清卿一生之所以能從壽山石雕匠師,蛻變成薄意雕一代大師,實因占了天時、地利的先天優勢,以及憑著過人膽識、堅毅決心、刻苦鑽研的「藝外求藝」扎實工夫,在精益求精的努力不懈下,作品全然翻轉薄意的藝術造詣和層次;進而憑著洋溢的才華,深得社會名流、文人雅士和金石收藏家的青睞、讚賞。在凝聚後天的「人和」下,他才得以在藝壇大放異采,斐然名聲流傳於世。根據劉愛珠編著《薄意大師林清卿》一書陳述,薄意雕刻的雛形為淺浮雕,其源自明末壽山石雕藝人為避石裂紋,在印章四周刻上布局簡單、刻工粗略,不具畫理的山水圖案。直到清代康熙年間,福建楊璇、周彬兩位壽山石雕大名家,雕刻印端鈕制的圓雕時,摻用陰刻法,在印側飾以淺而薄、富有畫意的花紋圖案,薄意的藝術性始逐漸浮現。清同治、光緒年間,潘玉茂、潘玉進、潘玉泉三兄弟,在福州西門鳳尾村一帶傳授技藝,推動近似薄意的淺浮雕藝術,他們的作品造型古樸渾厚、瀟灑超脫,富有文人味,遂而發展成「西門派」。天時地利人和 到大開大闔林清卿(1876—1948),生於壽山石雕刻藝術蔚為風潮的清末民初之際,即先占盡「天時之利」;加上本身是「西門派」大本營的鳳尾村人,以及正巧遇到壽山礦區出產許多質地良好的都成坑與鹿目格石可創作,在在享有優渥的「地利之便」。因此,在藝術氛圍耳濡目染的薰陶下,促使熱愛詩書字畫的他,年少起就近師從「西門派」以刻「竹節」聞名的石雕高手陳可應,習得高超的石雕薄意技藝。聰慧又認真鑽研的他,二十歲就頗有名氣,且收入不菲。後來,林清卿有感於「西門派」的薄意作品與淺浮雕沒太大區別,多不具畫理,以致造成布局不當、刀法生硬等弊病,不為時人所重。不想安於匠師現狀,他毅然放下讓生活無虞的雕刀,決心突破既有框架,重新開拓創作的高度、寬度、廣度和深度。義無反顧的前往福州拜師學畫後,林清卿全心投入扎實中國繪畫法則、基本構圖、運筆原理等技法的根基。求藝若渴的他,同時研習中國古代石刻、漢代以來的畫像磚,汲取這些雕刻技法的精華。歷經一番大開大闔的藝術洗禮後,他獨特的「以刀代筆」置萬水千山於石畫上,開創筆墨韻味的「逸致清新」風格,將西門派薄意提升至登文人大雅之堂的輝煌格局,也改寫了自己平凡的人生。不設帳收徒 致力發揚薄意令人稱述的是,丹青學就重握雕刀後,林清卿並未汲汲營營的設帳收徒也不傳子,而是與福州知名圖章店合作,創作更多的美石良工作品。當他想持續努力開拓薄意藝術新境界時,因緣際會的巧遇清太師太傅陳寶琛孫子、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的陳叔常,回到福州老家。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交。在深厚情誼下,他被聘為陳家的「秀工」。每日往返陳家時,林清卿經常與陳家相識的藝文界人士聚會。在談詩話詞論文章和抒憶情懷之間,不時地提升他文化藝術的底蘊,更豐富和精進了薄意創作的內涵。後來又陸續被著名收藏家吳元,請去當「秀工」;和在知名骨董商劉秀古店裡作「坐堂藝人」,薄意技藝愈加琢磨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因此,我覺得淡泊名利和不斷超越的性格,應該是林清卿得以終其一生,專心致力發揚薄意藝術,成為「西門派」承先啟後的劃時代人物的最大關鍵。正因如此,他的作品迄今仍被收藏家視為難能可貴的「珍寶」。
東京淘寶趣
「在假日古市集漫遊,邂逅古道具與老茶屋,猶如掉入時光的縫隙,得享短暫的緩慢與安息,是現代生活中,難得的珍貴時光!」―――――李清志 商業周刊建築專欄作家旅途中很喜歡逛市集,因為以為那裏總有著一個「邂逅」在等待著自己。不是很多很多的邂逅,而是一個只屬於自己「命運的邂逅」在等待著。 ――Milly 旅行文字人花見の春,走古市。祭典の夏,訪古市。銀杏の秋,尋古市。溫泉の冬,遊古市。漫步在四季的日本古市裡,翻尋著老件,收藏份幸福……翻開手帳,今天要前往的古市是哪一個呢?是神社內的集會、有庭園綠地的公園還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古民家?不論是具有古文化價值的古董或是老舊的日常生活用品,也許是一只小刀、一盒鏽鐵、一個破損的娃娃甚或只是一小小磁碟,裡面所蘊藏的記憶與歲月痕跡,對於曾在某個時刻相遇的、單純折服於工匠技藝的、眼光精準蒐羅收藏的或是尋求創作靈感的各式各樣的人來說,件件不可多得的寶物所帶來久久無法平息的那份欣喜雀躍是旁人所無法領略的。可以不必是個古董通,更不需要是專業鑑定師,不論是日本的老件、中國的古董或歐美的老東西,只要像山內一樣單純的喜歡――喜歡走訪市集、喜歡欣賞古物、喜歡那非百分百的完美,你也可以在古市裡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大過蛇年(2013年版)
《大過蛇年》海報書,包含十二張吉祥圖。大過新年系列以海報型式出刊,可剪可貼,不僅只被當作老古董欣賞,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恢復民間藝術最初的意義。
台灣石器石趣
本書中所有器物介紹盡量以照片為主,至於史前石器多器物的型制、名稱及使用方式,譬如斧形器、石斧、石鋤、石鉞、斧鋤形器…等等,有時既斧又鋤、既錛又鑿或一器多用。幾千年前的人類如何使用石器,恐怕不是現代的專家所能完全理解的。更何況史前人類生活作息中,石頭石塊隨手取得,隨手使用。也可以隨意打製成需要使用的型狀,或搥或鑿、或切或割,實難一語定其名稱用途。也難怪台灣及大陸學者常會以不同名稱來命名,或做不同的用途說明。至於各遺址的文化歸屬、年代測定原本都有考古學者專家調查研究報告,筆者謹依各遺址考古報告轉述其文化年代,以免誤導讀者。另為使讀者便於了解史前文化及石器,本書前段特引附整理考古學者的台灣地區重要遺址分布圖及台灣史前文化年表。並繪製史前人類使用石器模擬示意圖,及將少數石器材器模擬復原以作為參考。
藝術鑑賞
本書作者曾肅良教授從事藝術創作、學術研究與教學三十年,是著名的藝術家與學者,除了擁有豐富的學養與教學經驗之外,更具備新穎與創意的觀點。本書的寫作主要培養學生擁有基本的藝術鑑賞能力,引導學生從藝術鑑賞的定義到藝術鑑賞的特性以及所需要的種種技巧與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昔日有關藝術鑑賞的教科書大多停留在直覺性審美的觀念,本書作者提出所謂理性與感性並重的審美觀念,灌輸學生「審美活動是一種知性活動」的觀念,引導學生從藝術史、美學、藝術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心理學等等多元的面向,尤其對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的現代藝術的意義與內涵多所著墨,期望學生增廣視野,開拓多元審美的能力,對各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各種藝術創作與表現進行更為深入的認識與體會。
大過龍年(2012年版)
《大過龍年》海報書,包含十二張吉祥圖。首先是《鞭鐧門神》秦瓊和尉遲恭。此對福建漳州門神,人物形象姿態威武,線條遒勁有力,設色樸拙,具有明代古風。《龍文化圖錄》總共二百多張龍圖,展現史前原龍紋以迄近現代的龍形,充分見證中華歷史文化的演變,以及龍在人們生活中的豐美面貌。《九龍壁》是中國特有的建築形式,通常建於帝后、王公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建築正門的對面。著名的《北海九龍壁》由彩色琉璃磚砌成。此次特別介紹居中的戲珠雙龍,色彩明快,造型十分生動。另外一件同屬帝王的是《藍地緙絲雲鶴八寶五爪龍袍》,這件清末大龍袍,居中正龍和左右兩側共有八條圓金捻線緙織的金龍,加上佛教八寶、道教暗八仙及下襬壽山福海立水紋,工細色美和吉祥意涵都達於極緻。《百龍賀年》是民間美術中的剪紙,可見民間的龍不同於宮廷的龍,略減威赫神態,更添可親的拙趣。《十七團花》來自陜西,團花是剪紙的特殊類型,北方民宅貼之以佑家戶平安。《玉龍集錦》呈現三十件古代龍形玉器。中國人愛玉,以玉為精神寄託。起源於史前的古玉器,在東周到西漢時發展至巔峰,而龍一直是玉雕的重要主題,從C形、O形到S形,玉彫龍也由禮器轉變為標誌身分的裝飾玉,佩玉成為謙謙君子的表徵。至今以其晶瑩、溫潤和深厚文化意涵,廣為世人喜愛。《墨龍圖》是宋代畫龍名家陳容的作品,蒼莽渾厚。文獻中描述他畫龍「或全體,或一臂一首,隱約而不可名狀」,然而卻變化多端,神妙至極。流傳至今依然是文人繪畫裡詮釋龍形、龍性、龍趣最好的畫作。《龍鳳呈祥.吉祥如意》以板書書寫吉祥語,祝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皆如願以償,人間平安、圓滿。板書是民間美術字之一,筆劃轉折流暢,字形填飾動物、植物,創意十足。《鯉魚躍龍門》也是吉祥語,祝福功名高升。這是民間藍印花布經常使用的一種紋樣,從中還可欣賞傳統手工藝刻版及藍白染色效果的獨特美感。《景德鎮窯青花雲龍紋梅瓶》呈現瓷器中的龍紋青花瓷,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行銷全世界廣受注目。此瓶外壁共有五層紋樣,腹部雲龍形象鮮明,造型秀美,做工細膩,是元代青花瓷的典型,堪稱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始,萬象更新。值此全球氣候異常、災難頻繁之際,謹以最尊貴、專司行雲布雨的龍,祈願調整旱澇之災使大地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剪隻龍飛九天好過年龍年到了!祝你大吉大利!拿張大紅紙來剪隻飛龍應應景,張貼在家裡討個好彩頭吧!我們選一幅來自黃土高原的剪紙龍:不對稱的外形輪廓,直接勾描剪出。龍形較為複雜,包括了頭、角、髭鬚、背鰭、腹、爪、尾等,必須仔細動手。中間的圖紋看似不對稱,其實大部分可以對摺剪出。例如:龍眼是對摺一次,剪出圓形;身上及尾部是對摺一次,剪出對稱的鋸齒紋和月牙紋。頭部和頸部的花形,是三摺剪成。圖中有兩種傳統剪紙重要的裝飾紋樣「鋸齒紋」和「月牙紋」。鋸齒紋的變化能展現不同部位的特徵,月牙紋多用來分割形象結構,慢慢練習,你也能分析剪紙紋樣,成為剪紙的高手喔。
大過兔年(2011年版)
玉兔迎祥,步步登高今年是兔年,漢聲以最新出版的《大過兔年》,祝福大家玉兔迎祥,步步登高。在自然界裡,兔子極為靈敏。牠的長耳擅於捕捉信息,頭腦反應快,腿腳出動迅速;象徵新的一年,光纖資訊傳遞更為快速。《說文解字》裡,以「兔」解釋「逸」字意即飛奔,可見古人早認為兔子最大特點在於奔跑;現代科學發現,兔的奔跑時速可達七十多公里,比馬有過之而無不及,「動如脫兔」一語可謂其來有據。兔子與人類的關係不若「六畜」之久遠,卻以其溫順和善,被作為祥瑞動物而受到崇拜。早在兩千多年前,兔子和月亮開始有了關連。漢代劉向《五經通義》云:「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玉兔並,明陰繫於陽也。」傳說最多的是「玉兔搗藥」,漢代畫像石中,玉兔搗藥常與蟾蜍、九尾狐等在一起,都是西王母的侍從,西王母掌握著「長生不死之藥」,玉兔所搗的藥也就不問而知,從而成為長壽的象徵。玉兔是中秋的祭祀對象之一,最早的拜月即是拜玉兔;後來誕生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取代玉兔的地位,月中女神還成為民間的生育之神,這又得歸功於兔子──牠的生育力和老鼠一樣無與倫比,一月一窩且越生越多。民間風俗,特別在北方有於中秋節供兔兒爺。《燕京歲時記》說:「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有衣冠而張蓋者,有甲冑而帶纛旗者,有騎虎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者尺餘。」北方農村有一種自然現象,秋收時常在豆田裡見到蛇盤兔,越是豐收這種現象越多。於是有民諺曰:「蛇盤兔,家家富」,並將此剪成窗花,作為豐收富有的象徵。另外「鷹抓兔」也帶有這個意味。今年的十二張大海報每張都洋溢著吉祥美意。首先是四川綿竹的門神《神荼》、《鬱壘》,這是始自漢代的守門之神,全副武將裝扮。綿竹年畫是印出墨線後填色加彩,如手繪般筆姿流暢、用色鮮明,別具地方特色。《吉祥兔娃》是一個戴兔帽、著兔衣、穿兔鞋的福氣兔寶寶,呈現玉兔作為兒童保護神的角色。《兔文化圖錄》展示史前至今,兔子形象在生活中的應用,包括玉器、銅器、陶器、畫像石、瓷器、瓦當、文字、泥塑、布製品、織錦、麵花、版畫、繪畫、剪紙、印章、錢幣、郵票等,見證了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的兔子在歷史長流裡的文化意義。《百兔呈祥》是百隻剪紙兔,可見兔啣草、蛇盤兔、鷹抓兔、兔與兒童、兔與動植物等主題,祝福大家動如脫兔、步步高升。《歡樂兔》充滿拙趣,洋溢美麗與幸福。《十團花》和《四團花》是來自陝西的剪紙,象徵圓滿通達,心想事成。吉祥版畫有《和氣致祥》和《和合二仙》,和合是民間的歡喜之神,帶來福氣和財富。以組畫成字手法呈現的《吉祥文字》,是民間常用的美術字之一,三件作品各有巧妙,可見藝人極富創意的構思。《鹿鶴同春》藍印花布產自江南,象徵六合同春,來年風調雨順。最後壓軸的是《兔兒爺》,這是從前北京一帶中秋祭月的供品,也是孩子們的玩具,色彩鮮亮,十分逗趣。兔爺在此,祝福各位看倌,萬事如意。當前文化創意產業需求殷切,漢聲大過新年系列集傳統吉祥文化元素,供各界參考和應用。本書特色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海報型式,可剪可貼,加上封面封底,方便收藏保存;封底裡並有剪紙技法供讀者參考。讓這份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民間藝術,不僅只被當作老古董欣賞收藏,人們可以在生活中實際應用,恢復民間藝術最初的意義。
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
收藏的人是幸福的 近年來,旅行與逛跳蚤市場成為熱門主題,多彩多姿的見聞與收穫,常增添不少生活情趣。本書作者篤嗜旅行與古物,常行旅世界各國大小城鎮,在旅途中,深受跳蚤市場吸引。 各國城市都有跳蚤市場的存在,有的天天開業,有的是假日才舉行,世界總是有那麼多愛逛市集的人,跳蚤市場可謂國際城市間共通的語言。因此,作者以多年逛市集與收藏之體驗,著書分享予讀者同好。 收藏實為人類之高尚文明,收藏的人是幸福的。明朝董其昌說,只有賢者知道欣賞古董,古董不但可以去病延年,還可以收斂性情,避免沉溺於聲色放縱。簡單的說,在跳蚤市集以少許金錢買來之物,既可消遣,怡情養性,復可增添居家擺設。 愛好古董的並非全是嗜古人士,據古董店老闆說,跳蚤市場或古董市集的常客,除了收藏家之外,大多的是設計師、創意工作者及藝術家,他們經常從老舊的文物中尋找靈感。時尚法則的名言即說:「最新的東西,就在徹底落伍的老東西里。」 其實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很難區分,在跳蚤市場有可能尋得古董珍寶;而古董市集的物件不見得樣樣古老。正如今之古董,既無確切的定義,又無一定之範疇。一件老器物,有人稱之為古董,也有人鄙視為舊物或二手貨。通常跳蚤市場或古董市集之物,較之於古董店便宜很多,是可以親近與擁有的,又常令人有意外獲得的欣喜。 貨物交易市集自古有之,遠在二千年前,就出現了二手書籍與文物買賣的定期市集「槐市」。至於近代「跳蚤市場」一詞,其由來並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但至少有三個常見的出處:第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從法文跳蚤市場「Marche aux Puces」的直譯而來,據說中世紀晚期,有個位於巴黎聖母院旁的大型市集,專賣王公貴族淘汰的舊衣。在一場跳蚤之災橫肆後,舊貨商遷往巴黎北邊的聖湍,被人稱呼跳蚤市場。第二項推測在19世紀後半葉,巴黎市長奧斯曼對巴黎進行現代化更新,許多舊街道被拆除,因此街上的舊貨商紛紛「走避」,即英文的 flee與法文的fuir之意。而第三種推論大約在1816年,在紐約曼哈頓荷裔移民有個谷地市埸「vlie markt」,而這個荷蘭文vlie的發音和英文的跳蚤flea雷同,於是由谷地市場轉變為跳蚤市場。 不管名稱如何,本書所介紹的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多是世界知名,內容豐富又精彩之寶庫,而非二手日用品充斥之市集。
保值字畫
字畫之美 中國字畫鑑別之難,人所共知,既不能如瓷器翡翠般用科學鑑斷,又有種種作偽瞞騙手法,即使是精於鑑別的內行人士,有時也會走眼。 本書提供字畫選購的要訣及鑑別的各項竅門,揭露畫市種種詭詐手段和做偽方法,是剔除行貨、劣貨、膺品,投資精品的保值索引。 每個畫家皆有其藝術意向,以獨特的筆墨和佈局投射融會進畫中,在點染之際、濃淡之間流露出個性出來。本書在最後一章介紹多為古今名家:石濤、虛古、八大山人、齊白石、張大千......等的風格神韻,亦是鑑賞的重要依據。書內收錄由宋代至近代名著畫家精品近二百幅,待讀者神遊好畫筆墨情意之間,賞心悅目,體會畫中的另一個天地。 關於作者 李英豪 廣東中山人,一九四一年出生,自幼喜愛藝術和四處逍遙遊。曾任香港現代文學美術協會會長、際畫沙龍主席、世界收藏家協會洲區顧問、國際蘭圃顧問、世界園藝中心顧問,為著名的香港四怪之一。六十年代後期,已以藝術評論知名。七年年代未期至八十代代初期,曾替某英聯邦郵拍賣行鑑別郵票。 短短數年,博益數藏保值系列己先後出版了《古董表》、《民間玉》、《保值翠玉》、《紫砂荼壺》、《保值田與印石》、《護身玉》、《荼藝》、《鑑別翡翠》、《保值字畫》、《古董手飾》。 《保值老爺表》、《觀音珍藏》、《保值鼻咽壺》、《水晶珍藏》、《保值珍郵》、《鑑別古玉》、《古鑽石珍藏》、《錢幣珍藏》、《勞力士珍藏》、《佛像珍藏》、《中國珍郵.第一集》、《翠玉珍藏》、《鑑別錢幣》等二十多種作品,內容涵蓋中外古今,實用角度出發,介紹各種鑑別與收藏要訣,指導讀者挑選保值珍品,彩圖豐富,資料珍,與你神遊於藝術的無窮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