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增修版)
1993年10 月在湖北省荊門縣附近挖掘的郭店楚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簡,經過整理後,發現有數十種先秦的思想文獻,這批重要的文獻資料己編成為〔郭店楚墓〕一書,由文物出版社在1998年5月出版。其中包括全部竹簡的圖片與釋文。〔郭店楚墓竹簡〕一書,整理出的古籍有道家的著作二種,其餘多為儒家著作。由於出土的楚墓己多次被盜而遭受破壞,隨葬品己非原貌,竹簡顯然有部分的殘失。〔郭店楚墓竹簡〕中對應今本〔老子〕的三種資料,分別編為〔老子.甲本〕、〔老子.乙本〕與〔老子.丙本〕。在 帛書與竹簡〔老子〕出土後,我們確實對於〔老子〕資料的形成有了不同於過去傳統的看法。雖然,由於竹簡〔老子〕的殘失,我們不能看到這個較古本的全貌,並 且,就現存的資料來看,竹簡〔老子〕似乎並非完善的文本。其中有多處的誤字與脫文。全部71枚的竹簡中,就有20餘簡出現錯,比例未嘗不高。但就其抄寫的 形與內容,卻引發我們更多的想像空間與方向。本書是對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的一種初步探討。試圖在其與帛書或通行本的比較中,發現它 可能具有的意義。我們目前得到的看法是:透過竹簡〔老子〕的研究,我們似乎要將”老子”、老子與〔老子〕三者不同的意含,加以明確的分辨。”老子”代表一 種思潮的發展,它與〔老子〕資料的產生有關。老子是形成〔老子〕思想的一個重要關鍵人物,他確有其人。而〔老子〕卻指對此種思潮資料編輯的思想文獻。本書就是針對這樣的論點提出了六點的意見,本書是目前海內外唯一針對郭店竹簡老子加以釋析與研究的專書。也希望這樣的一本書對能對國內外的學者有所俾益。
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
委婉語言是現代社會交際中大量使用的一種策略,如果使用得當,將能發揮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作者從社會語言學和文化語言學探討中國文化對華語的表達形式與方法產生之特點與影響。 & 其中由避諱體現的是歷史傳統,而禁忌和委婉表現即為這種傳統貫通古今的流程。 & 本書資料詳實,雅俗共賞,並提供當代大陸社會的語言背景,以期透過語言瞭解大陸社會風情。
中國文字結構說彙
本書的主旨是討論文言文文法。 & 中國人向來為文不言法。文法是西來之物,是由西文俗成約定的規矩中歸納出來的。歐西語文屬印歐語系是一種折音的語文 (inflected),中國語文是屬漢藏語系是不折音的。不但如此,中國是創造文字的民族,所以自古有言又有文,西歐自古全是有言無文的民族,到了中世 紀才借用別族的拼音字母記言而成文,自然全是白話文。 中國自古言文分裂,言是言,文是文。木朝以來也有時記言成文,因此言文分裂化為兩體文字,即 白話與文言。這去以西法治中文往往文言白話混為一談。 & 一半是把折音的語言的語法加於不折音的白話之上,一半是把西洋記言成文中的文法加於西洋從來不曾有 的、與語言獨立的傳訊系統(即文言文)之上。本書由這一種觀點來討論文言文文法,所以才由方塊字的原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