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
什麼是地方?地方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基本概念,甚至可以說人文地理學就是地方的研究。但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包裹於常識裡面的字眼,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兩者的交纏使得這個名詞充滿了魅力。你搬進宿舍裡,貼上海報,在桌上放一些書,等等。然後,這個空間就變成了你的「地方」。北緯40.46度、西經73.58度,對你可能沒什麼意義,但如果我們知道那指的是什麼「地方」,感受可能就大不相同。以「地方」來說,那是:美國911事件,紐約曼哈頓被炸掉的雙子星大樓的所在地。 本書使用新聞、流行文化和日常生活實例解釋抽象概念,追溯1950年代以來「地方」概念的發展,思考人與地方如何產生情感聯繫,我們如何認同、記憶、想像某個地方,又如何排斥某些元素進入「我們的」地方,並思索「地方特色」是否因為全球化的席捲而消失殆盡。
彩券、博彩與公益:公益彩券篇
本書是「彩券、博彩與公益」一系列叢書之一,出版本書主要目的是希望把作者多年來鑽研和參與台灣公益彩券的規劃和研究成果做一完成的綜整,畢竟在台灣從事此項彩券專業領域研究的人員非常稀少,作者算是最早也是最長時間研究公益彩券的台灣學者,舉凡所有關於政府部門在彩券發行的政策規劃和建議、國外彩券的參訪與交流、各類型國內外彩券研討會的發表、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多次公益彩券發行機構的遴選、彩券文章的發表,作者幾乎無役不與,也因此實有必要把人生畢生研究公益彩券的成果和心得保存下來,為台灣社會留下一些難得的彩券的資料,以供後續有興趣於彩券研究的人士參考。 作者研究彩券和政府發行彩券主要的初衷和動機,就在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這也就是為什麼彩券發行與公益是可以畫等號的連結關係。把作者所從事「公益彩券發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做一完整的整理,一方面可提供未來研究者完整的史料,一方面對於從事公益彩券業務的政府官員、發行機構的員工、從事公益彩券事業的各個公司行號,均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彩券、博彩與公益:運動彩券篇
本書是「彩券、博彩與公益」一系列叢書之一,出版本書主要目的是希望把作者多年來鑽研和參與台灣運動彩券的規劃和研究成果做一完成的綜整,畢竟在台灣從事此項彩券專業領域研究的人員非常稀少,作者算是最早也是最長時間研究運動彩券的台灣學者,舉凡所有關於政府部門在運動彩券發行的政策規劃和建議、國外運動彩券的參訪與交流、各類型國內外運動彩券研討會的發表、國內外媒體的採訪、多次運動彩券發行機構的遴選、運動彩券文章的發表,作者幾乎無役不與,也因此實有必要把人生畢生研究運動彩券的成果和心得保存下來,為台灣社會留下一些難得的運動彩券的資料,以供後續有興趣於運動彩券研究的人士參考,因此為現在和未來的研究運動彩券的人員,提供台灣運動彩券發行的過去和現在所有重要史料,非常具有意義。
加拿大物業投資必勝讀本
自 2008 年雷曼兄弟事件後,許多以往喜歡投資較高風險產品的投資者,都轉向投資低風險產品,例如債券及房地產等。 「磚頭」一向是華人最喜歡投資的工具,香港房地產從 2009 到 2012 年短短 3 年間升了差不多一倍。然後,全球各國不停地「放水」,英國、澳洲及日本樓價都漲個不停。來到 2016 年的現在,還有哪一個國家值得我們投資呢? 回顧多個國家,以 Top-Down 方式來分析,考慮過宏觀市況、空置率、人口增長及按揭等因素,確定加拿大是最好的投資地區。本書就是根據這幾點,針對沒有加拿大物業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討論及講解。 海外物業投資專家分享必勝心法, 讓萬里外的加拿大樓,為港人賺取豐碩回報! 現時香港樓市升溫至「癲狂」水平,投資門檻高得不可思議,故近年潮興攻略海外樓市,而綜觀世界各大發展優良、整體和平穩定的國家,樓市亦不斷上漲。不過,原來「加拿大樓」仍然玩得過,而且相對而言更是「極抵玩」! 看過這本書,讀者會發現原來要靠物業投資,年賺逾 8%、足以跑贏大市的現金回報,並不是夢!而且在可預期未來,價值升勢並未見停。 又會發現,原來輕輕鬆鬆毋須飛赴當地,也能在加拿大置業,而且更可擁有永久業權,毋須怕有任何年期「大限」。 同時,買新屋竟然可以如同買電器一樣,由發展商提供保養,而且更是超長的 7 年期保養計劃;甚至可以使用逆向按揭,讓「層樓供養番你」,較年長的朋友一定要知!
GABEE.學:咖啡大師林東源的串連點思考,從台灣咖啡冠軍到百年品牌經營,用咖啡魂連接全世界
麥浩斯~IDEALBUSINESS內容簡介&& &堅持作對的事,全世界都會幫你﹗ 每日一包咖啡豆的拋擲,20shot的浪費 專注在半徑一公尺的吧檯 LG、SONY、mini cooper、海尼根、3D列印、麥當勞、STAYREAL潮牌、日本得獎銀飾都自動找上門 林東源讓咖啡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很多人心裡都有個『咖啡館』夢,但你知道嗎? 經營『咖啡館』不只是浪漫的事! 極具個性化難以複製的咖啡店,又是難以培養人才的餐飲業, 許多人急速展店後,沒過幾年總是發現難以持續而慢慢收回一間店或就此消失。 台灣咖啡大師林東源經營咖啡店的初衷與大家背道而馳, 一開始就確定GABEE.只有一家, 因為他想經營的不止是一間咖啡店,而是永續長存的百年老店。 而抱著這樣的思考,GABEE.通往了另一條路… 雖然不開分店,卻也不是死守一間店,而是將經營變成無限可能, 從台灣冠軍到出國比賽、與sony、五月天阿信潮牌StayReal異業合作到feb.café設計咖啡店的跨國經營與教育訓練,2015年更將品牌藍圖跨展大陸, 不似星巴克般以展店數攻陷人群,卻更細膩地將咖啡深植於我們周遭,奇蹟的成功咖啡經營思考是怎麼做到? 台灣咖啡大師林東源凝聚近20年的咖啡經驗 傳授他所奉行的經營本質與開店生存之道, 寫給想要開業或是正在經營的咖啡夥伴們, 也寫給對生活懷抱夢想的人。 GABEE.經營X東源人生。哲學 「找到串聯點,讓過程有意義」 「做足自己,日後所有的事就會發生」 「做一件會讓你傾盡全力去完成的事」 「打造一間可以讓人「拿下面具」的咖啡館」 「不一樣才怎樣,特色就是價值」 「意外往往是最可貴的機會」 「好咖啡最重要的配方,是想像力」 「能打動人心的咖啡,才是好咖啡」 本書特色 ※台灣首屆咖啡冠軍林東源名店「Gabee.」品牌經營的祕密。 ※如何讓平凡的小店變成顧客源源不絕的名店。 ※台灣咖啡大師毫不藏私經營心法大公開。 ※精選創業養成篇、實戰篇,讓讀者stepbystep,創業不失手。
文化工作的政治
面對藝術與商業的拉扯,文化創意工作者如何自處? 當企業一窩蜂地鼓吹著「文創是門好生意」時, 有想過文化工作者的感受嗎? 小說家投稿出版社卻因題材冷僻而吃閉門羹;地下樂團爆紅後被唱片公司要求迎合市場。類似的例子層出不窮,而這些故事無不點出某些根本性的問題:藝術和商業的關係是什麼?兩者有沒有可能結合?文創產業的重心是文化創意還是產業?最後,文化工作者在面對利潤優先的商業邏輯時,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自主性? 在越來越多工作都變得與文化脫不了關係,文創產業在經濟部門也漸趨重要的當下,本書並不打算吹捧文創產業,鼓吹「文化是門好生意」。相反地,這本書希望能冷靜剖析文化工作者面對的權力結構。同時,本書也從宏觀的角度關切,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究竟如何影響社會? 結合多樣的理論視角與豐富的經驗素材,本書邀請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乃至於透過藝文作品滿足心靈的閱聽眾,一起來關注文創產業光鮮亮麗背後的真實風景。 本書特色 ◎運用三大解釋觀點來檢視文創產業,顧及文化工作的各種面向,包括: ●主張商業化會扼殺創意、讓工作者失去創作靈魂的批判視角; ●主張工作者認定文創工作使人自我實現,而這樣的想法卻反倒使他們自我規訓、剝削自己,因而也正中企業下懷的治理術視角; ●主張文化產業促成的文化多樣性,有機會使社會進步的自由民主派視角。 ◎市面上首本概觀「文化工作」的書籍,從工作者的角度切入,而不只是針對「產業」的泛泛之論。 ◎經驗素材相當多元,並非限縮在單一文化產業(如音樂、電視…),而是提供整體性的概觀圖像。
企業識別系統CIS(增訂二版)
CIS企業識別系統的英文全稱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又稱為企業形象設計系統;意即,將企業的理念與特質予以視覺化、規格化及系統化,運用視覺設計,以塑造具體的企業形象與發揮組織體制上的管理。 它源於60年代的美國企業,是為了強化市場行銷、統整企業形貌而採取標準化、系統化的視覺設計規範,以達成社會大眾認知識別的目的。 企業形象好,一切順勢而為;形象不佳,經營有如逆水行舟,倍感辛苦,建立CIS(企業識別系統),正是塑造良好企業形象最具體而有效的方法。 在這個競爭導向的時代,有了CIS,企業可以將公司的理念、精神及特質經由本身具體的行為和態度,透過整體的視覺設計,將它表現於可見的、具體的,藉由視覺設計組織化、系統化、同一化的傳達特性,來塑造企業的形象,提升知名度,使消費者由認同企業到支援企業的產品。 本書是作者在大專院校教授CIS課程之書籍,並在企管顧問公司任職CIS顧問10多年之經驗,整理而出版,上市後受到企業之喜愛購買為工具書,此次2012年7月增訂二版,增加了實務案例執行方法…… 本書實用性高,是企業要建立、推動企業識別系統CIS的實務參考用書。 本書特色 本書是增訂二版,實用性高,是企業要建立、推動企業識別系統CIS的實務參考用書。 &
重‧返實踐:組織傳播理論與研究
組織傳播是關乎人們組織生活與溝通行為的學科,人的一生無法脫離組織,而溝通互動則是組織生活的重心所在,瞭解組織中訊息產製、意義建構、管理說服、領導統御以及文化形塑等傳播行為,除有助於我們每天工作的進行,也能幫助我們脫離既有組織結構的限制,創造出更多元與民主的組織生活。本書兼顧理論、研究與實務,除透過系統性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全面且深入的瞭解組織傳播的理論基礎與歷史發展、並進一步探討組織傳播在台灣與華人社會發展的可能性外,亦透過在地的實證研究,幫助讀者將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組織扣連,以解決實務問題與建構生活世界。這是一本強調組織傳播知識與行動實踐的書,從學養知識、到優質組織人的素養,乃至當代人連結社群的修養思維來看組織傳播,本書跳脫了傳統對於「學門」討論的框架,而以一種新的視野來看待這個學術領域--透過傳播,我們得以瞭解組織與展現人性;透過傳播,我們才有擺脫既存組織結構的制約並開展個體能動與創造性的可能。
邁向夥伴之路:中衛制度與產業管理
中衛中心成立二十來與產業界的朋友一同攜手合作,寫下許多動人的體系故事,這些支持體系發展的業界朋友,及中衛體系的輔導人員,都是全球時代下的無名英雄,而中衛中心所彰顯的夥伴精神,更為產業合作注入更多活水,所形塑出具有台灣特色的產業群聚,更是我國經濟持續欣榮發展的基石。中衛制度伴隨台灣產業一起成長,迄今中衛中心已成立二十週年,就人生的歷程而言,二十歲已是心智成熟的年齡,產業的發展週期亦復相同,未來除再精實以往生產網絡外,若能以宏觀眼光衡諸內外經濟發展的環境,朝向體系電子化、知識化、全球化三大主軸邁進,無疑是未來企業存續、發展、躍進的重要方向。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
& 財政危機已經漫溢於大部分開發中世界,造成災難性後果,遍及墨西哥到印尼,俄羅斯到阿根廷。當代政治經濟命運的極端反覆無常,似乎嘲弄著我們掌握驅動世界經濟發展之力量的努力。 大衛.哈維是當今最重要的地理學家,也是當前時代領袖群倫的社會理論家,針對當代資本主義提出了全面性的批判。在這本十分迷人的書裡,他指引了邁向理解世界經濟驅動力量的道路,擴大了他近期著述的關鍵主題: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蔓延全球的不平等,以及「空間」是個關鍵性的理論概念。 本書既是新研究綱領的重大宣告,也是大衛.哈維核心關懷的簡明導論,更是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領域學者及學生的必讀之作。 本書特色 本中譯書翻譯所依據之原文書版本(即2005年Franz Steiner Verlag, Stuttgart出版之版本),等同於2006年Verso出版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