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文書撰寫範例:刑事編(精)
撰寫刑事書狀乃是相當需要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方能達到言簡意賅之效果,因此常常必須委託專業律師代為之,但遇有需要而又必須親自撰擬時,究竟應做哪些準備及如何撰寫呢?本書特針對一般常用書類及各種不同案由實務上常見之書狀,分別從告訴人、告訴代理人、被告、選任辯護人、自訴人、自訴代理人等刑事訴訟當事人及關係人角度書寫,很適合一般民眾及初涉法庭經驗之律師參考。
訴訟文書撰寫範例-行政救濟編
本書內容以案例為基礎,先簡要介紹案例事實,再以此事實為基礎,介紹各類書狀應備之法定要件及格式上之基本要求,使讀者有貼近實務的感覺。但個案中之法律主張或訴訟技巧,涉及較深之法律專業及實戰經驗,僅能稍作提示,難以詳述。故將案例所涉及之法條及相關實務見解一併臚列,使讀者得以自行做進一步之研究,適合一般民眾及初為法律實務工作者參考。
智慧財產權訴訟實戰
智慧財產權係以人類智慧經驗累積,並由國家法律賦予創設之新類型權利,故而國家為保障人力智慧經驗累積之成果,在符合一定法律要件之前提下,即賦予相當權能之保護,以利社會交易秩序之穩定以及鼓勵研發創新,而智慧財產權訴訟即係實踐前開權利保護之司法程序,無論就權利人之權利行使,或就被控侵權人之抗辯提出,均有充分瞭解智慧財產權訴訟之實體法令與程序規定之必要。 關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因為其與一般財產權的特性有諸多不同,為此,我國於2008年7月1日起將智慧財產權之訴訟從普通法院及一般訴訟程序中抽離,同時提供一強化保護智慧財產權之專業法院以及特殊訴訟制度,本書突破以往書籍僅限於理論與法條介紹之不足,依據智慧財產權訴訟之類型,進行實體法令解說、必備書狀要旨與範例介紹、輔以實務判解摘錄,以期深入淺出並以實例說明智慧財產權訴訟之精要,使讀者得以充分理解與運用智慧財產權訴訟以保障其權益。
刑事訴訟法:基礎理論與實務運用
本書內容基本上在於闡述刑事訴訟程序之基礎理論,並輔之以目前實務相關見解,至於相關之各家學說見解,國外立法例以及個人之看法等等,則見之於注釋之中,俾使讀者在學習刑事訴訟法之初得以聚焦,適合初習刑事訴訟法之人士閱讀。
行政訴訟實務法令彙編
本版新增修法規係收錄至102年1月30日總統正式公布之最新法規。本書特色本書輯錄現行重要法規逾67種,共分憲法、組織法規、行政法與法規命令三大項,資料豐富,攜帶方便,是準備國家考試及實務專業人士研習我國法律必備之六法工具書。
透視319(國際中文版)
《透視319:一個真相,一個台灣》2004年3月19日下午1點45分,兩顆子彈撼動台灣的民主,也撕裂台灣社會。真相迄今未明,疑點仍有爭議。到底陳義雄是否就是真凶?有無共犯?動機為何?國安為何如此離譜?有無自導自演?美國中情局真的知道真相?五年後的今天,專案小組與台南地檢署均已結案,但是立法院真相調查委員會以及大多數社會大眾仍不相信官方說法。透過319當事人對於事發經過的完整憶述,以及監察院、刑事局專案小組報告、台南地檢署不起訴處分書、二屆真相調查委員會報告摘要的研究,前副總統呂秀蓮對於319槍擊案有精闢深入的解析。精采內容,不容錯過:陳義雄是自殺或是他殺?陳義雄真是黃衣禿頭男?二彈一槍或兩彈兩槍?槍彈是不是唐守義的?離譜的國安勤務!阿扁自導自演?CIA早已得知真相?誰槍擊誰?本書特色由呂副總統從各家調查報告的資料比對出來有七大疑點,其中包括李昌鈺錯了,陳義雄非真凶,希望死人也有人權,提出他的看法。掃除民主夢厭,還原319真相319那兩顆子彈到底是誰射擊的?槍擊目標是陳水扁或是呂秀蓮?真相只有一個,台灣也只有一個。台灣必須是藍天綠地,團結和諧的台灣!沒有真相,也就沒有民主團結的台灣。民主應該誠實,死人也有人權。319槍擊目標呂秀蓮,案發第一時間憶述,並針對四大調查報告作深入的分析,挑戰李昌鈺報告,釐清關鍵疑點。本書將顛覆你對319槍擊案的看法!
陪審團:人民當家做主的審判制度
陪審團(Jury)制度起源於英國,後來在美國發揚光大,成為當前美國民主的主要特色。簡單來說,這項制度就是從平民百姓中選出12人為陪審員,由他們謹慎聽取訴訟兩造證詞,並經過詳細的評議討論,最後做出全體一致的判決。陪審團制背後的精神,與我們所熟悉的法官高高在上的審判制度截然不同,它預設:所有的權力,包括執政者、法官、檢察官及立法者,都會貪污腐化,都會打擊異己政敵,都會有視野偏狹的情況,因此,惟有人民所組成的陪審團才能真正保護人民,監督制衡各種權力,並在個別案件中融入不同背景者的文化與價值。陪審團制度已在英美等民主先進國家實施超過六百年,回顧其實際運作經驗,確實可見它發揮了保護人權的重大作用。本書詳述英國宗教自由的威廉.潘案、美國言論出版自由的仁格案、政治打壓追訴的艾倫案、戒嚴令過於氾濫的米力根案,以及種族歧視的鄧肯案等等,清楚點出獨立於政府的陪審團如何保護人民的基本權利,讓公民得以反抗行政當局的欺壓剝削,遏止檢察官、法官的濫訴亂判,並抵制立法者所通過的不當惡法。本書在精要介紹西方陪審團制度的起源、發展歷史及重要案例的過程中,著重於啟發讀者的問題意識,讓讀者知道陪審團制度的各項運作規則,如獨立於大陪審團的小陪審團、無條件剔除權、陪審員詢問等,是為了應付哪些問題而逐一發展出來的。上述歷史考察的啟發,讓我們在檢驗台灣司法現狀時有了全新的看法,原來當前國人詬病的「貪污法官檢察官」、「恐龍法官檢察官」、「打手法官檢察官」,全在兩、三百年前的美國就出現過,它們的病根同是未受監督制衡的濫權或擴權,而最後的藥方都是獨立運作的陪審團制度……
訴訟文書撰寫範例:刑事編(精)
撰寫刑事書狀乃是相當需要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方能達到言簡意賅之效果,因此常常必須委託專業律師代為之,但遇有需要而又必須親自撰擬時,究竟應做哪些準備及如何撰寫呢?本書特針對一般常用書類及各種不同案由實務上常見之書狀,分別從告訴人、告訴代理人、被告、選任辯護人、自訴人、自訴代理人等刑事訴訟當事人及關係人角度書寫,很適合一般民眾及初涉法庭經驗之律師參考。
一口讀通刑事訴訟法
人世雜遝,縱以敦厚、誠信獨善其身,亦難保沒有暴戾、欺詐、栽贓等禍事臨頭,一旦沾惹刑事官非,或遭檢警人員無故搜索、扣押、羈留……之對待,你該如何證明一身清白?爭取應有權益? 了解《刑事訴訟法》,才能讓你避開「無知」的操弄,轉危為安、攻守有據。本書以實際案例,教你短時間看懂《刑事訴訟法》,保命防身、維護公義,操之在己!本書特色 1.人性化、高度人權維護的刑事訴訟程序,已成為現代國民最基本與自救救人的葵花寶典。本書擷精取華,將浩繁瑣細的《刑事訴訟法》,以淺顯的案例,教讀者一步步學會自保之道。 2.一篇一概念,讀者可斟酌個人時間與需求,直接按題尋答。
新白話六法:刑事訴訟法
法律用語的艱澀難懂足以使一般民眾望而生怯,並阻礙法治教育的推廣普及,因此本書透過較為平易通順的文字解釋刑事訴訟法,使法律「平民化」;並運用較為充足的篇幅,對於刑事訴訟法及其重要理論、制度進行完整闡述,以供欲進一步研習的讀者入門之用。本書特色 將刑事訴訟法此一法規,以簡易白話的方式,逐條說明其意義,並輔以實例說明,以利讀者盡快了解相關法條內容。
刑事訴訟法論 (下)
本書理論與實務並重,除就各立法例及理論的予敘述外,全書依照現行刑事訴訟法條文編列順序,綜合而為闡述。對於法條之釋義,力求詳盡明確,並以判例解釋予以補充。意義難明者,更以實例說明之。對於法條與判解,在理論或實務適用上有疑義之處,著者亦就其個人所見加以評述,以供法學界司法人士之研究。全書約六十七萬字,內容豐富、法理精深、見解明達,實為研究刑事訴訟法學之鉅著。
法官不吐不快的內心話
法官在陳述判決理由後說到:「判你死刑是不得已。對我而言,實在希望你盡可能地活得久一點。」乍聽之下這段話是有些矛盾,但再繼續聽下去,法官說到:「然後在有生之年不斷地向遺族謝罪。」事件是因被告欲槍殺同一幫派的組長,卻不小心將槍口朝外,亂槍射殺了店外路過的普通老百姓而起。法官最後以黑幫份子特有的人命輕視論,判決被告死刑,於陳述理由後,說出了上述的那段話。其實書中有很多案件是法官的說教和作者心得。書中欲表達更多的其實是判決背後法官的思維,和無論是作者或法官對法律現狀的不滿。本書吸引一般讀者的應該是各個案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就像現今的八卦社會新聞一般迅速抓住眾人目光,讓一般沒有辦法進入法庭旁聽的我們有個機會體會裡面所上演的種種戲碼。但比注重時效性、卻缺少深度的的社會新聞多了些對法的解說,和加重法官這個角色於情理面的戲份。本書同樣也適合對法律有興趣和研讀法律的一般讀者閱讀。每一則案例都有一個醒目的標題,點出這一則判例的主題,看了標題之後會令人莞爾一笑。其實法官並不是我們所想像中那樣的嚴肅,反而是從話中可以感受到法官人性化的一面。從此書可以看出,法官對於社會上所發生的案件,並非只從法律的觀點來看,也多了點閱讀上的樂趣。本書特色:「死刑是不得已的,對我來說,你最好給我活久一點」(在宣判死刑之後)。如果認為法官只是宣讀乾燥無味的判決書,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判決書有無聊的,有深入的,也有說教的。在同一案件上很快做出數個判決方能獲得賞識的世界裡,亦有將六法全書置於身旁,不在乎前途,才開始講話的法官。本書是蒐集法庭上充滿個性、直接發自口中、日本首見的語錄集。如果讀了這本書,成為陪審員也是指日可待的!
辯護人論
基於公平程序原則(das faire Verfahren),「被告在刑事訴訟程序當中具有辯護權」,獲得一致地肯定。為了保障這個權利可以被有效地實行,我國刑事訴訟法採取了辯護制度的設計,並且為此設置了具有程序參與人地位的辯護人。本書在方法上,主要想從辯護人的功能做出發,深入探討在刑事訴訟法的意義底下辯護人權利的內涵,同時,透過辯護人與刑事訴追機關,以及與被告之間關係的描述,加上辯護人對於程序參與的進場和退場機制的討論;刻畫辯護人任務的剖面及辯護行為的內容,然後以此來確立辯護人在刑事訴訟程序當中的地位。有興趣針對辯護人這個主題進行體系性掌握者,或是因為從事實務工作,有心在有效辯護和有效率刑事訴追之間尋求利益衡量時的平衡點者,可以在本書裡獲得各自不同面向針對解決對策需求的切實滿足。
改良是的證據法則與刑事訴訟
自從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朝向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修正後,我國的刑事證據法也相對應地出現了某種程度的改良。其中最重要地,應該是採行了英美式的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為能正確理解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之意義與功能,本書除探討其在英美法域的沿革歷程外,更進一步自比較法的觀點分析探討傳聞法則與證據排除法則在我國法制中應有的意義。此外,由於刑事訴訟程序乃實現國家刑罰權的過程,關於刑罰權規定本身如何影響刑事訴訟程序的進行,也就是程序法與實體法如何交錯的領域,亦為刑事訴訟程序在調整變動時,首先應探究的議題。鑑於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主義有賴律師協助被告始得順利推動,且法庭活動之記錄為被告資訊取得權之重要基礎,當被告未指定辯護人時,法院究應如何履行其照護義務,法院應如何製作法庭記錄,亦與改良式的當事人進行主義成效之良窳,有著密切的關連。本書除探討源自證據法則如何取捨證據之議題外,針對與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相關的刑事訴訟制度,亦將一併予以探討。
瘦的和解勝過胖的訴訟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民事訴訟上和解的概念、法院的調解、鄉鎮市解及目前其他裁判外的替代性解決糾紛機制,作一系列、扼要的介紹:並以多樣日常生活事件為例,加以分篇套用、說明。只要一書在手,用心研讀,你也可以心領神會,舉一反三,從容面對與他人之間的糾紛或衝突。
辯方證人
伯納多 皮加諾,一位羅馬天主教的神父,曾經被七位目擊證人宣誓指認,就是連續持械搶劫的凶手,但後來檢方撤回控訴,因為真凶克勞舍出面坦承犯罪。克勞舍說,他沒有早點出面,是因他原本以為皮加諾神父不會有事。 本書取材自羅芙托斯以專家證人身份參與審判的八個真實案例,藉由現實生活中的法庭劇,闡明心理學,尤其是有關記憶、心理學的研究心得。故事內容是根據實際個案的審判筆錄、警方報告、新聞報導等書面紀錄,並且與證人、被告、檢方、辯護律師、陪審員等訪談後所寫成。刑事審判,往往牽涉到被告的生與死、自由或監禁,被告有罪、無罪的關鍵則往往繫於證人,尤其是目擊證人的證詞。證人的證詞可信嗎? 這幾乎是許多刑事審判的核心問題。但是,在心理學深入研究以前,我們對於證人的認知與記憶程序,卻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本書中,羅芙托斯充分流露出她悲天憫人的人道理想,筆鋒常帶感情,在每個案例中,讀者都可以感受到她對無辜者的關懷、對司法正義的失望、對沉冤待雪的焦躁、對於真相的懷疑,以及案情峰迴路轉的期待。這本書不只是專業的法庭科學報告,也是一本人道關懷的好書。
刑事上訴再審理申書撰寫範例
上訴與再審為刑事訴訟案件之救濟程序,與被告利益息息相關,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由職權進行主義修正為當事人進行主義,進入交互詰問時代,最高法院成為嚴格的法律審,上訴與再審理由書之撰寫面臨最嚴格的門檻標準,本書除將判決違背法令事由系統化,並選輯有關再審裁定與判決,依法條順序歸類評釋,完整呈現刑事上訴及再審實務之現狀,實為撰狀者之案頭良書。
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精)
基於有權利即有救濟之原則,藉司法救濟,保障人民權益及國家行政權之合法行使。新修正之行政訴訟法,審級、訴訟種類、訴訟程序等皆有重大變更,部分準用民事訴訟法規定之條文,亦因民事訴訟法之大幅修正,致實務上發生如何準用之困擾。本書就現行行政訴訟法,依法條編章順序,作有系統之詮譯。行文力求簡潔,舉例務求明確。使學習行政訴訟法者,得有清晰之概念。各編章始於導論介紹,繼之立法沿革、外國立法例、立法目的及內容解析。除對條文之基本概念解說明確,闡釋其立法旨趣,並比較各國立法例,得以徹底了解行政訴訟法之概念形成及體系架構。
訴願法與訴願程序解說
本書共分八章,主要內容有訴願的主體、訴願的原因及標的、訴願的種類、訴願的管轄、訴願的期(間)限、訴願程序與程序的基本原則、對於未確定的訴願決定不服的救濟方法—行政訴訟、對於確定的訴願決定不服的救濟方法—再審等內容。書後附錄並附上新、舊訴願法讓讀者易於比較、對照,是一本能鉅細彌遺的實務性訴願法專書
民事訴訟法修訂資料彙編
現行民事訴訟法自民國19年公布以來,多年來並沒有做過重大變革,民國八十八年四月司法院函請立法院審議「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民國八十九年元月十五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九日總統公布。就現行民事訴訟法共修正一百零二條、增訂二十三條、刪除三條。修正重點為便利當事人使用訴訟制度、預防紛爭的發生或擴大、擴大訴訟制度解決紛爭的功能、促使訴訟妥適進行、疏減訟源、第三審採行律師強制代理制度。本彙編收錄相關資料以供參考研究之用。
科學辦案的現場
科學辦案 須藤武雄是日本當代法醫極負盛名的權威,他在毛髮方面獨一無二的鑽研與心得,堪稱無出其右。 《科學辦案的現場》一書擴大科學偵查的領域,分別從指紋、血型、毛髮、測謊器、重疊法、復顏法、法齒學、聲紋八個不同領域,展現從命案現場到破案的繁複精密過程,這種由點、線、面集合各部門專家分工合作通心協力的團隊作業,終能使元兇最後在鐵證如山的定讞下俯首認罪。 本書是打擊罪犯,令智慧型、狡黠無比的歹徒心驚膽寒的警世實錄。 作者簡介 須藤武雄 1917年出生於日本群馬縣。畢業於立蠶絲學校,初進內政部服務。二次大戰後任職於科學研究所。曾師事法醫名家古種基、淺田一,得其指導栽培。先後擔任主任研究官,法醫第一研究所所長等要職。在長達48年公職期間,累積許多寶貴的辦案經驗,偵破無數高難度的奇案,獲頒理學博士。他在毛髮方面獨到的心得與研究,更使他成為此一領域的權威。著作多種,紀錄破案經委,獲極高評價,作品身受讀者歡迎。
刑事訴訟與正當之法律程序
作者簡介 ◎陳運財 日本神戶大學法學博士。 東海大學法律系暨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刑事訴訟導覽 最近幾年,刑事訴訟修正的腳步快得令人目眩,究竟刑事訴訟法將來應朝何方修正,頗值得關切。本書試圖以憲法第八條「正當法律程序」作為刑事訴訟法之指導理念,以此一憲法精神為基礎,架構刑事程序應有的型態與內涵。 本書分為三篇共十章,第一篇分別以釋字第三八四、三九二及四三六號解釋為素材,總論性地探討正當法律程序在刑事訴訟法上所要求的內容。第二、三篇則具體檢討偵查之基本原則,並參酌八十六年底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條正的立法文獻,對新修正的羈押制度、訊問程序及緘默權之保障等相關條文,做詳實的解釋及剖析。 對關心人權保障、偵查法制及刑事訴訟修正方向的人而言,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深度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