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墨變相史
水墨書畫從明鄭時期初傳入台灣,歷經數百年的政權更迭、文化交融與現代思潮衝擊,水墨藝術在台灣逐漸發展出獨具一格的多元風貌。本書依歷史脈絡分為二十五個章節,深入剖析近四百年間臺灣水墨書畫的重要轉折與創作特色,不同於傳統以「正統」或「流派」為核心的書寫方式,而是強調「變相」的視角,關注那些不受時潮拘束、突破技法與審美規範的創作實踐。從清代文人畫到當代水墨的多元實驗,作者不僅指出每個時代的風格變異與個人語彙,也回應藝術史中「創新如何成為經典」的根本問題。 本書作者蕭瓊瑞長年研究臺灣美術發展史,他在《藝術家》雜誌的專欄觀察與評論,可視為對臺灣水墨藝術的一次總體回顧與深度反思,亦為當代美術史建構提供新的觀看途徑與思考起點。全書收錄近兩千張圖片,有助於讀者從豐厚的內容中理解每段歷史的流變,亦期待可做為未來美術史論或美學建構的參考。
邵平畫選
西元2019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考驗著每個人的靈魂。旅美國多年的著名皮膚科專家袁邵平醫師,經歷了遠在中國的武漢,重慶…親友們相繼去世,她本人也疾病纏身在休斯頓的醫院裡手術開刀……在這兩多年的時間裡,已退休的她,以自己在皮膚科長年工作的豐富經驗,為所有向她求助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醫療諮詢和幫助。除了養花種菜,照顧好孩孫們的同時,還完成了上百張的國畫作品,從中選編成冊。從未經過專業訓練的邵平用畫筆傾訴內心的感恩和無奈,感恩經過瘟疫的洗禮,活著,健康地活著……;無奈,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謹將此小小的畫冊作為邵平女士七十歲的生日禮物,獻給已在天堂的父母,弟弟,親友們和前輩們。與所有善良正直,勤奮付出的人們分享一份內心的平靜與淡定,和諧與健康……無論種族或膚色,無論派別或宗教,無論陸地或海洋,無論太空或地心……人類追求愛與被愛,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願望是共同的。邵平的畫,畫如其人。無論世界風雲變幻,她總是堅守純正與誠信,從不爭芳鬥豔,踏踏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做自己能做的和想做的事。邵平如世間一朵最普通的蘭草,在不知不覺中開放,散發著淡淡幽香,帶來清新氛圍和一份好心境……有陽光必有暗影,瑕疵美才是最真實的美。每個人生都有故事。若有閒暇,不妨翻翻邵平的這本畫冊,或許您會有玄奇的發現,心靈的震撼……如果您想要瞭解另一種別具風格令人心跳加速的中國女軍醫在美國的故事,請靜心期待《中國女軍醫在美國》長篇小說“凡塵天涯”。
水墨畫藝術美學與發展
水墨畫藝術美學與價值是項文化經驗的傳承,它是知識的、情思的、也是心靈的反映,超越時空的信仰與人性神靈更是作為中華文明的亮光,引導大眾前進,有如「天有四時之氣、神亦如之」的作用。水墨畫有價值才有表現,價值來自文化體的堅持,也是生活意義的迴盪,更是借之表達自我情思的圖象,它化為民族或時空美學的象徵,可傳達文化、社會、民俗、歷史等性靈的存在,也可以是人類借以表達文明層次的證物,因此既是物件、文件,也是精神的信仰對象。 & 本書集結一群研究現代水墨畫的學者、專家的重要著文,他們以各自不同的觀點與認知的角色,依據歷史學、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等內涵,從個人專業角度再一次反省與開創,務求「真實」的繪畫美學,也期待對創作的成果有一份美好的貢獻。他們在「知」的領域廣泛尋求與藝術美學相關思想、學理或表現形式的應用,並在視覺美感的領域梳理出美學中「覺」的部分,這些「即知即覺」的作品既有助於社會發展的當下,亦可在文化傳承上幫助更多人理解藝術本質上的「創意」,對於社會各個層面的蓬勃發展多所助益。 & 本書特色 & 由國內文化研究巨擘黃光男教授策畫、集結各領域的學者研究現代水墨畫藝術的專書。 &
欲辨生涯態,其如宇宙寬:以陽明心學為理解視域再探石濤繪畫思想
石濤的繪畫思想致力於建立繪畫的宇宙論、本體論、功夫論,在天人、物我、有無之際展開繪畫的「創作」身心情態,並確立繪畫作為「天理之發現」的自主性。其理論探詢可說為「修行繪畫」提供了完整的論述,亦可視為陽明心學「異業而同道」的實踐個案。而作為身體技藝的石濤繪畫論述,也有助於陽明心學身體觀與功夫論的理解,從「志于道」與「游于藝」的互相烘托中,石濤與陽明心學思想都得到進一步的彰顯,也為我們揭露視域提升的可能——如何在一個更大的整體中,按照更正確的尺度,進行更好地觀看。
有故事的中國美術欣賞課:看懂國寶,有方法,腦補歷史、入門經典的快速鍵
▌給所有人,入門中國美術欣賞的第一課 ▌ 鎮院三寶,看什麼?人氣國寶,如何精彩? ●從此去故宮不再腦袋空空 ● 細品21件書畫珍寶,腦補歷史、入門經典的快速鍵 去北京故宮,必遊之地為何? 國寶近六百年的顛沛流離,如何驚心動魄? 聽故事,一不小心看懂中國美術 5件作品,看懂書法名帖 × 9件作品,走進歷史現場 × 7件作品,認識經典山水 ▌賞析國寶,從書畫入手 故宮鎮院國寶展落幕,看過范寬、郭熙、李唐名作,中國山水還是似懂非懂! ●看字 書法、山水畫如何欣賞?為什麼魏晉是書法的黃金年代? 書法字體的流變,如何從漢隸一路演進到行草?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字跡潦草塗改,為何不失態反倒見真性情? 顏真卿的哥哥和侄子發生了何等如歷史劇般的慘烈故事? 故宮珍寶的蘇東坡《寒食帖》,為何傳頌千年?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只剩摹本傳世,大家依然稱其「天下第一行書」? ●賞畫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有何特色?唐朝畫如何一前一後、一大一小創景深? 隋朝山水人物開始有了正常比例?五年十國繪畫為何開始轉向花鳥畫? 如何分辨北宋與南宋山水?元代文人畫有何特色? 故宮十年展一次的《谿山行旅圖》,為何是山水畫史上的里程碑,後世難超越? 如何透過另一幅鎮館之寶《早春圖》,看懂中國山水最重要的三遠法? 為何《富春山居圖》命運顛沛,一部分在故宮,一部分在浙江博物館,至今只合體一次? ●見歷史 中國美人畫的稀世真寶是哪一件?賞畫看細節,唐朝穿搭風尚見真章? 一張朝貢圖,驚見一千五百年前的日本人和波斯人? 哪七人堪稱中國的男子天團? 李後主竟諜對諜,拿畫當照片用,使喚畫師觀察重臣是否有異心,畫給他看? 畫馬更勝韓幹的畫家是誰? 東晉的《女史箴圖》,八國聯軍時流落大英博物館;後來英國人讓中國選潛水艇還是拿回國寶,「潛水艇!」國寶竟被硬生生丟包,至今依然存放海外? ▌作者私心最愛瑰寶&國寶故事 作者馬菁菁喜歡中國美術,有感前人漫長歷史留給後世子孫一堆抓耳撓腮的問題。有時剛覺得搞清楚了一個問題,立即發現這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正得意揚揚地朝你揮手。追尋未知價值的過程就好像是玩一場遊戲,只不過老祖宗留下的這場遊戲,我們可能要玩一輩子。 為了幫讀者入門,她分三大類:書法名帖、歷史現場和山水水墨,精選了21幅即便滄海桑田也不可能被遺忘的瑰寶,更是她暗藏私心的最愛小名錄。每一件作品,除了說透畫裡畫外的動人故事,更條列賞析重點,幫助讀者快速入門。 書末,她更細說故宮六百年故事,紫禁城最後的主人溥儀的盜寶行動,國寶流浪民間,幸有藏家散盡家財搶救國寶的動人事蹟。以及走訪北京故宮為何必去三希堂和乾清宮?在她心裡,這些作品更像是「她的國寶」。佛說「一剎那」為一念,0.018秒,約莫正是她動心的時間。這些東方瑰寶是黑夜中的星星,願這一閃一閃的星星,也讓讀者動心。 ▌進入東方美學有方法 蘭亭集序寫風骨∣平復帖寫守護∣上陽台帖寫夢想∣祭侄文稿寫離別 寒食帖寫性情∣洛神賦寫相思∣簪花仕女圖寫華麗∣職貢圖寫天下 高逸圖寫癲狂∣夜宴圖寫家園∣西園雅集寫境界∣瑞鶴圖寫幻夢 寫生珍禽圖寫富貴∣遊春圖寫傳承∣溪岸圖寫天真∣谿山行旅圖寫眾生 早春圖寫希望∣千里江山圖寫青春∣水村圖寫思念∣富春山居圖寫灑脫 現存書法作品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手帖」。我們把一個西晉人的日記當寶貝,後人讀前人,是在讀歷史。大多數人起初看不懂《祭侄文稿》的書法之美。一場安史之亂,顏家滿門忠烈, 血灑戰場。這一場禍事令向來以字體骨骼端正著稱的顏真卿方寸大亂,當時景,當時情,透過一張薄紙,傾瀉而來。悲劇才能造就最偉大的藝術。書法不是抽象難懂,一本正經,只能擺在廟堂之上的供品,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行為之總和。山水不只是山水,其實更承載了帝王的野心與企圖,《早春圖》承載著宋神宗變革的希望。《千里江山圖》畫出宋徽宗冀望的永生之地。作者深入講透這些瑰寶的故事,更要告訴你欣賞方法,帶讀者進入東方之美的藝術殿堂。
讀出中國繪畫的內心戲:十大主題劇透時代風尚、熱議奇人軼事,解讀畫作背後的文化和美學密碼
從繪畫小白 到鑑賞行家,一本書全搞定! 10個新奇角度×20餘位畫界奇才×150餘幅傳世名畫 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領略中國繪畫的脈絡。 讀懂一幅畫,就讀懂了一個時代! ▌硬知識細解,冷知識熱講,有「畫」好好說! 顧愷之生前名氣不算最大,為何成為中國「畫祖」? 為什麼說趙佶是被皇位耽誤的藝術家? 唐朝為何盛行「男友風」穿搭? 古人究竟如何看待骷髏? 中國女畫師為何少之又少? 中國古代畫家的世界影響力為何普遍低於西方同行? 在本書中通通都能找到答案,還能從細節入手,教你鑑賞中國繪畫的方法、一起解開畫作中遺留的千古之謎。 & ▌10大獨特賞析視角,發掘豐富多元的中國藝術轉折點 有別以往歷史說書按朝代描述的窠臼,本書以十個嶄新主題為切入點,分別為傳神、素顏、白骨、妹子、龍王、千面、潔癖、逆襲、醜美、洋氣,一一剖析中國繪畫的題材、技藝與時代影響,談畫也談人,聊典故也聊歷史,書中以新穎觀點,揭開中國繪畫的高冷面紗,精彩故事引人入勝。 & 1.傳神 代表畫家:東晉 顧愷之 經典畫作:《洛神賦圖》 關鍵密碼:以靜寫動中國第一人 #畫壇四祖 #中國工筆畫 #密體畫派 & 2.素顏 代表畫家:唐 張萱 經典畫作:《虢國夫人遊春圖》 關鍵密碼:一窺時代風尚 #宋徽宗趙佶 #鐵線描 #男裝儷人 & 3.白骨 代表畫家:宋 李嵩 經典畫作:《骷髏幻戲圖》 關鍵密碼:另類主題的黑色幽默 #澄心堂紙 #絹本 #風俗畫 & 4.妹子 代表畫家:宋 楊婕妤(楊妹子) 經典畫作:《百花圖》 關鍵密碼:愛畫敢畫的中國妹子們 #女畫家 & 5.龍王 代表畫家:宋 陳容 經典畫作:《九龍圖》 關鍵密碼:神獸畫的弦外之音 #青龍 #神獸畫 & 6.千面 代表畫家:金 張瑀 經典畫作:《文姬歸漢圖》 關鍵密碼:中國繪畫的改編神劇 #蔡文姬 #鞍馬畫 #連環畫 & 7.潔癖 代表畫家:元 倪瓚 經典畫作:《六君子圖》 關鍵密碼:地老天荒式的幽淡畫風 #墨竹畫 #山水畫 #枯淡靜空 & 8.逆襲 代表畫家:明 仇英 經典畫作:《漢宮春曉圖》 關鍵密碼:匠人畫與文人畫的集大成 #匠人畫 #文人畫 #院體畫 & 9.醜美 代表畫家:明 陳洪綬 經典畫作:《老蓮撫古圖冊》 關鍵密碼:突破傳統美的反叛精神 #醜畫 #海派人物畫 & 10.洋氣 代表畫家:清 郎世寧 經典畫作:《百駿圖》 關鍵密碼:立體、光影、透視的中畫西風 #中西合璧 #肖像畫 #吉祥寓意 & →例一、歷史上最著名的「素顏」美人,正是虢國夫人,君不見唐代美人圖,莫不是雪白粉底加上猴屁股般的腮紅臉,再掃上兩尾青黑眉,獨獨虢國夫人的遊春圖,頂著素顏外,還扮男裝大佬一馬當前,體現她的高調招搖的個性,並點出唐代男友風的盛行。 & →例二、西方有鬼才畢卡索擅長畫支離破碎的臉,中國也有一位明代畫家陳洪綬(小名蓮子)愛畫無處安放的五官,其畫醜得高級,醜出了境界,魯迅大讚:「老蓮的畫,一代絕作!」 & →例三、多虧愛畫畫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因為他學不來最經典的國畫用線技法,居然將西畫常見的立體、光影、透視技巧及構圖融入畫作,硬是將近代歐洲與古典中國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揉在一起,也讓世人得以見到乾隆一家子的真實長相。 & ▌走進歷代大師的隱祕人生,20多位畫界奇才共演紙上視覺盛宴 畫界「提姆‧波頓」──李嵩 畫龍專業戶──陳容 人肉複印機──仇英 極簡主義大師──倪瓚 中國畢卡索──陳洪綬…… 透過畫作與歷史對話,感受中國繪畫大師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領略中國繪畫沉澱千百年的優雅之美。除了介紹代表性畫家及作品外,也簡要陳述同一時期、或風格主題相關的多位畫家和畫作,例如:唐代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圖》、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清代周淑禧《茶花幽禽圖》、遼代耶律倍《騎射圖》、明代唐寅《孟蜀宮妓圖》、明代藍瑛《溪閣清言圖》、清代王致誠《乾隆射箭圖》等,讓讀者綜觀中國繪畫史的百花齊放。 & 本書特色 & 1.360餘幅精美彩色插圖,圖文並茂,既有細節炸裂的「局部格放」展示,又有氣勢恢宏的「全景配圖」。 2.淺白有趣的文字解說,輔以說書式的生動對話,直指畫作最精華之處,消除國畫藝術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 3.全方位展示中國繪畫多元的主題和特徵,為讀者獻上盛大的紙上視覺饗宴。
水墨畫多人創作系列 墨技的發現 水
水墨畫中,水的畫法重點就在於「不描繪的部分」,也就是活用「留白」。在本文也會解說溪流和瀑布的畫法,描繪溪流的岩石是用來表現水流留白的部分,而描繪瀑布的岩石則是用來表現瀑布留白的部分。留白的效果與作為水墨畫魅力的筆勢和墨色之美息息相關。
水墨畫多人創作系列 墨技的發現 光
本書會介紹以現代人的感觸捕捉的「有光的風景」,從山水畫、花鳥畫到人物畫等構成的傳統形式上,「光」的表現都具有獨特之處。 & 在水墨畫的傳統中,畫家想要描繪的事物,是自然這種事物的普遍性與象徵,並非只是視覺性的眼前事物。而且將光作為自然的構成要素來捕捉時,可以說在傳統繪畫中,並不存在由光所呈現的明暗和立體表現。
白話芥子園(三卷本+畫學淺說單行本)
匯聚300多年畫技奧秘 歷代繪畫名家必修之書。 按繪畫元素進行分類,每種包含「青在堂畫學淺說」「分解習法」「名家畫譜欣賞」三大部分內容, 從理論到實踐,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及其中的人文思想講述的清晰透徹。 以白話重鑄《白話芥子園》,更適合新一代國畫學習者所用。 《白話芥子園》以中國繪畫入門教科書《芥子園畫傳》的巢勳臨本為底本進行編輯,最大程度還原了中國畫審美啟蒙之書的原貌,可從中瞭解樹木山巒、人物房舍、昆蟲飛鳥是如何由簡入繁一步步畫出來的;圖畫之外的講解文字更由古漢語教授精心翻譯成白話文,細緻實用,更便於理解。 畫譜分為三冊《第一卷 山水》《第二卷 蘭竹梅菊》《第三卷 花卉翎毛》,每冊均按照「青在堂畫學淺說」、「分解習法」、「名家畫譜欣賞」三大部分內容,先講解國畫的人文內涵和方法論的探討,然後進行畫法公式的步驟講解,最後附錄名畫欣賞實踐。 第四卷《青在堂畫學淺說》,將《第一卷 山水》《第二卷 蘭竹梅菊》《第三卷 花卉翎毛》三卷中的「畫論」部分集結在此一冊中,讀者可先讀此小冊子,然後再對照圖譜進行學習。 推廣重點 1. 匯聚300多年畫技奧秘 歷代繪畫名家必修之書。 2. 按繪畫元素進行分類,每種包含「青在堂畫學淺說」「分解習法」「名家畫譜欣賞」三大部分內容,從理論到實踐,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及其中的人文思想講述的清晰透徹。 3. 以白話重鑄《白話芥子園》,更適合新一代國畫學習者所用。 名人推薦 《芥子園畫譜》使世間那些喜歡真山水的人,都能夠享受到自己畫山水的樂趣。不必有畫師的名聲,而可以得到像顧愷之畫山水那樣的真實本領。——清代文學家 李漁 有了這部畫譜,好像是撿到了一件寶貝,就想從頭學起。 ——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 齊白石 &
中國繪畫史綱(插圖本)
本書收錄了傅抱石的三篇重要繪畫理論著作:《中國繪畫變遷史綱》《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的人物畫和山水畫》。這三篇中國繪畫史領域的奠基之作,深入淺出,首次勾勒出中國繪畫的歷史沿革和個性特點,迄今仍具有極高的閱讀和研究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把傅抱石的三部小作輯為一體出版。言簡意精,是很好的大師小作。 ●可與已出版的《中國繪畫史(插圖珍藏本)》《圖說中國書法史》、《圖說中國工藝美術史》配套,代表了中國文化藝術史最重要的門類。
黃君璧.白雲堂畫論畫法
畫壇宗師黃君璧先生親自繪畫示範, 一生中,唯一傳世的一本教導畫作的專書。 由劉墉先生執筆撰述白雲堂畫派的畫法與精神。 & 劉墉先生編撰本書,其分析之深入、文筆之精妙, 深得黃君璧大師讚賞與信賴。 習畫者使用本書如同當面接受君璧先生的指導, 欲了解黃君璧大師繪畫之精髓,本書不可不讀。 & & 《白雲堂畫論畫法》為國畫大師黃君璧先生所留唯一一本教作畫的書。全書共分為九章,採取分解動作的方式,介紹各種畫法。 其中畫論共九篇,供初學者至專業畫家參考,各章略有深淺差異。基本畫法則以較簡單的方式,介紹不同景物的基本畫法,譬如不同的葉點、 樹枝的畫法等。 書中共有十七張黃君璧先生款題完整且專為教學而創作的畫作,每張畫都在繪製的中途分三階段(用筆、染墨、設色)攝影製版,使讀者能了解整個創作過程。而且以上的三階段,都附有詳細的文字解說,分析使用的工具、運筆方法、繪畫時的考慮、設色的先後和色彩的構成等,即使小地方也不忽略,讓讀者完全掌握君璧先生作畫過程的細節與技巧。 本書裝幀特色:(16開全彩精裝) 書衣上下端反摺露出反面的牛皮紙質,中央以燙金呈現墨點,搭配紅色的「白雲堂」用印,整體呈現出古畫軸的典雅氛圍。
逆‧滲‧透:臺灣彩墨創作的跨界與集結
臺灣彩墨畫的發展,歷經移民與被殖民的多元文化衝擊,從傳統水墨的邊緣性格到當代彩墨的跨越邊界,由文人意識的出世思想向時代觀照的入世情懷轉折,臺灣彩墨畫的風格形塑,跳脫集體共感的美學框架,走出一片個別化色彩濃厚的繁茂景象。 & 在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教授莊連東開設的博士班課程討論中,七位博士生:華建强、許維頴、黃昱斌、林洪錢、高甄斈、游雯迪、林威丞,有感於為台灣彩墨畫的發聲略盡一分心力,他們分別就「跨界出新」與「入世集結」兩個主題進行論述書寫,除了對諸多已經發生的臺灣彩墨現象或議題進行梳理,並且提出屬於年輕世代對彩墨創作思考的獨特觀點。
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
透過千年來的國畫史 我們就像是在見證中國人的情感變化和生命歷程 彭明輝(心靈勵志暢銷作家,《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 我開始認真研究國畫,原本是想要從國畫去體驗,中國人在數千年歷史內有過哪些偉大的情感與人格,以便回答自己「人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人活著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後來,我在范寬與五代的山水畫裡,領略到國畫背後莊嚴、崇高的情感世界與思想,也藉此看見自己內在世界裡,那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懷, 因而確信:人活著,有遠比名利更值得追求、領會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開發。靠著這份信念的引導,我才走出虛無。 跨出狹義的繪畫藝術, 心靈勵志暢銷作家彭明輝援引書法藝術的精神、 《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 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 結集成《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藝術保留人類數千年的情感變化,直透、鮮活有如往昔,認真揣摩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感、胸懷,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周朝以來中國有其一脈相承的美學精神,特別重視藝術形式、內在情感和人格三者不分的緊密關係,使得藝術創作突破「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的格局,變成一個值得以生命相許的終生職志,也因而讓我們有機會藉由國畫名作而看見前人偉大的生命丰采。 彭明輝新作《崇高之美》力求深入淺出,論述的視野也遠比傳統國畫更寬廣:它以國畫為探討的焦點,但是把討論的背景安置在中西繪畫的對比,以及彩陶、青 銅、先秦音樂美學與書法的精神面貌。本書視野橫跨古今中外,用以相互發明,企圖藉此較周延地掌握中國繪畫的美學與文化特質,從而釐清在這中西文化衝突的時 代裡,我們該如何進行藝術、美學與文化的取捨與傳承。 【隨書附贈】范寬《谿山行旅圖》、李成《寒林平野圖》複製版海報各一張
畫語錄:王季遷教你看懂中國書畫
首次為中國傳統筆墨揭密的世紀對談華人藝術史界筆鋒最犀利的徐小虎,與當代最富盛名的書畫收藏家王季遷,精彩訪談問答實錄!揭開中國書畫千年筆墨奧祕的經典之作!掌握筆墨要義,等於成功進入書畫鑑賞的第一步;懂得筆墨鑑賞,你也能看懂古代大師的曠世巨作!【精彩摘錄】.多數人賞畫是在「看一幅畫」,唯有「讀筆墨」才能真正了解作品的精髓。.好的用筆特質在時代的演變中必然是不變的,而外在的美感卻會隨著時代而改變。.「美」是一個整體,源於自然,被限制或改變的只是我們的看法,而不是美的本身。.人的天性是美好的,生來就具有純淨、天真無邪的本質……但是當他長大,知道物質的誘惑,可能就開始變俗了。讀懂筆墨就能看懂書畫!.面對真假難辨的書畫拍賣市場,如何洞燭機先?具備鑑賞的眼力及能力? .走進書畫展場親睹大師畫作時,如何感受大師們的創作精髓及奧祕? .對中國書畫鑑賞、收藏有興趣,卻苦無指引,不得其門而入?.喜愛書法、繪畫,渴望對筆墨的氣韻生動,能有更精準的體悟與感動?一位是在中國古書畫鑑定斷代堅持五十餘年的徐小虎,一位是當代極富盛名的旅美書畫收藏家王季遷,透過作者徐小虎歷時近十年的精彩訪談,兩人以時而直言犀利,時而幽默風趣的提問對答方式,對中國古書畫的各種疑難,一一提出精闢的觀點與見解。書中王季遷以其個人的藝術創作經驗和多年來在中國繪畫史的研究及鑑藏心得,分別針對用筆、墨跡、紙張,乃至書畫品評、等級、收藏心態等等,作了具體的分析與說明。他強調:唯有以自己的眼、手,親自去「看」、去「畫」、去「模仿」每一位大師的獨有筆法,才是奠定書畫收藏鑑賞方法的不二準則。此外,針對中國書畫筆墨的分析與探討,更是貫穿全書,引人入勝。筆墨可謂畫家個人獨一無二的內在天賦與創作靈魂,翻開中國書畫史,對於筆墨的探討幾乎微乎其微,本書精彩記錄王季遷關於筆墨鑑賞的獨到觀點及看法,彌足珍貴。誠如王老所言:「如果你不看一個畫家基本表現潛能之發揮(即透過筆墨),那麼你將看不到中國畫的精髓。書法就更不用說了。」本書同時也深入剖析中國書畫史上萬古流芳的大師們,如黃公望、夏珪、沈周、唐寅、石濤、八大山人、倪瓚、四王、牧谿、陳洪授……等藝術家的精彩創作,針對作品的時代風格、用筆技法、筆墨特質、構圖布局……等等,提出鑑賞的方法與準則。讀懂大師筆墨,掌握箇中精髓,只要用心觀照,你也能細品中國文化之美,看懂書畫的玄祕奧妙!本書特色1.進入拍賣市場的最佳書畫鑑賞入門書2.第一本揭開書畫千年筆墨奧祕的精彩著作3.書中內容以對談問答形式呈現,大師觀點立即掌握4.針對古代書畫大師(沈周、唐寅、石濤、八大山人、倪瓚……)等藝術家的畫作進行深入剖析5.一本適合作為藝術研究與欣賞中國書畫的參考書籍及教材
中國古代繪畫簡史
由國學大師以深入淺出的手法精心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物《文史中國》叢書共38本,分為四個系列:“文化簡史”(10本)、“世界的中國”(10本)、“中華意象”(8本)、“輝煌時代”(10本)。四個系列互相聯繫,同時又自成體系,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面地展示中華文明。“文化簡史”系列從中國人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入手,介紹中國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優雅的審美理念,以及傳承有序、豐富多姿的文化積纍。本書從中國原始人的原始藝術講到歷朝繪畫的各個體系——民間繪畫、宮廷繪畫、文人繪畫的風格特色,描述了中國歷史上幾十位著名畫家各自的藝術特色、師承關係、對後世的影響、在古代繪畫史上的地位,還講到了他們的身世、為人品德及時人、後人對他們的褒揚。
故宮文物菁華百品展II(精裝)
我國的書法與繪畫號稱舉世獨步的兩種藝術,促成這兩種藝術的發展就是因為有了筆,墨,紙,硯這些特別性質功能的工具,決定中國藝術的獨特性,本書除了故宮一般收藏筆,墨,紙,硯,外還有許多輔助性的文具,像筆山,墨床,水注,鎮紙等等,這些都是往日宮廷所收藏,也有歷代文人所留下的文房用具, 材質包括青銅,古瓷,金雕愈琢,造型精雅的清宮文玩,坊間難得一見,本書特別整理了故宮所收藏的歷代文具.
插畫藝術卷3:寫實的風華
在繪畫的領域中,是如此豐富而混淆;它還包括了寫實、新寫實、超寫實、照相寫實、社會寫實和魔幻寫實等等,也包括了「現實」與「真實」的析義。然而究其實際,「插畫」中所謂的寫實,應該是含義單純的「寫真」,無論它是精密、精細或細密的寫實,也無論它是童趣、科幻、自然生態、醫學或建築的寫實。而「寫真」在此並無貶意,它只是趨近於真實的註解而已。精密的繪畫在西方早已是傳統,這源於西方繪畫原自「擬實」出發,它有透視點,有維納斯、大衛像與神廟作前導,據此發展出燦爛的寫實文明,因而站在西方歷史上空所觀測到的寫實圖景,有著綿延的傳統,不只侷限於少數一、二家而已。從這樣的視野俯察,一種對照於東方的寫實畫境,可以一覽無遺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在文藝復興之前即已形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蔚為大觀,十九世紀中重起爐灶,再形成另一股波流。二十世紀五、六○年代,照相寫實興起,又繼續香煙繚繞,直到目前也還餘波蕩漾。在台灣,寫實繪畫上承中國水墨、日本的花鳥蟲魚畫,更有種種西洋現代畫派的導入,這些都是台灣寫實插畫的源流,然而「寫實」來自人類視覺中「擬真」的本能,就算排除了這些溯源,也能從人類的本能找到初衷,看到寫實插畫無所不在的原型。「擬真」即為形似,即為精確的實物再現與美感的表達。就以這麼簡單的線索來揣摩,也能見到本書的精神之所在。插畫中的寫實,是否和純繪畫的寫實有必然的牽連,或只是彼此共生,相互婆娑,本書內有一番註解。無論從台灣上百年的插畫,或為時尚短,仍屬近代的自然科學、醫學插畫來看,本書都有概略性的描述。而在童話、奇幻和古蹟建築的寫實描繪方面,本書也從插畫家的個別介紹中,探索它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發展茁長的過程。以寫實論寫實,無論是細密的科幻奇想或寫實的寫意,在此都被放在一個屋簷下同賞,初看也許有點突兀,細讀則會有順理成章的同理之感,這也是寫實插畫世界裡的異中求同與同中存異吧?在寫實插畫的基本範疇裡,本書呈現的十一位插畫家,分別為:童書類的陳麗雅;科幻類的李永平;自然生態類的徐偉、鄭義郎、林松霖、張燈睿、林麗琪;醫學類的李麗敏;古蹟建築類的黃崑謀,以及宮廷仕女類的德珍。此外,已故植物細密畫前輩陳建鑄,亦以其前導的地位特別列入。
拙夫拳指書畫法
本作初稿完成於民國六十四(1975)年。爾後,由於不斷有新的悟知和發現,復經七次增修方定稿,本作內容計分概論、技法、範例、欣賞四大部分。概論部分是略述拳指書畫始末。如概述、溯源—史前、史後、式微、結論等。技法部分是詳釋拳指各部位創作功能之運用與發揮。如:「拳指使用部位名稱圖」、「拳指各部位創作功能」、「拳指書法各體寫法及使用部位」、「拳指繪畫各種畫法及使用部位」、以及多種參照表,實用資料等。另有欣賞作品是作者拳指書畫的選作。 & 本書特色 & 自古以指頭寫字與作畫者有之,但以拳頭加上手掌所有部位舞文弄墨且發展出一套系統的人就不多了。本書作者將拳與指的文與武融入書法與水墨畫,詳盡記載各部位使用方法、使用範例。閱覽本書,您即可輕鬆嘗試手寫書法與繪畫的真實快感,不僅對於雙手萬能的意義有新的體會,進一步您也可創發屬於自己的拳指書法與繪畫的新境界。(必填)
文人寫意水墨(水墨類)
本書試圖從美學思考的流變,探討文人詩書畫印在美術史的價值,並從台灣當代水墨的延續與突變,描述文人畫面對現代的回應與表現。代表性的八位水墨畫家,多數是同年出生,但最年長與最年輕者前後相差卅五年,應當更能具體呈現近現代文人寫意水墨在台灣的多樣典型與影響。本書從第二章起敘述諸家成就,摘要如下:一、書畫傳統的延續與新意:以金石書畫的典範,分析吳平受傳統影響的濡染與思考,以至形成晚年典雅奇崛的造形品味;而傳承古今的新意,亦使孫家勤從張大千的啟發上溯唐、五代風範,追索出近年潑彩花卉的個人面目。二、文人風範的畫意與畫境:李義弘透過鄉情畫境的開創,以特殊的攝影角度與運鏡手法,藉水墨融滲出自身對土地的情感;周澄則從自身敦厚情性,透過書畫印的體會,化沁入線條結構與山勢造形中,滋養出個人蒙養川靈的醇斂。三、做為個體的自覺與脫逃:蔣勳以其藝術多元的素養,從普羅美學家的身分,表現出文人艷麗的內化與花落飄零的詠歎;小魚則以書畫逃禪的野逸思考,從人世間進到精神禪境,卻能在曖昧不清的分際中出入自得。四、知識分子的玩世與疏離:從早年的田園、都市,到當下的豬獸嬉遊,倪再沁對傳統筆墨情感的堅持,與當代社會荒謬的批判,無異顯出他嘲諷當代的反思;于彭則以出入玩世的疏離姿態,在雞鴨仙鶴與春意盎然的裸女間浮沉。
抽象抒情水墨:水墨類
本書除分析此一風格形成的時空因素、思想內容、贊否爭論及風格特色外,並以十二位代表畫家,分論其生平及作品。這十二位畫家包括:作為水墨革命先驅與倡導者的劉國松、與劉國松同為「五月畫會」成員的馮鍾睿;先後加入「中國現代水墨畫會」而投身抒情抽象水墨創作的蕭仁徵、文霽與劉庸;在「現代繪畫運動」中扮演重要推手,之後又積極倡導亞洲彩墨藝術聯盟的黃朝湖;評論、創作、研究兼擅的詩人畫家楚戈;先後自政戰學校美術系畢業,卻能毅然拋開傳統制約,而在抽象水墨上迭有表現的趙占鰲與李重重;建築師出身,在台灣以設計超高建築知名,卻在水墨創作獨樹一幟的李祖原;同是學習建築出身,在社區營造及兒童教育上頗有貢獻,本身也是一位傑出水墨畫家的胡寶林;北師畢業,之後在美國執業中醫,卻始終堅持水墨創作,並在創作中融入易經哲理的林莎。 我們可以說「抽象抒情水墨」是中國水墨在台灣特殊時空下的特殊經驗與成果,也是傳統水墨繪畫在長期發展歷史中一個重大的典範革命。水墨美學本身即具強烈的抒情抽象本質,但讓此一本質徹底發揚,並成為獨立美學價值者,即為戰後台灣這批傑出的水墨畫家。
圖說中國繪畫史
「圖說中國藝術史叢書」推出的這六部專史:《圖說中國繪畫史》《圖說中國戲曲史》《圖說中國建築史》《圖說中國舞蹈史》《圖說中國陶瓷史》《圖說中國雕塑史》,自然還不是中國各門類傳統藝術的全面概括。但是,如果從中國藝術的發展軌跡及其特有的貢獻來看,這六大門類,又確具代表性,它們都有著琳琅滿目的藝術形象的遺存。即使被稱為”藝術之母”的舞蹈,儘管古文獻中也留有不少記載,而其能使人們看到先民的體態鮮活、生機盎然的舞姿,卻還是1973年在青海省上孫家寨出土的一只彩陶盆,那五人一組連臂踏歌的舞者形象,喚起了人們對新石器時代藝術的多麼豐富的遐想。秦的氣吞山河,漢的囊括宇宙,魏晉南北朝的人的覺醒、藝術的輝煌,隋唐的有容乃大、氣象萬千,兩宋的韻致精微、品味高雅,元的異族情調、大哉乾元,明的浪漫思潮,清的博大與鼎盛,豈只表現在唐詩、宋詞、漢文章上,那物化形態的豐富的遺存--秦俑坑,漢畫像石、磚,北朝的石窟,南朝的寺觀,唐的帝都建築,兩宋的繪畫與瓷器,元明清的繁盛的市井舞臺,在藝術史上同樣表現得生氣勃勃,洋洋大觀。
雲的理論: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繪畫史
從中世紀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雲一直瀰漫著西方繪畫中的天空。它並非單單是一個描繪性的主題,而是一個繪畫符號學的因素,它的功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最初,它被用來使神聖事物出現在現實中(基督升天、神秘主義幻象等等,其作用正如戲劇中的機械道具;在文藝復興時期,它的功能變得模稜兩可,因為當時透視模式開始起調節作用。在這一背景下,雲的作用是遮掩住無法表現的無窮,同時它又指示無窮。這樣就保證了一種跟科學條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繪畫機制的悖論式均衡。在本書中探討的,是透過對符號能指/雲/的不同功能的清點,將傳統上歸於藝術的領域與職能,重新分配給處於表現結構中的科學與意識形態:其真正目的是要使藝術史重新找回它的體系性與物質性。
古硯指南
古硯指南 中國書法工具--硯,不僅具有實用功效,而且還有使人愉悅的審美功效,因此,中國古硯,早在唐宋就成為人們的收藏、鑑賞和研究的對象。 唐秉鈞《古硯指南》,對研究中國古硯,是也十分廣闊,他從古硯的機理、審美、開採,使用以及保管等,都有詳盡的論述。本著將其譯為白話文,並配以精美圖片,讓讀者對中國古代名硯的來龍去脈,做一清晰而全面的瞭解。 從這個意義來講,唐秉鈞《古硯指南》,堪稱為集古代硯學大成的優秀之作。 幾乎中國的所有硯學者都在硯學審美的殿堂外面徘徊不久。作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硯學審美的著述,必然會向世人完全敞開。 關於作者 唐秉鈞 自衡銓,清代著名的博物學家,生卒年月日不詳。唐秉鈞在青年時代,撰成並出版《文房肆考》一書,該書涉獵面廣,資料豐富,特別是對硯學、瓷學、銅器、玉器、書法,乃至古琴和人參都有程度不同的研究。 《文房肆考》是研究和欣賞中國古玩的一部份非常重要的著述,此書中不少段落,廣為學者研究學問時引證。本書全文刊行並譯註了《文房肆考》中的精華部分之一,即「古硯指南」。 關於譯者 熊寥 中國著名的藝術史論家、教授,獲有「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的號稱。祖籍江西南昌,世居景德鎮,一九六九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一九八五年獲「文學.美術史論」博士學位。擅長於中國陶瓷藝術史論,著述甚豐。他的著作見解新穎而科學,立論有據,文筆流暢,特別是在學術研究上有重大發現。專著《中國陶瓷與中國文化》、《陶瓷美學與中國陶瓷審美的民族特徵》、《官窯名瓷》、《明代青花》、《古瓷指南》、《古玉辨》等。他因國學根基厚實,文筆極為優美。
中國古代繪畫
中國繪畫知多少 今天,中國正處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新時期。了解過去的優秀文化,正是為了創造未來的新文化。這對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他們施行傳統文化的教育,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遠大計。要讓中學生及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讀者掌握中國文化史的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文化的輝煌歷史與它的優良傳統,為建設中華民族的新文化厚植基礎。這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業,也是我們編輯這套叢書的初衷。 我們設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等多方面的專題,希望這一套叢書從多角度、多層次,系統地反映中國文化的主流與特點。 《中國古代繪畫》按歷史的發展順序以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中國繪畫的緣起、發展及演變歷程。除綜述其主要特徵外,並舉出最重要且具典型意義的作品、作者,加以賞析和介紹。 作者簡介 徐改,天津美術學院畢業,現任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講師,著作有《美術概論》,及專題論文多篇。
黃自元書間架結構九十二法
從祖父德濂習字,常懸腕書寫,鍛煉臂力。 初仿顏體,又摩柳體、歐體。 雖書法屢為更變,不能自闢蹊徑,未受書林見賞,但博採眾家之長,也卓然自成一家。參照國立編譯主編之高中書法課本內容編訂.高中國中初習均適用。
顏真卿書麻姑山仙壇記
本字帖取自歷代舊拓善本,書前詳述永字八法筆勢,內容以正書為範圍,選其具代表性,易於入手或足為典範者,附刊拓本樣張,增附賈景德書孔子廟明倫堂記、譚延闓書枯樹賦、鄭道昭書鄭羲下碑。適合高中、國中初習。