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翰墨因緣
弘一法師翰墨因緣 弘一法師是近代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書畫篆刻家、音樂家,後又為出世高僧。出家前即以文藝馳名於當世,出家後又諸藝俱捨,唯讀書法不廢,以書寫經典、偈語為弘法接引眾生。 《雄獅美術》月刊曾於一九九五年八月,製作「弘一法師翰墨因緣」專輯,獲得讀者熱烈迴響,更引起學者們激烈爭論,且於之後數期,陸續刊載有關法師書經風格之討論文章。 本書特別集結這些文章,書中除收入原有文章,並重新整理弘一法師的書法作品,搜羅許多豐富的圖版。且於附錄中增加弘一法師舊書法篆刻所作之演講及信函,涵蓋弘一法師的傳記、佛學、書藝、治印,又兼具作品極的特質。 作者簡介 弘一法師(1880~1942) 俗姓李,字叔同。近代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書畫篆刻家、音樂家,後又為出世高僧。出家前即以文藝馳名於當世,出家後又諸藝俱捨,唯讀書法不廢,以書寫經典、偈語為弘法接引眾生。
柳體習字帖
永字八法 文字是我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識,交換相互的生活知識,總潔生產經驗,交流文化思想的重要工具。漢字的功能是借筆畫結構的形式符號間接實現的,如果所寫文字筆畫潦草,或自造新字,隨意改變文字結構,則必使人不能看懂官容,因而失去書寫的作用,所以學敳正楷書法是完全必要的。 學習漢字書法並非要求人人都成專家,所以學習途徑不必模仿前代書法家既學周秦篆書,又學漢魏隸書,並學晉唐草書。 編者認為初學應先學習正書,次學行書和草書;因為正書是行書和草書的基礎。如果正書尚未學好即學行書和草書,其結果所寫行書、草書不僅柔而無骨,而且習久成慣,終身不能學好正書。
楷書入門
楷書的開始 中國書法有五種書體:篆、隸、楷、行、草。一般人多半會誤會,以為五種書體的發生是以篆、隸、楷、行、草為序--最初是篆字,其次是隸書,再次是楷書、行書,最後才是草書。 事實並非如此,楷書的歷史,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而行書、草書的出現比楷書更早,是篆字、隸書的輔助體。由此可知,五體之中,以楷書的出現最後。其中又以篆、隸、楷三體最具備明顯的特性。 一般所講的傳統藝術,大部分都憧憬於已創作的古代作品,而虔誠地傳承下去。這對於藝術的深究,傳統的保詩很有效果,但是要當做學術的研究,或是史有新的創作,那就缺乏積極性。結果使東方不能產生科學,發明方面也落在西洋之後。
看了就能寫好毛筆字的
自古以來,我國的書法即被認定是修身養性的最好方式,其不但可以抒發感情,培養氣質,陶冶性情,增進內涵,更能表達個人藝術修養之最高境界。 & 但是由於近代書寫工具的大量生產,一般人為求快捷方便起見,紛紛改用鋼筆、原子筆等,致使書寫的藝術情趣,喪失殆盡。但倘若能以學習書法作為調劑身心之休閒活動,則不但能增進自己的涵養,充實精神生活。 & 本書不但指導您掌握字形的正確要領,並列舉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書中共分為六章,首章講述中國書法形體的演變,次章討論字形的掌握方法,三章介紹書法的工具及其使用法,四章列舉實例以糾正個人不良的書寫習慣,五章講解學習書法的基本要領,末章則敘述書法各體的學習方法,無論你是初學者或久練無心得者,倘若能循序漸進,熟讀本書,勤加練習,則必定能練成一手人人讚美的毛筆字。
唐 歐陽詢 溫彥博碑
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亦稱《溫彥博碑》、《虞恭公碑》或《溫公碑》,為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十月立,在陝西醴泉縣昭陵內。碑正書,36行,每行77字,是歐陽詢書法的代表作,歷代書法家對此碑極高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