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實務:系統取向
作者從一個整合的觀點來探討系統分析,並告訴我們系統分析方法在專業社會工作思維和實務中明確的益處,在此他採取向在此他採取像P家庭的實例清楚的說明此方法,讓我們去察知世界中多重面向的複雜性。本書第一章介紹系統—環境模式,以分析人為開始,進而探討環境和人之間的衝擊;第二章描述社會工作的系統取向模式,並檢視一個有多重問題的家庭個案;第三章介紹系統的其他概念,在此可略見社會工作實務所倚重的系統模式之意涵;第四章強調系統分析如何導致動力觀點的事實;第五章透過系統分析的技術,強調社會工作實務的不同面向;第六章則討論社會工作專業為一個在許多類型的系統中解決衝突的專業;第七章回顧本書所使用的系統典範,在此使用一個充滿衝突的個案來回顧本書的主題系統概念。本書作者希望藉由此將增加我們的專業敏感度,讓我們發展出新的實務模式,並有助於專業人士成為具有彈性和創造力的社會工作者。
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
什麼是「家庭社會工作」?有哪些理論架構可以運用在相關家庭研究與實務呢?以及女性主義、後現代與後現代女性主義觀點對家庭社會工作研究與實務的省思又為何呢?另,強調增權(empower)觀點的社會工作方法與模式—職務中心方法、非自願性案主服務策略與家庭維繫服務等,如何整合到家庭實務工作上呢?皆為本書介紹與探討的主要內容。
老人社會工作:權能激發取向
本書討論九○年代老人社會工作者所面臨最具挑戰性的議題。作者Cox和Parsons透過革命性的權能激發取向方法,來告知讀者如何結合個人的(直接服務或臨床的)與政治的(間接服務或社會政策)策略來從事老人工作。 你將從本書學到: ‧當老人在解決問題時,協助他們瞭解自己擁有的潛力。 ‧從實務工作對權能激發有何影響的觀點,以批判性的方法來檢視你的實務工作。 ‧創造新的權能激發策略。 ‧將權能激發取向實務的指導方針,實施在不同的機構與提供服務的場所。 這是一本社會工作系學生與社會工作實務者必備的工具書。
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精)
台灣佛教慈濟功德會由證嚴法師於1985年成立,是一個近年來成長極為快速的志願慈善組織,其成員不但函蓋全台各階層,隨著其志業的擴展,如今更成為一個在全球五大洲都有分會的國際組織。 本書是對於台灣佛教慈善功德會的一個「個案研究」,主要焦點放在台灣社會文化脈絡以及慈濟集體情境中人們的慈善助人行為。在「微觀」和「中級」的分析層次上(micro-and meso-levels of analysis)透過本「個案研究」,我們想要探討的是:在一套特定的「文化規範中」和「社會系統」中,集體性助人是如何發生、發展和持續的?並藉著多重的資料來源來對真實情境裡的這個慈善組織,做深入的描繪與分析。
志工領導
志工的領導與統御術 在美國,十三歲以上的公民,有百分之五十二參與志工活動。在台灣,也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擔任志工。志工團體在現代社會裡有其不容忽視的力量。 志工參與者自九歲到九十九歲皆有,年齡層之廣,非一般性組織所能及;而志工不以薪資或昇遷作為交換條件,更有別於其他營利事業成員。除此之外,志工組織多用沒有學、經歷的限制,故參與的成員龐雜且素質不一。 因此,志工領導人必以獨特的管理方式來整合這股龐大的人力資源。 「志工領導」一書為領導人提供了重要的領導概念,包括會議的正確程序、建立完善的理事會;溝通、傾聽技巧;時間、品質、衝突管理等等......,志工領導人必須活用書中統御技巧,才能發揮志工團體的功能。 作者簡介 ◎Emily Kittle Morrison M.A.人事及人力資源主任,為美國訓練發展協會、志工管理組織、中央公民事務一員。名列於訓練發展名人錄、教育名人錄。同時,她也是亞利桑那大學教育課程的志工領導人。 她將過去三十年的志工工作及研究經驗分享給大眾。過去二十年,她諮商及指導全國志工工作組織訓練志工的領導才能。這本包含了許多表格的指南,只須稍作修改,即可適用於你的組織。
積極性家庭維繫服務
積極性家庭維繫服務 本書介紹前瞻性及防禦性的家庭服務方案(例如家庭重建者模式),並整合相關理論來進行整合性的討論和方案評估的檢討,對於從事家庭工作的實務者,不失為一本必備的用書。 譯者簡介 張盈 學歷/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畢業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肄業 現就讀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社會學 方岷 學歷/台灣大學外文系 經歷/曾任台大慈幼義光社社長 現任/雜誌社編輯 校閱者簡介 郭靜晃 學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家庭關係與人類發展博士 現任/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曾華源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組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社會福利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常務監事(召集人) 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所主任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團體技巧
團體技巧 本書主旨在強調團體帶領的技巧要依當時的團體情境、團體成員與領導者個人特質與背景,甚至鼓勵創造團體技巧,而非固定或人為做作的一套活動或行為。本書與一般專業書籍不同,作者以實例說明團體技巧如何實施,而且亦指出不同理論體系下,團體技巧如何運用。 在社工人員或輔導人員在進行團輔導時,有許多必須要去注意到細節,在書中會有詳細的提到;而在團體中,利用鼓勵或創造的團康方式,也是能使團體的成員在進行輔導時,可以產生增強現的方式及工具之一。 團體情境的考量,是關係到輔導者能否使團體成員願意去互動的一個關結點。 譯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組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社會福利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常務監事(召集人) 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所主任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胡慧嫈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教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助教 長榮管理學院諮商中心輔導老師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博士班研究所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講師
社會服務機構組織與管理:全面品質管理的理
社會服務機構組織與管理 本書之主旨在於援引全面品質管理之知識與技術,如何運用在社會服務機構組織中的管理工作上,書中不僅簡潔扼要的指出全面品質管理之精義與實施成功的關鍵因素,而且還引用實例說明品質管理如何來實際的運作,可以使讀者很快的掌握個中要義,可說是融合理論與實務的專業書籍,對國內修習社會工作行政與管理課程的學生及公私立社會服務機構的實務工作者,均有裨益。 作者簡介 Lawrence L. Martin 擁有亞利桑那州立大學Ph.D.學位,現為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副教授。他出版過四本書籍,撰寫超過50多篇有關計畫、行政管理、購買服務契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運作之文章。過去也曾在州政府與地方政府機關擔任社會服務行政主管之職務有十年之久。 譯者簡介 施怡廷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系工作組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生 梁慧雯 學歷/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曾任/內政部社會司研究員 現任/內政部社會司研究生 校閱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組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社會福利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常務監事(召集人) 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所主任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整合社會福利政策與社會工作實務
整合社會福利本書主旨在強調直接服務和社會福利政策無法像是在專業教育,可以彼此區分開來的;一位實務工作者應瞭解社會福利機構政策對服務的提供上所帶來的影響。此外,本書亦探討在實務工作上的社會環境脈絡,以擴展讀者視野,並能瞭解機構與社會福利政策所導致的問題。社會福利也是目前台灣政府一直積極在推動的政策之一,在民主的社會之中,社會福利的產生是給予社會更多落的光芒,但是要使社會福利的落實,也必需有著社會工作的確實實行,才能產生更多更完善的機制。
危機處理-青春族篇
作者簡介 小路易斯.密澤爾 美利堅大學碩士。前美國國務院特勤幹員,現任密澤爾公司總裁,該公司專精於訓練排除困難和犯罪與恐佈主義的防範。 密澤爾是業內權威人士,經常在各媒體發表精湛的見解,並在全球各地超過千場次有關恐佈主義犯罪的演講。他曾參與越戰,在烽火漫天的貝魯特及1984年、1988年奧運會報行國際安全專家任務。 社會的縮影 讀者會注意到,充斥驚人的意外事件。這些意外事件極端重要,因為它們教給學生們現實是怎麼回事。真實生活的意外事件,會讓學生熟悉各種的犯罪情節、增加警覺和增強求生的本能。 大學是社會的縮影、城市中的城市,犯罪和暴行即與四周社區相當。連續殺人、性侵犯和扣押人質,蔓延到全國的大學校園。強暴、搶劫、綁架、偷竊、打劫汽車和校園暴力,每天都發生在大專校園。 大專校園甚至也有集體屠殺;眾多的殺人犯不承認中立區。但是,大部分大學校園的屠殺,是由精神和情緒受困擾的學生造成的。這些學生難敵內心的惡魔,結合瘋狂的怒火和自動武器,為個人的失意怪罪、遷怒他人,聲稱他們「受夠了」,以犯下多重的兇殺案來發洩怒火。
社會團體工作
社會團體工作 本書為如何實施團體工作的專業書籍。作者以其紮實的理論知識,配合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如何以小團體為媒介,來協助案主成長,激發潛能,並帶來有意義改變。由於本書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技巧說明,可被廣泛地應用在助人專業的臨床工作中,是一本適合大學社會工作、教育、心理輔導等科系的教科書。 校閱者簡介 曾華源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社會學組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社會福利研究所研究 曾任/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常務監事(召集人) 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 現任/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兼系所主任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常務理事 譯者簡介 劉曉春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曾任/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縣綜合計畫研究員 台中市生命協會社會工作師 現任/東海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輔導老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張意真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學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 曾任/國泰綜合醫院社會工作師 台中榮總精神科社會工作師 現任/東海大學學生諮商中心輔導老師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兼任講師
危機處理全書(反暴力全書)
保護孩子 對天下的父母親而言,沒有什麼比保護子女安全更為重要的了。絕對沒有!當閱讀本書,會聆聽到三十萬名犯罪和意外事件被害人的吶喊。 今年,陌生人將誘拐美國五千名小孩。無數的孩子將遭到性虐待。超過一百萬以上的孩子,將在意外事件中,受傷或遇害。而,真相是,這些犯罪和意外事件,有九成絕對可以防止。 孩子會在每一處想像得到的地點遭到誘拐:公車站、學校、購物中心和遊樂場。 幼童性騷擾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它發生在家庭、學校和宗教社團。所有對幼童的性犯罪中,百分之八十是親戚或父母和孩童認識及信任的人幹的。雖然父母親忙著戒備陌生人,他們的孩子卻常被朋友、鄰居、老師、親戚或神職人員調戲。 作者簡介 小路易斯.密澤爾 美利堅大學碩士。前美國國務院特勤幹員,現任密澤爾公司總裁,該公司專精於訓練排除困難和犯罪與恐佈主義的防範。 密澤爾是業內權威人士,經常在各媒體發表精湛的見解,並在全球各地超過千場次有關恐佈主義犯罪的演講。他曾參與越戰,在烽火漫天的貝魯特及1984年、1988年奧運會報行國際安全專家任務。
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
善會及善堂是明清社會的新現象,它們不屬宗教團體,也不屬某一家族,而是由地方士紳商人等集資、管理的長期慈善機構。這些慈善組織興於十六世紀末期的明代,盛行於清代,甚至民初仍有不少傳統善堂仍在運作,本書研究重點則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的歷史。它們遍布全國,由清代各方志看來,幾乎全國各省均有,是清代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其重要性及社會意義是不容忽視的。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新現象,其中滲透了複雜而具體的文化因素,我們必須全面地了解此現象,不但從客觀的社會經濟角度去探索善堂的成因,也要從施善者的主觀角度去分析善堂的功能與性質,從而深入了解明清時代的社會文化。因此本書所要探討的問題之一,就是透過民間慈善組織發展的歷史,看社會經濟改變與價值改變的關係;另一課題是公共範圍的問題,並探討中國有無「福利國家」的傳統。 本書除追溯明清慈善組織的淵源,描述其組織型態、主要活動外,並探索這個新歷史現象與明清社會經濟及思想發展的關係。希望為明清社會描繪一幅較活潑的關係,糾正一般人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刻板概念。
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
老人長期照護 本書從老人福利、醫療福利以及社會工作等理念,探討老人長期照護的需求、政策與實務,並對其相關議題提出諸多剖析;更針對個案管理、現代老人社會工作方法、長期照護品質的控制與費用之約制,以及服務提供的多元化、私有化等有精湛的討論,不僅是相關科系師生的優良教材,亦是實務工作人員最佳的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