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為何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國際語言學權威克里斯托解析英語如何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語言,又是否會因AI崛起而式微?
全球語言學權威、《劍橋英語百科全書》主筆克里斯托,告訴你英語如何能在短短50年間成為全球最強勢的語言。 ◎ 美國英語協會指定必讀,討論英語全球發展的語言研究經典。◎ 台灣即將邁入「雙語政策」必備參考書◎ 2025全新收錄「論AI」篇章◎ 作者為大英帝國勳章得主、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英國文化協會傑出成就獎得主。◎《劍橋英語百科全書》作者、權威語言學家告訴你英語崛起的關鍵因素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這個說法無所不在,而且太過理所當然,我們很少會去思索這個現象的成因。我們可以在國際新聞中聽到各國領袖都說英語,在世界各國隨處可見英語標誌和廣告,旅館或餐廳都通英語,也會提供一份英文菜單。 但是,把英語當作母語的國家並非全球最多,世界上甚至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完全不使用英語。那麼說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到底是什麼意思? 世界通用語言如何形成? 世界通用語言的形成,有兩個主要條件。首先,有許多國家將此種語言定為官方語言,並在政府及教育體系中當成溝通媒介。其次,該語言在許多國家的外語教學中擁有優先順序。 此外傳播與運輸科技的進步,讓國際學術和商業團體對世界通用語言的需求更為迫切。多國人士共同參與的複雜交流,唯有使用共同語言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這種直接的溝通需求也促成了世界通用語言成長的環境。為什麼是英語,而不是其他語言? 一種語言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和文法特性與文化偉大程度完全無關,而是由該語言使用者的政治力量來決定,再由靠經濟強國的力量維持並擴展。二十世界初期,經濟的發展以全球性的規模運作、例如國際行銷及廣告的劇增、學術及高等教育升級的國際研究環境,幾乎是單方面透過新美國經濟強權促進並維持的。 此外,英語系國家對外國政府的語言教學政策提供最多財務、媒體及高等教育機構方面的資源,使非英語使用者在工作與國際交流中漸居劣勢。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則自然而然在世界上取得有力的地位。 英語未來能維持現在這種地位嗎? 英語在全球的擴散,以及對其他語言的影響,這兩者的關聯,在近年引起激烈的爭論。作者也提出英語在全球普及所造成的在地語言和文化問題,例如弱勢語言被淘汰,導致特殊的民族文化整個消失,或各族群母語遭受外來語破壞,導致年輕人對自我文化的認同低落等。最後就全球的現況,探討語言發展的未來,提出種種可能與展望,例如抗拒英語的潮流、英語分裂的可能、新英語的產生等。 AI在今日戲劇化的進展,令完全不懂彼此語言的人可能用母語直接彼此交流,是否會降低世界通用語言的的需求,導致未來人們完全不需要學習世界通用語言?這將是當下的我們亟欲獲得解答的問題。專業推薦呂佳蓉(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副教授)謝舒凱(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鍾曉芳(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教授、台灣語言學學會第13屆理事長、國際語言學組織常設委員大會台灣代表)
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二版)
同一個英文字,在大西洋兩岸說出來的效果,竟然天差地遠? 究竟誰講的才是「道地」英語?又是誰「污染」了語言正統? 單字、片語、慣用句,處處蘊藏英/美語間的傲慢與偏見, 以語言為鏡,最能體會英/美文化間的愛恨情仇 【具體而微的迷你文化史】╳【旅外人士的求生指南】 【英/美語學習者的教戰守策】╳【寫給英/美文化愛好者的情書】& Quite──小小的副詞修飾語有巨大的殺傷力,時而令人心碎,時而使留學生考試落榜、害跨國求職者失業…… Sorry──這個字眼英國人平均一輩子要講一百九十萬次,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調和說法,卻只有一種是真的表示「對不起」?! ◆ 不論在文化上或氣質上,英國人其實都更近似日本人,而不像「同文同種」的美國人? ◆ 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說起話來其實不像在演《唐頓莊園》,反而比較像毒販? ◆ 「OK」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又是如何代表了一種美式生活哲學? ◆ 哪個髒字堪稱是粗話界的黑色小禮服,既經典又百搭,英美兩國通吃? ◆ 會讓英美國民共同蹙起眉頭、避之唯恐不及的,又是哪個字眼呢? 當自由女神撞上大笨鐘,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哈利波特》的套頭毛線衣(jumpers)和比司吉(biscuits),到了美國就成了毛衣(sweater)和曲奇餅乾(cookies),而美國人所發音的「cheers」總是令英國人聽了渾身不舒服,但英美語中間的差異,就僅止於拼字和發音的不同嗎?英美文化之間的隔閡,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深!甚至直到十九世紀,都還有人擔心這兩個國家有一天會喪失彼此溝通的能力,韋氏(Webster)英語大字典的編纂人韋伯斯特甚至曾預言英語和美語會像德語和荷蘭語那樣漸行漸遠,所幸並沒有發生,而英/美語每一個表象上的差異,其實都是一扇窗,可以讓我們深入探索兩國歷史和迷人的文化。 無論是哪種讀者—— ✓ 必須與英美人士溝通,想避免「語言事故」發生 ✓ 是戀英癖或戀美癖患者,想尋求治療或加重病情 ✓ 渴望破除或印證自己的英美刻板印象 ✓ 熱愛語言,對遣詞用字的精確性有強迫症 都將因自己對英美文化的誤解暗暗心驚、也會為兩國人對彼此的各種傲慢與偏見捧腹大笑,更將走上一趟淋漓盡致的英美文化之旅。 資深文化人艾琳.莫爾親身經歷英美文化之間的衝擊並貼身觀察兩種語言的激盪,她潛心鑽研語言如何表現出使用者的特質及其背後的成因,道盡英/美語之間的愛恨情仇。本書共三十一個章節,每章都以一個在文化差異上別具深義的單字出發,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探討飲食、階級、健康、婚姻、性別、職場、教育……等諸多層面,內容機智詼諧,深具洞察力。 &
發現英語
英語從西元五世紀發展到現在,歷經一千五百多年的演變,吸收來自法語、拉丁語等許多語言的因素,可說是最多采多姿的語言,內容豐富。本書從語言學與歷史文化的角度檢視英語各種現象的來龍去脈,包括語音變化,新詞構成,詞彙關係,綜合語及分析語的演變,文字結構,詞典使用等,使讀者進一步了解英語。 & 英語裡的一些特殊現象,例如woman的複數women同樣的“o”發音卻不同;busy, bury的“u”發音也不同;wife的複數形是wives,而chief的複數形卻是chiefs;number有b而 numeral卻沒有 b;island的“s”沒發音;noble 的反義詞為什麼是ignoble;為什麼不定冠詞在子音前用a,在母音前用an;love, son為什麼母音拼成“o”?在本書裡都提供了詳盡說明。 && & 整體而言,英語是從綜合語朝向分析語發展的語言,本書對這個發展傾向也做了一些討論,並闡述這種發展傾向產生的一些結果,例如形容詞比較級more與最高級most的使用,助動詞do的發展等。本書最後一章「英語詞典」除了介紹常用的詞典之外,還介紹詞典的網路資源,包含一些可以下載的詞典電子檔,例如《KK發音詞典》。 本書從語言學角度觀察英語的各種現象,尤其是一些特殊現象形成的原因,是一本老師、學生都應擁有的入門及永久收藏的參考書籍。英語是個很特殊的語言,它的語音、字詞結構及文法都有規則,然而幾乎每條規則都有例外,弄得學習者常會很困擾。作者以剝絲抽繭的方式從歷史及時代的演變、語言的接觸、借字和印刷術的發明等因素,把這些演變以清楚的脈絡整理出來,道出其中奧妙的真相,讓讀者有「原來如此」之嘆。――施玉惠(台師大英語系前系主任、文學院院長) 王旭教授 《發現英語》&&& 想在英文上更上一層樓的讀者必讀 許多人花費不少時間、精力鑽研文法,卻往往不知英語所呈現的各種現象風貌背後的根源。其實只要好好讀一下王旭教授《發現英語》,許多問題如「詞彙構成」、「新詞的構成方式」、「實義詞和功能詞」、「不規則複數形」、「不規則動詞」、「比較級與最高級」、「不規則的拼音」都可以用更科學的方式去理解,舉一而反三。本書透過許多實例,讓讀者對某些英語的特殊現象能深入了解其來龍去脈,譬如英文原來只有23個字母,而u、v、w是同一來源,因此讀者如果看到歷史悠久的大學建築上的University是Vniversity,就不會大驚小怪了。――蘇正隆(台灣翻譯學會前理事長、台師大翻譯所副教授)
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
【具體而微的迷你文化史】╳【旅外人士的生存指南】 【英/美語學習者的教戰守策】╳【寫給英/美文化愛好者的情書】 & ★暢銷逾百萬冊語文書《教唆熊貓開槍的「,」》作者琳恩.特魯斯,撰寫序言,盛情推薦! ◆英國人不論在文化上或氣質上,其實都更像日本人,而不是美國人? ◆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說起話來其實不像《唐頓莊園》,還比較像毒販? ◆OK這個字,是如何代表了一種美式生活哲學? ◆美國人對哪個字上了癮、又愛又怕? ◆會讓英美兩國人共同蹙起眉頭、避之唯恐不及的,又是哪個字眼呢? ◆Quite這個小小的副詞修飾語能有多大的殺傷力?它是怎麼造成求職者失業,甚至讓許多人心碎傷感? ◆英國人平均一輩子要講一百九十萬次的抱歉,這個字就有十幾種不同的語調和說法,其中只有一種是真的表示『對不起』? 當自由女神撞上大笨鐘,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哈利波特》的套頭毛線衣(jumpers)和比司奇(biscuits),到了美國就成了毛衣(sweater)和曲奇餅乾(cookies),而美國人所發音的「cheers」總是令英國人聽了渾身不舒服,但英美語中間的差異,就僅止於拼字和發音的不同嗎?英美文化之間的隔閡,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要深!甚至直到十九世紀,都還有人擔心這兩個國家有一天會喪失彼此溝通的能力,韋氏(Webster)英語大字典的編攥人韋伯斯特甚至曾預言英語和美語會像德語和荷蘭語那樣漸行漸遠,所幸並沒有發生,而英/美語每一個表象上的差異,其實都是一扇窗,可以讓我們深入探索兩國歷史和迷人的文化。 作者艾琳.莫爾成長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從小就是英國文化迷,曾任職於美國知名出版社,專門引介英書,而遠嫁英國之後又親身經歷了英美文化之間的衝擊並貼身觀察兩種語言之間的激盪,她探索語言如何表現出使用者的特質及其背後的成因,道盡英語/美語之間的愛恨情仇。本書共有三十一個章節,每章都以一個單字出發,旁徵博引、深入淺出探討飲食、階級、婚姻、性別、教育……諸多層面,內容機智詼諧,深具洞察力。 無論是哪種讀者—— ✓必須與英美人士溝通,想避免「語言事故」發生 ✓是戀英癖或戀美癖患者,想尋求治療或加重病情 ✓渴望破除或印證自己的英美刻板印象 ✓熱愛語言,對遣詞用字有潔癖 都將因自己對英美文化的誤解暗暗心驚、也會為兩國人對彼此的各種傲慢與偏見捧腹大笑,更將走上一趟淋漓盡致的英美文化之旅。
OK正傳
YOU KNOW,我就是傳主,我就是「OK」本人-全地球每天被用上1,000,000,000回的字,OK?這麼簡單的兩個字母,其實蘊藏著一段你想像不到,趣味、豐富的歷史!陰柔的O加 陽剛的 K,這就是「OK」的外觀,這個字如此重要,但又毫不起眼,它是美式英語發展史中,最驚人的發明。關於它的出身,有許多傳言,從印地安語、法語、德語……,大家都說OK是出於自己的語言。它曾是誤拼的錯字,嘲諷的用詞,粗人的口語,後來,卻連海明威、錢德勒、卡波提、馮內果等大作家都愛它。且看「OK」這個本不該誕生、不該長命的字,如何從一則報上的笑話,變身為全球通用的明星單字,甚至是你我的人生處世哲學!地球上第一本「OK」的傳記《OK正傳》趣味影片:http://youtu.be/B74EANWQmKU
A New Perspective on English Vowels: Bridging the Pronunciation Gap betwee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
This book has provided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strongly support the two assumptions I made in Chapter One. First, the findings support that all vowels, tense or lax, have to travel in the speaker’s oral tract...
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
雖說當今學者咸以為魔幻現實主義已經不再只是隸屬拉丁美洲,而是一種全球化的國際論述,我們不該忘記,魔幻現實主義之於拉美的特殊本土意義才是啟發後現代與後殖民學者的根源,這也是我們認識魔幻現實主義在台灣所必須關照的背景基礎。特別是在台灣的學術研究中,對於魔幻現實主義的定義、淵源等相關知識,大多是援引中國大陸的翻譯或編輯,往往陷於去脈絡化的截取。檢視魔幻現實主義在拉美的本土化過程之後,將進入本研究的重心,也就是要處理臺灣文學的應用。相較於魔幻現實主義在歐洲與拉美所建立的批判精神,在台灣,我們將可以得到怎樣的理解?或者說,八0年代臺灣政治的轉型,使得文學創作者用多元化的形式呈現當代文化場域的軌跡。在此延燒的魔幻現實主義熱潮只是一種文學形式的表達,抑或潛藏對於某種集體意識下的批判?
Contrastive Research &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Revised Edition)
This book is an up-to-date introduction and guide to crosslinguistic studies and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SLLT) related to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 provides a scholarly and well-illustrated theoretic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which is ess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ntrastive analysis and crosslinguistics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book analyzes important syntactic patterns from various linguistics levels and comments on previous studies with new empirical data which come from qualitative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s...
語言學簡史 4/e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sitics)
該書以歐洲語言學的發展為主線,兼述古印度、古代中國、阿拉伯,和猶太語言科學的重要成果,全面論述了語言學從古希臘到現代的發展。 而其特點是扼要、概括、脈絡清楚,因此最適合研究生和大學本科生的教材。
漢語十論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s
This collection of ten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apart from the editor's own contribution,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The topics have been personally chosen and the texts written by the contributors working in China.
Semiotics and Linguistics
* 站上少量銷售。Semiotics and Linguistics broaden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ety of bot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analysis. It will be widely welcomed by students and scholars of Linguistics, Semio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its engaging style also makes it enjoyable reading for all those with an interest in language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